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宏图-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不行就把第二期学员的学制缩短至六个月!”
想到黄埔军校短期教育,朱宜锋暗自在心里嘀咕道。
“看来要让兵工厂提前准备好这六百柄“军人魂”了……”
他口中的“军人魂”,是朱宜锋授予武备学堂毕业生的短剑,因为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被称之为“成仁剑”,其喻意非常简单——在必要进他们应以此剑自杀殉国,“成功成仁军人之魂”,不成功,便成仁,对于军人而言,没有第三个选择。
“去兵工厂看看吧!”
想到最近兵工厂那边并没有多少消息,朱宜锋心有所动,不顾天空正下着雨,便直接走出了大门,雨势逐渐加大,雨点不断落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他挺起双肩,竖直颈背,无视于即将凶猛而来的雷雨。
雨滴打在小气轮舷窗的玻璃上,发出噼啪的微响,留下一个椭圆的水痕。不等这个水痕散开去,又有一个椭圆叠上来。渐渐地,玻璃上便有一道道的水痕滑下去……o
在来到兵工厂后,朱宜锋并没有耽误,直接去见了徐树珊。而对汉督的突然造访,徐树珊显得有些意外,但在片刻的惊讶之后,他则开口说道。
“汉督,您来的正好,臣正准备等雨停了,派人去府中报告,后膛炮,我们已经制造出来了!试射的效果很好!”
“什么?已经制造出来了?在那,我们现就过去看看!”
不做任何逗留,朱宜锋便顶着雨,来到了铸铁车间旁边存放大炮的仓库。一进仓库,在上百门旧式的前装火炮中,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后装炮,两门大小不一的后膛炮,并列排放着。
“就是这个?”
朱宜锋地蹲到大炮旁,顺手用手摸了摸炮尾的炮栓,沾了一手黏糊糊的黄油。
使用锻铁制成的炮管表面呈现青黑色,因为是锻铁的炮身,和青铜和铸铁炮身的质感根本不一样,一看之下与其说是一门炮,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把利刃。
“汉督,锻铁车轴是最好的制炮原料,其材质坚硬接近钢,这意味着它的炮管可以更薄更轻,因为我们有大小两种车轴也就是蒸汽机车和客货车轴的关系,所以我们制造了两种口径不同的火炮。这边的为重型火炮,口径为105公厘,它可以将12。5公斤的炮弹发射至5。3公里之外,虽说其炮弹重量接近28磅,但其重量仅为1213公斤,相比之下12磅拿破仑炮全重为1109公斤,但其炮弹重却两倍多于其,射程精度皆非其所能敌,其可以用作为攻之重炮。虽然至于旁边的这一门,则使用较细的小型车轴制成,所以口径较小,口径为88毫米,其炮弹重量为7。25公斤,射程可达6公里之远,而它的重量仅只有448公斤,相比于前者,它更易挽拉,炮轻自然也就更适合部队之用,臣还准备采用缩短身管,以进一步减轻重量,以臣的估计,如果使用较短的18倍口径身管,虽说其射程可能下降至5。5公里,但其重量应该能控制在380公斤左右……两者结构相似,闭锁机构均为汉督发明的立式炮闩,开闭迅速,瞄准装置则借鉴拿破仑炮,由表尺、准星等构成,炮架为拿破仑式,分前加后架,后架装有辕杆,可用骡马挽拉,车轮用6段木料镶成,以铜制轮夹镶配,炮弹皆为铸铁制成,使用金属弹壳发弹,弹尾嵌有铅环……”
徐树珊掩饰不注脸上的得意之色,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他一面研究金属弹壳,一面研制这两门火炮。一开始认为最困难的弹壳,反倒相对更为简单的一些,凭着朱宜锋纷制的几张草图,本身就是机械工程师的他便对制造铜元压力机进行了修改,制造了新的模具,就可按步骤生产,虽说其中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至少已经制造出了金属弹壳,接下来只需要逐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就行了。
而真正的难题却是后装炮的研制,尤其是炮闩的内部结构,一开始徐树珊以为既然已经有了简单的图样之后,应该很轻易的便制造出来,但实际上那份草图只是给出了闭锁炮膛。至于怎么击发底火、怎么抽出药筒,都没有给出答案。而这正是徐树珊需要解决的。
“这是我们制造的后装炮?”
