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辩是抱着剿灭异族的信心来的!阴馆城也一定要守住。

    不过此时,河套之地的异族还没有大举进攻。但却偶尔有几个异族骑兵斥候远远的出现在阴馆的视线范围之内,随后又立即离开。

    但杨继业却凭借着多年抵御异族的经验,灵敏的感觉到,这只是暴风雨的前夕,异族即将大举进攻了。

    不过杨继业做事却不会完全凭借经验,军事,不同于儿戏,必须要特别认真对待。故而杨继业派遣斥候,深入河套一带,打探消息。

    斥候回报的消息,却领杨继业眉头深锁。

    河套平原,水草丰茂,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异族占领河套之后。一边游牧,一边却也用汉人奴隶种植粮食。这样比完全游牧要好得多,到了冬天也有粮食食用。

    但今年,并州关内风调雨顺,但关外却不尽人意,庄稼可以说颗粒无收。往年收成够了,异族自己剩余的同时,也会给汉人奴隶,以便其继续为自己劳作。

    但现在异族自己都可能供养不了自己,故而便再次有了劫掠的心思。

    往年,也只是有数千骑兵入境劫掠,但今年,河套天灾严重,杨继业收到异族大股骑兵部队,已经开始集结,准备攻略雁门。

    雁门郡所剩人口不过十来万,并且全部都是故土难离的爱国志士。其中约有一万青壮跟随杨继业守卫阴馆,其余几万百姓,却是在雁门关外,阴馆城后方生存。

    这也是为何刘辩在雁门关内的土地上没有见到人烟和田地,反而在战火连天的关外,见到了种植的庄稼。

    因为他们在关外种植粮食,是为了供应守卫阴馆的将士,一旦进入关内,路途遥远,则阴馆将在无后勤支援。

    这些人,敢留下来,都是打算与雁门共存亡的!

    阴馆城作为汉景帝修建,作为拱卫雁门关的军事堡垒,有经过历代的加固。现如今城墙已经高达六丈之高,约有今日的十四米左右。而城墙也是用青石磊砌而成,厚达三米左右。

    刘辩望着这座历经岁月的,历经战火,而不成磨灭的坚城。

    “阴馆城还算坚城,在配合后方的雁门关,只要在关内经营屯田,发展得好,便可以以阴馆为踏板,反攻河套!只是现在雁门人口还是太少了,根本发展不起来啊!”

    刘辩亲自率军抵达阴馆,收到消息的杨继业亲自出城迎接。

    “臣,杨继业拜见陛下!”杨继业一身甲胄,向着刘辩躬身行礼。

    刘辩看着杨继业,只见他脸上比起几个月前,多了几分沧桑,铁盔之下,露出的两鬓又加了一绺灰白。

    看着杨继业显露出来的老态,刘辩鼻子一酸,心里有些愧疚。这杨继业前世,便是为大宋守卫雁门一带,最后战死沙场。演习中,更是陪上了几个儿子。

    而现在,自己又让他守卫雁门,抵御来自异族最大的压力,刘辩着实有些不好意思了。

    “将军甲胄在身,不必行礼,快快请起!”刘辩赶忙抓着杨继业的手,将其扶起。

    一阵寒暄之后,刘辩大军进入阴馆城内。

    署衙之内,刘辩高坐于主坐,其余众将依次坐下。

    “杨将军,你来信中说,异族将会大举劫掠,所以朕亲自率领两万大军来援,不知道这一次异族将会动用多少兵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辩首先就询问起异族的情况来。

    “陛下,今年河套之地先是干旱,到现在不过十月份,又气温骤降!收成近乎没有。所以这一次河套之地的异族应该会倾巢而出,并且根据斥候的来报,人数应该在十万左右!”

