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显忠拱手说道:“陛下,孙策周瑜败归九江,咱们已经平定兖,徐,豫三州,当乘势进兵,一路从徐州进攻江东,一路从豫州进攻九江,一路从荆州沿江支下柴桑,如此三路出兵,江东今年年底便可平定,不知陛下为何要选择休养生息呢。”
韦孝宽笑了笑,对李显忠说道:“李尚书,你所说的三路出兵,实际上只有一路行得通。首先是徐州,江东方面扼守长江以为天堑,徐州没有水军,如何能南下长江?
而从豫州攻打九江,庐江,如今孙策已经在此二地广积粮草,广筑城关。孙策不同赵光义,他甚得民心,咱们没有办法像对付赵光义那样对付孙策。
若是强攻,经年难下,因此你所说的三路出兵,只有荆州这一路可行。”
李显忠坚定道:“孙策新败,士气不振,纵是荆州一路可行,咱们强攻,也可获胜啊。”
韦孝宽摇头说道:“非也,江东扼长江天堑,在长江之上,我江东水军,面对江东军占不了便宜。豫州,徐州这两路兵马无法建功的话,那么只依靠荆州那一路兵马,也是经年难下的。”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听了韦孝宽,李显忠的对话,刘辩摇了摇头说道:“征伐之事,当讲究循序渐进,不可贪功冒进。如今我军拿下三州,军心大振是不假,但将士们却渐生骄心,若继续进攻江东,难免会吃亏。
而一旦受到挫折,那么兖州,徐州,豫州,跟可能复入敌手。
这是其一,其二乃是粮草问题,我军继续攻打孙策的话,后方粮草虽然足够,但从后方运送过来,路途千里太过浪费。且三州初定,百姓重归家园,也需要消耗钱粮。”
刘辩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朕决定休养生息,暂时不在南方用兵。然而休养生息,也需要具体的方案,朕召集尔等前往,乃是希望商议出一个具体的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执行,如此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三州的实力。”
郭嘉拱手而出,说道:“陛下,若要休养生息,当执行三大策略。第一为养民,第二为治理,第二为整军。”
刘辩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此乃休养生息的三大要务,爱卿可细说!”
郭嘉侃侃而谈:“养民方面,可细分三点!第一,清点三州户籍人口!第二,安置百姓,重回乡里!第三,恢复生产,让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自给自足!”
刘辩沉吟道:“如今已至六月中旬,水稻,小麦无法播种,若要恢复生产,当引进适当此季节种植的玉米,番薯,至三州播种。此两种作物,播种简单,无需多加照料,且成熟期短。如今播种至今年十月便可收获,若风调雨顺,今年三州百姓就可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供应粮草。
兖州方面还好说,户籍已经清点完毕,百姓也安置妥当,现在就可以引进番薯,玉米进行种植。可是豫州,徐州刚刚安定,若要清点户籍,安置百姓,便会耽误种植!”
韦孝宽拱手说道:“陛下,豫州方面,颍川,陈郡二地百姓已经归家,其他三郡,也应尽快将百姓遣返归家,先安定下来。清点户籍不急,第一要务是种植,若是耽误了种植,就必须等到冬季播种小麦,如此朝廷需要供养百姓到明年五月小麦成熟,时间将会达将近一年,期间消耗的粮草将会达到天文数字。
同样徐州也是如此,离散的百姓,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返回家园,进行种植工作,而清点户籍,可在期间慢慢进行!”
刘辩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孝宽说的不错,必须让百姓尽快返回家园种植,否则朝廷要供应豫,徐二州百姓一年的粮草,哪怕是其他州郡存粮众多,也难以支撑!”
刘辩又说道:“那治理方面,诸位又有什么意见呢?”
