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宏图-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汉公已经向欧美派出了上千名留学生,在英国、法国以及普鲁士、荷兰等地的大学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在那里学习着西洋的科技、文化,在学成归国后就会将其引入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成为行业的骨干、精英。而且国内的工厂也需要他们。
对此王运从未曾怀疑过,因为相比于那些学生,他更关注时事在过去五年中,督府从英、美、法等国购买了价值超过三千万两的机器!这是他从报纸上看到的上个月,1857年的岁末,英国的《泰吾士报》宣称武昌政府是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仅仅去年,就从英国购买了价值四百万两的机器,加之其它商品超过一千五百万两,其已经成为英国最重要的贸易对象。
“毫无疑问,在远东,唯独有支持武昌政府才是最符合英国利益的,相比于清帝国,他们更愿意用西方的方式与英国交往,并愿意购买英国的机器、棉布……英国必须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出选择,是武昌亦或是京师!”
实际上英国已经做出了选择!
就在他们离开英国的时候,王运看到报纸上英国议院做出的决议全面禁止向清国出售军火。其实,这更多的只是一个态度,毕竟,满清最亲密的伙伴是美国,“广州湾海战”使得美国对武昌充满敌意,这也是其支持满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哎,这世界啊……”
感叹着王运不禁想到几年前未曾来到西洋之前,自己的那种自大,甚至就连来西洋,最初的目的,不过只是“投其所好”,只是作为“晋身之道”,只是为了得汉公的赏识,但在来到西洋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
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近三年之中,他才会如饥似渴的学习着西洋的文化,他甚至放弃了随考察团团长游厉各国的机会,选择在牛津大学学习西洋文化,在目睹了西洋的富强之后,他并没有和其它人一样,专注于西洋的强,在他看来,科技、工业等等诸如此类,并不是西洋强大的根本。
什么才是西洋强大的根本?
在过去的几年间,王运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而现在,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只是那个答案,会被人们认可吗?
“壬秋,快回家了!”
站在王运的身边,郭嵩焘突然有些感慨。
“当初离开中国时,以为只需数月,就可返回国内,告知主公此行的收获,但是现在,于欧美游近三年,现在想来,似乎还有些遗憾,还是有些走马观花之感!”
“是啊,太短了,如果……先生,其实,我认为,留学生至少应该在欧美留学六年以上,除了在大学中就读之外,如果有可能,还需要让他们在欧美工作几年,现在那些英国的工厂主恨不得我们的人天天呆在那里,毕竟,只要咱们的学生在那里实习,他们多少就能够获得定单。”
王运的话让郭嵩焘深以为然的说道。
“的确如此,在欧美学校中留学固然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但是欧美最先进的技术、科学都在那些工厂之中,他们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果是在三年前,郭嵩焘或许并不觉得这个建议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现在,他却很清楚,这个建议有多么的务实。
“确实如此,尤其是那些学理工的学生,不仅应该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要去工厂、矿山等地方工作实习,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这样,等到他们回国的时候,就可以在国内独挡一面了,现在,让他们提前回国,真的非常可惜……”
看着船上那些青年,想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者不过只有实习一年、短则实习仅有几个月,郭嵩焘甚至觉得自己当初真的应该再争取一下,争取让他们在欧洲再实习一两年。
“先生,您尽力了!”
王运直截了当的说道。
“当初你正在美国,等到回到英国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回国的准备了,而且现在国内恐怕确实也需要他们,再则,先生现在回国,也是应主公之召,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的话,主公召先生回国,应该是有大事相商!”
在欧洲想要得到国内的信息非常困难,即便是作为外交主事的郭嵩焘也是睁眼黑,毕竟距离国内实在太过遥远,即便是最快船,将国内的消息带到欧洲,也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对于国内的变化,他自然是一无所知。
现在主公匆忙召自己回国,又是为了何事?郭嵩焘的心思不由一沉,对未知的未来反倒是有些担心,国内难道发生了什么事?
“先生,学生有一件事不太明白!”
注意到郭嵩焘神色的变化,王运连忙转移话题问道。
“为什么这些船上,会有这些人?”
