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靖城君的心思本官倒也不是一点都猜不出来,无非也是为了保全身家而已。”金荩国的笑容略微多了些诡异,“殿下一直都不得人心,年纪又有这么大了,天知道能享国到什么时候?他若是有个闪失,靖城君也需要一些资本来应对之前的朝堂乱局吧。”

    李珂这下子更加惊讶了,他睁大了眼睛,但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眼见对方是这种反应,金荩国的心里也更加笃定了。

    如今国主李珲已经是风烛残年,又是个残疾人,天知道还能够活多久,随时都可能陷入到病重不治的境地。而他唯一的儿子又在之前的政变当中被人杀死,现在膝下并无子嗣,可想而知,如果万一他意外死去的话,为了争夺这个嗣子和王位,高丽的宗室内将会出现极大的纷争。李珂身为远支宗室,虽然并没有争夺王位的资格,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将会卷入到这个危险的漩涡当中。

    高丽原本就对宗室防范很严,他这种远支宗室若是没有办法保全自己的话,等到新君继位,天知道又会被怎样摆布,搞不好连如今这个驻中朝使节的位置都保不住。也难怪李珂宁可冒风险,也想抓住机会先拿到一个庆尚道观察使再说了。

    虽然这个职位他很可能只能够临时坐一坐,但是只要能坐上一段时间,就能给自己增添一份资本,也更能够让他在之后有可能出现的风暴当中安然度过。

    在异样的寂静当中,李珂动了动嘴想要否认,但是最后却放弃了这种徒劳无益的尝试,反而叹了口气。

    “金大人若要这么想的话,在下也没有办法。日久见人心,在下一片丹心为国为民,终究是有被世人理解的那一天的。”

    “大人的丹心可昭日月,哎,只可惜世人一向不太能够理解别人的苦心啊……”金荩国的笑容越发诡异了,“这项任命既然中朝太子要求,那终究是会发布的,只要一发布出去,不管你有多少苦心,都会被士民唾骂,靖城君你又能跟几个人解释?纵使一时能借着中朝和观察使的权位保全自己,但是在新君眼里弄不好你就会成为奸臣,难道中朝会肯保大人一世吗?”

    “……”李珂突然从他的笑容当中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东西,“大人是另有要事要指教于我吗?”

    “没错,李大人。”金荩国将自己手中的茶杯放回到了桌子上,“既然李大人一心想要接这个位置,那日后我们是同僚了,不光是同僚,而且还是要一同接受唾骂的大臣——难道大人不想要找些办法来改善一下处境,让我们日后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下场吗?”

    “大人直说吧。”李珂一直盯着金荩国,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点端倪来。

    “靖城君,你在未来的嗣子之争当中找一个好位置来保身,这固然是好打算,但是为何不干脆再进一步呢?嗣子之争固然是凶险,但是只要参与其中,就有可能得到莫大的好处。”金荩国淡然拂了拂衣袖,好像自己说的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样,“只要能够有拥立之功,那不管犯下多少过失,保全身家名位,应该还是不难的吧?”

    “……大人……你……”李珂就没有办法如同对方这样平静了,他瞠目结舌地看着对方,难以相信自己听到的话,“你在说什么?”

    “本官要说的事情,靖城君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吗?”金荩国仍旧好整以暇,“既然我们一定要受国人的唾骂,那就应该想些办法,让士民能够觉得我们毕竟还是在为国家着想。如今的圣上,虽然天纵英明,但是毕竟不得人心,如果我们能够想想办法立个嗣子,一方面可以安定国本、博得拥立之功,一方面又能够得到国人的赞赏,抵消之前的愤怒,两全其美。如此一来,我等非但不用再受士民唾骂,恐怕还会被人感激吧……”

    李珂已经呆住了,他定定地看着对方,只觉得全身僵硬,连动一下都不行。

    虽然他说得云淡风轻,但是臣子们私下里议论君上,还在讨论立嗣子的事情,这可是明目张胆的大不敬,甚至是谋逆啊!

