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情如此,衮衮诸公没有良策,但是他们会转移视线。

第五百一十三章:吴桥兵变

    一份份弹劾奏疏呈上,众口一词弹劾孙承宗人老昏聩殇师失地。

    老孙头也确实难逃其咎,再次下课了,回高阳闲居。

    就在朝廷议论援兵之时,山东也来了六百里加急,东江镇旧将孔有德、李九成反了,攻击州县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东江镇旧部的反叛是有原因的,毛文龙在东江镇深得人心,袁崇焕矫诏冤杀毛文龙,事后没过多久,袁崇焕也锒铛入狱。

    经过三司会审后,被下狱半年的袁崇焕与崇祯四年八月在菜市口凌迟处死,那一天京师军民燃放鞭炮庆贺,太多人争食袁崇焕之肉。

    然而崇祯皇帝太不懂政治,他居然碍于自己的面子没有给毛文龙平反昭雪。因为他曾经下旨认可袁崇焕擅杀岛帅的事实,并且夺了毛文龙的世荫。

    袁崇焕伏诛,而毛文龙未能昭雪,东江兵人人心怀怨恨。

    老实人孙元化又不懂政治,他以为辽人守辽土计划可行,接纳了许多东江镇旧部,有孔有德、耿仲明、还有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等等。

    然而事与愿违,来到登州的东江兵与山东兵素不和,登州百姓也对他们另眼相看,东江兵每天都在承受山东人的白眼。

    孙元化乃是士大夫,从来不了解群众,他根本不知道来到登莱当差的前东江镇兵将心里积怨许久,根本不愿意替朝廷打仗。

    朝廷下达出兵救援大凌河的圣旨,孙元化无条件服从,立刻派出他认为比较有战斗力的孔有德部骑兵一千五百人马。

    孔有德得到去辽东救援大凌河的命令后推三阻四,原定渡海登陆被这些兵痞以辽东海岸线已经封冻为由,出海转了十几天又溜溜达达回来了。

    孙元化见无法走海路,朝廷又催促甚急,他居然委派孔有德再次带着骑兵千里迢迢走陆路救援大凌河。

    不情不愿带着一千余骑兵援辽的孔有德走陆路抵达吴桥时,因遇雨雪,部队给养不足,一路上偷鸡摸狗当然屡见不鲜。

    孔有德部军纪败坏,当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吴桥人皆闭门罢市。东江兵更加得不到粮草,怨恨逐渐变成了仇恨。

    导火索是因为有个东江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只鸡,这位王象春可是东林党干将,历任大理寺评事,兵部、工部员外郎,擢至吏部郎中,《东林点将录》内称“浪里白条”。

    他家的鸡当然是战斗鸡,也是由于王家人平时跋扈惯了,几个家丁居然逼着孔有德逮拿那个偷鸡的东江兵“穿箭游营”。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群情激奋的东江兵一拥而上把得理不饶人的几个飞扬跋扈的王家家丁活活打死。

    吃了如此大亏还得了?王象春根本不在老家,他的一个儿子留在老家主事,这小子也是个作死的主,根本没有意识到人家手里有刀把子呢。

    王家公子不肯罢休,逼着已经渐渐地无法有效控制麾下的孔有德查明真相,找出行凶的兵丁正法。

    屋漏偏遇连阴雨,也是因为科学家孙元化实在不是主政一方大员的料,他居然用一个品行恶劣吃喝嫖赌样样来得的东江镇旧将李九成去购买战马。

    这小子一路花花世界,手里有一万两银子哪里控制得住自己,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挥霍一空。

    李九成玩乐过了,开始后怕,他的儿子在孔有德军中当千总,来投奔儿子时商量对策时发现军中怨气冲天,他正好顺水推舟鼓动东江兵哗变。

    一般情况下,一向卑微的人开始抢劫杀人更加凶残十倍,恶魔放出来了再也收不住势。

    李九成、李应元父子成功煽动了东江兵,他们在吴桥开始劫掠,始作俑者王家当然被杀得鸡犬不留。

    东江兵抢劫的同时还裹挟老百姓,放出监牢里的囚犯,接收平时混社会的青皮、流氓入伙,队伍如滚雪球一样膨胀起来,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

