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统计工作的进行,曾敢心里便愈发的没了底,这些山西商人们的能量当真不小,粮食、食盐均以千石计,生铁、皮革、牛筋更是不计其数。

    粮食和食盐自不必说,是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接下来的生铁、皮、筋却都是彻头彻尾用于生产制造武器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运出边墙,售卖的对象不言自明。关外正缺少的就是这等物资,鞑子们吃着大明朝运输给他们的粮食,拿着有他们输入的原材料打造的兵器,毁关入寇,到大明的土地上来烧杀抢掠。

    难怪李信说那些晋商一个个都是大汉奸,是大明的罪人,如今看来,此言竟是不虚。念想及此,那些在背后拿银子对晋商们提供保护的官员们呢?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包庇纵容了晋商们一点点挖掉大明朝的根基吗?

    接连两天,沿河边上的物资检查站源源不断的将各色财货运抵镇虏卫卫城。货物如小山一般堆积城内,曾敢带着书办皂隶们昼夜开工,也才清点了十之五六。数目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包括曾敢在内,所有人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能亲手点验财货到手软还不算完。

    更有人喃喃感慨,“这回咱镇虏卫发财了,就是用上十年八载也未必能用完呢!”

    “谁说不是,跟着李总兵干当真痛快……”

    曾敢对此是持悲观态度的,他当即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直奔大同府打探消息,试图在那些幕后的金主们进行猛烈报复之前先与其取得联系。

    如今这镇虏卫城中李信的威望如日中天,耳目当然也不少,这点小动作自然逃不脱李信的眼睛。不过,他只是付之一笑,不加理会。

    腊月二十九,终于有第一波陌生的马队抵达镇虏卫城外,其中一位领头的年轻人自称乃是范家少东,前来交涉自家财货被扣一事,李信命人将其请入城中,好生招待,却不立即见他。紧接着又陆续有各家的管事以及少东带着人陆陆续续赶到。

    直到晚间,晋商把大家竟有六家派了人来交涉。

    曾经亲往大同府的介休和尚见此情景不禁骂道:“这帮驴日的,都是贱皮子,敬酒不吃吃罚酒,施主好生请他们来,不来,如今给他们点颜色,一个个便乖乖的不请自来了!”

    李信书房之中,介休骂骂咧咧如数家珍般将几家商人挨个数落了一遍,谁家无礼,谁家傲慢,谁家客气……最终汇成一句话。

    “施主准备如何对付他们?”

第一百四十五章 此为何意?

    关于这个问题他没与任何人讨论过,包括曾亲自替他去大同府城执行秘密任务的介休。

    这事还得从李信来镇虏卫之初说起,镇虏卫的破败的确远超李信想象,不管是成立新军也好,建造兵工厂也罢,都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钱。愁肠百转之下,他还是想到了晋商。

    商人逐利,他们可以借钱给皇太极,输送物资给满清,那为什么就不能借钱给镇虏卫,输送物资给镇虏卫呢?因此,李信才派了介休持自己盖了三卫总兵官印的手书前去大同府商议借钱一事,岂料介休到了大同府以后却屡屡碰壁,甚至还被人狠狠的奚落了一通。

    介休铩羽而归之后,李信这才发觉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人家怎么可能和一个既没有地盘又没有兵权的挂名总兵合作呢?那么李信便决定这些行商们看一看自己的能量。于是才有了雁河边的检查站,以及源源不断运往镇虏卫城中的财货。

    只不过李信并没有立即便见这些纷纷赶来的行商代表们,除了好吃好喝招待好之外,拒绝接见任何一家的代表。他很快又接到报告,曾敢在每日清点财货的同时也没闲着,已经有人亲眼所见,曾敢曾进入范家、黄家、王家所居住的宅院与之想谈甚久。

    当此之时,陆九在左千户所掌控局面,李信身边现在只有介休和尚一个老人。而介休和尚对曾敢的感官亦是很不好,主张李信对其立即采取行动。如今,镇虏卫城中进来了许多外人,加之精锐护兵们又都是曾敢的部下,万一他有什么异心,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信却一副成竹在胸般的模样,让介休和尚不必杞人忧天,镇虏卫的天塌不了。介休见在曾敢的问题上说服不了李信,便又将话题转移到物资上去。

    “施主,这些物资正好可做积兵积粮之用,不如咱们将那些行商代表都……”

    介休说着伸出右手做刀状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如此一了百了,再栽上个通匪的罪名。他们家里若不服便去告官,又能乃施主何?”

