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贼平天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麻将?”

    。。。。。。

    张雪和温孟良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随即问道。

    王旭神秘道:“等回宫后你们就知道了。”

    耶闽研洗着牌,她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听着王旭所说,她又浮起了好奇心。不过这时,她的脸色又略微沉吟了下来。因为她想起了西平关城下的哥哥。

    “旭哥哥,我大哥怎么样了?”

    闻言,王旭道:“你哥哥很好啊,几十万大军多厉害啊,你不用担心他,他没事的。”

    耶闽研最会察言观色。他看到王旭那高兴的模样,便知道肯定有了打胜仗的把握,她想了想,说道:“旭哥哥,能不能给我大哥留条生路啊。如果你抓到他,不要杀他行么?”

    王旭笑道:“可以啊,我如果抓到他,不但不杀他,还可以封赏他,还要把他接到帝都,你也去帝都,然后你们就可以永远的留在中原了,你说好不好?”

    “真的?”耶闽研喜道。

    王旭点了点头:“当然是真的了,等我抓到他,任然封他为雪域王,不过不能呆在雪域郡,要让他在帝都定居,这就叫‘身处皇宫,遥领雪域’。”

    “而你嘛,任然当你的小郡主,而且还不限制你的自由,你说好不好?”

    闻言,耶闽研激动的抽泣:“这真的太好了,如此一来,大哥就不用死了,而且我也能永远的呆在中原,还可以和雪儿姐姐、孟良姐姐玩。”想到这里,小姑娘脸上又浮现出一抹笑容。

    这一直是她心中的愿望了。

    “那旭哥哥,你快抓住我大哥啊,不要让他再造反了。”耶闽研道。

    张雪在一旁撅了撅嘴,道:“你大哥手上有六十万铁骑啊,你以为是几个人呢,要抓住你哥是很难的。”

    温孟良也是点了点头,她虽然不会打仗,但是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吓人。

    “不用担心,等廖将军的援兵一到,我们就可以想办法返攻了,如果不出意外,抓住耶闽忠还是很有可能的。”

    。。。。。。。。。。。。

    四月,中原大地,一片绿意昂然,土地里,很多农民都在插秧,准备着一年的栽种。

    古西郡、河西郡、帝都,在户部官员的带领下,大量的开采荒地,尤其是帝都之地,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会大量大发展农业,栽种秧子是必然的。

    用贾恢的话说,粮食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弱!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就比如现在的帝都,没有粮食,连士兵都养不起了,致使大量的裁员,百万多兵力,减少到六十万。

    而且就这六十万,都快养不起了,还好海域人投降了,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不过杨明岳也知道这些,所以,这一年,他也提倡大量的发展农业,将所有能栽种粮食的地方,全都种了起来,不过根据东郡之地的往年记录,这里一般都不会有多高的产量。

    还有蔡文卓,他也正在开发大草原,将长江之上引到草原,开发农业,还有宝安郡,也被他大量开采。

    可以说在四方势力当中,蔡文卓是最重视农业发展的,因为他坚信,粮食是革命的本钱!

    至于南郡的胡灵,也不甘落后,农业也是十分的发达,不过相比起商业,农业就要弱上一点了。

    所以,高权比较在意商业,因为打造武器这些,都需要钱。

    高权为什么重视商业?

    他手上有秘密武器,能制造硝石,所以,兵不在多,在精!

    高权大量裁员,只留得六十万精锐,这六十万人他准备全部装备秘密武器,如此,真可谓天下无敌了。

    。。。。。。。

    在中原大地各方势力默默发展的时候,西平关的战事任然在继续。

    这天,耶闽忠再次带着大军赶到。

    大军绵延上十里,全都来了,攻计五十五万!

    看着架势,是要一举攻下西平关,而看耶闽忠的脸庞,也是浮现出灿烂的笑容,像是胸有成足。(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威力

    城上,廖云已经到了。

    一百门红衣大炮,每隔十丈就有一门,算的上是密集了,而三弓床弩,每隔两丈便有一台,更加的密集。

    在这两样之后,是刀盾手、长枪兵、弓箭手,然后再是强弩兵!

    这样的阵容,王旭相信,不管敌人的攻势有多凶猛,都能抵挡的住,如果这还挡不住,那这些高科技还有什么用呢?

