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胜早就以近现代的模式培养新一代知识青年军人,不仅仅是执行普遍征兵制,还优中选优,军队的质量可以傲视全球。

    这一次扩大基层调兵单位也是为了与时俱进,每个营伍拥有一个火枪步兵千总,一个骑兵、炮兵、掷弹兵混合千总,一个辅兵、补充兵千总。

    营部直辖一个宣传队百总、一个斥候百总、一个卫兵总旗,一个营头拥有正兵、辅兵的基本定额为四千人马,外加不定额的野战医院和配套医生、护士若干,营主官实授正三品游击将军。

    每个营头以他们的驻地命名,比如“新苏州”营、忠明堡营等等,黄胜自己的卫队就叫做近卫营或者叫做亲兵营。

    为了防止将军们军阀化,部队发展到以游击营四千人马为单位后不必再扩大化。

    常规战斗,执行小规模入侵的战斗任务一个营头四千火器部队足以灭了一个小小的冷兵器国家。

    这不是吹嘘,西夷的战斗力还不如“南明”战士,他们进行殖民入侵时,参加登陆作战都是以几十、几百为战斗单位,超过一两千就是大战。

    “南明”发动大规模的战斗,由参谋部提议,黄胜任命主将、副将、总镇抚官,调哪几个营伍参战,根据参谋部结合情报进行兵棋推演制定计划执行。

    这样的部署也就意味着,有实际兵权在手的游击将军仅仅能够调动四千人马而已,坐镇一方的大将都是执行临时战斗任务。

    调动数万兵马必须由参谋部统一部署,这就是军权直属中央政权归于黄胜掌握的王权,这样科学的管理能够较好的杜绝军阀的出现,始终保持以黄胜为首的“南明”政府指挥枪杆子。

    将不知兵在大明的兵将中才会出现,黄家每一个营伍的战斗力都会一目了然,因为每年都会有考核和排名,参谋部会时时刻刻掌握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考核、视察部队的就是参将、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将领,甚至有已经封爵的勋贵,他们不负责练兵,只检查各路游击将军的训练成果。

    主将负责指挥大战,麾下调用营伍的战斗力约等于一个模子铸造,即便有些长短,区别也不会太大。

    因为参谋部会同各位调研将军的考察意见,发现拖后腿严重的营伍会让主管的游击将军下岗,如果整个队伍都不行会被打散重新编组。

    黄家后备战士太多,得到正兵待遇需要经过激烈竞争,这当然还是采取奖勤罚懒,能者居之的办法管理部队。

    大明招募军人困难重重,南明却要把太多报名从军的热血青年拒之门外,要从踊跃报名的一级乡勇中优中选优,高下立判。

    这不是吹嘘,一个国家的整体动员力要看什么人在管理。

    国朝这许多年从来都没有为兵源而发愁,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已经深入人心,特别在八十年代之前,几乎每一个适龄青年都接受祖国的挑选,渴望参军。

    黄胜管理国家其实一直采取先军思想,军人、军属的优待比国朝还要好,当兵还会有得到提拔最后封妻荫子的机会,当然更加遭受追捧。

    黄胜准备给麾下功勋卓著的大将封爵,也是如同大明那样以公爵、侯爵、伯爵三等,但是有区别,三等爵位又分九级,世袭罔替一次降三级。

    也就意味着二等公的儿子袭爵,他自己没有功勋,全靠祖荫就变成了二等伯爵,南明爵位还跟大明有区别,其他待遇都有,没有封地,相当于只有级别工资。

    封妻荫子是封建王朝所有人的追求,黄胜不能让大家没有盼头,因此给待遇不给土地,还不能让勋贵子子孙孙吃老本。

    哪怕是一等公爵,世袭几代也就没意思了。除非他们发扬祖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了国家开疆拓土博得军功。

    “南明”建国,黄胜召集“南明”文武百官开会想必会让大家充满期待,这可以理解,人总会期盼高官厚禄。

    “战神”大军于十二月一日南下,依依不舍又故土难离的老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洒泪惜别……。

    忠明堡的骑兵回去了两千四百骑正好是两个千总人数,韩宽和甄思明乐滋滋跟随家主去剿杀张献忠,马灭奴郁闷地带着人马北归忠明堡继续厉兵秣马。

    忠明堡步兵由顾山河率领三个千总参与剿寇,曹虎成极不情愿地带领两个千总回防忠明堡。

    但是很快这两人就高兴起来,因为他们要在现有人数的基础上吸纳一级乡勇组建两个营伍,分别为“忠明堡营”和“高台堡营”,他们就是第一批得到任命的“南明”王国实授正三品游击将军。

