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遇重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百翎吃的满口芹菜怪味,再加上先前已吃了不少饭了,这会再一整盘吃下去,胃也撑的难受,但也不敢如何,忙低头应着了,只心里想着,老太太要只为难她这一次也就罢了,要一直为难她,她可要想办法解决了,毕竟一直被人整不反击当着受气包这不是她的性格。
这件小事过后,闻百翎在闻老夫人跟前就更加小心翼翼了,免得被老太太又找茬收拾一顿。
先前说了康定侯府是因闻老太爷的姐姐当了太后才有机会封侯的,在发达以前,不过是个家境殷实的乡绅人家,家境虽还不错,但当家主人见识方面自然比不上大家族的当家主母,所以闻府说实话教养规矩并不是很好,闻老夫人本人也不是有多少水平的人,所以行事作风会小家子气也很正常。
事实上,闻家当年既然是小乡绅人家升上来的,那闻老夫人的娘家自然也是差不多水平的,所以别看闻府是侯府,但老一代还有不少没有官身只能算乡绅层次的亲戚(这是事实,不是瞧不起的意思),像闻老夫人娘家就是这样的,这样一来,按理来说闻老夫人的侄女刘氏应该没多少私房,本来么,一个小乡绅之女,手上能有千来两银子那都顶了天了。
只她那个侄女刘氏是个聪明能干的,当年做姑娘时,趁着闻太后尚在闻府发达的东风,经常来闻府转悠,因颇得闻老夫人喜欢,得了不少好处,置了些田地,后来嫁了人,手上有管家权,什么东西在她手上过一遍都能扣下来点,所以嫁人十来年间,竟也置下了上万的家私,是刘家首屈一指的能人。
不过这般管家,也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在丈夫死后,夫家便有人觊觎她的私房,她看情况不妙,便赶紧将东西全拉回了娘家,准备重新嫁人。
刚好闻老夫人说把她许给闻四老爷,正合刘氏心意,毕竟她有个女儿,出身又不高,想嫁好的人家太难,嫁给闻四老爷,有姑妈照应着自然不错。
就算嫁不成,有姑妈的话,她回了娘家,娘家兄嫂也不敢对她不好的,本来她还担心被夫家人为难,回了娘家,娘家兄嫂又对她不好,日子要不好过,现在有闻老夫人这一席话,倒是解了她的围——娘家兄嫂听说她有可能嫁进侯府,对她的态度自然不会太差——所以便同意了闻老夫人的提议。
这时闻四老爷听了闻老夫人的话,已有些被打动了,闻老夫人看儿子意动,便道:“听娘的没错。”
闻四老爷这时便定下了心,道:“但凭母亲作主。”
这意思便是同意了,闻老夫人听了不由满意,点头道:“好,你既然同意了,过几天我派人过去提亲。”
说完了正事,闻老夫人拿出两百两银子给了闻四老爷,道:“你在外交际要钱,这个你拿着吧。”
闻四老爷推拒,道:“儿子没拿钱孝敬母亲已是不该,如何能经常要母亲的钱。”
不错,老太太私下经常给他钱。
闻老夫人将银子强塞进闻四老爷的手中,道:“你不像老大,他媳妇是管家的,手头不缺钱,你什么都没有,光靠那点月钱和年底分红,哪里够使什么,所以拿着吧,只别让人看到了,免得说娘偏心,其实娘哪里是偏心,只是看你不像你哥手头有钱用,心里难过罢了。”
——————
祝看文的亲们五一节快乐!
