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兵不死-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家麒(1894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54师师长。为夺回主阵地,亲率所部发起攻击,连克数个山头,重创敌军。在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郑廷珍(1883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
秦霖(1899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7军171师511旅副旅长。)
。。。。。。
这条走廊太长了。
王亮真的不能再一一看下去了。
这种揭伤疤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他们可都是统领万军的将军啊!
最终血洒疆场,这是何等的英勇无畏。
再往前走,那便是樊建国淘来的宝贝了。
国民革命军的军装,武器装备。
一件件安静地摆放在那里,琳琅满目。
当看到中正剑的时候,王亮又停了下来。
“叔,您再摸摸?”樊建国问道。
“没有这个必要了,早就摸够了。”王亮摆摆手。
躺在那里的这把中正剑真正的主人是王亮。
中正剑是常凯申赠给其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因为在其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因此得名中正剑。
这已然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
中正剑的剑柄刻有黄埔志工无往不胜、中正等字样。
另一面就刻校长蒋中正赠。
当年王亮得到这把剑,是因为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方案,得到了常凯申的青睐。
倏然,王亮的目光又落到了一本日记上,“行啊,建国,你小子连八一三日记都搞来了。这日记原本不是由华南理工大学的符罗飞教授收藏的吗?”
八一三日记作者是1937年就职于沪高官城唱片公司的职员张德治。
整部日记十分详细地记述了1937年8月12日日9月11日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华的暴行。
作者张德治原本是杭州余姚的一位热血青年,因身逢乱世,家境败落,被迫辍学。
为求谋生,张德治身赴上海,投奔舅舅。
在舅舅的帮助之下,他在长城唱片公司得到了一个职位。
本以为生活就此安定下来,却没有想到参加工作没几日战事就爆发了。
形势所趋,大战在即。
昔日同窗,纷纷投笔从戎,枕戈待旦。
但张德治从小便体弱多病,不能亲赴战场,杀敌救国。
于是他就选择了另一条路:记录战时新闻,留予后辈史料,存证日寇罪行。
樊建国回道:“符罗飞教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了,赶上那场大风波,日记就流失了。我也是前几年在一次与偶然的机会下在京城的书刊资料拍卖会水囊见到这本日记的。”
“尽管价格昂贵,我还是筹钱把她拍了下来,因为她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
王亮点了点头,很是满意:“你小子有眼光啊,一本记录当年淞沪之战的私人日记,事关抗战,非比寻常。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历史财富啊。”
樊建国示意工作人员将保险玻璃打开,把八一三日记取了出来,交到了王亮的手上。
接过这本日记,王亮显得格外小心。
历经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战乱,大风波,还能保存下来,真的是太难能可贵了。
但也正是因为年代久远,纸质也就变得无比的脆弱。
稍稍翻动,书页就会被损坏。
珍贵的史料啊!