他指着甲板上的那此六七岁的、十一二岁的少年,这些人中既有男孩,也有女孩,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欧洲人,准确的来说,是欧洲的孤儿,他们之中,既有英国人,也有法国人,他们的身份相同,都是街头的流浪儿,而现在,这些街头的流浪儿却在这艘船上,用好奇的眼睛看着大海,还有船上的人们,或许连忙他们自己也感到迷惑吧。
他们为什么会在这?
王运同样显得有些好奇,不过也仅仅只是好奇,尤其是对那个面貌阴森的青年的身份,同样也感到好奇。
“这个事情,咱们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郭嵩焘摇了摇头,如果说,在督府之中,他学会了什么,就是学会了什么是职责分明,有些事情他不需要问,也不能问。
尽管他并没有过问这些欧洲流浪是怎么来的,但是他多少也知道一些答案这些流浪儿都是公司通过伦敦、巴黎等地的黑帮,在街上诱骗或者绑架来的,这种事情从三年前,就时有发生,现在同样没有禁止。
如果被绑架的是国人,作为外交主事的他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但这些人毕竟是外国人,即便是他们被冻死在街头,对于英国人、法国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两国的街头有太多这样的流浪儿,他们被绑架来了,对于他们个人来说,反倒是件好事,至少在这里了他们能吃饱饭,不至于忍饥挨饿。
“有些事情,我们不需要知道,也不需要了解……”
郭嵩焘的提醒,让王运无奈的笑了笑,随后他仍然将视线投向船边的那些异国少年,不可否认,现在那些少年相比刚上船时,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在刚上船的时候,他们无不是满面菜色,看待他人时,目光中带着警惕,透着乞儿特有的狡黠,而现在,他们却无一例外的都是面色红润,在笑容变多的同时,那目光中的警惕和狡黠正在慢慢的淡去。
“你好,我叫史云!”
“我叫马林”
听着那些怪腔怪调的言语,王运笑摇着头,这些孩子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现在正在主动的学汉语,似乎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将会到什么地方去。
“于先生,我们是去中国,对吗?”
又一次,米莉看着面前沉思不语的于先生,用生硬的汉语问道,相比于其它人,她的语言天赋极高,不过只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她就已经从那位漂亮的姐姐那里,学会了很多中国话。
“没错,米莉,你愿意去中国吗?”
于成泽看着这个有着一双如大海一般蔚蓝的蓝眼睛的女孩,她还有一头漂亮的金发,这个女孩是他在巴黎发现的那时的她还是一家妓院里的童妓,当初为什么选她?
嗯!
是因为她非常漂亮,尤其是气质,尽管她的衣衫破旧,但是她的气质却极为出众,以至于在那一群妓女之中,如此的若人注意。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如果在那里不用挨饿,也不用挨打,像现在这样……谁又会拒绝呢?”
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早熟的米莉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同样也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嗯,在那里,谁都不会挨饿,不过到了那,你必须要学习,要把自己……”
看着眼前的女孩,于成泽笑道。
“要把自己当成公主一样,如果你做出不符合公主、小姐的举动,当然会接受惩罚!”
“公主?于先生,这怎么可能?”
“怎么没有可能呢?也许几年之后,当你离开那里的时候,谁都不会怀疑你是位富家小姐,相信我,等到了中国,你就知道了,相比于巴黎,那里就像是天堂一样!”
天堂!
中国是天堂吗?
米莉并不知道,但对于成泽来说,那里就是天堂!
回国!
置身于船上的于成泽双眼凝视着远方,此时的他,恨不得能够立即回到中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
……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
第444章 迎接(第二更)
清早的阳光照在船的甲板上,几只海鸟在船头处伴飞着,船头划开了平静的海面,此时这片大海依旧是波光粼粼,海上白帆点点,一幅宁静祥和的太平盛世场景。
在这片海域上航行的船只,既有来西式的帆船,也有中式的帆船,同样还有一艘艘来自各国的蒸汽船,蒸汽船的烟筒喷吐着烟雾,而在不远处还可以看到摇着橹的中式小帆船。东方与西方两个文明就是这样触碰在一起,这种撞击无疑是最痛楚的,因为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而在这种撞击中之中,在这种茫然之中,有的人成为了新文明的开拓者,有些人则选择了保守?
