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经,在加尔各答,莱纳斯是东印度公司军队中的一名少校,可是,最终,因为酒的原因,使得公司不得不解雇他。

    “不,安妮,你完全错了……”

    尽管沉迷于酒精之中,但是莱纳斯却深爱着女儿,因为这是妻子留给他的珍宝,不过,他却并不愿意看到女儿,因为女儿的相貌太相妻子,总会令他想起死去的妻子。

    “在印度,那些英国人有很多选择,我对于他们来说,不过只是一个酒鬼,然后才是军官,可是……”

    双眼眯成缝的莱纳斯看着船艉处的习之墨。

    “在这里,我可能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我先是一名军官,然后才是一个酒鬼,你知道吗?这意味着,他们会接受我的这个嗜好!”

    “啊!”

    父亲的话让安妮先是一愣,然后突然懊恼道。

    “上帝,你怎么不早说呢?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嗯?”

    诧异的看着女儿,莱纳斯有些摸不着头脑,女儿这是怎么了?

    “这意味着你的开价太底了,上帝,我早就应该知道,喝酒永远会误事,过去是,现在仍然还是!”

    显然,对于安妮来说,她看到是父亲的的烂醉,严重影响了他的判断力,难道他当时就不知道应该再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价吗?

    “习先生,你看,莱纳斯先生……”

    温克用轻蔑的眼光看着那个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十九个小时处于的醉酒中的莱纳斯,用充满嫉妒的口吻说道。

    “只是一个酒鬼罢了!”

    一个值一百多英镑的酒鬼!

    温克暗自在心里抱怨着,作为一名工程师,或许,他并不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但他却有足够的理解骄傲,因为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工程师,并离开英国,在香港寻找新的机会,正是这种冒险精神驱使着他接受雇佣,来到了中国腹地。

    可是唯一让他不满的是,在他看来每个月三十英镑的收入,相当于他在香港同行的一倍,原本足够让他为之骄傲,但上眼前的这个酒鬼,每个月却有一百多英镑!几乎相当于他和另外三名同僚的工资总和。

    这如何能不让他眼红呢?

    “是的,他是一个酒鬼!”

    颇为无奈的耸耸肩膀,习之墨看了眼身边的温克,用同样无奈的口吻说道。

    “但他毕竟是一名军官!”

    这才是最重要的,在香港,像温克一样的工程师,有几十位,只需要十英镑就能聘请到,如果愿意,还可以前往印度,那里有数百名和温克一样的人,但是像莱纳斯一样的,曾经充当过东印度公司少校的军官却极为少见,更准确的来说是,根本没有!

    “而且是一名高级军官,我的朋友!”

    “但是,先生,你必须要考虑到,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不清醒的状态!”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你我考虑,我们的雇主,会去考虑这个问题!温克先生!”

    习之黑的语气显得有些不耐烦,他当然知道温克的提醒,但是对他来说,他并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或许,这就是奇货可居。

    但在心里,他更希望在其到达武昌之后,他的雇主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先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到达那里?”(未完待续。)

第142章 "阴谋"(第一更,求月票)

    (《铁血宏图》已经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铁血》,拜谢!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快看,那是什么?”

    安妮手指着的江边的成串的单桅船,突然又指着河岸惊讶的大声喊道。

    对于她来说,浩瀚大海看得惯了,对江河中的狭窄水道和清运纤缆,反而感觉十分新奇。那成串的单桅帆船,由牵夫曳引着在江畔运河上蠕蠕移动,就象孩子们的玩意;那一群群怄偻的身子,一声声雄壮的“纤歌”,却又使人兴起无限沉重之感她从来没有看见过用人拉着行驶的船,若非亲眼目睹,简直不敢置信。

    在大海里,人,实在太渺小了。但在那江边的小河中,又处处表现出人力的伟大。

    “不过就是纤夫罢了!”

    懒洋洋的朝着江畔的运河看去,莱纳斯用平静的口吻说道。

    “他们根本就没有必要继续使用这条运河,只需要扩建这座码头,然后修一条通往城市的铁路就行了……”

    尽管作为一名军官,但莱纳斯同时也是一名工程师,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条江畔边的河流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而他们之所以开挖这条运河显然是为了让港口距离城市更近一些。

    “如果想要使用的话,完全可以购买一艘蒸气拖船,根本没有必要使用纤夫,这些中国人……”

    喝了一口酒,他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曾经在奥斯曼土耳其出任过军事顾问的他,自然非常清楚东方的保守,不过相比之下,这些中国人似乎比土耳其人更为保守——直到现在,中国的军队居然还使用着冷兵器!

