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贼-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在巴图身后自有一票铁杆心腹,学着汉人的模样,呼喊三卫军万岁,大部落联军万岁的口号!李信敲打的言语,与巴图的这一番做作效果显著,本来有些已经打了退堂鼓的小部落突然意识到,他们面前的路名为两条,实际上却只有一条,又有谁能放弃了部众和财产去选择堕落和死亡?
一时之间,再次出兵的呼声甚嚣尘上,巴图趁热打铁,又返回到李信面前跪倒在地。
“勇敢睿智的主人,卑微的仆人肯请您派出三卫精锐,为我蒙古大部落联盟做主,复仇!”
有了巴图的带头,各小部落首领也都纷纷跪倒请求李信出兵。他们本不用跪一个明朝总兵,但是乌珠穆沁部向来睚眦必报,如果李信不肯为大部落联盟出兵,再让他们将最后的骨血派出去,拼到最后万一血本无归,又该如何是好,所以必先求这明朝总兵打上这一场硬仗,让他们看到希望。
李信对此欣然允诺,答应他们,三日之后最后一批由大明境内起行的物资运抵后,便率众出兵,讨伐乌珠穆沁部。
有了李信的承诺,诸部首领们一颗紧紧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
“李大将军万岁……”紧接着蒙古包内呼喊李信万岁之声便不绝于耳。陆九自小便当了马贼,对此混不在意,却将一旁黄胜惊吓的脸色发绿。暗暗瞟了李信几眼,却见他也混不在意,心道,我的祖宗啊,难道大将军这是想要早饭不成?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没有造反的心,万一传到了朝廷中去,那一干原本就看李信不顺眼的阁臣们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何况,不但是阁臣们,恐怕就算那紫禁城中的当今皇帝也会心生芥蒂疑虑吧!
想到此处,黄胜的脸上冷汗直冒,只希望李信一定要把持住底线,千万不要在做,或者做纵容那些胆大妄为之人搞些过火的事情了。
三卫军有一批弹药将于三日后运抵下水海营地,等待期间,李信再一次召开蒙古大部落联盟会议,重新组成部落联军,这一回倾巢出动一支两万人的大军整装待发。当然,这是在得到了李信的三卫军将会出兵的前提保证下实现的,三卫军的能力很多人都见识过,大炮齐射的威力简直惊天地泣鬼神,而且各部落里此前都曾疯传,乌珠穆沁部曾被明朝的一个总兵打败,据说便是身在下水海营地的总兵李信。
正是有了以上种种传言,人们才对神秘的三卫军充满了希望。
李信自任联军统帅,加上三卫军的一万余人共计三万余人。与此同时,将大军分成左中右三军,三卫军作为主力自然是中军,两万蒙古联军被一分为二而被分置于三卫军左右。
当时的常规排兵方式一般是前中后,然后再分左右,也就是要有前锋,与殿后的人马。通常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被置于中军,以前军消耗掉敌人的锐气之后,再发动中军进行决战。而李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三只军队并行排列,左中右三军均会在第一时间站在战斗的最前沿,与敌人接战。
可事情总不会按照人们所期望的发展,仅仅一天后,告急的求援游骑便抵达下水海联盟营地。
先后有两拨人,第一拨早到的是别阔儿派回来的人,他们带回的消息是此前溃兵们所带回来的,并没有更多的有价值的消息。而在下午间第二拨抵达下水海营地的人,却带回了一则既令人振奋,又让人忧心不已的消息。
那日苏于圪儿海竟然又召集了联军溃兵残部,将人马组织起来,与突击猛进的乌珠穆沁部的骑兵展开了激战。由此才紧急向下水海营地求援,请求联盟和李信尽快派遣援兵救援,否则便有可能支撑不住,而彻底崩溃。
这则消息无疑又给众人心中吃了定心丸,有了那日苏所部的联军来消耗乌珠穆沁部的锐气,他们这三万大军一经赶到,将携猛虎下山,鹰隼扑食之威势,试问漠南草原上能够在久战之后再与之一战的人,恐怕还未出生呢。
部落联盟中上至土默特部的巴图,下至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大大小小百十个头头脑脑纷纷当即便请准李信出兵。对此,张石头则委婉的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有一则隐忧除了三卫军内部,其他蒙古诸部几乎无人知晓,那就是在圪儿海大雨时,辅兵出现的失误导致七成以上的火药浸水失效,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之晒干,重新研磨成颗粒,更何况这是绝顶军事机密,不可能在蒙古人的眼皮子底下明晃晃的去做。
所以,由镇虏卫城起行的这一批物资对于三卫军来说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联盟诸部落的头头脑脑们对张石头委婉的说辞却另有理解,臆测此人摆明了就是推诿。
“大将军都答应了出兵,你一个营官能做了大将军的主?可莫要戏言,圪儿海有成千上万的部落兄弟在眼巴巴的等着咱们呢,非要等到两日后,恐怕大军也只能为他们收尸了!”