郭嘉又拱手说道:“治理首重官员,陛下可下诏开科取士,挑选官吏,又从原本的官员之中,从新考核,豫,徐,兖乃中原大州,文风鼎盛,考核通过的人才,足以填补三州空缺。
人才挑选完毕,在分赴各地上任,至明年百姓自给自足以后,在进行其他道路,水利方面的建设。”
韦孝宽又说道:“整军方面,当在三州挑选青壮,加以训练,为将来攻打江东做准备。”
刘辩点了点头,沉吟一番说道:“奉孝替朕拟旨,第一道诏书,令青,冀,司隶,荆四州,每州调集工匠千人,粮草三十万石至此。工匠负责替豫,徐二州百姓修缮房屋,粮草用于豫,徐州百姓耕种期间的用度!第二道诏书,传令幽,并,朔三州,每州调集一万头耕牛至此,用于百姓耕种!
在传令徐州陈庆之,平定徐州以后,第一时间将百姓安置妥当,其余事务,暂不必管!”
二人拱手领命:“诺!”
刘辩继续说道:“如今战事虽然结束,但三州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朕决定暂不回京。奉孝,朕既然短时间无法回京,当在徐州,豫州,兖州三州之中择一城为临时都城,统筹全军,不知你有什么建议?”
郭嘉沉吟一番,说道:“陛下,徐州彭城,它位于三州中心,四百年前,项羽曾立都为此,规模浩大,一应设施俱全,可为临都!”
“彭城?”刘辩闻言,走到地图跟前,看了一阵说道:“可以,彭城位于三州中心,规模浩大,可以统筹全局,作为临都非常合适。众将准备一番,待百姓返乡后将治所迁至彭城!”
岳飞拱手说道:“陛下,那不知豫州如何安排?”
刘辩沉吟道:“豫州方面,颍川有李典镇守,陈郡有朱灵,汝南由谢玄,沛国有张宪,他们皆是文武双全。安置百姓不成问题,唯独缺少的乃是一个统筹全局之人。
张宪镇守汝南期间,其麾下有一参军献计献策,保谯县不失,名叫于谦,能力不凡。如今各地人才紧缺,可使于谦来此,朕看是否有真才实学,若是可以,在委以大任。
另外,汝南一战,平舆城破,多亏城中俊杰徐达,檀道济二人相助,传二人来此,朕亦有大用。”
命令下达以后,各地便陷入忙碌之中。
时间一晃,半月过去。
于谦已经抵达商丘,至于平舆距离商丘渐远,因此徐达等人还未抵达。
于谦抵达商丘以后,刘辩考核一番,便委任其暂代豫州刺史,暂时负责豫州民生问题。
这半个月来,豫州由于坚壁清野聚集在各个城池中的百姓,皆已经返回家中。百姓归家来不及做其他事情,朝廷便下令百姓开荒,准备播种。
豫州距离荆州最近,第一时间,荆州就将玉米,番薯的种子运送过来了。
这一日刘辩处理完公务,便带着众文武出城微服私访,打算看看百姓播种之事进行的如何了。毕竟此乃目前第一要务,只有解决百姓吃的问题,才能讨建设,治理。
来到城外一处村落,然而田地依旧荒芜一片,还没有开垦出来。
刘辩面露不悦,说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田地还未开垦?”
于谦拱手说道:“陛下,微臣已经下令,百姓归家之后,以村为基础,挑选村长负责召集百姓耕种。荆州方面玉米,番薯种子已经运送过来,微臣已经派人分发各地,只是不知百姓为何还不耕种!”
“进村看看!”刘辩沉声道。
刘辩带着一众文武进入村内,只见百姓忙的倒是热火朝天,只不过没忙别的,都在忙着修缮房屋。
于谦走上前来,喝道:“朝廷来人,村长何在?”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连忙走上前来,拱手道:“老朽便是此村村长,不知几位大人是?”
于谦摆了摆手,沉声道:“我且问你,朝廷下令,返回家中以后,第一时间开垦土地,准备种植作物,如今这些田地,为何还是荒芜一片?”