第九章 超龄儿童
李氏说的没错,闻四老爷跟闻老夫人是一脉相承的喜欢在子女间均贫富。
要说完全是老太太的嫁妆也就罢了,反正是她的东西,她想给谁就给谁,别人也管不着,但事实上,康定侯府,用京中圈子的话来说,那就是个暴发户,一夜乍富性质的,以前条件也不怎么样,所以老太太当年嫁进来时,由于不过是小乡绅之女,嫁妆一千两都没有,只有几百两,现在手上这许多钱,全是当家多年,从闻家公中,左手换右手,换成私房钱的,事实上相当说,这些钱,其实是大家的钱,她把大家的钱收走了,然后只给闻四老爷一人,这种行为,可不是过分?也难怪让府里上下不少人看着不快了。
闻四老爷看闻老夫人这样说,红了眼眶,道:“是孩儿无能,还要老太太照应。”
闻老夫人摇头道:“你很好了,听话,不惹事,不像京中其他人家子弟,纨绔败家,做父母的那是真叫操心,你能守成,娘就很满意了。”
闻老夫人还真是这样想的,孩子不需要多优秀,关键是要听话,要是那等有本事的,聪明是够了,但根本不听话,她根本掌控不住,那样的她根本不喜欢。
而她显然觉得闻四老爷足够听话,所以会喜欢也很正常。
至于她说什么闻四老爷能守成,这话要叫已逝的李氏听了,只怕会觉得笑掉大牙。
闻四老爷能守成?才怪了,他虽然看起来不像那些纨绔那样斗鸡走狗玩女人败家,但他爱附庸风雅,三天两头地跟些所谓文人雅士聚会,花销可也不小,起码不是他的收入能开支的起的。
而这种外面看不出来的败家,闻老夫人出身低,看不出来,只以为是正常的交际,所以还夸闻四老爷既不败家又听话呢。
当然了,也可能闻老夫人并不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自家儿子就是好,缺点也能美化成优点,所以怎么看怎么喜爱也有可能。
这种事常见,闻百翎在现代时,邻居大嫂就是这种人,家里孩子不务正业胡作非为,专注啃老几十年,她还一味溺爱,就是不好好教导,相反还夸她儿子这样好那样好,明明三十岁了,还把他当小孩,犯了什么错,就在闻百翎等邻居跟前为儿子辩解说“他还小呢,他还是个孩子呢”,超龄儿童真是伤不起,最后由于赌博打架砍了人,进宫吃免费饭去了,结果他妈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反而骂是别人带坏了她的孩子,一见了他们这些邻居的面就掉泪骂外面坏人太多,实在是让人无语。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闻四老爷也是古代的超龄儿童,明明一事无成专注败家三十年,闻老夫人还觉得他哪儿哪儿都好,也就刘氏厉害,到时也许能以毒攻毒,要不然好人家的闺女,嫁这样的男人,就要跟着受气了,以前的李氏就没少受气。
当然闻四老爷本人也不觉得自己败家,也觉得自己这是正常的交际花销,所以听了闻老夫人的夸赞,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不过还是讨闻老夫人喜欢地老实道:“老太太年纪大了,我本来就不能让老太太操心,这是儿子本分之内的事,当不得老太太的夸赞。”
闻老夫人看小儿子这样老实听话,心里自是越发喜爱。
闻老夫人在跟闻四老爷说话的时候,大房里闻大太太钱氏听心腹钱婆子说老太太又把闻四老爷找去悄悄说话了,跟李氏一样了解老太太作风的闻大太太不由“嗤”的一笑。
那钱婆子道:“想必老太太又给了四老爷一笔钱,唉,那些钱,可都是我们公中的钱啊,怎么能把大家的钱,给了四老爷一人,这样做还真是……”
