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片刻的沉寂之后,李珂终于回过神来了,听懂了中朝的意思。

    原来……原来是这样……并不是要灭我高丽国祚啊……

    原本悬起来的心,慢慢地重新落下了,他心里微微一宽,然后发现背后全是冷汗,几乎已经湿透了。

    “李大使,你意下如何?”眼见他一直没有回答,皇帝催问了。

    经过了刚才的惊吓之后,李珂感觉自己的精神还有些紊乱,难以集中起来思考问题。不过大体上他还是明白了——中朝要对日本发大兵,借高丽土地为进攻基地。

    说实话,他反应过来之后,一开始就是有些窃喜——倭寇当年登陆高丽,搜掠了高丽全境,不知道荼毒戕害了多少高丽的生民,犯下了多少血债,一想起来就让高丽人莫不切齿痛恨。

    不过之前痛恨归痛恨,高丽人并没有办法组织大军打回去报仇雪恨,就连复国也是靠的大明,因此几十年来,高丽上下的复仇之心也只能按捺在心中。

    然而,现在中朝皇帝说他要准备去发兵攻打日本了,这如何不让人窃喜?只要中朝起大兵进犯日本,不管能不能赢,至少能够在日本荼毒一番,让倭人也受受当年高丽人所蒙受的苦痛。

    可是窃喜之后,李珂又马上回复了冷静。

    自古以来,兴兵打仗都是要花费无数钱粮的,中朝要借高丽为基地,自然也会从高丽筹集钱粮,高丽本来就是贫弱小国,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再说了,大汉大军若是集聚在高丽,天知道会生出多少事端来……

    一想到这里,李珂的窃喜就换成了忧虑。不过他并不敢拒绝皇帝的要求,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陛下的意思,外臣已经明白了,外臣今天回去之后,一定会马上修书国内,让国主定夺,请陛下放心。”

    他的答案,并没有让中朝满意。

    “高丽离京城千里,修书往来的话,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兵贵神速,我朝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消耗。”陛下淡淡地笑了一下,“大使之前不是说高丽是对我朝最为忠心崇敬的藩国吗?怎么,我朝打算发兵日本,为高丽一雪当年的血仇,高丽反倒会不愿了?”

    “陛下,外臣绝无此意!”一见到皇帝说得如此严厉,李珂吓得连忙解释,“外臣只是说兹事体大……由不得外臣做主。”

    他已经明白了,大汉的朝廷根本就不会给他、给高丽什么选择的余地,他们已经定好了,一定要这么做,现在客气下问问,只是给藩国一个颜面而已。如果自己在这里不同意或者推脱的话,他们恐怕就会直接翻脸无情吧。

    在大明的时代,我高丽何曾受到过这种羞辱……这大汉比起大明来,真不知道坏了多少,只恨苍天无眼,居然让这等背离圣人之道的人得了天下,行事如此强横霸蛮,不知礼义,不知道能几世而亡!

    然而,腹诽归腹诽,李珂却不敢有任何表示,甚至连表情都只能装作十分高兴。“我国与日本血海深仇,中朝肯兴兵日本,自然是令我等大为畅快的……”

第1510章 同乐太平

    “你畅快那不就好了?你是高丽大使,又是高丽宗室,你高兴的事情难道国主不高兴?”皇上仍旧微笑着,然后挥了挥手,“那就这样吧,这阵子你准备一下,二月三月的时候太子就会启程前往高丽,你知会一下国内就好了,那边的使团也会准备的。到时候,你就随同太子一起前往高丽吧,重任在肩,李大使,有劳你了,不过,我朝对有功之人向来慷慨,纵使外臣,只要有功,该赏还是会赏的。”

    李珂已经不再听后面的话了,他知道,这是不容置疑的旨意,,纵使屈辱,也只能咽下,用最卑微的态度,尽量给祖国挽回一点利益,哪怕一小点利益,也可以让高丽在重压之下稍微能轻松一点。

    “弊国尊奉****是理所当然的,外臣怎敢请什么赏……外臣只求****尽量……尽量少征发高丽的物产,毕竟弊国只是蕞尔小邦,实在支撑不起大战所需的军需啊……”李珂大起胆子来跟天子求情,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些危险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跪了下来,“还请陛下体恤藩国!”

