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至于无米粮之忧倒是不假,可偏偏这时候却又出来了新忧,这不天方破晓,那边在这新河码头处,便早早的挤来了一群城内商贩,虽说此时武昌城依是满目疮痍,可城市却在迅速的恢复过来,只要城中有人,自然也就有了买卖,这买卖却不及过去,无非都是此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之类的买卖。

    而这会商贩们之所以会聚到新河码头,等得便是官府放盐。从古至今,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必备的之物,而这些东西里头唯有食盐,至今没有任何物质能取代。古往今来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人之村百人食盐,百姓人家又无自产食盐的能力,所以只能靠买。因此只需掌控盐的生产、营运和销售权,稍微调整盐价即可获得可观的利润。

    也正因如此,这掌握着五府之地的大都督府仍然沿袭旧制,把持着盐售,不过与过去盐商运盐再售不同,现如今这湖北的都是盐贩子运来的私盐,与过往的打压不同,现在都督府可是双手欢迎私盐贩子把盐贩运过来。只不过私盐贩需将盐悉数交售于大都督府,再有大都督府运往各地发售。看似这种官售是为了获利,可实际上,这是因为盐货不足,毕竟那些盐贩需要经过一路风险才能到达武昌,再说如今兵荒马乱的,并不是每个盐贩都愿意担负这样的风险。

    待那些商贩们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在盐行开门拥挤着试图买盐时,却瞧着盐行挂出了一个牌子来。

    “今日无盐!”

    又没盐了!

    这是第几天了?

    听着没盐的消息,那些商贩们无不是开始抱怨起来。

    “嘿,我就说吧,这个什么义军是老鼠的尾巴长不了,别的不说,连个盐都没有,到时候不等朝廷的大军打过来,他们自己个也就没劲了!”

    “可不是,没了盐,人就没有力气,没力气,便提不动刀把……”

    “行了行了,就你们懂,你们又知道个屁啊!”

    “得了,先别说人家了,眼下没盐吃的可是老百姓!”

    “可不就是,等到家里的那点盐吃完了,这没了盐可咋弄……”

    “咋弄,涨价呗!”

    “你涨,涨价总得有盐去卖吧!要不涨也是空涨……”

    就在商贩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在大都督府内,这会同样也在讨论着盐。

    “自扬州为太平军占据后,两淮盐路已经完全断绝!承揽私商表示,非是他们不愿意为大都督效命,实在是航路为太平军、官军重重断绝,盐货难运……”

    恭立于大都督的面前,陈端看着大都督,现在太平军据着江宁、扬州恰好切断了两淮盐路。先前一个月多,各地不至于缺盐,一来是各地存货颇丰,二来是偶尔还有盐贩贩来私盐。虽说盐价略涨,可却不至于无盐,但现在,随着太平军、清军切断江航,这盐路自然也就断绝了。

    “何止是盐货难运,从镇江到九江,这一路上清军、太平军设了重重关卡,清军还好,他们船少舟少,不过也就是充个模样,可太平军却大断航路,非但盐难运,就连咱们的那些船,虽说打着洋旗,可现在也不予放行……”

    已经转为舰队提督的沈明,提及此事便是连声抱怨着,不过也就仅只是抱怨罢了,蚂蚁多了咬死象,虽说现在他的“舰队”有四艘西洋蒸气帆船,可那毕竟只是商船,并非是能抵挡三十二磅炮甚至六十四磅炮的军舰,而相比之下,太平军虽说只有单桅船以及舢板之类的小船,但却有数千艘之多,所以,他也只能眼巴巴的瞧着太平军切断航路。

    “若是实在不行,就护航吧!给那些盐船护航!”

    沈明的建议让朱宜锋的眉头微挑,这倒不是不行,只要能把盐运进来,派“舰队”又有可妨?