村长看着于谦,一脸不屑道:“大人啊大人,你怕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吧?你可知道,我豫州可以种植水稻,小麦。但如今这两种作物皆不是这个季节种植,这朝廷下令让我们开垦土地,我们种什么啊!我们这么久没回家,房舍破旧,第一时间,应当修缮房屋了。”
于谦问道:“种子不是分发到各个村落了吗?你们居然不知道种什么?”
“哎呀大人,你看看你们给我们的种子都是些什么?”村长闻言,带着刘辩一行来到村中一片破旧的民舍,里面放的乃是玉米和番薯的种子。村长指着地上的种子,一脸为难道:“这黄灿灿的朝廷说是玉米,我们从来没见过啊,谁知道能不能吃?还有这番薯,这些青藤,连根都没有,让我们怎么种?只是吃起来,倒是不错。”
番薯原本是在三月左右下种,等长出青藤,在剪断移植。如今五月份番薯已经不能下种,所谓的种子,乃是直接从荆州运来的藤蔓。
这些百姓从未见过也未曾吃过番薯,更何况是番薯的青藤?因此他们自然不愿意种植了。
刘辩闻言,不由得脸色铁青,朝廷花大力气从荆州送来的番薯种子,居然被这村长吃了?刘辩压抑着怒气问道:“朝廷的人,没告诉你们如何种植吗?没有给你们分发粮草吗?”
村长见刘辩不怒自威,有些惧怕,怯怯道:“告诉是告诉了,可是小老儿从未见过,若是种下去,耽误了小麦的播种怎么办?”
于谦听了村长的话,不由得气恼道:“这些种子,还是从荆州运送而来的,担心种子枯萎,每日用水浇灌,更不敢晒到太阳,如此经过半月,快马加鞭才运到此处。只要种下,只需三个月便可收获,绝对不会耽误尔等冬耕,不想你们居然如此不知珍惜!”
刘辩听了一阵,见朝廷方面该做的都做了,是这村长胆小怕事,阳奉阴违,才导致播种没有按时进行,咬了咬牙,沉声说道:“村长官虽小,但也是官,朝廷命令已经下达,回乡以后第一要务乃是播种,如今却违抗朝廷命令,乃是死罪,给我将其枭首示众!”
村长闻言,吓了一跳,连忙说道:“老朽只是没播种而已,为什么要杀我,这罪不致死啊!”
第1132章组建兵团
见那村长仍不知错,刘辩喝道:“朝廷的命令已下,你违抗命令是小,但是耽误了种植,原本十月便可收获粮食,但如果延误种植。尔等就必须得到明年五月小麦成熟才能收获粮食。这期间朝廷粮草若是供应不上。你可知道这些百姓的下场是什么?”
村长见刘辩要杀他,也撞着胆子反驳:“朝廷给的种子我们根本没见过,如何能够放心种植?”
刘辩沉声道:“朝廷命令是天命,你只需要遵守就行,违抗则是死罪,给我杀!”
杨延嗣早提长剑,闻言一剑便结果了村长的性命。
刘辩又对着于谦说道:“于谦,重新挑选一村长,管理耕种之事!”
“诺!”于谦拱手领命,又召集百姓,挑选出新的村长。
“陛下,这村长虽然有罪,但杀之,是不是有些……毕竟他没见过番薯,玉米,不敢种植也是情有可原!”杨妙真看着村长尸体,以及心惊胆战的百姓,不由得有些悲悯。
韦孝宽拱手说道:“杨将军,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豫州从袁术开始,纷乱近十多年,百姓不在信任政府,对政府政令阳奉阴违,甚至公然与政府对抗。
他们只重视自己的利益,经历袁术,赵光义两代政府,如今又换上大汉政府,况且陛下一向以仁德著称,这些百姓对于朝廷政令自然不放在心上。
臣下认为,这个村长不仅该杀,还要杀更多像他这样的叼民,树立朝廷的威信。否则长此以往,百姓对于朝廷政令,会更加不当回事。威信过后,才能施予德!”