    李信骂道:“亏你还是和尚,怎么一点悲悯之心都没有,从你嘴里杀人好像和踩死个蚂蚁一般容易呢!”

    介休和尚呲牙笑道:“施主慧眼如炬,大千世界,人与蝼蚁又有何区别?成大事者自当杀伐决断,施主哪里都好,却是过于妇人之仁了呢!”

    李信白了他一眼,想自己穿越到明朝以后不说杀人如麻,怎么样都和妇人之仁挂不上关系吧?杀鳌拜,杀岳托,哪个不是经他之手?

    “本将军妇人之仁?何以见得?”

    介休却像没注意到李信的表情,继续道:“远了不说,那顾通留着便是个祸害,为何不趁早杀掉以绝后患?”

    李信一时语塞。的确,他从未想过何时该杀掉顾通,每次他先想到的总是留着这些人还能有什么用?就像他打算将顾通派回去左千户所继续发挥余热,这也算留他一命的借口。

    不过,不杀顾通的好处也很明显,左千户所的军户们大都与顾通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将之杀掉,那么总兵府与左千户所之间因仇恨而出现的裂缝,将会使人心散掉,所谓各怀心思,到时候对他的计划也是十分不利的。

    当然,如果顾通老老实实的过他后半生的日子,李信与其无冤无仇自可放他一马,但若是此人贼心不死,自取死路,他可就不会如现在这般心慈手软了。

    介休和尚还在喋喋不休,此刻他的话题已经由妇人之仁转移到了镇虏卫的核心问题之上,那就是何时拉起一支真正属于镇虏卫的军队!而这支军队效忠的对象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李信。

    李信赶紧制止了介休越来越发散的思维,这种话传将出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看来这货还是贼心不死,到现在还不忘了撺掇他造反自立。

    次日便是腊月三十,按照传统卫司衙门本应早就放假,所有书办、皂隶、杂役好各回各家过年去。但是,今年的情况极为特殊,是很多人一辈子几十年都没见过的。

    镇虏卫城中的财货堆积如山,眼馋的都惦记着,总兵大人会不会每个军户都发上一些,大家这年过的可就痛快之极了。可想归想,有曾敢这个死心眼,死鱼脸在这,大家伙都断了偷拿的念想。前日有个皂隶没忍住只是偷拿了一顶毡帽,竟然被曾敢命人活活打断了右手的腕骨,这只右手就算是废掉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谁还敢冒险以身试法,都老老实实的,断了非分之想。

    不过今儿,大伙的心都松了一口气,原来一向守时的经历大人竟然没来。当然,曾敢没来不是他偷懒,而是卫司衙门里有大事需要他参加。

    因为就在今天,李信准备接见来找他的各家行商主事之人。卫司衙门正堂之上,六家来到镇虏卫的主事之人齐聚其中,曾敢已经提前一日与之都见过,李信迟迟不到,他自然就先代为招呼着这些人。

    正所谓士农工商,通过这个次序也能看出来商人在明朝的地位之低下,所以曾敢骨子里是有些瞧不起这些人行商的,而且在座的行商之中,多数又都行为粗鄙,言语行为让他频频侧目,有人说话间便会当众将一口痰吐在地上,还有人甚至脱了靴子扣起了脚气……

    不管如何,行商只要说起李信来便是一番痛骂,似乎只要他本人一来便大有将其活活撕碎的架势。曾敢见此此情形,既担心又有几分期待,他到想看看一向刚愎自用的李信如何收场,最后说不得还需要自己出面来摆平残局,好在他此前已经有了两手准备……

    就在众人破口大骂的当口李信出现了,只见李信面含微笑,似乎根本就没听见那些骂他的言语。而曾敢担心失控的局面也没出现。几家行商主事之人纷纷起身与之行礼,而且还相当的客气。看的曾敢不禁有点吃味,想他进屋之时,这些人也不过是虚拱手一下而已。

    由此,曾敢更瞧不起这些行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小人行径,商人就是商人,舍义而逐利者又能有什么君子了?