    盐,过去朱宜锋从未想到,在大都督府成立之后,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不是银子、粮食,而是最普通的——盐。

    湖广自古便不产盐,所需要的盐完全依赖淮盐。在太平军切断盐路后,虽说有那么些存盐,加之有盐贩为谋暴利运盐湖北,但因为淮盐难运,盐价更是一日三涨,现在,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盐贩不敢运盐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但为太平军所拦,那太平军非但会夺抢货,甚至就连人也是拉入营中充丁,如此以来,自然没有盐贩敢再冒险贩盐了,这样武昌缺盐也就理所当然了。

    “大都督,这航路畅通并不能解决问题,毕竟,莫说是咱们这里缺盐,就是江宁城里头的太平军,同样缺盐,毕竟这两淮盐场在满清的手里。湖广自古以来便不产盐,用盐皆需仰仗淮盐,方今淮盐为清廷掌握,转运亦为太平军于江宁居中所断,湖广缺盐,实在是难解之事,纵是以舰队为盐商护航,盐商无盐可运,又能如何?难不成,咱们要去打下盐场不行……”

    盐场……

    林治平的建议听在李子渊的耳中,只让他眼前一亮,连忙说道。

    “大都督,这盐场不是不能打,过了宜昌便是川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县和忠县的盐泉,自古以来盛产井盐;巫溪的大宁和云阳的云安是川盐生产重地。若是能夺得此事,非但我湖广百姓不至淡食之虑,且又可得以盐税,以供军需……”

    打川东!

    李子渊的建议,让朱宜锋的脸上现出些苦笑来,倒不是说他不想打川东,而是若真这么干的话,那步子迈的可就太大了,就是现在,这五府的根据地还没经营稳固。

    “子临兄,这取川东的时机尚不成熟,”

    不待朱宜锋说话,林治平便于一旁反对道。

    “且不说其它,若是取川东,必须先取荆州,荆州守军不下万五千人,其中万人为势必死守之旗兵,而今日岳州又有湘勇、黔勇万人之多,虽说义军悍勇且火器犀利,可我军之兵力毕竟只有不过三万五人,而今时岳州、荆州,虽兵力不及我军,却是互为犄角,无论我军下以何处,其若是据城死守,再以偏师袭扰我军后方,目下,正是我义军练兵提升战力之时,实非向外扩充之时……”

    林治平的反驳自然也是有理有据,实际上也是稳妥之言,同样也是现在大都督府的策略。现在大都督府的策略并不是盲扩张,而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先巩固现有的地盘,而不是像那太平军一般,看似其势磅礴,可实际上其现在控制的地盘,甚至还没有义军大。

    “可是不想办法,盐怎么办?且不说,百姓不可一日无盐,即便是义军,又岂能一日无盐,若是无盐,非但百姓受淡食之苦,人心纷乱,恐怕就是军队之中,亦会军心散乱,再则,兵士无盐,身体即是无力,到时候……”

    到时候可真就不虞自溃了……

    “看来还是得想办法运盐,若是实在不行,就咱们自己拉个盐队出来,专门贩盐得了!”

    “就是,淮盐贩不进来,咱们就去贩川盐,总能想着办法……”

    “盐……不是淮盐,便是川盐,若是湖北能产盐的话,又岂会有淡食之忧……”

    陈端的一声抱怨似的嘀咕,不巧恰好落到朱宜锋的耳中,他连忙问道。

    “陈书办,你方才说什么?”

    “啊?大都督?”

    诧异的看着大都督,陈端试着答道。

    “又岂会有淡食之忧?”

    “再往前!”

    “若是湖北能产盐的话?”

    湖北产盐!这声抱怨却让朱宜锋的眼前一亮,他立即想到了前阵子办学校时的一个小发明,那埋藏于头脑深处的地质知识,立即浮现出来。

    “对,没错!没错……”

    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朱宜锋猛的站起身来,来回走动着,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盐场、盐场,不对,不对,没错,没错,肯定没错……”(未完待续。)

第134章 文山义熟(第一更,求月票)

    (《铁血宏图》已经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铁血》,拜谢!您的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冬去春来,三月里,这江南的春风吹去了去岁的严寒与那满地的冰雪。虽说此时武昌城内,依然是满目疮痍,可在那断垣残壁间,却已经耸立起一栋栋建筑,虽说这些建筑大都尚是在建,可却也彰显着这座城市正在摆脱战争的创伤。

    武昌城西的一大片空地上,同样也是一片大兴土木之状,不过那盖着的房屋却与旧时的房屋有所不同,在工地上,几名金发碧眼的神父,更是指导着施工,这便是正在建造中的“文山义熟”,虽说打的是“义熟”的名义,可实际上,这所义熟却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虽说这学校尚未建成,可义熟中的学生却已经开始上起了课来。

