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由于新朝的这些政策,所以工匠们特别拥护新朝,也十分积极地参与到了生产和工程当中。作为京城的重点防御工程,棱堡的修筑进度极快,也是跟工匠们的积极性分不开的。对于新朝的这番气象,工相又是欣慰又是自豪,只希望它能够尽量代代传下去。

    “你已经放了他们假了?”皇后闻言也是一笑,显得轻松了不少,“好,很好。”

    接着,她转头看向了太子,“太子,你舅舅简朴,体恤下民,你可要学学他啊。”

    “儿臣明白。”太子忙不迭地点了点头,“儿臣一定会以父皇和舅舅为榜样,体恤万民,让他们丰衣足食,共享太平!”

    “有这份心思就好!”皇上又是一笑,“这样吧,太子啊,前阵子我不是跟你说过要让你出去透透气,不要老是闷在书斋里面吗?正好,等到过完年,我再给你加加假期,你跟着你舅舅一起出去,到京城外面到处透透气吧,也好见见下面的人……”

    “真的吗?太好了!”太子脱口而出,喜形于色。

    说实话,他也早就有些想要出去玩玩了,最近以来他们一直都被闷在书斋里,接受各路老师的教导,虽然他心里知道这是当太子所必须要面临的义务,但是毕竟还是个少年人,他心里还是憧憬过什么时候能够出去逛逛,因此父皇一说他才会这样高兴。

    “不是真的难道是假的?怎么,你还觉得父皇会骗你?”皇上故意板了板脸,“不过有一条啊,你出去了,要事事听从你舅舅的安排,不要给你舅舅添麻烦,否则我可饶不了你啊。”

    “儿臣遵旨!”太子马上垂首应了下来。

    让太子随我去各处巡视?徐厚生刚听到的时候,心里微微有些吃惊。

    然后,他马上微笑了起来。太子毕竟是他的亲外甥,而且也是他从小就看着长大的,因此心里对他极有感情,也并不排斥带着他出去看看。

    太子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十分刚强也十分温良,是个能听人意见也能体恤别人的好孩子,带太子出去不会给他添什么麻烦,只会让他们舅甥两个增进感情。

    “臣遵旨!”他马上也应了下来。

    卫国公答应得如此干脆,皇后就稍微有些纠结了,作为母亲,她也希望儿子能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能够好好休息一下,看看外面的世情,但是她又生怕儿子因此而贪玩,荒废了学业,也担心他到了外面没人管教就放纵,因此不由得叮嘱了他。“太子想要出去看看,可以,但是千万要记得,心能放出去就要能收回来,不能玩一会儿就不知道收了,该读书的时候还要读书。还有,跟着舅舅出去,记得要听舅舅的话,也要多体恤一下下面的人,不要忘乎所以啊……”

    皇后说得絮叨,但是太子却仍旧恭敬认真地听着,然后躬身应了下来。“母后的教会,儿臣一定放在心上。”

    “父皇,母后,我也要去!”就在这时,齐王赵虎突然嚷了出来,这是一个颇为结实健壮的孩子,所以声音也极为洪亮,“让我和哥哥一起出去看看吧!”

    “父皇,我也要去!我也要去!”齐王开口之后,梁王郑王等皇子也好像起哄一样,跟着嚷了起来,纷纷闹着自己也要跟着太子出去看看。

    在他们吵嚷起来之后,而皇后和皇贵妃她们则一直在呵斥安抚孩子们,好不容易才让他们都收了声。

    “父皇……”被母后呵斥了之后,齐王赵虎还是有些不死心,眼巴巴地看着皇上,希望父皇能够答应他的要求。

    皇上先是一直在笑,而后才对孩子们,“你们啊,都以为太子什么都没做就可以去玩的?告诉你们吧,你们的哥哥平时读书很认真,老师个个都夸他读得好,我也考了他,他通过了我才让他可以出去透透气的。至于你们,想要出去玩?好啊,明天我才给你们考考,能通过的话,我也给你们另外放放假给点事做!”

第1498章 贵妃的担心

    一听到皇上说要考较功课,赵虎顿时就垂下了头,连话也不敢说了。齐王赵虎人如其名,是一个十分健壮的孩子,而且不怎么喜欢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功课一直不怎么好,让皇后也颇为操心。虽然他只是亲王,皇上和皇后对他要求没有对太子的那么高,但是这种情况还是让他们十分挂心。

    “就是,不考较考较你们,就想着玩,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皇后也同声附和,“明天你们要是谁表现得不好,自己来我这里认罚!”