谁才是未来?
或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未来,但是他们仍然在适应着、适应着时代的剧变。
离开中国已经三年有余的“东方号”蒸汽帆船,终于归国了,在它驶入零丁洋的时候,船上的人们看着这片海域,就在几年前,就在这里,中国的海军曾经重创了在亚洲耀武扬威的美国舰队,也正是从那一天起,督府才成为令人正视的力量。
此时,这艘船上的那些远航归来的游子们,终于驶抵他们的目的地广州。
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当船驶近珠江口的瞬间,在他们看到祖国的山河时,那泪水禁不住的流了下来。
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
每一个人都用激动的神情注视着祖国的山河,尽管只能隐隐看到陆地,可即便是如此,唿吸着那空气时,他们仍然生出发自骨心的亲切。
“嘟……”
突然,一声汽笛让这些激动不已的游子们从激动中清醒过来,他们看到一艘涂成灰色的军舰向他们拉响了汽笛,那是海军的军舰。
这是一艘南洋舰队的军舰,在军舰上的军官发现“东方号”后,立即鸣响汽笛,并打出旗语信号:
“欢迎留学归来的学子。”
这是一种无言的欢迎,只是这一瞬间,“东方号”上游子们就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迎接。就在船长命令用旗语回应时,礼炮鸣响了。
在这平静的海面上响起礼炮时,“东方号”上游子们不禁用手扶着船舷,在这一刻,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升涌出一阵异样的情感,他们知道只有在未来努力的工作,将西洋的科学带回国内,才不会辱没了这样的盛情,不会辱主公为送他们往西洋留学花费的巨款。在这种心情的激荡之中,“东方号”驶入了珠江。
“珠江比过去更热闹了!”
作为广州人的罗威看着珠江上的一艘艘洋船,有些激动的说了一句。
在他离开广州的时候,曾经目睹这座城市在慢慢的衰退,而现在,这座城市再一次崛起了,在新加坡补充煤水的时候,他们了解了许多国内的新闻!
几个月前,义军就打下了南京,现在督府已经迁往南京。还有就是四川总督投诚,甚至就连同被满清的那个同治皇上视为中流砥柱的曾国藩也于南昌举义了。整个江南已经完全重归汉人。
这些好消息曾经让他们激动的久久不能入睡,这样的巨变是他们未曾想到的,尽管他们同样期待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一切来的会这么的突然。
但是对于罗威这个广州人来说,当他看到珠江上的洋船时,他就知道,广州又一次活了起来。“汉粤铁路修通了!”
而这也是他们于广州靠港的原因他们将会从广州乘火车前往武昌,再由武昌乘船前往南京,这样相比于乘船,速度更快一些。
“快看!”
突然,在船靠港的时候,顺着朋友们惊喊声。罗威朝着码头上看去,只看到码头上站满了一群穿着汉式官服的官员,领头的是一位穿着二品公服的官员,肯定就是广东巡抚左宗棠了。
看着“东方号”缓缓靠港,左宗棠冲一旁点点头,早就准备好的下属立即命人点响鞭炮,在锣鼓喧天中,舞狮的师傅更是舞起了狮子来,一时间整个码头的气氛都显得喜气洋洋的,这是左宗棠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他希望船上的那位同乡亦或是随员,或者那些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地学习了近四年的学子们,都能够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在左宗棠看到了船上飘扬着的旗帜,看到那面五行旗时,他不由一愣。这是怎么回事?作为广东巡抚的他,自然很清楚,现在府里一直都是升赤旗,郭嵩焘的座船怎么会升五行旗?
而对于船上的郭嵩焘来说,他并不知道左宗棠的诧异,同样换上一袭朱色二品公服的他,看着码头上亲迎的人们,听着那锣鼓喧天声,更是激动不已拱手过顶的回着礼,嘴里更是不住的喃语着。
“如何当得!如何当得!”