    “事到如今,靖城君又何必如此惊惶不安?”看着李珲如坐针毡的反应,金荩国的笑容里面又加上了些嘲讽,“刚才本官质问靖城君的时候,你可是十分慷慨激昂的,大有王家后裔的风范。怎么,到了现在就挺不住了?靖城君,我问问你,难道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这并不是金荩国临时起意,而是早就盘桓在他心中的一个想法,只是今天才借着一个机会说出来而已。

    他是北派的大臣,而北派在之前多年的党争当中早已经大受创伤,而他又是在李珲复国之后,因为属于西人党的大臣遭受清洗空出大量职位,而被一路提拔到领议政大臣的职位山的。虽然他现在位极人臣,号称领相,但是并没有很深的根基,反而因为是李珲任命的缘故而不受国内士民的喜爱。

    所以他最恐惧的是一旦李珲身故,自己也会随之陷入到风雨飘摇当中,极有可能保不住自己的权位。既然如此,那就干脆想办法拥立一个嗣君,接着拥立之功来继续巩固权位,这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想法了。

    这个想法确实大逆不道,而且光靠他一个人难以实施,所以他一直都压在了心里,表面上从不说出口。

    之前他是想要借着说服李珲的方式来让他拥立一位嗣子,没想到李珲却一直只是表面答应,实际上毫无动作——他知道李珲是害怕立了嗣子之后,身为残疾人的自己恐怕就会架空,为了抓住自己拼了老命才夺回来的王位,他宁可任由自己风烛残年,也没有为自己立下嗣子。

    既然如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所以他最近也就放弃了依赖李珲的做法,而是寻求自己另外寻找帮手来拥立嗣子。

    这件事牵涉重大,必须要有足够分量的人才能给出帮助,但是有分量的人一般又难以托付信任,所以虽然他一直在暗地里寻找,但是直至现在都还没有跟其他人说出自己的盘算来。直到碰到了中朝太子要求任命李珂为庆尚道观察使一事,他才终于将李珂当成了自己的潜在盟友。

    李珂想要为自己保全身家,所以不顾一切要谋求权位,但是也面临着朝不保夕的窘境,而且比自己更加要根基不稳得多,所以他有动机要尽一切可能维护自己。更何况,他还有能力,他是宗室身份,又和中朝太子走得这么近,看上去还得到了对方的信任,只要他能够说动中朝太子殿下,再配合上自己这个领议政大臣,那立嗣子一事就能够确切达成了。

    只要有了这份拥立之功,他觉得自己就能够一直保持权位,利用这些时间在朝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真正地实现领相的权威,也让自己的家族跻身为高丽最煊赫的家族行列。

    金荩国的质问,更加让李珂坐立难安的,他的脸色忽红忽白,显然已经受到了惊吓。

    金荩国也看得出对方心里的矛盾和挣扎,所以他倒也是不着急,继续端坐着品茶,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此事……此事太……太耸人听闻了,金大人,为何要将我牵涉进来?”李珂的额头上出现了点点汗珠,“我……我怎么能作出这等事来?”

    “这等事?这等事有什么不对的吗?国君年高,又迟迟未立元子,国本不安,作为臣子,我们理应想尽办法匡扶社稷才对吧?”金荩国马上反问,“既然靖城君不畏众议,心心念念的是我高丽的万民,那为何又不不敢牵涉到此事当中?”

    李珂仍旧沉默不语,显然还在犹豫当中。

    “行了,靖城君,事到如今你还以为自己有多少退路吗?”金荩国有些不耐烦了,干脆地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直视着对方,也给他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压力。“你以为就能靠着中朝拿到一个观察使的官位,就能保得住自己?就能让自己富贵?怕是想得太简单了!若是征日之战打完,靖城君的官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那时候靖城君就绝对会被视作众矢之的,难道中朝会不顾一切来保住你吗?只怕到时候靖城君又会被打发到大汉京城当中,再也难得回来了。”

    他这么一吼,李珂更加惊慌了,往后仰倒靠到了靠背上,全身都在微微发抖。

    然而,他心里也知道,对方说得都很有道理,这些确实是他现在在面临的危机。

    “靖城君,好好想想吧,可别错过了大好时机。”眼见他事到临头的时候竟然还这么不中用,金荩国微微有些不屑了,他垂下了视线,重新坐了下来,“毁了名声如果能够获得补偿,那毁了也就毁了。可若是费尽心机却还得不到一个好结果,那就未免会贻笑大方了……”

    很快,堂中再度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珂也慢慢地重新恢复了镇定。

    这位领议政大人说得很对,自己现在确实面临着十分为难的局面,需要想一些办法来破局,当初自己以为领受到这个观察使的职位就能够落到一个主动的地位,现在经过对方一顿数落,他确实感觉这还不够。