    事实已经造成,主将孔有德也只能跟着走,他们走回头路直奔登莱。

    压抑许久的东江兵爆发出的战斗力使得一路上的州县根本无力对抗,不费吹灰之力就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

    噩耗送达京师又引起轩然大波,东林党再次吃瘪,先是党员孙承宗兵败下课,紧接着党员孙元化被百官弹劾。

    衮衮诸公没有人出谋划策如何平叛,却在喋喋不休追究责任可笑之至。

    与此同时辽东又有噩耗传来,不需要救援大凌河城驻守的明军了,那里在十一月七日被后金军攻破,明军将领生死不明。

    红歹是一边围困一边采取攻心战诱骗明军归降,他把前来救援祖大寿战败被俘的明军将领组织起来,带着这些人来到大凌河城下游行。

    兵败被俘的明军将领早就丧胆,没有了一丝精气神,明知去大凌河城下现身会直接打击明军的守城决心,除了永平兵备道张春不肯配合外,其他人都选择了服从。

    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明军将领来到大凌河城下自报家门,不是某某参将就是某位游击、守备、千总等等不一而足。

    大凌河守军已经断粮现在杀马度日,眼看着难以为继,期盼的援军变成了后金军的战俘,士气可想而知。

    红歹是派遣俘获的明军千总张卫去大凌河城送信劝降,祖大寿本来就是一个投机者,他为大明效力可不是什么民族大义,而是能够捞取足够的好处而已。

    面对生死抉择,祖大寿早就见异思迁。后金不断派人劝降,这小子当然心动了。

    可惜祖大寿在大明捞到的好处完全不是红歹是可以给予,唯一让祖大寿看中的仅有能够保住他的性命而已。

    祖大寿很务实,知道唯有活着才会有转机,于大凌河城共存亡万事皆休矣!

    吴三桂发现大凌河明军在和后金军接触谈投降条件,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找到舅舅哭诉,他知道人人都有可能投降保命,自己却不能。

    一则,他老子在京师当勋贵,会遭受牵连。二则,吴家跟建奴结怨太深,即便奴酋假惺惺既往不咎,他麾下的骄兵悍将如何肯放过自己?

    祖大寿也是被逼无奈选择降奴,唉声叹气不正面回答吴三桂的询问,很明显就是默认。

    最后吴三桂带上自己的家丁和几百不愿意投降的明军骑兵准备突围碰碰运气,祖大寿杀了战马让他们饱食,然后偷偷地打开东门。

    红歹是早已森严壁垒,三桂子如何能够成功?

    一脸决然的吴三桂当然知道前路艰辛,他不傻知道自己的突围无疑是飞蛾扑火,但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第五百一十四章: 三桂死的光荣

    吴家和祖家现在已经完全不同,吴襄已经是当朝勋贵,一家子都在皇都享受荣华富贵。

    祖家男丁都是边将,辽人守辽土的大明方针政策要求守土辽人必须带家眷,目的就是使得他们被后金军袭击时必须奋力守城。

    因为明军一贯比腿长,溃散逃跑是常态,守城的兵将家小在城里就变成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不为国家尽忠也得为自己的家人、财产考虑啊!

