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娘子在种田-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亲王怎么就是武夫了他一人平定半壁江山,打退西夏,击败大金收复大片国土,就算他不擅文采,他也是一员无愧于国家百姓的大将,你怎能如此侮辱于他”

    几位学子当即为齐浩然吵了起来,果然,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扯上齐浩然就没有不吵架的。

    林维德已经带着穆扬灵去到自己的房舍了。

    松山书院占了一大片山脉,所以给老师们的待遇也好得不得了。

    林维德一人就占了一大块地方,不仅将山上的活水引下来变成小溪流,还种了一片梅树,此时梅树上正结着一颗颗青涩的果子。

    林家的下人赶紧在树下摆上坐席和短桌,很显然,林维德想要与穆扬灵长谈。

    穆扬灵看着这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架势,不由一笑,跪坐在席上,左右张望,“林先生,不是说这是您的房舍吗,怎么不见您的房子”

    林维德一笑,指了梅林深处道:“茅舍在里面,王妃若有兴趣可前往一观。”

    穆扬灵眨眨眼,问道:“不会是真的茅舍吧”

    林维德自得的笑道:“书院贫苦,不好花费太多,所以有一茅舍足以。”

    果然文人最爱装,穆扬灵看了看头顶的青梅,问道:“这梅林可抵十座茅舍了。”

    林维德哈哈一笑,“没料到王妃比我还节俭,这梅林花销虽大,却也是书院内的一大景致,每年赏梅品梅子倒也不算亏了,但这住的地方过得去便罢了,实在没必要弄得太过奢华。”

    这是典型的要风度不要温度了。

    不过穆扬灵喜欢

    林维德给穆扬灵倒了一杯茶,含笑问道:“听内子说,王妃请了她做文秀报的总编”

    “不错。”穆扬灵注视林维德,等他的下一句。

    “那王妃打算如何处理时报与文秀报的关系”

    “两报**,当然,时报若愿祝文秀报一臂之力我自然高兴。”

    这意味着文秀报不会依附与时报,时报也做不了文秀报的主。

    林维德却松了一口气,他的母亲不是普通的女子,他的妻子也不是寻常女子,因此他对女人从不轻视,在工作中能够不与一群女人打交道实在是太好了。

    林维德一高兴,对穆扬灵就更有好感,也更亲近了两分,道谢道:“刚才在书院门口多谢王妃替在下说话了,时报馆主一职在下接下了。”

    林维德不是傻子,他知道时报是不可能脱离朝廷的控制的,而与他朝廷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

    因为他曾出言讽刺过前朝,又拒绝了当今三顾茅庐,更对某些官员冷嘲热讽过。

    穆扬灵在书院门口质问,明着是为难他,其实是给他向皇上解释的机会。

    。。。

第1184章 所托

    这个道理林维德能看透,他的好朋友们同样也能看透,有二三好友听说了书院门口的对答,立刻从京城各处往松山书院赶。

    “王妃一来就打破某与朝廷的僵局,看来时报与朝廷的联系还挺大,只不知某今后要如何定位时报才好。”

    “时报现如今是王府的产业,将来再不济也是民间与皇室的,但皇室多半不会插手经营,只做监督,朝廷诸公政事繁忙,自然没空管理时报,偶尔过问就不错了。”

    林维德闻言眼睛一亮,“真若如此,实乃我大齐文人之福,百姓之福”

    穆扬灵摇头,道:“林先生,在我心里没有文武之分,我希望在时报里也没有明显的文武偏向,文能治国,而武能安邦,不论何时,文武都不能缺,大周之前的秦汉隋唐臣子皆是能文能武,大齐虽将文武分开录取,但我不希望在文科和武举之外的地方将文武分得太明显。”

    林维德明白过来,不论是文胜于武,还是武强于文都不好,前者会如大周一样护不住家国,后者又易生乱事,所以须得文武并重才行。

    林维德正色道:“王妃放心,林某人必不负所托。”