    他看了看金荩国,这个家伙,果然是老奸巨猾,看上去比谁都忠于李珲,不声不响地居然谋划了这么多东西。

    如果自己按照对方的主意来做的话,恐怕也会大大地得罪国主吧。

    可是不做的话看来又不行。

    尽管身为宗室,但是李珂并不喜欢李珲,因为李珲第一次在位的时候,对大臣对宗室都十分苛刻,简直就是倒行逆施,十分让人反感,他自然对现在的国主毫无感情,之前在大汉京城出使也只是想要维护高丽的利益而已。

    如今他是在犹豫,但是并不是出于对国君的拥护,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失败的后果而已。

    “靖城君不要再犹豫了。”仿佛是看出了他的心中所想似的,金荩国又开口了,“自古成大事者哪有不冒点风险的?靖城君想要长保富贵的话,那就拿出一点诚意吧。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偿所愿,世上可没这么好的事情。况且……若说风险,难道靖城君面对的风险有本官的大吗?本官要居间筹划奔走,还要亲自来主持此事,而靖城君你不过只是要对殿下说上几句话而已……若是事情成了,靖城君是新君的恩人,若是事情不成,也没人知道靖城君在其中做了什么,相比拥立之功,这点风险倒是算不得多大了,不是吗?”

第1577章 换马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李珂。

    确实,相比能够得到的那些,他所需要冒的风险看上去并不大。如果真的选择什么都不做的话,那才是坐失良机。

    他深吸了一口气,彻底下定了决心。

    “金大人心中可有了人选?”

    “靖城君终于想明白了啊!”眼见对方终于上了道,金荩国大喜。“若说人选,虽然难找,但是总还是有那么两三个。选谁不重要,只要我们推上去了一位,这就是拥立之功,新君就会对我们感恩戴德,至少会重用我们……到时候靖城君还用得着怕不能保身吗?”

    “尽快告诉我吧。到底能够用哪些人选。”李珂有意别开了脸,免得再去看对方的笑容,“这也是为了高丽,如果国家一直都没有嗣子的话,恐怕于国不利。”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金荩国大笑了起来,“靖城君公忠体国,当为宗室之表率。”

    他们所谈论的中朝太子殿下,现在也已经从睡梦当中醒了过来,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日程。

    他安住在景福宫内的当中,庆会楼虽然是在倭乱之后重建的楼宇,而且只是临时才被收拾了一次,但是比起他之前住的地方反倒要舒适了不少,而且高丽的内侍们诚惶诚恐地服侍着他,他也并没有拒绝这种过度殷勤的招待。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并非是为了享受这种招待而来到这里的。

    一大早,驻高丽使团的正使施高艺和副使张道彦两位官员,和之前跟随太子殿下到来、并且在使馆暂住的赵松一同来到了景福宫当中。

    一见到太子,这三位大臣连忙躬身施礼。

    “免礼。”太子随手一挥示意他们坐下,然后直接看向了副使张道彦,“张副使,这阵子施大使一直都在辽东,高丽是由你在坐镇的,高丽上下舆情如何?”

    “回太子殿下。”张道彦恭恭敬敬地坐了下来,身体微微往前倾,“这些天来高丽上下舆情颇为热烈,士民都很激动,可谓是举国耸动——毕竟天下太子殿下驾临高丽,是之前从未见过的盛事。他们都想要一睹天颜……”

    “说实际一点吧,张副使,这种话以后少说。”太子并不以为然,“我来高丽虽然不久,但是高丽上下对我朝略有不满是早有耳闻的,况且我来高丽的时候也见过,虽然有些富户小民夹道欢呼,但是也不过是看热闹而已。大部分官员和士子更是漠然处之,好像事不关己一样……由此可见,举国耸动之类的话,也就是骗骗自己人而已。”

    在乘坐乘舆进入汉城当中的时候,太子一直在注意观察周边的景象,自然对高丽现在的民气有了个粗略的了解,当然不会被对方几句话就糊弄过去。

    “殿下……”被当面斥责了的张道彦,脸色顿时变得尴尬了起来。

    “好了,不用告罪,你照实说就行了,不用害怕我生气,我不会生气的。”太子微微摇了摇头,“他们不喜欢我们,很正常,没什么可生气的。我朝是上国,对外扩张势必会威压周边的小国,哪怕表面上收敛,他们终究还是会心中不满。难道因为他们心中不满,我们就不扩张势力了吗?不,他们可以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为了大汉自行其是,顶多是面子上做点功夫敷衍一下罢了。这也是父皇的意思。”