    不过那课堂与教室,却仅只是用竹杆与草席搭出的草棚,甚至就连学生的书桌,也不过只是砖头搭出的木板,只有那一张黑板,还算是规整,是用黑漆漆成的木板。这里的一切都是因陋就简的,至少在学校建成之前,他们只能在这里上课,对于这种上课的环境,那些从应牧区主教的召唤,从各地赶来的神父、修女们没有任何抱怨。非但没有抱怨,他们反而用画笔记录下这里的一切,以简陋的环境向耶稣会争取资金支持。

    而他们的画笔下,从来所不曾少的,便是那些坐在砖块上,趴在木板上,用石膏制的粉笔于青石板上书写着的学生,这些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是孤儿,不过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或多或少的都识字,在他们的父母被太平军强征或杀害之前,他们都曾读过书,但是在这里,他们读的,学得,却不同于过去所学。

    虽说是礼拜天,可在这文山义熟之中,那些年岁各异的少年,却大都在学着新学的洋文,对于他们来说,真正最为困难的便是要学的洋文。

    “唉、逼、稀,不对,不对……”

    手握着粉笔,杜心远的额头不住的冒着汗,甚至那手中的汗水眼瞧着都在把粉笔给浸透了。

    际遇这东西,总是说不明,也道不明,原本他只是带着紫妍来这营里头治病,可谁曾想却莫明其妙的进了这学堂,学起了这洋字码来。

    “少龙哥,你这脑袋当真是笨死了……”

    瞧见少龙哥在那青石板上还是默写不下26个英文字母,方紫妍已经嘴唇微微一翘,不满的说道。

    “若是你再考不过去,到时候,让人发现了,肯定会赶你出义熟,我看到时候怎么办……”

    “紫妍,你就别逼我了,实在不行,我就出去当兵得了,富贵险中求……”

    在义熟里呆了一个月,杜心远的眼界总算是有了那么点长进,开始知道用词了。

    “还富贵险中求,我看你得了吧,就是当兵,那也得识字,难不成,你还就想着当几年的大头兵?我听说那军中可是有随营学堂,若是识字的话,立下战功又得了有长官推荐,便能进去读书,大都督就是学堂里的先生,就你这,不学识字,纵是当了兵,顶破天了,也就是一个上等兵……”

    梁裕秋瞧着满头是汗的杜心远,语气里尽是调侃之意。对于18岁的他来说,之所以会进这学校,是因为他害怕被义军拉丁,特意报小了几岁,可谁曾想就是这几岁之差,让他进了义熟,而眼前这位更是误打误撞进了熟。

    有点儿相似的经历,使得他对杜心远一直颇为照顾,可有些事情,即便是照顾也照顾不来,毕竟,以后还是要考试的,尤其是这洋文,别说是杜心远,就是他学着也是头痛。

    “当兵,当兵,你就知道当兵,少龙哥,你一定要好好学,杜大叔肯定希望你将来有出息……”

    方紫妍紧张的看着杜心远,像是生怕他真的逃出义熟似的,甚至连死去的杜大叔都被她搬了出来,她这般一说,杜心远的笔头便是一顿,好一会,他才抬起头,尴尬的看着紫妍。

    “那,那个,“福”是咋写的?”

    “你这脑壳啊……”

    梁裕秋一听,更是直摇头,在这一瞬间,他都想扒开这人的脑壳,看看他这脑壳里倒底装的是啥。

    “要是你这次再考不过去,刘神父肯定不会轻饶你!”

    梁裕秋口中的刘神父便是他们的英语神父,虽说姓刘,可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实际上他们学的并非只有英语,数学、地理以及音乐、美术,都需要学习,而且与他们过去学习的截然不同。

    “不会了,我听说刘神父被大都督请去了,估计没有一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回来。”

    “可你别忘了,除了刘神父,还有卡米拉修女,到时候,小心她打的掌心……”

    听的梁裕秋这般一说,方紫妍顿时不乐意了,毕竟在那些神父、修女之中,她最喜欢的便是那位相貌极为漂亮的卡米拉修女。

    “卡修女才不会打人手心,那个丁修女才会……”

    方紫妍的辩解,让梁裕秋心底暗自一笑,心道着,这个人漂亮,就是好,那卡米拉修女非得长的好看,性格还好,难怪方紫妍会为她辩解,至于其口中的丁修女,则恰好相反,非但为人严厉,而且相貌极为难看,说她是“洋鬼子”,那若是去掉个“洋”,其相貌可不就是“鬼”嘛!

