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遇重生-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还嫁不了比他更好的了吗?”
杨三娘忙道:“娘怎么能这么说呢!一女不侍二夫!”
闻姑妈最讨厌听她说那些被杨家洗过脑的话,当下脸就黑了,也不跟她争了,便道:“还是让他进来,听听他想说什么吧。”
不大会儿汪耀祖进了来,不但没骂杨三娘,还说了让杨三娘惊喜不已的话,当下汪耀祖向闻姑妈恭敬见礼过后便道:“岳母,小婿想同三娘复合,还望岳母成全,这次小婿一定会好好待三娘的。”
汪耀祖当初既能为了荣华富贵休了糟糠之妻娶杨三娘,后来又休了杨三娘娶刘妃娘家庶女,这会儿刘家倒了,还连累他抄了家,对刘家气恨不已的他自然能再一次休了刘家女,又踅摸回杨家,说是愿意跟杨三娘复婚了。
他本来想靠着杨三娘那个被洗脑了的蠢女人跑到镇国公府又吵又闹,帮他找宗俊卿复官的,结果看镇国公府根本不搭理他,没奈何,就算了,转而过来表示愿意跟杨三娘恢复关系。
这可不是他真的喜欢杨三娘,而是想着杨三娘是闻百翎的表姐,依着这层关系,以后也许能有什么转机还说不一定,再说了,他因贪、污受、贿丢了官抄了家,差点坐了牢,幸好杨三娘这个已经休弃的女人对他痴心不改,东拼西凑了些银子将他捞出来了,他如今身无分文,又没住处,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根本活不下去了,不跟杨三娘复合,让杨三娘养他跟前妻还有诸小妾的子女,难道让他喝西北风去?毕竟他如今是肯定没法再爬起来了,前途是没有了,钱途也没有,要啥没啥,不让杨三娘这个蠢女人接收他,哪里还有能接收他的人?就算有人接收,估计也是些乡绅人家的寡妇,娶她们,就不如娶杨三娘了,毕竟那些女人,无论从地位,还是从死忠程度,肯定比不过杨三娘的,他可不想娶个看到他落魄,所以敢欺负他的母老虎,另外,要知道刘家是完全倒了,但杨家可好歹还有点势力,比那些乡绅人家可要强多了,所以一想通这些后,便赶紧来杨三娘这儿,请求复合了。
“我记得你有妻子!”出来听汪耀祖说想跟女儿复合的闻姑妈冷冷地道。
“刘家女子不贤,圣上都赐了白绫,这样人家的女子,汪某怎么能要,自是让她回家,另择良婿了。”
汪耀祖这会儿一反当年得意后的嚣张,又是刚入京时那幅老实模样了,虽一幅老实模样,但说出来的话却让闻姑妈深深佩服这人的无耻程度。
闻姑妈没被洗脑,一看汪耀祖这无耻的嘴脸,她就不由得生气,但她女儿不一样,刚才她还大骂闻百翎不好,没帮她,让她不能回去做汪耀祖小妾呢,这会儿看人家不但来找她了,还说不是让她过去做小妾,而是做正妻,只惊喜的差点晕过去,马上点头同意了,完全不顾闻姑妈的阻拦,说汪耀祖这样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小人,不值得信任,屁颠屁颠拎着包袱就去了。
闻姑妈看女儿这样傻,完全无可奈何。
对于女儿吵着让她出钱帮汪耀祖在京中买宅子住的话却是无论如何都不想答应了,她宁愿过继个孩子,也不想再把钱花在汪耀祖这小人身上了。
杨三娘看母亲竟然不帮她买宅子,没有办法,受过礼教教育的她倒不敢忤逆母亲,但她的钱又不够在京城生活,于是便跟汪耀祖等人回了汪家老家。
杨三娘以为自己是苦尽甘来了,但,就杨三娘这以夫为天的圣母态度,肯定就是个被人欺负的。
不久,汪耀祖前妻周氏子女长大成人,能赚钱养家了,而杨三娘的积蓄因养一大家子用光,在汪家的地位急剧下降,再加上汪耀祖看这么多年过去了,杨三娘跟闻百翎关系很差,根本帮不到他,于是便将杨三娘赶走了,重新让周氏做了正妻汪耀祖就是这么无耻,但也就是这么聪明,看前前妻子女有出息,能赚钱养他了,便见风使舵地这样做了,要不是从龙失败让他从云端跌了下来,就这人这无耻又狡诈的程度,只怕还能混到高位呢,幸好苍天有眼,没让这个无耻之徒风光发达。