看着这两门大小不一、口径不同的后装火炮,朱宜锋边说,边从炮口看黑黝黝的炮膛内部。
“能把炮尾的栓门打开来给我看一看吗?”
朱宜锋抬头问道,。
徐树珊亲自走到炮尾,一把握住炮栓上的拉杆,“咔嚓”拉开了炮栓。瞬间,光线穿过炮膛,把炮膛内部整齐划一,间隔分明,弯曲的如同艺术创作一般的膛线,呈现给朱宜锋的面前,膛线极为的整齐,弹膛光洁非常。
“无论是105公厘火炮,亦或是88公厘火炮,皆是48根膛线,每根膛线都是用美国制造专用膛线机拉制!”
“好了,我知道了!”
摆摆手止住徐树珊的话,朱宜锋神情兴奋的说道。
“现在我们就去打几发试试。”
“可是,现在正下着雨……”
不等徐树珊说完,朱宜锋便立即说道。
“下雨?难不成下雨咱们就不打仗了吗?这下雨了,不是正好试验吗?”(未完待续。)
第274章 九江(第一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雨下的越大,越能显现出金属弹壳的优势所在!”
在码头附近炮位旁,朱宜锋嘴里这般说着,跟在他身后的几名兵部派驻工厂的代表也上来观摩这两门另类的大炮,他看着这几名军官,便转身询问道。
“你们谁是炮兵?”
左手握着西式的佩剑,林子涵向前数步,微微鞠躬同时行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校长,学生是武备学堂炮兵科一期,现为驻厂火炮验收!”
“这么,好那么我问你这么大的雨,开炮有问题吗?”
“没问题!”
面对校长的询问林子涵,如实的回答道。
“不过动作要快,而且要做好炮弹的防水,尤其是榴弹、榴霰弹的火药信管,一定信头火药浸水,很有可能会失效,变成实心弹。”
在武备学堂学习了八个月的炮兵,但是对于基本的炮兵操作,林子涵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因为在工厂他同样也学习到许多课堂上所谓成学习的火炮知识。
“好,很好,但是这门炮他不需要防水!”
手指的敞开的炮弹箱,箱内黄铜制的弹壳,虽说满是水滴,但是闪烁着金光看起来极为闪亮,不过他仍然注意到弹壳似乎有些不同,因为弹壳的表面不够光滑。
“诚义,这个弹壳恐怕不是引伸加工的吧!”
见汉督一眼就看穿了,徐树珊有些无奈的说道。
“汉督,臣这也是没有办法,造铜圆的压力机确实可以制造弹壳,但是只能制造步枪中的弹壳,制造炮弹上用的弹壳,需要更大的压力机,所以臣才会临时改为铸造,虽说弹壳是铸造的,便是在铸造之后又用汽锤加以形锻,所以使用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成本稍高。”
当然,徐树珊的话有所保留,即便是一个88公厘的弹壳重量也超过2公斤,这意味着仅仅只是原料和就值一两五钱银子。
“成本高?没关系,只要可以用就行,而且弹壳是可以反复复装的。”
“复装?”