    出乎李珂预料的是,他这番话并没有惹怒中朝天子,他反而微微颔首,好像赞同了李珂的意见。

    “你说得没错,高丽国小民敝,物资匮乏,要从高丽征发太多物资的话,确实是太过于勉为其难了,有伤****颜面。所以,这次就是为了避免让高丽不堪征发,所以我才特地派太子过去坐镇的,除了一些粮食之外,大汉不会从高丽取用太多东西,军火和军费,大汉自行运输承担,并且在战后,我朝征发的物资会一并作价补偿,所以就有劳李大使了。你放心,只要有太子在,集结在高丽的大军绝不会纵兵为患,更不会让高丽为难。”

    接着,陛下摆了个手势,将太子叫到了跟前,“太子,李大使确实个干才,你在后方要多听听李大使的意见,高丽的事情他比你懂。”

    “儿臣明白。”太子向父皇躬了躬身,然后也像李珂友好地笑了笑,“李大使,有劳了,还请之后大使继续努力,为我朝为高丽继续出力。”

    虽然大军过境不可能完全秋毫无犯,但是中朝天子的允诺仍旧让李珂宽心了不少。现在他不再抵触跟着中朝太子回去高丽了,他反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太子身边多做些事,帮助高丽将损失尽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至于什么战后补偿他就不敢想了,天知道到时候给不给。

    “****有命,外臣但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珂垂首应诺了下来。他同时决定,在回去之后,赶紧写信给国内,向国主李珲通报情况,并且陈述利害,让他早点做些准备,

    “好了,该谈的也差不多了,大使先回皇极殿吧,好生歇息一下。”在得到了高丽使臣的配合之后,陛下似乎心情也十分愉快,所以挥手就让使臣离开了。

    “太子,有了此人的帮助,以后你在高丽办事就方便多了。”皇帝舒了口气。“高丽那边的使团,你可以引以为臂助,他们在高丽呆了很久,熟悉上下民情,但是他们毕竟不是高丽人,很多事情他们办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你要用用高丽人。”

    “父皇,儿臣看他刚才好像颇为犹疑的样子……大概是不愿意我朝大军集聚在高丽吧。”太子突然问。

    他刚才冷眼旁观,虽然李珂掩饰得不错,但是他已经看出了李珂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他不情愿很正常啊,谁喜欢别国的大军盘桓在自己家里呢?”皇上笑了笑,“但是既然他怕你,想要讨好你,那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办事,不敢有什么懈怠。你可是他们触怒不起的人啊……”

    “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倚重他的。”太子点了点头,“儿臣也会体恤下情,不会让高丽不堪苦扰,以至于后方生乱,坏了前线的大事。”

    太子有专人教史,自然也读过隋炀帝和唐太宗东伐的故事,这两位天子评价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同样做过一件事——也就是东征高句丽,而且同样都不成功,他读了之后,自然心里也有些体悟。

    大军不是越多越好的,重在维持后勤,只要粮草不断,军心就不至于生乱,派太多兵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后勤压力,并且白白让百姓受苦。而且征伐之时,后方绝对不能生乱——这是这两位帝王所给他带来的教训。

    “你的性子好,我知道,我派你过去就是为了稳住后方的。”皇上也同意了他的看法,“不过,到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了。你身边到时候有的是智囊谁都会出主意,但是做决定的是你,最重要的也是做决定,你要好好在那里历练下了。”

    他就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初步训练太子统筹后方,总理军事政事的本领,高丽是藩国外邦,就算玩坏了他也不心疼,所以可以放手让太子去做。

    太子心里有些紧张,他还是有些诚惶诚恐,不过他知道,自己总该踏出这一步的,所以还是保持着镇静。“儿臣明白。”

    “走吧,别让你母后久等了,大臣们也在等着呢。”皇帝走下了御座,然后拉起了太子的手就往外走。

    新年的宴会是皇家一起出席的,皇后现在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一直等着皇帝召见外国使臣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皇极殿当中的人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攀谈之后都有些饿了,但是因为皇家还没有出席,所以大家都不敢先行用餐,不过茶水的消耗量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当时间走到了准点之后,在一片嘈杂当中,一群身穿着一身簇新制服皇宫侍卫从偏门走进了大殿,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了。

