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没有选择了,两害相权取其轻!”

    “为了尽量消除对主公的负面影响,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从去年开始,府中就开始策划着今天的一切,只是在等待着机会,等待着发动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了。

    看着黑压压的跪成一片的人们,朱宜锋知道,这就是民心!

    这就是自己征讨洪秀全的依据!

    不为其他,只为拯救天下苍生!

    有比这更光明正大的理由吗?

    没有了!

    从今天起,有了这数万百姓的上书请愿,自己与太平天国之间就彻底的划清了界线!

    从今天开始,自己就是正统。至于太平天国就是贼、是寇,是罪孽深重的贼寇!

    犀利的目光从众人的身上扫过,然后冲着跪于街前的众人拱手道。

    “诸位,皖赣诸地陷于贼手,本公每每思及皖赣诸地苍生于贼手所受之屠凌,寸心忧灼,绕屋傍徨,夜不成寐……”

    在汉公讲话时,立于不远处的李立杰用铅笔在记事本上作着记录,作为《天下报》的记者,虽说《天下报》只是小报,但李立杰却远比一般人更为敏锐,几乎是在听到汉公用“本公”自称时,他的笔尖便一用力,顿时断了些许。

    或许其它人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是作为记者的李立杰却很清楚,“汉公”是百姓对其的敬称,其本人一直自称“本督”,至于府中官员往往称其为“主公”。而现在其自称“本公”无疑是在表明一个态度其不再是那个太平天国所谓的“丞相”,同样也不是“大汉都督府的大都督”,而是“汉公”!

    今日他是汉公,那明日他就是……

    心神恍惚间,李立杰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笔下突然写下两个字。

    “皇上”

    就在他写下这两字时,一阵惊雷似的吼声在他的耳边响起。

    “东征、东征,……”

    这是数以万计的百姓发出的唿声,发出的救民于水火的唿声……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419章 向东(第二更)

    火!

    雄雄烈火燃烧着。

    曾经的村落此时完全被火焰所吞噬,在那烟雾中,尽是一片哭喊声。哭喊声中,头系红巾身着兵衣的发匪不时狂喊着,稍有不众便是一刀朝着百姓砍去……

    “啊……”

    被恶梦惊醒的李会宗惊恐的看着左右,直到看着自己是躺在这个破屋中的时候,他才长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拍着胸口,李会宗那满是稚气的脸庞上尽是侥幸之色,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出来的,但现在他却知道,至少在这里,再也不需要担心卒长的教训了。

    从父母的身边被长毛抢到军营中的他,就是侍候旅帅,那里有七个跟他差不多大年纪的孩子,连他八个,吃饭的时候,共坐一桌,他是最后来的,坐在末席。从早上起床穿衣开始,打洗脸水、泡茶、盛饭,晚上睡觉前,捶背、揉腿、洗脚、倒夜壶等,每一件事都有一个专人去做。稍不如意,就是打骂交加,扇耳光、刀背砍、身边凡能抓到的东西,都是打人的工具。只有把孩子打得声嘶力竭地嚎叫,旅帅才会笑出来。

    他初到军营中,分配他做的事是提壶冲水、泡茶。明明是茶杯擦得锃亮,照样指责茶杯不净而挨打;冲得太满,挨打;水温高,挨打;低了,又挨打;总之,每天都要挨打无数次,一挨打,他就高声嚎叫。一听到他的嚎叫,旅帅就会开怀大笑,喜上眉梢。

    在兵营中待了一阵,又分配他洗衣。有一天,为旅帅洗衣的时候,他趁机逃了出来,原本只以为自己不一能逃走的他,逃了四五天,都没有碰到追他的人。

    “没准,他们以为我洗衣的时候掉进河里了……”

    就在这么安慰着自己的时候,李会宗隐约的听到寺外传来的马蹄声,在听到那马蹄声的时候,他的脸色顿时一变,拔腿就想跑的时候,那边却突然传喊声,

    “有人!”

    有人这么一喊,那马蹄声顿时更急了。

    “拦住他!别让这小子逃了!”

    “就是个小叫花子!”

    朝着路边的树林跑去的李会宗只听到身后的马蹄声越来越近,突然,他只觉得大腿处被什么砍了一下,人便惨叫着倒了下去。

    “小子,还跑,再跑可就真砍你了!”