    要知道,在十几年前,他们就被英国人狠狠的揍了一顿。结果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依然迷醉于自己的美梦之中,这一点,甚至还不如土耳其人,至少土耳其人在“挨打”之后,还知道进行军事上的变革。

    而那些喊着号子的纤夫,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纤夫的存在就是中国人愚昧保守的象征!

    “居然还有大炮!”

    成串的盐船由纤夫拖曳着往朝着近城的新河码头行去,立于船艏的陈方南有些紧张的看着那码头,在距离码头不远处,可以看到用石头砌成的炮台,炮台上隐约的可以看到黝黑发亮的铁炮。

    大炮的发现只让陈方南的心底顿时一寒,对即将进行的交易越发的紧张起来。

    “观世音菩萨保佑,保佑弟子一切顺利……”

    心里向神佛祈祷着的时候,瞧着越来越近的新河码头,他的心便捏成了一小把儿,再瞧着那偶尔列队经过的兵丁时,心底反倒是更紧张了,就连那汗水也跟着冒了出来,这会他反倒是后悔应下了这个差事,万一,万一要是这些贼人杀人夺货的话……那可就全亏在里头了。

    不会的,不会的,这些贼人肯定需要盐,肯定是这样,再说,再说少爷的信里不是写的清清楚楚的嘛……

    那些贼人需要盐!

    陕西下来的盐船过来了吗?

    几乎每天对于赵紫玉来说,她所关心的第一是武昌城内的盐价,在见着盐价下跌十几文时,她的心便纠成了一小把,莫不是那人又把长江的盐路给疏通了,出身于商家的赵紫玉非常清楚,那些个官府中人个个都是黑眼珠子不能见白银子的主,只要舍得花银子,他们自然会对盐船睁只眼闭只眼。

    又一次,赵紫玉闭着眼睛细细品味着这市面出来的黄中泛白的盐,相比于湖北常食的苦涩多泥砂的淮盐,这些黄盐且不说更咸,便是其不含任何沙土,就已经道出了盐的来路。

    川盐!

    “肯定是川盐!”

    家在自流井有盐井的赵紫玉对于自流井的井盐并不陌生,只是略一品尝,她的心思便是一沉。

    若是现在那人开辟了川盐入鄂的盐路,那么其又岂会看重陕西的盐路,若是他们不看重的话,万一到时候连盐带人都劫下了,又该如何?

    对方劫盐她不担心,她最担心的是那人夺船,自粤匪糜烂地方以来,从湖南至江宁沿江各地舟船皆为粤匪所夺,相比之下,现在这沿江之地舟船自然极为重要,虽说一直以来这义军名声颇佳,从未曾劫夺他人财物,可万一他们要是见财起心的话……

    “看来自己有些太急功近利了……”

    心下这般寻思着,赵紫玉暗自反思之余,又心存一丝侥幸。

    “现在,只能赌他的目光绝非一般贼人所能相比了……”

    是的,现在只能赌他的眼光了!

    想到那日那人的差点没扼死自己的经历,赵紫玉的心头便是一阵恼怒,自幼从未受到丝毫他人之气的她,心下的那丝娇蛮立即涌上心头。

    “哼哼,你姓朱的只管等着瞧,等到船来了,咱们新帐旧帐便一起算上一鼻……”

    想到自己的那个打算,赵紫玉的心底便是一阵得意,何止是得意,根本有那么些兴高采烈,想着那人欲杀自己于前,后来又“逼”自己做牛做马的伺候着他,心下暗恼之余,更是盘鼻着如何将这“新仇旧恨”一一算个清楚。

    “哼哼,到时候……”

    唇角微微一扬,赵紫玉便朝着后宅走了过去,在走过去的时候,只觉得那双腿都有些轻飘飘的……后宅中,在欢笑声散去时,看着巧笑嫣然的二夫人,忽然赵紫玉压低了声音,悄悄地对张婕妤说道。

    “到时候姐姐你也随我一同离开这里,离开那个恶人……”

    “什么?离开……”

    张婕妤诧异的看着赵紫玉,一提到离开,有些心乱的她便连忙抚着自己的小腹,她已经两个月没来红事了。

    “姐姐,虽说大夫人为人和气,可若是让大夫人知道你有了身子,又该如何?”