王亮注意到日记中所记录的一段:【夜报出版,日升楼之惨剧始明了,时在下午一时,坠落地点,适中四义路口之交通灯警亭附近,轰然一声,全市震惊,该弹落地之处,铁片所及,附近一带店铺,玻窗俱遭炸毁,千疮百孔,宛如地震之后,四街血肉横飞,遍地陈尸,惨不忍睹,遭此罹劫者,达四五百人。】
【惟二弹究为谁属,尚在调查中,又四川路美国海军机房,亦有炸弹一枚自空坠中,当时爆炸之声奇响,予虽闻之,惟不料竟落于离予仅百步之处也,所幸该地处境冷僻,故无生命丧失。】
【连日因沪东区虹口残敌,势穷力蹙,不得不另谋新企图,一方面残敌继续顽抗。同时集中舰队载应援陆军两师团,分向吴淞、狮子林、浏河、杨林口等处以密集炮火猛攻,企图掩护登陆。张华浜蕴藻浜两处图登陆者尤众,我军以重炮还击,双方展开极猛烈之炮战,经两小时后,始将敌军全部击退。】
【大晚报载今晨四时半,泊口外之敌航空母舰上之飞机一佰零五架全体出动,十二大队(六)飞京杭各地,十一小队(三)在沪市近郊环视侦察,并滥制炸弹,明日消息,势必恶劣。又载台浦附近停日舰十余艘,形势甚紧张。】
王亮记得,这应该是发生在四义路上的一次轰炸。
当时他就在沪市,亲眼目睹了这场惨剧。
八一三日记中所记载的,同王亮所见的,高度契合。
血肉横飞,遍地陈尸。。。。。。
重温历史的感慨,或许只有王亮才能说出那种滋味来了吧。
0386 神秘的蓝姆迦军事基地
0386 神秘的蓝姆迦军事基地
樊建国见王亮对这本八一三日记爱不释手的样子,便忍痛割爱道:“叔,您要是喜欢,就带回去吧。”
一路风风雨雨走来,樊建国能够理解王亮此时的心情。
那本日记,真实得要命。
所记录下的,正是一九三七年的沪市。
对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来讲,太厚重了。
所以,不管这本日记多么价值连城,是自己花多高的价格收购来的,樊建国都决定赠予一直支持自己的这位老叔。
有这本日记相伴,或许,王亮能更容易回到那年。
“没有这个必要,这样的宝贝应该放在展馆里让所有中国人民前来瞻仰。你小子回头送我本影印的就可以了。”王亮摆摆手,他自然是不会接受的。
樊建国点点头,也不再让,他了解王亮,一口唾沫一个钉,“好的,没问题。”
继续往前走,樊建国又颇为自豪地介绍了起来。
“叔,前面是上个月刚安排完的一个单元,记录蓝姆迦的。”
樊建国这话说完,直播间爆炸了。
一时间军事迷,尤其是喜欢研究国民革命军历史的军事迷,他们抓狂了。|
评论区。
“哇!蓝姆迦都有?!!!”
“我去,中国有这样的地方?我怎么不知道?”
“为了搜集蓝姆迦的资料,当初我专门跑了一趟印度,都被狗日的阿三给拦下来了。”
“楼上的道友,我也去过!据说那边现在还是一个军事基地。不过拜访中国驻印军墓地是被允许的。墓地就在蓝姆迦小镇的一处郊区,孤零零地有一个有围墙的庭院,大约有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这就是中国远征军墓地。”
“那庭院的铁门紧锁,大门的招牌写着:‘中华民国驻印军公墓,何应钦题抗日远征饮丹心捐躯异域正义腾英灵有慰千秋颂,救国自卫洒碧血埋骨他乡浩气存忠魂得安万世钦。’院内庄严肃穆,保护得较好。”
“中央是纪念碑,上面是常凯申题写的‘英灵赫奕’,两边有二百五十三座墓地,其中少部分有墓碑,记载着死者的名字、籍贯和部队番号,后面是灵堂,还有水井和门卫的房间。”
“墓碑上记录的烈士所在单位有:驻印军独立战场营、炮兵五团、炮兵三团、炮兵四团、驻印军总指挥部副官处、重炮十二团、三十师、新一军司令部、三十八师和军委会外事局等,有许多坟墓没有墓志铭,死亡原因没有记录,死亡时间大都在1943-1945年间。”
“楼上还有更详细的资料吗?跪求!!!”
“蓝姆迦啊老首长了解吗?”
“迫不及地想看看展馆里蓝姆迦单元都有什么,准备月底休假入川。”
“入川。”
王亮没有想到一个蓝姆迦单元炸出了如此多狂热的军事爱好者。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值得奇怪的,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有几个特别钟情于国*军抗战史的,也当属正常。
蓝姆迦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蓝姆迦,位于印度恰纳肯德邦兰契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36'36。03“,东经85°29'16。79“。
位于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上的兰契高原和赫扎里巴克高原之间的达莫德尔河河谷。
附近有铁路和公路穿过,交通便利。
王亮为什么对于这些记得如此清晰呢?