    因此祖家都在辽东住着,祖大寿投降轻飘飘就可以让全家都过去后金那边。

    朝廷发现吴三桂投降了建奴,整个家族都会被牵连,况且到了建奴那里最后的下场也肯定不会好。

    三桂子咬着牙发了狠,与其混个里外不是人,还不如轰轰烈烈战死沙场也算为国尽忠了。

    吴三桂以下六百余骑兵突然杀出倒是在后金军意料之外。因为这几天的劝降有了效果,眼看着大凌河会不战而降,后金军防线有些懈怠。

    遭遇突袭的后金军营地霎时间鼓角争鸣,吴三桂六百骑一阵猛烈冲杀居然突入第一道防线,后金军反应还算迅捷,立刻组织八旗重骑兵对冲,冷兵器的对砍当然刀光血影惨烈异常。

    吴三桂以下六百条汉子大呼酣战直至力竭,他们全部以身报国倒也死得壮烈。

    从今往后汉人少了一个大汉奸多了一位抗击异民族入侵的烈士。

    得胜的建奴战士都在争夺吴三桂家丁队的披挂,因为在多次和明军对阵中,他们都发现了全钢胸甲和缠绕钢甲的好处。

    只可惜每次和装备这样铠甲的明军较量都是以失败告终,后金军从来没有得到缴获和俘获,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有机会打扫战场,每一次的主动权都在对方。

    后金军中军大帐,红歹是和一众贝勒、贝子、固山额真等等高级将领在仔细欣赏缴获的明军装备,人人都啧啧称奇,那些都是黄家人马的制式披挂不仅坚固实用而且相当拉风。

    吴襄为了武装儿子向黄胜讨要的一百件盔甲如今都便宜了建奴。

    红歹是不断把玩从吴三桂怀里收缴的一支银质千里镜,这支礼品千里镜跟送给马香菱的是同一类型,描山绘水制作精美,奴酋爱不释手。

    红歹是道:“怪不得和明军对阵朕总有一种被窥视的感觉,原来明军有可以瞧如此远的奇物。范文程,尔可知这东西如何做出来?”

    范文程和一众文武早就传看过了千里镜,人人叹为观止,人人不明所以。

    他只是一个由于不得意选择卖国求荣的酸儒而已,搞阴谋诡计玩腹黑还马马虎虎,对于科学当然一窍不通。

    范文程道:“启禀大汗,老朽愚钝,实在不知此物的做法,老朽知道此物在大明也少之甚少,明军只有那个‘杀神’的部队有大量装备,想必他们是从海外采购而来。”

    莽古尔泰嚷嚷道:“八弟,那个瞧得远的玩意儿只有一个我就不争了,这些铠甲我看着喜欢,不如赏些给我镶蓝旗麾下儿郎可好?”

    其他那些后金军事贵族也眼馋这些装备,一个个忽闪着眼睛瞧着胖胖的酋长。

    豪格不乐意了,道:“五伯,您是大贝勒,如何好意思跟晚辈抢东西,这些铠甲汗阿玛已经赏赐给我了。”

    莽古尔泰道:“豪格贝勒,给五伯一个面子,让出三五套给镶蓝旗如何?那些铠甲着实坚固,步弓直射都难透。你们两黄旗的好东西已经不少了,也分一些给大伙儿。”

    建奴都喜欢坚甲,豪格是个亲自冲阵的勇士,对盔甲更加情有独钟,他实在舍不得这些已经到手的好东西被莽古尔泰拿走一部分。

    豪格决定用大汗的威势压莽古尔泰,道:“五伯,其他缴获你尽管拿,这些铠甲我准备组建一个卫队专门保护汗阿玛,请五伯谅解。”

    红歹是听见爱子豪格跟莽古尔泰的对话,心里颇感安慰,自己的儿子终于长大了,知道了巧取。

    他及时打断他们,高声对大家道:“诸位下去时开出赏格,如果有哪位铁匠能够打制出这样的铠甲,朕赏银一百两,赏三个前程,汉人、高丽人尼堪如果做出来立刻可以抬旗赏汉江水田一百亩。”

