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海无碑-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身后的官员们,不住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也发出附和的声音,唯独一个人。双手环胸,露出鄙夷的神色。

    “柳公,你有何话要说?”皇帝注意到他的表情。追问道。

    柳长公看了皇帝一眼,接着垂眸道:“我不敢说。我怕陛下责怪我,也怕气着陛下。”

    一般情况下。众人都觉得,皇帝一定会顺势说些,你说吧,我不怪你之类的话,可是皇帝却摆了摆手说道:“那就不要说了吧。”

    柳长公顿时说不出半句话来,杨尹见状,有些耐不住了,不安地动了两下身子,高声道:“柳公不敢说,那我来说。”

    迎上皇帝的目光,杨尹毫不畏怯,音调沉稳有力道:“外面都在说,太子殿下这是想要逼宫,率先控制住建康,万一陛下出了什么事,他好直接带兵冲进皇宫。”

    皇帝听了这话,没有什么表情,众大臣也不敢开口,不知道皇帝沉默了多久,忽然从他的口中迸出一句话来。

    “混账!杨尹!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这是攀咬子顺,是大逆不道,朕记得朕说过,任何攀咬太子的人,都严惩不贷。”

    杨尹当场愣住了,方才还极为顺溜地说话,此刻却结巴起来,“陛……陛下,我……我也是听人说的,没有攀咬殿下的意思……”

    “听说?你一个御林军总管,竟然相信市井流转,实在是愚钝之极,朕要让你记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皇帝重重喘息一声,望向王秦道,“打他三十大板,王秦,你代朕去监督。”

    “是。”

    “陛下……老臣没有攀咬殿下的意思啊……陛下啊……臣没……”

    杨尹的声音越来越远,直到殿中的人再也听不到,有了先例,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生怕触碰到龙须。

    过了许久,皇帝抬眸道:“你们还有事吗?没事就都出去吧,朕觉着累了。”

    见面前的大臣们一动不动地,皇帝又是诧异又是气愤道:“怎么?朕不过是病了几日,你们竟连朕的话都不听了?”

    “陛下……老臣们……有事禀告。”周朗走出人群,朝皇帝行礼道。

    皇帝坐在床沿上,并未披外衣,便示意一旁的陈公公拿裘衣来,披上之后才回道:“诸位爱卿,要说什么,尽管说就是了,支支吾吾的,打扰朕休息。”

    “臣不敢说。”十几位大臣忽然齐声说道,这着实让皇帝略微惊讶了一番,抬眸望去,只有刘正声、陈咸、裴方明和刘正声几人没有和他们一同行礼。

    皇帝心中登时明了,只怕他们要说的,还是刘衍,犹豫了一番后,故作随意道:“你们说吧,说吧。”

    裴尘东倒真把皇帝的话听进去了,见周围无人开口,忙出声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去兵营的时候,手上并没有兵符,却能调动数十万人马,细思极恐啊,这兵符对太子殿下来说,根本是形同虚设啊。只要他一开口,那些士兵便铁了心一般地跟着他,根本没有把陛下放在眼里啊。”

    裴尘东说完这话,还打量了一回皇帝的脸色,见他略带愠色,心中暗爽,将头深深低下,掩去嘴角的一抹得意。

    可他也因此没有看到自己父亲投来的目光,裴方明见他无视自己的目光,忙躬身对皇帝道:“陛下,稚子年幼无知,说出这样荒唐的话来,还请陛下恕罪。”

    裴尘东诧异地看向自己的父亲,并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又追了一句道:“陛下,三百多年前的大周就是这样……”

    “闭嘴!陛下面前岂容你放肆!”裴方明听他说出这样的话来,又急又气,忙喝声制止了他。

    尽管他没说完,可是在场的人,谁又不知他这话的意思呢?三百多年前,大周太子趁着大周皇帝病重,利用兵权控制了皇宫,断了皇帝的药,直接坐上了皇位。

    如果说方才的气氛是紧张不安,那此刻便像是炸药点燃前的最后一秒,害怕到了极点,却又不敢逃走。

    裴方明见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索性跪了下来,声嘶力竭道:“陛下,逆子无知,望陛下恕罪啊。”

