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天子如此厚赐,阮福源受宠若惊,马上又精心准备了更多贡品请阮诞带回,他发现给大明纳贡貌似只赚不赔,当然要常来常往。
胡明山得到了九万两银子果然不负众望,这一年时间增加了许多水稻田的耕种,春天已经卖给大明十五万石大米,这一次还备齐了黄胜要求的五十万石。
黄胜接见胡明山和他的几个合伙人,这些人也是广南国的官僚资本代言人,都有官方背景,还有阮氏王族。
黄胜好言好语诱导他们还要努力生产粮食,爽爽快快给了全部货款二十二万五千两银子,四成定金九万两不扣除,算作明年的定金。
胡明山从来没有做过如此大手笔的生意,一直惴惴不安呢,见货物全部出清货款全部回笼感觉有些不真实,他觉得也太容易了一些。
如此强大的大明怎么不鸡蛋里挑骨头呢?黄胜留下胡明山几个广南国的大米供应商参加答谢所有商家的晚宴。
广南国官员跟西洋人打交道类似于满清跟洋人的外交,都是一副奴颜婢膝的奴才相。
他们见大明所有人都腰杆挺得笔直跟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平等交谈,还不时流露出优越感。那些洋人都恭恭敬敬陪着小心,完全没有了在他们面前的气势。
广南国合伙人参加了一次酒会,他们设身处地感觉到了大明的地位,态度更加端正。
黄胜留下他们喝茶,继续给他们上课,让这些大米供应商再多拉上一些大地主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播种面积,不要局限于五六十万石,无论他们搞来多少大米大明都会买走,而且一两银子都不会少给。
其实黄胜给广南国大米定的价钱不错了,大明如今是因为天灾**不断才导致粮价飞涨,在万历年太平光景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上下精粮。
广南国是水土丰茂的热带地区,他们生产粮食的成本比温带地区少多了,黄家给的粮价这些商人获利不会少于两成。
黄胜谆谆诱导他们,就是让这些商人得了好处要晓得增加投入多开垦土地,好增加粮食出口供应量。
黄胜最后还给了承诺,如果北方郑家再次对广南国不利,大明已经跟广南国成为贸易伙伴当然不会置身事外,到时候可以考虑出兵协助。
胡明山不敢接茬,上一次请大明出兵差一点要了广南国财政大半条命,广南国不到生死存亡关头可不敢再麻烦黄大人。
黄胜又问他们邻国可有什么敌对势力比较棘手,表示自己可以带兵帮他们抢地盘扩张国土面积,只要是水稻田多的地方,都可以考虑帮忙。
胡明山和合伙人听得额头冒汗,他们倒是有了一些想法,此时的大越国视占城、真腊、暹罗等民族为蛮族,在不断征服他们。
如果大明的骄兵悍将推波助澜,广南国往西扩土三百里也完全能够做到。
第三百八十一章:四李分朝
胡明山表示这一次肯定没有事情麻烦上国,自己会请示国主,看看明年可不可以劳烦贵军。
黄家这一次没有骚扰费福港,在三十海里内都没有下手抢任何船只。
双方买卖公平,没有恃强凌弱,一直提心吊胆的广南国人终于放下心。
他们已经开始感觉到跟大明贸易的好处,有了大明货物的到来,广南国瓷器和布匹价格低廉了许多,有了主要农产品的大规模出口许多种地的农民积攒了银子,他们已经买得起。
达官贵人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穿着大明的丝绸喝着大明的西风烈白酒,当然要增加粮食出口增加大明货物的进口。
就在黄胜发洋财后准备回家的时候,大明出了许多大事,当然大多都是坏事。这完全是因为清算阉党矫枉过正导致人人自危国事荒废造成的后果。
朝廷官员只要是跟阉党对上号,不管好人坏人是不是有能力的人都靠边站,可惜东林党人大多数都是嘴上功夫,指望他们治理国家那是枉费心机。
七月二十日,蓟门驻军由于饥饿索饷鼓噪,焚抢火药,经多方措处,始解散。至八月初,顺天巡抚请先发欠饷三月,以安军心。
朝廷调左都督赵率教为蓟镇总兵官,镇守永平、蓟州,辖马松、大石、曹墙八路。
七月二十五日,宁远因缺饷四个月,也闹起来了,他们闹得更加肆无忌惮,不得不让人深思最后对谁有利?