    一听到皇后如此说,几个皇子都有些惴惴然,低下头吃饭再也不敢多说话了,生怕明天又被责骂。

    为了缓和气氛,卫国公有意打破了沉寂。“年过完了以后,太子正好臣一起去西郊吧,那里山林茂盛,活物甚多,方便太子打猎。再加那里山水风光都十分不错,臣那时候也要给离宫选址,就一同陪同太子踏足山林吧,好好领略下江山的风光。”

    作为工相,他前几天被丞相雍国公王兆靖给特意召回到了内阁,然后将他们已经奏请皇上在京城郊外修筑离宫,并且已经获取御准的消息告诉了他。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他马上就如同丞相所希望的那样附和了这个决定,并且要求由他自己来亲自主持这个工程,丞相欣然答应了他,把工程的全权都交给了这位工相。

    在领到了这个任务之后,工相马上就着手开始筹备这个大工程了。

    一开始自然是选址的问题,而这难不倒工相,他最近因为一直在负责京城周边的防务工程,早已经把京城各地给踏了个遍,各处的地理形胜都已经了然于胸。于是并没有考虑多久,他就决定把离宫的位置放在西山那边。

    京城的西山周边,山峦叠翠、林海苍茫、流泉淙淙,可以说得上风景十分幽丽,形势也十分巍然,有帝王之象。并且那边人迹罕至,既可以尽量扩大离宫的范围,又不会有被打搅到的顾虑。

    另外,那边自古就为皇家们选址修建皇家园林,尤以金代的金章宗为最。这位金国的太平天子十分喜欢游山玩水,并且常常流连于西山一带,因此曾在西山一代多建行宫、园林,比如芙蓉宫等等行宫。而且,在前明时代,很多豪门巨室都在那边修筑了私人园林,在改朝换代之后很多已经被朝廷所征用,如今可以拿出来改建一番,极大地减少修筑离宫的成本。

    “离宫?那是什么?”听到这个词之后,皇后和皇贵妃都有些惊诧,皇上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个决定告诉她们。

    “就是一座在郊外修建的离宫。”眼见姐姐还不知道,卫国公连忙向她解释,“内阁觉得皇家一直住在民居别苑有损于皇家的威严,再加上这紫禁城有一部分已经给了内阁办公,皇家再住在这里可能有些有失体面,所以丞相和财相就敦请皇上在京城郊外修筑一座离宫,以安天下之心……”

    “这……这可是……”因为完全事出意外,所以皇后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你怎么看?”

    “臣当然也做如此想,这些年来皇家为了天下的安定,已经过得十分简朴了,天下骚动之时皇家作出表率当然是应有之义。不过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四海重有升平的气象,皇家也应该过上皇家应有的生活了,无需过于简朴,否则不是让我等臣僚伤心?”徐厚生一脸诚恳地对皇后说,“如今天下清平,内阁的度支已经松了许多,拨款修一座离宫也支应得起。等离宫修好了,皇家即可入住,衣食起居、召见外国使节都可以体现皇家的气派,应得起我大汉的国威!”

    卫国公说得一片激昂,让皇后也微微动了心。这些年来,虽然定鼎了天下,但是皇家的生活是十分简朴的,原本为了皇上的大业,她也乐于牺牲一些,甘于过上那种和一国之母身份不相符合的生活。不过,现在她的年纪渐渐大了,对于经常不能见到夫君的生活老实说心里也有一些不满。况且,如今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大多数也有了亲王和公主的封号,总不能够一直在民居里面挤下去吧?

    不光是她,就连皇上的其他妃妾们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人敢冒着被朝廷内外责备的风险跟皇上说而已,如今,一听到内阁居然已经统一了意见想要给皇家修一座离宫,她们心里都有一种喜不自胜的感觉,纷纷互相对视。

    后妃们不反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所需要顾虑的只是另外一个人罢了。

    “陛下……这……你意下如何?”皇后有些迟疑地看着皇上,心里则微微有些担心他真的不同意。

    “内阁都已经同意了,然后都跑到我那儿去陈情,我怎么能不同意?”皇上笑着回答。“既然他们都说国家财政担负得起,那就让他们修吧,你们都跟着我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得个天下,总不能还要一起跟我吃苦吧?”