    一番客气的有些过分的寒暄之后,各家行商一致推举范家少东代替大家伙发言。

    “鄙人小姓范,惊悉下人办事不利与总兵大人产生了些许误会。几番思量,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这才亲自前来与总兵大人赔礼,小小心意,还望总兵大人不要嫌弃!”

    说着递上了一张书柬,介休和尚伸手接过,展开之后,发现竟然是一张清单,上面林林总总罗列了各色东西,价值不菲。介休和尚对此却不屑一顾,与镇虏卫城里堆成小山的物资比起来,这点东西的确是九牛一毛。但是他做不了主,看完之后又递给李信,并暗示他不要接受这些东西。

    李信发现这是一张礼单之后,并没有给予表态,而是将之轻轻至于桌上。

    “李某无功不受禄!这些东西显然太过贵重,不知诸位究竟有何事相求呢?”

    正堂中诸位俱是一愣,连曾敢都觉得李信这一句纯粹是没话找话,送他重礼所求何事,这不是和尚头顶的虱子,一清二楚吗?

    范姓少东呵呵一笑:“既然总兵大人动问,小人便如实相告!还望大人通融,放这镇虏卫城中的几家财货出关。”他说的客气,没直接让李信归还,而是转了个小弯子。

    李信哈哈大笑。

    “还当何事,城中财货你们尽管凭清单去找经历大人领取,再寻吉日便可出关。如有缺失,李信双倍给诸位补上!”

    范姓少东先是一愣,原本以为要费上一番唇舌,谁知李信竟然一口答应,后边还准备了好多说辞一时之间就用不上了,于是连不迭的施礼道谢,各家的行商主事也乱哄哄的称赞李信英雄信义!

    恭维话听的曾敢一阵阵倒胃,自己是处置委员会的委员,他没有与自己商量便私自做决定处置物资,当定下的规矩是儿戏吗?更让他奇怪的是,李信费了好大力气才弄到手的财货如何便又轻易的让了出去,此人究竟又要起什么幺蛾子。

    一旁的介休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昨夜李信还信誓旦旦的说要给这些汉奸行商点颜色看看,怎么今儿一张礼物清单就被收买了?

    李信双手虚按,示意在座的行商们安静。

    “财货,诸位尽管提走,不过却有一个要求!”

    “总兵大人请讲!”

    别说是一个要求,就是十个八个要求行商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李信从怀中掏出一叠纸笺摆在桌子上。

    “只要诸位先将这保证书签字画押!”

    范姓少东松了一口气,还当是什么要求,不过是签字画押而已,但是等他拿起一份纸笺,看了几眼之后不禁勃然变色。随即竟是一阵冷笑。

    “总兵大人此为何意?莫不是在说笑?”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年借款

    李信拿出的这份纸笺字数不多,但其中一条却是极为关键,领回财货的一则关键前提是,未经三卫总兵衙门允许,任何人都不能运送清单所列的半点物资出边墙,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行商门却是一个个怒火中烧。

    对于范姓少东的反问,李信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淡然笑道:“知道诸位不易,但是朝廷也不易啊,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不但咱们如此,便是那边墙外的鞑子也是如此。”

    李信伸手遥指北方,“今年北方大旱,粮食几乎颗粒无收,此番入寇靡费不浅,却又没带回去多少财货,想必也快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这一番言辞才说到一半,便立即有行商抢道:“朝廷也好,鞑子也罢,说句不中听的话与俺们行商有甚关系?财货往来无非是一买一卖,价高者得之。”

    说这话,早在万历朝以后便不犯什么忌讳了,朝廷对地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对边境贸易的控制也越来越松懈,与其说松懈,不如说是官商勾结上下其手,倒卖盐铁粮食到了天启朝就连内阁都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没闹出乱子,也实在拿不出精力来管这些闲事。因此行商能说出这种话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敢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李信做事不靠谱,那些行商说话就更不靠谱,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若是在京城立即下狱看头也不为过。李信的话他明白,无非是在暗示,如果这一批批的财货出了边墙,无疑便等于便想的支援了满清鞑子渡过难关。而此消彼长之下,吃亏的必然就是大明朝廷啊。

    搁在以前,曾敢对这等事想的并不深入,李信这番有意无意的点拨使他有茅塞顿开之感。他第一次意识到,两国交战,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两军对垒,攻城拔寨那么简单。正如眼前的局面,或许以限制财货出边墙这种手段来饿杀,一样可以达到削弱满清的目的,而且还兵不血刃。

    曾敢忽然觉得自己把住了李信的脉搏,此前建立检查站也好,劫掠物资也好,种种行为便都解释得通了,只是这种初衷虽然好,却不现实,行商们虽然粗鄙却也都是百姓,以伤害百姓为前提来削弱鞑子这种以本伤人的手段,他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再看行商们,虽然有限度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仍旧能够感受到卫司衙门正堂中在酝酿发酵的不满情绪。觉得自己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表示一下自己的立场。

    “诸位,诸位,家国之事,岂能与百姓无关?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举出来商谈,一味指责于事无补啊!”