闹饷的兵丁里没有辽东土著,都是客兵,他们居然绑架了辽东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
最后是袁崇焕与兵备副使郭广密谋,诱捕了带头的张正朝、张思顺,斩首十五人,平定了兵变。
经过这一次闹饷,在历史上袁崇焕在辽东终于做到了一言九鼎。
跟辽东将门格格不入的满贵、赵率教调离了,准备点验人马后发饷的辽东巡抚毕自肃被等不及的大兵们绑架后羞辱最后愤而自杀。
毕自肃太幼稚了,按照实际兵马发饷,辽东将门捂着的盖子就昭然若揭,最后不知道多少人会被杀头。
辽东将门不想死,只能挺而走险,袁都督来了兵变瞬息瓦解,同样瓦解了朝廷想设施的点验兵马。
所有人包括大明政府都是受害者,唯有辽东土著祖大寿一系笑到了最后,袁崇焕了不起!
历史依然我行我素,但是已经开始拐了小弯。原本建奴会在八月份绕过锦州、宁远尝试攻打山海关的事情没有发生,变成了在朝鲜鏖战。
也不知道是不是去年夏天红歹是在辽西吃的瘪让他受到了教育,还是黄明理在他后院屡屡偷袭闹得一塌糊涂让他无暇西顾。
这几个月辽东紧靠鸭绿江附近和朝鲜境内确实无比热闹,两方四部人马在混战,建奴以一敌三还是占了上风。
黄家人马是点燃战火后主动退兵,东江镇是便宜了几回不晓得见好就收,被建奴主力赶到一顿胖揍后丢了所有的占领地再次逃回海上。
只可惜朝鲜人跑不了,被建奴烧杀抢掠后许多人做了奴才,也有一部分有血性的高丽人上了密林山岗跟建奴血战到底,后金第二次大规模入侵朝鲜的战争提前八年爆发。
发了狠的建奴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一直追着朝鲜兵马打到汉城,他们的国主撒丫子又往江华岛跑,可惜运气太差,国家水师居然被海盗袭击伤亡惨重,朝鲜国主乘坐的战船被击毁,李不知所终。
后来冒出许多朝鲜国主的接班人,有一个常年在日本五岛列岛混迹的大海盗李国助自认是李的叔叔,要求朝鲜臣民拥立他为新一代朝鲜国主。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所有朝鲜大臣都认为这纯粹是个笑话,他们拥立幼帝李根本不搭理什么叔叔,谁知坏叔叔恼羞成怒,带着人马夺取济州岛港口准备拿下整个岛屿自立为王。
于是乎,朝鲜历史改变了,变成了军阀混战的乱世,有拥戴李次子李的政权,又有许多大臣和军阀拥立李长子李。
被废黜的光海君李珲,虽然被重新上位李的支持者用石灰烧瞎双目,已经是个残疾人,他的支持者纠集旧部趁乱从江华岛乔桐囚禁地把李珲抢了出来,这一股势力以朝鲜最南面釜山地区为领地拥立李珲为王。
朝鲜李家王朝变成了四李割据,奴酋红歹是当然也不是好东西,他拉偏架,有意让四李并存,建奴好从中取利,这一次难得跟黄胜的目的不谋而合。
朝鲜吸引了建奴主力,眼高手低的袁崇焕未派一兵一卒主动越过三岔河东进攻击建奴,而是觉得自己运气爆棚,建奴居然和辽西兵马相安无事,他抓紧时间在构筑马奇诺防线,锦州被修建成为坚城。
如此浩大工程何其劳民伤财,数万军民在锦州东挖了如郑国渠那样的巨大壕沟,袁都督妄图和建奴媾和后以此成为国界,明军好据此壕沟为屏障死守国土。
现在的大明早就没有了万历年的国力,崇祯朝已是内外交困实在无力干涉朝鲜政局。