    “陛下,您先回城歇息吧,这里就交给我们了,敌人肯定无法攻上城墙的。”廖云道。

    狗蛋笑道:“敌人岂止是无法攻上城楼啊,我估计他们连城墙都摸不到,如此强大的阵容,就算是我们最精锐的士兵,也抵挡不住。”

    王旭点了点头,不过他不打算走。

    “我也想看看,这红衣大炮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这场景可是不多见啊。”

    说道这里,所有的将领都面露期待之色,都在盼望着敌人早点攻城。

    。。。。。。。。。

    王旭手里拿着望远镜,死死地盯着天边远处。。。

    突然,在敌军前方,两队士兵分开,雪域人推出来一辆小车子,车子上放了很多的罐子,五十个刀盾手保护着这些罐子缓慢的向前推进,而在他们后方,还有两个负责点火的士兵。

    这个形势很显然,雪域人也有秘密武器!

    “雪域人怎么会有秘密武器?”

    王旭问道。

    “难道是高权卖给雪域人的?”

    这很有可能,此举,可以让雪域人将河西郡闹得大乱,而这样一来,南郡就可以好好的发展了。

    “哼,这么点秘密武器。就想攻破西平关,他们也太异想天开了。”王旭冷哼一声,突然目光一凝看向一旁的廖云,说道:“看到那个小车子了吗,立刻进行炮轰!”

    “诺!”

    廖云应答一声,紧接着前去传令。

    。。。。。。。。

    城下远处军阵之中。耶闽忠激动的大笑,他看向两旁的诸多首领道:“都听着,等西平关城门一开,尔等都给我冲进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大王,这秘密武器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么?”

    耶闽忠闻言,笑道:“当然,马上你们就能知道了。”

    这时在前方,那个小车缓缓前进。五十个盾牌兵紧紧的将他围着、保护着。。。

    六百米。。。

    五百米。。。

    四百米。。。

    。。。。。。。

    当只有两百米之时,西平关城墙上传来了震天的巨响。

    轰轰轰!!!

    。。。。。。。。

    这是圣朝第一次试用红衣大炮,所以,也不管浪费不浪费,一百门大炮同时攻击,全部瞄准了那五十个士兵。

    这也算是在这里阅兵了,反正这里这么大的战争场面,各方势力都在关注。所以,在哪里阅兵都一样。

    听的轰隆声不断响起。顿时,一个个炮弹划破虚空,直射城下的目标。

    轰轰!!

    就在耶闽忠高兴的瞬间,前方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那五十个士兵和车子消失不见,原地出现了无数的血舞。巨大的力量将地面炸出了个深坑。

    轰隆声连续响了一分多钟,不断的爆炸,力量之大,让人无法估量,不仅是耶闽忠等人露出惊讶的表情。就连城上的王旭都被吓住了。

    “这力量也太大了吧,五十个雪域人还有车子都被炸的无影无踪。”

    王旭一说完,廖云笑道:“陛下,力量本来没有这么强大的,但是他们车子上有上百颗秘密武器,这样一引爆,力量自然就增大了。”

    王旭这才想起来,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

    “怎么回事?”

    耶闽忠神色惊讶,猛然大喝道。

    这突然出现的一幕,实在太吓人了,轰隆声是猛然响起的,五十个士兵连带车子直接灰飞烟灭!

    有点诡异!

    这种现象无法解释。

    “这东西,确实厉害啊。”一旁,那个首领看的目瞪口呆,喃喃道。

    耶闽忠道:“敌人又不知道增添了什么武器,能进行远程攻击,这下我们有点麻烦了。”

    那首领冷哼了一声:“如果是野战,我们可不怕他们,我看还是要想办法把他们引到城外来,然后聚歼。”

    “说的倒是容易啊,只是。。。还是先退兵吧,等本王想到了破敌之策,再来攻城。”

    说到这里,耶闽忠叹了口气:“可惜了那一千万白银啊,只听得一声响。”

    “撤军!”

