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直陪着黄胜的魏国公大为奇怪,“南明”骄兵悍将甲天下,南王为何要看看大明一个小小江阴城的团练武装?
魏国公担心贻笑大方,有些忐忑,还好集结的一千八百团练青壮一个个精气神十足,他们知道是“战神”要看看江阴子弟兵的战斗力,人人挺胸腆肚竭力表现。
黄胜仔细看了看团练的操演,又跟几个普通士卒随意聊了几句,然后每人打赏两块银币,并且要带总旗以上军官和江阴县基层官吏回旗舰赐宴。
随行文武没觉得江阴团练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战神”军人眼里,这些兵丁也最多达到中级乡勇水平,为何家主会如此礼遇这些小兵头、小官吏?
黄胜没有陪大明封疆大吏,只带着黎喜汉、刘大碗、马跃等等心腹武将跟江阴的下级军官开怀畅饮。
很快黄胜就熟悉了这些军官,一个人被注意了,他是“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原创。
黄胜来江阴的目的就是寻找他和另外二人,这三人当然是江阴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可惜黄胜和他们地位悬殊,阎应元只是一个典史,比主簿还小根本不入流,连品级都没有,在位极人臣的南王面前哪敢放肆。
冯厚敦只不过是一个举人功名的县学训导,从八品而已,在大明状元公面前当然谨小慎微。
大明一个县设教谕一人,相当于教委主任也算是县学校长,手下有训导二人应该约等于副校长。
陈明遇现在还不是典史,是乡勇团练的一个把总,县级团练武装完全属于民团,没有朝廷的官衔,陈明遇这个把总老百姓一个什么也不是。
阎应元三人和江阴兵头、小吏有幸见识到了“华夏海军”旗舰,只觉得胸中热血翻涌,一个个有了乘坐战舰扬威异域的冲动。
在大明基层,没有人视“南明”为外国,黄胜依旧是他们心目中的“战神”,是汉人自己的神,是大明的“战神”。
酒酣耳热之时,黄胜开口了,道:“本王今日视察江阴团练,觉得此地民风彪悍,有意在此地招募青壮练一营强军,名称就叫做‘江阴营’诸位以为如何?”
原来南王看上了江阴子弟,兵头、小吏都兴奋起来,为“南明”效力谁不想啊!
在座的只有冯厚敦是个大明八品训导,勉强算得上是个官,见江阴来的众人齐刷刷瞧着自己,他只能上前答南王话。
“殿下要在江阴征兵乃是瞧得起江阴后生,末吏一定会禀告县尊促成此事。”
黄胜见此人相貌堂堂一脸正气心里喜欢,问道:“冯训导,不知你对‘南明’新学可有涉猎?感觉又如何焉?”
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阴抗清三公
冯厚敦答道:“回禀殿下,江南如今人人读‘南明’新学,末吏不仅认真学还在县学跟士子们一同探讨。新学博大精深涵盖广泛,都是实用性极强的知识,末吏以为应该在大明推广。”
原来这位举人早就研读“南明”教材,应该不是食腐不化之酸儒,他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民族英雄,人品肯定没问题,可以破格提拔他做官。
黄胜笑道:“冯训导,本王想请你来预备组建的‘江阴营’任职,千总部副镇抚官的职务很适合你来担任。不知你是否愿意?”