    后金军以伤亡二百余甲兵的代价全歼吴三桂的人马,参战的两黄旗发现明军中一部分铁甲家丁的盔甲坚固难透,打扫战场时为了争抢铠甲还打了起来。

    最后是豪格出动卫队制止了械斗,统一收缴了战利品,承诺会按照此次功劳大小分配这些装备。

    红歹是察言观色知道两黄旗如果独吞这三十副全钢胸甲、七十副缠绕钢甲会遭人诟病,让豪格给每位旗主和贝勒送上一副胸甲一副软甲。

    果然不出所料,这些最主要的军事贵族自己得到了好装备马上不群情汹汹,他们知道这样一瓜分,两黄旗也没剩下多少。

    红歹是命令加固防线全军戒备,防止大凌河明军再次冒险突围。

    他道:“诸位还需小心提防,今日明军应该是试探性尝试突围,保不准他们会孤注一掷起来拼命。”

    莽古尔泰道:“八弟言之有理,那个祖大寿滑头得紧,假意和我军谈投降条件麻痹我军,暗地里来这一手,还好我大金国勇士反应迅捷,要是指望那些高丽人保不准还真的有些明军骑兵能够逃之夭夭。”

    红歹是道:“五哥说得对,明军按耐不住急着突围应该是军粮告罄,由此可见大凌河城守军的末日到了。”

    阿济格和济尔哈朗齐声道:“大汗深谋远虑,祖大寿授首不远矣!”

    红歹是对这两个贝勒微笑点头,道:“传令三军枕戈待旦,告知儿郎们大凌河城的战斗这几日就会见分晓。”

    一众强盗纷纷躬身施礼大声答应后退下各做准备。没有一个后金将领知道吴三桂的突围乃是自杀式攻击,大凌河城再也不会有人马出城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死气沉沉的大凌河城头,心乱如麻的祖大寿用千里镜眼睁睁看着吴三桂带着麾下突入建奴阵地力战而死,他顿时心凉了半截。

    吴三桂的这些人马应该是锦州守军硕果仅存的精锐,人人怀着必死之志冲击建奴营地只不过突入第一道防线,由此可见,突围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祖大寿在城头嚎啕大哭,也不知是心疼自己的外甥战死,还是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

    吴三桂战死后的第二天,祖大寿派遣心腹家将义子祖可法、长子祖泽润和副将刘天禄、张存仁四人出城谈投降条件。

第五百一十五章:阴奴酋

    鲍成先、范文程两个大汉奸引荐大凌河城守军谈判代表见到了红歹是。

    本来红歹是见明军还在积极组织突围,以为劝降没戏,闻报大凌河来人谈投降条件大喜过望。

    八小亲自迎接四位谈判代表,这四个准汉奸纳头就拜,觉得喜从天降的奴酋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款待,四人被请至座中。

    红歹是一副礼贤下士的表演让祖可法、祖泽润等人感激涕零,他们谦卑的表态从今往后一定会为大金国效忠。

    回到锦州的四个汉奸大谈奴酋是如何求贤若渴,让祖大寿无需担心后金汗会卸磨杀驴搞秋后算账。

    面临不投降就是饿死的残酷结果,祖大寿毫不犹豫变节,至于奴酋是不是求贤若渴他根本不去思索,先留下性命再说。

    当天,大凌河城守军全部投降,后金军又多了整整九千汉军,加上长山之战俘获的明军人数多达三万余,铠甲、兵器等等物资缴获无数。

    不仅如此,大凌河城头的十几门残存的红夷大炮还有几十门小型佛郎机也成为后金的战利品,明军的三百多炮手成为了后金炮兵的教习,后金军炮手的技术大范围提高指日可待。

    后金跟大明的战争就是如此,越打人数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强,最后一个才不过几十万人野蛮落后的农奴制酋长部落居然能够灭了亿万人口的大明。

    红歹是由于果断决策夺取朝鲜立足并且获得成功,威信已经与日俱增。

    这一次乾纲独断出兵围困大凌河城如愿夺取,又布置打援成功在长山大胜明军,可谓战果辉煌。

    还有一条最让八旗子弟感到高兴,因为利用围困战术成功逼降了明军,免去他们押着包衣奴才推着盾车承受伤亡打女真弓马最不擅长的攻坚战。

    此战损失小收获大,后金军上上下下欢呼雷动,他们已经从被黄胜偷袭盛京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首鼠两端的蒙古诸部见识了实力再次增强的后金,亲眼看见了女真人拥有了炮火攻坚的能力,以前的小心思收敛了许多,拥戴后金汗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如今的历史虽然出现了大的偏差,可是后金能够自己铸造“天佑助威大将军”炮的时间居然惊人的吻合。

