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剧县的刺史府中,孔融备下酒宴,一为庆贺大胜黄巾,二为秦琼太史慈等人帮助北海致谢。
殿内主坐上坐着孔融,左边依次乃是林仁肇,林冲武安国等北海文武。右边依次是秦琼,太史慈,典韦,罗士信等人。
孔融起身端起酒杯道:“此次大胜黄巾,全赖几位英雄相助,咱们敬四位英雄一杯。”
北海文武起身,向着秦琼等四人举杯敬酒。秦琼等对林冲有救妻之恩,林冲频频对秦琼等人敬酒致谢。林仁肇又见太史慈箭术无双,又不停对太史慈敬酒致谢。
在场大多都是性情大方的汉子,酒过三巡,纷纷开了话匣子,一个个喝的微醺,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林仁肇放下酒杯,起身对着秦琼等四人拱手道:“诸位武艺不凡,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诸位不妨加入我青州,一展所长如何?”
青州是刘辩的一个布置,很是重要,林仁肇却没说青州乃是在刘辩的控制之下。
席间一番谈话,孔融得知秦琼等三人乃是草寇出身,又时常与官府作对,心中有些不喜。林仁肇提出此言,孔融表面上没什么动静,却是看向太史慈笑道:“子义,不知你母亲可好?”
太史慈在青州北海东莱一带声名远播,因此青州众文武都是认识,孔融因为太史慈名声,也因此时常接济其母亲。因此此次北海大战,才引得太史慈来助。(未完待续。。)
第193章双戟斗
太史慈在青州声名远播,相比秦琼等绿林草莽,孔融自然是更在意太史慈。更何况孔融接济太史慈之母,除了本性仁慈之外,也存了投桃报李的心思。
并且青州真正听从的乃是天子刘辩,秦琼等身份不正,孔融也担心若是将其招入军中,日后引得刘辩不喜,平白生出事端来。
因此孔融对招募秦琼等人闭口不谈,而对太史慈又十分殷勤。
孔融询问太史慈其母的情况,太史慈拱手道:“多谢刺史大人相助,家母一切安好,还时常念起大人的资助之恩。”
“子义如今还是白身吧?如今也老大不小了,你家母亲年纪也大了。我看你一身武艺,不妨入我青州军中,建功立业,也好博个封妻荫子如何?”孔融询问道。
“这…”太史慈略微有些迟疑,投效一方,对于太史慈这种忠义之人就像是终身大事一般。得遇明主还好,若投靠的不是明主,那也就误了自己的一生啊。
孔融虽然贤德,仁慈,但这也是他的短板,没有争雄天下之心,青州乃是四战之地,到时候他是进取还是自保?以他的性格,能守住青州这块肥肉。
太史慈想再看看形势在做决定,想要拒绝,却碍于孔融情谊,只得拱手道:“刺史大人见谅,家母年迈,如今我只想好好照顾母亲颐养天年。但刺史大人对我有大恩,有所差遣,只需书信一封,太史慈当效死立。”
听了太史慈的话,孔融意兴阑珊,道:“既然子义暂无投军之心就算了,将来有心为国效力,一定要来青州麾下呀!”
“哼!”太史慈旁边的典韦见太史慈如此受到礼遇,孔融却冷落自己三人,冷哼一声。
看着孔融的样子,典韦如何不知道自己三人受了孔融的轻视?对招揽太史慈十分积极,而对秦琼等人却闭口不谈。倒不是典韦想加入青州军,相反典韦杀人犯了罪,被官府拘捕,有些厌恶官府,若不是孔融名声不错,恐怕典韦也不会来。
自从跟了秦琼罗士信做兄弟,在齐国一带行侠仗义,典韦逐渐喜欢上了那种快意的生活。
典韦心里不稀罕加入青州军,但却愤恨孔融对秦琼等人的轻视。要知道解青州之围,我们兄弟三人出力最大啊,秦琼又是救人又是与林冲合力击杀管亥。我与罗士信从青山来回北海报信救人,为何你偏偏礼遇一个来锦上添花的太史慈?
