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木真沉声道:“博尔术见这支骑兵南下,势必发兵来救,等博尔术过来,实力就够了!”

    正在此时,北方冲来数骑,直奔山上而来,阙特勤见是自家骑兵,便未阻拦。

    数个骑兵浑身带伤,冲至山顶,翻身落马,踉跄至铁木真身前拜倒,惊惶说道:“大汗,先前博尔术将军见汉军南下,意发兵来救,却不想汉军留有后手,派了五千骑兵阻拦。我军难以南下,故派我等拼死杀出,前来禀报!”

    “可恶!”铁木真大怒,将手中令旗弃于地上,身子更是摇摇欲坠,显然气极。

    阙特勤连忙扶着铁木真,来到旁边石头坐下,铁木真平复心情,这才说道:“阙特勤,你指挥兵马,放出通道,让乞活军与陌刀军汇合。记录不要让阵势混乱,以免汉军突围出来不退,继续与我军拼杀!”

    既然剿灭乞活军与陌刀骑兵不成,铁木真只能让他们放走,继续围剿,只能是让麾下骑兵损失更多。

    阙特勤得令,捡起令旗指挥下方骑兵。

    蒙古骑兵主动放行,陌刀军很快便与乞活军汇合,一起杀出重围。

    李嗣业见蒙古骑兵在他们突围以后,阵势并不混乱,而乞活军又伤亡惨重,也不在与蒙古军厮杀,双方保持距离。又派人北上通知拦截博尔术的骑兵,让他们南下与自己汇合。

    没过多久,北边陌刀骑兵便南下赶来,与李嗣业汇合。

    李嗣业便让乞活军先行,亲率陌刀骑兵断后。

    铁木真亦是舍不得麾下骑兵伤亡,也不追击,自引骑兵北上返回营寨。

    不久,李嗣业率领着陌刀军与乞活军一起赶往廉县。

    廉县县令得知并州大将率兵赶到,却是亲自出城迎接:“下官见过李将军!”

    “嗯!”李嗣业点了点头,笑道:“你们做的不错,听闻廉县城中只有守军三千,却能够大败蒙古骑兵,当真不凡啊。并且县中百姓没有死伤多少,你们县中一文一武,县令县尉可谓功不可没!等蒙古退兵,我当亲自上书天子,为你们表功!”

    “额……”县令听李嗣业说道这里,不由得脸色微慌。

    要知道霍安并非县尉,而是县中小兵,由于县尉惧敌,这才斩杀县尉,亲自指挥兵马抵御蒙古。

    虽然霍安建立大功,成功抵御了蒙古,并且击败蒙古,但是斩杀朝廷命官,却是叛逆之事。

    虽然李嗣业不是凉州将领,但面对这种事,也是有资格管上一管的。

    见县令神情不对,李嗣业问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我……”县令见李嗣业询问,更加害怕,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我来说!”霍安踏步而出,沉声喝道。

    “你且说说县令是怎么了!”李嗣业见是霍安,点了点头。

    不想霍安却跪倒在地,拱手说道:“我并非县尉,只是县中小卒。原本那县尉见蒙古骑兵来袭,贪生怕死想要弃城而逃,我怒其不争,故而杀之,自领城中兵马抵挡蒙古。

    此事乃我一人所做,跟县令贾复以及城中文武官员无关。如今将军率兵来此,廉县在无后顾之忧,将军便把我杀了,以正朝廷法度!”

    李嗣业听后大惊,指着霍安瞪道:“你把县尉杀了?我说你小小年纪,怎会是一县武官之首!”

    “那种孬种,不杀留有何用?将军不必迁怒其他人,只管责罚霍安一人。只要县中百姓无恙,霍安死而无怨矣!”霍安拱手说道。

    李嗣业叹了口气,说道:“你这小子,性情倒是甚合我意,只是做事却忒冲动了些。那县尉虽然该死,也不该由你来杀,你大可将他拿下,由朝廷治罪,怎可自作主张,将他杀了。”

    “霍安死而无怨也!”霍安仍旧坚定道。

    “哼,脾气倒是倔得很!”李嗣业冷哼一声,说道:“你且起来吧,此事我会设法周旋,说来你杀县尉,乃是为了朝廷。将来若是朝廷怪罪,本将必为你求情!”