杨三娘被汪耀祖赶走后,身无分文,又离京城遥远,于是便在孤身回京想找闻姑妈的途中,下落不明了,有人说她得病死了,又有人说被拐子拐去卖了,不一而足,也不知道她在被汪耀祖赶走后有没有后悔当年不该不听母亲的话,以至于落到这样一个下场,不过以她对丈夫打不还手、骂不还嘴、以夫为天、出事了马上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从不会责怪丈夫的性子,估计是不会后悔,只会觉得都是自己不好,没钱养丈夫一家,被人赶了也很正常吧。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却说当下,受到从龙失败牵连倒霉的,不光汪耀祖,还有很多人,好比闻百翎的大舅家也受到了牵连,虽然李大老爷不过是小官,作用不大,所以没夺官,但因在皇帝跟前挂了号,也遭到了贬职,如今一家人已不在京城,而是去了外地了。
不用说了,事发时,李大夫人自然也是来镇国公府找闻百翎哭诉过的,想让闻百翎帮帮她舅舅,但,她常年跟闻百翎关系冷淡,当年李氏留给闻百翎的财物被“盗”后,她还嫌人家嫁妆少,马上就撕毁了李氏死前跟她家订好的亲事,如此无情无义,这一出了事,就跑来求人,闻百翎自然也是不会帮她的,只拿些话搪塞她,将她打发走了。
闻百翎也不怕她闹,反正她马上要离京了,以后一辈子还不知道会不会再见面,所以她闹就闹吧,她怕什么。
倒是闻百翎跟李大奶奶关系还行,便让她好好教导儿子,将来考中进士,再回京中。到时如果有她能帮到的地方,她会帮忙的,听的李大奶奶喜之不尽,并未像李三郎的老婆庄四娘那样,跟着李大夫人一起骂闻百翎刻薄寡恩,无情冷血。
说实话,她就不明白了,这两人怎么好意思这样骂闻百翎,这两人一直跟闻百翎疏远的很,还跟闻百翎有过过节,凭什么就觉得闻百翎会帮个跟自己有过节的人,人家不帮她们是很正常的事好嘛,说别人刻薄寡恩,无情冷血,李大夫人当年做的才是吧,你能做初一,人家不能做十五?
不过她们到底是一个是她婆婆,一个是她妯娌,她倒也不敢说出来,只努力教导儿子,后来果然考中了进士,做了京官,她和丈夫跟着儿子,再次回到了京中,与闻百翎继续来往。
至于李三郎和庄四娘两人,因一个一直消沉,一个一直谩骂闻百翎,没用心教导孩子,所以孩子并未考中进士,跟她家是没法比了,后来他们那一支就慢慢落魄了下去,她这一支则慢慢兴旺起来。
除了闻百翎的舅家受到了连累,另有忠义侯府庄家也受到了从龙失败的连累。
忠义侯府庄家品级较高,可就在皇帝跟前,所以可不是贬职那么简单,最后庄大老爷看自己年纪大了,反正是半截入土的人了,便自缢身亡了,元鼎帝看他自己挂了,想着算他识相,也就没夺忠义侯府的爵位,反正他们府上子弟也没出息,都是闲职,让他们继承爵位也无所谓,于是闻元娘的丈夫庄大郎便继承了忠义伯的爵位,之后便与二房分家,让二房一家子出去住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五四章 大结局
以前庄二老爷一家之所以在父母过世后,还能跟庄大老爷一起住,是因为两兄弟关系不错,所以兄弟不分家也很正常,但现在当家的是庄大郎,人家不过是庄二老爷的侄子,可没有义务再养着二房一家,所以自然将二房赶走了。
忠义侯府因子弟没出息,不过就是些庄田俸禄,收入不多,再加上当时从龙花了不少钱,平常又想维持侯府的体面,花钱那是寅吃卯粮,如今分家,根本没多少东西分,二房只分到很少一点东西,所以二房出去后,生活水平迅速跌落。
二房嫡子庄四郎是个温柔多情的人,这些年对身边那些姬妾通房都很好,生了一堆的庶子庶女,如今家境困难,他还子女成群,哪里开支的起?偏他又是心软的人,舍不得卖了姬妾通房,也不像高二老太爷等人那样舍得卖女儿换钱用,于是只能尽量节俭,以维持生活。