刘辩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孝宽一席话,让朕受益匪浅啊,的确,若不重惩不听政令的百姓,下一次朝廷在颁发政令,百姓不懂好处,他们又会抗旨不遵。鹏举,你即刻回去,组织两万骑兵,组成巡查组,以百夫长为单位,前往豫州各地检查百姓种植情况,却有没有进行的,将村长斩杀,以儆效尤!”
岳飞担忧道:“陛下,若是这样惩罚过重的话,这些百姓会不会抵触,反抗朝廷?”
郭嘉笑道:“抵触肯定会有的,因此巡查组也负责各地洗安问题。等到播种下去,到十月他们收获了玉米,番薯,就知道朝廷的好,反而会厌恶,怨恨当初被杀的村长了!”
“末将这就去办!”听了这话,岳飞放下心来,翻身上马返回商丘组建巡查组。
而村庄内,于谦也很快挑选出新的村长,没有多说什么废话,村长人头挂在村外树头,这些百姓很快拿出家中的锄头,农具进行播种。
由于小麦收获不过两月,土地尚未坚硬,种植玉米倒也不难,只需将杂草清楚,不必翻土就可将玉米种下。等发芽长禾以后,在进行除草松土的工作就行。
至于番薯的种植则有些麻烦,土地需要翻新起垄,种植下去又要浇水灌溉,如今已将近八月,刘辩估计番薯百姓是种植不了多少了,今年只怕不能全面推广到豫州了。
随后刘辩又带着一众文武视察了周边几个村庄,一天下来,一共视察了七个村庄,除了最开始的村庄之外,剩下的六个村庄,有五个遵奉了朝廷命令,而最后一个则只种植了玉米,没有种植番薯,显然不相信番薯的青藤能够长出粮食了。
刘辩倒也没杀那个村长,只是口头训斥了一番,毕竟他前世小时候知道播种番薯是用青藤后,也是非常惊讶,好奇。
天色近黄昏,刘辩返回了商丘。
进入城中府衙,便有下人来报:“陛下,徐达,檀道济来了!”
刘辩大喜,说道:“去通知他们过来,待朕沐浴更衣后再接见他们!”
“诺!”
一天微服私访下来,刘辩身上也非常脏,沐浴更衣洗去风尘以后,徐达,檀道济已经在府外等候。
刘辩诏二人进入书房。
二人来到书房,行刘辩躬身行礼:“徐达,檀道济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请起!”刘辩右手虚扶,笑了笑,让二人如沐春风。二人放下拘谨,起身站到一边。
刘辩看着二人,心中非常高兴。
徐达是开明第一功臣,统兵能力不下岳飞,李靖等人。而檀道济则是兵书《三十六计》的作者,基本上行军打仗,将校们使用计策,都离不开这三十六计的范畴。
如今豫州刚刚平定,刘辩决定休养生息,但军事方面也不能耽误,如今也要准备谋划组建豫州兵团,等休养生息战略结束后,作为攻打扬州的主力之一。
刘辩例行公事,询问了二人兵法之中的道理,二人对答如流,也算做考核了。
考核完毕以后,刘辩说道:“如今赵光义已经覆灭,朕得到了豫州,徐州,兖州三地,江东暂时难以攻取,所以朕决定暂时休养生息。
但兵事却不能荒废,需要组建新的兵团,负责休养生息攻打江东之事。毕竟荆州兵马,冀州兵马不能长留豫州!青州兵团,也不能长留徐州!
你二人颇知兵法,不知对此事,有何建议!”
徐达沉吟一番,拱手说道:“陛下,想要组建兵团,就必须得想清楚如何攻打江东!所谓因地制宜,也是这个道理。”
刘辩笑道:“你们且说说,如何攻打江东呢?”