这分明是见我三人出身草莽,瞧不起我三人,典韦心中自然有气。
若是旁边坐的是别人还好,可正好是太史慈,太史慈与典韦一模一样的兵器,同是狂歌戟。先前在战场时心中就有了较量之心,如今在宴席上受到不公平待遇,典韦却是看太史慈有些不顺眼了。
典韦喝了口酒,提着狂歌戟,走到太史慈身旁道:“太史兄弟,你我二人都是用狂歌戟,不如比试一番,也好助助兴?”典韦酒意上头,却是想击败太史慈,奚落孔融,好让他知道那倍受礼遇的人不如自己这个草莽。
太史慈见典韦也是手持两把狂歌戟,心中也有了好胜之心。这便是武将的天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人兵器相同,却是要较量一番才甘心。
在场的都是心思单纯的汉子,哪里看出来典韦因为孔融的轻视生了情绪。纷纷扶掌,吆喝着二人比试一番。
“好,还请赐教!”太史慈略微沉吟便点头答应。
众人将桌案移至大殿两边,让出中间的空地,供典韦太史慈比试。
两人俱是手持两柄狂歌戟,这狂歌戟乃是短兵器,长约一米左右,前段有锋利的尖刺,有的一侧伸出弯月形状的断刃,有的两侧皆有月刃。可用于勾割或者噼砍。而典韦与太史慈所用的都是一侧开刃的狂歌戟。
两人站定,拱手一行礼,便开始比斗,典韦率先冲出,一个箭步,右手狂歌戟高举向太史慈噼来,左手狂歌戟却收于腰间,作为后手。
太史慈双目一凝,知道这壮汉也是用戟的行家,同样右手狂歌戟一抬,迎上典韦那一戟,左手的狂歌戟也是藏于腰间,防备典韦的左手攻势。
“嘿!”典韦大喝一声,狂歌戟就砍在太史慈的戟上,太史慈只感觉手臂一震,继而一股大力传来。太史慈持戟右臂向下一塌。
太史慈脸色一青,右臂发力便生生止住不断下沉的趋势,太史慈常年练习弓箭,看似比典韦瘦弱,实则右臂力气不弱于典韦分毫,只是整体的爆发不如典韦。
两人右臂僵持,太史慈脸色一沉,若是这样比拼气力,肯定要吃亏,还应当以技巧胜之。
“小心!”太史慈大喝一声,藏于腰间的左手勐地一抬,手里的狂歌戟便刺向典韦的腰间。
典韦一惊,身形勐地向后一撤,同时左手去挡太史慈袭来的铁戟,右手收回,紧握的狂歌戟,向太史慈脖颈间挥去。
两人见招拆招,打的好不热闹,直让在坐众人拍手叫好。
两人大战六七十回合不分胜负,六十回合之后,两人的优劣逐渐显露出来。典韦本事擅长步战,虎背熊腰,气力还在太史慈之上。而太史慈却是擅长马战,气力上略逊典韦一筹。
太史慈本想以技巧胜之,不想典韦不仅力气过人,在用戟技巧也丝毫不在自己之下。
“若是在马上,我借用马力,才堪堪与此人持平,若是步战却万万不是对手!不想天下之大,高手层出不穷,万不可小看天下英雄!”太史慈气喘吁吁,思忖道。
看着对面的典韦,只是脸色通红,远比自己轻松许多,太史慈摇了摇头,再战下去也不过是落败的下场,于是太史慈收戟而立,拱了拱手道:“兄台好武艺,太史慈服了!”
见太史慈光明磊落,心下有些惭愧,觉得先前想要让太史慈在孔融面前丢面子却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支付了。
典韦摸了脑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不算不算,我擅长步战,你擅长马战,这样打你确实吃亏了。有机会咱们在公平的战一场!”
太史慈听了,哈哈大笑道:“求之不得!”(未完待续。。)
第194章离去
晚宴结束,林仁肇与林冲私下商议,林仁肇对着林冲说道:“林兄,青州乃四战之地,将来面对的乃是袁绍与袁术等人的夹击!以我们的能力,统一青州的势力都有些捉襟见肘,更何况在袁绍手上争夺地盘?”
“仁肇是想让那四人投入青州军?”林冲问道。
“不错,我看那四人中,任何一人的勇武都远胜于你我二人!若是有他们加入我青州军,岂不妙哉?”林仁肇抚须笑道。
林冲眉头紧皱道:“他们能加入青州,我自然是欢迎之至,可是先前太史慈已经拒绝,秦兄弟也并没有答应啊!”
“唉,他们没答应,只是因为咱们诚意不够,以为在刺史麾下不能施展其才能,可若是咱们将青州是陛下的布局相告的话……”林仁肇提议道。
林冲有些踌躇,摇头道:“这恐怕不妥吧?若是泄露出去,恐坏了陛下大事!”