    骑在马上李同庆咧着嘴吓唬着这小孩,要不是看到这小孩顶多也就十一二岁,估计他早就一刀砍了过去。

    还不等趴在地上李会宗回过神来,人便被提到马上,像是包裹似的丢在马背上,带出了这树林,这马跑的飞快,不过一会功夫,他就被带到一群人马之中。

    “连长,这是抓住的奸细!”

    说话的功夫,李会宗就被丢掉地上。因为逆着光的关系,李会宗看不清马上人的模样,只看到那马显得特别高,旅帅的马和这一比,就像是毛驴似的,再一听这些人说话,等到听清他们在说什么,李会宗的双眼已经适应了强烈的阳光,同样也看清了这些人。

    他们不是长毛!

    “什么奸细,不过就是一个小叫花子罢了!”

    “你、你们不是长毛?”

    他的话声一落,立即引起周围的一阵笑声,孙长庆看着他说道。

    “你看我们像长毛吗?”

    这会李会宗才看清马背上的人,他们无一例外的穿着黑色的号衣,那号衣的模样古怪,却不见清军号衣上的“兵”或“勇”。

    “你们是?”

    不待他把话说完,马背上的孙长庆微微弯腰用马刀挑开其脸边的杂发,只见其脸颊上刺着“太平”两字。

    “你是长毛?”

    给兵士脸上刺字,据说是五代早期河北军阀刘仁恭的发明创造,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乃至两宋和契丹都一直沿用。由于当时对于判徒刑的罪犯也刺面,甚至直接送去当兵,因此兵士的地位被看作与囚犯无异,士气自然低落。南宋时为鼓励士气,朝廷开始招募“效用”(不刺面的高级士兵),到了元朝,给士兵刺面的制度逐渐废除。太平军,因为其所补充的兵源都是强抓来的,为防止逃走,就都在额头上刺字;自愿加入的就免刺。

    一开始太平军并不是所有人都刺字,而是只给逃兵刺,而且逃的次数越多,字刺得也越多,如第一次被抓回,会刺“圣兵”、“太平”,第二次则刺“自愿投降”、“包打江山”,据说有人因为逃跑次数太多,脸上脖子上被刺成看板的。

    据说设计该刺字方案者的构思,是被刺字的人因为脸上有字,不敢逃跑,而刺了“自愿投降”的一旦逃走被清军发现,更是死路一条。谁知道清军也不傻,他们弄明白底细后特别下令,刺字的一概不杀。结果有些明明没有刺字的逃兵也会想办法弄几个刺字,跑到清军关卡炫耀一番,不但能保命,还能得到丰厚的赏金,因为清军认为,但凡刺了好多字的“贼兵”,那准是不甘心造反,与长毛作坚决斗争的满清的良民。

    这娃娃脸上刺着字,显然是太平军。对此他们并不觉得奇怪,之前获得的情报已经显示,那些长毛对抓捕孩童有极大的癖好,孩童力气小、胆子小,听话,抓进军营中先做勤务杂役,数年后长大就能当兵打仗。

    据说,当年武昌城就是被长毛的娃娃兵第一个带着打进去的,而且个个悍不畏死。

    “小,小人是是被长毛强虏的,这,这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听着这人畏畏缩缩的回答,孙长庆说道。

    “你不要害怕。”

    “你们是……是义军?”

    李会宗试探着问道。

    “是的,我们就是义军!”

    道出自己的这个身份时,孙长庆的心底顿时涌起一阵骄色,甚至就连胸膛也挺了挺,在这一路上,碰到很多百姓,当百姓们知道他们是从湖北打过来的“义军”时,无不是跪倒在路边,放声哭喊着,更纷纷拿出家中可怜的一点财物之类的“犒劳王师”。

    也正因如此,孙长庆才会对义军的声名极为看重,实际上经过百姓们的那种推崇之后,他们每个人都会自动的爱惜义军的声誉,生怕因为自己的行为令“义军”蒙羞。

    最终,那些“犒劳王师”的鸡蛋、母鸡以及银钱自然是没有要,非但是没有要,他们还主动留下一些肉罐头,让那些面呈菜色的百姓改善一下生活。

    一听到“义军”两个字,李会宗立即哭了出来。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找爹娘……”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还担心着自己会被砍头,会被抓去伺候人,那么现在在知道他们是“义军”之后,他就再也不害怕了。

    义军!