少年皇帝还不知道如今的形势,朝议时提出是不是可以效仿先祖出兵攻击建奴救朝鲜于危难。
满朝大臣见建奴这几个月无暇西顾一个个暗自庆幸,哪里肯主动招惹他们。
袁督师也上奏朝廷自己正在抓紧时间完成对建奴关门打狗的布置,一旦防线构筑成功会固若金汤,实在不能放弃地利催促出兵。
崇祯只不过是个孩子,他这时还是信任“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人,见大家都如此说辞就不在坚持用兵朝鲜,这个藩属国被小皇帝抛弃。
唯一一件大事让小皇帝特别开心,一直为祸南海的郑一官被知耻而后勇的福建总兵俞咨皋狠狠地打了一回,福建奏疏报捷,击败一万余海盗部队,斩首两千四百余,双方损失战船二百多。
后来被福建水师重创的郑一官几个月后又去为祸浙江,又遭到浙江水师毁灭性打击,击毁战船过百,击毙海盗过万,斩首更多达到两千七百八十余级。
如今南海形势一片大好,军民都无比痛恨海盗,郑一官已经销声匿迹一年有余。
崇祯皇帝给予打败郑一官海盗团伙的文官武将论功行赏,下旨要斩草除根,并且严令以后不许招安如此罪大恶极的海盗。
因为小皇帝看到了福建总兵俞咨皋和巡抚朱一冯随奏疏程奏的一千余份海盗认罪书,血淋淋的事实让崇祯暴怒,立刻翻出以往上书提议招安郑一官的几位官员。
第三百八十二章:黄金时代
少年天子第二天就在朝堂让满朝文武看郑一官海盗团伙的口供,然后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崇祯皇帝就让建议诏安郑一官的官员回家抱孙子去了。
一下子开革了十几个大臣足以证明皇帝的态度,郑一官注定永远不可能成为大明武将。黄胜的谋划彻彻底底成功。
黄家跑南洋的船队回程时路过临高,近一年的经营临高已经有了十三万亩土地归宿黄胜名下,人口有了一万余。
马三贿赂海南卫儋州所的主官拿到了两个试百户的卫所官头衔,如今麾下都是打着卫所军的旗号。
马三几个已经训练出一千余乡勇,熊家也有了足三百家丁,两家合兵一处不断消灭附近盗匪,名利双收,熊兆不穷了,接待黄大人的酒宴有了山珍海味。
大明朝末年,封建地主武装是事实存在的一股力量,太多匪寇横行的地方都有以家族、宗族结寨自保的私人武装存在,往往他们的战斗力比卫所军还有强几分。
据说那个嫁衣王李独眼就是在九宫山被封建地主武装干掉的。
但是这些私人武装有局限性,他们只知道守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盗匪还是官军一样对待,因为明末的兵匪一家,谁都一样的祸害百姓。
他们守卫家乡人人奋勇,要是让他们背井离乡为国家而战根本做不到。
海南有黄家的私人武装存在根本不是问题,这里天高皇帝远。况且马三、葛呈杰带着队伍从来不骚扰乡里还结交官府,又有卫所军的虎皮,这一年混得风生水起。
本来黄胜还准备在临高留下一些大米,谁知马三表示根本不需要,他们的粮食足够,明年还会有不少富余。
这里也是一年三熟,土地肥沃,水利设施投入使用后亩产达到两石稻谷。
春天黄明道已经带来许多设备和工人,这里的水泥厂已经投产,马三早就派葛呈杰渡海去雷州收留灾民,只是雷州人口有限才搞了一千余户,他现在别的都不要,只想要大量人口。