    “十万人?河套之地的异族居然有兵十万?”刘辩眉头一皱道。

    “河套之地,约有异族七十万左右,还有约数十万被异族所奴役的汉人,他们以汉人劳作,不需要劳动力,并且草原异族,天生就是战士,除了老人,小孩和妇女,所以才有的这十万人!”杨继业给刘辩算起异族的账来。

    卢植摇了摇头道:“这草原的异族因为天生的环境,再加上是好斗的天性,基本上每个成年男子,都是想到于我大汉的精锐!只要有人,就能组成一支大军!”

    “你们只看到异族的强势,却看不到异族的弱点!这样虽然有好处,但弱点也是致命的!”却不想刘辩莞尔一笑道。

    “弱点?”众将皆是一愣,这天生强悍的种族,有什么弱点?

    “我大汉,有民五六千万,虽经过黄巾之乱,但仍然有近五千万!而草原之上所有异族加在一起,能有多少人?二百万?三百万?最多也不过五百万吧!”

    刘辩手指敲击着桌案,侃侃而谈。

    “而这样一来,草原之上的异族骑兵,又能有多少呢?最多也不过三五十万!更何况他们是分为各个种族!像最强大的鲜卑,兵马应该不过二十万,匈奴少一些,最多十万!”

    “这样的种族,虽然天生强悍,难以匹敌,若是胜利还好,但一旦经历一场大败呢?”刘辩诡异一笑,问道。

    “若是经历大败,异族内没有成年男子做支柱,就会不攻自破!就像武帝时期,卫霍深入大漠,消灭匈奴主力十数万,人数虽不多,但匈奴却只有远走大漠,足足数百年才恢复过来!”首先便是韦孝宽明白了刘辩话中的意思。

    “异族人口少,一旦大败,便会丧失战斗力,而我大汉,人口多,败了也可以很快恢复,我大汉败得起,异族败不起!”却是刘辩身后,林御眼睛一亮道。

    众将一阵惊讶,想不到这小子居然有如此见识!

    众将俱是盯着林御,林御被看的头皮一阵发麻,低下了脑袋。

    “话虽然是这么说,也是这么个道理,可是我”大汉却不能跟异族拼!我汉族子民可比异族金贵多了!所以,对战对外,能打胜,还是要胜的!”刘辩沉声道。

第八十六章韦反间!

    刘辩此言一出,虽然话语中带着笑意,但他们也不是白痴。

    刘辩的意思就是,我大汉百姓虽然多,但也不能去跟异族拼!用人命堆出来的胜利,还有何意义?到时候打败了异族,自己也就离破灭不愿了。

    其实这就叫穷兵黩武,汉武帝也是因为这个,虽然打败了匈奴,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导致强大的大汉帝国,逐渐日薄西山。

    刘辩自然不会走前人的老路。

    “臣等谨记!”一众文武明白过来刘辩的意思后,都是躬身应诺。

    其实,像历史上的宋之契丹,女真,和蒙古,明之后金。之所以那么难对付,甚至是抢了汉家天下,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控了一部分的汉地。

    他们本身种族的人并不多,就好像满人的八旗子弟兵,人数并不多。但是他们却因为原先王朝的懦弱,逐渐掌控了一部分的汉地,就像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一般。

    掌控一部分汉地之后,他们的作战方式,大大改变,不再是用纯碎的本族人来攻城掠地,因为他们消耗不起。

    他们在汉人中,招募军队,相应提高了汉人的一点地位。让汉人功法汉人,消耗汉人。

    如此一来,这些异族本事实力没有得到消耗,反而汉人自己的实力却被汉人消耗光了。

    不过好在现在,北方异族也仅仅只占据了河套,其中生存的汉人并不多。并且异族也没有用汉人作战,还是在奴役汉人。

    “陛下,虽然异族有这个致命的弱点,但这么多年来,我大汉对异族还是无可奈何啊!甚至一再防守,以至于丢失了大片的土地。我们虽然知道这个异族的死穴,但却没办法能够利用起来啊!”杨继业却是一脸惋惜道,显然他长年对战异族,知道这个异族的死穴。

    “孝宽,你怎么看?”刘辩看向目前帐下智力第一的人物,虽然他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但刘辩还是将他带在身边,以便出谋划策。

    “陛下,微臣以为,异族难以对付,是因有三!”韦孝宽拱手道。

    “速速道来!”刘辩眼睛一亮,迫切想听听韦孝宽的见解。

    “这第一,便是异族天生强悍,自幼便在马背上长大,天生便是精锐的骑兵,而大汉的将士,需要精锐中的精锐,才能将其击败!”

