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兵不死-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把岁数了,就算是心有余力也不足啊。
这老胳膊老腿了,可禁不起折腾。
另一头的孙为民察觉到了自己的语误,连忙解释道:“军报主编的意思是问您能不能作为一名特约记者参加演习,为大家做一个现场直播,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大众了解这场联合演训,了解我们的战士是如何训练如何作战的,把演习的那些台前幕后感人故事告诉大家,弘扬正能量!”
“为民,你小子是不是想去啊?”从电话里王亮都能听出孙为民的声音是亢奋的。
这是来自部队的召唤啊。
作为一名退伍二十多年的老兵,孙为民自然想再回那魂牵梦绕的军营再看一眼,再当一次兵。
“嘿嘿,爷爷,我是挺想的,毕竟离开这个家那么多年了,做梦都想回去看看。我听您的安排。”
王亮问道:“接受邀请的话要什么时间报道?”
“大概是一周后,需要参加培训。”
“若有战召必回!去,必须去!为民,一会儿你给小刚打个电话,让他改改日程,先拍我的那部分戏。打仗要去,拍戏也不能耽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哎,好咧!我马上办!”
王亮能不去吗?
砺兵秣马,枕戈待旦。
现在面对着军队的召唤,那必须得去!
军报大楼主编办公室。
听到王亮接受邀请的消息,主编激动得不行。
他是抱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询问的,本来他是不想打扰年事已高的老首长的,但这是俄方的额外请求,不好直接拒绝。
便尝试了一下。
没成想还真的行了!
主编自己也考虑了一下,这段时间王亮的出镜次数很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请他来为大众直播这场声势浩大的演习的话一定能有不错的效果。
会让更多优秀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军队这个大家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电话里,主编同孙为民商量道:“孙先生,西北那边的气候比较恶劣,考虑到老爷子的身体,我们这边会配备医疗小组为首长提供24小时服务,另外再安排几名战士跟随你们一起行动,你这样妥当吗?”
孙为民:“我想这是不妥当的。”
主编的心咣当一下,这阵容是小了点,小心询问:“孙先生,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来安排。”
孙为民:“医疗小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用麻烦战士们了,给我和老爷子一人配发一套军装就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想打上几枪,可以吗?”
听到电话另一头孙为民的话,主编愣住了。
本来他都做好心理准备了,无论对方要求多么苛刻,他都一定要去尽力争取。
万万没想到人家什么都不要,只想要套军装,只想打上几枪。
这叫什么要求?!
不知为何,主编有种想要哭却哭不出来的感觉。
这就是老同志啊!
这就是经过战火考验的老革命!
暖心啊!
“可是老首长的身体?演习的场地安排在了宁省的大山深处,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都是十分恶劣的,我实在是怕老首长的身体吃不消。老首长出了问题,我就是历史的罪人啊!”主编不无担心地说道。
他不是怕担责任,他是怕国宝出问题啊!
抗战老兵没多少了!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都是军人,无论是现役还是预备役,如果畏惧死亡,老首长就不会答应上战场了。这方面的问题大可不用担心,老首长的身子骨很硬朗,身边有我一个来照顾就够了。没有必要调动不必要的资源,他老人家知道了也一定会不高兴的。”
孙为民当然不会把老首长前几天在饭店里飞人的事情讲出来,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
王亮是像爷爷孙德胜一样的人,这点孙为民很清楚,所以他知道王亮的想法和判断。
不然他这个经纪人也该下岗了。
主编:“好,好,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挂断电话,主编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都是军人。
军人怎么能畏惧死亡呢?
这就是从抗战走过来的老兵。
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王亮一头扎进了竖店。
白天拍戏晚上拍戏,必须得赶进度啊。
马小刚算是服了,老首长绝对是他用的最顺手的演员。
为什么?
台词扫一眼就记住了,丝毫不差。
不仅仅是记住,在表演上更是精益求精。
基本上拍个三四条就可以了。
倒不是不能一条过,而是为了留下一些备选镜头做剪辑用。
短短一周的时间,王亮便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自己戏份的拍摄,直奔宁省大山深处的军营。
【中国武警部队与俄国国民卫队“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启动仪式】
屏幕上的几个红字特别耀眼,让人为之一振。
王亮和孙为民都换上了12年更新虎斑迷彩作训服。
套头式,领口有拉链,上衣仅在左臂有一个臂兜。后背两侧有武警特色的手风琴壮褶皱。
上衣正面的的口袋全部取消,颇似米国海豹部队蛙式迷彩服样式。
王亮还算淡定,孙为民就不同了,打从穿上军装,非常兴奋,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变了许多。
0093 枪貌似不太好用
0093 枪貌似不太好用
“此次联合反恐演训深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与俄国国民卫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丰富双方务实交往内涵的一次具体行动。演训的目的旨在提高双方参训人员的联合反恐水平和反恐作战能力,以及两支部队在本地区突发恐怖主义威胁时的应对能力,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国家和地区。”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所有的军人全部起立,参训战士们用高亢而又嘹亮的声音跟唱起了国歌,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满满的自豪和自信。
这就是崛起的大国!