    穆扬灵郑重的点。

    茶过一盏,穆扬灵一笑,“林先生既问过了,那就该轮到我问了,听说林先生曾与程朱理学的当家掌门在五台山论道,不知谁输谁赢。”

    “没有输赢,”林维德道:“我说服不了对方,对方也说服不了我。”

    见面带微笑的穆扬灵讥讽的挑眉,他顿时想起穆扬灵与程朱理学一派的矛盾纠葛,听说在王妃与皇后办女学时,王妃把程朱理学一派的人骂了个狗血喷头。

    而皇上与皇后皆站在王妃这边,直接导致朱家沉寂了下来,再想到她现在要办的文秀报用的几乎都是女人,心中就不由一跳,问道:“王妃不喜欢程朱理学的人”

    “不错。”穆扬灵直言不讳的道:“很讨厌。”

    林维德替他们说了句公道话,“其实他们有些学说还是很有道理的,王妃何必全盘否定”

    “可惜他们有道理的学说少于没道理的谬论,因此没能打动我,我自然厌恶。”

    “就因为他们学说中关于对女子的贬低与束缚”

    “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穆扬灵淡淡的道:“我只是厌恶他们当着世人的面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样,转过身却是如衣冠禽兽般的行事,御史弹劾朱熹诱尼为妾可是有真凭实据的,就是他自己也承认了,他既是大学问者,喊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怎么还做出这种事来”

    林维德不说话了。

    “也就是景炎帝江山不稳,这才把他的学说一吹再吹,”穆扬灵讥讽的道:“偏朝中诸公不仅不加以阻拦,还大肆推广其注解的四书注解,四书是圣人言,每一个人的阅读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偏他将四书固定了意思,凡有不符之处都是错的,如此欺名盗世,不过才过了小几十年,他朱熹一个人品低劣的人竟然会被人尊称为朱子。”

    这也是穆扬灵前世所一直不能理解的地方。

    其他人也就罢了,朱熹的污点是经过官方证明的,御史弹劾,皇帝贬责都是记录在案的,偏到了南宋后期和明朝,天下的读书人就好像看不到那些东西一样,竟然将他尊称为朱子,列在孔孟之后。

    不知道孔子和孟子知道后会不会从坟里跳出来。

    林维德有些尴尬,他没料到王妃如此厌恶朱熹,虽然他同样不赞同程朱一派的理学观点,但也没有如此厌恶。

    他们做学术的,还真没留意对方的私生活,全看对方的学说观点去了。

    其实穆扬灵是庆幸的,景炎帝时朱熹虽然很受推崇,但时间还不长,朱家刚冒头江山就换姓了,如果没有穆扬灵,齐修远看在朱熹那病态的忠君思想下,虽说不会如景炎帝一样支持朱家,但也不会反对就是了。

    偏他有一个弟妹叫穆扬灵,还有一个宠老婆的弟弟。

    穆扬灵对朱熹的厌恶在幼年时不准博文以他的书为标本就可见一斑了,加上弟妹做的事处处与朱家主张的相反,齐修远帮理又帮亲的情况下,朱家自然发展不出来了。

    所以穆扬灵现在大方的在公共场合表达了对程朱一派的厌恶也不会有激进分子出来扔臭鸡蛋。

    而朱熹的朱家也渐渐没落了,除非有杰出的人才出头,否则是起不来了。

    穆扬灵和林维德明言道:“我不喜欢看不起女子的男子,在我看来,一个男人看不起女人是因为其胆小,心胸狭隘,害怕被女子超越,一个不敢正视内心,恐惧女子的男人能有什么成就真正的君子会抛却阶层,性别,年龄去看待他的朋友和对手。”

    林维德若有所思。

    穆扬灵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道:“我知道外面很多人都说荣亲王惧内,所以不敢纳妾,不敢逛青楼,不敢纳通房。”

