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零五章: 弱国无外交
这不是道听途说,因为太多老百姓眼睁睁看到身边的积极分子被提拔去新组建的保甲当保长、甲长,在大发展的时代机会实在太多。
农民现在也舍得买满足精神需求的连环画,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下方的汉字都有汉语拼音,许多老百姓的学习热情就是从为了读懂连环画的内容开始的。
上市的几部连环画遭到了抢购,许多老百姓居然开始购买华夏大字典。
因为他们都想学习官话,学会写汉字,华夏大字典成为了太多升斗小民家里的宝物。
看了精彩纷呈的喜剧,还导致许多黎人爱上了大明华服的飘逸,他们也挽起发髻穿起汉服,说汉语。
戏剧这个寓教于乐能够广泛传播的宣传杀器太厉害,简直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由于剧组网罗了大明顶级唱家、乐师,又有高水平的创作团队,这一年多又排演完成了两部新戏,一部是彩儿他们改编的西游记里的故事,一部是根据家主讲的一条白蛇的故事改编。
黄胜早就认为不能每一部戏都是打仗为主,那样会审美疲劳,想想后世八个样板戏的时代多么遭人唾弃。
歌颂真善美那是必须的,百花齐放才会争奇斗艳啊!
现在彩儿她们还在排演两部戏剧,一部是“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完全是明朝人的作品,艺术创作接地气才会产生共鸣,只要弘扬真善美的故事都可以搬上舞台。
还有一部是准备去京师演出的历史剧“满江红”,岳武穆在明朝是家家户户供奉的民族英雄,其影响力远超关二爷,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都要每天焚香祭拜。
之所以后世关二爷上了天,岳武穆再也不被民间广泛供奉,完全是满清的阴谋,岳飞是抗击异族女真政权金国的民族英雄,满清殖民者如何能够容忍。
因此他们把打了一辈子内战最后完全是因为自己决策失误而送命的关二爷捧上了天混淆视听。
“满江红”这部历史剧寓意深远,岳武穆带着岳家军屡建功勋如同南宋的战神,可惜年纪轻轻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拿下狱,最后冤死在风波亭。
同样是大明战神的黄胜在老百姓心里应该跟岳武穆相仿,如果朝廷忌惮,有什么对付黄胜的举动,恐怕会天下哗然。
利用戏剧隐射朝政乃是高明的手段,后世敢于直言的彭德怀被清算时一部电影“海瑞罢官”掀起的暗流就可见一斑,可惜当权者不讲究,依旧倒行逆施。
黄胜的见识和阅历丰富,在大明玩政治不会吃亏,况且崇祯皇帝其实是个老实人根本不阴险毒辣。
一部厚重的历史剧,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开篇,讲述岳武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当然要让秦桧、宋高宗赵构的龌龊心思大白于天下。
大明军民当然不会容忍历史悲剧再次上演,如岳武穆那样的战神黄胜会得到老百姓爱戴。
皇帝恐怕也会投鼠忌器,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自从黄家的戏剧成为官方力捧的正能量作品时,舆论导向就被黄胜掌握,这才刚开始,随着黄家慢慢的渗透,以后再推出报纸这个大杀器,彻底操控喉舌就水到渠成。
如今为何推出报纸不合时宜?因为基层的升斗小民根本无法获得报纸,也肯定看不懂。
因此黄家体系只不过经常刊印内刊内部发行,内容广泛,除了宣传执政方针还弘扬正能量,也会有诗歌散文小故事。
大明朝识字的大多数是既得利益者,报纸上的内容如果触犯到了官僚阶层利益会被反噬,要是刚刚开始报纸发行就被朝廷注意最后被查封,对于以后的发展不利。
因此推出报纸的同时需要有自己体系的工作者成为读报人,这样才能够团结到基层老百姓,还要慢慢的提出改革思路不能操之过急,潜移默化是王道,搞得阶级斗争剑拔弩张不利于国家。
崇祯三年底,大越国权臣郑在边墙附近被黄东山狠狠地揍了一把,丢了六七万军民仓皇逃窜八十里才收住脚,得知大明已经出兵的广南国士气大振,气势汹汹反扑失地。
