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朝春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如秀找上门来了?
沈连城忙拿了帖子看,发现是沈如秀的邀帖。她邀她明日到家中,吃茶。
“祖父,”沈连城合起帖子,问沈括,“若有人花钱从各地的盐商那里买下所有的盐,而后高价卖出,可能治罪?”
“治不了。”买卖都是谈钱的买卖,谁也没规定,谁不可以买下所有的盐。不过,沈括的眼睛还是瞪大了,问:“阿蛮,你这话是何意啊?莫道是王家变卖了所有铺子,转掉了所有产业,抵押换现银,是为囤盐,而后奇货起价?”
沈连城点头,“有这可能。”
她突然觉得大周的法制有欠缺。如盐这样百姓不可或缺之物,当有最高限价才是。
“竟有人谋这样的不义之财!”沈括生性耿直,一听有可能出这等事,不禁气上心头。
沈连城则在想,既然沈如秀这个时候邀约她去喝茶,那说明这事儿,十有**正与她有关。
想必,她并非想为王家大捞一笔不义之财,还有别的目的。
翌日,沈连城一早便起来,梳洗打扮,准备去王府吃茶。
去王府之前,她特意去盐市转了一圈,发现今天的盐价,果然涨了昨天一倍之多。照这样下去,再过不久,这盐就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两,甚至一勺一勺地卖都有可能。
若真到了那一步,穷苦百姓吃不起盐,朝廷应该会介入的吧?
沈连城实在想不透,若这事儿真是沈如秀所为,那她这么做的道理,除了赚钱,还有什么?
万般猜测,都不如见了面,亲自问问看。很快,她来到了王府。
王崇景不在家,沈如秀沏茶以待,一见沈连城便洋装热情,噙笑道:“你来了。”随后,她又吩咐倩娥为沈连城奉茶。
不知为何,再见沈连城,倩娥心里还有些不是滋味。毕竟,沈连城是她在沈家第一个主人。曾在她跟前,她也伺候得很好,深得她喜欢,并且只差那么一点,她就能成为她近侍的奴子。
然而,沈连城看她,可没有多余的情愫。她抿了一口茶,便直问沈如秀:“是你在囤盐,让各地无盐可卖?”
沈如秀一听这话,当即笑了,“你以为我有那么多钱财,可以买得了各地那么多盐?呵呵,你真是高看我了。就拿一个京都城来说,囤盐的商户和权贵,可不单单只有我们王家。”
京都的权贵和商户,都有囤盐?都想从中大赚一笔?全国各地,亦是如此?
“是你暗地里捣的鬼?”沈连城想确认这一点。
“我只是让大家明白了一个生财之道罢了。”沈如秀发笑,“想必尔后每一年,都会有人这么做。不只是盐,还有米,但凡是百姓不得不用的,都可以这样做。”
“你,为何要推动这件事?”沈连城不相信,沈如秀单单是为了赚钱。
“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我为何不做?”沈如秀好笑地反问一句。
“除了能挣得盆钵金满,你还能得到什么好处?”沈连城直看着她,视线一刻也不游移。
看到沈如秀眼底的轻松自在,还有得意,她觉得十分膈应。
“万一百姓无盐可食,因此生病,你能做到置身事外?”沈如秀皮肉虽未笑,眼底的笑意,却越发浓烈了,掩也掩不住。
她这个样子,真的跟沈怜儿当日被天子封为怜夫人并赐给李霁做平妻时别无二样。那种得意,那种志在必得……到底前世今生,是同一个人么。
沈连城嗤笑一声,“不是我,而是天子,所有爱护百姓的文武官员。”
“头前我不是说了?”沈如秀不以为然,终于忍不住笑了,“不单是我王家,还有很多人家,武成侯府、韩家、六官府众多官员人人有份,便是你前夫家,还有三叔家,也没有少囤。”
开国郡公府有一个平妻沈怜儿,沈连城可以理解,可三叔竟也做了这种事!也不怕祖父知道了会气死么?
“越是两袖清风的官员,越是会囤一些啊。就指着几袋盐,改善生活窘境不是?”沈如秀笑得更加得意了。“你以为,到头来天子会损害这么些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维护那些连盐也吃不起的穷苦百姓,而去得罪自己的文武贤臣?”