“我见他们俱是忠义之辈,秦琼兄弟等人,与北海并无关系,却愿意相助北海,又屡次助你。太史慈也是忠孝之辈。咱们将秘密告知,他们不投北海,也会心生好感。到时候青州发生战事,想必到时候也会投效青州军中!”林仁肇分析道。
林冲转念一想,若是将青州是陛下的布局说出,他们不投靠陛下,却投靠谁?以他们的忠义,决计不会说出去的。
林冲点了点头道:“那好,我与秦叔宝相熟,我就去说服他们兄弟,仁肇你便去说服太史慈!”
林仁肇哈哈一笑:“那边再好不过拉!”
两人商量好,林冲去找秦琼兄弟,林仁肇去寻太史慈。
却说秦琼三兄弟下了宴席之后,罗士信怒气冲冲道:“秦大哥,那孔融看不起咱们草莽出身,咱们也就不在这里待了。”
“太史慈虽是英雄,可咱们也不差他,孔北海对他礼遇又加,却对咱们不闻不问,不是瞧不起咱们吗?”典韦也是愤愤不平道。
秦琼连忙安慰道:“两位兄弟莫要生气,孔北海乃刺史,黄巾在青州肆虐,我们出身绿林,他不喜咱们也是正常。”
“呆在这里也是生气,大哥不如咱们就回齐国去吧!”罗士信提议道。
“不可,若是就此离去,林冲那里却不好交代,待明日我辞别林冲将军在回齐国吧!”秦琼连连摆手道。
“唉。”典韦叹了口气道:“在留在这里,林冲将军肯定会要咱们留在军中,我又不忍拒绝,逍遥惯了,却不习惯。我这便回齐国去了,林冲将军那里,劳大哥帮我拜别!”
“我也随典大哥回去了!”罗士信也叫道。
两人不辞而别,连夜赶回齐国,秦琼叹了口气道:“唉,我本想投军建功立业,典兄弟与士信又因为孔北海而不想投青州。可惜洛阳路途遥远,不知道兄弟们愿不愿意随我去洛阳投奔陛下。”
“秦兄弟,睡了吗?”门外响起了林冲的声音。
秦琼连忙开门,将林冲迎了进来,两人坐好,林冲见不见了典韦罗士信,疑惑道:“怎么不见了典英雄与士信?”
秦琼尴尬道:“林将军勿怪,典兄弟与士信连夜回齐国了。”
林冲遗憾道:“全怪我招待不周,怠慢了你们……”
秦琼连忙摇头:“他们逍遥惯了,受不了拘束。与林将军招待无关。对了将军深夜来访,可是有事?”
“秦兄弟武艺高强,我想请你加入我青州军中。”林冲提出来意。
“这…”秦琼迟疑道:“能与林将军征兆沙场,秦琼乐意之至。只是我两位兄弟都离开了剧县,我也做不了主啊。”
“秦大哥,当今天下虽然纷乱不止,各路诸侯野心勃勃,青州周围各路诸侯虎视眈眈。但当今天子圣明,一统天下是早晚的事。”林冲突然说道。
秦琼点了点头:“不错,当今陛下贤明,我本想投洛阳,但洛阳路途遥远,麾下兄弟又多,一时间犹豫不决。”
“青州乃四战之地,却又靠海,占据青州,能挟制天下诸侯的发展。而我与林仁肇将军,正是奉陛下之令,协助融大人,统一青州,压制各路诸侯的发展!”林冲将秘密说了出来。
“这么说,青州其实是在陛下的掌控中?”秦琼惊喜道。
林冲点了点头:“为青州效力,就是为陛下效力,我邀请秦兄弟加入青州,不知秦兄弟愿不愿意为陛下效力。”
秦琼大喜道:“秦琼自然愿意!只是我那两位兄弟……”
“不妨事,不妨事,秦兄弟可先回齐国,说服典兄弟与士信一起来北海效力!”
“好,林将军以诚待我,我自不会失信于你。我明日便回北海,说服两位兄弟来北海效力!”秦琼点了点头道。
林冲这里说服秦琼,另一边林仁肇也见了太史慈。得知青州是刘辩的布局,太史慈也是惊喜交加。
林仁肇见太史慈颇有意向,趁机道:“子义兄弟,如今陛下兴复汉室乃是天命所归。不如子义兄弟就留在青州为陛下效力如何?”