    朝着姐姐小腹看去,赵紫一本正经的说道。

    “到那时,姐姐你该怎么办?大夫人还会不会像现在这般和气一团?若是大夫人到时候容不下你,姐姐和肚子里的孩子怕都难保了。”

    赵紫玉的话,只让张婕妤心底一阵慌乱,顿时想到戏文中的戏来。

    见其犹豫不决,赵紫玉又继续劝说道。

    “只要商队顺江来了,姐姐与我往船中一藏,待到那人发现你不见了,咱们怕也早就离开武昌的地界了,等到了渭南老家,姐姐便住于赵家,到时候姐姐只须安心生养孩子既可……”

    话时赵紫玉那双灵动的眼眸中闪过丝许得意之色,这便是她报仇的手段,只是离开武昌怎么能报这数月以来的为仆为佣之恨,思来想去,最终她便把算盘打在了张婕妤的身上,包括她肚子里的孩子。

    对于外人来说,她赵紫玉是赵家六房的独子赵子玉,已经年过十八的他,甚至还迫于压力订下一房亲事——八女井李家的小姐,可他却是个“西贝货”,同样是个女人。可此事绝不能让其它人知道,若是被旁人知道了,这赵家六房几代人的家业,必定就此不保。

    所以,她需要一个媳妇,甚至还需要一个孩子!

    而张婕妤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选择,无依无靠的她回到渭南之后,身份将不再是她义结金兰的姐姐,而是赵子玉共患难的媳妇,而她腹中的孩子,自然也就是赵家六房的孩子。

    当然在她看来,自己这么做,这是为了救待她亲妹妹般的二夫人于水火之中,毕竟那“恶人”是个反贼!姐姐跟着他又岂能有好下场。

    只要她随自己一同离开武昌,到了陕西,又岂会像现在这般担惊受怕,到时候她便是“他”赵子玉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至于那李小姐……嗯,那婚事,自然可以退了。

    这种两全齐美的法子,恐怕也只有她赵紫玉能想得出来。

    瞧着姐姐那副犹豫状,赵紫玉又连忙劝说道。

    “姐姐……”

    “可,可……”

    就在张婕妤因为赵紫玉的这番话而心慌意乱时,赵紫玉忙抓着她的手安慰道。

    “姐姐,你信我吗?”

    “紫玉,姐姐自然信你,但……”

    “姐姐,你便是不为自己,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想想,毕竟,他只是反贼!万一将来……姐姐也好为他留下一丝骨血不是?”

    手按着小腹,尽管并不愿意承认,但张婕妤却知道赵紫玉这番话说的极是在理,万一将来若是他败了,到时候,莫说是自己的性命,便是这腹中孩子的性命,恐怕也终将难保,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呼……

    从二夫人房内走出来的时候,赵紫玉不由的长呼一口气,总算是把她给说通了,只要她随自己一走,待到离开武昌,不,进入陕西之后,自己再修书一封,好好的羞辱他一番,自然到时羞辱他的是“赵子玉”。

    到那时,任你是什么所谓的“大汉义军大都督”也好,反贼也罢,那顶绿油油的绿头巾,你却是戴上了……心底暗自这般得意着,在整个人都飘然起来时候,那边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陕西的盐船来了!

    “盐船来了!”

    远远的看着新河码头上的盐船,近了的时候,听着那浓浓的带着陕西腔调的家乡口音,赵紫玉心底非但没有丝毫即将回家的激动,反倒是暗讨道。

    “哼哼,你姓朱的,也有今天!”(未完待续。)

第143章 说客(第二更,求月票)

    (《铁血宏图》已经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铁血》,拜谢!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阿嚏!”

    一声响亮的阿嚏声在堂中响起时,朱宜锋并不知道此时,有人在想着自己,更准确的来说是有人在算计着自己,而此时,他却正在算计着别人,所算计的并非是其它人,正是那位从“天京”来的“天使”。

    当然这个“天使”并没有长翅膀!