天子宇文烈是什么人?最会权衡轻重与利弊的。直接支撑着他的,是文武百官,而那些穷得连盐都吃不起的“小部分”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这件事继续发酵下去,会是什么场面,沈连城完全料想得到。
“那你们慢慢玩。”她故作得事不关己、冷血无情,绝不表露义愤填膺之态,让沈如秀看了痛快。
果然,沈如秀见了她这样的态度,有些着急了。她诧异地挑衅:“怎么?若这是我针对你设下的一个局,你难道不打算破了它吗?”
“与我何干?”沈连城勾了勾唇角,“难道我会是那个买不起盐吃的人?”
说罢她便起身,索然无味地离开了。
沈如秀眉头深锁,口中咕哝一句“不可能,她不可能不往心里去。”
想了想,她还是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又笑了。至少,祖父不会置身事外。那么,沈阿蛮就不会不插手其中。(未完待续。)
第272章:干着急了
离开王府,坐上轿舆的沈连城一脸阴郁。听着街头巷尾不知情百姓的议论和恐慌,她的确觉得气恼极了。
她来到了三叔沈忠博府上。
沈忠博年方三十,生得一副好皮囊,再朴素的衣裳罩在他身上,也掩不住他的耀目。
令人歆羨的是,他不仅有个做天子太傅的父亲,还是个德才兼备的,如此年纪,在朝已是八命上大夫,在沈连城几位叔伯中,官位是最高的。
沈连城进到三叔家,看到小小的院子和冬日里铺天盖地的萧条,总是不自主会心疼他。
三叔真的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好官,平素里得了俸禄和天子赏赐,都不够他施舍的,以致于家徒四壁,少有拿得出手的。几位堂弟和堂妹过的日子,都清贫得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沈连城极少来三叔家。每次来,她都觉得自己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罪孽。她烦她三叔说教她奢侈,也怕几位弟妹看她时可怜兮兮羡慕的眼神。
“阿叔,听说您家里囤了些盐。”沈连城此次来,开门见山,“您囤了多少?”
沈忠博一听这话,立时让屋里伺候的两个奴子退下了,而后压低声音问:“你怎知我囤了盐?”
“大家都在囤,所以想问问阿叔囤了多少。”沈连城没做解释,搪塞了一句。
“你也囤了?”沈忠博突然有些兴奋,想了想又觉得自己问的屁话。他这个侄女儿从小到大过的日子哪天不是镶金砌玉的?还需要囤盐赚这点小钱么?
他忙转了话锋,老实告诉沈连城:“我囤的不多,就十斤。回头赚了钱,想给你堂弟堂妹几个做两身新衣裳,再把家里的房子修葺修葺。这不是快过年了么?翻翻新。”
沈连城一时无言,竟觉得他这么做合情合理。
定然还有许多三叔这样的官员,是这样做着打算的吧?他们本来清贫,不能像有钱的商户和权贵那样大量囤积,但他们以少成多,每家每户十斤二十斤的,也是不少数目。
“阿叔,您不怕祖父知道了,怪罪您挣的不义之财?”沈连城只得这样提醒一句。
“这怎是不义之财呢?”沈忠博则是不以为然,“这不是正常买卖么?我适时地囤了盐,是我有先见之明啊。”
“阿叔,您可知各地的官员、商户、权贵都在这么做?导致百姓吃不起盐?盐价再这样居高不下,吃不起盐的百姓定要生病,引起大的动荡。”
沈忠博一听这话,立时知晓其中道理了。但他不甘心,自己也就囤了十斤盐而已,比起那些有钱的商户和权贵,这点数目算得了什么?便是他拱手送出去,那也起不了作用啊。
沈连城自然知道他的想法,于是一本正经道:“阿叔留一斤盐自家里吃,其他都给我吧!不然,我要把此事告诉祖父。”
“别啊!”沈忠博绝然不希望父亲沈括知道此事。
“玉荷,回头去兑三百两现银,给我三叔送来。”沈连城也不想三叔失落,于是做下了这样的吩咐。
沈忠博本想劝阻的,一听她要拿三百两来买,心里也就平衡了。
“罢了!那还拿银子来做甚,你看不上这奇货可居,我就留着自家吃就是了。”客套话还是要讲的,总不能让侄女儿以为自己是想钱想疯了。
“我也是不想祖父知道,再要埋怨阿叔您。”沈连城娇嗔一句,很快道:“我要回去了,祖父现在很担心百姓吃不起盐而害病。”
“回去吧!你脑筋转得快,回去也给他老人家支支招儿。”
沈连城回到太傅府,发现祖父沈括已然进宫面圣了。她不禁叹了口气。因为她知道,祖父定会无功而返的。
如她所料,沈括回来时,一脸的颓丧阴郁之色。
“天子根本不知道这事儿有多恶劣!”他一屁股坐下,脱口而出。
“不是不知事情恶劣,而是……”沈连城话语微滞,索性看向祖父,直言道,“他并非万民的天子,而是官员、贵族、有钱人的天子。”
沈括回看着沈连城,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天子乃我一手辅育成人,是我之过啊!”他简直觉得将来去了地下,无颜面对临终托孤的先皇。
“祖父,天子坚决,您不可硬碰硬。”沈连城最担心的,莫过于事情发酵后,祖父会走极端。
“不能说服天子颁布文书遏制此事,此事定然会发展得越发恶劣。百姓身体生病害病还有药可医,若心生了怨怼,激起民愤,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沈括气愤道,“如此风气,今天是盐,明天是米,百姓岂不永远被那些豪绅贵族、狡诈商贾玩弄于鼓掌之中?”