    “其二,就是异族骑兵迅捷,若是我大军大举进攻,为保存实力,他们便深入大漠,我汉军难以发现其主力,将其歼灭!”

    “这第三,便是我大汉难以进行有效的进攻!因为异族实力不容小视,想要有效对异族进行有效的打击,须得装备精良,甚至数倍于异族才行!并且又要深入大漠作战,无论是人力,武力,财力,都是不小的消耗!方面文景皇帝数十年的积累,也只够武皇帝攻打匈奴的,但尽管如此,还是对国力有了不小的消耗!”

    韦孝宽侃侃而谈,将对异族难以取胜的几个观点讲了出来。

    “不错,如今大漠深处,那些军事部落,现在可能实力不够,难以攻打,甚至只能防守。但现在河套之地的杂胡率军十万。主动出击,其主力就在眼前,不知道孝宽可有御敌之策!”

    “若是能够歼灭这伙杂胡,则河套之地,异族主力尽失,收服河套指日可待,孝宽若有妙计,收服河套之后,记你首功!”刘辩目光灼灼,充满希冀的看向韦孝宽。

    韦孝宽苦笑一声,看向杨继业道:“杨将军,不知雁门有多少守军呢?”

    “阴馆驻军一万,雁门关驻军七千,其中,骑兵五千,其余尽皆弓箭手,枪兵,刀盾兵!”杨继业老老实实回答道。

    “一万七加上陛下带过来的三万,一个四万七千大军,以四近四万步军,加上八千骑兵,想要对付十万异族骑兵,恐怕不易呀!”韦孝宽计算着,向着刘辩讲道。

    “难道面对异族,又要被动防守了嘛!”刘辩愤愤拍击着桌案。

    “陛下,以咱们的步军,想要击败异族十万铁骑,可以说难上加难!但异族骑兵却不善于攻城略地,我们以近五万兵马,在凭借阴馆城的坚固,异族骑兵若是久攻不下,必然退去,到时候我们乘胜追击,必然能大获全胜!”却是老将卢植出谋划策了。

    刘辩听了索然无味,这个办法他也想到过,觉得这是最最的下策了。久守必失,老是被动防守,迟早会出乱子。更何况异族骑兵又不是傻子,人家十万骑兵退兵,还又不是溃败,你去追击能取胜才怪。

    君不见高祖皇帝当年在取胜追击的情况下,都身陷白登,差点被冻死饿死。

    现在又到了冬天,这是要朕重蹈白登之围啊!

    “卢公所言虽然有理,但面对异族大汉已经被动防御了数百年。到了朕手里,还是防御!朕委实不甘心啊!”刘辩一脸悲愤道。

    “还请陛下莫要急躁,异族侵略大汉,老臣见陛下如此雄心,十分欣慰,但又对异族无可奈何,,也是心如刀割!”

    却是卢植陡然跪拜倒地!

    “只是现如今,是在不是对付异族的时机!若是一着不慎,损兵折将,则到明年,则会无力对付董卓!甚至面对中原诸侯,也无权威!”

    “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面对异族忍耐一时。到明年,击败董卓,还都洛阳,以关中数百万之众!只需休养生息,不过数年时间,到时候在出兵攻打,异族朝会如土鸡瓦狗一般!”