    岂料李信却冷冷道:“没有总兵府允许,半点清单所列物资都不允许过境出边墙这一条没得谈。”

    曾敢愠怒,与民争利本就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念在同为朝廷着想的份上自己本想拉李信一把,谁知他却硬邦邦的给顶了回来。一气之下便道:“本官身为军管物资委员会委员,对镇虏卫城中滞留的财货同样有处置之权,本官不点头,你虽然身为三卫总兵,命令却也不能生效!”

    这个规矩是李信定的,而且立规矩时还召集了城中大小千余人信誓旦旦的公之于众,如今他自己总不能食言而肥吧?曾敢终于觉得自己在与李信的斗争中第一次真正的抓住了他的痛脚。这种愚蠢到作茧自缚的决定,曾敢曾想了一天一夜也没个结果。他当然知道李信将自己拉近这个所谓的委员会中是利用自己文官的身份,将劫掠行商财货的行为做的好看一点,将来就算有人追究责任也能多一个人承担。最后,他只能将原因简单的归结为,这是李信为了吸引自己同意加入委员会而抛出的诱饵。

    这是题外话,曾敢当众翻脸正好让诸位行商们看了笑话,原本就都很克制的他们立即屏气凝神看着镇虏卫城中一文一武两位官员斗嘴。

    按照曾敢的预想,李信此刻定然会气炸了肺,可李信却突然笑了。

    “曾大人何出此言哪?我又没有动用那财货的命令,何来生效一说啊?”

    曾敢这才转过弯来,是啊,当初只说动用这批财货需要两人同时首肯,李信不同意财货被领走,他提出反对意见,难不成还要赞同行商们将之领走吗?退一步说,即便自己同意,李信不同意,如此意见不统一,谁又能动的了那批财货了?

    行商们被两个人的对话弄的有点糊涂,还是那范姓少东再次发问:“总兵大人,经历大人,在下只想得着您二位一个准话,这货大家伙究竟能不能拉走?”

    李信还是那句话,财货拉走可以,却需签了保证书。曾敢突然觉得在众多行商面前与李信当面争执似乎不妥,有失体统,见他还是死了心的不做半分退让,那还与行商们上两个甚?都说断人钱粮等于杀人父母,难道他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于情于理,这等霸王手段岂是一方父母能做的?

    李信虽为武官,但是边镇卫所不同于普通地方,军事长官往往兼理民政,说他一方父母也不为过。

    双方互不让步,行商们虽然没有闹乱子,却也不准备离开,一个个沉默不言,坐在卫司衙门正堂里,示威一般。李信似乎早料到有此一幕,又从怀里掏出了另一沓纸笺放在桌子上。

    “既然诸位不愿意就此领回财货,这里还有第二条路,都看看吧,同意的就签个字,不同意的,请自便!”

    曾敢与李信一桌之隔,先一步拿起一张纸笺,竟是借条一张,声言滞留于镇虏卫城中的财货,乃是李信以三卫总兵府的名义所借,至于借期约定三年,息钱则……

    总之这也是一份极不公平的霸王借条,最有待商榷之处便是没有抵押物,其实也不能算是没有,一颗鲜红的三卫总兵府大印盖在其上,便等于将三卫总兵的脸面与声誉都押了上去。只不过对于一个管军户的武官来说,这些在文官看来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可谓是一文不值。

    行商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纸笺都拿在了手中,签与不签显然都在心中衡量着其中的利弊。

    第一个表态的是范姓少东他啪的一声将纸笺拍在桌子上,告了句罪便愤然离去。但是在借条是否签字画押一事上,几家行商显然应对的态度是不同的,这其中有一家居然便签字了。

    “总兵大人这押俺画了,字也签了,却还有个小小的要求。”说话的人此前曾自我介绍是黄家的一位管事,见他还算识时务,李信也不再疾言厉色。

    “但讲无妨!”