    说完,耶闽忠调转马头,朝后军而去。

    。。。。。。。。。。

    在接下来的好一段时间里,耶闽忠都没有再来攻城,只是牌少量的兵力在城下叫嚷,不过当张猛冲出城去接连砍翻了几个猛将后,雪域人连来挑战都免了,直接退军数十里下寨。

    由此可以看出,耶闽忠此人心机深沉,做事谨慎,行军不求速胜,只求百战不殆尔!

    要么不补攻城,既然要攻城,就要有必胜的把握。

    对此,王旭也犯了难,如果出去和敌人野战,那可是生死难料啊,须知敌人可有五十五万铁骑啊,铺天盖地而来,不要说一百门红衣大炮,就算一千门,恐怕也讨不得好。

    而自己只有十几万,就算加上赶来的秦双所部,也才二十万而已,这和敌人的五十五万铁骑,相差太远了。

    所以,为求稳妥,王旭和所有的将军商量之后,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

    有着么强大的守城阵容,守住西平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

    王旭在西平关使用红衣大炮,几天后就传到了各方势力的耳朵里,顿时,所有人皆大惊!

    五十个士兵和车子都被炸得无影无踪、尸骨无存,化为血雾,这该有多么大的攻击力?

    天下间如果真有这样的武器,谁又能挡得住?

    一时间,杨明岳、蔡文卓、高权都心里不安,尤其是杨明岳,他本来就是三王打击的对象,如果王旭要对东郡佣兵,那该如何应对?

    五十个士兵都被炸的灰飞烟灭,那如果轰击在战船之上,战船恐怕都得直接被击沉,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不得不让杨明岳重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回帝都

    所以,从现在开始,他交给了暗影组织一个任务,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弄到制造红衣大炮的方法,如果弄不到,那就把制造秘密武器的方法弄到手。

    现在的局势,仅仅是靠冷兵器,已经无法守住疆土了。

    而南边的高权,也是吓了一跳,他本以为自己能制造硝石,已经能独领鳌头,却是没想到,王旭比他更厉害,又发明了新型的东西,这样一来,他的优势全部消失了。

    不过他不着急,因为有北边的蔡文卓挡着呢,如果王旭真的要用兵,第一个打的肯定是蔡文卓,或者是东郡,肯定不会先打南郡,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所以,此刻身在北都的蔡文卓,是最为不安,照现在王旭的军事力量来看,攻下北郡和宝安郡,简直易如反掌。

    红衣大炮的出现,直接令明国陷入了危急!

    当得到西平关传来的战况后,蔡文卓立即下令,境内所有的城门,全部又多加一面铁门,借此抵挡敌人的红衣大炮。

    这个政策很好,这样一来,蔡文卓的北郡、宝安郡的城门,全都有了三面铁门,确实能抵挡大炮轰击,承受力大大增强。

    。。。。。。。。

    一月时间一闪而逝,转眼进入六月,也就是夏天。

    这一月里,西平关外的雪域人依然没有什么动静。

    “陛下,您还是回宫吧,这里有末将和雷将军在,肯定万无一失。”

    府衙中,廖云在一旁劝道。

    王旭点了点头,他确实也是想会帝都了。这几天张雪和温梦良都在吵嚷着回宫,说实在这里待烦了。

    “好吧,那朕就先回宫,这里就交给你们了,好好守卫西平关,不要让敌人有可趁之机。”

    王旭说道。

    “秦双暂且驻军河西郡城。随时支援前线。”

    “诺。”秦双道。

    王旭道:“廖云、狗蛋、雷言,你们三人就驻守西平关,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好不要出城击敌,我不求你们能剿灭雪域人,至少不能丢失了城关。”

    “有什么需要可以上报兵部,一切需求朕都会答应你们。”

    闻言,三人出列齐声道:“遵旨。”

    。。。。。。。

    在第二天,王旭、张雪、温梦良、耶闽研、张猛、五人回帝都。

    这一次可不是单枪匹马了。而是有大量的士兵护送,还有皇帝专用的仪仗,算是明目张胆的回帝都。

    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为了众人的安全,这一次西平关的事,受到天下所有的势力关注,这一路上肯定不安全啊,不管是谁。都想把王旭处置而后快。

    杨明岳、高权、尤其是蔡文卓、还有那些和王旭有仇的大家族,如果知道王旭是五个人上路。肯定前来袭击,到时免不得又是一番麻烦。

    而现在,皇车开道,仪仗威严,沿途都有县兵保护,谁敢前来找死?