    不过,这个“天使”却能让武昌插上翅膀!

    关键在于,双方如何勾搭,怎么勾搭。

    更重要的一点,对于那杨秀清是否会知道今日的大汉都督朱宜锋便是当日的朱明宗,不过他倒不介意对方会知道,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投名状!

    “这朱大都督到底是什么打算?”

    端着茶杯,借着喝茶的当口,孙以茂打量着这大签押堂,对于这大签押堂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故地重游——当初这里曾“天王府”,若非沾着“天王气”,恐怕在撤出武昌时便给一把火烧了,实际上,这武昌城内的少数几栋残存的建筑,无不是因为沾着“王气”,才得以幸免。

    实际上,孙以茂并不知道的天王府设于此时,这里是什么模样,做为曾为湖广总督幕僚的他却曾机缘巧合入过这大签押堂,自然记得这里的陈设。

    现在内里的摆设却全都变了模样,大堂正中的屏风被撤下了,就连同屏风上悬挂的“恪恭首牧”的匾也被撤换成了“匡复中华”,除此之外,那公堂上也就只有一张公案,几张桌椅。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变化,更看不到丝毫看似“富丽堂皇”,实则“穷奢极欲”,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阵设。

    说起来,这恐怕就是义军与太平军的区别,在天京见惯了那里的“穷奢极欲”之间后,初来武昌,见到了这里的简朴之后,便似一股清风洗涤孙以茂的心底。

    别的不说,单就是凭这变化不大的大签押堂,只是一瞬间孙以茂便对这位“大都督”充满了好感,与其它人投奔太平军只为谋求出身不同,在好友推荐下入湖广幕,虽只为幕中书吏的孙以茂之所以入东王幕,与其说是主动,倒不如说是被迫。

    曾经,在离开武昌时,目睹数十万军民、数万舟船顺江而下的壮观时,他也曾以为这天下将为变鼎,可到了天京之后,在目睹了天王等人的“穷奢极欲”之后,他的心底反倒是不确定了。

    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就像此时,孙以茂对眼前的这位朱大都督的感觉一般,虽说其极为年青,可是只是初次见面,其便赢得了孙以茂的好感。

    “大都督,在天京的时候,小人便闻得大都督之名,大都督能以两千残兵起于黄州,夺以武昌,掌握湖广,大都督用兵实是出神入化,非常常人所能及……”

    若是作为太平天国的说客,孙以茂当然会说“大都督功在天国”,可话到嘴边却全变成了对朱宜锋的吹捧,人总是如此,心境决定了言语。

    “唉,天官大人谬赞了,在下当时不过只是借天国横扫沿江之势而已,若是论用兵,恐怕还是要数东王……”

    嘴上是称赞,可是于心底,朱宜锋却有那么些轻视,毕竟这太平天国顾前不顾后的“流寇”式的打法,与他完全是两条路不说,而且历史已经证明了太平天国的失败,现在的称赞,与其说是称赞,倒不说是违心之言。

    “唉,大都督客气,在下于大都督面前那里敢言大,若是大都督不见外,不妨称在下表字!”

    “既然成裕兄未拿小弟当外,小弟焉能不从?”

    真心也好,假义也罢,在双方的互相恭维下,双方的关系倒也是刻义拉近了许多,不过从始自终,孙以茂没有说封其为丞相之事,至于的朱宜锋也没有把那“投名状”拿出来,当然,便是拿,也不是这般容易的拿的。

    “……此番在下奉东王之命,来武昌一是为见一见大都督,至于这二嘛,想来大都督亦已知晓,我天国定都于天京,为屏蔽天京,自需行以西征,以固左右,不知大都督对此有何看法!”

    孙以茂瞧着朱宜锋,在长时间的客气之后,终于还是道出了来意,尽管这话只说了一半。

    “天国欲西征?这是好事!”

    朱宜锋直截了当的答道。

    “成裕兄,此番若是天国西征能得功能,我湖广自可与天国连纵一体,互通有无,岂不是大好事?”

    当真是好事吗?