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在奏完俄国国歌完成俄国升旗仪式之后,联合演训正式宣布开始。
王亮也开始了属于他的工作直播
简短的启动仪式结束之后没有片刻耽搁,授枪仪式马上在寒风瑟瑟的训练场上举行。
参训队员们整齐列队,等待着口令。
孙为民帮王亮拿着直播手机,这样一来王亮便可以全身心地去做介绍了。
直播是在微博上进行的,因为王亮早早地发过微博做宣传,所以直播刚开始一分钟,就有上百名网友早早地在房间里等候了。
“哇塞,真的是王亮爷爷诶!兴奋!”
“这是在哪?风这么大,看起来很冷啊,战士们穿这么少能行吗?”
“宁省的大山深处,之前老首长介绍过的,那边气温早就零下了,能不冷吗?”
“666,我军威武霸气!”
“满满的自豪感,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画面一切换到战士们的身上,网友们都沸腾了纷纷发表评论。
“大家好,我是王亮,现在我正位于宁省银川的某训练基地,现在举行的是授枪仪式,我们把画面给我们最可爱的战士们!”
马上,孙为民便把镜头给了战士们。
因为战士们都戴了防寒面罩,所以不存在什么泄密的问题,早在直播之前有关泄密的问题都已经考虑过了。
王亮也是老同志,自然懂得保密条例,什么可以播,什么不能播,他能做到心中有数。
“李大鹏中士!”
“到!”
“费多罗夫!“
“到!”
双方参训队员交错领枪,从这一刻开始就算是比拼上了。
随着一声声响亮的答到声,参训队员们分别接过钢枪,神色坚定、身姿挺拔,尽显大**人本色。
王亮也开始了他的介绍:“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她代表了军人的荣誉,凝结了军人的情感,寄托着每一名军人不屈的意志和坚贞的灵魂。人民军人在不断发展,步兵的轻武器从建国初期的“三八枪”,经过苏式7。62步骑枪、国产56式步枪、81式自动步枪,发展到95式自动步枪,轻武器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评论区。
“我当兵的时候用的是56式步枪!跟阿三干过!”
“56式,向六十年代的班长敬礼!”
“敬礼!”
“今年刚退伍的,看到这幅画面鼻子酸酸的,好怀念军营里面的日子。感谢王亮爷爷的直播,看到战友们很开心,很高兴!”
“哇!小迷妹路过,虽然看不清楚兵哥哥们的脸,但我觉得他们真的都好帅啊!想找一个当男朋友!”
接过钢枪,中方队员们高喊出象征信念的口号:“为人民服务!”
王亮:“从此刻开始军人们已然出征,用铁血与坚毅谱成的勇士赞歌正在悄然奏响!”
“为俄罗斯联邦!”
俄方队员们喊出口号之后,王亮也做出了评价:“与钢枪一起被交到俄方队员们手里的,还有属于军人的荣耀和责任!”
评论区又炸了,网友们了解部队的方式大多是通过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非军事迷们懒得去看那些纪录片。
这次把他们吸引来的是王亮,而现在,他们见到了最真实的军人!
评论区。
“若有战,召必回!若有战,我必上!若有战,战必胜!”
“作为一名曾经的特战队员,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拿着枪,责任重于泰山,中俄联演,愿世界和平!”
“我的祖国强大了,厉害了,宁省武警部队,厉害了,中国武警!”
“爱我大中国!”
“。。。。。。”
直播开始不过二十分钟,直播见的人数就已经破万,而且还有疯狂增长的趋势。
授枪仪式结束之后,参训队员们便开始熟悉训练场地和手中武器。
因为此次联合演训所使用的武器均是由中方提供的,俄方队员在此之前接触较少,所以他们需要充足的时间来熟悉。
砰!砰!砰!砰!砰!
进入射击体验环节,俄方队员们纷纷进行射击。
只见一名队员连连摇头,嘴里还在嘀咕着些什么。
旁边的翻译人员听了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
中方的队员们虽然听不懂俄语,但看看靶纸上三十二环的成绩和不满意的表情就知道对方很有可能是在抱怨枪支不好用。
评论区。
“咋了这是?这是抱怨咱们的枪不好使?”