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无所顾忌的对张石头发起了声讨,随之蒙古包中的头头脑脑们都纷纷加入了声讨的行列。他们其实是怕李信一意坚持按计划出兵,毕竟谁都不清楚那日苏重新集结的溃兵里有多少自家的部众,都想着尽快刚过去,能救下一个是一个,草原上与牛羊金银相比,最值钱的其实是丁口,有了丁口才能将部落武装起来,如此部落才有了自保或者争霸的本钱,去抢草场,抢牛羊,抢人口。
而人口的增加可不像牛羊一般,有一两年便足以,那是需要至少十五年以上的一个漫长过程。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体会到,联盟中诸部的头头脑脑们心中的焦急是多么的不可阻挡。
程铭九赶紧站出来替张石头打圆场,“诸位,诸位,张兄弟说话有不周之处还请见谅,诸位的担忧大将军十分感同身受,但是……”
这种车轱辘话,显然不能满足蒙古包中众人的急切之情,立即便有人高声道:“请大将军直言,咱们大军几时动身?”
被打断的程铭九尴尬的看了眼李信,对于蒙古各部正在酝酿的急迫情绪,他也没辙了,只好请李信决断。
李信得到消息的一开始就已经下定了立即出兵的决心,他之所以没有立即表态,是想看看各方的表现,也好对这些人的脾气秉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将来与这些人打交道的日子还长着呢……
李信站起身来,双手虚压,示意在座诸位安静,然后一把抽出了身边的雁翎刀,刀光于众人眼前一闪,唰的一声便以一个极为匪夷所思的姿态脱出李信之手,最后狠狠的插在地上。
众人被惊得半晌没缓过神来,不清楚李信于此时亮刀究竟是何意,顿时之间,蒙古包内鸦雀无声,只有雁翎刀的刀身在以一种极快的频率,轻微的左右颤动着。
“今夜,大军出兵,救我联盟兄弟!”
此言一出,整个蒙古包中众人呆了一瞬才猛然醒悟,大将军这是要出兵了。骤然间,蒙古包中欢声雷动,他们吸取了前几次开会的经验,每有喜事便以鼓掌庆贺,气氛竟在瞬间点燃,于骤然间变的热烈至极。
喧嚣的兴奋之声直持续了相当长时间才堪堪淡了下去,李信当即分派任务,留下达日阿赤担负留守下水海营地的重任,毕竟所有部落的老妇幼都在此地,万万不容有失。其余人马则在集结完毕之后于凌晨时分开拔,火把组成的长龙于夜间蜿蜒迤逦十数里,远远望去,甚为壮观。
有人向李信质疑,如此大张旗鼓于夜间打着火把行军,不等于将联军的行踪告知那些乌珠穆沁部的探子了吗?
李信则明确表示,“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联军来了,洗干净脖子,受死吧!”