眼见着祖父言语之间越发地义愤,沈连城忧心忡忡。但她紧抿着双唇,一言不发。因为她知道,祖父一定不会置身事外。这几日,他一定会想法设法规劝天子下旨为民。
果不其然,十来天过去,盐价居高不下,却是僧多粥少,有人为了买点盐,在盐市都挤破了脑袋。而祖父沈括,在栾清殿上把头也磕破了,却都不能改变什么。
为了救济穷苦百姓,太傅府更是花高昂的价格买来盐,赠予百姓。京都里乐善好施的贵人,也都效仿。其中,陈国公府施舍的就不少。但这到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天在盐市,沈连城与陈襄遇了个正着。
“你可有法子说服天子?”看着盐市喧嚣,时有争吵大打出手的场面,陈襄微蹙着眉,忍不住询问沈连城一句。
“想从天子那里白白割肉,绝无可能。”沈连城十分肯定这一点,“咱们手上,还有什么可以与天子交换的?”
“咱们?”陈襄心头不由得一热。这个时候,她不分彼此,真好。
沈连城知他想什么,不禁睨他一眼,要离开。
“慢着。”陈襄忙唤住她,不无好意提醒道:“看好尊祖父……”
话音未落,太傅府跑来了一个家奴。他直奔沈连城跟前,着急道:“不好了女公子!尊太公在栾清殿外长跪不起,意欲死谏天子颁布政令……”
如此严寒隆冬,祖父年纪又大了,在冰冷的栾清殿前长跪不起,只怕夜深之时,便会去了性命。(未完待续。)
第273章:破局之计
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一个固执,一个无情无义,沈连城该怎么办?一时之间,犹如百爪挠心,令她难以抑制心中烦闷。
“递帖子,我要面见天子。”沈连城吩咐一句,这就要走。
陈襄一把抓住她,神情警惕,“不可冲动。”
“你为何不去求求天子?”沈连城挣开他,莫名来气。
“你也知道,求是没用的。”陈襄不妨告诉她:“昨天御书房议事,我提出开放各地官府储备盐仓,以示天子爱重百姓之心,被否决了。”
“官府的储备盐仓……”沈连城如同醍醐灌顶,豁然想到了什么,不禁问:“你能调出各地储备盐仓的储盐数目吗?”
“你要这个做甚?”陈襄不解。
“有办法了。”沈连城掩不住心头激动,绽开了一点笑意。“我要知道这个数目。”
“走,随我去天官府。”陈襄率先走到了前头。沈连城说有办法了,那就一定有办法。他能做的,便是助她一臂之力。
拿到了各地官府储盐的数目,沈连城十分满意,“够多了。”
待她做到心中有数,宫里的回帖也被奴子送来了。
“面见天子之前,就不能告诉我是何办法?”陈襄又有些担心她,心里也难免好奇。至此,他也琢磨不透沈连城要做什么。
“天子,不是最喜欢交换好处么?”沈连城笑了笑,“这一回,我让天子成为那个挣钱最多的人。”
陈襄愣了愣,隐隐猜到了什么。而待他彻底想明白时,沈连城已经离开了。
栾清殿内,天子宇文烈见到沈连城,便先一步开口了,“除了把你祖父劝回家去,其他的,就莫要与孤王说了,孤王不想听。”
“丰盈国库的方法,陛下也不想听?”沈连城不急不慢问了一句。
“丰盈国库?”宇文烈有些意外。
连年征战,北周国库早已虚空,若有丰盈国库的法子,他当然要听。
“我这个法子,既能让陛下受到百姓更多拥护与爱戴,又能让陛下在群臣那里立威,同时赚得盆钵金满。”沈连城眼底,流露着几分神秘。
“有这样好的事儿?”宇文烈发笑,不禁端坐下来,吩咐道:“你说来听听。”
“请恕阿蛮不能详说。”沈连城却道,“但求天子交予阿蛮各地储备盐仓的行使职权。”
宇文烈一听这话,觉得又气又好笑。大笑两声之后,他便沉声道:“阿蛮,可是孤王平素里对你爱重过了头?你祖父还在外头跪着,你又要来惹孤王不痛快?”