“对没错就是重新利用,就像枪管一样,不是打一枪,就需要更换,嗯……”
从半箱中取出105公厘火炮的发射药筒,朱宜锋注意到这种弹壳的底部与自己所熟悉的炮弹还是有些区别,它更像是将转轮手枪的底火安装在弹底。
“我们可以在弹底造一个更大的传火孔,直么两厘米左右,内部膛丝,然后再造一个专用的底火,使用时用特殊的钳子拧紧底火,将来每门炮可以配固定的发射药筒,比如每门炮配20个,然后工厂生产的炮弹只有炮弹和装在布包里的******以及底火,在使用时复装进在药筒。”
其实这就是穷人的打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炮的使用成本。
“汉督,您这个办法倒是不错,这样的话,弹壳的成本可以计入火炮整体之中,这样算起来,它的成本实际上还是没有增加,虽说线膛炮虽然制造上比滑膛炮复杂,但它的价格并不贵,原因是线膛炮用的锻铁比滑膛炮用的青铜便宜。即便是用于制造105公厘火炮炮管用的车轴,一整根的价格也不只有65英镑,也就不到二百两银子,即是将其制造成火炮,成本也在二百五十两之内,而青铜造的12磅拿破仑炮要三百两银子。”
作为兵工厂的主管徐树珊只是稍加思索,便核算着火炮的造价和出厂价,这是他的工作之一。
“而且等到我们的大型蒸汽锤投入使用之后,还可以对车轴进行重新锻造,如果我的记算不错的话,一根车轴应该可以制造两门,到时候即便是加上二十个弹壳,其整炮出厂价也应该可以控制在200两之内,嗯,基本上等于半门拿破仑炮,如果是88公厘炮的话,出厂价应该在150两之内。”
“居然这么便宜?”
惊讶中朱宜锋先是一愣,然后笑说道。
“要是这么便宜的话,看来以后每个步兵团都要设立一个炮兵营,一个十八门制的炮兵营!嗯,就用你说的那种轻型的88公厘炮!”
从来都信奉火力第一的朱宜锋,自然不会排斥部队增强火力,在他看来足够强大的火力,就是将来义军碾压敌人最有力的战术,任他战术千千变,而我只需要一路火力平推,战争打起来最简单,同样也最有效。
“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朱宜锋的一声令下之后,大炮准备试射了。
钱磊依然负责操作这门火炮,作为兵工学校制炮专业的优秀生,这种工作自然也是非他莫属。实际上在老师的推荐下,他一直隶属兵工火炮试射组,可以说他是整个工厂最为优秀的炮手之一。
今天的钱磊,身上穿着笔挺的工装,谁说天空下着雨,雨水将衣服打湿,但是他举手投足显得趾高气扬的。这是因为他负责的职务相当引人注目,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他。
“只有钱磊才掌握线膛大炮的操炮。”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言,实际上线膛后装火炮和前装炮最大的不同就是装填方式,他们的瞄准是相同的。
在正式试炮之前,钱磊先花了一些时间,向大家简单说明了大炮的构造,性能。然后出于安全考虑,钱磊特意对远处的汉督强调道。
“按照工厂的安全条例,请汉督避退到二十五公尺之外的掩体内。”
工厂的安全条例正式自己制定的,朱宜锋当然表示遵守,便退到了沙袋组成的掩体内。
在围观的人们离开之后,正式开始试射开始了。
钱磊先将炮对准了两千公尺之外的人造土山,然后便迅速发射了五发触发信管的炮弹,因为炮弹装药使用的是黑火药,所以威力看起来很一般。但相比其威力,最为惊人的还是射速,在短短分钟之内,他先后打出了五发炮弹。
看着土山上被炸出的五个土坑,朱宜锋若有所思的思索片刻后,然后突然对徐树珊说道。
“像这样的重型线膛炮,现在工厂中还有炮管吗?未来两个星期内,可以提供几门火炮?”
“叮!”
悠长响亮的舰钟声在江面上回响着,这是为了让沿江行驶的中国船只让开水道,“哈尔米士”号上的水手不时敲打舰艏的铜钟。钟声同样也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力,这一路上,无论是民船上的赤脚船夫,岸上犁田耕种的农民,亦或是沿江巡察清军、太平军水勇全都注视着这艘艨艟洋舰,目光中混杂着困惑、惊异、羡慕与好奇。
而在“哈尔米士”号洋水手们叽哩呱啦地叫着,炫技似地调整三角帆和纵帆,以傲慢的姿态俯视着江中的小舟。他们的脸上全是一部得意洋洋的模样,但让他们失望的是那个与崇明岛上登上军舰的中国引水员,对于这一切全部都是视若无睹,他只是尽责的引领的“哈尔米士”号在长江上航行着,一路驶过江宁,安庆,一直来到九江。
在“哈尔米士”号抵达九江的时候,文翰站在船舷举起望远镜向南了望,充满传奇色彩的叛军正在江边的一座山上忙碌着,他们正在那里修建炮台筑堡垒。
“好了,从现在开始只需要沿着江中用航标标志的航道航行就可以了。”
因为长江中的浅滩特别多,西式的尖底帆船搁浅之后很难出来,所以在控制九江之后,就在汉督的要求下于江中用系索的浮筒,标志出了一条航道,以方便航行。现在既然军舰已经抵达了九江,那么引水员的工作也说结束了,在邵云杰化声落下时,从江边驶来一艘小型帆船,那时候帆船在船艏安装有一门火炮。
在接受了象征性的检查之后,“哈尔米士”号继续向着前航行,突然何伯上校听到舰艏处的水兵在那里大声叫喊道,
“快看那是……铁甲舰!我的上帝啊,我没有看错吧!”