    即便是在太平军的军营之中,人们也知道,义军的“仁义”,甚至不少被抓去的人都盼着义军有朝一日能打过来。

    至少义军打来之后,他们不会像落入清兵手里一样,只有死路一条。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义军的打来之后,他们不需要为家人的性命担心。

    听着这个娃娃的泣哭声,孙长庆的心思微微一沉,但他并没有打断他的泣哭,在这一路上,他不知见过多少哭喊着找自己家人的百姓,其中既有失去丈夫的女人,也有失去孩子的夫妻,同样也有失去女儿的人们。

    “别哭了、别哭了,等我们打下安庆了,到时候,会在安庆府收笼和你一样的孩子,到时候你的爹娘听说了肯定会去找你的……”

    作为副连长的王云安慰着这个娃娃,在出发之前,在会议上已经针对太平军中的这些“娃娃兵”进行了部署,对于被俘的娃娃兵,到时候会单独列出,到时候将会联络其家人让其返回父母身边。

    “你们要去打安庆!”

    李会宗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这些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义军,他正是从安庆逃出来的。

    “没错,我们就是要去把安庆打下来!”

    作为团骑兵连的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作为全团的前锋,首先进抵安庆。

    “我给你们带路,我就是从安庆跑的,我知道去安庆最近的路走哪里……”

    尽管已经有了向导,但是对于这个向导,孙长庆并没有拒绝,实际上现在兵荒马乱的,让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流落在荒山野岭的,无疑于谋杀。

    “李全!”

    孙长庆冲着后面的向导喊了一声。

    “长官,俺来了,”

    骑着马的李全连忙骑着他的那匹劣马赶了过来,他是骑兵连雇佣的向导,虽说他和其它人一样“迎过王师”,可是之所以愿意当向导,是冲着那十块大洋。与长毛或者官军随便抓人当向导不同,义军的向导有银子拿,在你泉看来这恰恰也是义军的“义”。

    “李全,这个……你叫啥?”

    “我叫的李会宗,”

    “你们是一家子啊?好了,李全,你让他和你骑一匹马,到时候万一冲锋陷阵的,你也能带着他躲一躲。”

    “长官,我不怕死,我不怕,我能打长毛……”

    一听到躲,李会宗那里会愿意,连忙大声辩解着。

    “我知道你不怕!”

    一手提着李全宗的腰身,将他提到李全的马背上,孙长庆笑着说道。

    “可我怕,他么的,那些长毛到是什么玩意儿?抓丁抓的连你这样的娃娃都不放过,等老子到了安庆,再他么的好好的教训那帮孙子……”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420章 论诛(第一更)

    夜幕下,一艘轮船缓缓的靠近安庆码头,相比于武昌等地的繁荣,此时的安庆却显得极为破落,曾经繁荣的码头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看上去尽是一派满目疮夷。破破烂烂的城市,一片颓败的掩映在幕色之中。

    而在前往城内的道路上,那路边黑洞洞的、荒凉的街景,更是让人无法将这座城市与省城的繁荣联系在一起。至于城市中,同样也是空荡荡的,几乎看不到几座完好的屋宇,更看不到多少灯火。

    “这里就是安庆!”

    从马车上下来之后,朱宜锋看着眼前这座破败的城市,他真的不敢相信这破落的城市,居然就是人口曾经多达几十万人的城市。安庆是石达开“弃守”的,义军根本就是不费一枪一弹便“夺”取了这里,一如最初双方的约定一般。

    “主公,发匪占领这里不到四年,几乎彻底摧毁了这里的一切。原安庆户口旧有三十余万,发匪去时,城内遗黎六万有奇,此生民以来未有之奇祸也。其为于南京修建王府,更是将安庆城内许多屋宇折空,以取其砖木……”

    作为新任的安徽巡抚,胡林翼提及这两天于安庆了解到的情况时,那语气中难免带着一副恨不得食其骨之意。

    “我们来晚了……愧对皖人啊!”

    一声感叹之后,朱宜锋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润芝,将来我们一定会把这里建设的更好!”

    话声落下时,朱宜锋将视线投向了身边的李子渊。

    “子临,你以为呢?”