“阿蛮不敢。”沈连城跪地,却是不慌不忙,接着道:“陛下,陛下给阿蛮各地储备盐仓的行使职权,阿蛮敢保证,可为陛下创下两年征税的收入。若阿蛮做不到,任由陛下处置。”
宇文烈见她如此信誓旦旦,不禁微眯了双目细看她。
她想救穷苦百姓于水深火热,却又不让他吃亏,会用什么办法?他有些好奇了。回想过去,沈连城总能给他惊喜。想必,这一次也不例外。
如是想着,宇文烈终于答应道:“好,孤王给你这个权力。”
“谢陛下。”沈连城行水流水一般轻松自在地叩了头,谢了天子信任。
“快把你祖父劝回家去吧!”宇文烈虚扶一把让她起来,“外头天寒地冻的,别把恩师冻出个好歹来。”
“是,阿蛮这就去。”沈连城起身,方才委身做辞。
她来到外面时,沈括已冻得手脚冰凉了。沈连城心疼不已,忙走上前去,摘下身上的斗篷披在他身上,“祖父,咱们回家吧!天子答应了。”
“答应颁布政令了?”沈括心头一喜。
“答应把各地储备盐仓的行使职权,暂交于我。”
“储备盐仓?”沈括不理解,想了想惊疑问,“天子答应开仓放盐施舍给那些买不起盐的百姓?”
转念他又觉得这不可能。让天子开仓放盐,简直比让天子颁布政令遏制盐市荒唐行为还要难。
“祖父,您先起来。”沈连城搀了沈括道,“咱们回家,我慢慢与您说。”
出得宫门,她又命人去陈国公府,将陈襄请到太傅府。这个时候,她需要可靠而有用的人手。
待她与沈括回家不久,陈襄也到了。直到这时,沈连城才告诉他们自己的打算。
“我要将各地府衙储备的盐拿出来,先且以平常两倍的价格,卖给百姓。但一定要有量限,绝不准那些囤盐的贵族和商贾购买。我们还要告诉百姓,我们的盐,可供全国百姓吃上一年之久,而到明年夏天,又会有新的盐生产出来。”
“将府衙的盐拿出来售卖?”这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事儿,沈括有些担心,“储备的盐卖光了,若出现突发状况……”
各地储备仓库的盐,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突发状况而存留存的。
早在北周太祖皇帝时期,陈国人就花大量的银钱购买了北周重镇所有的盐,让战时的北周内部出了大乱子,严重削弱了北周的战斗力。吃了这个教训之后,太祖皇帝才在全国各地设下了储备盐仓,以应不时之需。
现在要动用这个盐,沈括有顾虑也是寻常事。
陈襄则是不以为意地笑了一下。看来,他已想到沈连城后续会做什么了。
“祖父,各地官衙的盐都拿出来卖了,您想想看,那些手上囤了盐的豪绅贵族、商贾会如何做?”沈连城也轻松道,“既然不能凭着手上的盐牟取暴利,那自然要尽早出货,不让自己损失更多才是。到那时,我们再分出一拨人来,谁出价低,就从谁手上把盐大量购回。储备盐仓的卖出去的盐不仅可以回来,还能小赚一笔买卖的价差。”
“妙!绝妙。”沈括豁然开朗,不禁摸着花白的胡子,满脸是笑道,“我真是老糊涂了,还是阿蛮聪敏。”
如此破局,沈连城也有了斗志。她甚至开始期待,那些囤了盐原本以为可以卖出个好价钱的人,接下来会露出怎样的焦灼?尤其是沈如秀。(未完待续。)
第274章:盐市之战
几日后,京都的盐市出现了几个商铺,盐价比平常时候高出两倍,却绝对是穷苦百姓都能承担得起的。
众人趋之若鹜,听得这几个商铺的盐足够京都百姓吃上一年之久,百姓的心稍微安定了些。但他们唯恐再出现前阵子的乱象,日子充裕的人家,都是全家出来排队买盐。
京都的商贾,皆结伴来到了王府,向明面上主导这件事的王崇景寻求举措。
“有人的盐卖那么便宜,说足够京都百姓吃上一年的,那我们手里的盐怎么办?还怎么卖出个好价钱?”