郑人马已经损失了四成,理所当然由攻变守,他的大本营在广平坚城,有十几门红夷大炮协防,广南国主将阮福康也打得很苦,一时间奈何不了郑。
最后广南国主将阮福康审讯俘虏得知,北越主将郑在边墙水城的补给基地被明军端了,广平城里存粮有限,他发动军民十二万,挖壕沟围城。
经过半年苦战,广南国兵马终于攻破已经饿死一半人的广平城,郑死于乱军之中,留守广平城的大越**民被斩杀、饿死七八万,有三万余瘦骨嶙峋的军民被俘获。
郑在广平外围的残部还有军民一万余,他们纷纷逃进了西边绵绵不绝的大山。
崇祯四年七月底,完胜郑的广南国阮福康大军推进到了边墙,所有军民都目瞪口呆。
因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根本不是自己司空见惯的边墙,而是一座巍峨的硕大城池,比任何广南国城池都要大得太多。
城头守军火红一片,旌旗招展号带飘扬,斗大的“明”、“战神”、“南安侯”、“黄”、“两广总督”向广南国宣告这里已经是大明领土。
阮福康派出信使快马加鞭报告国主出现的新情况,几天后“新苏州”高大气派新落成的知府官衙迎来了广南国使者胡明山一行。
留守主将程全功什么废话都没有,当然程全功本来就是一个沉默寡言人。
他带着广南国使团参观“新苏州”城,并且大大方方让他们看到布防。
九个月而已,中国速度极大的震撼了小小广南国使团,“新苏州”已经初具规模,二十几万军民安居乐业,人人都在工作。
三万余新乡勇虽然还没有完成基础科目训练,但是一个个都生龙活虎,看上去比广南国战士彪悍太多。
“新苏州”城头炮台根本不是露天摆设,都是在坚固的堡垒内布防,有些大炮的口径他们根本没见过,一个个感到茫然。
为了给广南国使团长见识,程全功秀了一下三十门火炮齐射,震耳欲聋的炮声把广南国使臣吓得差一点尿了裤子。
好酒好菜招待广南国使臣过后还请大家看戏,这些土包子进入“新苏州大剧院”就被里面目眩神迷的灯光搞得神魂颠倒,怀疑自己是不是死了,来到了天堂。
一部大戏演出的是美猴王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如此表演广南国使臣哪里见识过,一个个如同看傻了般。
第五百零六章:大凌河城
整个接待过程,程全功都没有什么废话,最后当然更加无需多言。
广南国使团回去了,阮福康的大军撤退了,广南国的国书也送到了。由此可见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无需外交辞令。
广南国主再次严正声明,广南国世世代代为大明藩属国,年年进贡忠心不二,连提都没有提“新苏州”乃是广南国领地之事。
胡明山的使团回去复命,没过几天又来到“新苏州”城,使团的几十个人其他什么接待都不计较,只请求程全功每天给他们看一场戏的机会足以。
这一次广南国使团的人数比上几次多了一倍有余,原来是有许多官吏听说了大明“新苏州”有个华丽无比的大剧院在演戏,有些挨得上的官员就巧立名目加入使团,不是为了搞外交,而是专门为了开眼界而来。
程全功有些好笑,戏虽然好看,看个两三次也就那么一回事,这些使臣天天看还乐此不疲是不是有些傻呵呵?
胡明山带着使团跟程全功商量着重新划分了国界,离“新苏州”南门十里埋设了界碑。
他很光棍的表示,有了宗主国大明驻防“新苏州”城,广南国上上下下欢欣鼓舞,从此广南国在北疆不派军队驻守。
阮福源太聪明,胡明山会来事,他们发现跟大明较量无疑螳臂当车,干脆来个不设防。
广南国这样做,黄胜倒是为难了,人家怂成这个样子,再**裸欺负人家出兵南下拓土好像有些不好意思呢。
阮福源丢了不到方圆三十里的国土,他端正了对待大明的态度,干脆不班门弄斧,彻底臣服大明,不在北方边界驻兵。
广南国原来最大的敌人就是北方后黎朝,重点布防也是针对北方,现在从北方抽身,广南国的兵力就玩转了。
阮福康得胜之师士气高昂,只不过休整了一个月就西进拓土。
北方丢了一点点国土不要紧,把下寮城附近地盘巩固会多出三分之一国土呢。
由于大越国南北开战,寮国在下寮城下取得了优势,只不过下寮城坚固短时间无法夺取,但是周边地区已经被寮国实际控制。
广南国这一次可以发举国之兵来抢地盘,还有北方俘虏兵当炮灰,寮国的命运堪忧啊!