    “好了,好了,不说卡修女他们了,哎,其实吧,我一直觉得,咱们学这些洋文,又有啥用,紫妍,你瞧瞧这,都跟鬼画符似的……”

    见紫妍妹有些生气,杜心远连忙转移起话题来。

    “我也不知道!”

    摇摇头,方紫妍又认真的说道。

    “不过我觉得的,即然大都督让咱们学这洋文,肯定有大都督的用意!”

    提着大都督的时候,方紫妍甚至就连神情都带着感激之状,实际上在这千六百多人的文山义熟之中,又有几人不感激大都督,若是没有大都督,别说读书了,恐怕他们早不知道饿死在什么地方,甚至女子也有可能被人贩子拐走,那里会像现在这般,安静的于此读书。

    有一天这里真的会成为一所大学堂吗?

    看着眼前的那片正在大兴土木的工地,刘玉欣放下手中的书本,眼巴巴的望着那正在成形的房屋,与其它的人连个书本都没有不同,作为整个文山义熟少有几名“高年级学生”,她的手里拿着李神父送给他们的书。

    可是现在,她却没有心思去看这书,因为一件事儿。

    “玉欣姐,你说,李神父说的是不是真的?”

    又一次,小山子问着身边的玉欣姐,过去在小修院,只有十二岁的他从五岁时一直依赖着眼前只比他大一岁半的姐姐,现在依然如此,在整个小修院,玉欣姐一直照顾着大家。

    “嗯?”

    回过神来的刘玉欣看着小山子。

    “就是大都督要送我们出国留洋!”

    留洋,对于小山子和其它人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即便是李神父那里也从未曾考虑过送他们到洋人的地盘上继续读书。

    “嗯,那天李神父说,咱们中有不少人都相当于西洋的中学生水平,可以让咱们去教其它人的时候,大都督就说,要把咱们送到国外留学……”

    去西洋留学?

    西洋又是什么模样?

    对于西洋,刘玉欣并没有多少了解,实际上,她对于西洋的了解,完全来自于李神父的介绍,所谓的介绍,也就是通过挂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西洋到底是什么模样?到了那里又能学到什么,她却是一概无知。

    “玉欣姐,你去吗?”

    小山子坐到砖块上,手扶着下巴,虽说他只有十二岁,可是按李神父的说法,他的数学甚至比许多中学生更好,也许将来他会成为一名数学家,当然,如果去欧洲读大学的话。

    “嗯!”

    点点头,刘玉欣的秀眉皱成了一小团儿,去欧洲,小修院里有一半的人都去,到了欧洲之后,他们就会分散开,去英国、法国、普鲁士以及其它国家,至于将来,什么时候会再次见面,恐怕只有上帝才会知道。

    如果可以的话,她并不想走,她想留在这里,但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选择,抱着膝盖看着那边的工地,一缕发丝从刘玉欣的额前垂落下来,又一次,她想到了去年冬天第一次见到少爷时的模样,或许,现在少爷已经忘记自己了吧……

    一定是了,若不然,又怎么会……怎么会,可,现在人家已经是大都督了,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小修院里的小丫头罢了……人家又怎么可能记得你,你就别在这里痴心妄想了。

    心里这般寻思着,刘玉欣突然又展颜一笑,像是想要把所有的不快都全数抛开似的,摸着小山的头,他的辫子已经剪掉了,只长着不到寸长的头发。

    “其实去西洋也很好啊,你看那些神父,大都督那么重用他们,不就是因为他们在西洋学会很多东西,小山子,你到了西洋可一定要好好的学……”

    看似是在叮嘱着小山的刘玉欣实际上是在劝说着自己,也许到了西洋之后,她可以学会更多的东西,等到那时候……(未完待续。)

第135章 人为财死(第二更)

    (《铁血宏图》已经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铁血》,拜谢!您的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应城地处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度地带,水陆交通极为方便,虽不过只是百里之邑,可却也是山川钟秀、物产富饶之地,自古以来素产石膏。石膏出县西诸山洞中,光莹细腻,官府甚至因而设立膏关,以收其税。

    不过前阵子的兵荒马乱,却让这应城县西部的石膏洞生意萧条起来,因惧怕被强拉丁勇,膏工纷纷逃散,进至今天,这山上的十几家膏洞大都仍处于闭洞停产之中。不过虽是如此,对于这些石膏洞主来说,他们无不是在静待着形势,等待着局势安稳时复产。

    也就是在这百业萧条之中,穿着一身神父袍的刘全新在张朴这位都督府书吏的陪同下,来到潘家集时,在来到停工的石膏洞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满地凌乱的工棚,散落的工具各种,而是那满地的微微泛蓝的石板。

    只是刚一看到那些石板,刘全新这位来自法国的神父便立即说道。

    “这里肯定有盐矿!”