    “臣以为,安徽之地几乎为发匪夷为平地,人丁减半,官府当大力安抚,苏皖等为发匪蹂躏之地可免税三年!”

    胡林翼看着刚刚从广东巡抚一职卸任的李子渊,现任广东巡抚是他的老朋友左宗棠,至于李子渊则被调回府内中枢,但直到现在并没有明确职务。

    他李子临会任何职?

    胡林翼不由的想到目前府中的几位巡抚,广东巡抚是左宗棠、湖南巡抚是王凯泰、湖北巡抚则是梅启照,而河南巡抚则是李鸿章。

    这些人之中左宗棠以及自己都是湖南人,梅启照则是江西人,李鸿章是安徽人,王凯泰为江苏人。至于李子渊则是贵州人。经过几年的磨合,现在府中官吏籍贯已经不再是湖南湖北一家独大,可以说是集各省之长。

    从当初主公开府于武昌,对于红尘才便是求贤若渴甚至更曾用“人之求气,口腹求食,人无气无食则必死无疑!”来比喻,而且曾多次要求众人举荐人才。王凯泰、梅启照等人都是由众人推荐而出,至于李鸿章被任为河南巡抚,在胡林翼看来,则是为了瓦解曾国藩其兄为曾国藩的钱粮官。

    至于河南,不过只有半省罢了!

    但李子渊会被用于何职?

    难道是重入中枢?

    重入中枢的话,又会任以何职?

    带着这样的疑问,胡林翼不禁多看了李子渊几眼,只见其依然如过去一般,谨慎的站在离主公半步后的位置,一点也不唐突。如果不注意的话,甚至没有人能够注意到他的存在。

    主公为什么带他来这里?

    当然直到一行人进入那座石达开北伐后留下的来的行宫中,直到告辞后胡林翼都没有得到答案。

    别说是胡林翼就是李子渊自己,现在同样也是觉得极为无奈,甚至他自己开始怀疑起自己是不是从现在开始就坐上了冷板凳了,毕竟,从广州回到武昌之后,他就一直被“闲置”,甚至就连这次来安庆,也是临时通知,在船上,主公更是没有同他说过一句话。

    以至于他能够感受到主公对自己的不满,就在他犹豫着如何重新挽回主公对自己的信任时,只听到主公说。

    “子临,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生气?”

    看到李子园的神情变化,朱宜锋神情严肃地问道。

    “主公是恼臣擅自妄为!”

    李子园的回答相当有技巧,根本就没有提在广州发生的事情,而是用一句“擅自妄为”代替了一切。

    ““西关事件”的调查报告已经出来了,姑且不问事情的起由,就说你的反应吧!几百人对上万人,完全没有任何预案,若是开枪之后演变成民变,我问你到时候如何收场。”

    说出这句话之后,朱宜锋冷声说道。

    “大到收不了场的时候你是让本公亲自派兵去杀人还是杀你!”

    面对主公的质问,李子园只觉得的冷汗从后背冒了出来,他立即意思到主公之所以恼怒并不是因为自己杀了人,实际上,杀人正法,总是不可避免的。主公恼怒的是自己太过自信,根本就没有任何应急方案。

    “主公,是臣欠考虑了!”

    “欠考虑?哼,我看你根本就是没动脑子!”

    冷哼一声,朱宜锋冷冰冰的训斥道,在最初的气恼之后,面对调查的结果,他反倒冷静了下来,西关手工工人对机器工厂的打砸,表面上只是手工业工人对机器工业的抵触,实际上却是保守对进步的反抗,或许在皇权面前没有保守派,但是保守派依然存在。

    “西关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守派的反扑,而李子渊所采取的果断措施,无疑是在告诉其他人,官府不介意用枪炮去保护进步。也正因为意识到这种反扑的危害怕,才使得朱宜锋选择对其后的刑罚、流放等手段采取默认态度。

    而这种默认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保守派的反扑,血淋淋的事实会提醒他们,提醒所有人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哪怕就是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而在另一方面,朱宜锋内心深处甚至觉得自己有必须感谢李子渊,在这个时代面对“民变”,杀人是正常的,这便是所谓的“灯塔国”也曾用枪口解决问题,李子渊作为臣子,他的开枪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避免问题会引到自己的身上。

    对于外界来说汉公永远是英明的。

    就像对于国人而言皇帝永远是圣名的,坑民祸民的永远都是臣子!