    “谢……谢陛下!”皇后禁不住笑了出来,但是马上又重归于严肃,“臣等和陛下同甘共苦是应该的,还请陛下不要说这种话了,免得天下人笑话臣等……”

    接着,她又严肃地看着自己的弟弟,“卫国公,虽然离宫可以修,但是千万不要靡费太甚,发动太多劳力,以免有伤国家财力,令得万民不安。皇家虽然需要居所,但是也无需搞得太过于奢靡……”

    在皇后的心里,她觉得国朝毕竟龙兴不久,修离宫纵使有必要,那还是尽量少花一点钱为好。再说了,就算离宫简陋一点,修得仓促一点,但毕竟也是宫,规制和规模都不会小,总比皇家一直住在民居要气派不少,已经可以满足如今皇家的需要了。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请陛下放心,臣等都不是轻浮孟浪的人,断不会胡乱行事,也绝不会滥用民力。”卫国公连忙答应了下来,以让姐姐放心,“之前京城周围的防御工程已经有了小成,很多棱堡都已经修建完毕,空下了不少工匠和工人,臣打算在他们过完年之后,抽调一部分人去协助修建离宫,一边减少劳役所需。另外,关于离宫的规模,臣也会责成下面的建筑师们一同会商,让他们尽快给出一个既能够体现出皇家的气派,又不至于耗费太大的设计来。”

    “既要气派又不能耗费太大,你们这个要求也太高了吧?”木皇贵妃听得有趣,忍不住笑了出来,“得了,我们都不是喜欢奢靡的人,你们尽量用心做就好了,不用做得多气派宏伟。”

    “是,是……臣明白。”卫国公连连点头。

    而虽然表面上连连答应,但是他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皇后是他的姐姐,皇上是他的姐夫,他给姐姐姐夫造住处,怎么可能不用心做呢?更何况,皇上是一国之君,更应该体现出皇家的气魄来,丞相和内阁在通知他这个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暗中叮嘱他要用心去做,不要太怕花钱,而有了内阁的这个保证作为底气之后,他也早已经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皇家修一座好居所来。

    不一定现在要花很多钱,但是可以先把一个底子修出来,并且留出一个日后扩建的空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汉皇家的

    “对了,你们手里好像有些西洋人的工匠吧?”就在这时,孟惠妃好像也想到了什么,一脸好奇地看着卫国公,“他们里面有会修西洋建筑的人吗?我听说西洋人的宫殿也挺有意思的,能不能你们在修离宫的时候也参照一下?”

    “惠妃娘娘说得是,我们现在修筑棱堡的时候,雇佣了许多富有经验的西洋工匠——西洋现在战乱频仍,所以相关的人才很多。”卫国公点了点头,耐心地回答了孟惠妃的问题,“这些西洋工匠并不是只会修筑棱堡炮楼,里面颇有些人还参与修筑过西洋的宫殿,所以为了借鉴他们的经验,在设计离宫的时候,臣会特意将他们召集起来咨询的,如果皇上允可的话,臣觉得……臣觉得还可以修一些西洋的建筑,以体现我朝皇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气魄”

    “这个好,新朝就该有些万国来朝的气象!”皇后赞了一声,然后还是叮嘱了,“不过,你们一定要尽量节约啊,不要修太多,反正皇家也就这么些人,全住进去也用不了多少房间……”

    卫国公连连点头称是。

    “对了,西洋人也不是不能用,不过要小心点儿使用。”这时候,皇贵妃又想起了什么,正容提醒卫国公,“那些西洋人大多数是信了他们洋教的,这些工匠里面弄不好也有些人想要借机传教,你可要小心一点,人能用,教不能传!”

    说到这里,皇贵妃用上了罕见的严厉口气。她身为宗教首领,一直十分不喜欢其他宗教在大汉流传,尤其是外夷的教。不光是她如此重视,新闻香教的宗教官员们历来对那些西洋人的传教就十分警惕,虽然因为西洋学者、军官和工匠此时对大汉朝廷还算大有帮助,他们不能公开要求驱逐或者拘禁在大汉西洋人,但是背地里的防范却一直不少,尤其不允许西洋教往军队当中流入。

第1499章 朝中有派别

    也正是因为新朝宗教管理如此严格,所以西洋教在中国的传教一直进展缓慢,不少传教士都心生哀叹。

    “娘娘请放心,在之前修筑防御工程的时候,臣等一直都小心注意防范有西洋传教士混入工匠当中传教,发现了几个之后,都严惩了,现在留下的工匠们,大多数是为了我朝给出的薪酬而留下来的,对传教并没有兴趣。”卫国公小心地回应了皇贵妃的问题,“接下来臣等会继续小心监视使用,断不会让西洋教在此种蔓延开来。”