    “皇上驾到!”随着领头的侍卫官的大声呼喝,在众人的屏息凝视当中,大殿的正门被打开了,皇上、皇后和太子三个人出现在了门口。

    皇家一出现,众人纷纷离席,列在两边,同时伏了下去。

    按照往日的惯例,皇家从两边的人群中间留下的路穿行而过,然后走到了御座前。然后,皇帝和皇后并列坐在御座上,而太子则坐在了旁边一个比较小的位置上。

    “列位平身。”一坐下去之后,皇帝就示意大家免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的所有人同时叩首,然后重新站了起来,坐到了原本的位置上。

    接着,皇帝从御座前的案几上拿起了酒瓶往酒杯里倒上了酒,而在座的大臣和外邦使节们也纷纷拿起了酒杯,清冽的酒液瞬间让大殿当中充满了芳香。当然,在场的妇孺是不用喝酒的。

    “诸位爱卿,新年大吉。”皇帝先说了一句祝酒词,然后喝下了酒。

    “新年大吉!”群臣同样回应,然后也喝下了。

    再倒上了一杯。

    “万民同乐!”

    “万民同乐!”

    群臣同样回应。

    接着,最后续上了一杯。

    “天下太平!”伴随着这句祝福,皇帝再度一口气喝光了这杯酒。

    “天下太平!”其他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宏愿。

    至此,按照惯例喝下了三杯酒,并且祝福了新年之后,宴会正式开始了。随着皇帝和群臣们推杯换盏,大殿里刚才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失了,大臣们相互交谈道贺,妇孺们欢声笑语不断,为新朝的一年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为新的一年铺陈出了新的喜悦。

    此时,不光是紫禁城内的大殿,在宫墙之外,民间的新年也在如火如荼地铺陈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和欢笑声。在宴会过完之后,皇家和民间的新年游乐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等到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那和之前的习俗一样,是赏灯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的制灯工匠和商人纷纷云集京城,把自己的产品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

    那时候灯市上会有形形色色的花灯,应有尽有,专程前来观赏的人摩肩接踵,男女皆有,热闹非常。正月十四开始试灯,各种花灯开始点亮悬挂;正月十五灯会正式开始,到了正月十六罢灯。

    这些习俗都是前明流传下来的,不过在前明末年,因为天下纲纪逐渐崩坏,大乱频仍,所以哪怕是京城,每年过年也越发萧条,再也不见了太平时节的盛景。等到了新朝建立之后,天下慢慢安定了下来,社会秩序重新转好,新年的游乐活动才重新恢复到了当年的境况。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人们才会知道之前的安定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在太平时节里面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天下大乱之时竟然是求之不得。

    前明末世的可怕,此时的街面上已经见不着了,但是那份惨痛和恐惧,还残留在人们的心中,甚至能到殿中的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在之前有过惨痛不堪的回忆。

第1511章 皇储观阵

    天下太平——这是每个华夏子民发自内心的宏愿,天知道这四个字里面,究竟饱含着怎样的沧桑和惨痛?这个民族含蓄的笑容里面又饱含着多少泪水?

    太平是求不来的,也是忍不来的,只能向天抢来,向人抢来。大争之世,如果故步自封,沉溺在已有的荣耀和成绩当中不可自拔,那么很快就会落后于人,只能含垢忍辱,成为盘中鱼肉。

    “愿为华夏,抢得太平!”带着这样的低声自语,皇帝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今年自从过完年节之后,天气一直十分好,经常是大晴天。在京师的西郊,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倒扣在苍茫大地之上,空气在寒冷之余还透着一股清新。

    因为刚刚从隆冬季节当中渡过,所以各处山峰都是枯黄的景色,只有山涧当中濯濯落下的泉水,才能从中发现一些新春的生机。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峰,放眼望去,巍峨的山峰傲然屹立,似有龙盘虎踞的气象。太行山脉也从这里起始,最终将北方大地划为两边。

    如此壮丽的景色,自古就为北方的文人雅士们所称重,被认为是燕京周围风景最好地方。从古时候开始,燕京西郊地区,一直就是游览胜地,而且在山水丰茂的地方还遍布着皇亲贵戚的私家庄园。