这时,檀道济拱手说道:“江东如今占据扬州全境,主要分为三个防线,其一为东部与徐州接壤的长江防线,其二为江北的庐江,九江二郡,孙策返回九江以后,高筑墙,广积粮,这是陆地防线。其三为与荆接壤的江夏郡,如今江夏郡在江东手中,孙策只需扼守江口,我军兵马就难以南下,这是江东的第三道防线。
我军要组建新的兵团,就必须根据江东的三道防线来组建。江东有三道防线,陛下这边,就应该有三个甚至四个兵团,负责攻打江东,以备不时之需。
首先,江夏方面,自有荆州兵团对付,这一路防线,我军不必去管。
如此陛下就要组建负责另外两道防线的兵团,一路在豫州,负责以后攻打扬州江北的庐江,九江二郡。一路在徐州,负责南下渡江,进军江东本土!”
第1133章任命文武
听了檀道济的分析,刘辩点头笑道:“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新组建豫州,徐州兵团,负责以后攻打江东战事。你们认为,豫州兵团该如何组建呢?”
徐达拱手说道:“我管陛下各州,是组建都督府与刺史府,一文一武。不过在下认为,兖州不需要建立都督府,因为兖州身处内地,不会遭遇敌人的进攻,只需有两万常备兵力,负责维护治安即刻。
而豫州,则需要建立都督府,负责豫州兵马。
如今孙策虽然败归江东,但其麾下,仍可组建兵马十几万,三个防线,每个防线的兵力是不下五万人的,因此豫州兵团的兵力,也不能低于五万人,甚至更多才行。
至于兵马的,来源,赵光义败亡后,留在豫州各地的降兵,不下八万,陛下可以挑选其中的精壮入伍。而兖州方面,能够聚集的兵勇也不下五万人,若是兵力不够,可从其中抽取。如此一来,豫州兵团就可以组建了。”
刘辩听罢,拍手赞叹道:“两位果然才学过人啊,区区三言两语,就将朕心烦的豫州兵团组建之事给解决了。”
徐达,檀道济拱手说道:“哪里,陛下麾下文武众多,哪怕我们不说,他们也会替陛下解忧的。”
刘辩又与二人商量一番,才让二人离去。
次日,刘辩召集文武议事。
殿下文武济济一堂。
首先是司隶文武。武将以李显忠为首,身后站着杨延嗣,典韦,尉迟恭,杨妙真,程咬金,鱼俱罗,文官也是韦孝宽,郭嘉。
然后是冀州将校,以岳飞为首,身后依次站着杨再兴,姚兴,岳云,薛万彻等将。至于大将张宪,还在镇守沛国,没有回来。
再有就是南阳张辽以及其麾下文武。
还有就是兖豫降将。许褚,荆嗣已经从兖州替赵普治丧归来,二人站在最前方,身后则是夏鲁奇,呼延赞,文聘等人。
而其他降将李典,吕虔,朱灵,李通等将,则驻守在豫州其他郡县。
最后就是豫州之战期间,系统乱入前来投奔的人才,于谦,徐达,檀道济,而高宠目前也在沛国,没有回来。
刘辩对着麾下文武说道:“如今豫州各地百姓皆在进行种植玉米,番薯之事,短时间没有其他大事,所以朕决定不日要前往豫州彭城。坐镇三州中心,统筹全局。
鹏举,如今江东已经退兵,豫州短时间不会发生大战,你可以率领冀州所有兵马返回冀州了。文远,驻扎在沛国的张宪走后,你麾下四万兵马,可分成两部,两万由你带着返回南阳镇守,两万镇守沛国!”
岳飞,张辽拱手领命:“诺!”
刘辩又道:“传令驻扎在汝南的谢玄,暂时坐镇汝南,按兵不动!”
李显忠拱手说道:“陛下,外地兵马驻守豫州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是否在豫州境内组建兵团?以备不时之需?”