太史慈有心答应,但又记挂母亲,并未当场答应:“林将军,家母年迈,身边无人照料,待我先回家秉明家母。再来青州效力如何?”
“子义兄弟如此孝顺,在下也佩服之至,但为国效力也能尽孝啊。子义兄弟不妨将你母亲接来北海,子义将军既能为国效力,又能尽孝。如此不是两全其美?”林仁肇提议道。
太史慈大喜道:“若不是将军点醒我,我还浑浑噩噩,明日我便回东莱。接家母过来,为陛下效力!”
第二日,秦琼与太史慈告辞离去,林冲与林仁肇亲自相送。
北海距离齐国尚且遥远,但太史慈所在的东莱与北海却是相邻。太史慈纵马而行,不过几日便回到家中。
太史慈禀明老母:“母亲,如今天下大乱,孩儿欲投靠孔北海,为国效力,也好一展所长!”
太史慈母亲大喜道:“孔北海屡次接济我,对我加可谓恩重如山。他又是汉室老臣,对大汉可谓忠心耿耿,我儿能在他麾下,自然再好不过拉。”
“母亲,孩儿若是去了北海,您身边恐无人照料,不如您随孩儿一起去北海,以便孩儿能够侍奉您。”
老妇看了眼家中,颇为不舍道:“我在这里住惯了,不愿离去,你自去北海效力就是!”
“娘亲不去,孩儿如何放心得下?”太史慈犹豫道。
其母大怒道:“我儿好不晓事,大丈夫当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我儿为何因小失大?我在这里,有街坊照料,身体硬朗,哪里要你侍奉?你自去建功立业就是!”
太史慈羞愧道:“孩儿知错了,明日孩儿便去北海,为国效力!”(未完待续。。)
第195章急报
太史慈经过其母亲的一顿训斥,终于恍然大悟,第二日便告别老母,带着兵器战马,赶赴北海而来。
太史慈来投,孔融喜不自胜,当即表太史慈为校尉,只可惜林冲整日翘首以盼,秦琼等人也没来北海投效,让得林冲颇为苦恼。
几日过后,刘辩的书信也由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到北海孔融手上。
孔融看了刘辩的书信,不由得悔不当初,召集林仁肇,林冲道:“陛下询问青州的情况,并且嘱咐我若是有人才,千万要留在军中效力。那秦琼等人武艺高强,不想当日我怠慢了他们,错失了几位人才,如今该怎么办啊?”
“陛下的信上说若是不能留在军中,也要尽量交好。几日前我也曾劝说他们加入军中,不知为何还没有动静,他们是豪杰,咱们礼贤下士也无不可,他们若是不愿入军,只需以诚相待,也不至于为敌。”林冲抚须思忖道。
“好,我这就亲自修书致歉,邀请他们加入青州军,为陛下效力!”孔融先前不待见秦琼等人,也是顾虑日后刘辩不喜欢他们的出身。如今刘辩亲自书信询问,并要求收拢人才。孔融哪里还有顾虑?
“大人,如今北海周边,黄巾死伤惨重,此时应当乘胜追击,控制很多的地盘!”林仁肇提议道。
孔融点了点头道:“你们负责军事,我只管民生,不必向我过问!”此次打败黄巾军,孔融对林仁肇林冲已经绝对相信其能力了。
几人商量好,孔融又修书刘辩,诉说青州的详细情况,表示一定会交好秦琼等人,连夜交给信使递交刘辩。又修书一封给秦琼,对当日的怠慢致歉,准备许多的礼品,差人送去齐国给秦琼。
而林仁肇林冲,则开始谋划,剿灭北海周边郡县的黄巾。意图巩固青州的政权。
不过北海兵少,只有四万之众,虽然上次打败黄巾受降数万青壮。但北海财政却无法支撑起更多的军队,北海仅有的四万军队,还是孔融为响应刘辩讨董是扩充的。
饶是如此,林仁肇与林冲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花费北海大量储备,才将这四万兵马打造成一支精兵。
而以北海现有的力量,维持这四万兵马都有些捉襟见肘,在短时间内,却很难扩充军事实力了。不过林仁肇在并州的时候,有过屯田的经验,如今临近开春,林仁肇便向孔融建议,将这些黄巾军重归于民,进行屯田。
青州军因为大败黄巾军,终于从被动的防守成为主动进攻,青州北海周围的东莱,也纳入了孔融的管辖。林仁肇太史慈等将正厉兵秣马,准备向西进攻齐国,乐安等郡国的黄巾,一举平复青州。
原本在诸侯中,寂寂无名的孔融,也因此逐渐被各路诸侯重视起来。
洛阳城,皇宫。
这天晚上,卢植,蔡邕,丁管带着韦孝宽,曹操等文武大臣,一齐来见刘辩。得知消息的刘辩,连夜升殿议事。
“诸位爱卿,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要事?”刘辩晃了晃脑袋,努力使头脑清醒起来。
“陛下,长安,雁门两份急报,兹事体大,故而微臣请各位大臣来见陛下,请陛下做主!”韦孝宽出列解释道。
“长安,雁门?”听闻是长安和雁门的急报,刘辩不敢大意,连忙道:“快呈上来!”