    得知南王去剿寇,大明官军各路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参加行动,杀敌建功的热情空前,让回到京师继续担任兵部尚书的张凤翼哭笑不得。

    此次勤王血战建奴、鞑子,并且参与谈判和平解决南王兵临城下的大问题,张凤翼、梁廷栋功不可没,朝中许多大员如高第、王之臣、吴襄等等都劳苦功高。

    朝中诸多大臣都被褒奖,或加官进爵或得赏赐若干。梁廷栋又回到了中枢,他接替告假养病的杨嗣昌成为阁臣之一。

    首辅温体仁闯了祸,他算计钱谦益不成被反噬,失去了帝心,写了请辞的奏折试探皇帝的态度又弄巧成拙,被崇祯直接打发回老家了。

    后来这个只玩人不做事的阴谋家不久就死了,也不知是寿终正寝还是被仇家报复,反正是死翘翘了。

第六百九十章:大明发威

    黄胜委婉拒绝了原意追随自己南下剿寇的各路官军,因为剿寇不在于人多,而在于齐心协力。

    这些军头后来发现自己弄巧成拙了,因为皇帝见士气可用,调了此次京畿勤王的一大半人马去了山陕归五省总制洪承畴指挥。

    岳拓、济尔哈朗出卖蒙古人获得了逃跑的机会,他们继续绕道蒙古回辽东,路上不敢节外生枝,远远地躲过锦州城下集结的明军过三岔河,终于在十月初到达盛京。

    红歹是接到兵败的报告大惊失色,命令岳拓、济尔哈朗留下人马由豪格指挥,加强三岔河一线的防御,让两个贝勒立刻来“新京”汇报此战得失。

    岳拓两人虽然属于败逃,但是本部人马损失有限,收获其实不少,金银财宝抢到手的价值超过百万两银子。

    他们会来事,收集了价值七十万两银子的财物送交公众,红歹是听岳拓讲清楚了来龙去脉,没有责备两人,还好言好语安慰。

    红歹是认为岳拓反应迅速,处理问题很果断,避免了大清军被“战神”人马围歼的命运,因为他已经获知超过五万蒙古骑兵被堵在大明关内,最后无一人成功逃出。

    况且他根本不待见飞扬跋扈的多铎,也不喜欢阿巴泰,此战两个靠己的贝勒岳拓和济尔哈朗回来了,丢了多铎、阿巴泰貌似因祸得福。

    多尔衮见皇帝根本不处置大败而归的岳拓和济尔哈朗怒不可遏,在大街上拦住他们讨要自己的弟弟多铎,最后三个贝勒的亲兵打起来了,虽然没敢用刀子也导致十几人受伤。

    红歹是乘机让多尔衮闭门思过,罚了正白旗七个牛录给另外七旗瓜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红歹是开始清除异己,目标直指正白旗,蛰伏的莽古尔泰看在眼里,他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和多尔衮联络,以后共同对付红歹是。

    在锦州前线和黑虎、鲁承祖对峙的豪格太子意外地见到了比他小几岁的叔叔多铎。

    以前傲慢无礼的多铎如同丧家之犬,连背都有些驼,还不时地冒虚汗。

    一同回来的阿巴泰还好,他没有被割了卵蛋,也没有被过分虐待,被俘期间睡了吃、吃了睡还胖了一圈。

    豪格得知两个贝勒和一百战士是被俘后由“战神”释放归来,立刻把他们全部逮捕。

    他不敢擅自处理这些人,派了一个甲喇额真押送多铎他们去“新京”交给父皇发落。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满清上上下下都知道大明捉住了两个贝勒没杀还放还,一时间议论纷纷,都知道是因为清军不刻意屠杀汉民有了好报。