“大家先别急。”王崇景安抚道,“我已经派人去打听那几个商铺的来历了,会有办法的。”
“我已经打听过了,那几个商铺的东家其实是陈国公府。”
众人哗然。
“没听说过陈国公府囤了盐啊!”
“是啊!陈国公府哪来那么多盐。”
“陈国公乃是天官府太宰,莫不是天子准允,让他从储备盐仓拿盐出来卖了?”有人睿智地想到这一点,“若是如此,那咱们的盐岂不是砸在手上了?”
“这不可能。”这时,沈如秀从花厅旁的偏居走了进来。
“王夫人。”众人纷纷向她揖礼,看得出来,对她很是敬重。或许,都知道她经商之能。
“你们都忘了,此次囤盐的,不仅我们商户,还有京都的权贵和文武百官,天子是不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的。”沈如秀笃定道,“若那盐当真是出自储备盐仓……”
她话语凝滞,没有说下去。若那盐真的出自官府的储备盐仓,那定是陈襄私自开仓……但这又怎么可能呢?若是违逆天子之行为,他岂能做得如此悠闲?
这背后,出问题了。
而且,沈连城呢?沈连城都做了些什么?如何没有动静?
“王夫人?您接着说呀!”有人见沈如秀不说话了,不禁着急地催促。
“对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呀?是不是要趁着他们价格尚高,现在低价卖了?这样至少还能把囤货时砸出的钱挣回来。”有人沉不住气,这就开始提出这样的意见。
“别急别急。”王崇景看了沈如秀的眼色,忙劝大家,“事情还没弄清楚,大家可得按捺住性子。”
这时,他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行色匆匆。见家里聚集了这么些人,他也不敢胡乱说话,于是凑在了王崇景的耳边,说了自己打听到的情况。
“陈国公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说服天子将储备仓的盐拿出来卖了。”
王崇景一听这话,脸色立时白了白。转头他又将此事告诉了沈如秀。
“不可能!天子怎么会……”沈如秀眸光里尽是不可置信。
明明天子连祖父沈括提出来的颁布政令限制盐市不正之风都不肯答应,又如何会答应陈襄利用储备盐仓的盐?就为高出平常盐价的两倍价差收益,不惜得罪京都的权贵和文武百官?
“怎么说,是陈国公府的人吧?得了天子准允,动了储备盐仓的盐?”先前说自己打听到消息的人这下子又问了一句。
王崇景和沈如秀相顾无言,这事,自然是瞒不住的。
“快出货吧!”沈如秀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松了口。总不能让大家的盐都砸在手上。
一行人听了这话,犹如被宣判了死刑,皆是唉声叹气,但个个脚下生风,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王崇景也安排了下去,要人将家里的囤盐都卖了,一边忍不住抱怨一句,“我就说不要搞这么大动静,现在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吧!”说着又吩咐下面的人道:“快快通知各地,把囤的盐都卖了。”
沈如秀咬着唇,不发一言。至此,她都还觉得不可思议。
“罢了!”王崇景则觉得自己方才一句无心之言或许伤了沈如秀的心,忙走过来,安慰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王家的生意都是你帮着做大的,便是这次受了一点点挫折,也没什么。”
“一点点挫折?”沈如秀反而怒了,“若这些盐都是我一个人囤的,跟大家无关,砸在手上了也没什么。可偏偏牵涉众广……”她无力地扶着桌子,坐了下来,“若让大家都吃了亏,大家伙都会怨怼咱们王家。日后还怎么在京都立足?”
当初变卖了一些产业,兑得现银,并非是为了囤盐,而是为了打通各种关系,拉着各地的官员和权贵一起下水。她以为这样,盐市的价格高得再离谱,朝廷也不会管顾。而某些爱民如子的人,就会因为此事,惹恼天子,步步行差就错。可偏偏……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
“不是让他们尽快出货了吗?你先别急。”王崇景忙是安慰。
“盐市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盐,只怕少有人买了。”这叫沈如秀如何不上火着急?