马三已经有了成就感,他简直如同县太爷一般,临高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可以过问,好武不喜文的熊兆本来就不喜欢管理琐事,见马三这位五品武官有能力且细心,就把自己该处理的一些公务也让马三代劳。
眼看着一个贫穷的下县在自己带着兄弟们的打理下经济水平直线上升,良好的治安环境已经向邻县扩展,一群年轻人不闹着要回去了,他们表态再干一两年,在不影响临高布防的前提下争取拉出一个千总战士随家主转战四方。
黄胜不仅留下了移民来此的黄家湾岛一百户基层力量,还留下了一路抓捕的海船上的汉人七百余。
加上去年冬天许心素送来了一千户,临高有了隶属于黄家的老百姓一万大几千,黄胜布置马三在港口修建一个堡垒,补充了三十位基层军官、留下了五艘哨马船、两艘草撇船、十艘马船以及配套的水手、炮手和武官。
熊兆为了黄家在此养兵的合法性,也动用了关系申请在临高设立了一个巡检司,由熊大担任九品巡检。
巡检司的人马不是正兵,他们的人数说不准,饷银由当地供应,少的只有几十人多的有几百。
朝廷不会来点验区区巡检司的人马,有了这个庇护伞又在穷乡僻壤的琼州,悄悄地发展几千人马不会有太多顾忌,毕竟这里盗匪猖獗,朝廷力有不逮,县太爷训练乡勇自保完全说得过去。
本来在临高无比憋屈的熊兆经过一年不断的带着人马消灭盗匪,觉得日子充实多了,他在黄胜准备离开的时候特意来和黄大人交流。
“黄大人,熊某其实是在不耐烦做个县太爷,能否有朝一日调某去关前道效力,哪怕转为武官也成。”
黄胜经营临高有熊兆帮衬着方便多了,这个紧要关头可不能让他撂挑子,黄胜道:“熊大人,不可如此,你在临高好好干,现在这里刚刚开始发展,怎么着也争取留任再干三年。”
“啊?还要争取留任?这也太闷了”
“这样,本官和你约定,只要你再接着干临高知县三年,到时候本官动用关系保举你去关前道任赞画将军如何?”
熊兆知道人家黄大人在丁忧期,远离朝廷,此时想调他去辽东可无法办到,就答应了黄胜的三年之约。
船队满载而归,一路抢劫还多出了五十几艘三号福船以上级海船,黄家实力自然又有了显著提升。
黄胜回到黄家湾岛时已经是九月初七,整整出海三个多月收获巨大。
带出去四十万两成本银的货物换回了八十余万石粮食,四万石蔗糖,五百万斤棉花,二百六十万斤黄铜锭还有许多南洋特产。
银子一两都没有带回来,还把海贸合伙人的运费也花光了,带回十万两黄金。
做生意的利润可没有如此之多,关键是抢劫捞到了比三号福船大的海船五十余艘,船上的货物卖了一百余万两,抓了各国水手超过一千人。
黄胜经过连续四年海贸,终于设身处地领略了这个大航海的黄金时代。
怪不得欧洲那些小国居然有了瓜分全世界的胃口,他们如果不是人口的局限,以垄断海洋贸易带来的暴利还真有做到的可能。
黄胜在这两年里,陆军还是按部就班慢慢扩充,水师的战士已经暴增一倍有余,已经从火枪手百总挑选出来三百老兵提升为总旗官充实到了水师战船担任船长、大副、二副等官职。
这些火枪手也是航海内行,最少跟着家主远航三次,黄胜一直引导少年开眼看世界,航海知识是主要课题,连蒙古人黑虎、黑豹几个对航海都一知半解。
今年会有一千知识青年水手毕业分配到新式战船工作,这还不够,还要大量补充知识青年军官加强水师的管理。