因为江南有太多读书人在“南明”工作,“南明”体制江南士大夫都了解得透彻,大家都知道“南明”没有文贵武贱一说。
一个营伍的镇抚官乃是从三品,如果转业降两级使用,到了地方就是府台大人,千总部副镇抚官是正五品,转业时就是推官或者知州同知。
南王一下子给了自己正五品官职,给了为如日中天的“南明”效力的机会,突如其来的喜讯把冯厚敦乐晕了。
他连忙跪倒磕头道:“下官承蒙殿下栽培不胜荣幸,下官从小读圣贤书懂得节义千秋,下官余生会为殿下征战四方威服四夷,不死不休。”
黄胜道:“冯训导无需多礼,你的调动之事自有魏国公去协调,期望你能够马上觅封侯。”
冯厚敦更加激动不已,他不肯站起来依旧叩首道:“下官能够到殿下军中效力感激涕零,不敢奢望马上封侯,只愿效犬马之劳。”
黄胜看了看其他来自江阴的官吏,见阎应元、陈明遇一脸羡慕瞧着冯厚敦,心里有数了。
道:“阎典史、陈把总,本王准备让你二人担任‘江阴营’副千总,不知你们是否愿意来‘南明’效力?”
这简直是喜从天降啊!阎应元虽然脑子有些懵但是反应挺快立刻跪下道:“殿下,‘南明’、大明不分彼此,卑职敢战不怕死,愿意为南明血战四方开疆拓土。”
陈明遇已经激动得浑身颤抖,他哆嗦着道:“殿下拔卑职区区一小卒于行阵,卑职嘴笨无言以对,今后唯有苦练队伍以死战报殿下知遇之恩。”
人以类聚,和“江阴抗清三公”交好的官吏想必不是软骨头,黄胜随即让阎应元三人又推荐了一些江阴基层兵头加入“江阴营”组建领导班底。
派出“战神”子弟兵军官、镇抚官二百余人来训练这支队伍,争取半年成军,尽量让他们赶得上消灭满清的大会战。
阎应元等人得知南王要他们抓紧时间练兵,如果时间来得及就把“江阴营”调往辽东参战无比兴奋。
阎应元仗着胆子来到南王面前施礼道:“殿下,卑职在江阴训练多年乡勇,这些汉子知道有机会成为‘战神’军人一定会无比珍惜,卑职精选几千人再次苦练,哪怕累死也要争取到去辽东杀建奴的机会,‘江阴营’半年成军通过考核不成问题。”
“南明”厚待军人已经家喻户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已经成为过去式,哪怕是大明青壮年都期望加入“战神”大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阎应元一直在训练团练武装,只是苦于钱粮、武器不足,难以施展抱负。
今天被南王委以重任,他即将得到大量钱粮、武器支持,还会有“南明”军校毕业的军官协助训练,如此优越条件下,半年训练不出一营正规军阎应元恐怕会羞愧得一头撞死。
黄胜瞧着这位民族英雄和颜悦色道:“本王相信江阴子弟,也相信你们会为了国家和民族征战四方,本王期待诞生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江阴营’。”
阎应元、陈明遇等等好汉血脉贲张,他们齐刷刷跪下道:“殿下厚爱卑职铭记在心,‘江阴营’一定不负众望,登陆辽东之时一定杀得建奴血流漂杵。”
江阴八十一日,黄胜耿耿于怀,建奴杀光了江阴十几万不肯投降的军民,现如今历史被改写了,阎应元将要带着“江阴营”渡海去辽东屠杀建奴。
收下了江阴抗清三公黄胜总算了却一桩心事,舰队来到南京望江门外魏国公别院下榻,前来拜见的大明文官武将络绎不绝。
这跟以往大明高官来此截然不同,没有一个文武是不得已或者是不情不愿,一个个都是积极主动上赶着来拍马屁,人人几乎竭尽所能,送的孝敬当然比约定成俗的常例多了不知多少倍。
李文友带领北通州财阀出手大方,八十几个大家族一共送上银币一百五十万块,扬州盐商也不含糊以郑家牵头几十个大盐商凑齐了二百万块银币,诸多地主老财出手助饷,初步统计到手财物以银币计将要达到一千万块。
其实大明此时经济发展呈现畸形,太多官宦积累财富的行动进行了了二百多年,太多穷人家无隔日粮。