    “这就好。”皇贵妃也放下了心,“现在新朝初立,很多制度还没有完备,国门也是开着的,因此西洋传教士纷至沓来,早晚要收紧一下西洋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渠道,让他们也明白中华不是他们可以随意踏足的地方……”

    “西洋传教士是要封堵的,但是一味靠封堵可是不行,要是搞得太严厉,西洋人都进不来,那就得成了禁海了。”皇上这时候突然开口了,“中华要立足于世,靠的就是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是和前明一样禁海,岂不是自封双眼,与国何益?再说了,治国是靠让百姓安居乐业,至少有衣食可用,如果百姓衣食丰足,自然会虔信我朝,要是搞得天下百姓衣食无着,纵使禁了洋教,其他的教就不反了吗?”

    皇上这番话说得有些严厉,不过大家都明白不是针对皇贵妃说的,而是间接教导皇子们,所以都没有插话。

    “儿臣明白了,”太子连连点头,“老师也说过,治国首重于治民,只要民众衣食无忧,自然仓禀实而知礼节,心里也知道朝廷的教化。”

    “这话有道理,这个老师倒是不错,难得不迂腐。”皇上点了点头。

    “哎,赶紧吃饭吧,光顾着说话,菜都快冷了。”皇后眼见大家已经聊了很久,干脆就催促他们先把家宴吃完。

    很快,养心殿里面的这场家宴就吃完了,而卫国公一家和皇家一起欣赏了一下皇宫里的夜景之后,就告辞离开了。世子徐贺程本来是太子的侍从,按理说要继续随侍太子的,不过因为年节,也已经被皇家放回去了,准备过完年之后再随太子和父亲一起去京城郊外勘察地形。

    按照规矩他们自然是不能在宫中留宿的,不过卫国公一家并没有直接从出宫回家,卫国公先是去内阁那边探了探班,确定内阁已经放假,大部分阁臣都已经回家了、而且丞相也没有再给他留下什么别的交代了之后,卫国公才带着自己的妻儿一并回家。

    在前明灭亡之后,京城当中很多贵戚的豪宅府邸都被新朝没收,而其中很多宅邸就被皇上转赐给了各位大臣们使用,之前大家看到皇上一家还住的那么寒酸,都不好意思住进那些府邸,但是都被皇上以“我朝决不苛待大臣”为理由给强行迁入到了这些宅邸当中。作为新朝的顶级勋贵之一,卫国公一家自然也分配到了一座前朝贵戚的宅邸,规格和设施都十分大。

    不得不说,内阁这么热衷于给皇上修建一座离宫,恐怕还是因为有些歉疚,觉得自己这些大臣住得这么好,皇家却住得这么寒酸,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而在卫国公一家离开之后,皇家也其乐融融地互相聊了一会儿家常,然后皇上将太子叫到了乾清宫西暖房的皇家书房当中,好像有些事情要交代他。

    一被皇上叫进来,单独面对父皇,太子的心里就突然起了一些忐忑,因为父皇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再也不见了刚才在家宴上的轻松随和。

    “父皇,请问……请问有何事单独召见儿臣?”他有些紧张地问。

    “你觉得,你昨天在会上表现如何?”沉默了片刻之后,皇上突然问太子。“有没有什么收获啊?”

    原来终于是来考较我了啊……听到了父皇的话之后,太子反而松了口气。

    他列席国事会议的时候,就想到了会后父皇一定会来考较自己学到了什么经验,父皇只是拖到了今天才来问而已。

    “回父皇的话,儿臣感想很多。”他连忙低下头来,将自己之前心里想的东西都说出来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儿臣第一次列席国事会议之后,方才发现国事居然如此纷繁复杂……就是征伐日本这一件事,居然会有这么多的环节需要考虑,需要召集群臣,把上上下下都事前确定,父皇实在是操劳了。”

    “兵者,国家大事,一动兵就是惊天动地,上下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财力物力,自然要谨慎从事,哪一个环节都疏忽不得。其他国事自然也是如此,无论是民政还是财政,都牵扯深大,哪有看上去那么简单。”皇上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所以啊,你就要多看多学,要把能弄懂的东西都弄懂,这样才能不被人欺瞒,自己管好国事。”

    “儿臣明白。”太子点了点头,“儿臣已经拿到了会议纪要的附录和荥阳伯的手记,儿臣这阵子一定会详细参研,尽快先了解对日本的兵事,这样也方便儿臣之后去高丽执掌后方之事。”

    “光是纸上学还不够,还得自己实践才行。不过还好,你是太子,自然会有人来悉心帮你教你的,只要你不自恃身份,总可以学得好。”皇上静静地看着太子,“还有什么感想吗?”