    “还请陛下三思,起码暂时不要在异族手上,耗费太大的力气啊!”卢植拜倒在地,一脸悲戚道。

    “卢公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是朕急躁了,险些忘了当前的重心!卢公放心,朕防御阴馆就是了,若非奇谋,不会主动出击,消耗实力!”刘辩被卢植当头棒喝,给点醒了,于是急忙下殿,将卢植给扶了起来。

    刘辩一直因为五胡乱华,后世满清鞑子入关的所作所为,对异族心存恨意,恨不得现在就剿灭他们。

    却忘了当前的主要大事却是攻打董卓,若是在此地因为对付董卓还消耗实力,却是得不偿失。至于异族,还是等实力足够,再行攻打。

    “陛下能够这么想,老臣就是死也瞑目了!”卢植一脸欣慰道。

    “卢公说的这是什么话,朕还要你陪着朕一起兴复大汉呢!”刘辩责怪道。

    大殿内再次恢复到融洽。

    “陛下,异族此次前来,所为劫掠,如今当务之急,应当将阴馆一带粮食尽快收割,将百姓接入阴馆城内,以免百姓收到异族的迫害!”杨继业防御异族经验丰富,因此提醒刘辩道。

    “恩,不错,既然朕到了,就不会在让百姓受到伤害!尽快将粮食入库,将百姓集中到城中吧!”刘辩点了点头道。

    沉吟了一会,刘辩再次开口道:“现在不过十月份,天气就有些寒冷,此次异族围城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百姓到了城中住的地方还好说,挤挤也就罢了!但御寒之物却是要提前准备,多多砍伐树木,准备冬日取暖之用,朕不想百姓冻死!”

    “诺!”

    众将皆拱手领命!都准备下去准备。

    “陛下且慢!”却是殿下,沉默许久的韦孝宽出声了。

    “孝宽以为还有哪些事需要补充?”刘辩一笑,问道。

    “陛下所说,十分充分,没有需要补充,只是臣或有一计,虽不足让异族十万骑兵溃败,但当有成效,令其大乱!”

    韦孝宽一身白色儒袍,站在殿下,颇有几分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的味道。

    刘辩听了,顿时狂喜不已,脑中只有一个念头。

    “韦孝宽要用反间计了!”

第八十七章黑云压城!

    “陛下,臣有一计,虽不能另此次来袭十万异族骑兵溃败,但或能收到奇效也不一定!”韦孝宽陡然道。

    “孝宽有何妙计,快快道来!”刘辩闻言,顿时惊喜不已。

    其余众将,也都是饶有兴趣的看向韦孝宽。

    “杨将军,河套之地,乃是鲜卑,匈奴,羌人三族杂居是也不是?”韦孝宽向着杨继业一拱手道。

    “不错,朔方郡多为羌人,云中,定襄五原则为匈奴,雁门之北则为鲜卑!不过三族之间已经相互通婚,不分彼此了!”杨继业点了点头道。

    “呵,不分彼此,怎么可能,异族多种族之分最为重视,虽然为了生存,互相通婚,但其中还有有嫌隙的!”韦孝宽不屑道。

    “不错,可以这么说吧!可是你的破敌之策,与这个有什么关系?”杨继业疑惑道。

    坐在殿上的刘辩,越听,眼睛越是冒光,接过杨继业的话道:“孝宽你这么问?可是打算行那反间之计?”

    “陛下猜的不错,异族骑兵虽十万之众,但却分为三股势力,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更何况这些为种族着想的势力之主?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又怎么会是一条心?”

    韦孝宽侃侃而谈,一脸自信。

    “好,孝宽既然几策,那这反间计就由你亲自谋划,所需要的财力,武力,人力全部由你调度,不用向我通报!”刘辩也不问韦孝宽具体的操作,直接就给予韦孝宽莫大的权力。

    “多谢陛下信任,微臣必不负陛下信任!”韦孝宽一脸兴奋道。

    韦孝宽感觉,刘辩给予他的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虽然跟自己曾经想的指挥军队,带兵打仗做一名将军,虽然有些出入。但韦孝宽自从上任锦衣卫的工作之后,却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工作。