事实远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才半天时间,京都的百姓就买了足够一年吃的盐放在家中了。当别的商铺说有盐了,并且卖便宜了,也无人问津。
百姓虽叹气说“早知道就不在前头那家买那么多了”。但也只能空叹息一番,吃下这个“哑巴亏”。
前头卖盐的商铺说了,每人限制买半斤的,是他们自己怕这么便宜的盐卖完了就没有了,还会出现先前的状况,才携着全家老少出来多买的。
其实,这是沈连城限制购买的真正用意。她就知道,盐市风波让这些百姓害怕了,听闻限制购买数量一事,定会想方设法多买。而这个价钱虽高出平常两倍,但有了前面价格虚高离谱的打击,于他们而言,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便是吃了亏,那也到不了激起民愤的程度。
各地方上,情况与京都别无二致。
也就短短半天时间,各地存储盐仓的盐,就出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囤盐的商户、权贵和官员,便是低价出货,也无人需要购买。
价格一低再低,甚至低到了平常价格的一半。
就在囤盐的权贵、百官和商贾发愁货砸在手上的时候,有一家戴字号商户跳了出来,说愿以平常价格收购大家手里囤的盐。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炸开了锅。这个戴字号商户,以前从未有人听过,却在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全国各地,不做别的,只收购盐。(未完待续。)
第275章:求个姻缘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只得平常心,任栽。诚然,大部分人都认为,白费心了,但总比货砸在手上好。至少,戴字号商户收购盐的价格,与他们当初囤盐时的价格差不多。
“戴字号的商户究竟是何来历?可与陈国公有关?”
“有人看到陈国公府的戴管家曾出现在戴字号商铺,督促收购。想必这戴字号商铺,定然就是陈国公府的。”
“陈国公真狠啊,一边卖盐搅扰了大家赚钱,一边又收盐,不让大家吃大亏,真是……这是要气他呢,还是要感激他呢?”
大家都在议论此事。
沈如秀则不得不往深了想。她终于明白了,天子愿意将各地府衙储备盐仓放出来的理由。
“没想到啊,最后挣了钱的,是天子。”她嗤笑一声,却不单纯地以为,这是陈襄的主意。
沈连城在这件事中,当真无所作为么?她可听说,那日祖父沈括跪在栾清殿外,是沈连城去把他劝回来的……
栾清殿内,天子同时召见了陈襄和沈连城。
“哈哈哈。”宇文烈的朗朗笑声,响彻整个大殿,“好啊!做得好!储备盐仓的盐回来了,还给孤王充盈了国库,又让文武百官无话可说。阿蛮,看来你不仅能指挥战事,还有经商之能!孤王重重有赏。”
沈连城从善如流地听着,最后乖巧地谢了天子恩赏,“多谢陛下。”
宇文烈的目光又转向陈襄,想了想道:“陈国公,你此次从旁协助,功不可没,同样有赏。你想要什么?”
沈连城微低的眼眸不禁动了动。天子这是何意?对她这个大功之人重重有赏,赏了也就赏了,可如何对陈襄这个从旁协助的,却要多问一句“你想要什么”?
陈襄倒是知趣,当即回话道:“微臣不敢贪功。”
“欸,岂言贪功?是你该得的。”宇文烈却是催促,“快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陈襄不得不细思这个问题。想着,他侧目看了沈连城一眼。这让沈连城一颗心都拎了起来。他终于道:“陛下实在要赏,就赏微臣一个美满的姻缘吧!”说着他就跪到了地上。
沈连城的心更是砰砰直跳,又气又急。
“噢?”宇文烈则是扫了她一眼,透着些许笑意的目光,重又落在陈襄身上,“你所指谁与谁的姻缘?”
“陛下,”沈连城忙跪地,在陈襄说出口之前,直言道:“阿蛮以为,陈国公此次虽然有功,但也不至于得到一个姻缘这么重的赏赐。”
见沈连城如此紧张又急迫,陈襄的嘴角,忍不住露出了浅浅笑意。宇文烈见状,不禁道:“陈国公,你先说说看。”
“微臣的姨母君娴,与韩宗伯的侄儿韩三公子韩阙情投意合……”陈襄原是要求天子给韩阙和君娴赐婚!
话听了一半,沈连城方知自己多想了,松一口气的同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