第三百七十一章 迟了一步
草原的夏夜从未如此漆黑过,天然的黑幕却给了别阔儿以及麾下敖汉部勇士们机会,得以借着夜色的掩护一路向西狂飙,圪儿海以东到处都是乌珠穆沁部的游骑,只有在这漆黑如墨的晚间行军才不会暴露行踪。
别阔儿最初的打算本是趁着乌珠穆沁部分散兵力,消灭一些小股骑兵,但很快却发现,目下的形式可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之前在东阳河决战的乌珠穆沁部骑兵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仅仅隔了一夜便有大批的步骑紧随其后,源源不断的向西开进,粗略数来,当也在三四万上下。
这让别阔儿惊骇莫名,乌珠穆沁部何时有如许多的丁口了?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倾尽部落之所有能凑齐两万之数恐怕便已经是极限了。为了弄清楚这一大股人马的来历,别阔儿等待时机准备抓几个游骑活口详细审问一番。
奈何这些游骑都极为狡猾,四处侦查之时,都是以三人为一组,各自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一旦有警其他总会有一人安然脱身报讯。今夜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也正给了敖汉部机会,别阔儿盯着一组由南部北返的游骑很久了,他们一直在密林的边缘游弋,监视动向,对方的主将显然也是对这篇密林极为不放心不过这一组游骑倒谨慎的很,从不轻易的靠近密林,直到深夜降临,如墨漆黑不见五指的情况也使得他们心生警惕,同时也许是巨大的不安使得他们重新聚集在一起,结伴北归。
别阔儿等了整整一天,便是在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同在黑暗之中行动不便,但是三名游骑结队而行,边给了敖汉部勇士们一网打尽而不暴露行踪的机会。
一声鸣镝刺破了浓黑的夜空,惊得疾驰战马都有了几分不安,几名游骑立刻便意识到了危险,但却为时已晚。敖汉部的勇士们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长长的绳索于黑暗中频频投掷了过来,很快便有第一个倒霉蛋被套落马下。
黑暗中暴起了阵阵兴奋的欢呼之声,剩下的两名游骑大感不妙,更是仓惶疾驰,一东一西分路逃窜。向东一路正撞上密集的敖汉部堵截骑兵,不及片刻便被砍落马下,臂膀受创随血流不止,却一时间也死不了。
相对两位同伴而言,向西一路的游骑最是幸运,由前来堵截的敖汉部骑兵之间的缝隙中透阵而过,纵马疾驰。与之迎面而来的敖汉部骑兵眼睁睁看着游骑打马而去,奈何背道而驰想再转过向来恐怕早就追之晚矣。一时间,所有人顿觉莫名惊骇,一旦此人逃脱,他们的行踪暴露,必然会遭致对方派出人马来清剿,总不能就此遁入密林一路向南只顾逃命去吧。
别阔儿情急之下抽出了马背弓匣中的长弓,与马战骑射的短弓不同,这是一种近一人高的长弓,由上好的牛角,筋绳和鱼鳔制成,射程之远非蒙古骑弓所能比拟。
这支长弓曾本很多人所嘲笑,认为这种步兵长弓在蒙古骑射中一无是处,但别阔儿就是喜欢长弓,每次出行都带在马上,不想这一回却当真派上了用场。
别阔儿抽出长弓,弯弓搭箭一气呵成,三支长箭带着尖利的破空之声射向了漆黑如墨的夜色中,那个隐隐运动的黑影却仍旧没有停下来。竟然三箭都射空了,敖汉部的勇士们已经拨转马头,打马追了上去,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言放弃。
别阔儿深吸一口气,再次由箭囊中抽出长箭,右臂用力将筋弦拉到极至,骤然间松手,长箭离线而去……黑影的轮廓已经越来越不清晰,却仍旧在隐隐向前运动,这让别阔儿大感无力,这一箭射出去,他短时间内很难再以相同的臂力和精度拉开此弓,更何况战马飞驰,眨眼间便可能出去十数步,很快就能脱离长弓的射程范围。
却听黑暗中暴起了兴奋的呼声,“中了,射中了!”
