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开妇贵-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泽洋戴着李雪儿来到小溪边,雪儿坐在边上的石头上,李泽洋在那里在水里忙活着想要抓几条小鱼回家。

    溪水很浅,里面的鱼也不大,李雪儿坐在边上看见最大的一条也就是两寸多的小鲫鱼。

    河里的小鱼很是灵活,李泽洋在里面忙的团团转却没抓住一条。

    李雪儿看不下去了,抓个鱼怎弄的如此费劲。

    小溪本来就挺窄还不到两米宽,溪水也平缓。兄妹两个用石头堵住一多半的出口,其实只有李泽洋一个人在干,雪儿就是指挥的。她的手破了,李泽洋不让她沾水。

    两人偷偷从地头拿来盛干粮和水的竹篓,用它堵在没封住的下游出口。李泽洋在这头看着竹篓,李雪在另一边拿个树枝赶鱼。没成想真的有鱼儿一头扎进了竹篓里,李泽洋瞅准了机会一把将竹篓从水里提起来。兄妹二人往里面瞧,有两条小鱼在里面拼命的蹦跶呢。

    李泽洋高兴的不得了,“雪儿你瞧,真的抓到鱼了。”

    把竹篓递给妹妹,李泽洋在溪流不远处折了两个茎比较结实的草,下面的叶子撸了留个顶。用这个光杆的草把鱼穿起来,从鱼鳃插进去从鱼嘴插出来。

    鱼串好了放在岸边,李泽洋迫不及待的又去溪流里放好竹篓。

    在太阳落下剩最后一缕阳光的时候,李二郎夫妻终于将地刨完了。这边兄妹二人也收获不小,用草串好的小鱼有五六串,这些鲫鱼的确太小,但是二三十条放在一起打个牙祭是够了。

    天完全黑下来了,一家四口终于进了家门。忙活了一天是又累又饿,孙慧娘赶紧准备作饭。

    可能是因为亲手抓到的鱼,李泽洋还是很兴奋,非常主动的清洗小鲫鱼。

    小鲫鱼洗好了,一半拿到厨房,孙慧娘要炖一个鲫鱼汤,另外的一半李泽洋要把他们烤了。

    因为鱼很小,一会的功夫就闻见香味烤熟了。虽然没有放什么调料,但是这在李家已经是美味了。

第十章 理解

    这天晚上大家都吃的很饱,烤小鱼、鲫鱼汤还有野菜团子。

    鲫鱼汤真的是原汁原味,能够尝的出来只放了葱和盐。这是没法和前世的美味相比,李雪儿真的怀念那些调味料了,要是有姜、大料、辣椒、花椒就好了。

    也正因为对美食的渴望,李雪再到山上的时候对这些植物格外的关注,如果发现了都会移栽到自己后院的。当然这是后话。

    休息了一晚的李家人第二天依旧忙碌,今天要去地里把种子种上。到了地里李雪发现种的是麦子,这让她很是纳闷。她只记得以前村里都是秋天种小麦第二年五月份左右收割。至于这四月份种麦子的还真没见过,可能这就是春小麦吧。

    一家四个人分工明确,刨坑的、撒种的、埋土的、浇水的。因为雪儿的手受伤了本来不让她干活的,可是她哪里能闲得住,最后帮忙埋土。这活也不用动手,用脚把土摊平就好。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孩子都是前面用脚干着活而且身后拖一捆草。即便前面没有摊得很平整,那捆拖在地上的草也能起不小的作用。

    这块地连着种了两天,到第二天傍晚总算干完了。大家都很累,想着赶紧回家歇会,但是李泽洋心里惦记着小鲫鱼的美味,带上妹妹李雪儿拿着竹篓又去抓鱼了。

    也许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很是顺利,晚上兄妹两人又带回了二十几条小鱼。晚饭时自然又是每餐一顿。