大明建国二百多年,整个国家的财富当然是正增长,白银、黄金等等贵金属都是呈现流入状态,贵金属产量也是年年递增。
大明不到一成富人手里聚集了了大量财富,总量超过建国初期三十倍也不止。
因此大明政府没钱,大地主官僚的钱不要太多。
一个人最不缺钱的时候钱财反而唾手可得,在南京过年的黄胜深有体会。
黄胜从来没有流露出索贿的态度,但是来拜见的大明官宦没有一个人空手而来,都精心准备了厚礼,他们还说得冠冕堂皇,让黄胜无法拒绝**。
来往的官员都是以南王出兵辽东,即将靡费粮饷不知凡几为由头,送上的金银财宝都是让南王厚赏为国征战的将士,这当然不好拒绝。
穷得叮当响的大明崇祯皇帝号召群臣助饷,所得寥寥。富得流油的南王根本没有向任何人索要钱财,大明文武上赶着送钱、送粮。
为了笼络人心,黄胜把所有的孝敬全部收下并且让临时秘书长柳如是安排秘书们认真记账,此时主动拿出大量钱财助饷的大明官宦好心将来会有好报。
第七百七十四章:陈圆圆
黄胜早就知道大明的既得利益者贪得无厌没有底线最后导致亡国,如何整治他们有太多办法。
黄胜不准备把国家搞得阶级对立剑拔弩张,准备采取依法办事的方法让大明官宦把吃到肚子里的连胆水都要吐出来。
办法很简单,清查隐田和隐匿的丁口,严格按照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计算每一位大户应该缴纳的田赋、丁税。
从崇祯元年开始计算,多退少补,采取温柔的做派,要钱不要命,计算出地主豪商达官贵人偷税数额后,按照情节轻重予以一倍至十倍的罚款。
这年头没有财阀不是大地主,他们名下的田亩太多导致大明政府收不上来田税,投靠的丁口太多导致朝廷收不上丁税。
其实“一条鞭法”规定了每家每户可以免税的田亩和男丁的数量,根本不是没有底线,较起真来没有哪个达官贵人不欠朝廷税赋。
大明政府执行力太差,既得利益者抱团取暖没有人敢冒千夫所指来较真,连海瑞这个刺儿头来主持丈量田亩、清查隐田都执行不下去就可见一斑。
“南明”政府的效率和工作作风完全不同,“战神”军人又属于外来者跟大明当地官绅毫无瓜葛,知识青年军人来依法办事谁也不可能跑得了,也没有谁有这么大能量能够在短时间内腐蚀整个“战神”军人群体。
牵头做这样事情的人选黄胜心里都内定了,即将被解救的崇祯皇帝应该有这个能力,到时候依旧让他当信王,把追缴欠税的差事交给他办,给他几万“战神”退役军人调度。
想必能够得到机会狠狠的整那些导致他差一点吊死的文官武将,崇祯会觉得快慰平生。
黄胜通过事实教育大明既得利益者的同时也教育了崇祯皇帝,让他亲眼看看把朝廷流失的税赋收取应该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想必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崇祯发现这些达官贵人居然黑了朝廷如此多的税赋应该气炸了肺,是不是杀几个也未可知。
但是黄胜一定不会允许崇祯动辄杀人,黄胜对待汉人还是采取教育为主,实在不像话的判刑三族流放“澳洲”、西伯利亚即可。
“南明”没有得天下之时,主动助饷的大明文武都是本着结个善缘而来。
他们有可能想不到善有善报,在拿下大明江山秋后算账之时,达官贵人、地主老财今天拿出的钱财会抵扣所欠税款,而且只要他们安实多退少补,免于罚款。
贪婪的铁公鸡当然不会跟他们客气,让他们几辈子的积累全部变成罚没是个不错的选择。
黄胜已经很仁慈,不斗地主,也不无休止羞辱地主、官僚、资本家,也不会让他们生活无法继续,只要他们拿出大部分的钱财让大明帝国基础建设投资的资金宽裕就行。
总而言之一句话,做事留底线,不践踏任何人的尊严,而且给大家留下养家糊口的田亩和资本,以后只要按章纳税,所有人一视同仁。