    而他却不知道,刘辩对其的信任,却是有根据的。

    历史上,北齐北周乃是宿敌,韦孝宽隶属北周,其一生中,最出色的两事,一件乃是玉壁之战,韦孝宽坚守玉壁,抵抗当时还是东魏的丞相,日后北齐的高欢率领的十数万人进攻,坚守五十多天,东魏伤亡七万人而不能攻克。

    后来高欢气的急火攻心,不得已而退兵。

    在一件,则是使用反间计灭斛律光,当时斛律光乃是北齐大将,相当于是支柱。北齐有斛律光,北周对北齐根本无可奈何。

    后来,韦孝宽传谣,在北齐散播斛律光要造反的消息。当时的皇帝高纬也是个昏君,就信以为真,将斛律光杀害。斛律光死后第二年,高纬又杀了另一位大将,兰陵王高长恭,两人死后没多久北齐就被北周所灭。

    再有,韦孝宽最擅长的就是用间谍,无论是本国的,还是敌国的,都没有人反叛过韦孝宽。

    像韦孝宽这样的统帅之才,刘辩可以进行召唤,但造化这样能够玩弄人心于执掌之中的人才,刘辩必须要人尽其才。

    如今果不其然,韦孝宽反间计再出,刘辩自然全力支持。

    “好了,没有其他事,都下去吧,朕一路风尘,也要休息了!”

    众将皆是告退,只有杨再兴和林御两人留了下来。杨再兴作为刘辩贴身护卫,留下来理所当然,但林御却是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

    先前林御一直是站在刘辩身后,刘辩对着林御道:“不用拘礼,找个位置坐下吧!”

    “谢陛下!”林御不慌不慌,道了声谢,找了个坐案,盘坐了起来。

    “再兴,你看他的天赋如何?如果让你收徒的话…”刘辩试探性问道。

    毕竟一个人的武艺,乃是不传之秘,就算传也是家族相传。刘辩身为皇帝,学了人家的功夫已经算是以势压人了,若是杨再兴看不上林御,那刘辩也不会强迫。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杨再兴又是要时常和杨延嗣轮换,保护刘辩,又是带兵打仗,还要传授刘辩武艺。若是这徒弟不怎么样,杨再兴也不见得还有精力再收第二个。

    到时候杨再兴一身武力,得不到一个好的传承,那就亏大了。

    杨再兴闻言,看向林御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小子天分不错,凭着一个老兵传授的几招粗浅功夫,能够独斗几个胡骑!”

    “他现在这样子,肯定是没吃好,到时候养壮实了,力气怕也不小!跟陛下有的一比!”

    跟刘辩有的一比,杨再兴之所以这么说,却是因为刘辩自从穿越过后,体质越来越好,力量一天天增加,虽然杨再兴不放在眼里,但在刘辩身上进步却是相当于飞快。

    这可能是穿越的好处,可杨再兴却身为,这是刘辩天生就是天赋异禀,天生就是学武的料子。

    刘辩眉头一凝道:“那让你收他为徒怎么样?”

    “可以,小小年纪,便敢跟胡人拼命,不论天资如何,单就不怕死这一条,也就够做我杨再兴的徒弟了!并且他天资不凡,到时候不说将我的本事全学去,学个九成九成也不成问题!”杨再兴满口答应。

    “九成九?杨再兴现在101的武力,这么一算起码是九十八,九十九的武力值!林御真要是能学到杨再兴的本事,那可真是捡到宝了!”刘辩心里暗自算计着。

    “还不过来拜师?”看着一旁,听到杨再兴答应收徒,而惊喜得呆了的林御,刘辩清声呵斥道。

    “是,是,弟子拜见师尊!”林御兴奋得冲着杨再兴跪下。

    “军队中没有师尊,你叫我将军就可以,在心里把我当做师尊,尊重我就行了!”杨再兴为人也是铁面无私,当即解释道。

    “是,将军!”