    “小人想,总兵大人能否请这位经历大人做个担保?”

    李信问也不问曾敢便一口答应,这有何难答应你便是,说着将那管事签字画押完了的借条推倒曾敢面前。曾敢哭笑不得,心道都没问我的意见便答应下来,如此孟lang,自己岂能跟着你胡闹?到时候,三年期满,你李信赖着不还,难道还得让我来堵这个窟窿不成?想归想,曾敢却不知如何鬼使神差的便将这保人的名字签下了,同样也画了押。

    借条一式三份,一份归行商,一份归李信,另一份李信则交给了曾敢,曾敢竟然也鬼使神差的接了下来。

    紧跟着又有一家的管事也提出签一份借条,既然提不回货去,拿个借条回去也算给东家有个交代了。最终,与座的六家主事之人,有四家拒绝,两家签字画押。

    李信再一次重申了,物资管控出边墙的政策,并提出来,自此以后但凡有财货车队由镇虏卫过境出边墙,均须到总兵衙门报备,一旦发现有违禁物资将会即时没收。

    行商们当夜便纷纷离开了镇虏卫卫城,顾不得雪大风疾,顾不得大年三十夜里吃上顿热乎饺子,带着满腔的愤恨离开了。

    曾敢等行商们一走,便立即找到李信提出抗议,他此前积极的点验财货,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将来将这批财货物归原主做准备,好做到寸缕不失,这是原则问题,也是维护官声所必须做的。否则,自己很可能便会背上贪图钱财的恶名。

    在曾敢的预料中,李信如此做的目的不过是给行商们一个下马威,财货的归还那是迟早之事。这么一大批财货价值不菲,一个人吞下去根本就不现实。哪成想,李信就是这么不自量力,而且还将自己拉上,官声受损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现在曾敢所想的便是如何才能将对自己官声的损害降到最低,他找李信才说了几句,便翻了脸。李信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没有半分退让,即便他勉为其难为其当了保人,这厮也没领半分的情面。

    一怒之下,曾敢提出要带着人离开镇虏卫。他这是一计狠招,李信的大队人马在左千户所,目前支起检查站的完全是他的护兵,自己以此要挟,还看他如何强硬!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开始募兵

    岂料李信竟然丝毫都不挽留,反而说道:“经历大人在镇虏卫的确耽搁的太久了,再不去都司府报道,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李信这里也不好再强留,只是这顿年夜饭说什么也得吃了,不能像那帮行商一般猴急!”

    曾敢被李信气的直想跺脚,伸出发抖的右手,指点着李信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又恨恨的道:

    “你希望本官立马就走,本官偏就不走!”

    说罢,曾敢重重哼了一声离开了卫司衙门。

    外边雪愈下愈大,夜色逐渐转黑,这是李信来到明朝以后过的第一个年关,只是此时此刻不论是卫司衙门还是城中都没有半点大年三十的喜悦味道。书办皂隶杂役们都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衙门里冷清的吓人,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爆竹之声,时时刻刻提醒着李信,过年了。

    次日一早,李信在大明朝迎来了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一他也没闲着,找来了自己的亲兵将连夜写就的布告在城中张贴下去。同时又命专人分发到各千户所,各百户所。

    只说这镇虏卫城中,锣声一响,衙门口立即便引来了瞧热闹的军户,白纸黑字的布告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人们都纷纷猜测着总兵大人又有什么新动作。

    军户们基本都不识字,这卫城中张贴布告一般都有专人宣读。在这之前私下揣测,难不成与城中那堆积如山的物资有关?还是总兵大人想给大家伙分发些下去,让大家好好过年?这都不是毫无根据的揣测,昨夜来索要财货的行商们与总兵大人谈崩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大家伙都很兴奋,既然这些财货保住了,大伙没功劳也有苦劳,分他们一些并不为过。

    但是,等那皂隶将布告内容宣读之后,军户们不禁隐隐然有些失望,同时也带着一丝丝的兴奋,因为这布告根本就与分发财货无关。确切的说这是一则总兵府招募士兵的布告,军户们尤其是成年男丁,对朝廷的征发始终都怀有一丝抵触情绪,所以当听到是招兵布告之后,很多**失所望。

    但是接下来的条款又让很多人心动起来。等军户们反应过来,那皂隶早就将布告通读完毕,收拾起东西,准备回家去陪婆娘孩子。

    “喂,再念一遍吧,俺们刚才没听清楚。”

    “对,尤其是那一条条的,都说了什么,再读一遍!”