    见李嗣业这么说,霍安起身拱手说道:“那就多谢将军了!”

    随后李嗣业便率领兵马进城。

    乞活军,陌刀骑兵皆有伤亡,李嗣业派人给士兵治伤,休整兵马。

    便召集郭卫,张举,贾复,霍安等人过来商议。

    李嗣业对郭卫,张举二人问道:“如今冉闵将军战死,不知你们乞活军有何打算?”

    二人拱手说道:“将军战死前嘱咐我们,让我们归附大汉,继续保卫河套百姓,故而我们愿意率领乞活军归附大汉,继续抵挡蒙古。”

    李嗣业大喜,说道:“乞活军乃天下雄兵,大汉有你们,何愁蒙古不灭。”

    见二人愿意归附大汉,李嗣业又说道:“如今冉闵将军已经战死,天气炎热,尸体保存不得,当先入土为安。贺兰山横贯西套,俯瞰大汉,北望蒙古,乃是个风水宝地,我这就派人前去勘察风水,择日下葬,也好让冉将军入土为安。

    另外我会上书天子,给冉将军追爵封位,你们看可好?”

    李嗣业在历史上乃是名将,并非普通莽夫,见乞活军归降,在场又数他官位最高,自然要安抚乞活军,使其对大汉心生归附。

    二人感动不已,连忙拱手谢道:“多谢将军垂爱!”

    一边霍安耐不住性子,对着李嗣业问道:“李将军,不知并州那边战事如何了?”

    说起并州战事,李嗣业心情甚好,笑道:“并州那边尔等只管放心,铁木真四路攻我大汉,首先雁门那边兵马,由窝阔台率领,十万铁骑孤军深入,已被杨副都督与幽州薛都督兵马联合包围,困于天狼谷,一把火烧个干净。

    而攻打五原的蒙古骑兵,我来时,薛都督已经率兵藏于他们后方,李都督正谋划着前后夹击,如今只怕已是兵败了!”

    众人闻言大喜,霍安说道:“好啊,蒙古此次出兵数十万,折损可谓过半,以后只怕在无力南下。从此以后,便轮到我大汉反攻蒙古了!”

    李嗣业哈哈大笑道:“不止如此,还有更大的捷报呢!”

    众人争相问道:“哦?不知是什么捷报?”

    李嗣业笑道:“李都督见蒙古倾巢而出,便知北方草原实力空虚,便派遣林御将军,率兵一万北方杀入草原。林御将军果然不负众望,找到蒙古王庭所在,却是袭破了蒙古王庭,将其中的王公亲贵,擒了个遍!”

第1085蒙古退兵

    当李嗣业说出林御突袭蒙古王庭,大获全胜之事时,众将更是惊叹不已。

    “此等大胜,堪比方面冠军侯封狼居胥啊!”

    “是啊,经此一役,蒙古在对我大汉构不成威胁了。”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说不定铁木真知道了,就要一命呜呼。蒙古从此分崩离析也说不定。”

    众将欣喜不已,虽然不是他们亲自攻破蒙古王庭,但都在为如此大胜而感到兴奋。

    然而霍安却郁闷道:“便是冠军将军林御突袭的蒙古王庭吗?我乃是冠军侯后裔,向来以祖先为荣,便想有朝一日能够获得祖先的功绩。如今林御将军获此等大功,等到论功行赏封候拜将时,岂不是抢到我祖先冠军侯的名号……”

    李嗣业哈哈大笑,拍着霍安肩膀说道:“你小子居然在想这个,且先想想如何才能躲过此次的问罪再说罢。更何况天下侯位无数,你又何必念念不忘一个冠军侯呢?”