那要从一九四二年讲起。
一九四二年,一支中国部队在缅甸经过千辛万苦逃亡印度。
后来在一个叫做蓝姆迦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军事基地厉兵秣马。
然后于一九四四年再从度东北角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边境小镇雷多出发,再次和日军较量。
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支曾经在缅甸败在日军手下的部队,却成了叫日本人胆寒的钢铁之师。
当时,王亮就在这支部队之中。
至于军事迷们为什么听到蓝姆迦单元会显得那么激动,也是有原因的。
即便是到了今天,中外资料对蓝姆迦仍旧是讳莫如深。
别说图书馆,连信息量极大的英文网站,对此也几乎只字不提。
绝大多数人甚至连蓝姆迦在印度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
在印度,名字叫做蓝姆迦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
跟中国名字叫张伟的人数差不多。
在印度的印地语言中,蓝姆迦中的ram是住所的意思,garh是神的意思。
古印度信奉众神,所以,印度叫做蓝姆迦的地方非常多。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蓝姆迦当时是一个秘密的军事训练基地。
在战后,特别是印度宣布独立以后,印度军队接管了这里所有的军事设施,仍然是对外保密的军事重地。
兰契附近的的蓝姆迦由印军绝对控制,禁止任何人访问。
任何旅行社都拒绝带游客到蓝姆迦,哪怕是印度旅客。
所以,蓝姆迦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无数人想一探究竟的地方。
正是因为蓝姆迦神秘,所以也就激起了无数军事迷和史学家的研究兴趣。
除了实地探索外,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当年参加蓝姆迦训练的中**人进行采访。
也正是这样,经过老兵的叙述,反复的对比和推测,锁定了蓝姆迦的确切位置。
王亮道:“蓝姆迦训练中心是在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六日正式组建的。由史迪威将军担任司令官,罗卓英将军为副司令,hayden l。 boatner将军为参谋长。”
“训练中心分为步兵、炮兵、装甲兵、汽车兵、通讯兵、工兵和野战医院等学校,由配备着中国学生兵译员的美国教官严格按照课程进行。”
“蓝姆迦训练中心所有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获得胜利的现代战斗部队。在以后的艰苦卓绝的缅北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战役,最后是令人惊奇的密支那攻防战,蓝姆迦训练的中国师成为了钢铁拳头,迫使敌人从丛林阵地撤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蓝姆迦是中国从旧式军队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式军队的一个摇篮。”
0387 M4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0387 m4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王亮一开口,许多军事爱好者们就开始拿起笔和小本本开始做记录。
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看过王亮写的自传《一代战将》,当中记录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王亮是在蓝姆伽中心受训的。
王亮继续道:“蓝姆伽对于我本人来讲,是值得怀念的地方。”
当年,在蓝姆迦设立的军事学校有:步兵学校、榴弹炮学校、工兵学校、战车学校、汽车学校、通讯学校、将校高级教育班、空军学校。
这些军校训练出了大量的中**队。
而王亮,在当中的将校高级教育班受训过一段时间。
可以这么说,在那里,王亮接受了最先进也是最为系统的军事训练。
对于那段日子,王亮的记忆格外清晰。
早上六点起床,一直到中午十二点,进行队列、射击和体操训练。
训练是完全按照美国步兵大纲来组织进行的。
中午有两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
下午两点到晚六点,进行的是野外训练和丛林作战训练,这是为缅甸特殊的作战环境而专门设置的。
游泳、驾船、攀登、野外生存等等科目均有。
到了晚上,从七点到十一点,将校高级教育班的学员们开始上课。
指挥学、战役学、战术学、战略学。。。。。。
可以说王亮的军事思想就是在那个时候成熟的。
进入到众人期待已久的蓝姆伽单元,不得不承认的是,王亮被樊建国的收藏震惊到了。
当年中国驻印军的战斗服、训练服、钢盔、夹克、急救背包等装备都有。
甚至还有当年美军提供的罐头。
“叔,您往这边看。”说着,樊建国按下了一个按钮,只见四周的帘子慢慢升起。
里面竟然是一辆坦克车!!!