“不能怪老外,咱们的九五自动步枪和他们目前装备的ak…12想比的确是有一些差距,人家嫌弃也是正常的。”
“通用性上九五自动一直为人诟病,通用性差:没有导轨,无法安装插件、挂件,不是模块化设计。”
“ak…12的射击性能不错。枪管的生产精度比以前的好,改进了自动原理,降低了后坐力和枪的跳动,因此无论单发精度还是连发精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哎,真的差这么多吗?”
网友们有些失落。
砰砰砰砰砰砰砰
靶场上再度响起的枪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只见一名武警下士手持手中的九五步枪开始进行射击。
显然,他是要找回场子来,向俄方证明一下,己方的枪支性能足够优越,能够打出好成绩。
“报靶!”
“四十八环!”
0094 我就打个五环吧
0094 我就打个五环吧
“666,这下士够可以的了,有风有扬沙都能打出四十八环,我很服气!”
“不错,这种条件下的确是个很帮的成绩!”
“这下外国大兄弟应该服气了吧。”
两百米射击,在有风的情况下能够打出四十八环的成绩已经足够优秀了。
下士笑着看了眼刚刚抱怨着的俄国大兄弟,问道:“怎么样?我们的装备没那么差吧?”
大兄弟也是个好面的人,摇头加摆手,叽里咕噜地又说了一大通。
看上去还是不满意,不肯收回自己之前的那番话。
“啥意思啊这是?”下士一愣,不由得求助翻译。
翻译人员苦笑:“他说咱们的枪射击时油烟味道太大,不戴口罩刺鼻熏眼睛,无法正常射击。无空仓挂机,枪机位置不合理,不能单手操作,人工设计不够合理,缺乏人。。。。。。”
话还没说完呢,所有人的眼球都被王亮给吸引住了。
只见原本充当记者的王亮单手操起了刚刚的那支九五自动步枪,风驰电掣间便完成了弹夹的更换,令人瞠目结舌。
直播评论区。
“我去,是我的眼睛花了吗?这也速度也太快了吧!”
“果然是老兵,厉害啊!”
“看起来王亮爷爷要给我们露一手了,希望他能宝刀不老,打出一个好成绩,让外国小伙伴瞅瞅。”
“我看怎么有点悬乎啊,这可是二百米的靶子,九十五岁了吧,眼睛还能看清楚吗?射击看着简单,真上手了可不是那么会儿事。老爷子悠着点来啊!”
“同担心,希望老首长能够稳一点开车啊。”
俄方参训队员们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位没有佩戴军衔的军人,刚刚他们询问了下一旁的翻译,被告知这是一位打过抗战的老兵,已经九十多岁了。
他们倒是期待看看这位老兵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单手换弹夹这一手是够惊艳的。
这可是九五自动步枪啊!
中方参训队员更不用说了,他们同样是满满的期待地看着王亮。
王亮:“那我就打个五环吧。”
评论区。
“噗!这次我肯定没有听错,五环,老首长你到底要干什么?”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
“老首长,我们可以理解您,我们都知道您年轻的时候很厉害!我们永远支持您!”
“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打得再差我们也支持您,敢打必胜!”
直播间里的网友们纷纷刷起了评论,表示无条件支持,王亮就是他们的偶像,怎么爱都不嫌多!
俄方队员们听了翻译,忍俊不禁。
打个五环?
老先生您是来搞笑的吗?
中方队员们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莫非?
砰砰砰砰砰
一阵急促的枪声响起,中间没有间隔,射击是一气呵成的。
“报靶!”
“五,五,环。”
网友们自然听到了战士报出的成绩,评论区又炸了。
“噗,还真是五环啊。”
“莫非只有一枪上靶?”
“有失水准啊!不至于只打出个五环来吧。”
“毕竟是上岁数了,眼睛肯定模糊,二百米呢,你们以为很近吗?我觉得能打五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对于一名老兵,我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于苛刻。”
突然,昵称叫甘南道游击将军李元芳发现了异常,大呼:“不对!不对!你们快看我们的战士和外国大兄弟们的面部表情!元芳感觉此事之中定有蹊跷!”
“元芳,你别搞怪了,难不成五环还能变成五十环?”
“哦?元芳,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刚刚报靶的那名战士突然改口:“报告,我报错了,应该是五十环!”
“额,什么情况?”
“莫非莫非要暗箱操作?”
“不可能,老首长不是那样的人。”
甘南道游击将军李元芳:“我说吧,事情必有蹊跷,王亮大人应该是要打脸!”