    皇帝终于抬眸看了一眼裴尘东,裴尘东撞上皇帝深邃地可怕的眼神,不由自主地跟着跪了下来。

    “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皇帝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完这话。

    不成想,还真有不怕死的,皇帝目光一沉,抢在那人先前说道:“裴尘东口出狂言,拖下去杖刑五十大板,再有出言不逊者,先打一百大板。”

    不少大臣情不自禁地吞咽着口水,将喉口的话生生咽了下去,这五十大板已经能让人生不如死了,这要是一百大板,那他们这些老骨头怎么受得起?

    见面前的人都不说话,皇帝一一扫过他们的脸,沉声问道:“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众大臣面面相觑,没有再说出半个字。

    刘正声出了皇宫之后,便往东宫赶去,未想,那陈咸竟想与他结伴同行,刘正声心中虽有抵触,但到底还是答应了。

    “刘大人……”陈咸轻声唤道,见他睁开双眼,又道,“季氏这些年还好吗?”

    刘正声眼皮一跳,斜视了他一眼,几乎是脱口而出道:“拜朱家所赐,很好。”

    “刘大人是怨当年朱家为了明哲保身,没有施以援手?可是朱家当时除了明哲保身,还有别的选择吗?刘大人把这么大的屎盆子扣在朱家头上,未免……”陈咸想到当年,心中虽有感概,但却无内疚。

    刘正声自然知道他这番亲近自己,不过是因为朱家当前形势险峻,想找人依靠罢了,又听他言语寡淡,说起当年之事不带一丝一毫愧疚,不免有些气愤。

    “当年朱家和季氏一直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果你们朱家仅仅是不施以援手,季氏何必恨你们?你可别忘了,当年你们选择明哲保身的时候,把季氏的后路给断了,这才酿成无法扭转的局面。”刘正声瞥了一眼陈咸,讽刺道,“有句话说的好,死在朋友手中远远要比死在敌人手中快。你们到现在还不肯承认,当年是你们背信弃义。”

    陈咸见他如此直接,脸色白了一回,也忍不住回口道:“我们要不这么做,受牵连的就是朱家,平心而论,季氏当年还有后路可退吗?刘大人未免太天真了吧,舟已沉江,还谈什么翻身?当年就着这事踩季氏的人有多少?朱家虽然没有施以援手,可是也没有因此去打击季氏啊,大难临头各自飞,不是人之常情吗?”

    刘正声冷笑了一声,目光炙热地看向他道:“好一个大难临头各自飞,那么你朱家大难临头了,与我季氏有何干系?与东宫又有何干系?”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连环绝计

    二人下了马车之后,便再无半句言语沟通,进了东宫,陈咸才惊觉刘衍不在,正想走人时,见刘正声悄无声息地走向楚沉夏的院子,也忍不住跟了上去。

    “刘大人,”楚沉夏见到刘正声笑着行礼,目光却在他身后一顿,有些错愕道,“陈大人怎么也来了?”

    刘正声余光望向陈咸,冷哼了一声道:“自然是来求人的,不然是来干什么?”

    陈咸见他二人对自己颇有敌意,当下也不打算逗留,将伸进院子的半条腿缩了回去,回转过身便走了。

    刘正声见他负气而走,免不了重重叹了一声,楚沉夏示意他坐下,一面为他倒茶,一面问道:“刘大人叹什么气?”