    接到了黄胜扔来的烫手山芋,颇有帝王心术的红歹是也表现了大度,他没有把一百人斩立决,而是让这些人成为农奴,永远不给他们披甲的机会。

    两个贝勒被贬为庶人圈禁。如此处置在野蛮人这里已经足够仁慈,没有一个满清军事贵族有异议。

    红歹是担心“战神”再接再厉去打自己的太子,立刻让豪格退兵去盛京驻防,至此大明北方暂时可以歇刀兵。

    洪承畴得知这个消息极为兴奋,他上书请调黑虎和鲁承祖部参与剿杀山陕流寇。

    介于辽东宁远、锦州一线还有何可纲、庆格尔泰、成大事麾下两万余“战神”系强军驻防,堡垒也形成体系,建奴已经受到了教训,如今由攻势变成守势,北方战局可有先放一放。

    崇祯再次召集重臣平台议事,诸位权臣得知洪承畴所请,纷纷赞同以关外强军入内地参加剿寇,争取彻底解决流寇这个大明心腹大患。

    因为南王早就表态一定消灭在南直隶江北、湖广、河南流窜的献贼。

    朝廷再集中精兵猛将围歼在山陕流窜的高迎祥部流寇,一两年平定内乱大有可能。

    南王的大军已经南下,黄胜以行动表明不与大明为敌,放弃了带领骄兵悍将直入皇城取代大明的天赐良机。

    崇祯已经有些相信黄胜的为人,南王不谋反,这个隐患排除,皇帝这几天又是信心满满,他又看到了大明中兴的曙光。

    皇帝下旨,册封黑虎、鲁承祖太子太保并且给予武经略虚衔,兵部调他们两位将军所属人马去陕西参加剿灭高迎祥。

    此次大明发威了,集结了十几万大军,其中强悍的边军不下三万,有黑虎、鲁承祖率领的关宁、青胶铁骑七千余,洪承畴获得如此实力,以他的才能,高迎祥日子难挨了。

    朝廷能够承担这一次大规模剿寇的粮饷,当然得益于赖皮了南王的军费,得益于南王承担了攻击张献忠部的开销。

    黄胜预备去消灭张献忠、刘国能等等流寇的队伍有十一个千总,外加一万余辅兵。

    还出动了黄家关外铁骑一万三千不足,内地骑兵足七千,人马四万五千足,一路上还会有留在内地发展的步兵和乡勇前来会师。

    黄胜为了扩大影响,南下的队伍以三个千总人数为一营,不连中军分七营以不同路线南下,亲自率领中军接近两万人马沿着大运河行军。

    虽然北风萧萧,天寒地冻,但是“战神”人马精神焕发,一路上军歌嘹亮,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仁义之师。

    豪迈的军歌:“……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沿途军民已经耳熟能详,“战神”军人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已经家喻户晓。

    行军途中每天都在上演军民鱼水情,“战神”麾下从来不骚扰老百姓,都住自带的行军帐篷,根本不进老百姓的家门,他们还给衣食无着的老百姓送上救命粮。

    晚上驻扎时,宣传队会走村串户宣传“战神”纪律,告知老百姓如果难以为生可以跟随南王去“南明”领地讨生活。

    爱民如子的南王会保证每家每户衣食无忧,渐渐地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这一次伟大的长征又会记载于史册,一路上覆盖的地域很广泛,宣传队会把“战神”菩萨兵的美谈广泛传播,黄胜塑造的人民大救星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第六百九十一章:天草时贞

    大明内地的老百姓许多只是听到“战神”的传闻,有些将信将疑。

    这次终于见到了这一支秋毫无犯的铁军后,才发现闻名不如见面。

    后来,八路人马就如同滚雪球般开始膨胀。

    因为有许许多多老百姓坚定信心扶老携幼跟着“战神”军队走,宣传队走一路、写一路、画一路、演讲一路。

    留下的标语和图画都是广而告之南王诸多好处,“南明”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也严重警告流寇、官军收敛,“战神”不会放过一个肆意杀民的败类。

    每一个路过的城门口都留下了南王签发的安民告示和通缉令,画影图形缉捕的第一要犯当然是杀人恶魔张献忠。

    “战神”开出擒拿张献忠的赏格是得裤子一条,斩杀张献忠得草鞋一双。

    黄家体系通缉令上的画像绝对不是抽象派,而是几个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熟悉张献忠的流寇俘虏口述相貌特征,画成后再让他们确认,最后才刻板刊印到处张贴。

    现在“战神”人马都在乐呵呵谈论逮住张献忠换条新裤子穿。

    崇祯十年底,黄胜亲自率领的一万余人马进驻南直隶徐州城,他带领亲兵队由海州港乘船在除夕前来到了南京城。

    南王发布号令,让麾下将士休息五天和驻扎地的老百姓一起欢度新年,要保证所有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每家都能够领到一斤糖、二斤肉、三斤白面。