    “林御,杨再兴乃朕跪下第一猛将,曾经在洛阳甚至打败过吕布,你既然拜他为师,切记不了坠了他的名声,给你师傅丢人!”刘辩在一旁说道。

    “陛下放心,我一定会刻苦学习,为陛下,为师傅争光!”林御脸色坚定道。

    他现在也明白,刘辩对他却是是恩宠无边,首先杨再兴本就是刘辩自己的武术师傅之一,现在刘辩让他收自己为徒,可以说就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若是不是碍于皇帝身份,说不得林御还得管刘辩叫声师兄。

    陛下待自己如此厚恩,若是自己不争气,如何对的起陛下?

    刘辩这边令杨再兴收林御为徒,之后刘辩就去休息了。

    而另一边,其他诸将却是迅速忙碌起来。

    首先韦孝宽便是要收集资料,深入了解异族领头人,计划着如何谋划,以便更好的实施反间计。

    而其他众将,联和麾下的汉军,开始收割阴馆四周的粮食,这些粮食已经足够原来阴馆十万人的食用,在加上刘辩带过来的粮草,起码能支持半年之久,甚至更久。

    虽然粮食有的多,但刘辩却不会将其送给异族,当即发动人手,收割粮草,并将四周的百姓都迁入阴馆城中。

    而另一部分将士,却是去四周的山林之中,砍伐树木,以便此战旷日持久,抵挡冬日严寒之用。

    不过现在已经进入十月中旬,此时的雁门,气温已经很低,就算不到严冬,取暖之物也是需要。

    还有的在准备守城器械,收集石头,制造弓箭。

    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刘辩进入阴馆城的第五天下午。

    来自北方,大地一阵阵剧烈的颤动,一阵阵轰鸣之声响彻云霄。

    刘辩在众将的拥簇下,登上城楼,只见北方大地,一团黑色的洪流席卷而来!而这一天,天气并不是很好,阴馆城上空,满是乌云密布!

    在配合着异族骑兵的冲击!

    黑云压城!

    阴馆城仿佛是那么的渺小!

第八十八章无奈交战

    震耳欲聋的轰鸣之声,将大地震的一阵颤动。一股恐怖的黑色洪流,自北方大地,奔腾席卷而来。

    刘辩在众将的拥簇下,登上城楼。

    众将看着这异族骑兵脸色俱是凝重无比。他们一个个人高马大,十万人一起奔腾,就有一股恐怖的气势传递开来。

    胆子小的,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像刘辩帐下,原来的三万大军,原来是张杨麾下大军,并没有经过什么大战,在刘辩手下虽然训练成了强军,但却没有经过多少战火,气势上远不如这异族骑兵。

    有的将士现在城头上,看着异族骑兵的奔腾,脸色一阵苍白,有的腿在打的哆嗦。有的死死的抓着城头。

    不过好在杨继业麾下的一万大军,久经战火,心理素质高了不少。他们稳稳得立于城头,神色如常。给身边原来的刘辩军增添了一丝镇定!

    刘辩现在城头上,看着那冲锋而来的十万异族铁骑,心中恐惧有之,兴奋有之,双手用的的抓住墙敦,因为用力,而现在发白不已。

    “想不到异族骑兵居然恐怖如斯,朕等虽然在大殿谈笑间商量好如何对付异族,但真正面对这铁骑洪流之时,但却不敢轻易直视!”刘辩目光凝重道。

    “陛下不必心忧,异族骑兵虽然强悍,以我军目前的情况虽然不能直缨其锋!但异族骑兵却不擅长攻城掠地,我等据称而守,异族骑兵就算在强,时间一久,也必败无疑!”老将卢植出言安慰道。

    刘辩嘴角一钩道:“朕只是初次见这种场面,有些紧张罢了!日后习惯就好!”