结果他倒是想尽量维持生活,他那些姬妾通房却是从奢入俭难,不愿意了,有生养的也就罢了,没生养的,年龄小青春正盛还能再找金主的,说是为府里节约钱财,打算离开,庄四郎倒是想留,但庄二夫人看家里钱不够用了,自是同意,于是那些女人全拿了卖身契跑走,攀日子过的比较好的人去了;剩下那些生养了的或没生养但年龄大了走不掉的,看庄家日子过的这样差,心里非常的郁闷,想着要知道庄四郎人长的一表人才,结果却是个绣花枕头,没什么出息,当初别跟他就好了,要不然现在日子也不会过的这样惨,特别是当年那些私下嘀咕过闻百翎的,这会儿想着,当初争赢了还曾得意过呢,现在看来,有什么好得意的,人家过着富贵日子,她们跟庄四郎过着“吃糠咽菜”的日子,想想都郁闷。
因知道二房没多少钱,从庄四郎身上也榨不出什么好处来,渐渐地对庄四郎,便没有以前在侯府里时那么好了,庄四郎看了,心里不由苦笑,想着他当初怎么就会为着这么一群嫌贫爱富的贱人,搞的失去了闻百翎呢?当初这些人说什么喜欢他,不愿意离开他,求他看在她们喜欢他的份上,不要让她们走,他当时傻透了,感动的不得了,还真信了,留下了这群垃圾,却失去了闻百翎,现在如何?不是说喜欢一个人就会与对方患难与共吗?现在呢,现在还没有危难,不过生活稍差了点,这群曾口口声声说喜欢他、曾让他感动得不得了的东西就对他有意见了,甚至对他的态度也变差了,能攀高枝的还都攀高枝去了,患难见真情,这是群什么样的东西,她们的真面目,眼下他可算是知道了,可惜知道的已经太晚太晚了,后悔也没用了,这时候他才知道,他当年有多傻,那些女人说了,他就信了,每次想起这事,都越想越觉得当年的自己蠢得不忍直视。
如果一切能重来一次,他再不会为了这群东西,失去闻百翎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他再后悔也没用了。
不说那边庄四郎发现自己当年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蠢透了,却说当下,女学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女学也慢慢步上了正轨。
不两年,闻三娘给儿子娶妻时,一为了表示对闻百翎夫妇的支持,二为了在分府后有镇国公府这个大树当靠山,不被人欺负,还专门从女学里选了个学生。
她选的不错,刚好她儿子是宗室,不用科举,她为了让儿子不变成纨绔,对他管的较严,虽没读科举方面的书,却读了其他杂书,她儿子后来对科技也较感兴趣,跟女学里学了数理化方面知识的学生,却是不谋而合,夫妻俩整天在家捣鼓些这个时代的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后来夫妻俩因发明了些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较先进的东西,还在史上小有名气呢。
这时仁郡王已过世,闻三娘在儿子娶了妻就分府出去过了,自己有诰命在身,儿子媳妇关系又好,一家三口过的日子相当滋润,让闻三娘比同龄人显的要年轻多了至少比前未婚夫钱四郎的妻子杨二娘要显的年轻多了。
至于她前未婚夫钱四郎,钱四郎虽有个在国子监当差的岳父,却在科举上再无寸进。
他是庶出的庶出,无荫封资格,科举又只是秀才,不是可以授官的举人,在平城公主过世,钱家分家后,随着庶出的父亲分府出来过,日子越发艰难,偏妻子娘家又是以清廉着称,嫁妆极少,于是等后来他父亲过世,就剩他们小两口出来过日子后,男的一事无成,女的嫁妆又少,只能守着点分下来的薄田度日,由于是庶出的庶出,分到的东西极少极少,那点钱,比高门那些丫环小厮们的收入还少,日子过的比他们还不如,瞬间从个侯府公子,变成了庄户人家差不多的水平,知道的人对钱四郎又是好一顿嘲笑,说他当年要娶了闻三娘,起码闻家有几千两嫁妆,到时用那嫁妆置上几百亩田地,也能过比他现在犹如庄户人家一般的日子要好了,看看闻三娘带着儿子媳妇依然过着富贵生活,就看的出来了。