黄胜不急于再次开疆拓土,而是抓紧时间消化吞下的这大好河山,围捕山区大越国残余正在进行中。
由于大明天朝一座大城“新苏州”耸立在广南国北疆,广南国跟大明又是友好的宗主国关系,宗主国很大气,根本不限制广南国商人、老百姓的来往。
不仅如此大明还保护合法经营商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最重要一条就是这里的商税只不过三十取一,再也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还没有官吏的盘剥。
“新苏州”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呆了广南国的小伙伴,价廉物美质量上乘的货物比比皆是,样样贩运到广南国都能够赚取一倍差价。
不管在广南国多么富有的既得利益者,到了“新苏州”,如果不克制购买**都有可能破产,高档奢靡的物件太多了。
五千两银子一辆的四轮马车,一千两银子一台的座钟、三十两银子一个香皂礼盒、二十两银子一盏猛火油灯、五两银子到五十两银子一面大小不等的西洋镜……。
太多奇巧不一而足,普通商品如松江布、蜀锦、苏绣、杭缎、火柴、瓷器、透明琉璃器、西风烈白酒系列、谢馥春化妆品系列……。
很快广南国的权贵就爱上了去“新苏州”旅游购物,因为他们发现安全有保证,住宿虽然不便宜但是比广南国的官驿干净漂亮太多,连拉便便的东西都是洁白的瓷器,还随时可以洗热水澡。
在“新苏州”的客栈住着,白天在一尘不染的街上溜达购物,傍晚小酌几杯西风烈,然后带着微醺的感觉去大剧院看上一场戏,回到客栈舒舒服服洗个澡睡觉,不要太惬意哟!
好多广南国富贾豪商达官贵人开始在“新苏州”打听“华夏投资商号”在建的那些豪华气派的别墅楼房可不可以卖给广南国人居住。
他们很快得到了“新苏州”的官方答复,广南国人和大明人享受同样待遇,在大明领土的广南国人的私产同样受到保护,欢迎大家来“新苏州”置业,定居也可以。
人往高处走,黄胜的布置又是阳谋,大量的奢侈品输入广南国,这个国家的达官贵人再带着资本来到大明生活,长期以往这个国家的经济堪忧啊!
这就会导致广南国更多人涌入“新苏州”寻找工作机会,渐渐地渗透,然后谋取这里就会容易许多,最起码带路党会层出不穷。
这个时代升斗小民大部分不懂什么民族大义,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谁就是救世主。他们耳濡目染,对比“新苏州”大明人过的日子,再看看自己的处境,当然会对大明无限向往。
天朝上国大明乃是广南小国仰视的存在,想必以后统治他们时阻力会小许多。
驻守潼关的马世虎本来还担心来到陕西这个不断闹灾的地方会难以为继呢,谁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日子比以前还好过了。
马世虎已经转运了四万户陕西流民去了海州港,一路上的吃用有黄家乡勇负责,他的骑兵来时会运猛火油、棉花、硝石等等物资发卖,回去时又会带粮食成为回头货,两头有得赚。
马世虎这一年多赚了十几万两银子,他现在可牛掰了,手上有银子、有粮食,兵额六千居然齐装满员,骑兵足三千。
他不遗余力满员骑兵,不是为了打仗时可以形成突击效果,而是看中了潼关跑海州的商路,只要源源不断获取利润,在潼关驻守着,兵源要多少有多少,而且都是陕西大汉。
这年头,只要手上有强兵,谁都会给好脸,马世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
崇祯四年八月,眼看着官兵在山陕剿寇节节胜利,后金方面也乖巧了,一年多没有动静。
远在南方剿寇的两广总督不紧不慢平均三个月就有一次大捷战报送来,从来不催兵、催饷,提任何困难。斩获累计已经高达一万五千,据报个个都是青壮。
皇帝和衮衮诸公以为国事可能转好,正在暗自庆幸之时,忽然间辽东六百里加急再次惊扰了大明朝廷。
众人瞩目的焦点集中在一个地方大凌河城。