    尽管做为一名神父,但是在成为神父之前,刘全新却是一名采矿工程师,尽管盐矿并不是他所擅长的,但却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蓝色的岩板是石膏矿的一种附产品。在地下每层石膏和石膏之间有一种灰蓝色的、质地较软的岩板,人们叫它“蓝板”,它富含有盐质,即便是在石膏矿的下方没有岩盐,也可以通过用水浸泡它提取盐。”

    “刘神父,您的意思是,这里有盐?”

    张朴诧异的看着地上挖出的蓝板,这里面居然会有盐?本就是安陆人的他自然知道这石膏矿早已开采数百年,谁能想到这自古无盐的湖北,盐就在这石膏洞里?

    “肯定有盐!”

    刘全新重重的点点头。

    “鉴于石膏矿一般在岩盐矿的上部,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说,这里一定有盐!而且埋层并不深!我们完全可以对石膏矿进行进一步的扩建,直接开采地下的岩盐,如此一来……”

    突然,刘全新的话声一顿,他指着远处的堆积如山的蓝板说道。

    “你看,这里的人已经知道这些蓝板可以制盐,他们特意将蓝板堆积于水池中浸泡,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里一定有人在制盐!”

    有人制盐!

    尽管湖北自古皆不产盐,可几百年来潘家集一带的洞商掘井开采石油,大量的废碴均弃置于洞外,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堆积如山,经过雨水长期淋冲,进而产生盐卤,过去只偶尔有乡民用盐卤腌菜,而现在随着盐路断绝,盐价高涨,这潘家集、雷家山、枣树林、陡河坡等地的百姓纷纷起之效仿,甚至还有一些洞商寻思着用废峒水浸泡,取水熬盐,而陈义顺正是其中之一。

    “韩老哥、王兄、彭老弟,小弟这已经试过,若是以蓝板制卤,每担水可熬盐3…4斤,这洞是废峒……”

    在陈家的堂屋中,陈义顺看着被自己请来的韩诚、陈保泰、王泰、彭生等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潘家集、雷家山、枣树林、陡河坡等地最大的洞商,不过若是论起用废峒制卤熬盐,他陈家却是湖北第一人,这一次他之所以会请这些人过来,原因无他——官府要封山。

    “哦,看来这官府封山,想来也是为了制卤熬盐了!”

    其实,从官府下令封山封洞的时候,韩诚等人便知道这官府的心思——盐!

    自从洪扬乱军据占江宁,淮盐断绝之后,这盐价日涨,已经涨至60文一斤出奇,现如今,官府封山显然就是为了这膏洞里的盐。

    “诸位,可曾知晓,除淮盐之外,近邻之四川又有自贡井盐,其井盐采卤于地下,与我应城相仿,若是我等以废峒制盐,以方今盐路断绝之况,获利岂止百万?”

    盯视着众人,陈义顺直接道出了他的想法。

    做盐商!

    对于经营多年石膏矿的陈义顺来说,几乎是在淮盐断绝、盐价腾涨之时,他便敏锐的看到了机会,看到了让陈家飞皇腾达的机会。

    对于十几年前曾经游历过四川,见识过自贡盐商之富的陈义顺来说,他自然深知眼下就是一个机会,摆脱膏商的惨淡经营,一跃成为巨富的盐商,又何愁陈家不兴。

    “哼哼,陈老弟,你想的倒是容易,现在官府可以是下令封山、封洞了!”

    彭生直接了解的说道。

    “这官府是什么官府?那膏洞可都是咱们的洞,又岂能让他们一纸封文给夺了?”

    冷冷一笑,陈义顺的面上尽是轻蔑之色,举人出身的他自然瞧不上那所谓的“义军”,与他看来,这所谓的“义军”不过只是贼寇罢了。

    “无非就是是贼寇罢了!”