    那皂隶无奈只好放慢了语速又将那招兵的条件念了一遍,军户们骤然间都激动了起来。从来就没见过如此丰厚的招兵条款,凡合格者,每人每年饷银折合现银十两。而且这还不算,凡合格者,只要应了招募,其所在军户的一切税费徭役便都可以减免,同时还有补充条款的福利待遇,等待进一步的公布。

    至于那补充条款先不去理会,单单只这两条,便引的人直流口水。

    军户们虽然代朝廷屯田于边镇,但是仍旧需要缴纳各种税费,该服的徭役也一样都不能少,一年下来家无余粮,亦无余财。但是,如果真按照这招兵条款上所讲的,当了总兵府的募兵,不但每年可以得到十两现银的军饷钱,连那种税费都会免除,这无形中便又节省了一笔开支,等于生赚下的,另外免除了各种徭役,不但解脱了自家的被征发的劳力,更是一种身份地位提升的象征。

    这种又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事,任谁见了都会眼馋。当天镇虏卫城中的军户便有数百人,齐集于卫司衙门门口,纷纷嚷着希望成为总兵府的募兵。

    曾敢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以为是自己的要挟刺激了李信,但是看他竟敢擅自更动朝廷的体制,心中便又大为不满,只是在以往无数次硬碰硬无数次吃亏的教训下,他选择了沉默而后见机行事,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只冷眼旁观,看他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

    仅仅过了一天,周围各个百户所都得到了消息,军户们纷纷来到镇虏卫卫城想看看这招募士兵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便如所日一般聚集在城中,请求加入总兵府的募兵。

    这种效果,似乎早就在李信的预料之中,很快他又发布了第二张布告,这一次则是所招募士兵的具体要求,所示要求,其实很简单,只有两点。第一条是应招之人须年满十六,且不能超过过三十岁。第二条则比较奇怪,内容是凡应招之人必须经总兵大人亲自面试,合格者方有机会成为总兵府募兵中的预备兵。

    单单这两点要求的第一条,便令几家欢喜几家愁。军户里,三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不在少数,可是总兵大人设置的年龄杠杠也太苛刻了,恐怕整个镇虏卫满足以上这几点要求的也不会超过千人吧。

    失望归失望,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并不是所有人都循规蹈矩,户籍策都已经在战争中被焚毁,冒认年龄也没什么大不了。初步的遴选工作在大年初二的中午便正式启动。

    初次遴选的负责人是卫司衙门的知事钱泰,他在被李信冷落了好一阵之后,终于成功复出。这些日子里他一直为自己改投门庭与曾敢暗通款曲的行为羞愧不已,虽然表面上的目的都是为了公事,但这在极重情面场面的大明官场来看,绝不啻于一种变相的背叛。他万万没想到,李信竟然不计前嫌,不但在次用他,而且还是重用。这如何能叫钱泰心中不感激涕零?是以做起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卖力,都认真。

    第一个难题很快就来了,钱泰在按照年龄登记造册的同时,发现了大量的军户谎报年龄,前后相差不多的倒不好辨认,可有那白头老翁竟然也夹在报名的队伍之中,言之凿凿的称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则让他哭笑不得。

    如此,第一天报名总数超过800,直到正月初五,镇虏卫前前后后的报名总数竟然超过了2000,这大大超出了以钱泰对镇虏卫军户人口以及年龄所了解的正常比例。他感到这件事要办砸了,想找个人出主意却又没人能帮的了他。如果搁在以前,这完全都不算问题,有户籍策在,所有军户的出生年月日都写的清清楚楚,到时候只凭籍册,一验便知。

    到了正月初六这个数目已经到了将近3000人,总兵大人最初交代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规定上限,但以钱泰的判断,照这种规模发展下去,超过5000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但招募的最初遴选截止日期是正月初八,也就是说还有两天的时间。

    最后这两天,钱泰竟然发现连高山、阳和两卫都陆续有军户前来应招,因为李信身为三卫总兵,所以布告所派发的范围,自然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