在南京逗留期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也千里迢迢从京师赶来了,他走通了魏国公的门路要求觐见南王。
他属于有备而来,准备把府中戏班可遇不可求的第一美女加才女送给南王。
擅长做这种事情的当然是崇祯的老丈人田弘遇,因为田贵妃在去年香消玉殒,左都督田弘遇日渐失势,他在大明不太好混了,为了自己的将来毅然决然来抱南王大腿。
大明外戚这个群体相当敏感,要妥善处理,黄胜即便心里厌恶此人也不能由着性子来。
千金市骨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让大明勋贵、宗室、外戚感觉到南王真的会善待每一个愿意投靠之人,才会起到巨大政治影响。
黄胜接见了田弘遇,并且邀请他饮宴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黄胜不拿架子,跟田弘遇推杯换盏聊得很投机,席间黄胜告诉田弘遇可以来“南明”投资兴业,这里有机会发挥他的特长。
他完全可以进军娱乐业,可以组建戏班、剧组,网罗佳丽培养成名角,这门生意以后真的会淌金流银。
黄胜其实很佩服田弘遇看女人的眼光,认为他与众不同的美才女养成手段乃是一门绝学。他能够成功养成田妃、陈圆圆两个出类拔萃且多才多艺的极品美人就可见一斑。
这样的人才生在乱世的大明太可惜,要是生在后世,一定会是大红大紫的大导演、经纪人、影视投资人加制作人,或者是戏剧学院的大校长……
现阶段“南明”演艺界全部控制在蓝彩儿、柳如是、如梦、徐佛家手里,“南明大剧院”相当于是“南明”外戚的垄断经营,长期以往一定会固步自封。
因此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田弘遇属于此道高手又有本钱,让他投资成立一个“南国大舞台”也进行巡回演出,效果一定不错。
“南明”老百姓大多数已经家有余资,看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娱之一,看橄榄球比赛的人也不少,许多球迷还给自己看好的球队下注,小赌一把无伤大雅。
“南明”当然要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戏剧这样的精神食粮也要不时变换口味才对,正能量和封建社会小情调并存是个不错的办法。
田弘遇见南王不仅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还特意和他喝酒闲聊,给他出谋划策指明他日后的发展方向,没有流露出一点点鄙视,激动无比。
他借着酒胆跪下请求南王收下他精挑细选的佳丽,并且以他阅美人无数的资格保证,这位美人已经属于绝无仅有。
黄胜的脑海里顿时涌现出了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
历史被改写了,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等等都改变了命运,如今是“南明大剧院”当红巨星,风头大有直追柳如是之势。
秦淮八艳中的几位大腕以及太多江南佳丽、红角被蓝彩儿、柳如是、徐佛家网罗到“南明大剧院”成为签约演员顺理成章。
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布置
因为自从“血火辽东”剧组诞生的那一刻起,只要认为自己有才艺、有姿色的大明贱籍优伶都会争取被黄家剧组录用。
优伶们人人珍惜为剧组效力的机会,巡回演出时都不辞劳苦,因为只有在黄家剧组她们才能够活出人样,才能够有机会摆脱贱籍。
秦淮八艳大多数人已经活出自我,这个陈圆圆怎么还是如此命运不济,依旧落在田弘遇手上成为他送人的礼物?