    这几天真的是累坏了,李雪儿洗漱好了早早的就上床睡觉了,李泽洋那已经睡熟了。

    正屋里,孙慧娘还没有睡觉。拿钥匙打开当年陪嫁的一个红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红包袱。这里面是现在李家所有的积蓄了,孙慧娘一个一个铜板仔细的数着。

    家里已经没钱了,所有的加起来还不到两串钱,家里的粮缸也见底了。孙慧娘心里发愁,到粮食收获之前家里要买粮吃,下半年儿子还要交一次束脩,年底还要给公公婆婆送去二两银子。

    孙慧娘已经没有嫁妆可当了,自己也没脸回娘家借。这些年娘家帮了不少忙,也给过钱,她心里知道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李二郎洗完澡回屋,见妻子正坐在床上发呆。轻声叫了一句“慧娘”。

    孙慧娘这才反应过来,抬头看看丈夫“回来啦。”

    “是不是这两天太累了,赶紧歇着吧。”

    “我没事,倒是你身上的上好了没有,这两天忙着种地也没顾上。”孙慧娘去瞧丈夫身上的伤,见都结疤才放心。

    “没事,都是皮外伤,早就都好了。”李二郎只是呵呵的笑两声,顺便拍自己胸口两下,表示自己没事。

    “我瞧着家里剩的麦子也不多了,明天用石磨全磨了。上次晚上咱试过了,我做的这石磨还是好用的。再把家里剩下没卖的竹简收拾一下,后天咱们俩去镇上一趟,总能卖些钱的。”

    “二郎···”

    孙慧娘有些惊讶的看着丈夫,自己什么都没说,但是自己想什么丈夫都知道。

    “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干活呢。”

    李二郎轻拍妻子的后背,冲她笑笑,两人相拥而眠。

    第二天,李雪起的有些晚,太阳都升起来了。李雪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瞧着哥哥李泽洋也是刚起床的样子,还在一个劲的打哈欠呢。

    李二郎坐在院子里削竹子,看样子又要做不少的竹简。另一边孙慧娘已经把麦子筛好正在晾晒。

    李泽洋还惦记着去摸鱼,但是李雪想着去山上看看。李泽洋想到弹弓、美味的麻雀,觉着上山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时候,山上的野菜已经有些老了,一路上只是挑拣鲜嫩的采一些。倒是这个时节蒲公英都长大了。

    李雪走一路挖一路,李泽洋也是有样学样,蒲公英开出的黄色的小花还是很明显的。

    走了一会路,兄妹两人靠着大树歇会。李泽洋瞧见了树上的麻雀,心里挠痒痒是的想试试身手,急忙让李雪把弹弓拿出来。

    想象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有些不近人情。李泽洋信心满满的尝试,可是愣是连鸟的翅膀都没打中过。

    李泽洋有些郁闷,还想着在妹妹面前露两手,没想到是一发未中,觉着有些丢脸。

    “弹弓还你,这些麻雀太狡猾了,我竟然一只也没打着。”

    弹弓递到李雪儿的面前,她笑呵呵的接着。“哥哥不必在意,如此看来哥哥就应做个有学之士,大将军不适合你。”

    李雪儿低头捡了几个小石子,对着对面的树上,嗖嗖嗖··,李泽洋惊讶的瞧着对面树上掉下来几只麻雀。

    李雪都已经走过去拣麻雀了,李泽洋还愣在那里一步没动。

    妹妹自信的笑容在眼前晃过,李泽洋心想要是妹妹是个男孩,说不准真的能成为大将军。刚才射弹弓的样子简直精彩极了,脑袋里突然想到一个词:英姿飒爽。

    李雪的效率明显高多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收获了二三十只麻雀,放在背篓里也有小半篓。

    看到妹妹这般的神武表现,李泽洋反倒坚定了一个信念:好好读书,在这方面自己还是有天赋的,夫子也是夸过的。扬长避短嘛,早日考个秀才才是真的。

    李雪是没想到哥哥会因为射麻雀这件事在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这以后,李泽洋念书的确是更加勤奋刻苦了。

    兄妹两人又往林子里面走一点,李泽阳发现妹妹挖了很多自己不认识的草,李雪给他介绍了几种,但是李泽洋的兴趣不是很大。

    两人又采了一些蘑菇准备往回走,可是一只野鸡却出现在了眼前。

    李泽洋一反应过来就往前跑几步猛地一扑,可惜那只野鸡扑棱几下翅膀飞出去一段距离。

    瞧着野鸡飞走了,李泽洋觉着可惜,就在自己眼前飞走了啊。

    失望的转身回头,他竟然发现妹妹李雪整拿着弹弓瞄准野鸡。

    野鸡不是小麻雀,用弹弓真的可以吗?