    能够有幸遇到“战神”人马的大明贫困老百姓这个新年不会太苦了,年夜饭上感恩戴德的诵佛声不知凡几,南王得到了太多祝福。

    宣传队和随军剧组自然会营造节日气氛,联欢会、赛歌会、一场场大戏会让军民喜闻乐见。

    竞技体育项目“橄榄球”比赛会在各营伍展开角逐,经过三五年发展和改良,“橄榄球”运动已经制定了游戏规则。

    再也不是用龇牙咧嘴的人头你争我夺,而是真正用皮革缝制的椭圆形“橄榄球”进行比赛和训练。

    每一个千总都有自己的球队,相互都在暗自较劲,比赛的输赢每一位将士都很在乎,因为获得胜利的荣誉感是每一位军人的追求。

    顶盔掼甲全身防护的战士在球场上你争我夺,娱乐性、欣赏性自然不在话下,如此阳刚的竞技体育人人喜闻乐见。

    王后楚儿、王妃荷香、赵蕊、顾铃儿都带着子女赶来南京和夫君团聚,天南海北的文武官员也纷至沓来,一时间大明南直隶南京城简直成了“南明”临时国都。

    大明南直隶镇守太监和六部官员没有一个人担惊受怕,恰恰相反他们都高高兴兴和“南明”文武联络感情。

    他们发现许多“南明”文官居然曾经是大明的官员,许多大明小小的秀才相公现如今也是七品县太爷,混得好点的都已经是正六品知州。

    大明文武都知道南王的经典语录“大明、‘南明’不分彼此,砸断骨头连着筋。”而且黄胜用善待大明子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此言非虚。

    现在大明皇帝已经承认“南明”王国为兄弟之国,认可南王的统治。

    既然兄弟国家的国王来到了南京,大家当然要接待好。因此整个南京城其乐融融,这个新年喜庆的气氛是几十年之最。

    正月初三,从“华夏岛”赶来了赵时敏派来已经是从六品文官的汪如海,他一直负责满清朝鲜地区的情报收集,联络平户岛李国助也是由他负责。

    汪如海来见家主当然是有了重要军情需要请示,不是“华夏岛”有了突发情况,而是倭国爆发危机。

    天主教初到倭国是在几十年前,登陆地点是鹿儿岛。天主教、基督教在九州岛已有多年历史,传播速度惊人信徒广泛,可谓根深蒂固。

    之所以鹿儿岛一带教会大行其道,主要因为地处偏远,德川幕府政权不易控制,再加上此地土地贫瘠,收获不丰,而领主租税繁重,该地领主镇压手段过于残酷等等。

    面对众多教徒,幕府的做法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字“杀”,就这样一万余信徒死于非命,仇恨的种子在萌芽。

    也是由于小冰河恶劣气候的影响,这几年倭国岛原、天草地区连续发生天灾,民不聊生。

    在倭国幕府残暴的统治下,终于爆发了江户时代最大的一次农民暴动“岛原之乱”。

    崇祯十年底,倭国出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就是天草岛小西家武士益田好次的儿子四郎时贞,年方十七岁。

    苦难中的教徒们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岛原之乱”的直接导火线有两件事:一件是岛原农民与三右卫门因没交足“年贡”,其怀孕的儿媳被抓去赤身**关进水牢,在水牢里生下孩子,大人孩子全死了。

    另一件是岛原信徒农民角藏、三吉二人渡海去天草下岛拜访天草时贞,他俩由于虔诚被授予修道士资格。

    回岛原后,在这两个本土修道士传教下,复宗者越来越多,惊恐的领主派遣手下武士偷偷将二人及其家属近二十余人全部杀死。

    暴政之下,逼得教徒们更加团结一心,他们开始了坚决的反抗。

    天草、岛原两地互为策应,相互支援,教徒军一下子就猛增为三万多人。

    教徒军打了几次漂亮仗,搞得幕府官军头领战死的战死,剖腹的剖腹。

    德川家光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决心派大将率领各路外藩大军前来剿灭天草时贞的造反队伍。

    如今倭国幕府军已经逼近天草时贞主力坚守的岛原半岛南部的原城,如果教徒军得不到支援势必会被幕府军一网打尽。

    李国助期待倭国发生战乱他好浑水摸鱼,此时已经出兵支援原城,他火速派人来“华夏岛”请求赵时敏出兵。

    赵时敏知道恩师的战略思想就是不遗余力削弱倭国实力,天赐良机他如何不晓得利用,已经安排了巡航“华夏岛”和“东洋县”的海军前往协助。

    这一次汪如海来见家主就是请示接下来要把倭国的“岛原之乱”利用到什么程度,我军要达到什么战略目的。

第六百九十二章:防控瘟疫

    黄胜仔细听了汪如海汇报,召集赞画部军官研究了地形,发现教徒军选择的大本营很不错。

    天草时贞盘踞的原城在九州岛西面,在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口城市长崎的东面,地理位置就是后世的日本国岛原地区。