    若是按照先前的心态,没准孙以茂还真相信这是好事,可是初抵武昌之后,在目睹的武昌的变化,尤其是见到这位朱大都督之后,他却不相信这是对方的肺腑之言。

    心下暗自一笑,孙以茂盯着朱宜锋反问道。

    “那以大都督之见,湖广当如何与天国连纵一体?互通有无?”

    天国已然立国,至于你湖广不过也就是一所谓的“大都督府”罢了,若是论起来,当初你们可还是天国出身,这所谓的连纵,又当如何连?

    “这……”

    放下手中的茶杯,朱宜锋微微一笑。

    “通以航道,行以通商,我湖广自古以来皆为鱼米之乡,富产粮谷,若是天国西征,江路得通,届时非但湖广之米可运销天国,我武昌所造之枪炮,亦可销于天国!”

    生意!

    这会朱宜锋倒是大谈起了生意来,实际上,这也是没有办法,原本以为自己手里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花起钱来自然是大手大脚的,可谁曾想这银子根本就不够花的,现在库中只剩不到百三十万两,其中还有八十万两是留做岁末年初办厂购机之用,换句话来说,自己现在已经没钱了!

    谁手里的有钱?

    恐怕纵是满清也没这抢了一路的太平军手里有钱,论银子,现在太平天国手里可是握着至少二千万两银子!

    无论如何,都得从他们手里弄到一笔银子来!

    “哼哼……”

    看着眼前这大谈生意经的大都督,孙以茂却是哼了一声,反问道。

    “那若是天王下旨令大都督备粮谷五十万石,以供天国之需,不知大都督又当如何?”

    瞧着神情平静的孙以茂,朱宜锋反倒是好奇起这人的来意来,你不是天国的“特使”吗?不是来游说老子投靠天国的嘛?怎么现在先拆起台来了?

    “那简单,五十万石,按市价给银既可,实话不瞒你,朱某虽是大都督,可也就是一商人,说来,当初与东王在汉口时,也曾有过一面之缘!”

    这会朱宜锋倒是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时直接道了出来,有些事情想瞒也瞒不住,更何况,他根本就没想过要瞒。

    “哦?”

    诧异的瞧着朱宜锋,他与东王有过一面之缘?

    “在下只是商人,商人者最恨者,无外官府以势逼人,以势夺货,若是寻常商人便也罢了,可朱某心底却有那么几分反骨,他人若动朱某之物,虽是势强,然朱某是绝不会甘从的,想来对此,东王九千岁亦深有体会!”

    什么!

    终于,孙以茂知道眼前这位大都督的身份了,难不成,他就是当初那个炮击了汉口码头,毁去价值数百万洋枪的洋商,不对,那,那不是洋商吗?怎么?

    “大都督所指可,可是汉口?”

    在朱宜锋点头时,孙以茂的心神顿时一乱,怎么会这样?

    现在可怎么办?

    “朱某就是这般认死理,管他天王老子,敢动我的货,非得先问问我手下的枪炮不可!”

    这一番颇有气势的话语听在孙以茂的耳中,却让他于心底暗自苦笑道,这下,这下可如何是好,以东王的脾气,若是知道这朱大都督便是当初炮轰汉口的商人,东王又岂能容得了他?

    “大都督可知,我天国麾下将士百万?”

    这一声试探,换来的却是朱宜锋的冷笑,百万?这百万水分又有多少?

    “不知成裕兄在进城时,可曾注意到,那城墙上的些许污渍?”

    这一声反问之后,朱宜锋似是得意的说道。

    “当日,我义军以四百骑兵轻下这万人防守之武昌,斩江家楚勇何止四千,这江忠源四兄弟三人皆为我军所斩,先前路途遥远,多有不便,未能将江氏三兄弟首级呈于东王,现在既然成裕兄来了,这江氏三兄弟的首级,还请成裕兄代呈东王……”

    江家三兄弟的脑袋便是朱宜锋的“投名状”,也是他缓解与东王矛盾的筹码,毕竟,那冯云山死于江家楚勇之手,现在这脑袋正是他示好太平天国的唯一筹码。

    先前他之所以会强调与东王的“故交”,与其说是主动揭晓身份,倒不如说是提醒,提醒杨秀清,甚至太平天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当初只有一船数十人的自己尚不惧怕“天国”,今日又岂会怕了他天国。

    “大都督用兵如神,在下佩服!”