红歹是在黄胜完成了夺取大越国后黎朝北方政权全境之前一年就完成了占领整个朝鲜的工作。
后金获得了一百多万人口,以前被大明四方布置导致年年粮食危机的局面被打破。
第五百零七章:团团包围
有了勤劳的高丽人生产粮食,有了汉江流域的水稻田,再加上这片土地上的人口锐减一半多。
后金的粮食基本够吃了,贵族和旗丁还吃到了香喷喷的稻米,连阿哈都可以吃两顿杂粮混七成饱。
红歹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实力反而壮大了许多,失去了祖国后剃发、异服的高丽八旗兵没有了幻想,如同被满清成功殖民后的汉族。
许多被奴役习惯了汉人的败类如阎某人那样的伪学者们还口口声声我大清呢!鼓吹明亡清兴六十年,几千万汉人死在建奴手里被这个奴才无视了。
高丽八旗现在已经开始口口声声我后金如何如何。死心塌地认了主子的高丽辫子军战斗力比以后的汉八旗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数有足八万。
红歹是在六月初邀请归顺的蒙古诸部台吉来到“新京”会盟,其间展示了三十门后金出品的大将军炮齐射。
在隆隆炮声配合下,在获得的新领地可以卖给蒙古粮食、铁器的诱惑下,在新组建的高丽八旗火绳枪兵齐射炫耀武力下,首鼠两端的蒙古台吉又以长生天发誓追随后金大汗,至死不渝。
红歹是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大明国那个最擅长打偷袭战的黄胜如今病了,怕冷。
他已经去了大明最南方打仗,而且那里打得貌似很热闹,经常有大量斩获上报大明京师,由此可见黄胜被拖在南方战局短期内不得脱身。
后金的情报收集真做得不错,大明朝廷的动向红歹是洞若观火。
听到这个消息,蒙古台吉、后金将领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被黄大人爆了菊花。
如今这个恶魔远在五千里外的安南,少了这个威胁,强盗们蠢蠢欲动,他们达成共识,抢大明搞创收是必由之路。
红歹是很严肃指出,大明修建的大凌河城就是妄图切断后金与蒙古诸部的联系。
此城如鲠在喉一定要拔除才能够让蒙古后金连成一片,以后高丽南方那好吃的大米才会源源不断运到蒙古。
既然大凌河城是后金和蒙古互相联系的障碍,大家齐心协力把它从地图上抹掉吧!
强盗们开始参股搞劫掠,最后蒙古各部表态出兵三千到一万不等,一共凑齐五万人马,后金八旗出兵三万,带上高丽八旗六万,调集民夫五万。
被爆了菊花已经过去近两年,红歹是渐渐地忘掉了腚眼的痛苦。
后金得到的新领地已经有了三熟粮食产出,这是因为汉江流域也可以两熟,冬小麦和稻谷的产量不低。
八小粮食有了储备,胆气壮了许多,高调宣布会盟攻击大明的蒙古诸部粮草供给都是后金无偿提供。
最后攻取大明城池获取的人口和所有缴获按照各部出兵比例分配。
如此承诺对后金反而不公平,所有的蒙古台吉都欢呼起来,出兵积极性高了许多。
崇祯四年八月六日,号称三十万后金、蒙古联军包围了大凌河城。
祖大寿被围了人马一万五千,其中还有他的外甥三桂子。
辽东诸将都得到了黄胜承诺,只要坚守一年,黄家人马一定会救援,驻守锦州的何可纲和几位武将都是由于跟着黄胜参加“辽沈大捷”立功升职。
他们对战神黄胜敬若神明,老老实实保证城池里有一年粮食储备才买出剩余的给蒙古人。
祖大寿去年在大凌河附近的屯田收获不错,今年的麦子又长势喜人,他犯了贪念认为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粮入库,把大凌河的存粮卖了。
这也是由于他的人马根本没有跟着黄胜打仗,麾下的将军也没有参加黄胜在崇祯二年底召开的如何固守辽东城池的会议。
红歹是人马来到大凌河就赶上了好时候,这里麦子熟了,笑嘻嘻的后金军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根本不忙着攻城,全军发动抢收麦子得了四万五千余石。
祖大寿悲催了,那些麦子是大凌河守军明年的口粮啊!