闻大夫人不屑地道:“让她给去,我倒想看看她还能给几年,等她百年之后,分家,看老四那德性能享几天好日子。”
闻四老爷的确很听话,但听话并不表示就能持家立业,事实上他是那种冤大头的人,喜欢跟些所谓的文人雅士结交,这样,聚会频繁,他又爱做东,钱自然不经花。
李氏刚来的时候倒管过他几次,但见他不耐烦,且老太太又纵着他,反而数落李氏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本分,怪她多管闲事,为此,李氏一开始身体好的时候倒没听老太太的,依然想法子拘束闻四老爷不要败家,这样搞自然惹的老太太不喜,后来身体差了,她知道她可能不久于人世,看闻四老爷根本不是能管得了的,老太太还跟在后面不高兴,她一心为四房,结果落了个这样的下场,吃力不讨好,也不再管了,转而一心只为闻百翎打算了起来,毕竟她以前管闻四老爷是为了四房兴旺发达,但既然管不了,然后身体又是这个样子,她就不再考虑四房能不能兴旺发达的事,只想把女儿照顾好了。
从这也看出来了,老太太不喜李氏,除了子嗣问题,还有这种历史原因,觉得李氏对她儿子不好,估计在老太太想法里,李氏不应该拘束闻四老爷败家,等闻四老爷把家败光了,还要赚钱给闻四老爷败家才好吧,要不然也不会把刘氏许给闻四老爷,看中的不就是刘氏捞钱的本领,想着将来能养活闻四老爷么,超龄儿童果然伤不起。
说实话,闻大夫人不太瞧得起闻老夫人,原因很简单,当年闻大夫人嫁过来时,适逢闻家承爵,闻大老爷一下子从乡绅之子变成了侯爵之子,虽是京城新贵,但因有闻太后在,大家都知道闻家要发达一些年,如果闻家子弟有出息,搞不好从此就是京城新的大家族了(虽然眼下看来闻家没什么出息,没这可能)。
虽然闻家将来不一定能成大家族,但至少当时已算新贵,攀附的人也不少,所以当时闻大老爷这个侯爷世子娶的媳妇,跟闻老太爷当年娶的闻老夫人自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闻大夫人虽不是什么大家族的,但也算颇有点背景了,算是大家千金。
出身大家千金的闻大夫人,自然对闻老夫人的浅薄非常看不上。
听了闻大夫人的话,周围虽没人,但钱婆子还是悄声道:“听那边传来的消息,老太太打算把她娘家的侄女刘氏说给四老爷做继室。”
闻大夫人既是管家的,各房自然都安插上了她的人,会知道老太太房里这个消息并不奇怪。
闻大夫人想起当年刘氏在闻府打秋风的事,不由皱眉,道:“这个吸血蝗虫过来了,倒有些讨厌。”
“太太也不用担心,老太太能有几年好活,等过去了,家一分,她再吸血,也碍不到咱们府上了。”钱婆子道。
闻大夫人摇头,道:“老太太看着像是有寿的,要是活个十年八年,我可真要受够了。”
第十章 分家之议
一想到每年公中的收入,老太太会左手换右手地换到她私房里去,然后贴给四房,她就真想骂一句:个死老太婆怎么还不死!
为什么眼下是大太太管家,但收入还归老太太管呢?原因很简单,大太太只是单纯地管家罢了,每个月从账上支一笔钱的那种,而家里的收入,还是交给老太太的,大太太想赚外快,也就只能从支来的那笔钱里扣点下来中饱私囊,想要多报支出都不可能,因为老太太管家多年,知道一个月开支大概是多少,所以其实大太太能中饱私囊的钱都不多,倒是老太太,每年将收入少报点,将盈余收入了自己腰包,所得不少,然后用大家的钱贴给四房,气的大太太和其他几房直咬牙。
钱婆子道:“最起码这两年不用担心,那女人总要先想着生孩子的事,等有了嫡子再担心不迟,要不然她捞的再多,又没儿子,也是白捞。”