    双手抱拳,孙以茂突然笑出声来,他看着朱宜锋笑道。

    “说实话,在下曾游历官府之幕,亦入东王府,虽不说见多识广,可像大都督这般人物,却是第一次见得,若是在下劝大都督示归顺于天国,不知大都督意下如何?”(未完待续。)

第144章 忘责(第一更,求月票)

    (《帝国的朝阳》昨天已经完本了,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今天《铁血宏图》三更,期待与大家的继续同行,再次拜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你看我这里兵强马壮否?”

    “大都督麾下自是兵强马壮!”

    “你看我这里百姓安居乐业否?”

    “大都督治下自是安居乐业!”

    “你看我与天国是否为之同道?”

    ……

    面对孙茂林的游说,朱宜锋却接连用了三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这总是似乎有那么点像是在说三国。前两个问题,孙茂林尚且还能回答,但是第三个问题,他却怎么也答不出来。

    “你看我与天国是否为之同道?”

    若是说做为说客的话,孙茂林自然会说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说道一些事情,去说道着两者之间实为同道,可这个时候,他却不愿意说这番违心之言,因为他非常清楚,武昌与天京绝非同道。

    甚至在孙茂林看来,这太平军甚至有那么些“歪门邪道”。犹豫之间,孙茂林突然笑出声来,一番大笑之后,他看着朱宜锋说道。

    “兵强马壮者自是大都督,安居乐业者自然也是大都督,虽大都督与天国并非同道,可敢问大都督……”

    话声微微一顿,盯着朱宜锋,孙茂林又继续说道。

    “当年朱洪武与红巾是为同道否?”

    ……

    朱洪武与红巾是为同道?

    是!

    可当真是同道吗?

    这会反倒是轮到朱宜锋变成了哑巴,当真是同道吗?

    显然不是!

    可……你孙茂林身为太平天国的“天使”,奉是的东王之命来游说我的,现在你这般说话,又是什么意思?

    见大都督看着自己的目光越发复杂,孙茂林却深吸一口气说道。

    “大都督怕是在想,孙某为何会出此言?”

    笑而不语的看着孙茂林,朱宜锋只等着对方的解释。

    “自拜上帝教起于金田以来,洪氏言必称“除清妖、灭孔妖”,沿途所至更是捣佛寺、毁孔庙,焚典籍,如果种种焉能得以天下,虽是凭一时兵威,得以半壁江山,又能如何,然古话有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睁大眼睛朱宜锋简真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孙茂林的眼中,这位“天使”到底是来游说自己的,还是来拆太平天国台的。

    拆台拆到这种地步,也属罕见了。

    这人,有点意思!

    怎么会说出这番话来,实际上孙茂林是在赌,赌眼前的朱宜锋绝不会为天国所用,赌其绝非天国“同道”,当然从方才的接触之中,他已经确定了对方绝不可能是天国同道。

    人总需要抓住机会!

    就像当初于武昌为太平军所掠一般,他孙茂林抓住了机会,从一小小书吏,一跃而入东王幕,现在他所需要就是趁着世人意识到这位大汉大都督的“能奈”之前,抢先投靠,毕竟现在这满清朝廷已经尽显衰势,而太平军其势虽勃,但既便是不闻其内部诸王纷争,便就是定都天京后的“穷奢极欲”,在孙茂林看来,其便已经失去了夺天下的潜力。

    而相比之下,眼前这位大都督在夺得黄州后,一路稳扎稳打,看似只把握半个湖北,可却能化湖北钱粮为已用,单凭这一点,其眼光便绝非天京的那些“泥腿子”所能相比,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说出这番话来。

    “……然虽是如此,可今日之势,又以天国势大,尤自其夺以江宁,掌以江南半壁之后,天国更为清廷之眼中钉、肉中刺,正可谓是树大招风,恰如当年刘福通之等人之红巾,而反观朱洪武,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从而扩张自身之实力,正谓是九字国策定大明三百年江山!”

    “九字国策定江山!”

    略微点点头,朱宜锋看着侃侃而谈的孙茂林,寻思着他说这番话的意思,同时又笑着提醒道。

    “成裕兄,你可是天国之使!”

    笑看着拆天国台的孙茂林,朱宜锋适时的提醒道。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