闻言,别阔儿陡然又精神起来,纵马奔去,只见那游骑已经被一箭穿胸,眼看着只有蹬腿出气,显然已经是活不成了,只有他胯下的蒙古马往远处而去。
早就有数名最有经验的骑手去捉那无主乱跑的战马,没了主人的战马奔不出多远,很快便被人带了回来。别阔儿抹了一把额头热汗,这一“战”惊心动魄,竟丝毫不亚于千人大战。
经过一番审讯,两个游骑被打死一个,吓瘫一个,最终得到的消息却再一次让别阔儿有如堕冰窟之感。
游骑讨饶的声音在别阔儿脑中越来越不清晰,他的心思早就转到了目前的局势之上,可念头在脑中转了几个圈子,竟然发现自己对此竟无可行对策,热汗冷汗一齐冒了出来。
这只军队竟然是科尔沁等部落与喀尔喀四大部的联军,而这支联军的统帅则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镶黄旗固山额真,皇太极的得力干将拜因图,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努尔哈赤第七子多罗贝勒,阿巴泰;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
如此强大的阵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别阔儿所能承受的极限,从他降生到草原上的十八个年头里,头十年一直在父辈的庇护下成长,而当失去父辈庇护之后,独自挑起敖汉部大梁时,又值漠南蒙古一片混乱,互相攻伐。敖汉部于夹缝中艰难的存活至今,靠的并不是征战沙场,而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别阔儿接触过最大的战斗恐怕也仅仅是先前东阳河一战。
如今清廷出动了皇族权贵作为统帅,又征发了漠南蒙古中最早投降了清廷的一批蒙古部落,以及漠北蒙古四大部落的战兵。规模之浩大,恐怕也是十几年来蒙古草原的头一遭了。
别阔儿难以理解,区区漠南蒙古之间的混战怎么能惊动了清廷,并让清廷的皇帝如此重视呢?想来想去,也只有那个明军总兵李信了!
清廷如临大敌的模样,也让别阔儿吃惊不已,难道一个明朝的总兵竟能比那些总督,经略还要有能耐吗?据说明朝的两大总督孙承宗和洪承畴一个坐镇辽东,一个坐镇宣府,也没让清廷如此重拳出击吧!
接下来该怎么办,很多敖汉部的人提议,立即赶回下水海大营,然后带着部众西去避难。别阔儿却断然拒绝,在经过了初时的震惊以后,他已经有了决断。
敖汉部不能再如以往一般如夹缝中左右逢源而生存,眼下便是一个大大的机会,明朝总兵军力强盛才会使得清廷如临大敌,反过来思考,即便大军三四万,又权贵如云,明军便未必不能一战。
与其逃命,不如赌上一把,将赌注都押在明朝总兵身上,大不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夜行军,天将放亮,东方的鱼肚白也逐渐被草原太阳染上了一层红黄之色。联军已经由一字长蛇转换为左中右三军,并行前进。随着草原上的晨风,李信耳间似乎隐隐传来了远处的呐喊与厮杀之声。
当是距离战场越来越近了,只不知这一夜过去,那日苏所率的联军残部又如何了。探马疾驰而回,“前方十里,乌珠穆沁部万人大军正与联军对峙!”
得报之后,李信略松一口气,只要那日苏还坚挺在圪儿海畔,此番战斗便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那日苏还剩下多少人马?”
“回大将军,不足三千之数。”
这个数字让李信有点意外,一万对三千,以蒙古人之骠勇,不应该打成对峙的局面啊。
“走,前面高坡上去看看!”