军官:“取靶纸来!”
“是!”
一名战士出列,一路小跑奔向靶子摆放处。
当靶纸展现在众人的面前的时候,答案揭晓了!
五个弹孔,的的确确是五环!
靶数是五十环,而五环指的是奥运五环。
五个弹孔三上两下,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梯形。
王亮在十环的区域内完成了一个五环图形的构造,匀称标准。
俄军参训队员把放大镜放在靶纸上面看了半天,然后对着王亮竖起了大拇指:“so…cool!”
然后又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看表情和语态就知道他已经成为了王亮的小迷弟。
“牛逼,服气!”
“用五环图案打出五十环,试问一下还有谁?!还有谁?!”
“我想知道这位外国友人so…cool后面讲的那一大通是什么意思,求懂俄语的翻译一下,我想爽一下!”
“简直不可思议,若非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现在我收回刚才的那番话,或许九五式步枪的性能还不是那么完善,但是优秀的中**人可以将其用的出神入化,我服了!老先生,我可以请教一下您是怎么做到的吗?这是翻译,不谢!”
“爽!”
紧接着,房间里面的礼物就刷了起来。
火箭x18
飞机x66
火箭x66
本来那名俄方参训队员还想请翻译转达向王亮转达一下自己的意思呢,没想到王亮直接就飚上了俄语。
王亮不假思索地用俄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打射击要在瞄准中超越自我,在击发中忘记自我,把自己当作是枪的一部分,人枪合一,所有的意识都集中在准星和缺口的平正上,掌握因心跳导致枪身晃动的规律,边瞄边扣进行击发,这样才能保证射击的速度和精度。”
他懂俄语!
而且十分流利纯正!
这更加引起了俄方参训队员们的好感。
俄方参赛队员:“老先生,您的俄语说得太棒了,是在哪里学的?”
王亮:“哈哈,过奖,当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读过几年书,俄语是在那个时候学的。”
俄方参赛队员更激动了,一把抓住王亮的手,“学长好!我是俄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毕业生。”
王亮有些惊喜和意外,因为他知道这所学校的前身正是自己所毕业的伏龙芝军事学院。
评论已经崩溃。。。。。。
王亮:“谢谢朋友们的礼物,直播所得收益全部捐给山区的孩子们。”
事例:西部战区司令员用95式步枪打靶,30发子弹打出了289环。平均9。6环。
0095 弓弩手
0095 弓弩手
又一款武器的亮相引发了俄方参训队员们的极大兴趣,一个个都十分好奇地围着这个结构精巧的玩意看来看去。
“什么啊?”
“求给一个镜头。”
“肯定是秘密武器!”
见呼声如此之高,王亮示意孙为民给这款神秘武器来一个特写。
顿时评论区又热闹了起来。
“嗨,我当是啥呢,不就是弓弩嘛,至于让这帮外国大弟兄们如此大呼小叫的吗?难不成外国没有这玩意?”
“是啊,早就已经是热兵器的时代了,怎么还把冷兵器给拿出来了?”
“我们要看狙击步枪和重型火箭筒!”
见网友们对弓弩十分不感冒,王亮笑了笑,对着镜头介绍道:“这个弓弩啊,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
“你们现在所看到的军用弓弩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很高。”
王亮顿了顿继续道:“弓弩作为冷兵器,射击时无火花,特别适合在油库等等易燃易爆环境下作战使用。在执行解救人质等需要隐蔽突击的作战任务中,弓弩也是特战队员进行近距离无声狙杀的有效攻击武器。”
评论区。
“涨姿势了,又学到了一个知识点。”
“原来如此,顿悟了,是件不错的武器!”
“以前就知道这玩意叫弓弩,没成想还有这么多的说道啊,厉害了!”
“谢谢老首长科普,已经记到小本本上了,我会时常复习的。”
王亮的介绍和讲解引来了网友的一片好评。
当然,生活中总是有一些爱好胡乱指责他人而不通情达理的人。
他们往往情商偏低,在事业上一事无成,把胡乱指责当成一种爱好,发展成为一种扭曲性格特征或心智能力。
他们的名字呼之欲出!
喷子。
不喷不快,不喷就浑身难受的喷子。
这种场合他们能不来凑个热闹吗?
“切,先声明一下我不是针对王亮啊,勿喷!单就弓弩来讲,我就瞧不上这玩意,还对使用者有什么要求,有毛线要求啊,把箭搭上一扣扳机不就成了吗?小孩子都能玩得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什么年代了还用弓弩,真磕碜。就这破玩意还好意思拿出来显摆?low!”