    不要说是那些山贼和大家族了。就算是蔡文卓和高权,恐怕也没有那个胆子。

    在两月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帝都,此时已经到了八月。

    回到帝都后,贾恢便前来御书房汇报这一年来的收获。政事等。

    “陛下,这一年,我们是大丰收啊,只帝都之地,就产粮三十万旦,加上古西郡,就有五十万旦,这足够我们两年的用度了。”

    “嗯,不错。”王旭看了看,将奏折放到一边,他像是对这粮食的事情不感兴趣。

    顿了顿,王旭问道:“那个红衣大炮制造的怎么样了?”

    闻言,贾恢脸上更是笑开了花:“禀陛下,现在我们的炼钢厂进行了扩建,这数约来,又打造了百门大炮,现在很多将军都在抢,都向兵部提出,讨要这武器,搞的黄权烦都烦死了。”

    王旭道:“把这一百门大炮立刻调往河西王城,那里的战事我总是不放心,告诉秦双,这一百门大炮不许出城,就只负责驻守河西王城,如果丢了城池,死罪!”

    “遵旨。”说道此事,贾恢神色一震,他也很担心,毕竟敌人有五六十万铁骑啊,不容小觑。

    “哦对了,从现在开始,兵器坊不用再制造原来的弓箭了,全部打造强弩,以后我们军中之勇强弩。”

    贾恢道:“主公,早在去年时,微臣就已经这样下令了,现在已经制造出了三千多架强弩,都放在兵器库房。”

    “嗯,暂时不要发放,等我们的文王钢刀全部打造出来,能换取全部武器时,再将我们所有的士兵通通换一茬。”

    。。。。。。。。

    将桌上摆着的奏折看完,王旭起身伸了伸脖子,自己一人大步朝文渊阁走去。

    “爸爸。。。。”

    王旭刚一走进课堂,王曦便跑了过来。王旭将其一把抱起,现在王曦已经六岁了,抱着还真有点吃力。

    “参见父皇。”

    这时,王祯、王佑、王卓三人一起走来,恭敬的行礼。

    王旭点了点头。

    这三个孩子都颇懂礼数。还是林阳浩教导有方啊。

    三个孩子都各有不同,王祯长得微胖,身体强壮,也是所有孩子中最高的一个,比王曦都还要高上一点,虽然才五岁,但是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这样的体格如果练武,绝对是个好材料。

    不过王旭不打算让他练武,因为,王祯和王佑都是将来国君的最佳人选,也是朝中所有大臣的希望,奇偶算王旭要求他学武,恐怕贾恢等人也会竭力阻止。

    而王佑,就文静多了,一表人才,颇有君王之风,很像王旭,而同时,也像温孟良,十分的谦让,温文儒雅,让人从心底里生出好感。

    还有王卓,王卓和王佑一样,两人都是偏向文士型。

    而且林阳浩也说过,在这几个人中,王卓的学习成绩最好,也最好学,资质很好,一点即通。

    不过王旭知道,如果王卓将来要争位,阻力很大,首先满朝的文武就不会答应。

    其实王旭感觉无所谓,都是他的孩子吗,而且王旭也很同情昭阳。

    “先生,今天教什么内容啊?”

    林洋浩道:“今天教皇子们造句。”

    造句?

    王旭没什么兴趣,摆手道:“好吧,你们继续上课,朕有时间再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科举(1)

    “先生,今天教什么内容啊?”

    林洋浩道:“今天教皇子们造句。”

    造句?

    王旭没什么兴趣,摆手道:“好吧,你们继续上课,朕有时间再来。”

    这天。

    御书房。

    王旭正在批阅奏折,贾恢缓缓而来,他走进御书房后便将丫环们屏退,似乎有什么想说但又很难说出口的事情。

    王旭见此,笑了笑:“贾大人,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是前线的军情吗?”