要说钱四郎没后悔那是假的,只是当年悔婚的事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所以这会儿再怎么后悔,也不敢表露出来,每次问到,都是一副绝不后悔,然后说闻三娘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他绝不会要的架势,别人听着,表面没说什么,背地里,不知道他后悔了的,没少说他眼光浅;知道他后悔了的,就笑他死鸭子嘴硬,总之没什么好话。
在闻三娘给儿子成亲后,比闻三娘儿子只小两岁半的闻百翎之子,新一代镇国公世子,也长大了,到了快要娶亲的年纪了。
这日宗大郎回来,面色古怪地跟闻百翎道:“娘,今天碰到个女人,神神叨叨地说她跟父亲有婚约,说您抢了父亲,说是我要有点良心,愿意帮父亲赎罪,就娶了她女儿……是怎么一回事啊?”
因孙子长大,所以老镇国公荣升宗老太爷,宗俊卿则荣升宗大老爷,而闻百翎的孩子,就是新一代宗大郎了。
宗大郎热衷于做生意,只是这个时代商贾地位低,他要真经商了,就不能考科举了,所以只好请了掌柜的前台经营,他在幕后指挥,如今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因常跟商贾打交道,今天在某个生意伙伴家做客,就碰到个商贾,带着夫人女儿做客,那夫人听说自己是镇国公世子,就开始发神经了,将自己叫过去说有要紧的事要说,然后就神神叨叨地说起了这事。
闻百翎听了他的话,想起记忆里的某对jp,不由面色古怪,问道:“那女人是不是姓王?”
“好像是叫王氏来着。”宗大郎道。
闻百翎想起了多年前的某桩旧事,不由好笑,道:“就是个神经病,以后见了她们,离远点,别被她们像牛皮糖一样沾上了,然后过个几年,还跳出来说你喜欢她女儿就惨了。”
于是便将当年他大姑祖母家的小姑子伪造他父亲的婚约,还胡说八道他祖父喜欢她,之后那王姑娘还跑来让她不许嫁他父亲的事说了。
宗大郎听了,不由哈哈大笑,道:“娘,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搞笑的人?做梦就做梦吧,还能把做梦当成现实?”
“走火入魔了呗。”闻百翎道。
闻百翎一边跟儿子说一边想着她们一代代的,还都盯上了镇国公府,也真够搞笑的了,这都成家传了。
王二娘母女之后的发展,由于宗俊卿的大姑妈跟她们极亲的亲戚关系,所以她也是知道的,几年前前王大夫人卫氏就因yy镇国公却得不到,而走火入魔地抑郁而终了,王二娘因嫁了个商贾,看不起对方,在夫家日子过的也不好,好在惧怕镇国公府的势力,倒不敢在外面造谣,说自己抢了她未婚夫,倒也还算老实。
没想到老实到这会儿终于不老实了,竟然揪上了自家儿子,让闻百翎不由哭笑不得。
宗大郎得了母亲的话,自然对那两母女避而远之,到底双方层次隔的远,那次不过是偶尔遇到,之后便再没碰到过了据说是因为那家人怕王二娘母女乱说话,将母女俩关了禁闭,不让到处乱说,免得得罪了镇国公府,惹来灭顶之灾,毕竟妄想以商贾之女的身份嫁镇国公世子就算了,还恶言中伤对方母亲,说对方母亲抢了自己的未婚夫,不要被镇国公府收拾了才怪了,要不是那家人心肠不错,要不然都会像当年的王大老爷那样休了王二娘了,毕竟一个有夫之妇,孩子都多大了,竟然yy自己是宗大人的未婚妻,一脸不甘心的模样,还要不要脸?哪个男人也受不了自己妻子不甘心没嫁给别的男人啊。
之后何三娘又生了一个儿子,不几年,宗俊卿处理好内政外交,提出致仕的话,对于宗俊卿这样一个人品好的臣子,元鼎帝不想放他走,又让他多干了几年,直到镇国公过世,宗俊卿丁忧,才真正退了下来,专职着书立说,教导子女,兴办女学诸事。