“好家伙,m4中型坦克。”王亮的确是被经验到了。
一个庞然大物。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
车高2。97m
车长7。54m
车宽3。0m
这可不是一个小家伙。
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忍不住喊6666。
这还是私人博物馆吗?
简直堪比军火库啊。
王亮走上前去抚摸着这辆又名谢尔曼的坦克,数据脱口而出:“火力装备:2x7。62mm caliberm1919a4 m2hb机枪、76mm gun m1a1,m1a1cm1a2主炮。弹药:7。62mm:六千二百五十发,76mm:七十一发。装甲: 。爬坡度: 30度。过直墙高:0。61m。越壕宽: 2。3m。涉水深:0。91m。”
对于王亮来讲,这款坦克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
中国远征军曾经还驾驶着美军的谢尔曼坦克在东南亚战场上抗击日寇。
当年在蓝姆伽训练中心的时候,操作的就是这款坦克。
在后来投入到实战中的时候,王亮驾驶的也是它。
“从国外买的,可惜里面的东西都被拆光了,只剩下一个壳子。”樊建国道。
王亮:“能够保存到现在,还完好无损,真的太不容易了。”
蓝姆迦训练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不论你在那里念的是步兵学校、榴弹炮学校、工兵学校、战车学校、汽车学校,还是通讯学校、将校高级教育班、空军学校。
你都要通过实战来获得毕业的资格。
从士兵到将军,一视同仁。
在那里,军衔不重要。
王亮回忆道:“当时咱们中国所有的对外海陆交通完全被日军封锁,空运的驼峰航线撞山坠毁很多,损失很大。”
“为了把援助物资迅速从印度运到我国国内,决定由印度的雷多到滇缅公路修建一条中印公路。”
“这条公路所规划的路线需要经过缅北以及滇西边境,但这些地方均被日军占领。中国驻印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沿线日军,使公路跟在进攻部队后面修建,油管随着铺设。”
王亮继续道:“那是一九四三年底吧,刚刚接受完三个月训练的我们就接到了作战命令。我们将校高级教育班的十二名学员被整编到战车第一营,奉命向缅北进发。”
战车第一营所使用的就是m4中型坦克,谢尔曼坦克。
王亮还记得当时战车指挥组指挥官的名字,罗思韦尔布朗上校,美国人。
王亮所在的战车第一营的营长名字叫赵振宇,军衔也是上校。
“赵振宇是黄埔第八期的,后来撤到了台湾,担任台湾第一军第五十八师少将师长。”王亮道。
当时混编如战车第一营的将校高级教育班的学员军衔最低的是中校,最高的是少将。
王亮和赵振宇一样,挂的是上校衔。
但军衔再怎么高,都要服从直接指挥官的调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
在中美两名指挥官的率领下,部队从蓝姆伽出发,向雷多前进。
经印度东北部的雷多越过印缅边界。
再进入荒无人烟的原始大森林。
抵达缅甸北部野人山新宾洋附近。
一路上可谓是惊心动魄,对于中国官兵们来讲,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美国人已经搜集到了详细的情报。
他们即将可能要迎战的是日本的十八师团。
因为这个师团是在日本的久留米编成的,所以也叫久留米师团。
臭名昭著,劣迹斑斑。
该师团曾经在京沪掳掠,疯狂屠杀。
随后其又进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及新加坡。
在一九四二年击败中英联军而盘据在缅甸。
王亮介绍道:“时任师团长是田中新一是个中将,这个家伙原本担任日军参谋本部第1部长,是陆军的核心人物。”
“后来因为大骂首相兼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而被调任到南方军总司令部,从此远离陆军的权力中心。”
显然,这个田中新一是个狠角色。
他把主力布置在胡康谷地,利用周围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纵横河道以及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等地形,据险修筑工事。
到处布置地雷,步步为营,企图固守。
还在深山密林中遍布狙击兵,构成小据点。
另在塔隆河西岸占领掩护阵地,在新宾洋隘口设立哨所。