“这倒是。”闻大夫人稍稍放心,总归在那女人生下儿子前,是不用太担心的;而等生下孩子呢,到时的事到时再说喽,运气好的话,到时也许老太太不行了呢?毕竟老太太年纪已大了,上了年纪的人,健康情况说不准的,也许今年还好好的明年就不行了这种事也是常有的。
“再说了,她这会儿有个更好对付的目标,恐怕也不会把主意打到您身上。”钱婆子笑道。
闻大夫人先是一愣,及至看钱婆子拿水在桌上写了个“四”字,也反应过来。
是啊,闻四姑娘手上有几千两银子,这在她眼里也不是多少的钱,但在小门小户出身的刘氏眼里,只怕会觉得这是一大笔钱,会想尽办法弄到手的,毕竟听说她嫁到丁家后,掌家十几年,拼死拼活也只攒下来万来两私房,那闻百翎手上那八千两,对她而言自然是笔大钱,等弄到手了,私房就能翻番了,她会不眼红才怪。
两人正商量着,有管事媳妇进来道:“太太,**奶身上不舒服,二爷想让太太请个大夫看看。”
所谓的**奶就是闻二爷的妻子。
二房本身就是庶出,闻二爷还是二房庶子,这就是庶出的庶出了,在府里一直是个小透明,平常哪敢惊动闻大夫人,这会儿让闻大夫人请大夫,估计闻**奶身上大概是非常不舒服才找过来的。
闻**奶郑氏眼下正有孕在身,孕妇身体不舒服,也难怪闻二爷担心了。
闻大夫人理解闻二爷焦急的心情,但一听闻二爷这话,还是不由皱了皱眉,一边让人去请大夫一边跟钱婆子道:“眼看四家合居,子嗣繁衍,人口越来越多,公中开支越来越入不敷出,开始抵押早先太后她老人家在时挣下的家当,我看着啊就心疼。看看,过不久三丫头要嫁人,三哥儿呢又要娶媳妇,再过一两年,孙辈甚至子辈的孩子又要多了,到时丫环嬷嬷的又要请不少,府里要越发供应不上了,真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在闻老侯爷过世时,已将四房分了家,但由于闻老夫人尚在世,所以只是分明了以后二房三房离府时可带走多少东西,眼下二房三房并未离府,于是乎,他们的一应开支,还是从公中走的。
而二房三房分的东西,跟他们庞大的人口,以及婚嫁、生子等消耗比,完全不对等,他们那点东西,哪够这么大开销的,那这多出来的开销,用的自然是大房跟四房的东西了,那他们自然不高兴了。
钱婆子自然知道她在心疼什么,便附和道:“四房到底是老太太的骨肉,一起合居也就算了,二房三房不过是庶出,如今老太爷又过去了,连孝都出了,按理,他们可以分出去过了,太太哪天不妨请老太太拿个主意。”
大房四房是老太太生的,所以让府里供应着老太太不会心疼,但二房三房又不是老太太生的,却让府里供应着的话,老太太肯定也会心疼的,毕竟她肯定想让东西都只给她儿子,哪愿意养当年那些狐媚子生下的孩子。
闻大夫人听了钱婆子的话,点点头,道:“是这话,我看等得空了,是得跟老太太谈谈这事了。”
二房三房孙辈有那么多人等着婚嫁,得赶紧在闻四爷等人要娶妻前将人打发走,要不然那一笔一笔的成亲开支甚至婚后子女开支,可真不少。
一般来说,老太爷的子女,在分家时要是还有没成亲的,就算分家了,公中都是要先把他们婚嫁的钱准备好,剩下的钱才能当家产分的;但到了孙辈,分家时有未成亲的,公中就没这个义务,也要一并负担了,毕竟那是二房三房的事了,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要不然他们一直生一直生,都要公中负担,那还没完没了了呢,这也是闻大夫人急着想分家的缘故,她实在是不想负担二房三房的婚嫁支出,偏偏那两房等着婚嫁的人还真不少,一想到要贡献庞大开支,她能不急着分家吗?