    “此乃祖先功绩,意义非凡,霍安岂能忘记?”霍安摇头叹息道。

    一番议论结束,廉县也陷入忙碌之中。

    城中木匠已为冉闵打造好棺椁,李嗣业又请历官挑选下葬时间,派风水师前往贺兰山挑选宝地,又让兵马赶制丧服。

    历官定下时日,可在三日后安葬冉闵,风水师也在贺兰山挑选一处宝地。

    地势坐北朝南,象征冉闵背挡蛮夷,南护大汉。

    此刻蒙古营寨,也在商议退兵之事。

    原本打算着剿灭乞活军,攻破廉县,就算不继续进攻大汉,也要杀了城中百姓泄愤报仇。

    可不成想,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大汉派兵来援,导致乞活军逃脱,他们蒙古兵马也伤亡不小。

    原本有乞活军驻守廉县,廉县都难以攻破,如今陌刀骑兵又至,却是更加难有作为。

    铁木真从出征时的意气风发,也成了如今的意兴阑珊,打算退兵返回蒙古了。

    不过由于军中还有许多伤兵,铁木真只好让大军休整几天,又派人前往五原,雁门联络赤老温,窝阔台两方兵马。

    一日过后,廉县方面又迎来一支兵马。

    不过不是从北边而来,而是从东南赶来。

    领军大将乃是雍州都督诸葛亮麾下大将姜维,率兵一万来援。

    蒙古兵马至灵武谷时,霍安便使人分别通报凉州,雍州。

    如今数日过去,雍州距离廉县较尽,却是率先抵达。

    姜维见城中已有乞活军,陌刀骑兵赶到,唏嘘不已,说道:“诸葛都督早料到益州与蒙古人还有联系,担心司马懿出兵之时,蒙古人会攻打我关中后方,所以派我领军一万在萧关驻守。我得到消息,披星戴月前来支援,唯恐廉县有失,不想你们竟然早到,还战败了蒙古人!”

    李嗣业感叹道:“你们雍州果然有了防备,李都督派我来救时。就曾说过蒙古骑兵攻打关中,势必会在萧关道受到挫折,不想果真如此。”

    “几位都督都是当时人杰,将局势看的如此清楚,我等不及也!”姜维见李靖也猜到了雍州的不防,不由得感叹道。

    如今城中兵马过多,又有百姓坚壁清野,在城内居住,城中已经无法再容纳姜维带来的兵马。姜维与李嗣业商量一番,便在城外安营扎寨,与廉县达成掎角之势。

    铁木真得知廉县又有兵马来源,退兵之心更甚。

    又两日,便到了冉闵要下葬的日子。

    一干大将早有商议,决定都前往贺兰山安葬冉闵,由乞活军以及一万陌刀骑兵跟随保护。另外一万陌刀骑兵以及姜维带来的兵马则留在城中防守。

    一行兵马护着冉闵棺椁出城,正在此时,南边又赶来一支骑兵,为首大将手持长刀,身后竖着一面大旗,上书一个庞字,乃是西凉大将庞德率领两万骑兵赶来。

    庞德见前方兵马披麻戴孝,大惊失色,连忙纵马上前,他与姜维见过面,认得姜维,催马上前问道:“伯约,怎么回事,是谁战死了!”

    既然是奔丧,自然人人都要带孝,姜维身着孝服,拱手对庞德说道:“令明兄,数日前冉闵将军带领乞活军来援,然而铁木真亲率大军追击,冉闵将军也于此役战死了。如今天气炎热,尸体无法留存,只好就近在贺兰山安葬。”

    庞德闻言大惊,悲痛道:“冉闵将军都是因为护我凉州廉县,这才战死。我当亲自带孝,扶棺为他下葬!”