好奇害死猫,黄胜只不过好奇陈圆圆究竟是何等倾国倾城,略微犹豫片刻,田弘遇立刻打蛇随棍上,吩咐人带来了祸水级红颜。
黄胜见到了陈圆圆,根本不为所动,因为在现代人眼里没有倾国倾城,每一个漂亮的女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谁又比谁如何?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的说不好。
人家一定要送,当面拒绝不利于收其心,黄胜只得笑纳,叫来临时担任秘书长的柳如是安排好这个妹妹。
谁知陈圆圆见到柳如是一脸崇拜,激动的样子比见南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柳如是乃是“南明”、大明演艺界的翘楚,实至名归的天皇巨星,谈不上家喻户晓也不远矣!陈圆圆只闻其名未曾有缘相见,今天终于得偿所愿自然激动不已。
后来陈圆圆成为了柳如是的跟屁虫,小嘴甜得如同抹了蜜,柳如是见她乖巧就认下了这个小妹妹。
晚上微醺的黄胜来到临时寝宫,才知道柳如是会错意了,床上已经有沐浴熏香后的大美人陈圆圆在等着侍寝。
是夜,陈圆圆吹弹、歌舞,曲尽生平之技一心一意奉承南王,夜深酒阑,二人**几度魄荡魂消自是妙不可言……。
赶来和夫君过团圆年的王后在正月里给了陈圆圆名分,“南明”后宫从此又多一佳丽陈昭仪。
这一次北伐辽东不会一蹴而就,总要彻底为汉民族永久消除隐患,随军剧组有几套班子,他们会把正能量在“南明”、大明组建的北伐联军之中广泛传播。
黄胜给初为人妇的陈圆圆安排工作,让她成为“南明大剧院”决策层之一,至于她是否愿意亲自登台,黄胜未置可否。
陈圆圆见王爷让她带领剧组去辽东为将士们演出乐不可支,从今往后她再也不是他人玩物,而是“战神”宣传队的中坚力量之一。
北伐主力在崇祯十六年三月完成集结,黄胜的中军也来到了黄家湾岛。
张有禄跟荷香一起向黄胜详细汇报了一年多的准备情况,并且把尚可义兄弟即将反正之事和赞画部研究,最后赞画部制定了作战计划。
北伐大军兵强马壮人数众多,而满清人心浮动士气低落,即将打响的灭国之战应该是摧枯拉朽。
多路进攻进行围歼是必由之路,如今春暖花开大军登陆少了许多由于海岸线被坚冰覆盖带来的麻烦,正是消灭建奴建立立足点的最佳时候。
介于大多数骑兵被集中使用去征服蒙古诸部去了,“华夏海军”即将运输的各营大都不满编,许多营头少了骑兵只有步兵和工程兵、炮兵等等兵种登岸建立滩头阵地。
赞画部预案,四方布置围困辽东。
以十营人马沿鸭绿江布置组建“鸭绿江方面军”,主将李大钢、总镇抚官华武、副将葛呈杰、石换金。
任务是割断辽东和高丽的联系,向西以攻击为主,向东以防守为主要目的。
以八营人马登陆盖州组建“辽西方面军”主将韩宽、总镇抚官刘大碗、副将孙传庭、魏强汉,任务建立滩头阵地向东以防守为主,西南攻击前进,立争堵住从旅顺口、金州、复州逃跑的建奴军民。
以八营人马出锦州组建“辽北方面军”主将胡建峰、总镇抚官马后炮、副将汤道衡、甄思明,任务截断天启年袁崇焕修建的鸿沟,以此为界争取在建奴逃亡大草原时给予最大杀伤
以四营人马加上近卫营亲兵组建“辽南方面军”,这也是黄胜的中军指挥枢纽所在。主将马祥麟,总镇抚官马前卒、副将秦翼明、陈承才。
马祥麟跟着黄胜年年征战乐不思蜀,秦良玉也不好严令儿子率领石柱兵回川,毕竟女婿和儿子在征服南夷开疆拓土,深明大义的秦老夫人怎么可能掣肘。
“南明”军制一视同仁,白杆兵也进行了编组,分为三营,没有骑兵编制保留了特色兵种,当然是使用白蜡杆长枪冷兵器兵种白杆兵。
三营川军分别叫做“白杆营”、“石柱营”和“浑河营”,这一万两千川军都参与了强化训练,军官都分平批进入军校通过培训,也装备了燧发膛线枪和野战线膛炮,战斗力不逊色于其他营伍。
大明兵部多次发文调石柱兵出川平定流寇,可是秦良玉的主力都远在中南半岛鏖战如何能够成行?