直到下船之后,郭嵩焘仍然不住的向左宗棠表示着感激,而左宗棠先是好言安慰他,然后才对他说道。
“主公特意来电,命兄务必以大礼相迎,云仙此行数万里,为国考察西洋诸国,可谓是劳苦功高!莫说是兄于此迎接,纵是乘船赴江口相迎,亦实属应该之事,只是文武殊途,兄虽是广州巡抚,却无权干涉军务,不能往江口迎接,还请云仙切勿见怪!”
郭嵩焘那里会见怪,他甚至都没有想到迎接的场面会如此隆重整个广州大小官员都来到了码头,而且显然已经等了好一会。
“季高兄折煞小弟,折煞小弟了!”
郭嵩焘连忙搭手方道,随后双冲着南京的方向拱手说道。
“小弟能得主公如此厚待,唯粉骨碎身以抱主公知遇之恩!”
那略带些寒意的风吹动着他的发须,此时的郭嵩焘在说话时,那目中甚至闪动着些许泪光,神情更是显得极为激动。
“主公厚待我等臣子,这是世人皆知之事,云仙,你我先上马车!”
亲近的挽着郭嵩焘,左宗棠压低声音说道。
“云仙,我们车上再说!”
左宗棠这么一说,郭嵩焘立即明白了,点点头,然后便随左宗棠上了马车,在马车朝着火车站驶去的路上,左宗棠抱歉道。
“云仙,这广州城,这次你怕是不能去了,虽说为兄有意于府中设宴欢迎云仙归国,可是参军府有命,云仙你一到广州,就要立即北上,不得有误!”
参军府!
听到是参军府之命,郭嵩焘立即有些疑惑的看着左宗棠,只听左宗棠说道。
“虽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一,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云仙你也数年未曾返乡,但公务紧要,你还要再委屈委屈,先去南京!”
对于自己的这个同乡,左宗棠并没有做太多的解释,而是直接传达着参军府的命令。
“季高兄,可知府中为何督促小弟回国?”
郭嵩焘试探着问道,而左宗棠则随手从一旁拿出几份报纸。
“你先看看报纸!”
其中既有《广东时报》,也有《珠江日报》、《粤闻报》等报纸,这些报纸都是广东的报纸,郭嵩焘接过报纸一看,很快便明白了原因。
“北伐!”
抬起头,看着身边的左宗棠,郭嵩焘吐出两个字。
“季高,你的意思是,府中决心北伐了?”
左宗棠摇摇头说道。
“不是府中决心北伐,而是自我义军轻克南京之后,这几个月,各地民心思动,仕绅贤达无不请主公北伐以定中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过完这个年,军队肯定是在北伐的!”
“能打赢吗?”
话一出口,郭嵩焘便自嘲道。
“瞧我,这出门几年,连这都分不清了!”
既然义军能轻取南京,北伐自然也没有问题。
“军事上完全没有问题,虽说这几年满清也练了一支洋枪队,可也就是练个模样,上个月,在邯郸,虽说满清的洋枪队击退了石达开的北伐军,可他们的伤亡也不少,况且现在义军有三十万大军,如果挥师北伐的话,肯定没有任问题,现在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北伐的问题!”
左宗棠的几句话中透露出大量的信息,让郭嵩焘一时有些无法适应,石达开北伐受阻,清军受创,显然,这更有利于主公北伐,但为何他会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北伐。
若不是北伐,那又会是什么问题?
“还请季高兄明示。”
郭嵩焘看着左宗棠追问道。
面对郭嵩焘的发问,左宗棠只是沉默着,好一会之后,他才说道。
“三个月前,主公抵达南京后,便直接去了孝陵,孝陵残败之状,实在是令人痛心不已,主公身为高皇之后,更是痛不欲生,疾唿不孝……”
有些话不需要左宗棠说的那么直接,在他委婉提及这件旧事时,郭嵩焘瞬间便明白了其话中的透露出的来信息,他的双目瞬间睁大,而后又恢复正常了,这时,他似乎明白了为何府里会令他回来,不是主公之命,而是参军府的之命。
当然也明白了,为何让自己立即赶往南京。
“那现在两位参军的意思是?”