    城内孝服还有的多,李嗣业忙令人去取得孝服,庞德穿上孝服,又使军中一半将校跟随祭拜冉闵,剩下兵马在城外安扎。

    一众汉军大将,与郭卫,张举等乞活军扶着冉闵灵柩前行。

    下葬之时,乞活军将士想到冉闵已死,从此以后长埋贺兰山,一时间皆齐声高哭。哭嚎声响彻贺兰山方圆数十里地界。

    而此刻的铁木真,得知汉军又有兵马来援,近三万乞活军,两万陌刀骑兵,一万关中骑兵,两万西凉骑兵,在兵力方面,已经不必他麾下兵马少了。

    铁木真担心汉军将冉闵下葬后会攻打于他,便趁着冉闵下葬之时向北撤退。

    汉军将冉闵下葬以后,返回廉县,刚至城下,斥候便来通报:“启禀几位将军,先前蒙古人趁着你们安葬冉闵将军之时,已经率兵撤退了。”

    郭卫听得蒙古人撤退的消息,大怒道:“我家将军因蒙古人而死,岂能轻易放跑了他们,乞活军的将士,随我追击。”

    郭卫说罢,便一催战马,带着乞活军往北追去。

    那些乞活军将士,身上孝衣仍在,一个个士气高昂,在郭卫的带领下直奔北方杀去。

    张举见此连忙对着汉军诸将说道:“铁木真乃是蒙古大汗,用兵老辣,虽然撤退,但必有伏兵。郭卫此去,必定中伏,烦请诸位将军速速带兵前去接应!”

    如今乞活军已算得上是大汉兵马,众将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庞德说道:“廉县乃我凉州防区,我不能将兵马都带去,便留下五千骑兵守城。便带领剩下人马前往接应。”

    李嗣业,姜维二人齐声道:“我们便带本将精锐前往接应!”

    三人说罢,各自点起军中士卒。

    庞德带西凉骑兵一万五千,姜维带雍州骑兵一万,李嗣业带并州陌刀骑兵两万,前往接应郭卫。

    霍安,贾复乃是凉州将校,跟在庞德军中,一同前往。

    却说郭卫,率兵一路蒙古蒙古骑兵,行至数日前大战的一线峡,受到蒙古骑兵的埋伏。

    郭卫复仇心切,没有防备冲入一线峡。

    两侧高山上,顿时喊杀声大作,蒙古大将阙特勤,王保保一人率领一万兵马占据山崖。

    王保保大喝道:“我家大汗早料到尔等会来追击,故而命我再次布下伏兵。不想只来了你们乞活军,真是大计小用。今日权且先灭了尔等乞活军,他日在行算账!”

第1086章大获全胜

    这一次,蒙古骑兵可不像上次那样设伏匆忙,铁木真撤退,早已经让阙特勤,王保保提前赶往一线峡设伏。

    因此蒙古骑兵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滚石之类等杀伤力大的武器。

    乞活军一冲入一线峡,顿时两边山崖上万箭齐发,滚木滚石从其上滚滚而下,只砸的乞活军抱头鼠串,死伤惨重。

    幸亏后方,霍安,贾复,李嗣业,庞德,姜维等汉军大将领军来援。

    见乞活军中伏,姜维连忙喝道:“众将士给我向山崖两侧放箭,压制蒙古兵马。”

    “速速上前搬来滚石滚木,接应乞活军出谷!”一边庞德也下令道。

    顿时,汉军在谷口对着山崖上也是万箭齐发,将蒙古骑兵压制,无法射击。又有士兵搬来谷口滚石滚木,乞活军忙帮忙从一线峡中撤出。

    两边山崖上阙特勤,王保保见汉军大队人马来援,不敢恋战,仓皇带兵从山崖退下,山崖下提前放置了战马。蒙古士兵下了山崖便上马往北,与铁木真大队人马汇合。

    蒙古骑兵撤退,一线峡中的乞活军很快平安撤出。

    张举上前对着郭卫说道:“我知道你急于向蒙古报仇,可是如今蒙古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有慢慢徐之才行,你切莫如此冲动了。”

    郭卫见得麾下乞活军死伤惨重,悲痛不已,说道:“都怪我如此冲动,才导致兄弟们死伤惨重,我如何向冉将军交代?”

    霍安在一旁说道:“诸位,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如今铁木真已经撤往北方,咱们应该继续追击,若是他返回朔方河套,伤害河套百姓就大事不妙了。咱们应该等其彻底退回草原,才能彻底放心啊!”