李信带着亲兵卫队离开中军,亲往草原高坡,盏茶功夫,马队便登上了坡顶,远处圪儿海由于此前的大雨已经涨出了老大一片水面,于清晨中散发出了蒙蒙雾气,笼罩在整个海子周围。
双方大军于雾气中排兵布阵,拉开了架势,乌珠穆沁部便像一头鹰隼,虎视着孱弱的联军残兵,但却仅仅偶有几支奇兵突出互相接战,打成一团,但总归是双方都似乎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李信眉头紧缩,陆九一直紧随左右。
“乌珠穆沁部好大的胃口,这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草原上丁口珍贵,爱惜人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这种打法却不是草原人的风格,总有一种直觉在告诉李信,指挥对方大军的一定是汉人。
李信深吸一口气,不管对方主将是什么人,此战都只能必胜,他已经决定对乌珠穆沁部的万余人侧翼发起强攻,配合那日苏部,然后一举将其击溃。
“传令,大军突进!”
传令军卒令旗挥舞,三卫军中军得到军令之后轰然而动,两翼蒙古步骑联军也跟着开始缓缓推进。
联军的出现果然使得乌珠穆沁部发生了变化,一部骑兵疾驰飞奔,直奔联军侧翼。一幕幕被高坡之上的李信看在眼中,这种分兵的做法极为不智,李信决定不予理会,联军两翼的蒙古军会给他们有力的反击,关键所在是中军对其主力的冲击。
与此同时,别阔儿没命的狂奔,亦堪堪赶到战场边缘,他放弃了隐藏行踪一路上飞驰直奔下水海营地,为的就是给明军总兵报警,但还是迟了一步,在圪儿海正撞见了李信所率领的联军与乌珠穆沁部陷入决战之中。
目睹此情此景的别阔儿欲哭无泪,他几乎已经看到了联军即将败亡的场景。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事不好
别阔儿不顾一切还是晚了,眼睁睁看着大军与乌珠穆沁部的人马撞击到一起,更还有一支骑兵便如苍蝇一般如因随行,不断游弋于大军两翼,甚至是大军后翼。如果联军的敌人仅仅是对面的乌珠穆沁部,那么打赢这场战斗并不困难,可是那支由拜因图所统帅的科尔沁诸部与漠北蒙古四大部的蒙古军还在虎视眈眈,竟又是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
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竟然先后两次目睹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境遇。到了此时此刻,几乎所有敖汉部的人都认为,此战部落联盟大军必败无疑,即便是蒙古历代英明伟大,勇敢睿智的汗王复生也无法扭转这种局面。
“别阔儿汗王,联军败局已经难再挽回,咱们也早作打算吧!”
言下之意,应该早为后路做打算,别阔儿只是望着战场,不置可否。终于有人惶急不已。
“再不做打算,就,就晚了,趁现在回下水海营地集合部众,然后一路西去,又有谁能拦住我敖汉部?”
此言一出,敖汉部众人纷纷附和,岂料别阔儿却暴喝一声,“跑,跑,跑!遇到困难就知道夹着尾巴像狗一样的逃命,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想一辈子如此吗?如果有谁乐意,就请自便,我别阔儿绝不阻拦,如果还认为自己是敖汉部的一员,那么,就和我别阔儿为了敖汉部的崛起,做最后一搏!”
部众们当然都不愿意背负狐狗一般的骂名,但若是以为凭借敖汉部这千把人就能够帮助联军扭转败局,大家都认为别阔儿是在痴人说梦。但别阔儿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明朝总兵必然会击败乌珠穆沁部,也必然会击败清廷联军,我们敖汉部也必然会崛起于漠南,崛起于蒙古!所差的,不过是眼前这艰难的一步!”
别阔儿又一次决定豪赌,赌李信不会战败,赌李信会击溃乌珠穆沁部,然后再击败清廷联军,然后一举称雄漠南蒙古,甚至可能乘胜夺取漠北蒙古,那么到了那时,西蒙古漠北、漠南蒙古三大部分,大部落联盟拥有其二,可就真真是蒙古大部落联盟了。
或许是别阔儿身体里流淌着中不安于现状的血液,也或许是别阔儿生来就容易冲动行事,反正这一刻他决定继续赌下去,赢就赢个盆满钵满,输就输个一败涂地。
“走!随我去给大将军报信!”