“不是两位参军!”
左宗棠摇摇头,盯着郭嵩焘说道。
“而是所有人的意思!包括你郭云仙,明白吗?”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
第445章 北上(第一更)
从地图上看去,汉粤铁路就像是一条从横穿中国中部贯通中部与广东的一条钢铁动脉一般,横卧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条铁路的一端为武昌,一端为广州,一端与长江的内河运输联为一体,而另一端则与海运联成一体。
“海铁联运”与“河铁联运”就这么出现于中国,并迅速改变着沿线的面貌以及城市的命运,一座座城市因为铁路的筑通而开始走向繁荣。甚至就连同南岭那样的荒蛮山野亦出现了现代文明的痕迹电灯随着铁路进入南岭。
得益于这条铁路的出现,使得湖南中南部的生丝等土货可以直接运往广州出口,而印度的棉花从广州进口,满足了湖南新兴的纱厂需要,铁路同样还使得洋纱、土布等各种产品的销路更为广泛。
当然对于沿线的人们来说,他们真正感受到的恐怕还是铁路“日行千里”的便捷。列车轰鸣着在铁轨上疾驰而过,在列车驶过最为险要的南岭段后,速度立即从每小时不到二十公里增加至三十公里。
“咣、咣……”
车厢里的声响,并没有阻止人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车外,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喷吐着烟雾的火车足以让人们感受到现代科学的冲击,铁路、蒸气机车给保守的民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样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粤汉铁路的轨距是1890公厘,这是目前最好的轨距标准,相比于布鲁内尔在西部大铁路采用的2134公厘的宽轨,虽说在稳定性上稍逊于它,但是毕竟中国的地形复杂,尤其是西南等地,就像粤汉铁路从湘南到粤北得过南岭,那里根本就是峰连峰,水连水,要通路得打串串隧道,要架座座大桥。尽管经过反复测量比较,决定采用金鸡岭坪石线,将原来勘测需建的70多座隧道减为16座,最低越岭垭口的标高,也比两洞湾低18。3米,而且地点就在两洞湾西南仅4公里的廖家湾,可是道路曲度却在增加,这也是之前在南岭速度那么大的原因,如果采用2134公厘的超宽轨,估计这条铁路,至少要再过两年才能完工,而且成本增加70%以上,路线也需要重新规划,而且在湘、粤两省边界南岭山脉南麓峻岭峡谷之间,它的速度会更慢……”
在英国学习铁路工程的习之远是工部主事习之墨的堂弟,他在英国学习铁路工程时,曾经于多家铁路公司实习,自然非常清楚,这条1880公厘铁路的优点。
“相比于大西部铁路的2134公厘宽轨,粤汉铁路采用的1880公厘铁路,运力、稳定性接近,转弯半径更小,相比于英国使用最为广泛的4英尺8?英寸,他的运力增加了一倍,虽说转弯半径加快,成本有所增加,但相比于其运力的增加,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值得的,毕竟,英国的4英尺8?英寸轨道相比于中国这个大国来说,运力根本不可能满足要求,你们看这车厢……”
习之远指着宽敞的车厢,对身边的朋友们显摆道。
“车厢的宽度超过4公尺,每节三等车厢里的坐位超过200个,如果是英国窄轨只有乘座120人,真没想到国内的铁路公司董事们会有这样的眼光,这条铁路未来一百年都不会落后……”
在他讲述着这条铁路的优点,赞扬着粤汉铁路公司的的董事们人眼光时,突然,旁的餐桌传来一阵轻笑,那轻笑似乎是有着嘲讽的味道,这笑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见众人在看着自己,正在享用晚餐的潘世亮笑着用餐布擦了下唇角,然后抱歉道。
“这位朋友所说倒是实话,粤汉铁路因为采用宽轨,运力相比英式窄轨提高了不下五成,这确实是事实,但是如果说到眼光嘛,小弟却不赞同!”
和其它人一样,在潘世亮起身说话的时候,林梁柱、许林远等人无不是看着他。
“哦?若不是有超过常人的眼光,又岂会修以这样的宽轨铁路?”