    “其实当年的事情,倒也不全是朱家的错,”见到楚沉夏倒茶的手一顿,刘正声忙解释道,“先生,我不是想为朱家辩解,只是想把当年的事情说个清楚。”

    楚沉夏淡淡一笑,将茶壶放回原处,“刘大人尽管说就是了。”

    “当年季氏和朱家还有柳氏奉皇命诛江湖势力,柳氏一直想让他们鹬蚌相争,好坐收渔翁之利,便设计让江城的人屠杀了天下大家沈家。因为害怕江城的势力,又设计让朱家屠杀了江城。他算盘打得如此好,就是怕将来被两家报复。”刘正声手握在茶杯上,待说完了这话才将茶杯递到嘴边。

    楚沉夏没有说话,拿过茶壶在刘正声的茶杯上又添了茶水,刘正声见他不说话。便问道:“先生……”

    只说了两个字,楚沉夏便轻声打断了他的问话。“我知道。”

    刘正声显得十分诧异,双目微瞪道:“先生既然知道。为何不肯对朱家施以援手?”

    “当年的惨案,毕竟是朱家亲手造成的,尽管柳氏才是背后出谋划策的人,可是朱家才是这把杀人的刀,朱家能说当年的事是无心所为吗?未免也太牵强了。”楚沉夏坐直身躯,目光炯炯有神,令人无法反驳。

    刘正声低头想了一阵,根本不敢抬头去看他的眼眸,沉声道:“如果先生这么想的话。不就中了柳氏的诡计了吗?先生憎恨朱家,柳氏又能再次坐收渔翁之利,对先生来说,岂不是得不偿失?”

    “我有说过让柳氏逍遥吗?就算朱家能侥幸逃离,柳氏却是万万不可能逃脱的,做了错事的人,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楚沉夏音调一转,有些急厉道。

    刘正声怔了一怔,白着一张脸。讪讪道:“先生说的这么绝对,那是不是连皇帝、季氏和当时的大臣们都要恨?当年,这些人都曾助纣为虐,生出那般恶毒的念头。先生恨又恨的过来吗?”

    “恨不过来,我也不见得伸手去相助吧?”楚沉夏向他投去一个难以理解的眼神。

    刘正声被他这话一噎,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劝劝他。可是触碰到他坚定的目光,又觉得自己是不可能说服的。当下便噤声不语了。

    默了一默,就在他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楚沉夏忽然开口道:“你查出来了吗?”

    “什么?”刘正声不解道。

    “刘文茵。”

    “哦……”刘正声打量了一圈四周,见没人,这才压低声音道,“我查不出来,根本不知道她是什么来历。”

    “我倒是查出一些端倪来。”楚沉夏也学着他的样子,压低声音道。

    刘正声目光一闪,追问道:“先生快说。”

    “她是朱家的人。”

    刘正声怀疑是自己听错了,忍不住高声道:“什么?先生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楚沉夏却没遂他的愿再说一遍,正襟危坐道:“刘大人应该明白的,不需要我多言。”

    “这……这不可能啊。”刘正声拧眉看着他,脑子回转了几次,吃惊道,“朱家这么做用意何在呢?更何况,他们目前还需要依靠东宫啊。”

    楚沉夏目露鄙夷,笑道:“朱家是什么用意,不用我告诉刘大人了吧,总不可能是为了帮助殿下为勤王翻案吧?”

    “这……”

    楚沉夏见刘正声结巴地说不出几个字来,又忍不住笑道:“刘大人是不是很后悔方才帮了朱家说话,当年柳氏为什么要找朱家而不是找季氏?还是说其实他们先前已经找过季氏了,只是季氏拒绝了,那为什么朱家会答应呢?如果不是臭味相投,朱家又怎么干得出如此泯灭人性的事呢?”

    “这么说,朱家投靠东宫也只是权宜之策,迟早有一天是要背叛东宫的,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拉拢朱家呢?”刘正声脑中闪过很多想法,愤怒、震惊,更多的却还是疑惑。

    楚沉夏端起手中的茶杯,一边转动着观察,一边道:“大家各取所需罢了,我与朱家结盟时,就对卉妃说过,就算朱家依仗着东宫,从此势力大涨,东宫也不会放在心上。”

    刘正声却不如他这般自信,小声道:“要是朱家的势力真的权倾朝野的话,那太子殿下的地位怎么可能不受到牵制?”