    尽管身为大汉的太子,他亲口说出这番话来有些奇怪,不过这里都是大汉的自己人,他也不想要顾忌那么多。

    大明对藩国讲究宽容,讲究****风范,想方设法都要厚待藩国,以至于多次损伤了国家的利益,最后临到灭亡的时候,这些藩国也没有帮上任何忙,反而还反戈相向,这个教训大汉皇帝一直都跟太子提醒过,太子本人也深以为然。

    “殿下英明!”眼见太子如此说,张道彦也松了口气,“诚如殿下所言,高丽士民都对我国……都对我国略有些不满,毕竟前明相比起来要宽容一些。”

    “终有一天,他们会习惯大汉的做法。”施高艺微微冷笑,“既然要尊奉****,那就哪有光是只躲在****的树荫下乘凉的道理?”

    “施团长说得没错。”太子轻轻点了点头,“他们终究会习惯的,而且从现在就得开始习惯。昨天晚上,我跟高丽国主说起庆尚道观察使的事情时,他还是唯唯诺诺,含糊其辞想要糊弄过去,真当我看不出来吗。”

    “高丽国主之前被人宫变赶下了台,还被流放到了荒岛上,是我们才将他重新推上王位的吧,按理说来大汉是他的大恩人才对,他居然还有意想要糊弄殿下?”赵松忍不住提意见了,“高丽任谁都可以对大汉不满,唯独就是他不行!”

    “谁说不是呢……”原本就对李珲十分不满的施高艺,这下又趁着机会继续加深这些上层人物对李珲的不满,“高丽国主原本就是虎狼之性,所以才会被高丽人不堪忍受赶下王位,他得天之幸复了位,却还是没有感恩之心,对大汉所要求的事情推三阻四,太子殿下总算也看到了吧!不是臣等不与他为善,实在是……实在是他太冥顽不灵啊!”

    “他就算再怎么冥顽不灵,这次也还是躲不过去,我一定要让他把李珂任命为庆尚道观察使。”太子一脸的平静,但是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不许他推三阻四,一定要尽快达成!决不能延误了我这边的大事。”

    高丽人才济济,他并不是只有让李珂当政庆尚道才能帮上忙,但是这件事如今在太子看来,已经成为了测试李珲对大汉的忠诚度的一种方法了,在李珲推三阻四的情况下,更加必须让他按自己的心意来办,好让他、让高丽群臣都明白如今的世道已经和大明时代不一样了。

    “太子殿下说得对,大事不容耽误。”旁边的赵松也马上附和,“如今大军已经开始在高丽外海聚集,容不得再拖延了。”

    随着大汉的军事机器开始运转,预定当中要进攻日本的军团也开始集结向高丽进发了,赵松的直属团是跟着他一起来到高丽的,现在一部分留驻在太平岛,一部分已经开始在釜山聚集。

    大军齐聚,粮草的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军队集结的秘密也需要保卫,这两项工作都十分需要当地高丽官府的配合。虽然大汉驻高丽的使团已经派员前去釜山港所在的东莱都护府负责协调督促,但是毕竟还是差了一层,让高丽的高级文官来负责配合已经刻不容缓。

    “这几天我就会让他们下命令,然后带着李珲去高丽南方赴任,赵旅正莫要心急。”太子摆了摆手,“不过,还请旅正跟海军沟通一下,让他们协助陆军的集结,不至于走漏风声。”

    “海军已经在尽力封锁海面上的消息了。”赵松马上回答,“不过,殿下,大军聚集,想要完全守密是很难做到的,毕竟釜山港和周边都有商船经过……好在商船大多数是我国的,倒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协助保密。”

    为了维护锁国政策,日本幕府力行禁海,几次颁布锁国令,其中除了限制海贸对象的条款之外,还有一款就是禁止日本人出海,宣布凡事在海上出海五年以上的日本人禁止归国,所以很多在战国时代流落在外海的日本人无法再返回家乡,而日本本国也极少再有人出洋。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明日本是如今重要的贸易大国,每年都和中国以及荷兰人拥有巨大的交易量,但是却极少有日本商船游弋在外海,只是让外国的船来日本交易而已。