“不是眼光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懂!”
潘世亮笑着吐出了当初选择宽轨的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是广州的西关铁路,那条铁路只有几公里,只用几个月便修成了。可没有几个人知道,那么铁路所用的机车、铁轨是从那里来的!”
“是从英国购买的!”
“当然是从英国购买的,不过却是一位英国商人为某位印度王公准备的,原本准备在印度修建一条示范铁路,结果因为那位王公去世,其继续人无意修铁路,一直闲置于仓库之中,所以才让李巡抚拾了个便宜,只用了一万多英镑就买下了十几公里的铁路和一辆机车,再接着大家就看到了,粤汉铁路就是在这条铁路的基础上延展而成,等到公司的董事们知道了,还有更省钱的铁路时,这样的宽轨都已经修了几百公里,他们既便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真的不是眼光的问题,而是,嗯,阴差阳错吧……”
对于这条铁路中的故事,刚刚从国外回来的习之远等人自然不清楚,听潘世亮这么一说,心下顿时只有一种感觉“造化弄人”,谁能想到一条未建立的铁路,最终误打正着的决定了中国的铁路轨距。
“这也正是误打正着吧,现在不仅粤汉铁路是这个轨距,江北铁路,还有其它规划的铁路,都将采用这个宽轨,机缘巧合也好,误打正着也罢,反正和眼光,没有任何联系,若是有的选的话,没准,公司的董事们,恨不得用两英尺的窄轨。”
“真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的故事,兄台对铁路这么熟悉,莫非于铁路公司任职,在下习之远,刚于英国归国,未请教兄台?”
面对习之远伸出的手,潘世亮便自我介绍道
“在下潘世亮,虚长老弟几岁,确实于铁路公司就职!”
其实潘世亮并没有说他不仅于公司任职,同样还是公司的董事。因为年岁相近的关系,很快,潘世亮便同这些刚刚从海外归国的年青人们打成了一群,尤其是对习之远更是表现出了强烈的招揽之心,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很清楚,留学英国、学习铁路工程的习之远,对公司远比两名西洋工程师更为重要至少他是自己人。
铁路、冶金、机械、造船、建筑、数学、化学、医学、法律……当他了解到这些年青人于西洋留学所学时,更是惊讶的睁大眼睛,甚至都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多留学生。
“上千人,汉公这几年居然派了这么多人去国外留学,难怪,难怪……”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迫于公司对人才的需要,潘世亮才从公司获得每年10万元留学专款,以便在未来的六年中,委派400名公司职员往英国、法国留学,学习铁路管理和铁路工程、机械等专业。尽管他的“野心勃勃”,但现实却极为残酷,在公司内反复挑选,才只选出了不到50个适合派往国外留学的职员。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府中在过去的几年居然已经派出了上千名留学生。而且今年还会有几百人被派往欧美留学。
“难怪公司想委派几个留学生都那么困难!弄了半天,适合留学的都被府里派出去了!”
一直听着他与那些人说话的王运听其这么一说,立即反驳道。
“玉杰兄所言诧异,府中所办学校学生每年毕业学岂止数千,若是铁路公司有意,不妨直接到府下各学堂招聘学生,委派其留学……”
“壬秋,您不知道,府中所学的那些学校里的人是多,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像汉口铁路学堂,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被瓜分一空,粤汉铁路公司总归是民办公司,江北铁路却是府里自办的铁路,再加上其它几条待建的铁路,我这次去武昌,就是想再争取一些名额,我估计最多也就是百人上下,可粤汉铁路却有近三千里啊,就这么点人,那里够用,这不,现在公司里,单是洋员就有六百多人……”
潘世亮颇为无奈的说道,只是他并没有提及另一点在粤汉铁路还有几百名铁路学堂的实习生,若是没有那些实习生,恐怕公司还需要更多的洋员。
“既然如此,那为何公司不自己办一所学校?”
王运看着潘世亮反问道。
“自办学堂?”
潘世亮看着王运惊讶道。
“既然官办学堂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