    众将一听有理,皆点头摇头,只是大军出来匆忙,未带粮草,眼下往北数百里,没有粮草是无法前行的。

    李嗣业便又分出一万人,让他们返回廉县取粮。

    郭卫,张举二将又分出军中伤兵,返回廉县休整,一众大将这才继续领军,前往追击蒙古骑兵。

    有了乞活军的教训,这一次汉军在不会贪功冒进,每至一处,必使斥候先打探地形,确定没有伏兵,这才继续前进。

    汉军追击的目的,只是防止蒙古人伤害沿途百姓,却不是为了追杀蒙古人。

    三日之后,铁木真便率兵大军,行至朔方郡北部的临沃县一带。

    由于后方有汉军骑兵追击,铁木真却不敢轻易伤害河套百姓,只是在旷野驻扎,派人联络东面的赤老温部,窝阔台部。

    一日过后,汉军各部人马也赶到临沃,与蒙古军对峙。

    铁木真正等待斥候的回信,不想却等来了赤老温的兵马。

    原来赤老温被李靖,薛仁贵联合击败后,便赶往朔方汇合铁木真,今日正好在此相遇。

    得知赤老温大败,铁木真惊慌不已,连忙出营查探。

    只见得营外,赤老温麾下十万兵马,早已经损失大半,剩下只不到四万人,皆是狼狈不堪。

    赤老温策马至铁木真身前不远,翻身下马,连滚带爬,踉跄至铁木真身前拜倒:“大汗,末将对不住你啊,十万兵马在我手上折损大半,末将该当死罪啊!”

    铁木真身子摇摇欲坠,实在难以接受如此大的伤亡。

    想他麾下兵马,经过连翻大战,如今还剩下六七万人,他已经颇为心疼,不敢与汉军在战。哪成想赤老温部,既然伤亡更多,死伤大半。

    众将连忙扶着铁木真,铁木真平复气息,说道:“窝阔台呢?我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与他联系,他那边情况如何了?伤亡多少?”

    见听见自己麾下兵马的伤亡,铁木真都如此情况,赤老温哪里还敢将剩下的两个坏消息相告,连忙撒谎说道:“三王子那边,一直还未有消息传来!”

    铁木真与赤老温相处数十年,对于他可谓是了若指掌,见赤老温神色不对,便喝道:“你胡说,你岂会不知窝阔台那边消息?是不是他那一队人马也败了?不敢出来见我?快叫他出来,还有博尔忽呢?叫博尔忽出来!”

    “窝阔台,博尔忽,快出来见我!”铁木真朝着赤老温麾下骑兵方向大喝。

    只是哪里却有回应。

    “大汗不要动怒,保重身体啊。”博尔术隐约猜到窝阔台兵马可能遇难,搀扶着铁木真劝慰道。

    “我还没老!你快说,他们到底怎么了!”铁木真挣脱众人的搀扶,对着赤老温喝道。

    赤老温跪地哭泣,悲痛不已的说道:“大汗,三王子他们的兵马孤军深入,在白登城北的天狼谷被汉军围困,汉军一把火,把他们,把他们……”

    “噗……”铁木真闻言,顿时在承受不住打击,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

    “大汗……”

    众将惊慌失措,连忙扶着铁木真进寨休息。

    “快退兵,在不退兵,我们只剩残兵败将,只怕要为汉军所灭!”铁木真抓着博尔术说道。

    博尔忽拱手领命:“诺,末将这就准备让将士们退兵!”

    一行人将铁木真扶进营中,请医者看后,这才前去准备撤兵。

    不想众将刚离开铁木真大营没多远,赤老温便拦下众人,说道:“诸位且慢,我还有个更加不好的消息告诉大家!”

    众将大惊,窝阔台兵马全军覆没,已经算得上最坏的消息,还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坏?

    赤老温脸色阴沉无比,对着众人说道:“就在三王子兵马兵败以后,汉军派出兵马,北上草原,如今我蒙古王庭,已经被汉军攻袭,文武群臣,皆为汉军掳掠。

    我见大汉急火攻心,这才瞒住不说,可如今大汉回到蒙古,事情必然泄露,这可如何是好?”