还要开办培训班提升水师领导集体的整体文化程度,黄胜要把水师升级为海军,争取最后成为纵横驰骋四大洋的“不败舰队”。
八月底,毛文龙送来了刘国正几个武官的告凭文书和官服,他上一次的军官赏落实了,朝廷承认了刘国正和几个武官的编制。
也就意味着刘国正他们不仅仅在东江镇武官的花名册上,而且在朝廷兵部备案了,不是有名无实的空头将军,而是有朝廷饷银的正式官员。
至于新鲜出炉挂游击将军衔的身弥岛守备刘国正有多少朝廷发饷的兵额送东西来的毛承禄没有说,黄明理也就没问,这些粮饷黄家不在乎,本来就没打算要。
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所踪
家主一回来,留守最高指挥官黄明理就喜滋滋汇报了这四个多月祸水东引的成果,他们根本没有经历恶战,而是经过细致侦察后集中优势兵力上岸便宜一把就跑,往往后金军都被打得摸不着头脑。
由于都是伺机而动,我军只有几十人负伤,十几人重伤,运气不错没有一个阵亡,斩获建奴首级七十七级,最后诸位军官听说李国助冒充朝鲜国主的叔叔都笑喷了。
李国助虽然夺了济州岛的港口站住了脚,可是济州岛上还有几千朝鲜陆军在抵抗,他根本没有能够控制整个岛屿。
黄明理带着家里留守的战船不断袭击朝鲜水师削弱他们的力量,尽可能让李国助避免腹背受敌,可惜李国助的兵马是海盗,打山地战实在不行,根本没有能力剿灭盘踞济州岛的朝鲜部队。
这也难怪济州岛太大了,他那一点点人马不够看,况且李国助得到的命令是夺取济州岛完整的交给黄胜,不是让他不顾一切打得稀巴烂。
李国助也知道打烂一个地方很容易,要重新恢复不知需要花费多少钱粮和劳力,因此他无法动用重炮不管不顾乱轰一气。
而济州岛的守军倚仗地形熟悉,据险固守,他真的未必打得过人家。
因此他成功偷袭济州港后根本不扩大战果,而是修建工事死守港口,安心等待黄大人来接收,他见识过黄家人马的攻坚能力,知道只要黄大人带着麾下赶到,那些朝鲜抵抗军马上灰飞烟灭。
黄明理汇总了多方情报,得知朝鲜乱局的起因是由于国王李乘坐的战船被干掉了生死不明,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还没有现身无疑应该是死了。
黄胜没有布置斩首行动啊!也根本没想干掉人家的国王,他问黄明理道:“朝鲜国主的战船被击毁,究竟是谁下的手?而且目标明确出手很辣。”
黄明理道:“咱们黄家打海战从来都是以缴获敌船为目的布置,在朝鲜沿海也完全采取这一种打法,朝鲜龟船太慢连火炮都没有,乌龟壳太好打一炮就轰开了,现如今已经缴获了许多不同型号的朝鲜龟船。
得知朝鲜国王的战船被击毁后,卑职询问过所有控制朝鲜沿海的战船指挥官,没有人有击毁朝鲜战船的记录,由此可见肯定不是黄家战船干的。”
黄家私兵骄傲得很,如果是他们打了朝鲜国主,在主将面前不可能不承认,黄胜相信他们。
黄胜又问道:“如此说来应该是李国助干的这一票买卖喽。”
黄明理道:“肯定不是,李国助忙着入侵济州岛,他们离江华岛远着呢,他还是在黄家哨马船报信后才得知朝鲜国主遇袭不知所踪的消息。”
黄胜乐了,道:“因此这小子就突发奇想冒充人家叔叔。”
黄明理和一众武官都哈哈大笑,黄明理道:“李国助本来就姓李,说不定真是李远房叔叔谁又说得准?他其实这样做很聪明,趁着李之死把朝鲜的水搅混了,咱们才好浑水摸鱼啊!”