    “还有就是……”太子犹豫了一下,仿佛是在选择措辞,最后他还是打起了胆子,抬头说了出来,“父皇,儿臣感觉大臣们好像有时候是在做无谓的争执。比如雍国公和蔡国公两位叔叔,他们吵得就没什么理由吧?最后都闹成意气之争了,吵得那么厉害……儿臣觉得有必要在朝堂之上制止无谓的意气之争,以免失了大臣的体面……?以免大臣们渐渐地为了意气而不问是非,重蹈前明的党争覆辙啊……”

    这确实是他大起胆子来说的,因为他这话实际上是在暗指议事堂上那次大争执,有文武大臣党争的嫌疑。这话说得很重,而且不一定会讨父皇的喜欢,但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太子决定还是说出来,对父皇直言进谏,尽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

    “另外,儿臣看来,几位叔叔都是能臣,忠心都是不用怀疑的,只是毕竟官居高位忍不了气,所以有时候会争一些意气而已,父皇只需要跟他们提点一二,以后在朝堂上他们自然会有所收敛,这样就不会爆发出如此激烈的争执了。”接着,太子将自己心里想的话一股脑地说了出来,“这就是儿臣在此次会议后的一些感想,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还请父皇教训……”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听到了太子大起胆子的直言进谏之后,皇上看着太子的表情并没有变得恼怒,当然也没有显露出喜悦,而是一种十分奇怪的表情。就好像,他想要说什么,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跟太子说起一样。

    “父皇……?”太子的心里微微有些紧张,大起胆子问。

    “你……你……这我该怎么说呢!”皇上沉默了片刻,最后长叹了口气,“说你没想吧,你想得挺多的,而且脑子也算是灵活,知道该怎么说话;说你想了吧,你想得地方也都不对,没到点子上,更加没法让我满意……”

    父皇不满意我的回话!太子心里咯噔一下。

    “儿臣只是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若有不对,还请父皇指正……”

    “也罢,你还小,这不是你的错,你的那些老师们,也都只是些老师而已,也不能强求他们多懂什么……”又沉默了片刻之后,皇上再度叹了口气,“有了前明的教训,你的那些老师们教你要防党争,这无可厚非,不过你要说你的那些叔叔们是为了一些无聊的意气之争而吵得那么凶,那就是小看了他们了。”

    “父皇……父皇的意思莫非是,叔叔们不只是为了那些金银矿的归属而吵,而是为了别的?”太子更加惊讶了。“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然是为了金银矿的归属,但是也是为了别的东西。你坐的高,就要把东西看得准。”皇上扫了一眼,似乎对太子的表现有些不太满意,“有句话你说得没错,他们的意气啊,是积累了很久了,今天只不过是找了个由头吵起来了而已。”

    在皇上的提示之下,太子陷入到了沉吟当中,直到片刻之后,他才有些骇然地抬起头来。

    “父皇……父皇莫非是说,几位叔叔……几位叔叔是在为文武之分而吵了起来,争执的是文臣高还是武臣高?”

    “自然是如此的。”皇上不动声色,“你不是已经看到了吗?文臣站在文臣一边,武臣站在武臣一边,都是为了自己人说话啊……这不是意气之争,这是派别之争啊……”

第1500章 前车之鉴未必重蹈覆辙

    当听到父皇亲口承认朝堂当中存在派别之争以后,太子的心更加骇然了。

    “既然是派别之争,那……那为何父皇当时不制止呢?朝堂上不是最忌党争吗?若不防微杜渐,久而久之,大臣们分了党派互相时时攻讦,那怎生是好?”

    “怎么?你想叫大臣们不要拉帮结派?”皇上有些讥讽地笑了笑,“大臣们按照各自的利益归属,本来就会各自抱团,形成自己的党派,你让他们不要私下来往,他们就不做了?自古堵不如疏,靠一味防堵就没有用的。再说了,文武大臣们如果不分党派,靠着皇帝一人,治得住吗?我是马上皇帝,我有威望,人人都不敢不听我的,我不怕,你呢?你上来了,制得住吗?”