“朕正要说这个!”刘辩点了点头,说道:“朕决定组建豫州兵团,徐达,檀道济上前听封!”
“草民在!”徐达檀道济二人拱手而出。
刘辩沉声道:“朕决定让你二人暂代豫州都督,副都督之职,替朕组建豫州兵团!”
“这……”
徐达,檀道济二人被这从天而降的惊喜砸的有些头昏眼花,但二人更多的是惶恐。
徐达拱手说道:“陛下,草民何德何能,能够担任一州都督之位?几位将军皆久经沙场,要比我更合适得多啊。”
檀道济也拱手说道:“草民也愧不敢当!”
刘辩摆了摆手,说道:“的确,你们二人按照资历的确不行,但许褚,荆嗣,等人,皆乃猛将也,没有总督一方的能力,你二人虽然资历商浅,但昨夜朕发现你们二人有统兵之才,足以担任一州都督。”
许褚拱手道:“陛下说的不错,我许褚没有统兵之才,陛下能让我在前线厮杀,我就心满意足了!”
一边降将荆嗣,呼延赞,夏鲁奇等人也连忙附和。
刘辩继续说道:“更何况,朕是让你们暂代正副都督之职,替朕组建兵团,若是这个事没有办好,以后在换就是了。”
听到这里,徐达,檀道济才拱手道:“既然如此,草民,不末将领命!”
刘辩沉吟一番说道:“豫州兵团,朕决定募兵七万,其兵力从豫州,兖州降兵之中挑选,取青壮,良善之辈。许褚,呼延赞,夏鲁奇,文聘皆为豫州都督麾下将领!
擢升徐达为定南将军,檀道济为偏将军,呼延赞,夏鲁奇,文聘为裨将军。
另外谯县之战中,高宠表现出色,只是其母突然患病,暂时无法前来。朕先册封其位偏将军,在豫州都督府麾下听用。待他处理好家事以后,在前往都督府麾下听用。”
众将跪倒在地,拱手谢道:“末将领旨谢恩!”
刘辩看着没有被册封的荆嗣说道:“荆嗣,朕委任你为平寇将军,前往兖州坐镇,一来整军两万,负责镇守兖州。二人协助徐达从兖州募兵!豫州兵马训练一年,形成战斗力以后,驻扎在豫州的荆州兵马,便可返回荆州了。”
“诺!”荆嗣闻言,顿时喜不自胜,兖州身处内地,不需要设置都督府,但刘辩让他坐镇兖州,也是相当于兖州都督了,只是兵马不多,只有两万人。
刘辩又对着于谦说道:“于谦,朕命你为豫州刺史,负责豫州政务,如今先负责豫州各地百姓种植之事,这段时间便辛苦你了。待朕前往彭城,考核人才以后,会陆续派遣官员过来辅助你。”
“诺!多谢陛下信赖,微臣定为陛下治理好豫州!”于谦拱手谢恩道。
刘辩从座位起身,对着众人说道:“朕不日便要前往彭城,希望朕走后,诸位文武能够群策群力,替朕治理好豫州,训练好豫州兵马!”
一干得到任命的文武拱手,齐声说道:“臣等定不辱使命,替陛下治理好豫州,训练好兵马!”