韦孝宽连忙将两份急报交于侍官递给刘辩。
刘辩拿起关于长安的急报,看了起来,只一眼,刘辩便脸色聚变。
“这是王勐联系长安锦衣卫递给朕的消息,说他在长安准备诛杀董卓,函谷关守将薛安都愿意归降朕,约定三月初三诛杀董卓,薛安都提前打开函谷关,放朕入关,攻入长安!”刘辩来不及惊异,讲述着信函上的情况。
一众文武百官听了惊异不已,卢植出列疑惑道:“陛下,这恐怕是阴谋啊,王勐此人乃是王允的侄子,声名不显。为何不是王允传信,还是王勐传信?”
“哼,若是王允传信,老臣也不相信!”蔡邕怒气冲冲道,显然对当初王允未跟随刘辩去并州而耿耿于怀。
刘辩心中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传信的是王勐,协助前秦符坚称霸天下的王勐。若不是早死,恐怕天下就没那么多纷乱了。但也正是因为传信的王勐,如此人物,若是陷阱,恐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孟德,你们怎么看?”刘辩看向曹操,荀,荀攸等人。
曹操出列,摇了摇头道:“王勐此人,微臣所知不多,传闻其才学过人,不过却深居简出,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函谷关防备森严,就是长安那边的消息,也是翻山越岭才能传到长安。此次或许也是一个机会,不过长安那边消息闭塞,没有足够的消息,微臣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长安路途遥远,关中消息闭塞,信使传递消息都是翻山越岭走的偏僻山路才传到洛阳。没有足够的消息,曹操也不敢妄言,只是说或许是个进攻长安的机会。
刘辩点了点头道:“孝宽,你将长安所有的情况说与诸位爱卿听听!”
“是陛下!”韦孝宽拱手领命,清了清嗓子将所知的长安情况一一道来:“董贼自西迁长安之后,劳民伤财,重建长安,便每日深居简出,不理军政大事,全全交由贾诩打理。但贾诩此人却深谙自保之道,很少处理事物。”
“长安等西凉大军,只知劫掠,关中百姓苦不堪言。只有吕布大军在张辽的控制下,以及薛安都大军稍显正派。其他大军如今已经是一盘散沙。去年冬天,函谷关守将胡轸老母病重,后来董卓换薛安都镇守函谷关。”韦孝宽将所知道的都一一道来。
刘辩点了点头道:“那关于吕布张辽等有什么消息?”
“去年年关,吕布娶王允义女貂蝉为妾,吕布也逐渐忽于军政,如今的并州军是张辽高顺在打理。”韦孝宽答道。
曹操眼睛一亮道:“陛下,吕布此人反复无常,会不会是吕布因为女色被王允收买,故而是王允谋划诛除董卓?”
丁管连连摇头道:“当初先帝在位时,王允此人一直不喜陛下,经常向陛下提出废长立幼的话。若是他诛除董卓,应该会扶持陈留王掌控大权,为何会放陛下进函谷关?”
荀出列拱手道:“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乃是王允的诡计,一边诛杀董卓,一边诱惑陛下大军入关,如此王允则能让长安陈留王则能掌控长安洛阳等地!”
众臣听了连连点头,刘辩继续问道:“还有一个原因呢?”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王勐此人才华出众,与王允并不是一条心。他认为陛下才是汉室中兴之主,暗中说服薛安都,待铲除董卓,他放陛下入关,趁乱一举掌控长安!”荀继续分析道。(未完待续。。)
第196章杀胡令
荀将两个可能说了出来,但众臣听了,都觉得第二个的可能性不大。
蔡邕道:“陛下,那王允肯定是谋划要诛杀董卓,让陈留王掌权。故而用他侄子故弄玄虚,骗陛下入关!”