    皇上这一番诘问,让太子一时有些失语。

    他之前没有想过这么深,此时细细一想,发现父皇说得可能还真是有些道理。如果文武大臣们全都结成一心,那皇帝的施政势必就会上下不畅,以至于被上下蒙蔽。另外,比之前明,新朝并没有建立像锦衣卫那样的特别机关,也没有庞大的内廷宦官群体作为辅助,相比人数庞大的外朝,实在应对起来有些吃力。

    老师们从前明的教训出发,教导他要让大臣们万众一心,不要沉溺于党争耽误国事,而父皇却告诉他文武大臣们之间的争执非但不应该全部禁绝,反而应该默认,因为对皇家治国有利。

    这互相矛盾又各有道理的话,让他脑子有些迷糊了,浑浑噩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迷糊了?”皇上看出了太子的状态,不过还是十分轻松,“迷糊了就好,治国哪里有那么容易啊,靠着老师说几句大道理就能治好国家,那天下哪里还有灭亡掉的朝代?有些事,不是用好或者不好就能说清楚的,要看具体情况,然后才能具体来办。你既然已经列席一次会议了,那以后也会继续列席的,好好学,该你学的东西还多得很!”

    “那……那父皇,请问在你的心里,到底哪边的意见更有道理一些呢?”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太子的脑子还是有些混乱,忍不住低声再问。“儿臣……儿臣列席的时候,听到两边的话都十分有道理,不知道该信那边的好……”

    “道理?这世上满地都是道理,你是太子,我是皇上,大臣们无论对我们说什么,事前都会想好怎么讲道理的,而且都是冠冕堂皇的道理。你要事事讲道理,那正事还做不做了?”皇上拍了拍太子的脑袋,忍不住笑了出来,“所以,大臣们的意见和道理,你听着参考下就行了,做决定的时候你不用管他们说什么,他们说他们的,你做你的。你要的是治理天下,不是听大臣们怎么讲!”

    接着,看着迷迷糊糊的太子,皇上继续说了下去,“不过,你真要说道理的话,还是内阁的话更有道理一些。你石叔叔他们有些蛮干了,话说得是好听,要分一分驻日使团的权,可是想要分权、想要把日本的金银矿攥在手里,好,但是首先你得要有人来管好啊?现在财计之才军中又哪里去找?真要按他们说的做那岂不是平添烦乱?”

    “那……那父皇为何朝堂上不讲这些意见,反而不置可否,最后还提出那样的反感呢?”太子连忙问。

    “朝堂上,我若是说一句,别人就会听成十句,而且元帅身份特殊,我今天在会上呵斥一句,明天朝堂上就到处都是流言了,那才叫添乱!再说了,大汉的体制才刚刚兴建不久,人的心多少还有一些旧日的影子,既然要拨乱反正让天下重拾尚武之风,那就尽量不能挫伤了从军之人的锐气,虽然有可能是矫枉过正,但是有些事不得不做。现在对军队尽量偏袒一点没关系,等过些年,文武同等的心思真的进了每个人的心思了,到时候再来什么不偏不倚,岂不更好?”

    因为痛感大明文贵武贱以至于将领都不愿意为国效劳的教训,所以皇上特意在新朝实行了文武分离的制度,严令文臣不得领军,而且还有意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军人的地位。奈何新朝建立时间太短,很多时候朝廷上下还是用前明的思路来处置问题,所以有意无意就会有损于军人的利益和地位。

    虽然偏袒军人一边可能会有失公平,但是考虑到好不容易培养起军人的心气不能轻易打压下来,所以皇上一直都对军队十分优容,也杜绝了朝廷内外因为天下已经开始安定而想要限制军队人数和势力的想法。

    当然,这种做法不宜持续太长,否则军方的心气就会变成骄横跋扈,皇上自知自己春秋还十分鼎盛,威望也十分高,所以决心在十几年二十年后再着手解决军队实力膨胀的问题,以免自己培养起来的军事集团反过来威胁到国家的安定。

    当然,这种策略和战略,他是不能跟任何人说的,哪怕对太子也只能隐约暗示透露一点,接下来就看太子自己的悟性了。不过,他相信以太子的智慧,虽然刚开始时有些懵懂,但是在他言传身教一段时间后,应该会理解到治国的种种微妙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