闻百翎诸姐妹,闻元娘、闻三娘日子过的皆不错,闻二娘虽在宫中无宠无子,但好歹没进冷宫,过的还算体面,而闻八娘就遭了罪了,由于元鼎帝一直用不着启用她对付宗府,所以就一直在冷宫呆着,因生活条件比闻二娘差多了,明明比闻二娘小,却比闻二娘早逝,至于闻五娘,也因闹事关在庄子上没过多久就因心情抑郁过世了,闻七娘在仁郡王过世后,被王府打发进了家庙;闻六娘因宋姨娘阻止,没听闻百翎的话从仁郡王府离开,后来随着仁郡王过世,赵六郎分府出去住,闻六娘因不能生育,又不得宠,也过的极不如意。
后来四房刘氏的儿子闻八郎长大了,刘氏死活花钱给他买了房媳妇,但很可惜,傻子并不知道同房,不同房自然就没孩子,刘氏无法,便给他们从族中过继了个孩子,虽然刘氏是称心如意了,但闻八奶奶就是个守活寡的,也真够可怜的。
后来不几年等刘氏死了(刘氏三十多岁才生的儿子,所以等她儿子长大娶媳妇时她就有四五十岁了,在这个时代算年龄不小了,几年后死了也很正常),有一天闻八奶奶便卷着金银细软逃了,只剩了个闻八郎和他过继的孩子没人照顾,极其可怜因为这时闻四老爷也过世了,四房早分家了,新家在闻八奶奶逃走后就只有这一傻一小了,眼看着闻七郎夫妇(这时候闻七郎牢坐好了放出来了)意欲欺负这一对病幼,想抢闻八奶奶没法卷走的大件物品变卖得钱,闻百翎到底看着不忍心,便出面干涉,阻止了闻七郎甚至闻九郎等人的贪心,帮忙照顾那孩子到成年,并照顾闻八郎到死,虽然对刘氏不喜,但闻八郎不过是傻子,闻百翎对他总是生不出来气的,会照顾一下他也很正常,毕竟于她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当然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她阻止闻七郎等人抢闻八郎的东西,自然惹的闻七郎等人不快,不过到底知道镇国公府势大,倒也只敢在心里恨恨,并不敢如何。
之后元鼎帝七十岁的时候,觉得这皇帝做的够久了,宣布禅位给九皇子,也就是何三娘的儿子,做太上皇去了,并规定皇帝年过七十都要禅位,以免年老昏庸误国,这是这位多疑的皇帝办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加上早前平定内忧外乱的事,虽然是宗俊卿和贺峻的功劳,但身为皇帝,到底是他有眼光,提拔了宗俊卿,所以这件大事自然也记在了他头上,让整天疑神疑鬼的元鼎帝,竟然还捞到个不错的名声,也是意料不到的事了。
何三娘儿子即位后,按例尊已逝的太上皇原皇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何三娘为圣母皇太后,并按例封太后娘家为承恩侯因何三老爷已过世,所以封的是何三娘的弟弟何三郎,又因何三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所以这个侯府并不像康定侯府当年那样是个虚衔,承恩侯府是外戚中少有的实权家族,何姨妈这一支,由此兴盛。
而身为新皇的外祖母,承恩侯府的老封君,何姨妈余生是满京城最尊贵的老太太,提起当年汪家害她的事,谁都在啧啧嘲笑鄙视已经烟消云散的汪家有眼无珠之余,唏嘘不已,暗道这可真是现实版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足以警喻后来人。
史记:
元鼎五十年,年逾七十的元鼎帝禅位皇九子,同时规定以后的继任者,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得在七十岁禅位,以免年老昏庸误国,此举大善,名记青史,谓帝“不贪权柄,后世楷模”。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全文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