    让朱宜锋气恼的是,他还没有收好场,以至于最后自己不得不帮他擦屁股。

    “做事情,既然做了,就要果断一些,难道他姓赵的就不会拒捕吗?就不会外逃失联吗?真是……”

    话说了一半,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教臣子“知法犯法”的朱宜锋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做人做事儿太拖泥带水。

    “臣,知道了!”

    听着主公的教导,李子渊非但没有感觉丝毫庆幸。反倒是担心起来了,这些话,主公不应该说,自己也不应该听。

    “刚才的话只需要记住就行了!”

    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根本就收不回来。

    “这件事,总的来说,办的还算可以。但是以后一定要注意手段,我送你四个字“剿抚并用”,当剿则剿,且要狠下心肠,不剿则已,一剿必杀。当抚则抚,以抚慰民,可收民心!至于其中的度吗?那个就需要你在地方上自己把握了!广州的那件事,你没办好,本公就脏脏手帮你办完,”

    苦笑一声,朱宜锋语重心长的说道。

    “本公之所以调左宗棠到广州,不是为了要给你一个教训,而是要让他到那里帮你去擦屁股。”

    主公的话传进耳中,让李子渊连忙再次垂首,他只觉得眼前一蒙,泪水差点就掉了下来。

    “主公,臣能得主公如此厚待……”

    说着话李子渊便跪了下去,头叩着地,感激涕零的说道。

    “臣纵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主公万一……”

    看着李子渊跪在地上的那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朱宜锋并没有让他起来,尽管府中已经废除了跪礼,但是现在他反倒不介意了,有时候“跪拜”可以作为一种赏赐,对近臣的赏赐。就像满清的那个“奴才”的自称一样,汉臣可是连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自称“奴才”对于满清的臣子来说,那是一种高贵的骄傲的自称。

    对于皇帝而言,既需要臣,同样也需要奴!

    “粉身碎骨?”

    摇摇头,朱宜锋随口说道。

    “不需要。”

    摆摆手示意他起来,然后朱宜锋面向东方说道。

    “这次东征之后,安徽、江苏、浙江、都将会纳入府中治下,基本上咱们就掌握半个南中国了,江苏可以说是稳定东南的重中之重,到时候江苏既有太平残余、又有满清余孽,犹不诛尽,余孽复起,于兹作害。子临,你说本公应该如何?”

    主公的询问,让李子渊心头顿时一动,他似乎猜到了主公带自己来安庆的原因了。

    “禀主公,臣以为当恩威并用!”

    李子渊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思索着。

    “臣以为可以区别对待,对待太平残余,卒长以上者,杀无赫!卒长以下者,流!必须痛下狠心,否则众人只知主公宽仁,而不知主公之威,所以纵是其被迫从匪,亦需加以流放,一人为匪,举家流放,以充实殖民地。至于满清余孽,以臣看来,其中必定大都为读书之人,对此等人杀之可惜,可以流放海外,毕竟海外移民亦需要国学教化!”

    基于对主公的了解,李子渊很清楚,用“杀”作为威慑的建议甚至提都不用提,所以也就只有恩威并用了。见主公似有所思,于是他便继续说道。

    “至于南京城内发匪头目,以臣之见可尽数诛之,如洪逆者,可诛其九族。”

    杀一批、流一批、放一批,这也是朱宜锋最初的想法,但是在听到诛其九族的建议时,还是微皱下眉头。

    “子临,待到南京打下来之后,你就去江苏任巡抚!在你上任之前,本公送你一句话,杀人者,人必杀之!”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421章 洪秀全(第二章)

    “石达开要谋逆!”

    “石达开要谋逆!”

    又一次,洪秀全恼怒的大声斥道。

    “怎么能背主弃土,将安庆、芜湖尽数让于朱逆!”