第十一章 好肥的一只鸡

    下一刻,这只野鸡头一歪,扑腾两下倒在地上。李泽洋惊讶的长大嘴巴,没想到弹弓竟然有了如此威力。

    李雪儿刚才也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这会要是再出现一只野鸡就只能干看着确实抓不住了。

    李泽洋兴高采烈的跑过去将野鸡捡起来,到了李雪儿面前捧着给妹妹看。

    “这只鸡好肥,我拿着挺沉的。”李泽洋高兴的嘴角要咧到耳朵后面了。

    这一趟上山收获的实在太多了,李泽洋背着沉甸甸的背篓下山速度还是很快,而且回去的路上还捡了不少的柴火。

    另外一边,李二郎夫妻俩正小心翼翼的收拾面粉。这石磨果然好用,这小麦的出面率真是高。这不到十斤麦子竟然撵出了六七斤的面粉,而且这面粉真的很细。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以前一天的时间也磨不了十斤麦子,而且以前的面粉都能瞧出来一粒粒的。

    这让夫妻两人很高兴,面粉卖的很贵的,一斤就能卖八文钱。再加上院子里做好的竹简,明天去镇上就能换成一串钱了。

    两人高高兴兴的收拾东西等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镇上。孙慧娘用野菜和麸子做好了菜团子,这时李泽洋也带着妹妹到家了。

    瞧着儿子满头大汗,李二郎赶忙过去接过背篓。“年纪小背不动,下次柴禾就少捡一点也没关系的。”

    将小捆的柴禾放在院角的柴火堆,再低头往背篓里瞧,“哪来的野鸡。”

    李二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抬起头惊讶的看着两个孩子,满脸的疑问。

    孙慧娘也走过来,将野鸡拎起来瞧了瞧,“这野鸡还挺肥的。”

    “妹妹今天可厉害了,用弹弓打下来好多麻雀。野鸡从前面经过,妹妹用弹弓打在野鸡的头上,野鸡就晕了。”

    “碰巧而已。”李雪儿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今天表现是不是过了点。可是野鸡都飞到眼前了还放走的话,怎么能甘心。

    李泽洋今天已经被妹妹惊到了,这会瞧着爹娘也是一脸的惊讶不敢相信。

    野鸡醒过来了,扑腾两下从孙慧娘的手上掉在了地上,可惜它的身上用草绳绑着,逃不了了。

    “能卖个好价钱,还是活的。”李二郎把野鸡抓住放回竹篓里关着。

    这样的一只肥野鸡还是活的,拿到镇上的集市差不多能卖到三十文钱的。

    李雪儿没想太多,野鸡卖了换点钱也好,晚上还是有麻雀可以解馋的。

    但是李泽洋心里有些失落,换了钱娘就能给多攒点当学费,可是真想吃鸡肉啊。

    孙慧娘瞧着瞧着儿子眼睛都黏在野鸡身上了,心疼极了。

    “这野鸡晚上咱炖了,都补补身体。”

    听了这话李泽洋的眼睛都亮了。

    李二郎惊讶的看着媳妇,这真是舍得。再想着有了石磨能赚钱了,就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吃顿肉。