    林维德尴尬,虽然他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依然道:“王妃想多了,并没有人如此。”

    穆扬灵一笑,不在意他这个回答,继续道:“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不是君子,他们习惯性的以卑劣的想法去揣摩他人。”

    穆扬灵这句话太狠,一下把大多数人都给骂进去了。

    “但在我看来,王爷不过是因为爱我,遵守了我们夫妻之间的君子约定罢了。在王爷拒绝景炎帝赐婚时,世人就已经知道我与王爷有白首之约,既然如此,他不纳妾,不收通房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为何众人会觉得他是在惧内”穆扬灵淡淡的道:“王爷是君子,行了君子之事,也只有君子才能看到这一点。但这世上能有多少君子”

    林维德震惊的看着穆扬灵,齐浩然是君子

    “我办时报,办文秀报,就是想要教化民众,我不要求天下万民皆是能尊敬女子的君子,但我希望在时报里任职的才士能够尊敬女子,像尊敬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那样,”穆扬灵叹息道:“就像王爷尊敬我一样”

    林维德沉思。

    穆扬灵直起身子,跪在坐席上就对林维德盈盈一拜,道:“林先生,我们女子所求不多,不过是你们的尊敬罢了。”

    林维德立刻回礼,郑重的道:“王妃,林某会努力,望不负您所托”

    齐浩然从梅林里拐进来时,看到的就是两人相对而拜的模样,他张了张嘴,想到刚才听到的一言半语,顿时闭上嘴巴,目光深沉的看着穆扬灵。

    。。。

第1185章 拦截

    也许是习惯了主子时不时发呆,客人因而不告而别的事情,守在梅林入口处的下人看见相携而出的王爷王妃,并没有好奇他们的主子为何没有相送,只是拱手做礼的送俩人离开。

    齐浩然怕穆扬灵在书院里被欺负,这才出宫后立刻来接她,为了方便他把其他事都推了,因此时间很多。

    他干脆拉起穆扬灵的手慢悠悠的往外走,看看沿路的风景,点评一下书院老师们的房舍。

    最后齐浩然得出一个结论,“读书人好像特别偏爱茅草屋,怎么子衿没这个爱好”

    一路走下来,十座房舍有六座是茅草屋,剩下的四座里有三座也是农家小院,也就只有一座有可能是正常的青砖瓦房。

    作为著名的松山书院的先生,齐浩然不信他们建个青砖瓦房的钱都没有。

    穆扬灵忍不住笑出声来,道:“因为子衿不是松山书院的先生啊。”

    说罢,穆扬灵哈哈大笑起来。

    齐浩然歪了歪头,不明白这句话的笑点在哪里。

    穆扬灵也不解释,拽着他加快脚步,“走吧,哪一天子衿要是真的弃广厦而取茅屋,你就该怀疑那是不是子衿了。”

    说的也是,看来是只有松山书院的读书人特别偏爱茅草屋而已。

    出了先生住宿区,路径上的人就多了起来,大家看到相携而来的荣亲王夫妇,全都偷偷的瞄过去。

    穆扬灵就要松开齐浩然的手,却被齐浩然一把握住,大大方方的拉着她并排走。

    围观的学子们不由感叹,看来传言还是可信的,都说荣亲王钟爱荣亲王妃,为此甘愿惧内。

    齐浩然昂头挺胸的拉着穆扬灵往书院外走,还没到门口就被一人拦住。

    那人对俩人行礼后垂首道:“王爷,王妃,故人有请,还请王爷及王妃移步凌峰。”

    齐浩然看着明显是下人打扮的人挑眉,问道:“故人爷在松山书院何时有了个故人”

    下人不卑不亢的道:“王爷忘了景炎二十六年的世宗训诫表了吗”

    齐浩然的面色渐渐严肃起来,穆扬灵感觉到他抓着自己的手一紧,就知道他生气,就捏了捏他的手,笑着对下人道:“自然记得,王爷就是忘了我也不会忘的。”