“真的是铁甲舰!”
水兵们惊讶的叫喊着,对于他们来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目睹铁甲舰。
“我的上帝,中国人居然有铁甲舰!”
别说是普通的水兵,就是身为远东舰队提督的何伯同样也被江面上的那艘无帆的铁甲舰所惊呆了,只见那艘铁甲舰舰体上包裹着的铁甲,在阳光下散发着金属的光泽,铁甲舰中央的烟筒喷吐的烟雾,舰上一面红旗迎风招展,耀武扬威的在长江北侧的江边航行着,它正缓缓的驶出江中沙洲分割出来的北侧航道。
“上校,我没有看错吧,他们居然有铁甲舰!”
瞠目结舌的看着江上的铁甲舰,文翰的双眼中尽是不可思议,要知道就是皇家海军也没有铁甲舰,而在这里却有一艘铁甲舰。
在众人用惊讶的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这艘耀武扬威航行着的铁甲舰的时候,突然一阵炮声于江面上响了起来,就在听到炮声紧张起来的瞬间,所有人又一次被惊呆了。
“上帝中,他们怎么可能打得这么准!”
在众人的惊讶中,只见那艘铁甲舰不断的鸣响火炮,他们的目标至少是一海里之外,江面上的一艘木船,在它的炮击中,木船上的靶板被打出了十几弹孔,而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其惊人的射速。
“……25、26……8门炮,每分钟的射速至少4发,而且他们的精度……”
拿着怀表的何伯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在他说话的时候额头流出了一滴汗来,作为皇家海军的高级军官他非常清楚这样的精度和射速意味着什么……(未完待续。)
第275章 下马威(第二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下马威!
尽管在英语单词中没有这个单词,但是文翰勋爵非常清楚,在九江“偶遇”的铁甲舰以及那场炮术演练,非但不是“偶遇”,而是武昌的那位大都督刻意准备的“礼炮”?
“相信我,这群人打出的炮弹皇家海军还要准还要快,或许他们精心安排了一切,但是不可能打那么快,即便是我的水兵,一分钟最多只能打出三炮弹!”
何伯的惊讶不断的文翰的脑海中浮现着,这甚至只是在提醒的他,这里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不同,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在这里看不到任何妄自尊大,或许他们通过铁甲舰展示了他们的力量,但他们是想通过这种展示获得尊重。
“哈尔米士”号驶过九江进入湖北之后,无论是文翰或者和何伯及军舰上的其他英国水兵,惊讶的看着长江以及两岸,他们没有想到在这里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如此多的蒸汽船,更让他们惊讶的则是在经过大冶看到炼铁厂工地,那里一座现代化的炼铁厂在建设者。
“我们来到的不是中国,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度!”
文翰用惊讶地口吻说,到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英国人,都会用欢喜的口吻看待着这里的一切,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里的变化中所蕴藏着的财富。
“公使阁下,有一个数字或许可以说明问题,现在武昌口岸进口的棉布棉纱相当于,我们对华出口的五分之一!在上海很多商人都相信,如果武昌政权统治中国的话,那么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将会增加至少十倍以上,不仅仅只是纺织品,他们还需要英国的其他工业品,比如机器,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同中国的贸易逆差!”