    去年的“诸王内讧”之后,东王杨秀清被杀、东殿数万人被诛,韦昌辉、秦日纲被诛之后,石达开又率领数十万将士离开天京后,太平天国顿时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接连出现朝中无人掌政,安、福二王如没脚的螃蟹,昏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百官纷纷上了奏章,请求天王罢去安、福二王,迎请翼王回朝执政。洪秀全无奈,只得认了输,下旨罢黜安、福二王,革去王爵,改封天安、天福,可即便如此也未能召回石达开。

    正在面对清军于皖南等地反扑不知如何应对时,石达开率领三十万太平军精锐自安庆、芜湖等地北上“北伐”清妖的举动,却让天京门洞大开,而更让洪秀全恼怒的是湖北的义军居然乘机夺取了安庆、芜湖。

    这是不是最致命的地方,最让人担忧的是,那朱逆已经公然和天国决裂,甚至发出什么“东征宣言”作为天国臣子的他,居然要讨伐“祸民教匪”,还宣称什么是“解民倒悬”。

    叔可忍,婶不能忍……

    在洪秀全面前的是蒙得恩,在天国之中,他可以说是一个另类,原叫蒙上升,先改作蒙得天,再改为蒙得恩,前一次改名是为了为避讳,免得同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相冲撞;后一次改名,则在洪秀全登基“天朝”、称号“天王”之后,既免犯讳,又显得“天王”恩宠之隆。两易其名,一石二鸟,蒙得恩的工于心计,善于邀宠,可见一斑。

    在太平军造反史上,蒙得恩算不上什么大角色。但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他与教主洪秀全的亲密关系。金田起事之初,蒙得恩即为洪秀全身边的御林侍卫,而且,洪秀全在“金龙殿”大内深居简出,不轻易召见群臣,可蒙得恩却是极少的、入内能面见“天王”、出外又联络文武的人之一。蒙得恩在洪杨内讧、石达开出走之后,被洪秀全委以重任,升官至正掌率,总理朝政,做了“太平天国”的第二把手。

    在某种程度上,蒙得恩才是天国纷争真正的大赢家!只是这个赢家能当多长时间,谁都不知道。

    此时蒙得恩已经听完了洪秀全在那里发完脾气之后,蒙得恩的心底尽是忧色,或许他是天国纷争真正的大赢家,但是从现在来看,这个大赢家很有可能做不长。

    石达开“北伐”之后,义军就开始“东征”。义军先是兵分两路,一路从黄梅沿江北上,另一路则从芜湖搭乘洋船的登陆,两路同时沿江推进,可以说太平军的江防就此完蛋了。

    虽说太平军有数十万之众,可当初向荣江南大营不过只有三万多人,就令太平军束手无策,更何况这朱宜锋的义军有十万之众!

    而更要命的是地方上的小股团练一直对太平军持以敌视。现在义军东征,这些号称“保护大清”的地方团练,非但没有阻挡义军,反倒是纷纷起来响应义军,整个安徽的局势竟然顷刻间就败坏的一塌煳涂。

    面对如此糟糕的局面,蒙得恩根本就是一筹莫展。

    见蒙得恩不说话,洪秀全追问了一句,

    “得恩,石达开是不是要谋逆?难道他和朱逆串通一气,想要借朱逆之刀,杀我不成?”

    这会洪秀全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天王”身份。

    蒙得恩实在是不想回答洪秀全的问题,他思索片刻后说道。

    “陛下恕我直言,翼王此番出走实有苦衷,如今天他受人蛊惑未能回心转意,其现在是否与朱逆合谋,就不得而知了,现在翼王领兵三十万,欲直捣黄龙、北伐清妖,也是为了天国大业……”

    蒙得恩看得出,石达开被逼出走可以说是极为不爽。但是在其上奏称自己将要北伐时,天王更是眉飞色舞的以为天京的威胁就此将要解决,自然下旨同意其北伐。并且准备调其它将领接管安庆。

    可现在倒好,石达开北伐后,义军就借江航之利,迅速占领了空无一人的安庆、芜湖。而且义军已经同天国决裂了!

    天京事变发生了一年多之后,太平天国上下其实心里头跟明镜一样,若不是当初朱宜锋不想动手,估计趁着当初大家自相残杀的时候,就以其当时崇明的两万大军和水师舰队,集结起来之后,打着“清君侧”夺下天京,干掉韦昌辉、秦日纲等人,然后直接干掉于幕后指挥的天王洪秀全,再将其栽脏给杨秀清、韦昌辉等人,天下谁人能说得了什么?

    但是他当初为何不动手?

    以前大家猜不出来,现在石达开这么一走,他们立即猜了出来。

    不是朱宜锋不动手,而是他在等待时机,就像他的那个老祖宗一样,他在集庆的时候不是不动手,他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其他人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