    不过,在山峰之间通往京城和山陕的要道中,此时却已经耸立起了一座庞大的人工建筑。

    这座建筑占地很广,外围的墙大概高两丈左右,微微倾斜,而且整个外墙呈现出奇怪的六角星状,像一只盘踞在大地上的海星。而在外墙之内的高台上,还筑有另外一道内墙,同样也高两三丈。

    两道墙中间都配置着胸墙,而胸墙则有安置大炮的位置,虽然因为初建成的缘故预定的炮位还没有填满大炮,但是已经布置上的大炮也有不少,黑森森的炮火在胸墙后对准了棱堡之外的每个方向,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

    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是直线型的,而且外层似乎堆置上了厚厚的土,所以看上去黄红相间,说不出的怪异。

    这种人工造物的粗粝之气,将原本的山水形胜破坏无遗,如果有文人雅士在这里的话,恐怕会有大煞风景的感叹吧。

    然而,此时此刻,在观察着这座棱堡的人们心中却并没有这样的感叹。

    在离棱堡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小亭,这个亭子看上去是很久之前修筑的,砖石已经斑驳,而木料也早已经倾颓。此时,正有一群人站在这个小亭当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远处的棱堡,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望远镜,以便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

    “皇太子殿下,这座棱堡是最近建成的,它十分坚固,而且是按照我们最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修筑的。”就在这群人观察的时候,站在中间的一位高鼻深目、灰色头发的中年西洋人,以十分流利的汉语开口了,“在经过了严格训练并且拥有决心的部队的驻守下,它可以经受敌人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围攻,而且它扼守着京城通向西方的必经之路,只要它能够抵挡住敌军的围攻,那么从西部来的敌人可以威胁京城——它和我们修筑的其他棱堡,可以在一两个世纪之内,让您的京城高枕无忧。”

    说话的人叫弗朗索瓦…米苏勒,是一个西洋工程师,他很早就受雇于大汉的朝廷,并且参与到了京城棱堡防御工程的修筑当中。

    虽然他说的话有些夸张,但是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夸其谈,

    在此时的西洋,因为各国之间战乱频仍,所以军事战术和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在之前的时代,欧洲是封建领主割据的时代,到处都耸立着贵族领主们的城堡。而自从引入了大炮之后,这些城堡的防御功能就变得十分微弱了,因为大炮只要猛轰,就终究能够轰开这些砖石城堡。

    而在常年的交战当中,新式的棱堡则应运而生,这种棱堡经过了实战的考验,拥有十分精良的设计,可以作为一支军队的依托,并且可以抵抗敌人大军长时间的围攻。

    在这位工程师看来,大汉西北方的敌人里面并没有可以攻克这座棱堡的手段,而这座棱堡当中有粮仓,在装满了粮食的情况下,足可以满足守军两年的需求。而即使是如今西欧最精锐的军队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有可能攻克一座棱堡——而在可预见的一两个世纪里面,西欧国家是肯定不可能派出大军来到中国的。

    在现在的欧洲战争当中,一方即使在野战中失败,只要还有充分的棱堡保卫根据地,那么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卷土重来,因此战争当中经常出现旷日持久的攻城战。虽然修建棱堡相当的耗费精力和财富,可是围攻它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伤亡,有时候一场围攻常常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之久。在每年有限的适合战争的季节里,指挥官若能攻克一两个就算得上幸运了。

    比如在之前,西班牙帝国和尼德兰人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平叛战争。这场战争因为西班牙陆军十分精锐,野战无可抵挡,所以尼德兰人广泛地应用了棱堡作为防御手段,结果令西班牙人在尼德兰步履维艰。西班牙人因为平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国势也日渐衰落,最后不得已承认了尼德兰的独立。

    在实战结果的鼓舞下,大陆上的各国竞相修筑大型的堡垒。比如法兰西国,其国王就花费了大片心力,围绕着首都巴黎修筑了一系列堡垒,把整个首都地区变成了一个大要塞。

    作为法兰西工程师,弗朗索瓦…米苏勒长年就参与到了这些筑垒工程当中,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因为和大汉的海军元帅路易早年有过来往,所以他在大汉初立的时候就获得了邀请,被大汉朝廷以高薪聘请到了中国,从事筑垒和要塞的工作。