只眼下李氏新丧,吵分家的事怕不合适,所以闻大夫人便决定将时间推迟点。
这边康定侯府要进来一个吸血蚂蟥,那边镇国公府也在处理一个吸血蚂蟥。
这天晚上在饭桌上时,镇国公跟他夫人小高氏道:“你明天把账册交给外院管家,以后你就像以前那样,管内院的事,每个月从管家那儿领一笔钱。”
这话简直如晴天霹雳,小高氏听了不由嘴唇颤抖,手里的碗都掉到了桌上,眼睛红红含泪道:“老爷怎么突然这么说?妾身一直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身为您的妻子,为您掌管内务主持中馈,是妾身分内的事,您怎么只让我管后院,府里其他事不让我管了?”
她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只管内院的,后来镇国公看她办事还算有章法,就将府里一应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她,也是从那时候起,府里一应收入都掌握到了她的手中。
她一双儿女,哥哥宗五郎,妹妹宗五娘,虽年幼,但也稍稍懂事了,看母亲哭了,有些害怕,怯怯地看向镇国公,喊了声“爹爹”。
镇国公没因孩子受到了惊吓就打住了要说的话,显然他是铁了心要这样做了,但也不想吓着孩子,于是当下让下人将两个小孩子带走了,然后冷眼扫向小高氏,道:“勤勤恳恳?就是勤勤恳恳地将镇国公府的钱转移到自己的私房,还拿回家娘家,填补宫中的那个大窟窿?”
小高氏没想到镇国公发现了自己的手段,不由一僵,还没来得及分辩就听镇国公冷冷地道:“我要再不管,整个府里的财产都要被你搬空了,到时你的孩子和你的娘家倒是肥的流油,我其他孩子就要喝西北风了。”
小高氏对镇国公向来是怕的,这时看镇国公发火,也不敢多说什么,人委顿了下来。
小高氏那边发生的事,不大会儿便传到了没跟镇国公一起吃饭的宗俊卿耳里。
第十一章 小高氏
宗俊卿听了,不由冷冷一笑。
他这个继母,上一世就是这样干的,那时一开始他年幼不知道,后来虽知道了,但想着自己将来能继承爵位,她儿子不能继承爵位,也挺可怜的,本着兄友弟恭的想法,也就让让了——只要不过分,宗俊卿还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但关键是小高氏显然行事过分了——后来光是钱已满足不了小高氏的贪欲,她不但想把所有的钱都搂到自己怀里,还想把爵位也夺给她儿子,于是处处加害他,这就把宗俊卿搞毛了,所以上一世后来他就夺了她的管家权,让她只能领点死钱管管内院。
而这一世,宗俊卿不想再让她多贪几年,所以重生回来一稳住了脚,便马上处理了这事。
处理这事也不难,他父亲虽热衷于公务不爱管府里的事,但对子女也不是说完全不管不顾的,所以当他派人将小高氏弄走国公府钱财的事不动声色让镇国公知道后,他果然像上一世那样对小高氏的行为不快了,夺了小高氏的权。
宗俊卿不但处理了这事,还准备等闻百翎过门,就在父亲跟前揭露小高氏经常害他的事,将管家权完全夺过来,交给闻百翎。
上一世闻百翎管理国公府,是几年后的事了,当然不是小高氏那么早就死了,闻百翎按序接收的,也是他们夺过来的。
本来么,小高氏年纪还不算太老,完全可以一直干到五十岁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了再放手管家权,但因为他实在忍不了小高氏一直在他身边做手脚不算,还一直纵容她侄女高三娘毒害闻百翎,想把闻百翎弄死了好做他的继室,所以就收集了小高氏和那个跟她一路货色的高三娘做手脚的证据,给父亲镇国公看了。
镇国公虽然一心扑在公务上,不爱管家里私事,但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继室和侄女加害自己的儿子媳妇还无动于衷,于是便勒令高三娘从此后不能上门,然后将小高氏关了禁闭,府里一应事务,由闻百翎处理。