    历史上的崇祯四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的汉人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

    他们也用“失蜡法“,也知道对火炮的不同部位进行复杂的退火、淬火处理,铸炮工艺已经接近大明。

    历史不同了,汉人铸炮工匠刘汉在崇祯二年底,被破袭沈阳的黄家私兵解救回到祖国,他现在已经是海南岛兵工厂的普通铸炮技术工,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黄家铸造精品钢炮。

    刘汉如今已经娶妻生子,在海南岛安家落户,他期待黄家人马踏平辽东,把建奴斩尽杀绝,洗雪被建奴奴役的耻辱,为自己饿死辽东的一对儿女报仇雪恨。

    谁知后金军没有得到汉奸的技术通过高丽人一样得到了,殊途同归正是如此。

    红歹是终于再次体会到了一个大汗的威严,他想着如何唾手而得锦州城,再次秀一把自己高瞻远瞩。

    祖大寿被八小待若上宾,这小子是个坏得冒水的家伙,动脑筋准备阴红歹是骗取信任后逃之夭夭。

    他在奴酋面前故意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见红歹是相当喜爱千里镜,果断把吴襄作为礼物送给他的一支献给了后金汗。

    红歹是果然高兴,当场就把后金军得到的第二支千里镜赏给了唯一的汗位继承人豪格贝勒。

    祖大寿趁机进言道:“大汗,罪将跟锦州守将何可纲有兄弟情谊,如果亲自去劝降,何可纲一定会被打动,锦州唾手可得。”

    红歹是闻言思索良久,他虽然不怎么相信,可是如果能够成功的巨大好处还是让他动心了。

    红歹是问道:“祖少传如何入得锦州城,又如何劝说守城主将何可纲,朕听闻此人颇为刚烈?”

    祖大寿道:“大汗可放归罪将的心腹之人,罪将在锦州长期驻守可谓根深蒂固,那里还有家丁家将若干,纵然不明不白回去也不怕谁来盘问。

    想那何可纲应该识时务,如果不可行,罪将的麾下也可以通过非常手段逼其就范。”

    红歹是见祖大寿说得笃定,杀伐果断的奴酋决定试一试运气,但是他留了一个心眼,祖大寿的家丁家将和几个儿子一个都没有肯让他带走。

    奴酋只同意让一些和祖家没有什么关联的明军随行,祖大寿见到红歹是交给他带回的人,脸上连一丝不快都没有露出,立刻带这二十几人步行回到了锦州。

    由此可见祖大寿绝对是个一切为了自己私利的家伙,为了他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友可以暗杀,国家可以出卖,甚至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够舍弃。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反复小人最后居然是大明朝边关的倚仗,明朝不被玩死才叫奇怪。

    祖大寿轻轻松松进入锦州,他家确实在锦州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留在锦州的家将祖宽手下也有几百家丁。

    他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以来锦州劝降的名义骗了红歹是逃出来的,而是告诉何可纲大凌河粮食告罄无法坚守,他亲自带人马全线突围,冲杀多次不得脱,不得已弃马躲入山中才侥幸生还。