自家汗王有了决定,部众们便也不再坚持劝他西逃,毕竟眼下大军还有一战之力,既然汗王执意如此,也只好听之任之。随着一声战马长长的嘶鸣,千余敖汉部勇士呼啸而出。
“十三哥快看,南面又冲出一股骑兵!”
由于有了蒙古各部骑兵护持左右两翼,陆九骑兵营的任务也相应做了调整,由掩护三卫军左右两翼以及追击残敌变为了护卫李信安全。
李信循声望去,果然有一支千余人的蒙古骑兵于十余里远处的山坡上冲下来,一种不详的预感油然而生,他直觉今日的局面恐怕远不止这么简单,或许是一场生死大战。
只可惜三卫军并未做好完全之准备,在缺少弹药的情形下,仓促应战能够全身而退吗?好在赶到战场之后,李信发现乌珠穆沁部的人马充其量也就两万多人,肯定不到三万,骑兵与步兵的比例大致是三比二,与部落联军相比完全不占优势,以雷霆之击快速打掉他们的士气,然后再趁机将之击溃,最后由蒙古骑兵追歼消灭掉残敌。
李信并未在中军之中,而是于高坡之上遥望统揽战场,然后通过掌旗军卒发令,这么做固然会与中军之间的交流有一定的隔阂,但好处也显而易见,站的高望的远,敌我双方的排兵布阵,各种变化都会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然后借着掌旗军卒由令旗再反馈传达给大军。
陆九却一直盯着那股千余人的骑兵,他忽然发现了一些端倪,让李信也仔细去看。
“十三哥看看,那股骑兵瞅着像,像敖汉部的别阔儿!”
陆九的骑兵曾与敖汉部有过短暂的交锋,而他又对敌人过目不忘,所以第一时间便觉察出了这一点。李信依言看去,却敲不出任何端倪来,那股骑兵并没有旗号,也没有统一的军装,仅仅通过外在根本就无法判明敌友。
而李信也早就通过掌旗的军卒传令下去,只要他们靠近了联军右翼的警戒范围,游弋在外围的蒙古骑兵便给之以毁灭性的打击。
而陆九却仍旧坚持对方是敖汉部,如果真的无差别攻击,唯恐伤了友军,李信却反问道:“倘若不是敖汉部呢?”
陆九一时之间语塞,倘若不是敖汉部,那就肯定是敌人,一旦让他们突破外围,而靠近联军右翼,将严重的打击军队士气。
“可若是友军呢?”
陆九还再坚持,李信有几分无奈。
“陆九何时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了?”两军交战,一军的统帅当然要考虑全盘,而不能只局限于一营一地,为了大局着想,有些时候必然也会做一些无奈的决定。
就在两个人因此而僵持住时,有人忽然指着远处喊道:“快看,快看,又来了一股骑兵!”
李信悚然一惊,再一次循声望去,果然又有一支人马轰然而至,只不过与众不同的是,这支骑兵的装备显然要精良许多,很多人身上甚至还罩着半身的铁甲。
“传令,右翼骑兵尽全力拖住那两支骑兵,右翼主力向南运动三里,随时准备交战!”
李信本能的觉得那个方向还会陆续有骑兵出现,他的设想是让右翼全体加入战斗,以人数上的优势来锁定胜局。中军则应尽快与乌珠穆沁部的主力进行决战。
而联军的右翼是那日苏部的残军,则相对安全许多,整个右翼的一万人马就可以作为中军的后备力量,随时准备帮助中军给与乌珠穆沁部最后一击。
轰轰轰!