众臣也纷纷点头,疑心重的曹操也点头道:“吕布成了王允女婿,董卓麾下,厉害的李催,郭汜,徐荣等李儒等俱是战死,那贾诩也以自保为主。董卓麾下可以说是离心离德。如今一但诛杀董卓,很容易便控制局势,而不像陛下当初一样担心杀了董卓导致西凉军叛乱。王允他谋划诛杀董卓,他自己便可以做霍光伊尹,到时候在把陛下骗入关,天下形势可就变了,臣认为陛下不可中计!”
在刘辩手下已经接近两年,曹操一直尽心尽力,行事也不似当初一般冲动,自然事事都为刘辩着想。一旦是王允计谋,岂不是要出现洛阳长安对峙的局面?那中兴汉室不知又要到何年何月去了。
“可这若不是计谋呢?岂不是白白错失了收服关中的机会?任由刘协做大?”刘辩眉头紧皱道。
“可惜如今已经是二月中旬,距离三月初三临近,关中道路封闭,难以探听消息,不然还有机会证实。”丁管叹息道。
刘辩用手拍击做桌案,脑中不停思绪着,俗话说名臣择主,王勐如果真的选择了朕,这会不会是给朕的考验。考验朕的魄力,朕敢入关,他帮朕夺取长安,朕不入关,他则助刘协称霸?
刘辩一番心思,却将王勐的动机猜的**不离十。王勐故意将时机布置如此紧促,不给刘辩反应的时机,就是要刘辩现在就做出决定。
算算整合大军,准备粮草,就到三月三了,而长安洛阳两地的探子,来回的时间也不够。
殿下,韦孝宽眉头紧皱,一言不发,陡然好似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道:“陛下,可否将信报给臣一观?”
刘辩有些疑惑,但还是将急报递给韦孝宽,韦孝宽看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攻打董卓之时,李儒企图火烧洛阳。李显忠将军等及时赶到才阻止了李儒的阴谋!”
刘辩疑惑着点了点头:“自然记得,当初还是有人传信给显忠。”刘辩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道:“孝宽你是说当初给显忠传信的乃是王勐?”
“若是臣没有记错,这两封书信,笔迹一模一样。那封信还在锦衣卫衙门的卷宗中,微臣这就派人去取!”
刘辩摆了摆手道:“快去快回!”
曹操出列拱手道:“陛下,若当初传信帮助陛下之人乃是王勐的话。臣认为此事便有六分可信!臣愿领兵进攻长安!”
“哈哈,若果真如此,朕便让孟德做先锋!”刘辩哈哈一笑,又道:“等孝宽将书信拿来在议此事,朕看看这雁门急报!”
刘辩笑着拿出杨继业从雁门寄来的急报,刚打开,眉头一挑,刘辩强忍住心中的激动,脸色趋于平静。
“河套又发生大事了!”刘辩叹了口气。
“莫不是异族恢复元气了,又来侵略咱们大汉?”杨再兴眉头一皱道。
刘辩脸色阴沉道:“倒不是异族来袭,而是河套汉人不堪异族欺压,在冉闵带领下组建了乞活军,如今已经收复了定襄,朔方等郡,即将与于夫罗的匈奴军绝战。”
刘辩叹了口气,将密函递给众臣:“你们看看吧!”
“诛胡逆乱河套,已数十载,今我冉闵,率乞活军与胡狗决一死战,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复此仇,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胡狗,匡复河套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此昭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河套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宦官乱政,黄巾之乱,大汉元气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河套四郡,沦为胡狗统治,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杀我同胞,欺我儿女,占我土地,奴役我等,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边关,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河套变关之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长此以往,中原危矣!大汉威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干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杀胡令,好重的杀性,这冉闵要杀尽天下胡人?”看着手里的杀胡令,蔡邕打了个冷颤。
“冉闵集合各地汉人,组成一万乞活军,即将与河套的数万匈奴鲜卑绝战,而河套的羌人,已经被乞活军屠杀殆尽!这杀胡令是冉闵请援所写。”刘辩眉头紧皱道。
在刘辩心中,冉闵是汉人的英雄无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