    穆扬灵见四周不少人都竖起耳朵来听,就朗笑道:“当年皇上收复京兆府,无意中拿到了世宗训诫表的真迹,得意不已,后来王爷与安郡王回京,安郡王要参加科举,因为常年在北地无良师指点,他虽聪明灵敏却也落后别人许多,王爷为此绞尽脑汁,求了好友陈骞,让他拿到其祖父手书一封,又偷了他父亲的珍藏孔译描摹的世宗训诫表。”

    “王爷以此两物求陈大儒带安郡王学习四个月,以应付当年会试,孔译的描摹的世宗训诫表虽是描摹品,但因笔力深厚,又有世宗皇帝的私章一直被认为是价值千金,陈世伯当年也是掏空了私产才买到的,发觉被偷后直接晕了过去,据说醒来后拿着戒尺就揍陈骞,还是王爷过意不去求了皇上要了真迹补上,陈世伯才从悲怒中醒过来。”

    穆扬灵斜睇了齐浩然一眼,笑眯眯的道:“因为陈世伯大悲大喜之下病了一段时间,王爷还愧疚不已,差点负上荆条去陈府请罪,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不知这位故人是正在松山书院任教的陈世伯,还是前松山书院山长陈大儒”

    不少人都听出了穆扬灵语中的讥讽,陈光地的下人能在书院中行走自然不是不识字的白丁,他同样听出了穆扬灵语中的不善,他脸色一变,肃着脸道:“我家老爷就是安郡王的半师,因听说王爷与王妃来书院做客,特拨小的来相请。”

    穆扬灵看了齐浩然一眼,就笑道:“能得陈大儒相请是我们的荣幸。”

    然而围观的人不信,王妃,您说这话的时候就应该扭头看看王爷的脸色,这可不像是荣幸的样子。

    齐浩然当然不荣幸,林维德都要亲自到书院门口接阿灵,陈光地凭什么只派一个下人来就想请他们夫妻过去

    何况他们与陈光地的关系还算不上好。

    旁边围观的人也低声议论了起来,“不是说荣亲王与安郡王是好友吗,怎么荣亲王对安郡王的半师是如此态度”

    现在松山书院的学子都十几二十岁,对十多年前的事知道的自然不多。

    但旁边还有知道些内情的先生或助教,他们的眼神有些怪异,学生们一看就知道有内情,而总有嘴巴不严的先生或助教,齐浩然夫妇才跟着那下人离开不久,大家就隐约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据说当年安郡王考中进士却不出仕,陈大儒知道后就有些不悦,虽没有说什么,却把安郡王送过来的谢师礼给退了回去,说他虽跟着自己读了四个月的书,却并不是师徒关系,所以不用谢师礼。”

    “当今围攻京城时陈大儒就曾进言让安郡王出城劝降皇帝,安郡王和当今可是亲表兄弟,又有抚养之恩,那不是逼当今,就是逼安郡王,荣亲王对陈大儒自然没好感。”

    “这些年也没见安郡王上门来拜访陈大儒啊”

    “看来两方早已有矛盾,陈大儒此时宴请荣亲王夫妇只怕来者不善。”

    “我看荣亲王不止是为这个生气,陈大儒虽是安郡王的半师,却不是荣亲王的,林先生都要亲自到书院门口迎接荣亲王妃呢,陈大儒却只派了一个下人下来,再不济也该派个学生下来呀。”

    “咳咳,我一直觉得王妃特意咬重大儒两字很有讽刺的意思,话说我们不是一直叫陈大儒为陈先生的吗”

    众人一默,大儒是敬称,何时也能用来讽刺人了

    但这个同窗说的好有道理,我们竟然没法反对。

    “王妃叫林先生都是叫先生,而且笑意盈盈,很是恭敬。”再一个人提出佐证。

    他们还在分析荣亲王夫妇是否开心,其他人却已经关注起穆扬灵之前那长长的一段解说了。

    纷纷低声议论,“原来世宗训诫表的真迹是在陈家”