这样周密的部署,显然在无形之中给想要开辟一条通道的中**队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王亮只记得,那是一场恶战。
一开始,就是五个昼夜的激战。
0388 先遣组
0388 先遣组
在敌军虎口里,中**队一边承担着作战任务、同时还要抢修一千三百多千米长的中印公路。
王亮用甩棍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向大家介绍道:“我们的先头工兵团早在一九四三年的春天就在新编三十八师一个团的兵力的掩护之下,击退新宾洋隘口哨所之日寇,开始从雷多向新宾洋的修路战役了。”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队在塔隆河一线向日军发动攻击,新38师渡过河。
王亮所在的战车第一营在第二年的元月也投入到了战斗中,配合步兵攻占于邦及太柏卡。
王亮回忆道:“那是一九四四年的二月份,我战车营在前,新编22师在右翼,新38师在左翼,同时向孟关攻击前进,摧毁敌人工事,肃清沿途之敌。。。。。。”
这时的中印公路已经铺到位于太柏卡的史迪威指挥所。
并且建成跑道四千六百米长的机场,以补给弹药给养。
总司令史迪威最擅长的战术是远侧包抄。
于是,王亮所在的战车营接到了史迪威下达的命令:战车营绕过孟关,兜个大圈子,攻击孟关南十英里的瓦鲁班。
由于需要绕道孟关,而孟关那边都是些遮天蔽日的的大森林,所以营长赵振宇上校临时决定编一个先遣组,在前方探明情况。
这个时候,王亮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先遣组的组长,带队行动。
王亮道:“赵营长,这个任务就交给我来执行吧。”
营长赵振宇意味深长地看了和自己军衔同样是上校的王亮几眼,道:“这个任务难度很大啊,危险性也很高,九死一生。”
在当时,王亮的名气是很大的。
他是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参加远征军的。
常凯申方面见拉拢王亮倒戈向自己这一边不成,已经动了歪心思了,想置王亮于死地。
但是王亮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国*军将士,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办法对这位兄弟下手。
赵振宇就是这样想的。
先遣组的任务是选择前进路线、修筑车道、选渡河点、搭桥、扫除敌狙击兵、小据点、选择宿营地、布置和划分警戒线及火力范围。
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穿插入敌人的腹地,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显然赵振宇不想让自己的这位兄弟去冒险。
“军人以战死沙场为最高荣耀,让我去吧,保证完成任务!”王亮已经下定了决心。
赵振宇:“一定要活着回来。”
王亮拍了拍赵振宇的肩膀,笑道:“到时候请我喝酒。”
就这样,王亮率领着先遣组出发了。
见有网友问到了这个先遣组的人员配置和装备,王亮回应道:“当时的这个先遣组下辖十九辆搜索车七十六人的搜索排、配有推土机、平路机及伐木架桥之器材并配备火焰喷射器、地雷探测器三十七人的工兵排、配备五辆谢尔曼坦克和两辆卡车四十六人的坦克排。”
“车上有帐篷、弹药和食品等物资。先遣组一共一百五十多号人,我记得当中还有七八个美国工兵。枪的话大多数射速每分钟700发的汤姆森冲锋枪和30式步枪、60式步枪。”
“值得一提的是先遣组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尉级军官,都是在蓝姆伽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的,所以这支部队的战术素养极高。”
说到这里王亮真的不是不由得想起蓝姆迦训练营的那段日子。
步兵学校:孙立人的新一军、廖耀湘的新六军和杜聿明的新五军,都是经过这个学校训练后,使用的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
榴弹炮学校: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部队的榴弹炮营或团所有人员,都是从这个炮校训练出来的。
汽车学校:陆续毕业的驾驶人员共二百五十九个班,每班八十人,共计两万零七百二十人。