秦良玉从回川过百日的女儿口中得知,中南半岛已经被女婿完全夺取,眼看着南方没有了大仗可打。
时刻想着报效朝廷的秦良玉立刻派遣信使催促马祥麟挥师回川,准备出祁山攻伐盘踞汉中的闯贼部。
谁知情况有变,马祥麟写了回信,白杆兵有更加光荣的战斗任务必须去完成,石柱好男儿要去辽东战建奴雪浑河战败之耻。
很快秦良玉就得知女婿答应了皇帝派遣援军挥师北上进攻辽东,并且夸下海口消灭东奴收复辽东朝天阙。
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秦良玉又惊又喜,喜的是女婿依旧忠于大明,出兵攻击建奴不设前提,惊的是建奴肆掠辽东数十载已经成了气候,哪里是轻易会亡国灭种?
儿子准备带兵渡海登陆辽东血战建奴,秦良玉怎么可能再提出让马祥麟回川,恰恰相反她还再次抽调三千石柱子弟兵顺江而下成为补充兵源支援女婿。
秦良玉写信给儿子、女婿,让他们莫要以她为念,不要计较得失,一定要在辽东把仗打好,如果有困难,蜀中还会不遗余力提供支援。
马祥麟看到母亲的书信更加充满信心,他回信让母亲放心,此去一定会奋勇杀敌,给战死浑河的石柱子弟报仇雪恨。
第七百七十六章:夺取旅顺口
黄胜看了丈母娘的信后有些汗颜,自己有意拉白杆兵入伙让秦良玉手里兵力不足无法参与内战,貌似不太光明磊落。
黄胜只能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来安慰自己,算计丈母娘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黄胜写信给妻子马香菱,让她在没有得到自己命令的情况下坚决不离开母亲,手下一营女兵任谁调遣也不予理睬,任务是守卫石柱保卫秦家、马家周全。
如果秦良玉预备出川战闯贼,一定要给予掣肘,让她不能成行。
黄胜还是比较相信女兵营的战斗力,只要不主动进攻闯贼,守卫一座坚城不成问题,这些年不遗余力给予秦良玉帮助,石柱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粮食不成问题。
秦良玉以逸待劳守卫石柱已经能够确保不失,再加上马香菱的一营热兵器女兵应该算上了双保险。
能够确保天府之国不遭受贼兵肆掠是黄胜的方略,这将要使上千万汉人免得死于战乱。
稳住秦良玉不插手已经被祸乱得千疮百孔的中原,是重中之重。调走大量白杆兵是采取釜底抽薪的手段,派去马香菱留在母亲身边,当然是为了有备无患。
想必在儿子、女婿决战辽东的紧要关头,秦良玉应该尽可能采取守势,不会主动出兵进攻闯贼,没有绝对实力,谁都会避免两线作战。
“辽南方面军”的任务是夺取旅顺、金州继而控制金州地峡,夺取旅顺口后立刻开始经营这里,在青泥洼口修建军港,命名为大连港。
中军有临时组建的北伐军总赞画部,黄东海、顾山河、张有禄、边绩成、鲁承祖、曹文诏、卢象升等等都是高级赞画将军。
夺取旅顺口后北伐军总赞画部会在此地办公几年,一直到整个北方完全臣服为止。
以后旅顺口地区就是辽东海上门户,把旅顺城改扩建,让这里成为辽东对外贸易的窗口城市,北伐联军大本营就在旅顺驻扎,这里会积草屯粮、储备军需给大军后勤提供保障。
建奴本来兵力就促襟见肘,被以鸭绿江为界战略分割后会更加难以为继,北伐联军不急不躁,依旧结硬寨打呆仗,等待全骑兵集群来到之时集中优势兵力把辽东建奴驱赶至沈阳围而歼之。
此次作战不投机取巧,直接平推碾压,以尽可能减少己方伤亡为己任,不许兵行险着来表现军事天赋。