    “贼寇?老弟你还知道那些人是贼?”

    陈保泰不觉干笑了一声,瞧着自己的这位本家老弟说道。

    “可不是,现如今,这据着湖北的可不是官府,这是那个什么义军,难不成你陈老弟的脖子还能硬过贼寇手中的刀!”

    “就是,这算什么主意!保不齐,咱们还没想保洞,这边人家的刀把子就落了下来,在知道,这脖子可硬不过刀!”

    虽说商人逐利,可这间屋子里做的却没有一个人笨人,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在据着应城的是什么人,若是过去的官府,他们还能凭着银子去打点一下,没准官府会因为这盐路断绝,准确他们制卤熬盐,只要有了一个名头,接下来什么事便都容易去办,可问题是,现在据着应据、掌着武昌的是起于草莽的“义军”。

    那些人可是靠着刀把子夺的天下,万一惹恼了他们,那一通乱刀砍下来,保不齐大家伙就会陪上身家性命。

    “哼哼,我说你们的胆子啊,太小了!”

    摇摇头,陈义顺看着众人冷笑道。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想发财,还怕冒风险,那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再说,谁说要让咱们出头露面,到时候让其它人出头露面便是了!”

    “老弟,你的意思是?”

    “这些年各地于膏洞中干活的乡民又岂止千人,现如今这山被封了,百姓生计无着,如何是好……”

    “好,老弟这个办法最高明。”

    陈义顺的话刚落,韩诚就迫不及待地叫起好来。

    “这事咱们还真不方顺出头,若是让那些乡民去做,倒是再好不过了。即便死上几个人也不要紧,到时候,那些人知道了乡民们的阻力,咱们再使点银子,为义军排忧解难,岂不更好?”

    “可不是这膏洞为盐洞之母,先有膏而后有盐,今日不凿膏,他日必无盐……先有乡民为阻,再有我等主动捐输,到时候,又何愁这熬盐之权不落你我之手……”

    不过只是片刻功夫,众人便从陈义顺的主意里看到了机会,看到了重新掌握膏洞的机会,作为商人他们擅长同官府打交道,在他们看来,现在只是那些义军并不懂“行”,所以才会封洞,只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群情激愤”,其自然就会做出让步。

    “可……这不明摆着得罪了官府吗?”

    彭生有些紧张的说道。

    “可不是,莫说是武昌那边,就是朝廷那边,知道咱们给贼寇卖命,万一追究下来,到时候,咱们就是十个脑袋,恐怕都不够朝廷砍的!”

    彭生这般一说,众人的脸色又是纷纷一变,可不就是这个道理,这据着武昌的是的自称“义军”实则逆匪的“贼寇”,万一朝廷大军打过来,到时候怎么办?万一朝廷追究起来,大家伙又该怎么办?

    “哦,不错,得罪了朝廷。这个主意不好。”

    陈义顺的眼珠子转了几圈后,冷笑道。

    “小弟虽说年不及诸位,可是这么多年,当官的却也见过不少,这些个当官的,几乎个个都是黑眼珠子不能见白银子,只要到时候,咱们使足了银子,又何愁他们不为咱们说话,再说了,咱们之所以为贼寇当差,那也是迫不得已,咱们可以一边干,一面和朝中的大人们联系上,有了大人们给咱们撑腰,又何愁将来朝廷追究。”

    “这可能也不行,万一要是武昌那边发现了……”

    “就是,那可也是要掉脑袋的!”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这些洞商来说,现在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此,虽说他们想摇身一变成为盐商,可却又不得不顾虑到朝廷,纵是想来个暗通曲款,可却又担心被武昌那边砍了脑袋。

    陈义顺的建议又一次否决后,他的肚子里便再也没有点子了。

    但是他却又不甘心这样的机会就此从眼前错过,于是便说道。

    “诸位,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可不是……”

    韩诚嘴里念叨着,突然,他猛的一咬牙,看着众人说道。

    “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说有那么点风险,可若是成了,你我自此之后,又何愁家业不兴,至于将来,将来的风险有多少,小弟尚是不知,可小弟却知道,若是错过这个机会,那这辈子定会后悔莫及!”(未完待续。)

第136章 机会(第一更,求月票、求定阅!)

    (《铁血宏图》已经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铁血》,拜谢!您的每一个定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