    “不是还有刘彧吗?他会眼睁睁看着朱家的势力水涨船高吗?不可能的,在他眼中,朱家势力大涨,那意味着什么呢?”楚沉夏摇摇头,风轻云淡地说道。

    是啊,这意味着什么呢?刘正声稍作联想,吃惊地收不住下巴,原来楚沉夏下了这样一盘好棋啊,朱家势力大涨,在刘彧看来,便是东宫势力大涨,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打压朱家的手段必不会少。

    楚沉夏既拉拢了朱家,又将朱家推向了地狱,这一盘棋下的实在是精巧,偏偏此时的朱家越是被刘彧盯得紧,越想投靠东宫。

    “那……殿下的意思呢?殿下不是想要帮助朱家脱困吗?”刘正声说到了点上。

    “脱困?血海深仇这种东西一旦黏上,至死方休,他朱家想要脱困,是不可能的了,殿下帮他,也就是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的。”楚沉夏斩钉截铁道。

    刘正声被楚沉夏目光中迸发出来的寒意骇道,皱了皱眉,转开话题道:“今日杨尹和裴尘东被皇上责罚了,先生知道吗?”

    “不知道,想必是为了殿下的事吧。”见刘正声点了点头,刘衍又道,“皇上总算是没有病糊涂,他比我想象的还要信任殿下。”

    白玉石阶前,刘衍脚步匆匆,一口气爬完了石阶,站在殿门前,一口气都不喘地说道:“告诉父皇,儿臣来了。”

    守在殿门前的公公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陛下先前说了,殿下来了,只管进去,不必通传。”

    刘衍微微点头,便往大殿内走去,穿过外殿,才进到内殿看到躺在床榻上的皇帝。

    “父皇,儿臣来给父皇请安了。”刘衍出于本能地高声道。

    躺在床榻上的人,整个人打了一个激灵,猛地睁开了双眼,在陈公公的帮助下起身,陈公公忍不住道:“陛下大病初愈,正是需要多休息的时候,殿下怎么也不轻点说话,可把陛下给惊着了。”

    经他提醒,刘衍十分紧张地向前走了两步问道:“父皇没事吧?是儿臣疏忽了。”

    “不碍事,”皇帝摆了摆手,拉过他的手,示意他坐下,刘衍愣了一愣,倒也在床沿上坐了下来,皇帝大病初愈,声音还有些沙哑,“你怎么这么憔悴啊,看着像好几天没睡觉的,这眼睛都黑的跟墨汁一样了。”

    刘衍低头笑了一声,忽然抿了抿嘴,眼色复杂地想要说什么,却见皇帝抬手道:“朕知道你的性子,这次的事,做得很好,不用管别人说什么,也甭管这吉利不吉利的,如果换作是朕,朕也会这么做的。”

    刘衍见他猜出了自己想说什么,目光闪了一闪,却又黯了下去,皇帝见他这副模样,摇了摇头,叹息道:“子顺,你总这样下去,父皇怎么放心把江山交到你手中啊?”

    刘衍猛地抬眸,不知道他这话中是什么意思,又听他说道:“东宫贤能之人就那般稀缺吗?那个楚沉夏不是自诩很高吗?怎么也不见得他为东宫做了什么事啊,乱子倒是添了不少,朕听说,司刑寺他就去了不下三回。这样的人,你还不是不要过分倚重的好,尽早找寻真正有大才的人,那样的人才能真正帮到你。”

    “父皇……”刘衍见他病醒后,又恢复了往日对自己的态度,心中感慨万分,好几次将口中的话咽了下去。

    如果这个时候再提勤王,真不知道皇帝会是什么心情,想到他大病初愈,对自己又是这般关切,刘衍实在是做不来这个恶人,当下难以启齿的很。

    皇帝似乎也察觉到什么,伸手轻拍他的肩膀道:“好了,朕也累了,你也好好去休息吧。皇宫有王秦他们在,你不必操心了。”

    不等刘衍回话,他已经顺势躺了回去,两眼紧紧一闭,便做出一副睡着的模样,刘衍自然知道他还未入睡,明知他有心避开,却还要迎上去,岂不是傻到了极致?