    坏坏的祖大寿骗了大明的同时还继续骗红歹是,过了几天他派遣张有功携书来到大凌河。

    书信有言:“……先蒙盛意,常识于心。独相约之事,昼夜踌躇,难以骤举。且所携心腹人甚少,各处调集之兵甚多,众心怀疑,不胜恐惧。

    如今锦州文武猜忌,又有陈二等三人,自大凌河逃回,机事渐露。是以迟误至今。……望大汗悯恤归顺士卒,善加抚养,众心既服,大事易成,至我子侄等,尤望大汗垂怜……。

    俟来年相会,再图此事。吾心惟天可表,断不为失信之人也。“

    红歹是见到祖大寿的来信,并没有责怪祖大寿违背诺言,相反给予体谅和安慰。

    他复祖大寿书曰:“……相约之事,将军不能速成,意寡不敌众故耳。徐为图之,尚须勉力。

    我欲驻此,专候好音。奈刍糗匮竭,难以久留,且携大凌河各官,暂归‘新京’,牧养马匹,整饬器械,以候将军信息。

    至于将军计之成否,又何必言。惟速与回音,以副予望。将军子弟,我自爱养,不必忧虑。……”

第五百一十六章:登州陷落

    说实话,历史上的红歹是确实有气度,对于祖大寿的降而复判,判而复降都能够忍了,依旧留着这个小人千金市骨。

    明末对阵主要的三方,他无论谋略和胸襟都强于崇祯和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更加难忘项背。

    红歹是一上位就一改老奴肆意屠杀汉人的一贯作风,他采取怀柔政策,拉一批打一批,效果不错,太多数典忘祖的汉奸铁了心做奴才。

    汉奸们不但自己做奴才,还想让千千万万汉人也成为阿哈,不时上奏疏言大金国受命于天当尽快伐明定鼎天下。

    奴酋的睿智当然是汉民族的不幸,黄胜最大最恶毒的敌人就是他。

    红歹是出兵日久,师老兵疲,锦州又有不战而降的可能性。

    于是乎,建奴退兵了,也是由于红歹是不太放心新领地一百多万的高丽人,回“新京”巩固后金政权刻不容缓。

    因为奴酋知道高丽人不是死心塌地臣服,而是由于大金国把高丽男丁杀了超过七成,他们只不过被杀怕了而已。

    一旦武力威慑受到挑衅,反噬的高丽人会疯狂报复大金子民,到了那个时候,大金国所有人都死无葬身之地矣!

    悲催的大明暂时用不着在辽东用兵,却要在山东内地平叛。

    传来朝堂的都是坏消息,就在年底终于否极泰来,南海传来黄胜大人的捷报。

    两广明军经过苦战,以伤亡八千的代价消灭郭怀一和大越国的联军十万,一直打过红河威逼大越国都城“东京”,得斩获五万余。

    黄胜也不想杀得太多,可惜黎人、狼兵、白杆兵太猛,往往动起手收不住势。

    选择这个时间段报捷,当然是黄胜掐准了在过年前把得到的斩获送达朝廷报功,让崇祯皇帝能够过个快活年。

    “南海大捷”奏报送达兵部,一时间朝堂震动,黄胜大人也太能杀了,加上这一次的斩获,取得敌军首级已经接近七万。

    黄大人也太不讲究,如何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入大越国内地数百里,还威胁人家的国都。

    衮衮诸公后背发凉,人人都认为有伤天和,个个担心大明在南疆又开战端。

    崇祯皇帝毕竟年轻,能够为大明扬眉吐气他当然支持,况且黄胜又没有催兵催促粮饷,被南安侯揍过后的大越国也不曾有什么报复性措施。

    由此可见南安侯应该是扬大明国威于外邦,宣告主权于南海。

    崇祯皇帝下旨褒奖南安侯及其麾下文武,他知道平定南海只剩下时间问题。

    登莱摊上大事了,老实人孙元化居然对孔有德还抱有幻想,准备招抚,殊不知已经把心里的恶魔释放出来的叛军根本不能算人。

    孔有德此时小人得志根本不肯接受招抚,他见一路上的明军如土鸡瓦狗般十分好打,有了勾结东江镇旧部武装割据裂土封王的幻想。

    志得意满的孔有德、李九成带着人马围攻登州。乱糟糟的叛军队伍一时间望不到头穿什么的都有,队伍里还传来女子的哭声和尖叫声。

    李九成由于是挑动反叛的贼头,如今的权威不小,大有跟孔有德分庭抗礼之事,新归附的流氓、土匪、暴民都以他马首是瞻。

    面临即将攻击登州坚城,李九成越俎代庖进行鼓动,孔有德冷眼看着隐忍不发。

    一脸戾气加杀气的李九成很有卖相,他扯着公鸭嗓子叫嚣道:“儿郎们,前面就是登州城,老子在那里驻守了小两年,想起那里白嫩嫩的小娘子,老子下面就发热。”