    。。。

第1186章 态度

    齐浩然对授业解惑的老师还算尊敬,但这不包括陈光地。

    陈光地学识的确不错,他在士林中的名声并不弱于林维德,甚至因为曾做过前朝皇子的老师声望很大,以前齐浩然因范子衿的关系对他还算尊重,但自从他逼子衿后齐浩然就对他没有好感了。

    加上对方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淡泊明志,齐浩然对他的鄙视更是露在了明面上。

    如果是以前他还会掩饰一二,但他都是亲王了,这世上除了大哥就他最大,他还需要看谁的脸色

    齐浩然直接臭着一张脸去见陈光地。

    陈光地正坐在半山峰的凉亭里下棋,见齐浩然的面色不好顿时觉得不妥。

    他看了前去请人的下人一眼,慢慢地放下手中的棋子,抬眸看向齐浩然,微笑道:“一别十四年,齐王爷别来无恙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齐浩然就算心中不悦,无缘无故的他也不好对陈光地发脾气,因此他点了点头,先扶着穆扬灵在石桌边坐下,自己才撩起袍子坐在陈光地的身后。

    陈光地眉眼一跳,却垂着眼睛什么话也没说,他身后的徒弟张了张嘴巴,看着理所应当的夫妻俩,最后还是没敢说话。

    陈光地将桌子上的黑白棋子收起来,与齐浩然笑道:“王爷于打仗上谋略过人,我们手谈一局如何”

    齐浩然看了一眼黑白棋子,欣然同意。

    穆扬灵端坐在一边旁观。

    而此时,林维德的三个好友刚赶到书院,见书院内的学生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不由随便抓住一人问道:“荣亲王妃可走了”

    “没走,和荣亲王被陈大儒请上凌峰了。”

    三人松了一口气,没走就好,天大的好机会啊。

    三人也没特别注意学生们正在谈论的事情,急匆匆的跑去梅林里找林维德。

    齐浩然以前的棋艺的确不怎么样,下棋的折磨度仅次于默书,但没办法,谁让他外放了十来年,而且还总是和范子衿放在一处。

    范子衿不爱找别人下棋,又爱下棋,找来找去也就只有齐浩然一个对手。

    齐浩然被虐的多了也就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其实下棋与打仗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他不敢说能比得上范子衿,但十局总能胜一局,平两局,但就是这样他也自信他的棋艺不属于京中的一些大家。

    最要紧的是,范子衿说过,他的棋路多变,如果与一个不熟悉他的人对弈,那他的胜算就更大了。

    可以说,齐浩然是信心满满的与陈光地对弈的。

    陈光地等人不熟悉齐浩然,但穆扬灵却感觉到他气势变了,她心思一转就明白过来,不由低头抿嘴一笑。

    陈光地的确被齐浩然多变的棋路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大儒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除了一开始的不适,他很快反应过来,将齐浩然的前路截断,最后虽败,却也输了两子。

    陈光地感叹,“王爷果然是当世英豪”

    “陈大儒也不愧是当世大儒。”

    陈光地拿不准他这是赞还是讽,干脆不去想,转身从徒弟手里拿过一个盒子递给他道:“今日能与王爷手谈一局,我心甚慰,这是今春的雨前龙井,我偶然得了一些,也不知道王爷喜欢什么,就胡乱送了,还希望王爷不要嫌弃啊。”

    齐浩然微微挑眉,接过了盒子,道:“雨前龙井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也就陈大儒有这个人脉。”

    这话若是别人说或许还有奉承之意,从皇室的亲王口中出来则不是好意了。

    但陈光地只是一笑而过,他的徒弟被齐浩然的气势所摄,并不敢出言驳斥,直等到荣亲王夫妇告辞离开,他的学生们才愤愤的道:“老师,荣亲王如此也太过无理了吧”