    说到炖鸡,野鸡炖蘑菇是美味。李雪把前些日子晒干的蘑菇赶紧拿出来用清水洗洗,准备下锅。

    孙慧娘在厨房忙活着,另外一边李二郎父子两人在院子里也没闲着,还有不少麻雀呢。

    野鸡只炖了一半,好东西也不能一次吃光,留一半明天。即便如此,和蘑菇一起也炖了一小锅。每个人再吃两只烤的金黄的小麻雀。要是每天都能如此,李家人也就满足了。

    第二天一大早,孙慧娘做好早饭就去了屋后的小菜园。这里有五六行的小青菜已经长大了。想着家里有闺女上山挖的野菜也就够吃了,孙慧娘将鲜嫩的青菜挖了两行整齐的放在篮子里,去镇上也能顺便卖几文钱。

    夫妻两个把东西装上破旧的小推车,早早的出门了,留下李雪儿和哥哥在家看门。

    李泽洋老实的呆在屋里温书,李雪儿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哥哥捧着竹简摇头晃脑的样子也甚是可爱。

    读过了书李泽洋到院子里写字,拿根木棍就在泥地上写。虽然李二郎平日里做很多竹简,但是李泽洋还是能省则省,从不浪费。

    李雪儿在旁边瞧着哥哥写字,支着下巴蹲在那很是可爱。李泽洋挑简单的字也教妹妹认。

    李雪儿学的还是很认真的,这个世界的字类似于繁体字但是还是有所不同。对于认字这件事情李雪儿很是积极,她可不想作个文盲。

    就这样兄妹两人一人手里一截木棍在地上写字,哥哥教一个妹妹跟着学一个。

    李二郎夫妻两人推着小车终于到了镇上,两人熟门熟路的先去了书店。书店的张老板正好在,拿来的竹简很是顺利的卖掉了。

    竹简卖掉了之后,小推车就轻快多了。夫妻俩去了常买小麦的粮店。粮店的掌柜姓周,很是热情的一个人,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

    “两位想买点什么,我这小店不大,粮食都是上好的。”

    李二郎两口子一进门,老板就热情的招呼,让他们有些不好意思。

    “老板,听说您这收磨好的面粉。我们想来问问现在还收吗?”

    说着话李二郎就将自家磨好的面粉拿给周老板看。

    周老板开始不在意,可是瞧见了李二郎拿出来的面粉就不能不惊讶了。

    “这面粉可真是细啊,怎么办到的。”

    “就是磨得时间长些更废时间。”李二郎糊弄着算是解释了,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不能说的,还指望着这好法子养家呢。

    这位周老板除了这家粮店,旁边还有一家小馆子。馆子里面卖面鱼,李雪儿要是见了就知道,其实就是面条。

    只不过这面条不是长长细细的一根根,更像刀削面。

    周老板以前收面粉都是收熟人的,这面粉是吃进肚子里的,干净很重要。

    瞧着眼前的面粉卖相是极好的,周老板也能想到用这样的面粉做出来的面鱼一定口感更好。

    打量着李二郎夫妻两个,虽然身上的衣服有补丁,但是干净利落。周老板很是干脆的买下了面粉。

    周老板很是大方,每斤面粉多给了一文钱。一共六斤半面粉,得了60文钱。

第十二章 雨过天晴

    周老板眼尖瞧着推车上还有一篮子青菜,一看就是刚在不久很新鲜。

    “这青菜也是要卖的吗?我店里也用的着不如就卖我。”

    一听这话孙慧娘高兴极了急忙答应着。“要卖的,要卖的。”

    一篮青菜周老板给了10文钱。可是钱递过来孙慧娘不大敢接。“这太多了,这些菜顶多卖个五六文钱。”

    周老板将铜钱放在李二郎手里。“你们就放心拿着,这钱也不是白给的。”

    这话说出来,李二郎夫妻两个定定的瞧着周老板。

    “瞧着你们都是实在人,我就直说。你这面粉是极好的,我想着咱们长期合作。要是再有面粉你们就还送我这,有多少我要多少。”

    听了这话李二郎夫妻两人只有高兴的份,心里感激的不得了。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周老板。”