    “禀主公,不是。”

    王旭厮了一声:“你今日怎么婆婆妈妈的,有事就直说嘛。”

    贾恢环顾了一下左右,突道:“陛下,微臣发现了一桩大案,而此案的幕后主使者,很有可能是。。。。”

    “你不用说了,朕心里有数。”王旭打断了他的话。

    贾恢皱了皱眉:“陛下知道微臣要说什么?”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王旭道:“朕只是想要提醒你一下,如果要参奏大臣,需要有确切的证据,否则,最好不说,如果人家告你个诬陷大臣之罪,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王旭一说完,贾恢义正言辞:“陛下,为了整肃朝纲,微臣何惧粉身碎骨!”

    不等王旭开口说话,贾恢便道:“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文卿!”

    “前年和傲云天大战,吏部尚书随军出征,科举之事由文卿负责,他借此机会,敛的大量的钱财,帮助学子们作弊,中饱私囊。着实可恶。”

    王旭放下手中的奏折,看向贾恢:“你有什么证据么?”

    “微臣。。。微臣没有,此事正在调查当中。”

    贾恢道:“微臣是在十日前发现的,堂堂科举状元,竟然毫无德学,此事我已经交给都察院办理。不过都察院的人好像无心观察此事,故此,微臣前来请陛下降旨,责令都察院从速办理。”

    “这个旨意,朕不能降!”王旭道:“如果你能以一己之力查出大臣作弊,朕一定办,不过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朕是不会怀疑自己的臣工的。”

    “贾大人请想一想,文卿为我圣朝奔波劳禄了数年。我岂能凭你这一面之词,而降罪与他,这不是过河拆桥么?”

    王旭摆了摆手:“你先去吧,如果没什么事,就不要到这来了。”

    。。。。。。。。

    贾恢瘪了瘪嘴:“遵旨。”他缓缓退出御书房。

    王旭对这件事情漠不关心,贾恢很愤怒,不过仔细一想,他有十分的欣慰。

    王旭如此信任自己的臣工。对有功之臣易兴来,实在是大臣之服啊。

    不过这样一来。文卿的事倒是有些麻烦了。

    对于贪官,贾恢是不会放过的!

    御书房中,王旭陷入了沉思。

    王旭现在有点犹豫,他也很想把文卿给办了。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其实王旭心里有自己的打算,他并不是不想将文卿给办了,而是舍不得!

    为什么说舍不得呢?

    几个皇子一天天长大。而他也一天天老去,再过两三年,就三十岁了,这也就是说,他的儿子们即将继承王位。

    当然。这是后话,但是这时不得不提起。

    试想一下,皇子们登基应该是三十年后了,那是后王旭已经差不多六十岁,而天下应该也平定了,那时候新皇登基,缺少什么?

    缺少威望!

    王旭文治武功,平定天下,铸造出了很多超越时代的科技,依然是威极天下,可是新皇呢?那时候已经没有了反贼让他去剿,那也就是说新皇没有建立威望的机会。

    到那时侯,惩治贪官是最好的立威之法。

    如果新皇一登基,立刻jiou办理了文卿,那肯定是威望高涨,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诚服啊,那时候为了建立国家,肯定也是资金欠缺,如果抄了文卿的家,也会得到大量的钱财,这对于圣朝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

    正是因为以上亮点,所以,王旭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把文卿给办了。

    不得不承认,文卿敛财是好手,连科举都产于了,都要大捞一把。

    。。。。。。。。。

    三日后,贾恢再次来到御书房。

    “陛下,两年一度的科举又到了,韩大人专注与文渊阁著书,无法参与,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贾恢道。

    王旭想了想,说道:“就派文卿去,他以前当过科考学政,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闻言,贾恢一万个反对:“陛下,此事是万万不可啊。”

    “上一次的科考,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人才了,河西郡、古西郡很多地方的县级官员都没有真才实学,这一次如果还让文卿插手,那不是更严重了么?”

    “你不是正想抓住文卿的把柄吗?这一次我就任命你为监察使,专门负责检查科举有无营私舞弊的现象,如此,你正可监督文卿,一旦抓住他的把柄,朕一定严办。”

    王旭缓缓说道。

    贾恢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陛下,此次科举是帝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覆盖河西、古西、帝都三地,异常的重要,三郡的县级官员有一大半都要从中更换,所以,微臣是义不容辞。”

    “不过微臣有个要求。”

    王旭道:“说吧。”

    贾恢道:“借张猛一用。”

    借张猛?