    刘衍只好三步一回头地,恋恋不舍地出去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波未平

    皇帝很快恢复了身体,处理起政务也是丝毫不拖泥带水,朝政顿时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后宫在这个时候,传来一个令人为之振奋的消息,卉妃有喜了。

    除了皇帝之外,最高兴莫过于朱家了,卉妃有喜,意味着他们朱家的势力又要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满心欢喜地希望卉妃诞下的是皇子,盘算着这样就可以与太子为之抗衡。

    庆王的病在半容的治疗下,也终于有了起色,可以重新回到朝堂之上了。他们柳氏当下形势严峻,不如从前,但他们坚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柳氏相比于卉妃肚中未诞出的皇子更加有希望争夺皇位。

    也是在这个令他们最为欢喜的时候,朱家忽然面临一场大风波,有谣言说,朱云在齐国的势力权倾朝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他却不满足眼下的这种权势,竟然想要称王霸占齐国。

    皇帝对于这样的言论,自然是一笑而过,可巧的是,朱家的朱杨二兄弟,竟然在市井公然诉斥,皇帝如此待他们朱家,实为不公,他们朱家人才济济却要遭此冷落,实在是皇天无眼。

    这话传到皇帝耳中,虽然皇帝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派遣节度使去齐国,已经间接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摸清了皇帝的心思,这几日参朱家的奏本是一本接一本,层出不穷,陈咸心中不安,每日下了朝便往东宫赶去。

    “太子殿下,周朗今日在陛下面前说出那样的话。实在是过分之极。”

    刘衍皱了皱眉,看着一脸焦躁不安的陈咸。忽然问道:“朱云当真没有胁迫齐国候吗?”

    陈咸吃惊地张着嘴,似乎是不敢相信这话是从面前的人口中说出。东宫是朱家最后的依靠,如果连东宫都怀疑朱家的话,那朱家的处境可想而知。

    刘衍见他脸色颓变,也觉得自己问的有些唐突,摆了摆手道:“你别误会,我只是想要弄清楚,朱云远在齐国,而齐国候年幼,无法担当重任。需要各位大臣相助,他又明白当前朱家的处境,难免会生出那样的想法来。”

    “太子殿下,我敢保证,朱将军是绝对不会做出那样的事的,这一点,朱家上下都是深信不疑的。”陈咸笃定道。

    刘衍低头踱了一个来回的步,沉声问道:“事情的关键在于朱杨昀和朱杨礼这兄弟二人身上,他们应该知道的。朱家现在正处于风口,怎么还能在市井之地说出那样的话?”

    “朱杨二兄弟那日是喝多了,实在是无心之论,朱国公已经惩戒过他们了。这件事,确实是他们做得不对,可也难保是被人利用。”陈咸说起这事。也满是懊恼。

    “殿下,楚沉夏来了。”陆执忽然从殿外侧身而入。躬身等着刘衍回话,刘衍看了一眼陈咸。见他目光闪闪,便点了点头。

    楚沉夏一入大殿,殿内的气氛都变得有些奇怪,谁也不开口,保持着僵硬的气氛,既然是楚沉夏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自然也得由他来解释。

    “殿下,若渝姑娘说,想带那几个孩子出去住几日。”

    刘衍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解道:“出去住几日?去哪里?”