    “陛下年纪虽小,却有高祖光武之风,真乃大汉之福!”卢植轻抚鄂下长须,一脸欣慰得称赞道。

    卢植本当告老还乡的年纪,对大汉已经不抱希望了,却不想在这个年纪,却碰到了刘辩,如今卢植只想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大汉的复兴。

    “快看,哪里怎么还有百姓没进城来?”陡然间一个将士大叫道。

    “我爹还没进城呢?”

    “我老婆孩子还在外面,怎么办啊!”

    顿时城墙上,许多将士纷纷大叫。

    “怎么回事,朕不是让你们将百姓接入城中嘛?怎么还有百姓在外面?”刘辩双目一瞪,看向负责此事的官员。

    “陛下,因为有一个天田的将士熟的晚,百姓偏要等收割了庄稼才肯走,臣以为耽误一两天没事,谁成想…”官员满脸苦涩道。

    “胡闹,城里的粮食足够百姓所需,最重要的是人,些许粮食不要就算了,真是因小失大!”刘辩大怒道。

    “这百姓把粮食看的比性命还重要,臣也没有办法呀!”

    “好了好了,当务之急是想该怎么办!开城门能否接他们进城?”刘辩知道这雁门百姓的脾气,怪不得这官员,只得想办法补救。

    “陛下不可,一旦开城,且不说百姓能不能进的来,说不定会被异族骑兵趁机冲进来啊!”卢植立马反对道。

    “为了大局,只能放弃这千余百姓了!”杨继业摇头惋惜道。

    “不可能,朕曾经立誓,决不负任何一个百姓!这些百姓必须要救!你们谁敢出城,掩护百姓进城!”刘辩巡视诸将道。

    “杨再兴愿出城援救百姓!”

    “杨延嗣愿往!”

    “夏侯惇愿往!”

    刘辩麾下,武力最强的四将,除杨妙真被刘辩派去守卫雁门关外,其他三将尽皆请战。

    “好!再兴你领五千骑兵,缠住异族骑兵!杨延嗣,夏侯惇,你二人领一万步卒,掩护百姓进城!”

    “记住,千万不要恋战!”

    “是!”

    杨再兴,杨延嗣,夏侯惇三人拱手领命。迅速走下城池。

    很快,城门大开,杨再兴一马当先,领着五千骑兵,向着远处千余百姓而去。

    随后,杨延嗣,夏侯惇又分别领着五千步军走出城来。其中五千刀盾兵,五千长枪兵。

    不过他们一出城,却没有立刻奔向百姓,而是迅速的结起阵型。

    首先,刀盾兵在外围,一个个高举盾牌,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形军阵。随后,长枪兵被刀盾兵包围在里面,一柄柄散发着寒芒的长戈透过刀盾兵的缝隙,伸了出来。

    长枪兵只是对使用长武器兵种的一种笼统称呼,他们训练,所学得兵器有长矛,长枪,有时候是长戈。

    其中长枪在与步军对决,结成军阵,凶悍无比。长矛的长度又略长于长枪,用途又不一样。

    长戈倾向于防守,因为其前段,与长枪长矛的笔直相比,有一个分开的直角。

    在对战骑兵之时,可以用这个直角,来切割战马的马腿,十分有用,因此此次出战面对的是骑兵,长枪兵战士,也将兵器换成了长戈。

    一万将士,结成方阵,向着那些百姓移动而去。

    “关闭城门!”汉军一出城门,杨继业就立即下令关闭城门,以防异族趁虚而入。

    异族骑兵向北奔腾而来,但百姓却是从东面后方向着城门赶来,双方尚有一定的距离。

    此次,来攻的异族,分为三部,其中最强大的是匈奴,这匈奴为南匈奴,曾经依附于大汉,但如今大汉衰弱,南匈奴对汉庭也是一种微妙的关系,虽然表面臣服,却经常劫掠大汉。

    南匈奴兴兵五万,此次的领头之人,乃是南匈奴单于於夫罗的亲信呼那邪。

    至于羌族实力在河套之地最弱,生活在凉州北地与并州朔方一带,此次出兵不过两万,领头人名叫渠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