这个时候悔不当初晚了,城中粮食只够开销不到两个月,他的骑兵最多有近五千,战马挽马超过六千,马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得到了麦子的红歹是再接再厉去锦州帮明军也把麦子收了,得到了六万多石。
蒙古人看得抓耳挠腮心痒难耐,可惜他们是游牧民族,打猎、套马、玩蒙古刀是一把好手,下田使用镰刀收割麦子还真的不会。
后金军民已经定居,他们已经发展成为军事贵族农奴制,家家户户都拥有土地,连白甲兵都会干农活,见到了不要钱的麦子,当然大家齐动手抢收。
蒙古五万骑兵只能担任警戒,最多帮忙用马匹驮运收获而已。
八小乐坏了,超过十万石麦子到手,怎么着这一次出兵都不会亏本,为了确保明军无法出城发动偷袭,他开始部署。
这个奴酋还是很好学的,他上一次在锦州吃瘪后苦思冥想,得出结论,只要防备住胆小明军的不断偷袭,后金军就会永远保持优势,菊花也安全。
于是乎,红歹是命令高丽八旗和阿哈在锦州、大凌河城外围挖了战马无法跳跃深达一丈五尺的壕沟,利用这些土方垒砌成坚固的堡垒。
效果太好了,祖大寿组织骑兵突围被后金军以逸待劳揍得鼻青脸肿,丢了五百多骑兵仓皇逃进大凌河城。
何可纲驻守锦州兵马只有六千余,这里还有撤入城池的屯民一万二千多人。
城头有黄胜特意支持的那些缴获自后金的火炮三十几门,加上原来布防的红夷大炮十几门和若干佛郎机小炮,锦州城的炮火优势很明显。
关键何可纲听话,粮食足够一万人马开销一年,储备的石炭堆积如山,如今人数虽然多了七八千,省着吃也马马虎虎能够混一年。
因为如果发现后金军准备围死锦州,到时候可以把牛、马、驴子杀了吃掉,多出肉食少花草料会立竿见影。
何可纲驻守的锦州城中有粮心中不慌,他决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明军擅长守城短于野战,他根本不准备出城,恰恰相反,建奴围城的当天他就安排人手用城门洞附近预备的沙包堵死了城门。
督师辽东的太傅孙承宗闻报建奴大军铺天盖地而来束手无策,他不敢擅专,火速发六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
崇祯皇帝见到奏报大惊失色,本来衮衮诸公都分析后金伤筋动骨已经弃守辽东大片领地,现在居然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该如何应对?
朝会上接替梁廷栋当上兵部尚书的熊明遇悲催得一塌糊涂,他才混了不到两个月的本兵官职,还没有来得及收到什么孝敬就摊上大事了,苦也!
第五百零八章: 攻防炮战
辽东被围了几万军民,总不能坐视,救援刻不容缓,圣旨下达,山海关、登莱、蓟镇出兵援辽、一时间关内风声鹤唳物价飞涨。
老实人孙元化急令参将孔有德率领骑兵一千五百赶赴辽东增援,永平兵备道张春带着步骑一万和三千车营急赴山海关。
永平参将黑虎有五千兵额,当然在调兵行列,不得已亲自率领三千人马出关。
马祥麟、秦翼明欲带七千白杆兵参战被崇祯皇帝驳回,皇帝知道白杆兵的战斗力,也认可他们的忠勇,因此留下他们镇守山海关以防不测。
大凌河之战,其实孙承宗难推其咎,他作为跟红歹是对阵的明军主将毫无作为,居然逐次派出援军,实实在在变成了添油战术。
历史上大凌河战役,以铁的事实证明孙承宗的塔攻战略不可取,修大凌河城更是昏招,貌似堡垒蚕食可以占领一些地方,可是效果呢?
一座城多大,占领地也就这么一丁点大而已,明军辛辛苦苦的屯田根本轮不到收获,白白的替后金生产粮食。
明军无法就地取粮,补给必须从关内千里迢迢运输,大量消耗了大明本来就难以为继的国力。
战线拉得太长,后金军可以随时袭击明军从山海关到锦州长达五百里的补给线,明军没有野战能力自然顾此失彼,如此劳民伤财的排兵布阵失败已经注定。
修建坚固的营寨和堡垒是为了以点带面,可不是仅仅为了占领城池那么一丁点大的地盘。
而是应该以坚固堡垒为依托,不间断攻击方圆百里内的敌军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占领区,可不是修城就是为了躲在里面等敌人来攻打。
黄胜正在交趾布置修筑九个边镇,准备在每个边镇的棱堡驻守正兵一个千总一千二百战士,八百辅兵,训练乡勇协防自然是常例。
驻守千总的任务就是以堡垒为据点不断往敌国延伸攻伐一百里,如果对手兵力雄厚,可以会同几个边镇正兵和乡勇联合出击。
不断主动进攻的军队才会越战越强,老是龟缩防守的大明边军自然暮气难鼓,因此在辽东采取堡垒蚕食的方略得不偿失,太浪费银子,朝廷难堪重负。
红歹是围死了锦州和大凌河,后军运来的大将军炮也到达大凌河战场,炮击开始。
祖大寿也有守城火炮,两家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差不多,有效射程三四百步,也就是一里地出头。
最大仰角可以把炮弹打出一千步,也就是一千五百米,相当于三里地开外,但是炮弹最后落到哪儿去了?天知道!