    “什么……”

    “我们王庭,居然被汉军所破?”

    赤老温连忙低声道:“不要大声,尔等是想将大汗气死吗?”

    “这可如何是好啊!”

    尽管赤老温叮咛,可众将还是非常惊慌。

    博尔术最为冷静,沉声道:“立刻派人前往王庭,提前通知他们,让他们将事情隐瞒下来!”

    王保保担忧道:“可是事情瞒得住吗?大汗迟早会知道的!”

    “总之现在大汗不能知道,我军经此大败,王庭又被汉军攻破,眼下大汗已经被气病了,若是在得知这个消息,有个好歹的话,我们蒙古只怕就此要分崩离析了。

    所以咱们返回蒙古,一路上速度尽量放缓,这个消息能隐瞒多久便隐瞒多久。得大汗身体康复以后,才能相告,大汗身体没好,谁也不许说!”

    众将得了博尔术的叮嘱,纷纷点头,保证守口如瓶。

    博尔忽又看着赤老温问道:“大王子,二王子,都被汉军掳了去?”

    “是,只是后来李靖以此来乱我军心,将大王子放了回来,如今就在我军中,只是我不敢让他出来与大汗相见。”赤老温回答道。

    博尔术听后连连摇头:“这是汉军的诡计,想要分裂我们蒙古,大王子血脉不纯,性格又软弱无能,大汗若是有个好歹,他如何镇得各大部落?

    而且大汗如今需要休养,需要有人代理蒙古事务,可派人前往西部草原,召回四王子拖雷,若是大汗有个好歹,也只有他镇得住!”

    众将心知此乃蒙古大事,俱是不敢反对,一一遵从。

    次日,蒙古大军便启程撤退,返回草原。

    出征之时,蒙古四路兵马攻打大汉。

    共计兵马三十六万。

    如今攻打雁门的窝阔台部,十万兵马全军覆没。

    攻打五原的赤老温部,十万兵马损失大半,只剩下三万五千人。

    攻打朔方的铁木真部,十万兵马折损最少,但也损失接近四万,只剩六万左右。

    而突袭关中的王保保部,六万兵马同样是折损过半,只剩下三万人左右。

    三十六万兵马,共计损失二十三万左右,只剩下十三万左右的残兵败将,狼狈逃回草原。

    蒙古六十万控线之士,一战下来,消灭将近三成还多,从此以后,在难以入侵大汉江山。

    并且林御突袭蒙古王庭,擒拿蒙古王公大臣而还。

    大汉兵马,幽州,并州相加,也不超过五万人,可谓是大获全胜。

第1087章群臣撕逼

    蒙古撤兵以后,并州李嗣业便率兵赶往五原,汇合李靖。

    庞德率领的西凉骑兵,姜维率领的雍州骑兵,则暂时驻守在朔方,等待李靖那边的消息。

    李嗣业返回五原,告知此次驰援关中的经过。

    得知冉闵身死,汉军诸将非常惋惜。

    薛仁贵见蒙古撤军,则提出告辞:“李都督,我乃幽州都督,如今蒙古退兵,我当返回幽州镇守!”

    李靖笑道:“此次多谢薛都督出兵相助,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退蒙古。如今幽州军务繁忙,我这边,也是诸事繁多,便不留都督了,待日后海晏河清,我在与都督好好喝几杯!”

    “薛某等着这一天!”薛仁贵向李靖拱手拜别。

    薛仁贵自率兵返回幽州,李靖便对着众将说道:“如今冉闵战死,河套四郡,便归我并州管辖。且因为冉闵之死,河套百姓民心不安。我当率兵赶往朔方,镇守河套,以安乞活军军心,在安抚河套百姓,使之彻底稳定下来。”

    随后,李靖便率兵赶往朔方,并且沿途安抚河套百姓。

    待至临戎,河套百姓皆安。

    见李靖赶到临戎,姜维,庞德二将便告辞离去。

    临行前李靖叮嘱二将,说道:“霍安,贾复乃是小兵出身,杀县尉而夺兵权抵御蒙古,虽是为国,却触犯了法律。尔等回去以后,当上书朝廷,说明原委,不可使忠良得到不当的处罚!”