    “哈哈哈!……。”兵痞、流氓们一阵淫邪的哄笑,有个青皮凑趣道:“李大帅,想必您以前玩过不少登州小娘子吧?”

    李九成往地上重重地啐了一口,道:“玩儿个屁,不要说小姐了,连那些地主老财士大夫家的丫鬟、婢女都不拿正眼瞧咱。”

    几个兵痞起哄道:“李大帅带着兄弟们杀进登州吧,兄弟几个把以前给大帅白眼的小娘子一个个逮来扒得赤条条的让您一起玩。”

    李九成见军心可用蛊惑道:“登州可比沿途打下的几个县城繁华太多,老子估计这座城池里有金银财宝不下五六百万两银子。”

    下面数千乱兵开始流口水,几个兵痞开始起哄道:“杀进登州城,睡水汪汪的女子,抢白花花的银子啊!”

    成千上万贼骨头的口号汇集成了一个声音:“杀杀杀、抢抢抢、睡睡睡,兄弟们别怕死,杀男人睡女人,痛痛快快抢金银财宝啊!”

    由此可见叛军的方针政策有了,简单明了,就三个字“杀、抢、睡!”

    孔有德哭笑不得,但是他这位贼骨头们嘴里的孔大帅没有吭声,他自认为是朝廷参将,见李九成如此无耻很鄙视。

    问题是谁无耻谁足够强大,李九成对了太多投效之人的胃口,连压抑多年的东江兵都喜欢李九成的做派。

    他如果此时约束手下,会导致自己的权威直线下降,被李九成架空大有可能。

    登莱巡抚孙元化见叫嚣“杀、抢、睡!”的叛军漫山遍野而来,招抚的幻想破灭了,有些乱了分寸。

    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留下总兵官张可大在登州城发兵抗击,期望值是孔有德部攻城时被明军两路合击而一战成擒。

    可惜孙元化是科学家不是军事家,连赵括都不如,此时叛军势大,坚守城池待援才是上策,分兵击贼当然是自找麻烦。

    张焘部与孔有德麾下都是一个营伍混饭吃的旧相识,那些辽兵本来就怨声载道。

    他们见孔有德部反了所有的卑贱兵丁都可以“杀、抢、睡!”,在伟大的三字政策巨大诱惑下,辽兵随即倒戈相向投入叛军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杀、抢、睡。”。

    张焘貌似凶猛的家丁被一拥而上的东江兵斩杀一空,他自己仓促间连戚刀都没有来得及挥舞几下就被叛军三两下放倒捆得严严实实。

    见出城攻击叛军的明军变成了叛军的援军,统兵的张焘将军变成了俘虏被捆成了粽子,登州守军顿时泄气了。

    总兵官张可大麾下的山东明军战斗力如何比得上那些跟建奴恶战多年的东江兵,现在还士气全无,自然大败亏输。

    与孔有德同是毛文龙义子的耿仲明管带登州中军,东江镇旧将陈光福、马威成等人都是有几大百兵丁的武官,他们立即举火大开登州城门迎叛军攻入。

    崇祯五年一月,坚固的大城登州便告失陷,孔有德掳获接纳了明军六七千人、围捕了援兵两千人、缴获战马三千匹、红夷大炮二十四门,佛郎机炮三百余门,还有火绳枪、火药,各种五花八门的火器无算。

第五百一十七章:山水有相逢

    之所以登州火炮如此之多,完全是因为巡抚大人推崇火器的结果,孙元化购买、研制、仿制的火炮统统便宜了东江镇反骨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