明军炮手的技术还要好一些,射速可以做到后金军炮手打三炮,大凌河城头炮火可以来四轮,明军又是居高临下,应该不吃亏。
红夷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
这个时代最训练有素的英国海军炮手也只能保证三分钟内完成再次开火,比黄家炮手的水平差了一分钟。
因为黄家出品带有减震装置的钢质火炮能够减去火炮复位的时间,靠着科技的力量节约了宝贵的一分钟。
这个时代前装火炮是没有可能提高射速的,因为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特制的推杆一头蘸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一头绑着干布的推杆伸入炮膛擦干,再填入火药,发射药,塞进去炮弹,然后从火门刺破火药包插上导火索再点放。
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这是前装火炮的通病,能三分钟一发就是顶级高手,明军炮手能够做到半个时辰射击十六次,后金军炮手只有半个时辰十二次的水平。
然后?没有然后。这个时代的铸铁炮散热不理想,最多能够连续打十几炮而已。此时火炮都由于连续发射导致炮膛温度过热,继续射击会导致事故发生,说不定火药包推进去会直接炸了。
由于后金军和明军装备的火炮无法做到黄家火炮的统一标准,因此每一门火炮都有个性,炮手只能熟悉自己经常操控的火炮,才会有一定的准头,不可以随随便便调一组炮手,就能够完成陌生火炮的射击。
打是可以打响,不确定性太多了。
八小的指挥能力堪称一流,他因势利导决定以数量弥补质量的短板,他采取集中攻击一点,选择地势平缓的南门炮击。
攻守双方都没有黄家出品的钢质野战炮,都是铸铁火炮,一个个都是无比笨重的家伙,后座力比较恐怖,根本没有任何减震装置。
后金军的火炮虽然不是居高临下失了地利,但是好在可以移动位置,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地方摆放开火。
在地面上开火不怕什么后座力,只不过打一炮,就必须去把在原地跳得不成样子的火炮重新归位,再次瞄准罢了。
明军布防的红夷大炮就不可以如此,他们的火炮必须有特意修建的坚固炮台才可以开火,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在城墙上乱摆。
红夷大炮是十六至十九世纪之间欧洲在战船上广泛使用的前装重型滑膛炮,所谓的红夷,其实是泛指红毛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等西方人,也就是佛郎机人。
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经大明各地仿制后,种类多达百种,质量和用途已经青出于蓝。
但是能够发射十二磅炮弹的红夷大炮自身重量已经达到四五千斤,后座力惊人。
城墙看起来巍峨,牢固度其实不值一提,相当于一堵高**米宽四五米的夯土堆外面包了一层砖,大炮的后座力会导致城墙坍塌。
后金军集中使用火力效果很好,明军城头的火炮吃了数量局部逆势的亏,由于明军的六门红夷大炮早已装填待发,后金军在布置大将军炮时被明军炮火攻击。
还好这个时代火炮的准头大部分靠碰运气,明军打了三轮十八颗十斤出头的大铁球只不过有两颗砸到了后金军的大将军炮。
毫无疑问后金军这两门火炮宣告报废退出战斗序列,可即便如此后金军的火炮还是大凌河城北城头火炮数量的四五倍。
当后金军的火炮开始轰鸣时,明军守城官兵就感到不妙。
后金军抛射的实心铁球碰到好运气落点在城墙上的,一颗炮弹不仅能够蹦蹦跳跳造成明军杀伤,还会砸起砖石造成飞溅。
飞起的石片、砖块足以近距离破甲造成明军大量伤亡。
而明军居高临下打出的炮弹威力小了许多,那里是麦田,红歹是为了对付明军炮击,堆了许多土堆。
明军的炮弹落下,砸在松软的麦田里跳不了几下就会被消耗了动力,要是运气不好命中土堆钻进去,纯粹是浪费火药瞎耽误工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