黄东山这段时间经常看朝鲜近代史,他分析道:“朝鲜国主李二次谋国未必深得人心,忠于前国主光海君的大有人在,说不定是朝鲜人趁乱算计了李也未可知。”
李反正死了,至于谁干的不重要,朝鲜没有了能够驾驭整个高丽的国王对黄家有利无弊,全盘接收济州岛已经水到渠成。
济州岛只有几千朝鲜部队哪里有什么战斗力!可是黄胜不准备去济州岛打仗。
黄家私兵全部出动了,战略目的:完整获取济州岛的同时打垮朝鲜水师。
朝鲜小国太弱,前年被建奴揍得满地找牙,建奴主将二贝勒阿敏见朝鲜不堪一击都有了拿下这个国家自立为王的打算。
可惜被他嫡亲弟弟济尔哈朗和其他跟随入朝鲜作战几个贝勒一致反对,阿敏智商值比较低,欲留不能,怒不可遏,纵兵掳掠三日而归。
他暴露了自立的意图,又不是红歹是的亲兄弟,阿敏是老奴努尔哈赤兄弟的儿子,历史上他后来的下场当然不会好,被阴险毒辣的红歹是算计了。
黄胜这一次出兵只不过是混朝鲜的济州岛而已,应该更加容易,可是不能打大明旗号,这样做太明目张胆。
而是打朝鲜宗室“李”字大旗,人家不承认李国助那个坏叔叔,咱们承认,还成为他的部队。
取济州岛不急,李国助打不下来并不表示他凭借着战船火力优势守不住港口。黄家人马取江华岛后跟朝鲜小国王谈条件争取和平解决济州岛归属问题。
嘿嘿,以江华岛换取济州岛这样的生意朝鲜国不做也得做!这样就避免把济州岛打得稀巴烂也!
九月二十六日,黄家人马接近江华岛海域,黄家水师主力不在都打得朝鲜水师毫无还手之力,现在当然是杀鸡用牛刀。
朝鲜这个国家太擅长吹牛皮,吹嘘他们在万历二十五年打败了日本人的入侵,还包装了一位英雄李舜臣。
牛皮吹得很大,以十二艘朝鲜特有的龟船打败了拥有一百三十多艘战船的日本水师,击沉敌船三十多艘,歼敌四千余人。
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被他们吹成了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但是稍微有一点点军事常识的人只要看到双方军力对比就会笑喷了。
在后世五六十年代,朝鲜又诞生了一位姓金的英雄,他们在中国人的那位姓彭的将军乱指挥下,还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为此他们最伟大的金将军不知多少次扇中国那个愚蠢彭将军的耳光。
诸位如果不信去朝鲜问一问,那里的老百姓都会讲这个耸人听闻的故事。中国死了超过四十万志愿军,借了前苏联无数的武器干了什么?悲哀啊!近几年朝鲜又出了天赐一神将,就无需作者嗦了。
其实朝鲜的龟船根本不能远航,连真正意义的火炮都没有,只能在近海作战,根本没有摧毁真正水师战船的能力,用来夺去码头攻击沿海、沿河的陆地目标倒是有些战斗力。
龟船的许多部位装备了铁板做装甲,里面躲藏着许多浆手和火绳枪手相当拥挤很笨重,它的风帆又太小,速度倒是名副其实如同一只大海龟。
李家叔叔的水师来打江华岛,朝鲜水师倾巢出动在近海抵抗,一边倒的海战开始。
黄家哨船一对一都可以轻轻松松击沉朝鲜水师的龟船,也只能用哨船的四磅炮打他们,如果战船采用十二磅炮轰击,几炮下去龟船就散架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孙子
哨船采取接近打两炮先把龟船的风帆打掉,然后慢慢的一炮一炮敲乌龟壳的办法打仗。
朝鲜水师的龟船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眼看着自己被敌人一炮接着一炮造成伤亡谁受得了?最后乖乖地做了坏叔叔人马的俘虏。