“弓弩这个东西操作简单,适合文化水平不高的大头兵使用。”
“现代战争的形式早就从传统的战场上短兵相接转变成高科技武器间的对决了,难不成拿把破弓就能打到米国去?我真不是喷子,我觉得在这么重要的中外合作演训的情境下,我们应该拿一些尖端武器出来,彰显一下大国实力。一把破弓,能干什么啊~”
“表示无感,弓弩有什么好看的,溜了溜了,不看了。”
当然,有性格扭曲的人只占少数。
很快,这些负面评论便被一片骂声给淹没了。
“不看算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我觉得弓弩就不错,是,它的性能虽然比不上那些现代武器,但它在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冷兵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遗忘掉它,做人总不能忘本不是吗?”
“同意!喷子走开!”
直播过程中王亮自然时刻关注着评论区的动态,他没有忘记直播的目的是什么。
让广大网友们了解军人。
了解军人的生活,了解军人的装备,了解军人是如何训练如何作战的。
他们凭什么需要受到社会尊重?
他们为什么要优先?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爱戴他们?
让网友们明白这些才是王亮的最终目的。
而这把小小的弓弩,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王亮脸上挂着笑容,点点头:“不错,刚刚那位同志讲的不无道理,通过弓弩把箭射出去,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小孩子也可以办得到。”
“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在武警部队中,一个合格的弓弩手的培养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弓弩手们每天除了完成日常训练科目之外还要额外完成吊哑铃、瞬间捕捉、单臂俯卧撑等训练,两年的时间,他们才能达到稳定期。才能真正地去执行任务,才有资格在任务中扣下扳机。”
在王亮的示意下武警中尉将本队的弓弩手集合了起来,进行训练演示。
“集合!”
“听我口令!”
“一组,挂水壶!”
“是!”
“二组,吊哑铃!”
“是!”
“三组,垒弹壳!”
“是!”
弓弩手们领到各自的任务之后便展开了训练,这对于他们来讲,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王亮来到了战士们的身旁同时道:“弓弩手的任务是近距离无声射击,与歹徒正面交锋,射击技术比狙击手要求更高,要想成为一名一剑封喉的弓弩手,必须经过严苛选拔和高强度的训练。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战士们正在进行的训练。”
紧接着孙为民把画面给到了战士们。
“这是据弓弩训练,弓弩本身的重量四公斤,加上灌满水的水壶,重量至少要五公斤。不同于据枪,据弓弩没有肩膀可以抵。此训练的目的是增加操作武器的稳定性。”
“这是吊哑铃训练,五公斤的哑铃每次必须用食指来垂吊两分钟。”
“这是垒弹壳,目的是为了训练战士的耐心。”
出现在直播画面里的战士们虽然戴着防寒面罩,但网友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在咬牙。
几公斤,或许听起来并不重。
但真正上手,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战士们努力保持着稳定。
抖手?
不存在的。
王亮道:“知道他们为什么在坚持吗?因为他们必须要做到百发百中。如果在训练中松懈了,在将来营救人质的行动中一定会出现差错的!他们没有失误的机会!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岁!他们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来做这些,为的是什么?!”
0096 炊事班的故事?
0096 炊事班的故事?
“他们没文化?!作为一个合格的弓弩手,必须要学会根据风向和风速准确调整仰角的大小,难道这不需要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吗?!他们还都是孩子啊!日复一日的训练。为了能够克服风这个大难题,一有刮风他们就会背着弩来到靶场,反反复复地拉射箭。每一箭都需要去认真分析,分析着点的落差、分析仰角的大小、分析风向和发射仰角的关系。这是一个枯燥的工作,他们依旧乐不知疲地去训练,为的是什么?”
王亮的话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是啊,这些穿着军装的少年们离开家,一头扎入这与世隔绝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性的训练,为的是什么?
意义何在?
驾驭弓弩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箭射出去容易,收回来可就难了。
“我今天就要好好地介绍下他们,弓弩手需要相当的臂力,举弓时绝对不允许双手发颤,因为那会直接拉低命中率。为了能够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弓弩手,他们哪个不是偷偷加练?射击练习要求挂一块砖头,他们为什么挂两块?吊哑铃规定的两分钟到了,他们为什么还不停下?为把箭准确地搭到位并提高拉弓的速度,他们在训练中从来不用弓弩手专用的皮手套,坚持徒手操作。”
“来,看看他们的手,每天拉弓的次数都在三百次以上。磨掉了皮,结出了茧,又磨掉了皮,又结出了茧,直到两个手指如同钢钳铁箍一样。”
镜头给到战士们的手上,那厚厚的伤痕和老茧,看了就让人感到心疼。
评论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