    王旭皱起了眉头:“贾大人,这是可科考,又不是打仗,你把张猛叫去干什么?”

    “陛下不必多问,微臣自由妙用。”

    不多时,王旭道:“好吧,就依你,接下来的可靠,以文卿为主考,你为监察使,这一次科举,一定要为国家选几个有用的人才。”

    “陛下放心,宝安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儒士的摇篮,人才是有,只要文大人不使绊子,我们一定会满载而归。”

    王旭笑道:“好吧,你去和文卿准备吧,搞好科举之事。”

    。。。。。。。。。。。。

    夜晚,文卿府上。

    房中,只有文卿和贾恢两人。

    “贾大人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贾恢暗自冷笑了两声:“文大人,我昨天听到一句话,不知其中意境,今日特来讨教。”(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科举(2)

    夜晚,文卿府上。

    房中,只有文卿和贾恢两人。

    “贾大人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贾恢暗自冷笑了两声:“文大人,我昨天听到一句话,不知其中意境,今日特来讨教。”

    “何话?”

    贾恢道:“原话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什么意思?”

    “恕在下愚钝,不知道这时什么意思。”文卿略微一想,便知道了贾恢的意思。

    他已经知晓,贾恢可能知道了上次科举之事,不过文卿不害怕,因为他做的天衣无缝,连督察员都查不出来,更不要说是贾恢了。

    没有证据,一切都等于零!

    “文大人,你、我心知肚明,你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能瞒得过所有人,总有一天,你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贾大人多虑了。”文卿呵呵了两声。

    。。。。。。。

    过了一会,沉默片刻,贾恢突然叹了口气,说道:“文大人,科举是国之大事,就算是我求你了,你就不要打科举的主意了。”

    文卿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看了看屋外,见没有人,突道:“贾大人,对不起了,我已经在打了。”

    “不过你抓不到我的把柄,皇上一向信服真理,不会听你这一面之词的。”

    文卿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足见他已经把形势看的非常的透彻,深知王旭不会降罪与他,所以,他才敢跟贾恢这么讲话。

    “你。。。。”

    贾恢无言以对。

    文卿笑道:“自古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素,书中车马多簇簇。这科举这么大一份肥肉,我怎么可能放弃呢,呵呵。”

    “你那个书中啊,黄锦屋啊,颜如玉啊。车马多啊,都是让人家向你。。。。”贾恢愤慨之余,又停了下来:“哦,我明白了文大人,你是想让那些学子来贿赂你这个考官对不对?”

    文卿道:“贾大人可别这么说,你有证据么?如果你要是在皇上面前这样说,我可要告你个诬陷大臣之罪。”

    。。。。。。。。。

    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最后贾恢愤愤的离去。

    十天后。

    帝都科考院。

    这里由三个文渊阁的大学士主持,负责科考事宜。属于副考官。

    科考院设立在城西,外城。

    三个大学士汇聚在屋内,正在商量着什么。

    “文大人还没有传来消息么?”

    说话之人四十岁左右,名叫凌源,是古西郡的才子,也是上一届的科考人才,是文卿一党的。

    凌源一说完,一旁的另一人拿出了一份纸张。缓缓说道:“文大人传来了一首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诗?什么诗?

    那人念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素,书中车马多簇簇;这文大人是什么意思啊?”

    听完,三人同时皱起了眉头。

    “这首诗的大意是劝学子努力进学,文大人为什么要说给我们听啊?”

    “这,文大人的意思是?做还是不做啊?”

    说话之人名叫刘利。也是一个大学士。

    。。。。。。。。

    sanren商量了一会,最终还是凌源猜出了文卿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文大人是要我们放手去做啊!“

    刘利道:“凌大人何以见得?”

    凌源道:“你们好好理理,宝玉、黄金、千钟素。车马多多,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两人恍然大悟,紧接着,三人同时放声大笑起来。

    。。。。。。。。。。

    南郊。

    这里有一间小平房,房中住着一队兄妹。

    “哥哥,粥熬好了,快吃吧。”

    房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端着一万稀粥来到了哥哥的案桌前。

    案桌旁坐着一个帅气的男子,约二十五六岁;他手里正拿着一份竹简看着。

    读书人,十年寒窗,当真艰难,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必武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