    而他的头脑颇为精乖,并且善于钻营,因此很早就得到了大汉工相徐厚生的赏识,并被特别重要,现在已经成为了棱堡工程的总监工。

    在现在,来大汉、并且被朝廷任用的西洋人已经有不少人了,活跃在建筑、航海、机械、天文等等领域,他们这些人当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传教士,是带着宗教热情来中国的,希望在中国传播主的荣光,他们虽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传教的辅助,因此这种人被大汉限制使用,虽然并不排斥他们的帮助,但是他们无法担任极为重要的职位,活动范围也有限制。

    第二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宗教热情,他们来中国只是为了挣一笔丰厚收入而已,由于目前欧洲国家普遍没有中国富裕,因此他们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几倍于之前的收入。不过虽然在这里挣钱,但是他们心里还怀着家乡,打算挣一笔钱之后就回去与家人团聚。这种人受到的限制少很多,而且可以担任一定的管理职位。

    第三种人就更加没有什么宗教观念了,他们并不介意中国是个异教徒国家,反而为自己得到了大施拳脚的机会而感到高兴。他们普遍乐于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当中,并且希望钻营,留在中国。

    海军元帅路易和这位弗朗索瓦…米苏勒就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呆了几年后,有心的米苏勒在业余时间苦练汉语,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汉语,并且以殷勤而且合作的态度博得了他的顶头上司、公爵、工业大臣徐厚生的赏识。

    在以专业的知识和忠诚的态度赢得了赏识之后,他和朋友路易一样选择成为大汉皇帝的臣民,并且谋到了中国的官职。更有甚者,为了更体现自己的融入之心,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米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因为仰慕中国书法而选择这个名字的。

    米苏并没有把眼前的位置当成自己的终点,他一心想要依靠上司的庇护爬到更高的地位。虽然知道中国和法兰西的文化和体制迥然不同,但是他觉得公爵肯定在政府和宫廷里面具有了不得的影响力,他就想要利用这种影响力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益,最好成为一个大汉国的贵族老爷,让家乡那些乡土小贵族们眼馋。

    所以,当徐厚生真的将太子带到了他的跟前、叮嘱他要小心引导太子视察棱堡工程的时候,他的心里感到了由衷的高兴,一心想要借机讨好太子,所以他说话介绍得也十分浮夸——毕竟少年人都喜欢夸张的话。

    没想到,皇太子殿下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高兴,对他这么热烈的话也没什么表示,反而继续平静地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棱堡。

    他并不是专业人士,对建筑也一窍不通,所以这个西洋人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没什么实际感觉——反正他知道一点,天下的官员都喜欢夸耀功绩掩饰过失,所以天然地有了几分保留。

第1512章 实践出真知

    “米总工,这棱堡外层覆盖的,就是泥土吗?”他在观察之后,突然发问。

    “对,就是泥土。”愣了片刻之后,米苏马上回答,“经过我们在欧洲的经验,砖石建筑在大炮的轰击之下会有碎块四处飞溅,很容易给守军造成额外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这些棱堡上应用了我们的经验,在外层覆盖了很厚的泥土,因为泥土可以吸收炮弹的伤害。不过请您放心,棱堡的地基很牢固,而且主干是用加固的砖石来修筑的,坚固性绝对不用怀疑。”

    坚固性不用怀疑吗……虽然对方说得这么言之凿凿,但是太子仍旧将信将疑。

    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对方的话,只好继续拿着望远镜观察。

    堡垒前坡是倾斜的,后面是一个有顶盖的走道。连接的壕沟也是倾斜的,内壕墙和壕沟外的护墙。在棱堡建筑之下还有小型的地面工事,有设计抢眼和顶盖,,细长的外墙工事在前壕沟和主壕沟中划分出一个宽壕沟,位于内壕墙和围墙之间还有深凹的走道。

    面前的这座宏大的棱堡,就像巨兽一样盘踞在视界内,虽然貌似宏伟,但是就不知道是外强中干,还是真的厉害。

    干脆,实践一下吧……我看不出技术,但是我可以看出结果来。太子脑中突然闪过了这个念头。

    “舅舅,这里还有没搬上炮台的大炮吗?”他突然看向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工相徐厚生。

    “这座棱堡,额定的炮位是一百八十四门,不过现在被放上去的只有九十多门,还有四十多门大炮在工地里面还没有吊装上去,另外还有几十门大炮的缺口——哎,没办法啊,虽然这些棱堡要塞是优先补充大炮的,但是各处需要大炮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只好慢慢添置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工相眨了眨眼睛,好像终于明白了什么,“太子的意思莫非是……”

    “是的舅舅。”太子点了点头,“孩儿不懂什么工制和建筑,那就只好看结果。毕竟我朝造棱堡本来就是为了防御,能不能防看结果不就好了吗?”