    不过,这种闭锁式的贸易,倒是十分有利于大汉在高丽的军事集结,大汉只需要让中国的商船尽量避免向类似海域经过,便可以差不多实现保密。

    当然,要完完全全地保住秘密是不可能的,赵松也没有将希望放在这里。他判断的是幕府居于关东的江户,和关西往来消息十分不方便,就算收到了类似的风声,也难以做出足够及时有力的反应,而等他们弄清楚大汉的意图时,他手下的军队已经开始向着日本九州进军了。

    “是要辛苦海军一下了,运输和封锁都需要他们出力。”太子点了点头,“你再给海军传递一个消息吧,从现在开始,每天通过海上运输的军兵、弹药和粮秣给养都必须编造成册,然后一起送到我这里来,我需要掌握具体的实情,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好的,殿下,臣今天就给江华岛写信。”赵松连忙答应。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轻轻地响了起来,里面的几个人顿时都停下了话。

    “什么事?”太子低声问。

    “殿下,高丽领议政大臣和靖城君求见殿下。”门外响起了一位侍从的声音。

    金荩国和李珂来求见我了?太子稍稍有些吃惊,不过他马上就恢复了镇定。“让他们现在外面等候,我现在有事!”

    “是。”侍从应了一声马上退开。

    “赵旅正,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你尽快先赶去釜山吧,把当地的事情先管起来,让集结到釜山的军兵们至少能够舒服地安歇下来。”等到对方离开了之后,太子就接过了原先的话头,“我在这里还要盘桓几天,总有很多繁文缛节的事情要做。”

    “臣遵命。”赵松站了起来,“臣明天就离开汉城,先去江华岛,然后坐船前去釜山。”

    “如此甚好。”太子同意了对方的意见,然后转头看向了旁边的大汉副使张道彦,“张副使,你到时候也随着赵旅正一起去釜山吧,你在高丽呆了多年,上上下下总归是认识不少人,你来协助赵旅正的话,想必可以让他轻松不少。”

    “臣遵命!”张道彦大喜过望,连忙俯首领命。

    他知道荥阳伯赵松是本朝的重要将领,又是皇室宗亲,以后一定会是继续炙手可热,能够给他打下手,那真的是难得的机遇。

    又和其他人交代了几句之后,太子让其他人先去旁边的房间休息,然后又将一直在外面等候的两个人叫了过来。

    “金议政,李大使,不知道两位联袂来访,所为何事?”在他们两个人行礼之后,太子颇有些好奇地问。

    他现在身居于高丽王宫当中,纵使是金荩国的领议政大臣身份,也不能随意进入,更何况还带上了一个李珂,两个人必定是身有要事才得以进来的——而这个要事到底是什么,他也能猜出个大概来。

    “臣听闻,太子殿下打算让靖城君出任我国的庆尚道观察使,不知确有其事否……?”金荩国抬起头来问。

    “确有此事,我昨天在晚宴的时候跟国主商请了。”太子马上点头,“看来他已经转告给了议政?那请问金议政意下如何呢?”

    他以为金荩国是不同意这项任命,然后说服了李珂,带着他过来推辞的。刚刚正好因为这事憋了火气,如果金荩国胆敢说一个不的字话,他就打算直接发作了,谅这些高丽人也吃不消,最后还不是得答应。

    “臣觉得殿下此举深谋远虑,兼顾两国,诚为明智之举!”金荩国突然俯首,给出了一个让太子颇觉意外的回答,“臣已经跟国主表态同意此项任命,并且准备在议政府内早日走完程序,尽快发布任命。”

    太子呆了片刻,不过很快就恢复了镇定。“金议政倒是深明大义,有金议政秉持国政,高丽才会有如今的平稳,还请议政以后继续为国分忧。”

    接着,他又看向了李珂,“李大使,今后你暂时就要担当大任了,还请以后一如往常,继续兢兢业业,既让我朝大业得成,也让高丽能够多一方太平。”