    陈光地垂下眼眸,心中不悦,既然知道他无理,为何他在的时候不说,走了才抱怨有什么用

    也有机灵的学生见老师的面色不对,立刻转移话题道:“老师,时报的事就这么算了吗”

    “来的人不止荣亲王妃,”陈光地淡淡的道:“荣亲王不是好相与的,时报的事就算了。”

    “或许我们可以去找安郡王,他也算我们半个师兄,听说他与荣亲王妃也是青梅竹马,私交甚好,只要他开口”

    “行了,”陈光地打断他的话,淡淡的道:“为了一点小事就去找他不值得,此事以后再议。”

    这是小事,那为何要找荣亲王妃

    学生们心里都闪过疑惑,难道真如外面传言所说,老师与安郡王的关系不好

    陈光地面色平静的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一颗一颗的收起来,心里却一点也不平静。

    他再明白不过,齐浩然的态度彻底表明他与大齐当权者的不睦。

    他心里既气愤又无力。

    当初那么多反对齐修远造反的人都能重新入朝为官,凭什么单单针对他一个

    但他现在老了,能做的事情变得很少了,而他引以为豪的学生们如今还能安然留在官场中的少之又少了,他于朝政已经说不上话了。

    前朝时,他虽然也没有出仕,但他的学生遍布朝堂,人脉通达,权利并不弱于一个二品官员。

    而现在他的优势都失去了,此次截请穆扬灵一是为了把学生安排进时报,二则是为了试探。

    他的学生太多,范子衿不过是在他这里学习过四个月,连师都没拜,若不是范子衿势头太劲,而他及陈家的势力越来越弱,他也不会想起他。

    想起他后陈光地才发现这十来年范子衿竟然没往他这里送过礼物,两家彻底断了往来。

    荣亲王妃与范子衿私交甚好,若荣亲王妃同意帮他安排几个学生进时报,那就表明范子衿与他的关系依然是半师徒,外人看在眼里也会对他及他庇护的人客气一些;

    若荣亲王妃不同意,那也只是她不答应以权谋私,因她是一介女流,外人对此并不会多想。

    但谁知会正巧碰上齐浩然

    陈光地老奸巨猾,只一看齐浩然的脸色就知道对方的态度了,所以他根本不提要求,只与对方下一局围棋就算把这事糊弄过去了。

    陈光地只以为他把荣亲王夫妇糊弄过去了,却不知道穆扬灵在山下说的那番话让他的声望大落,连名声都蒙上了些灰尘。

    等他知道时,想到当时不言不语的穆扬灵,忍不住咬牙骂道:“真是咬人的狗不叫。”

    。。。

第1187章 流言

    齐浩然和穆扬灵只是去了一趟松山书院,当天书院里就流传出了两个吸引眼球的话题,第二天就传遍了京城。

    林维德,陈光地与齐浩然夫妇,范子衿跟皇帝有幸成为话题中的风云人物。

    据说林维德评价当今为不弱于世宗皇帝的明君。

    其三位好友听说荣亲王妃有意请林维德出任时报第一任馆主,纷纷劝诫他趁机出仕,被林维德拒绝。

    三人不由疑惑,问道:“前朝时你不愿出仕是因为皇帝昏聩,奸臣当道,而现在你也说了,当今贤名,吏治清明,你为何不愿出仕为国效力不仅可以光宗耀祖,也能兼济天下。”

    茶馆里,说书先生一拍桌子,手点着众人问道:“你们猜林先生如何作答”

    虎头心急的从二楼上跑下来,问道:“他怎么答的”

    说书先生一模胡子,但笑不语。

    虎头跳脚,“你快说呀,快说呀。”