    庞德拍着胸脯说道:“霍安贾复乃我凉州将校,我自当以性命保之,并让都督亲自上书说情。”

    姜维也保证道:“此乃国家栋梁,霍安年纪虽小,但有卫霍之风,贾复武艺高强,不下冉闵。他们二人虽有过错,但情有可原,末将同样会转告诸葛都督,为其求情!”

    随后二人领兵自回凉州,雍州。

    李靖则率兵留守朔方,一面整顿乞活军,一面安抚河套百姓。

    至于并州东部,自有副都督杨继业镇守。

    随着蒙古退兵,一道道捷报,飞往洛阳朝廷。

    此刻的刘辩远在兖州,并不在洛阳。

    这些捷报,便由朝中文武整理。

    只不过这些消息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三高官官便只好召集六部长官,九卿文武一同商议。

    会议由尚书高官官荀,以及中书,门下二高官官一起主持。

    时中书高官官蔡邕已经告假在家,门下高官官卢植已经于年初病逝。

    故会议分别由中书副官荀攸,和已经继承门下高官官之位的刘伯温一起主持。

    参与议论的,又有六部尚书之中的工部尚书刘晔,吏部尚书庞籍,邢部尚书狄仁杰,户部尚书田丰。

    至于礼部尚书韦孝宽,兵部尚书李显忠,此刻随同刘辩出征兖州未还。

    九卿之中,又有糜竺,张意,沈腾,包拯,华歆,宗正刘虞等文武参与。其余九卿之位的杨延嗣,杨妙真,典韦等人也随同刘辩出征去了。

    除此之外,荀又邀请了执掌太学的谢安,谏议大夫魏征一起参与议论。

    如此大捷,涉及并州,幽州将校参与,他们这些大臣,便是要商讨赏罚之事。

    封官加爵,不是刘辩一人能够决定的,如今刘辩御驾亲征,他们要核对战功,官员的封官加爵,升将处罚,他们要负责拟定出来。随后在送往兖州,请刘辩批阅,刘辩若是不许,在驳回重新拟定。

    首先是对官员的封赏问题。

    众官员一一核对战功,确认准确无误,便商议该如何封将赐爵。

    荀**着胡须说道:“如今我大汉,将军之位,最高者不过镇字位。其上还有征字位,前后左右四方将军。

    今我大汉,一统天下之势已定,陛下已经拿下兖州,趁胜追击,彻底扫平赵光义势力已经不远。到时候只剩江东,益州,亦是孤掌难鸣,数年之内可定。

    所以说我大汉,距离海晏河清之日已经不远,但许多将军的军位,爵位还很低,我们可以趁着此次大胜。上书陛下,对这些大将封官加爵,以显朝廷恩德。”

    一众官员听了荀的话,纷纷赞同,华歆热衷功名,趁机说道:“尚书大人说的不错,如今我大汉距离一统之日已经不远,若在不封官加爵,更待何时?陛下虽然圣明,但赏罚分明,罚是够了,赏却不够!”

    “就是啊,荆州都督刘裕,身为一州都督,但将位仍是偏将军。荆州将校,许多人将位还在他之上,这于理不合!”

    见一众官员都同意自己的提议,荀便说道:“既然尔等都同意,便清点各州将校功绩,商定如何封赏,来日上书陛下,请其批复。”

    一个上午的时间,一众官员都在赏拟大汉武将的封赏问题,待商讨完毕以后,由三高官官会同六部,九卿文武,联名上书刘辩,请其批复。

    到了下午,又要商议将校的处罚问题。

    有人立功,也有人犯错。

    首先被拿到桌案上来说的的,便是薛仁贵,霍安,贾复三人。

    身为儒家,读圣贤书的九卿官员沈腾便说道:“幽州都督薛仁贵,此次大战之中,下令将蒙古十万铁骑付之一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