    工相犹豫了一下,但是最后还是笑了笑,答应了太子的意见。然后,他转头看向米苏,“米总工,你派人通知一下这里的驻军,等下叫他们用大炮来轰棱堡!”

    用大炮来轰棱堡?

    当米苏反应过来之后,热血直往上涌,脸都有些发红了。

    这些棱堡都是他参与设计,并且参与建造、一点一滴看着筑好的,完全就是他心血的结晶,结果皇太子居然说要用大炮来轰,这实在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公爵大人,这些棱堡的修筑耗资巨大,而且花费了我们很多精力。它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的,而不是用来让自己人炮轰。工程的验收是有标准的,而且我们已经通过了这些验收标准,现在用炮轰的方式来验证工程,这简直……”

    他原本想说“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但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我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棱堡建好,如果在炮击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恐怕又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才能重建……”

    “我又不是要他们不停炮轰,只是炮击几轮测试一下而已。”还没有等徐厚生说话,太子就抢过了话头,“米总工你既然对自己的堡垒很有信心,那就不必害怕用炮击来验证吧?如果连自己人的炮击都防不住,那这堡垒还有什么价值?花费了国家那么多钱财,又有何意义?至于损伤,如果在炮击当中损伤不大的话,反正现在工人和材料都还没撤走,正好赶紧修复。”

    如果损伤真的很严重的话,那后果就不止如此了。

    看到太子殿下和公爵大人都已经做出了决定,米苏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只好轻轻摇了摇头,“太子殿下,既然这是您的命令,那我只能服从。我希望接下来的爆炸场面能够让您满意。”

    接着,在工相的命令下,一个跟在他身边的随从走出了亭子,跑下了山。

    因为这座棱堡才刚刚建好,所以真正的驻防部队还没有编制完成,更谈不上入驻,但是这里因为是个大工地,所以一直有守卫兵在驻守,他们是会听从工相大人的命令的。

    很快,山下就就起了骚动,驻防部队的长官在经过了确认之后,执行了太子殿下和工相大人的命令,将自己的士兵们统统集中了起来,然后他们将一门门大炮从遮风挡雨的工棚当中拉了出来,向棱堡的外侧推了过去。

    “太子殿下,他们推出来的火炮都是口径比较小的野战炮,大型的城防炮因为实在太重,需要专门的器械来转运吊装,所以行动实在不方便……”工相对太子轻声解释。

    “无妨。舅舅,我只是要测试一下而已,看看效果就好。”太子摆了摆手。

    想来,这座棱堡深入内陆,以大汉的国势和边境情况,应该没人能够把巨型的攻城炮慢慢地运到棱堡前线,顶多就是一些野战炮而已,测试的话够用了。

    太子饶有兴致地看着底下的要塞和军队,穿着整齐制服的军人们在他的命令下推着大炮向棱堡进发,俨然就像是他在指挥一场战争的感觉——这极大地满足了太子的心意。

    蓦地,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舅舅,这要塞横亘在谷底当中,可以扼守要道,当然极好,不过……这两边夹山的,若是有人利用这种地形,把大炮推到山上对下猛轰,那岂不是十分危险,只能被动挨打?”

    听到了这个问题,工相微微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外甥之前从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居然靠自己的猜测想到了军事上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确实十分重要。

    不过,作为专业人士,他和那些工程师们当然在修筑这个棱堡前就考虑过方方面面的问题了,所以当然不会疑难。

    “太子殿下果然明鉴。不过此事我等之前已经有了防范。”他不慌不忙地走到了太子身边,“我们在给要塞选址的时候,都是刻意勘察过旁边的每座山的,测算了大炮放在山上的射程,所以请放心,绝大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