    岛原约等于四面环海只有七八公里和九州岛陆地相连,原城坐落在海边位置得天独厚,只要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从海上给教徒军提供增援方便快捷。

    如此良机不利用太对不起汉民族,黄胜签发命令,集中这几年俘虏的西夷教徒,给愿意去参加护教之战的西夷自由,发给他们滑膛枪给予他们弹药、粮食送他们去倭国原城参加守卫原城的战斗。

    无偿给予天草时贞武器、粮食援助,海军可以炮击幕府军队给守卫原城的天草时贞教徒军火力支持。

    “南明”海军可以派出哨马船协助天草时贞派出信使联系其他教区的教徒。

    并且可以用商船、战船运送各地教徒去原城参加抵抗幕府军的战斗,要确保这里不被幕府军攻克。

    历史上这些造反的教徒就很顽强,他们连铁制刀枪都有限,使用削尖的竹矛依旧奋战不已。

    他们在幕府军十几万人打击下一直坚持到弹尽粮绝犹自不肯投降,最后三万余人全部被杀。

    如今肯定不会了,黄家海军屡屡袭击倭国,又在鹿儿岛消灭了在那里盘踞的萨摩藩,倭国的实力已经不如历史。

    历史上的幕府军请求荷兰商船提供炮火支援打击教徒军的战例不会上演,因为荷兰人被爪哇岛战局困扰不能抽身,台湾岛又在跟西班牙人摩擦不断。

    荷兰人属于被黄胜限制发展的对象,他们的商船在“南明”海域经常无缘无故失踪,已经没有像样的武装商船在倭国附近出现。

    与历史相反,由于西班牙人和“南明”属于商业合作关系,他们有商船在日本海活动,同样是天主教徒的西班牙人选择支持教徒军打击幕府军。

    此消彼长,早就偏离了历史,现在还有李国助和“南明”海军在拉偏架,通过海路不断运送各地倭国教徒参加护教之战。

    天草时贞的人数比历史上最少多出三四成,粮食储备最少多出一倍,武器装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有海上战船提供的炮火支援,再有西夷火枪手一两千加入护教队伍,天草时贞形成武装割据大有可能。

    汪如海得到了家主明确的答复,立刻回“华夏岛”复命。

    与此同时,来往来往于海上的战船和商船开始送西夷教徒去原城。

    据说在‘华夏岛’、黄家湾岛、舟山岛等等地方的西班牙传教士得到消息也主动要求去倭国护教。

    他们有的是去救死扶伤有的干脆拿起滑膛枪作战,因为倭国迫害教徒的手段太狠毒,教徒们同仇敌忾。

    黄胜无法亲自去见证倭国乱局,他的首要任务是把祸乱大明的张献忠消灭。

    正月初五,黄胜在秦淮河大剧院召开会议,能够容纳一千三百人看戏的剧院足挤进来足有两千文官武将,还好这是冬天,济济一堂没什么,倒也暖和。

    黄胜宣布成立六部,但是比大明规格足低两级,不设尚书,最高级别是正三品侍郎,赵时敏没有来参加会议,被恩师委任为正三品工部左侍郎,顾山海为工部右侍郎、孙元化为正五品工部郎中。

    黄明理为兵部左侍郎、黄明道为吏部左侍郎、边之名为正五品吏部郎中、黄东山兼职户部右侍郎、徐光启为礼部侍郎,阮诞、尚慕明分别为礼部郎中,刘国正兼职刑部右侍郎……。

    陆军编组成为三十六营,计正兵、辅兵足十四万四千人马,海军官兵享受级别待遇无法以营伍编组,有水手、正兵、辅兵、海军陆战队十五万。

    获得实授的正三品游击将军七十二员,程全功、韩宽、李大钢、韩广等等老兄弟都不具体训练营伍,以正二品参将衔进入参谋部、兵部工作,以后他们是统帅几个营伍开疆拓土的主将。