这一世,他可不想再忍小高氏几年了,准备等闻百翎进门就动手,免得让闻百翎在后院受委屈。
本来他也不想这么快就下手的,毕竟闻百翎一进门就夺权神马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闻百翎有多坏,不顾人家继母婆婆还有两个幼儿要养,一进门就抢权,上一世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宗俊卿在限制了小高氏的管家权,知道她刮不了府中多少钱后就让她暂时管着家,没夺了权的,哪知道她根本不收敛,让他忍不住还是跟闻百翎一起收拾了她。
这一世他就不想考虑闻百翎刚进门就夺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了,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又不是无的放矢夺的权,也没有去衙门子告母(这种行为在古代是大不孝,是不允许的),说继母加害他,只是将些小高氏害人的证据摆到他父亲桌前,他父亲处理的,又不是他处理的,外人想说什么也是不能的。
之所以称小高氏,是因为宗俊卿的母亲本是高氏,这位小高氏,是后娶进来的,所以人称小高氏。
不错,镇国公夫人跟未来的闻四夫人一样,也是续弦。
更重要的是,这个镇国公夫人,呵呵,也跟闻百翎那位即将到来的继母一样,同样是个滚刀肉。
她倒不像刘氏那样,是个吸血蚂蟥的性格,她当滚刀肉,大多倒是后天被逼的。
且说当年宗俊卿之母过世后,因宗俊卿年纪尚幼,外家定国公高家怕孩子被继室苛待,又怕镇国公娶了别家之女会跟高家疏远,为了巩固关系,以及养好宗俊卿,便从族中挑了个姑娘嫁了过来。
因是继室,再加上那时镇国公也将近而立了,世子又有了,高氏的胞妹有点不愿意,毕竟人家可是国公嫡孙女,侯爷之女,给人做继室,她当然不愿意,所以就选了高父弟弟的女儿,也就是堂妹小高氏嫁了过来。
这小高氏嫁过来后,不久生了儿子,这女人一生了儿子,就未免生出了那得陇望蜀之心,有心将宗俊卿干掉,拱她儿子上位。
对宗俊卿如何暂不说,只不久定国公高家老太爷过世,高氏的父亲高大老爷继位,是为定国侯,因高老夫人早就过世了,现在高老太爷也过世了,父母皆不在,自然分家。
之后高家分家,小高氏的父亲一无所长,幸得父荫了个官儿,儿子也没什么能耐,就这样,父子却都是爱面子的人,势必要让家里跟没分家在国公府时一样体面,于是在外宴请无度,在内奢靡花销,一家人的开支是个大窟窿且不必说了,只那小高氏的妹妹却有幸进了宫,做着个不死不活的才人——这就是镇国公先前跟小高氏说,她拿镇国公府的钱回娘家,填的那个宫中窟窿了。
那小高氏的父亲及小高氏等人一味地想给家里供出个高贵妃甚至高皇后出来好体面炫耀,所以便想着法子往那里面填钱,活动,因有了些成效,晋封了婕妤,于是一家上下包括这小高氏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高婕妤身上,越发地往里面填钱,想让对方更上一层,更重要的是要多承宠,生个龙子下来,那将来就算坐不上龙椅,至少也能当个郡王。
到时他们这房出了个郡王,不说有个郡王会增加多少人脉吧,光是他们家地位就能上去了,而不会因为分了家,小高氏的父亲又没什么能耐,一下子跌出了京城上流圈子,要不是有个国公夫人小高氏撑着,这会儿分了家,真是没地位了。
只是想法虽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宫里那些太监最是爱钱的,今儿来要千儿八百两,明儿来要什么稀奇物件,小高氏的父亲又没什么本事,哪来的钱?于是便找小高氏寻求赞助。
小高氏对父亲的索取倒没生气,谁让她也做着要当宠妃娘家人的心理呢,虽然她是镇国公夫人,但是,要是能更上一层,成为皇亲国戚不是更好吗?没见眼下最得宠的汪贵妃,娘家多风光无限吗?让人看了好生羡慕,她也想像他们家那样风光啊!