    “臣谢殿下!”李珂一边道谢,一边突然又重新跪倒在了地上。

    而这时候,金荩国也离开了座位,跪倒在了地上,两个人以头贴地,诚惶诚恐。

    这一幕让太子更加惊讶了,他闹不懂对方两人到底想些什么。一瞬间他想要叫人进来,但是很快还是又压下了这个念头。

    “你们,要做什么?”他略微严厉地俯视着两人。

    “臣等有要事要禀告殿下,还请殿下明鉴!”两个人之中胆子更大的金荩国开口了。

    “有什么事情?”太子更加惊讶了。

    “臣等所为的是高丽的国事,而且是最紧要的国事。”金荩国缓缓地抬起头来,“如今国主年事已高,但是高丽一直都未立嗣子,臣等一直都在为此时烦忧,还请殿下为高丽择一嗣子,延续我国国祚。”

    “嗯……?”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让原本就十分惊异的太子更加弄不清楚了。“嗣子……?这是贵国国内的事吧,又何须我参与其中?”

    为高丽国主立嗣子替代李珲一事,之前的使团团长施高艺就曾经往国内提过,不过太子觉得这样明目张胆地废立国君恐怕会激起高丽朝野的反对声浪,而且对大汉本身也没有多少好处,所以对这个提议采取了搁置的态度。他没有想到,现在居然是高丽的领议政大臣主动来跟自己提及此事。

    “原本确实这是弊国的国内之事,只是……”金荩国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最后才痛下决心,“只是现在时势纷繁,国主迟迟不肯早立嗣子,再加上国主在国内声望不昌,所以只好请殿下来作出裁断了。”

    居然当着我的面指责主上?太子只觉得令自己惊讶的事情一件跟着一件。

    “金议政,你……你可知道你今天说的是什么话吗?”

    “臣当然知道,臣这是冒着身家倾覆的危险来跟殿下建言的。若是传了出去,臣必将受到万众唾骂。”金荩国满面的慷慨激昂,“可是臣身为高丽领相,若是在社稷倾微的时候还不能挺身而出,那怎么能对得起国恩?殿下若是不管此事,眼见……眼见高丽就要面临大祸了!”

    接着,他一脸沉痛地跟太子说起目前的形势,李珲是中途复国并无子嗣,又迟迟不立嗣子,国中宗室都已经蠢蠢欲动,都想谋夺大位,眼见就要大乱了。为了取信于太子,他故意将形势更加说得严重了几分。“殿下身为****太子,本来就是高丽的上主,殿下若能作出一个裁断,想必境内无人敢于不服,纵使有一二宗室心怀不满,也绝无可能闹出大乱来。”

    接着,李珂也抬起头来发言,痛陈利害,恳切地请求太子为高丽消弭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还请殿下为弊国做主!”

    两个人一说完,又同时磕下了头,好像是在静待太子拿定决定。

    看到这两个人这么富有默契的样子,太子心里明白这两个人一定是私下里沟通好了,想要借自己来为高丽选定嗣子,虽然他们都说自己是为国家着想,但是太子知道这种话也只是说说而已,他们主要的出发点一定还是为了自己。

    那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太子陷入到了犹豫当中。

第1578章 上国就是天意

    如果答应他们的意见,那么接下来肯定会在高丽、甚至在国内引发震动,似乎动作有些太大了;可是如果拒绝他们的意见,似乎又有些可惜……

    太子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一下子竟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虽然从小就是受着最高水平的教育,但是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少年人。

    不若把他们叫过来,大家参研一下吧。最后太子做出了决定。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接着,他以不带任何倾向的表情看着两个人,“你们先下去吧,在外面等着,我要好好想想。”

    “还请殿下以高丽苍生为念!”金荩国再度叩首,然后站起来和李珂一起离开了房间。

    等到侍从把他们带去别的房间之后,太子再将刚才还在和他商谈的赵松、施高艺等人重新叫了回来,然后跟他们说了方才这两位高丽大臣们的提议。

    如果太子一样,他们也是十分惊诧。

    “我想问问,以诸位之见,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太子说完了之后,十分诚恳地向这几位大臣征询了意见。

    “兹事体大,殿下最好修书一封带回国内,问问内阁和陛下的意见吧。”这几个人当中,赵松和高丽最没有瓜葛,而且他并非文官,不想就此发表意见,所以干脆先发言。

    而与赵松想必,大汉使团的正副团长神色却要复杂得多。

    荥阳伯的意见乃是正论,此事不报备给国内是绝对不行的。”沉吟了片刻之后,施高艺赞同了赵松的意见,“不过……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