海森堡早就迫不及待的将炮兵推到了最前沿,每一次战斗第一炮兵营都是最抢风头的,并且没有之一。而原本作为突击力量的掷弹兵营反而每次都落在了炮兵的后面,等炮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方轰的作鸟兽散之时,张石头的掷弹兵营充其量只能起到打扫战场的作用。
三卫军各营经过多次的大战,配合起来已经几乎天衣无缝,李信对此并不担心,因此观察战场之时整体心态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见到战场的形式之后,出兵时的担忧也渐渐放下。
李信忽觉身后有异,回头一看竟是孔有德带着他的第二炮兵营也来到了高坡之上。
“大将军!”孔有德对李信并不畏惧,但却深深佩服此人的运气,直到此时此刻他仍不认为自己是败给了李信,他一直认为自己终究是敌不过的是命运,而天道往复,命运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又岂是他一个凡夫俗子能够看破的?
命运几次三番的眷顾一个人,由逆境往死而生,这就绝不是巧合,而是天数使然。这更使得孔有德认为,只要紧跟着李信的步伐,便等于是跟紧了命运的步伐,只要命运之手还眷顾李信,那么他孔有德近水楼台,自然也要沾光的。
孔有德嘿嘿干笑了两声,向李信解释,这坡地是一处绝佳的炮位,第二炮兵营,可在此处覆盖战场之上大部分的敌兵战阵,可以不间断的发射以配合步战营进攻。
陆九不屑道:“孔王爷胆子小,承认便是,何必找各种借口遮掩,等你将炮位归置整齐了,没准战斗已经结束,你还开个甚炮?”
陆九与孔有德早在高阳时便已经熟识,从一开始便瞧不上此人,再加上他又半路投过流贼,区区三姓家奴,不明白十三哥为何重用一个如此没有气节之人,而且还让他独领一营,没准此人哪天犯了**病便将整支炮兵营都拐跑了。
孔有德只嘿嘿笑,也不与陆九一般见识。
“陆兄弟说笑,孔某胆子小不小,您还不知道吗?此处放置一营炮兵,看顾全局,有备无患,有备无患!”
陆九闷哼一声,便不再理会于他,转而继续专注战场动向,他突然发现,“敖汉”部并没有与右翼骑兵纠缠在一起,而是转身冲向了那第二股装备精良的骑兵,与此同时右翼骑兵竟也一同与之成了夹击之势,这种变化实在是叫人奇怪,也更坚定了陆九认为这支骑兵是敖汉部的信心,刚想让李信去看,却听有人高呼求见。
“敖汉部别阔儿汗王麾下求见大将军!”
李信示意亲兵放那汉子过来,陆九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汉子经常与那别阔儿形影不离左右,是别阔儿除了达木老人以外的第二心腹。
“大好,南坡骑兵果然是你们敖汉部!”陆九击掌笑道,而那汉子却满脸的惶急,迫不及待的跪倒在李信面前。
“禀大将军,大事不好,清廷派了拜因图领漠北四部以及科尔沁等部蒙古军,至少三万人……”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驷下驷
这则消息非同小可,本来胜券在握的李信也不禁眉头紧皱,他当然不会空问消息确实这等蠢话,而是深入问那传讯之人。
“清廷联军如今已经到了何处?别阔儿如今在哪里?”
那汉子不懂汉话,对话都要由随军懂蒙古语的书办来翻译。就在那汉子与书办两个人叽里呱啦的交流之时,李信却突然注意到,那日苏残军出现了异动,他们不但没有在联军左翼钳制乌珠穆沁部,反而敞开了口子,大有任由乌珠穆沁部随意通行的意思,李信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之所在。
不但是李信,连陆九等人也被那日苏联军匪夷所思的举动所震惊了,“那日苏这是要作甚?帮着乌珠穆沁部吗?”
只见敞开了口子的那日苏残部迅速的整合了阵形,然后突然冲联军左翼冲了过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