第1134章奇怪的女乞丐
将豫州的军政大事交代完毕以后,次日刘辩便启程前往豫州彭城。
彭城位于豫,兖,徐三州中心,如今三州初定,刘辩还无法返回洛阳,故而将位于三州中心,规模浩大的彭城作为临时都城。
不回洛阳期间,刘辩将在彭城负责办公。
岳飞也于当日率领冀州兵马返回冀州。
而刘辩则在司隶一系兵马将校的陪同下,赶往彭城。
商丘距离彭城不远,一直往东,快马加鞭只需一日就可抵达。只不过刘辩是数万人马通行,因此走到彭城,花了三天时间。
徐州早在半个月前,就被陈庆之,戚继光等率兵平定了。
半个月前,刘辩已经书信陈庆之,言他会移驾彭城。所以徐州除了与江东接壤的几个重镇需要派兵驻守外,陈庆之也将兵马带到了彭城,休整彭城,为刘辩准备行宫。
得知刘辩王驾渐近,陈庆之等一干将校,亲自出城二十里迎接。
翻越一座高坡,彭城在望。
刘辩坐于马头,立于坡顶,遥目眺望彭城,方圆数十里之景,尽收眼底。只见彭城规模浩大,不下襄阳等城,刘辩不由得感叹道:“此城规模如此浩大,可入天下前十,难怪当年项羽要在彭城立都,多少也是有些道理的。”
一边的韦孝宽摇头叹道:“只可惜彭城虽然规模浩大,但四周却是四通八达,无险可守,又位于泗水低洼处,一旦遇水,情况危矣。莫说与长安,洛阳相比,甚至不如襄阳也比不上。”
“不错,这也是项羽为何会败在高祖之手的原因!”刘辩哈哈一笑,策马下了高坡。
坡下官道两边,徐州文武夹道相迎。
刘辩未至,一众官员,士兵便虔诚的高呼:“臣等恭迎陛下!”
刘辩双手虚扶,高声道:“众卿不必多礼,皆起来吧,陈庆之与朕随行!”
“诺!”陈庆之拱手领命,翻身上马来到刘辩身边,距离刘辩约有一个马头的位置,兵马继续赶往彭城,刘辩速度不快,一边赶路一边向陈庆之问道:“徐州如何情况如何?”
陈庆之拱手说道:“陛下,早在设计水淹下邳之前,我军便想到平定徐州的第一要务乃是安定百姓,展开夏种。因此末将一开始就让青州做出准备,徐州平定以后,农具,种子都运送到了徐州,如今徐州百姓都在忙着耕种之事。”
刘辩听陈庆之这么说,心中大喜,赞叹道:“还是爱卿你有先见之明,豫州夏种之事,由于没有事先准备,这段时间,让朕忙的是不可开交啊。”
“哪里?若不是江东两路出兵豫州,耽误了将近一个月,只怕陛下早就将豫州平定了,此刻玉米,番薯平苗都已经长得旺盛了!”陈庆之苦笑着自谦道。
刘辩摇头一笑道:“可惜啊,江东的出兵遭遇了豫州的统一,因此豫州的玉米,要比徐州晚上十天半月才能收获咯。对了,朕让你准备的地方准备好了吗?”
陈庆之回答道:“已经准备妥当,到时候足以容纳成千上万人同时参加考核!”
“那就好,朕之所以来彭城,主要就是为了三州官吏之事。故而来到三州中心彭城,希望能各地人才尽快赶来彭城。”刘辩满意道。
随后,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些琐事,不多时,终于抵达了彭城。
高大的城墙上,挂着一块牌匾,黑底金边上书彭城两个大字,不知这块牌匾挂了多久,其上隐约有裂纹出现,尽显古朴之色。
“进城!”刘辩看了一眼城头,催马进入城中。
城中街道已被肃清,道路两旁,皆是看热闹的百姓。
刘辩被一行人拥护着,策马走在街道上,刘辩目不斜视,但却感受的到,街道两边敬畏的目光。
突然,街道一边响起一阵阵痛哭之声:“呜呜呜……姐姐,你不要离开我啊!”
“何人胆敢惊驾!”前方开路的士兵沉声喝道。
“姐姐,你不能离开我啊!”
道路一边,哭声仍旧不曾断绝。
刘辩向着路边看去,见是两个小乞丐,一个躺在地上,另一边跪在她旁边哭泣,听哭声所说,这两个乞丐应该都是女性,只是蓬头灰面,衣衫褴褛,也看不清相貌,年纪。
“谁能救救我姐姐,我愿意当牛做马报答他!”这时那乞丐装扮的女子说道。
只是路边百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