这一次朝鲜人的抵抗意志更加薄弱,因为来打他们的同样是朝鲜宗室李家的人马,朝鲜人认为这并非国战而是内战同室操戈而已,谁输谁赢无伤大雅。
由此可见李国助冒充人家叔叔简直是神来之笔,黄家私兵伪装成高丽军队作战更加妙不可言。
江华岛海岸线陡峭而险峻,易守难攻。因此高丽和朝鲜时代,每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国王都会沿着汉江避难到江华或迁都江华。
黄胜明明知道江华岛东有朝鲜人修筑的几个炮台还是从这里开始进攻,因为黄胜看到过后世遗存的几门这个时代朝鲜铸造的火炮,它们最大口径的火炮射程不过四百余步,不会超过七百米。
江华岛鼎足山城外围的南障炮台和德津炮台是朝鲜人赖以抵抗的防御工事,在他们心目中举足轻重,黄胜就是打掉他们所有的幻想,让高丽棒子乖乖地接受城下之盟。
射程决定一切,在开花弹的肆虐下,两个炮台如同摆设,一炮未发就被黄家炮火覆盖,黄家人马轻轻松松完成登陆。
拉着三十门野战炮,近一万人轻轻松松登陆江华岛,不是朝鲜人不抵抗而是抵抗无效,他们的武器太落后,根本打不到黄家人马,都一直在挨打。
朝鲜军队一万余一窝蜂退守岛上万历四十六年时朝鲜的国王光海君修建的广城堡,妄图坚守城池。
黄家人马尾随包围了广城堡,当天就开始攻城,一轮炮火就打掉了所有墩台,然后黄家战士就上了城墙居高临下用燧发枪和朝鲜守军对话。
结果不言而喻,朝鲜军都一个个双手抱头跪在地上,他们已经知道了是前国主叔叔的部队打来了,如果孙子的部队不跪下投降死路一条。
这就是上一次祸水东引入朝作战时抓捕的汉人喊话的结果。他们都会高丽语言,在黄家接受训练了大半年,每人都配发了明军制式长枪,成为随军工作队。
尚慕明、黎喜明几个已经有了太多甄别俘虏的经验,他们挑选了八个可靠的汉人领导这八十个会汉字和朝鲜文字的随军工作队。
这八个会朝鲜文字的汉人曾经成为汉奸替建奴工作,在后金军担任相当于书吏的工作,他们都是大明的童生有两人还是生员。
自从被黄家解救后,所有为奴的汉人都获得了新生,两个生员郭孝廉、汪如海特别积极,主动配合黄家宣传队的工作,如今的家小已经获得了工作,他们也有了月钱。
黄家私兵进攻的速度太快,朝鲜群臣根本没有想到如此坚固的城池半天都没有守住,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统统堵死在城里。
不想死只有投降,没有遇见硬骨头,也没有人自杀,朝鲜王公大臣经常被邻国被欺负,不是被你逮就是被他捉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况且这一次还是内战,如此凶猛的战士也是李氏血脉的朝鲜兵马,他们更加投降得理直气壮。
两个生员郭孝廉、汪如海带领着会朝鲜话的工作队分别跟朝鲜俘虏交流,表示咱们也是朝鲜王室的军队肯定不会滥杀无辜,只要大家不妄图反抗和逃跑保证不会被虐待。
由于黄家工作到位,一切都是从细节入手,朝鲜俘虏们都乖巧得很。
江华岛战役最终结果,活捉了朝鲜国主李这个小孩子以及二百多文官武将,得到了朝鲜最大的船坞。
才九岁的国主在群臣的哀求下承认了李国助是朝鲜宗室成员,但是死也不肯承认他是叔爷爷。
承诺可以册封李国助为信海君,也可以把济州岛作为封地给他世袭罔替,但是要李磕头认叔爷爷办不到。
朝鲜方面来了几个老臣跟黄胜谈判,表示国主这个孩子态度坚决,恳求坏叔叔帐下的将军们网开一面。
行!只要给了济州岛就行,做不做孙子这不重要,咱们只要实惠不在乎虚名。
信海君的人马攻入江华岛还算克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