    围观的人哈哈一笑,纷纷掏出铜板大赏说书先生,小狮子也从二楼上跑下来,一把拉住着急的虎头,在衣兜里掏了掏,最后看向小安。

    小安抽抽嘴角,从荷包里抓了十几个铜板放进说书先生的铜盆里,说书先生这才一拍堂木,模拟着林维德叹气道:“当今贤名,然而文臣武将俱不缺,实在用不到我,何况,我虽读书有成,于做官上却只通了一窍,真要入仕只怕连个堂官都不如,实在没必要去与后生们争一个位置。我拒皇帝非他之过,实乃林某不足以担当大任,第三次闭门不出既是拒绝,也是羞于见帝王。”

    虎头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喝彩道:“好,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林先生不愧是大儒。”

    茶楼里的客人都看向他,见他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儿,纷纷惊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看来真是后生凶猛,我等老矣。”

    小狮子和小安也觉得林维德算得上真君子,纷纷围着说书先生问,“林先生还说什么了”

    说书先生摇头,“林先生说到这里就把好友送出了,再多的话却不肯再出口了。”

    大家纷纷惋惜,说书先生见大家要散,立刻叹气道:“如果说林先生是真君子,那以前一直被尊崇的陈大儒则因荣亲王夫妇的话蒙尘了。”

    当即有人问道:“这话如何说”

    说书先生当即把穆扬灵回忆当年的话复述了一遍,道:“由此可见当年陈大儒同意安郡王跟在身边学习是因为荣亲王和陈骞偷出来的那封孔译的世宗训诫表,然而陈大儒与陈晟是同族,又是他族叔,外人都知道陈晟把世宗训诫表当宝贝一样藏着,他会不知道”

    说书先生摇头晃脑的道:“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他明知有这封折子来得蹊跷,偏还接受了,由此可见他的人品,据说陈晟得知此事后就病倒了,要不是当今手上正好有真迹,啧啧,那可就难说了。”

    “那也是陈骞这个当儿子的错,怎能将错误归在陈大儒身上呢”

    “陈骞自然有错,但陈大儒明知陈晟失去世宗训诫表有可能丢命却还据之不还,其人品也不怎么样,要知道陈晟还是他族侄呢。”

    “陈骞倒是重义气,为了朋友竟然偷自个老爹的宝贝”

    “我怎么听说是荣亲王与陈骞商量好的以真迹换赝品陈骞把孔译的描摹的折子给荣亲王救急,荣亲王则把真迹给他。”

    “我怎么没听说过倒是觉得荣亲王与安郡王感情真好,为了让他跟陈大儒学习四个月竟然把世宗训诫表的真迹拿出来了,要知道这东西可是无价之宝。”

    茶楼里一下热闹起来,大家都为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说书先生见议论得差不多了,这才拍着堂木道:“若只是这件事大家也就会觉得陈大儒也是因为太爱世宗训诫表,这才占堂侄所爱,虽有些不君子却也情有可原。”

    茶馆里的人眼睛一亮,问道:“莫非还有其他的事不成”

    虎头三个也眼睛发亮的看着说书人,见他又摸着胡子不说话,虎头忍不住一拍栏杆,喊道:“先说完再给你钱,可别再中途停下了。”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说书先生摇头苦笑道:“这位小公子也太心急了。”

    却果真不再拖延,缓缓的道:“也是由此大家才去关注陈大儒,这一关注才察觉出问题,陈大儒收的每一个学生,不是出自官宦世家,就是世族中的子弟,竟没有一个贫寒子弟,甚至收徒时,其父的官职大多不会低于四品,即使有低的,其祖父当时也必身居要职,或他有其他优越条件。”

    众人皆瞪大了眼睛。

    说书先生就叹道:“论起教书育人的典范,远的不说,就说如今备受推崇的林维德林先生,自他考中进士后游历天下,他所收的徒弟数量还在陈大儒之上,但官宦弟子只占了不到三成,其他都是耕读人家出来的孩子或贫寒子弟,据说里面还有两个是育幼院里出来的孩子,这位才是真的淡泊明志。”

    总之,就是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