    “说是老是呆在宫中怕闷坏了,想去烟湖山庄玩几日,让我来问问殿下的意思。”楚沉夏笑着解释道。

    刘衍打量了楚沉夏一眼,觉得奇怪,这样小的事情,若渝自己做主就是了,怎么还劳烦楚沉夏在这个时候来问自己的意见,细想过后,便觉得楚沉夏是故意的,于是顺口道:“我知道了,一会吃饭的时候,我会告诉若渝。”

    楚沉夏点了点头,并没有退下的意思,刘衍微微一笑,果然如他料想那般,当下又道:“既然来了,不如喝杯茶再走吧,陈大人不介意吧?”

    陈咸见刘衍有意留楚沉夏,心中自然十分高兴,忙摇头道:“我怎么会介意?先……先生请坐。”

    楚沉夏见他说到先生二字十分生涩,始终拉不下脸,嘴角微勾,便旁若无人地在一旁坐下了。

    陈咸看着他为自己倒水,又十分悠闲地端起茶杯喝茶,目光淡然,神色自若,看的他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连正事都给忘了。

    反倒是刘衍习以为常地开口道:“刚刚说到朱杨二兄弟,不管怎么样,那些话是传到了父皇耳中,若是旁人说的也就罢了,偏偏是朱家自己的人在那里抱怨,实在是落人口舌,这个时候惩戒他兄弟二人还有什么用呢?”

    “所以……下官才来找殿下帮忙出主意了不是……”陈咸说着,目光忍不住瞟向了楚沉夏,谁人不知,楚沉夏是东宫第一谋士,也是刘衍唯一信任且仰仗的谋士。

    刘衍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望向楚沉夏时,略微有些拿不准,既然他有心留下,那就是愿意帮忙。可他与朱家之间的恩怨,还有他上次说的那般斩钉截铁,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愿意帮助朱家呢?

    “呃……沉夏,你知道朱杨二兄弟吗?”刘衍到底没忍住,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在刘衍和陈咸炙热的注视下,楚沉夏却显得那般轻松,嘲讽道:“怎么会没听说?这几日,朱杨二兄弟的事情都是闹得满城风雨,什么朱杨二兄弟,我看是猪养二兄弟才是。”

    陈咸见他出口辱骂,便有些恼火,可是听到刘衍爽朗的笑声,翻滚到喉口的话又咽了下去。

    “哈哈哈……别开玩笑了,朱杨二兄弟上回真是帮了我不少忙,他们管理起士兵来很有一套,是不错的两根苗子。”刘衍笑完,看到陈咸的脸色,免不了说几句好话安抚陈咸的心情。

    楚沉夏却不以为意,冷哼了一声道:“如此草包,光有力气不动脑子,殿下看看他们与什么人来往就明白了,那马赵石是什么人?是庆王的小舅子的胞弟,在副统领裴尘东的手下混了个职位,一天到晚也不干正事,就知道喝酒逛花楼。成天在他二人面前怂恿这怂恿那的,还替他们朱家感到委屈,前几日,这两草包不就是被那马赵石灌醉的吗?”

    陈咸起初听他说草包二字,心里十分不舒服,可是听下来,却觉得他说得十分有道理,沉思过后,便将马赵石这三个字牢牢记在心中。

    陈咸不了解楚沉夏,刘衍还不知道吗?他楚沉夏几时这么有闲情,闲到去打听别人与谁交好,还在自己面前这些话,不过是在间接地吐露要点,帮助朱家罢了。刘衍现在真是有些不明白他,既然不会明说,那就是对朱家仍有仇恨,那现在这样又是什么意思呢?

    陈咸很想开口问些心中的疑惑,可是又不敢开口,生怕得到对方的拒绝,便将目光投向了刘衍,刘衍微微颔首道:“不过话都已经传到父皇耳中了,这时候再责怪他们二人也于事无补了,看父皇派节度使去齐国,就知道父皇是将这些话听到心里去了。”

    “如果节度使带回来的是朱云没有做逾矩的好消息,皇上也不见得会打消心中的疑惑,可若是带回朱云逆反的坏消息,那皇上一定会深信不疑的。”楚沉夏余光一扫紧绷的陈咸,定定地看着刘衍道,“所以,不论节度使带来什么消息,在派出节度使的那刻,皇上的心中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陈咸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被他这话说的心跳如鼓锤一般,当下再也忍不住,音调激动地对楚沉夏道:“那朱家岂不是陷入了万难境地?不知先生有什么好主意,望先生救救朱家啊。”