密迪乐的话让文翰整个人陷入了沉思,对华的贸易逆差在在过去数百年间都没有得到改变,而且现在也是愈演愈烈。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即便是十几年前的战争也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改变这一切。
那场战争之后,尽管各类英国商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英货对华出口总量急剧增长,其中90%以上是棉织品和毛织品。但是英国商品并没有预期的市场,五口通商前,生丝和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而在五口通商后,中国出口品种逐渐增多,如皮革、猪鬃、锡、豆类、籽仁、食油、原棉、草帽辫及其他小手工艺品等,但茶叶和生丝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占中国出口总值的75%以上。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去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英镑涨到6336072英镑,几乎增加了50%。
与中国贸易产生的庞大的贸易逆差是英国工商界一直无法摆脱的心病,同样也是驻华公使的心病,而文翰此行也肩负着拓展市场的目的。
“十几年前战争爆发的时候,以后所有人对于中国的广阔市场就十分看好,战争结束后,通过《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口通商的推行令整个资本界欣喜若狂,所有的想人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进行贸易,大家好像全发了疯似的。”
身边的一个年轻人,用嘲讽的话声开口说道。
“巨额的贸易顺差让许多英国商人十分不解,拥有如此强大人口的国家为什么消费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面对,每年超过600万英镑的贸易逆差,很多商人呼吁应该尽可能多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弥补巨大的贸易逆差,尽管对中国的鸦-片走私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对英国出口也在增加,而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的增加就可将其抵消。”
看着身边的这个19岁的赫德,尽管他只是一个职位很低的见习翻译,但却是文翰亲自挑选的人员之一,如果此行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他将会在武昌设立领事馆,而密迪乐则将出任领事,至于其他的随行人员包括赫德,将协助他在这里设立领事馆。
“那么赫德你的看法怎么样才能够弥补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
“他们现在不是正在扩大着同英国的贸易吗?”
面对公使的询问赫德毫无惧意的说道。
“武昌是英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他们不仅仅只是购买我们的武器,他们几乎进口一切英国的工业品,而且他们还将会修建铁路,广州直至武昌的铁路,仅这一条铁路便超过700英里!”
迎着公使投来的视线,赫德的语气看似平静,但神情却显得有些激动。
“现在整个英国也只有3000英里的铁路,中国的一条铁路就接近英国的四分之一,这个庞大的国家,如果像欧洲国家一样,试图用铁路把他们的各个省连接在一起,他们恐怕需要修建几万英里的铁路,而每兴建一英里铁路需要1万英镑,那么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中国将会从英国购买什么呢?蒸汽机车、铁轨还需要聘用大量的工程师,就像现在这里正在做的一样,在广州他们不是已经修建了一条铁路了吗?”
他的话声一顿,接着又看着公使认真的说道。
“公使先生,现在一个真正的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市场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大门,难道我们不应该张开自己的双手。去欢迎他们吗?”
赫德的话让文翰沉思半晌,他望着江上的蒸汽船,还有那些中式的小船,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象征着未来,一个象征着过去。
“可是这个市场只有他们才能够带给我们,换成满洲的皇帝或者江宁天王,他们都不可能像这里一样修建铁路、购买蒸汽船以及机器,”
“他们甚至都不会购买机器去提高自己的生丝质量,现在在中国最好的生丝并不是江苏生产的湖丝,而是湖北、湖南缫丝工厂中生产的厂丝。”
密迪乐随后又颇为无奈的耸了耸肩膀。
“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我更多的银子去购买他们提供的优质生丝,也许今年的贸易逆差很有可能会突破700万英镑,甚至更多,毕竟现在广东地区的鸦-片走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那里是最重要的鸦-片市场。”
“但是他们的进口同样也在加大,在离开广州的时候,我听说在广州已经有人开始投资兴建机器纺织工厂,他们不仅将会从英国进口更多的机器,才会进口更多的棉纱,也会从印度进口更多的棉花。”
密迪乐的无奈,让文翰摇头说道。
“而且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茶叶,印度已经可以提供,在过去的几年间印度的阿萨姆茶叶公司发展很惊人,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盈利,而且年开始分红,可以肯定的说,以后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只会越来越少。”
文翰之所以了解阿萨姆茶叶公司,是因为他同样也是这家茶叶公司的董事。对于中国的了解是的,他深信投资阿萨姆茶叶公司,将会是他一生最明智的投资之一。而且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现在,如果离开了鸦-片,那么英国商人每年的损失将会超过300万英镑!所以我建议,此次武昌之行,我们必须要向他们充分的表明英国的态度。”
同许多英国商人保持着友谊的密迪乐,这个时候自然站在那些商人的立场上,希望公使在与朱宜锋的会面中,能够保护英国商人,当然也包括烟商的利益。
“表明什么样的态度呢?”