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枉然,北伐联军赢定了,用不着采取军事冒险,无非多花一些时间而已。
“南明”经济实力雄厚耗得起,满清穷得快要光屁股他们拖不起,战役时间拉长了,依旧是此消彼长,北伐联军会越战越强,建奴会每况愈下。
四月初,红歹是将要等来惊喜,因为北伐联军四面开花的进攻开始了。
“辽南方面军”进攻旅顺口的行动还没有开始,旅顺口已经打得天昏地暗,那是尚可义兄弟得知南王御驾亲征,而且准备坐镇旅顺口指挥全局。
要是等到“战神”人马攻击,旅顺口当然会被“华夏海军”舰队炮火覆盖,炮弹、枪子儿又不认识谁?准备倒戈的东江兵如果死于炮击岂不是太冤枉,况且把这里打烂了,重新修建多么不划算?
尚可义和黄胜的出发点不一样,黄胜宁可打烂一座敌国城池也不愿意为了夺取完整的城市伤亡自己的袍泽。
穷怕了的尚可义是准备用人命去填,力争完取旅顺口献给南王,因为这里有许多房屋都是兄弟们的家。
四月七日夜,月黑风高,四更天,东江镇旧部六千余人反水了,从深度睡眠惊醒的监军建奴被围攻,铁杆汉奸孔有德、耿仲明火速带领家丁和嫡系部队九千余人进行抵抗。
旅顺口驻扎的汉军这些年发展到了三万余,建奴人马也有一千多,但是旅顺城里只有一半人马,现在厮杀得难分难解。
城中喊杀声震天响,所有人都进入混战,他们衣甲相同,尚可义、尚可喜哥儿俩在起义时连一根红带子或者一个白毛巾都没有系上以示区别,到了打成一锅粥时连他们也分不清敌友。
尚可喜立功心切,抄小路准备去生擒孔有德和耿仲明献给南王,谁知和孔有德他们想到一处了。
孔有德认为一定是尚可义造反,汇合耿仲明一起集中家丁也走这条路准备进行斩首行动,他们的目的是斩杀尚可义两兄弟。
狭路相逢之时,尚可喜吃了亏,他的家丁本来就没有孔有德的人数多,装备也不如,现在还多出耿仲明的家丁队一同对付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血性回归的尚可喜悍不畏死,他亲自冲锋带领家丁全力进攻耿仲明部,也真的打垮了耿仲明的家丁队并且阵斩耿仲明。
发现势头不对的孔有德命令家丁火绳枪手无差别齐射,尚可喜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他以光荣战死消除了汉奸骂名,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了。
反水的尚可义没有人数优势,渐渐地落了下风,孔有德部在不停喊话,让大家不要听尚可义蛊惑,跟着他是走上了不归路,他连自己的兄弟尚可喜都顾不了,哪里有能力照顾好兄弟们。
孔有德部出示尚可喜首级为证,大大动摇了起义军的战心,
尚可义发现自己的胞弟被孔有德杀了目眦欲裂,就在尚可义集中了心腹家丁和一些可靠的旧部列队,他们准备发动突击打进孔有德中军给敌人来个中心开花之时。
忽然,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旅顺口,战斗双方都暂时停战了,都在往海边港口方向眺望。
本来就准备发动决死攻击的尚可义抓紧炮声间隙大吼道:“东江镇的兄弟们,那是‘战神’的炮火,你们选择归顺南王从今往后吃香喝辣,还是选择跟随大汉奸孔有德做炮灰可要想明白了。”
选择起义的东江兵的士气在听到了炮声的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