于是小高氏便在镇国公府活动开了,获得了镇国公的信任后当了家,便开始把镇国公府的钱往自己的私房挪,当然这中饱私囊的钱,主要是留给自己儿子的,不过,也会给一些娘家,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滋润。
可惜好景不长,这会儿被镇国公发现了,夺了权,也难怪她初听说时,一时血色尽失了,这下没了管家权,她还怎么变公中的钱为私人的钱,更重要的是,怎么给娘家供奉呢,没钱的话,难道她得把她前一段时间搂的给儿子存的钱拿出来供应娘家吗?那她自然不愿意啊,所以她会不会想到新办法赚钱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她不会坐以待毙倒是真的。
第十二章 胃疾犯了
小高氏怎么想的宗俊卿虽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对她不能放松警惕,就好比上一辈子高婕妤根本没翻起什么大的浪花,宗俊卿也不会掉以轻心的,毕竟上一世是上一世,这一世由于自己蝴蝶了,还不知道会不会出现跟上一世不一样的结果呢,他不是蠢人,会固守着上一世的结果行事,那样太过相信先知先觉,万一事情发展跟上一世不一样呢,还按上一世的结果行事,不是要出事吗?所以他自然不会傻傻地因循守旧。
康定侯府这边,闻老夫人办事速度那是麻利的很,说要给闻四老爷在热丧期间续娶那就是真的要办起来。
先前一阵折腾,已是过去了五十多天——光是七七就有四十九日嘛——再不快点弄,百日可要满了,那样可娶不了亲了。
所以等出了七七,闻老夫人便安排人去娘家提亲,下聘。
侯府提亲,还是闻老夫人这个老姑奶奶亲自安排的,刘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双方很快就定好了日期,只等着过门。
且不说闻府如何准备迎亲的事,却说镇国公府里,宗俊卿这会儿已收到了手下说闻老夫人因不忿李氏拖着没死耽误了她钟爱的小儿子娶继室的事,看李氏死了,这会儿三五不时就找闻百翎的茬的事,不由皱眉,特别是看闻老夫人整闻百翎,三五不时就逼着她吃她不爱吃的菜,一吃还一整盘,这简直是整死人的节奏,看着就上火。
上一辈子闻百翎倒没说闻老夫人如何苛待她的事,她虽说了怀念亡母的事,但对闻家的事,她并没说太多,毕竟按这个时代的三观,她为人子女的,不方便说长辈的不是,所以宗俊卿后来知道闻百翎在闻家过的是什么日子,还是自己调查出来的。
看着调查出来的资料上说闻百翎不但被继室母女欺凌,就连闻老夫人这个祖母,都因迁怒的缘故对她不好,看的宗俊卿就冒火。
上一世事后看了都能冒火了,更何况这一世是正在发生的,宗俊卿看了简直不能忍,于是便想了个招儿,也让人整整闻老夫人,让她知道,撑着吃不喜欢吃的东西,有多受不了。
刚好这天闻老夫人来国公府做客。
宗俊卿看了调查,知道闻老夫人年纪大了,胃有点不太好了,最是怕吃糯米、油腻一类的东西,于是在饭单上,便让厨房准备了甜浓汤圆作为饭后甜点。
闻老夫人看到这甜点,本来想意思意思一下就不吃完了,结果这时候小高氏的女儿宗三娘看她不吃,天真地问她娘小高氏道:“娘,是不是我们家的汤圆不好吃,所以大家都不吃?”
小高氏嫁给镇国公后,先生了个儿子,如今已有七岁,是为宗五郎,后又生了个女儿,也就是宗五娘,如今还只有五岁,小孩子童言无忌,会乱说话很正常,只是大庭广众的这样乱说,让小高氏有些尴尬,瞪了她一眼,道:“好好吃你的饭,乱说什么。”
骂的宗五娘脖子一缩,噘了噘嘴,不敢多说什么了,只心里想着,她说的是实话,为什么不能说?大人们总是很奇怪。
小高氏骂过了孩子,然后又向客人们道:“我这孩子调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