赫德立即反问道。
“我们是不是要说,汉督先生,英国希望您能够尊重走私犯,准许走私贩合法的像你们那里运输鸦-片。不,公使阁下,如果我们这么做的话,那么。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此行我们不会有任何收获,甚至我们不可能够把领事馆设立到武昌,公使阁下,”
转身面前公使,赫德继续反问道。
“在九江的江面上,他们用铁甲舰欢迎了我们,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了向我们展示实力吗?当然!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同英国进行战争吗?当然不是,他们是为了换取英国的尊重!”
今晚来到中国只有几个月,但是赫德却比其他人更清楚如何同中国人打交道,因为他有很多朋友是爱尔兰人,他知道那些爱尔兰朋友需要的是什么?是尊重是平等的相待,而这同样也是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前提。
“没错,就是尊重!”
对此文翰自然没有反对,他看着赫德问道,
“那么我们这次武昌应该和他们谈论什么?”
“可以谈论任何一切问题,但是绝不能和他们谈论鸦-片问题,哪怕是他主动提及,也应该对此加以回避,因为鸦-片是不正当的贸易,我们没有必要同中国人就非法贸易进行谈判!”
尽管年轻但赫德却充分展现了他的狡黠,而他的建议同样也让文翰深以为然的点着头。
“是的,我们根本没有这个必要,现在我们距离武昌越来越近了,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欢迎我们!”(未完待续。)
第276章 会谈(第一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礼炮声!
十七响礼炮于武昌响起的时候,对于习惯同满清官府打交道的文翰一行来说,他们甚至有一种受惊若宠的感觉,尽管特命全权公使的17响礼炮,于国际上是通例,上次在中国,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享受如此的尊重。
接下来的一切,就如同在欧洲国家一样,有专职的官员在迎接他们,迎接的官员说着流利的英语,并没有妄自尊大的称他们为“贡使”,而是依如欧洲的外交礼节迎接他们的到来。在简单的欢迎之后,他们登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马车,显然武昌的人们对于洋人已经习惯了,甚至没有人好奇的看着这些洋人。
相比之下,反倒是文翰何伯、赫德全都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武昌,相比之下已经来过武昌的密迪乐,反而显得镇定一些,他看是镇定,但脸上的惊讶还是暴露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现在这座城市比过去更加繁华了!”
密迪乐隔窗望着街景,在去年来到这里的时候,城墙上到处都是弹洞和残破的剃碟,城市里到处都是断垣残壁,数千以民夫正在兴建着房屋,而现在这里的街道,比过去更加的宽敞,街道两侧全都是三层左右的建筑。
“他们的服装和上海的中国人穿的不一样!”
“这是汉服!据说这才是真正的属于中国人的衣服。”
在前往礼宾馆的路上,他们还看到手持西式击发枪在街闾巷口巡逻的军人。而在不少墙上贴着束发令,市民们不留辫子,几乎男人都挽髻束发,用丝带或布条把头发扎在头顶上,当然还有不少人留着短发。
在马车于礼宾馆门前停下之后,下了马车,看着面前这栋西式的石质建筑,文翰的目光微觉一阵诧异,在进入礼宾馆后,看着欧洲式的装饰,水晶吊灯,他甚至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公使阁下,你们一路舟车劳顿,汉督特意交待让您们这里休息一晚上,接见定于明天!”
李寿蓉用流利的英语所以文翰说到,作为外交司的礼宾官,这还是他第一次接待来自外国的外交官。
“我想在这里,我们应该不会像上次在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