    谁料,楚沉夏听了他这话,脸色一沉,冷声道:“朱家死活****何事?我不过是分析当前形势罢了,陈大人可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我想救朱家,这个时候,我不趁乱踹上两脚,已经很人道了。”

    陈咸脸色铁青,却又不能发作,一脸为难地看向刘衍,却见刘衍使眼色,示意他出去,陈咸只好无奈垂首行礼道:“朱家的死活就交到殿下手上了,下官先告辞了。”

    等所有人都出去了,楚沉夏又恢复了平静的脸色,端起茶杯缓缓品茶,听面前的人讽刺道:“都说女人心海底针,什么时候你的心思比女人还要难捉摸了?一会儿说帮,一会儿又说不帮的,难不成你是在故意捉弄陈咸,想看他难堪的样子?”

    “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楚沉夏不为所动地继续喝茶。

    刘衍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略微有些不耐烦道:“我不想和你做这些无谓的争执,沉夏,也别和我打那么多哑谜了,如果最后的结果是你会帮助朱家,那你现在就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吧。不要再浪费时间在那些事情上了,你这样反反复复让人看不清,我觉得很累。”

    楚沉夏端茶的手一顿,缓缓放下茶杯后,又极其缓慢地张嘴吐出一个字来,“好。”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一波又起

    “朱家现在的处境说遭也不遭,因为朱家的对手是柳氏,而不是刘彧,这就要好对付的多了。”

    刘衍插嘴道:“你确定刘彧没有插手吗?他这段时间不是一直盯着朱家吗?”

    “自然不是的,刘彧出手,朱家别说有活路了,只怕他陈咸来东宫求助的机会都不会有。马赵石这个人,殿下要多加注意,表面纨绔的他,实在城府颇深,搞不好,将来会威胁到东宫。不如趁他还未施展开来,将他扼杀在幼苗期。”楚沉夏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目光有些飘渺,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衍见他出神,忙出声提醒道:“沉夏?顺着马赵石这条藤摸索下去,就能改变朱家的困境吗?我怎么觉得有些悬?”

    “自然是不行的,关键的人还在节度使身上,殿下知道,朱云叛没叛逆都是他一句话。不知殿下还记不记得这个节度使莒适,司门被杀后,他曾经一度向皇上进言,希望殿下去做鲁国候,以绝风波。”楚沉夏专注地看着刘衍,见他眉头紧皱,便知他没有想起来,于是又开口道,“苣适不是柳氏的人就是刘彧的人,如果他是柳氏的人,那这件事情就好办,只要殿下埋在柳氏身边的人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柳氏自然会命苣适谎报实情……”

    刘衍越听越不对,怎么反其道而行,让苣适去指证朱云呢?刘衍不禁疑惑还怀疑楚沉夏是有意想将朱家推进水里,忍不住重复了一遍道:“让苣适谎报实情?”

    “对,只有苣适谎称朱云谋逆,朱家才会有救。”楚沉夏十分认真地点了点头。

    刘衍却不断摇头道:“你说的我都糊涂了,不明白你的意思。”

    “我先前说过了,不论节度使带来什么消息。皇上的心中早已做好了选择,朱家在他心里已是逆臣。为了彻底打消皇上心中的猜忌,不如利用苣适,让他去殿前污蔑朱云,到时候再有人出来为朱云伸冤不就行了。”楚沉夏说着说着,忽然站了起来。

    刘衍见他起身。也跟着起身,示意他走向外殿去,一面又回道:“这一步有些险啊,如果苣适是刘彧的人,那该如何是好?再者说,那柳氏十分警惕,不愿意上这个当,又或者说,到时候伸冤无望。又该如何?”

    “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