    黄明理、黄明道领正一品总兵官衔,并且封爵了,黄明理受封一等平辽伯、黄明道受封一等平夷伯……。黄东山、顾山河、刘国正受封二等汉威伯,黄东海、黑虎、鲁承祖、韩宽等等十几人受封三等忠勇伯。

    反正唯有获取军功才得以封爵,这是为国征战的将士们的殊荣。

    赵时敏劳苦功高在“南明”举足轻重,也只是获得正三品工部左侍郎官位,实际领导工部,没有得到爵位。

    为了使得钻研技术的研究员、科学家、技术工、大工匠、大医师等等更加有盼头,“南明”特别给予荣勋激励大家科技兴国。

    这其实算不得当官,给品级没有实职,就是给大家一个荣誉,让好工匠、科学家多拿一份待遇。

    模式相当于大明册封诰命夫人那样,由一品到从七品不等。

    得到品级待遇的科技工作者如同得到诰命的夫人们一样,生活没有什么大变化,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但是头顶上多了光环,有了身份和荣誉,月收入也多了几块到几十块银币,相当于级别工资。

    “南明”体系的俸禄以后就是两种途径发放,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的叠加才是实际收入。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收取个人调节税。

    方以智、徐弘祖等等人才获得了从七品到正六品不等的虚衔更加热情高涨,他们在为建设“南明”添砖加瓦。

    胡建亚和吴有性两人率领团队为流行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科学医疗的基础,推广了输血技术和注射治疗方法,研制成功并且广泛生产各种注射剂等等。

    他们成功研制出“抗虐灵”特效药,使得疟疾这个顽疾不再成为夺去“南明”子民健康和生命的元凶之一。

    医疗团队还发现杜绝鼠患、消灭跳蚤、利用肥皂勤洗手、清洗身体、保持个人卫生会较好的防控鼠疫也就是令人恐怖的黑死病。

第六百九十三章:以武立国

    由于“南明”体系的经济高速发展,价廉物美的通用肥皂已经属于居家必备的日常用品。

    医务工作者广而告之使用肥皂的好处后,大家已经习惯了使用,如硫磺皂这样具备药用效果的肥皂,已经作为防治轻度皮肤病的药品进入医生处方。

    黄家医疗团队在吴有性他们带领下完全能够成功防御一种瘟疫,也就是天花,当今世界应对这种病毒没有特效药,人们一旦被传染,也就只能听天由命。

    天花感染者初期症状包括发高烧、无比疲倦、头疼、背痛,两三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没几天就会化脓。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乱等瘟疫都留下了惊人的死亡数字,得了天花侥幸不死的人就变成了麻子,但是也有了终身免疫力。

    太多医生得到了启发,中国历史上的名医“药王”孙思邈就曾经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发展到明代,人痘接种法虽然风险很大也被许多人接受。

    黄胜两年前检验近期科研成果时跟医学工作者座谈,吴有性、方以智的团队建议家主,让黄家体系的儿童都要接种人逗预防天花。

    胡建亚、李宸绪、李兰香、李桂香等等坚决反对,他们认为黄家体系疾病防控的效率很高,犯不着冒险让所有的孩子接种人逗,因为毕竟接种感染风险太大,预防效果也不太理想。

    黄胜知道天花在后世八十年代已经灭绝,病毒只剩下实验室样本。

    但天花是人类史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死亡率高达两成甚至三成。

    黄胜小时候就种过牛痘,知道如何预防这个流行病,发现明朝人就懂得接种人痘暗自佩服了不起。

    他没有表态体系内是否推广接种人痘,只不过建议胡建亚、吴有性继续带领团队研究,可以尝试接种动物的痘种,为什么不可以试试牛痘?

    结果不言而喻,半年后实验室接种牛痘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有了临床数据也有了理论依据,一年后在黄家体系进行广泛接种,如今几乎没有黄家子民得这一种流行病。

    当黄胜表扬医务工作者并且决定给胡建亚、吴有性他们官身之时,会场上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因为人人都是受益者,他们都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贡献。

    黄胜恩赐胡建亚、吴有性正四品荣勋授中顺大夫,这已经比大明太医院最高官职正五品院使还高了两级,两人想不到有朝一日成为士大夫,还得到如此高的品级喜不自胜。

    这一次得到册封的其他医务工作者还有五十几位,由正九品到正六品不等,来开会的医生们大多数没想到会是这样,他们会更加迫切的以实际行动回馈“南明”政府的厚爱。

    黄胜已经在考虑在忙过大战后在六部之外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国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