王亮道:“当时是由美国教官制定的规定,除专门受驾驶训练的人员毕业出去驾驶汽车外,凡是中**官,不管是哪个兵种,都必须受三个月的汽车驾驶训练。即便是将校高级教育班的学员也不例外。”
不得不承认,一九四三年,是王亮受益匪浅的一年。
在蓝姆迦,他学到了太多太多,也结交了太多太多的好朋友。
战车学校:先后训练出有七个战车营。
训练的坦克,最大的三十五吨,一般为二十五吨、二十吨,最小的也有十五吨。
受坦克训练的驾驶人员,先要在汽车学校受汽车驾驶训练三个月,从汽车学校毕业后才能入校。
还有工兵学校、通讯学校、空军学校。
所以说,王亮的这支先遣队,卧虎藏龙。
“考虑到先遣组的安全,赵营长又配属了一个步兵营,在先遣组后面一英里以外跟进。”王亮道。
先遣组搜索前进。
途中自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日军部队。
在侦察完敌情后,如果遇到的是日军的小股部队,王亮一般都会命令搜索排进行无声战斗。
这样一来即便是暴露了,敌人也不会太在意,认为这不过是一支筑路的小部队罢了。
王亮道:“战车营深入迂回作战,最重要的就是油料的供应,当时我们在这方面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战车营的补给是由补给连派出的一个油料小组来负责的。
油料小组的组长是少尉伍济武,黄埔第十七期学员,率领四十四名士兵,驾驶二十一辆油料卡车,同战车营保持五英里的距离跟进。
开始一切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可到了第二天,油料小组因为躲避日军的炮弹,更改了线路,误打误撞之下闯入到了日军布设的地雷阵之中。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
一辆油料车压中了地雷,瞬间就被炸翻。
车上的一名班长两名战场当场牺牲。
“停止前进!停止前进!”油料小组的组长伍济武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命令其他的油料车停下,以免触碰到更多的地雷。
0389 那是一场现代化作战。
0389 那是一场现代化作战。
工兵使用排雷设备进行探测,汇报道:“排长,我们闯入雷区了!”
“能排雷吗?”伍济武问道。
工兵摇摇头:“地雷密度很大,我们就两名工兵,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且这一带敌情不明朗,刚刚的爆炸声很有可能惊扰到附近的日军。。。。。。”
“让电台兵呼叫支援。”伍济武迅速做出了决断,“工兵检查爆炸车辆情况,医护兵救治伤员,其余人留在车上,做好战斗准备!”
“是。”
“报告排长,车上的毛成有班长、中士李壮和二等兵孙大有都已经牺牲了。”
伍济武问道:“油桶呢?”
“排长,万幸,油桶没有出现泄漏。”工兵道。
“把三位烈士的遗体收敛好,等出去把他们好好安葬。”听到油桶没事,伍济武紧绷着的弦算松了下来,但他又不由得想到了牺牲的三个兄弟。
昨天,他们还是活生生的人啊!
有很多时候,王亮也在感慨。
人的命运,到底是由谁来决定的。
牺牲的三位烈士,注定是孤独寂寞的。
压中地雷的那辆卡车不是伍济武所乘坐的,这位少尉逃过一劫,后来他考取了美国的军校,分别在美国装甲兵学校、美国陆军参谋大学学习美军的管理方式。
他曾出任板门店谈判的翻译。
他跟随国*军撤退到台湾以后,历任装甲兵第一师第三战斗群指挥官、装甲兵第一师副师长、装甲兵独立第四旅任第二任旅长,陆军总部作战计划署副署长、陆军总部情报署署长,军衔擢升至少将。
可谓是功成名就。
如果那三个油料兵没有牺牲,或许他们也会有同样亦或是更好的未来吧?
这便是生逢乱世的悲哀啊。
也是战争的悲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悲剧。
在接到油料组的求援后,距离较近又配有工兵的先遣组前去支援,由王亮亲自带队。
在和油料组完成汇合简单了解情况后,王亮便命令工兵开始作业,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开辟出一条可供卡车行驶的通道。
在向油料组运动的时候,侦察兵发现又零星日军也在向这片雷区靠拢。
王亮提醒负责警戒的战士们:“注意观察四周动态!小心鬼子的狙击手。”
就在工兵们把地雷探测器拿出来排除地雷的时候,枪声突然响了起来。
砰砰
一名工兵应声栽倒地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