    李二郎拿出五十文钱,就在周老板这里买了50斤的小麦。并且约定好了十天以后再来镇上送面粉。

    李二郎车上推着五十斤的麦子,想着媳妇怀里还揣着一串钱还有零头,这看什么都顺眼了。

    回家的路是从镇上的集市走的,王兴旺还是在那个摊位上吆喝着卖猪肉。看到了李二郎夫妻俩很是热情。

    “二郎哥和嫂子都来了。”

    “兴旺兄弟,给秤两斤肉。要一斤红白相间的,再拿一斤白的。”

    听说孙慧娘要买肉,王兴旺利落的下刀,都是好肉。多给了四文钱,又买了一点排骨。这样就一共花了二十文钱,王兴旺白送了一大块嘟嘟囔囔的猪肉。孙慧娘高兴的接着,回去也能出一小罐的猪油,用它炒菜能吃小半个月呢。

    夫妻两人没敢在集市上多逗留,家里缺的东西太多,担心忍不住又花钱。

    走到了集市的尽头了,却发现这里围满了人。在这里有一个告示亭,平时官府有要传达的告示就挂在这里。

    李二郎是认字的,上前想瞧个究竟。从人群外围艰难的挤到告示前,这才发现不是官府的告示。

    告示的大体的内容就是要找一种长得像人形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换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银子啊,这在这些普通百姓的眼里简直是天文数字不敢想象,当成就有人兴奋的嚷嚷着要去山上找找。

    都存着侥幸心里,万一找到了就是大富贵。但是他们忘记了,大山里也有无数的危险。

    李二郎也有些心动,但是还是想着回家之后一家人商量一下。

    紧赶慢赶,李二郎夫妻两人在中午回到了家里。

    一家人坐在一起,李二郎说了镇上看到的告示的事情。

    李雪儿一听要找人形的植物就知道应该是人参。人参可不是那么好找的,至少李雪儿在山上外围转悠的这么些日子都没有发现过,山上有没有人参都是未知数。

    五十两银子的确很诱人,但是性命更重要。很少有人进入大山深处,猎人也是在外围活动。万一在山上遇到豺狼虎豹,那就是九死一生了。最后一家人的决定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今天一家人都是很高兴的,去了一趟镇上买回了小麦和猪肉,还带回了八十多文钱。

    一家人恨不得马上把买回来的小麦都磨成面粉再换成钱,但是也担心石磨的秘密被别人发现,还是决定不要太招摇。

    很快,李泽洋又开始每天去学堂上学。李二郎每天做些竹简,剩下的时间也修补一下破旧的茅草屋,重新钉好篱笆。

    这些天李雪儿也跟着爹爹去竹林,她想找找自家的竹林里有没有可以吃的竹笋。

    原本这片竹林就不大,这几年李二郎又不停的砍竹子做竹简。这里年久长得粗壮的竹子已经不是很多了。

    李雪儿在林子里转悠了一圈倒也没失望,真的挖到了两个竹笋。每天吃野菜青菜怎么可能喜欢,有了竹笋可以换换口味了。

    一连几天都是阳光明媚,到了和周老板约定的日子。李二郎只是磨了十几斤麦子带上七八斤面粉和竹简又去镇上了。回来的时候有带回五十斤小麦,还有几十文钱。

    这些天孙慧娘的心情很好,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了,钱匣子里的铜钱也变多了。

    一场春雨在夜晚开始,淋淋漓漓的下了一晚上,在清晨停了。李二郎很是庆幸刚刚修补了茅草屋没有漏雨。

    雨停了太阳很快出来了,抬头往远处看,森林的上空出现了彩虹,带有些朦胧的感觉漂亮极了。

    下过雨后蘑菇最是喜欢冒头的,李雪儿想着叫上双喜两个人去采蘑菇。可是去了才知道双喜姐姐的父亲也就是周牙侩还有他哥哥周耀祖带上弓箭和几个胆大的同村人一块进山了,去找告示上能换银子的人参了。可是人已经去了两天还没有回来,田婶子和双喜正在家里担心着。

    “都说了山上危险不让他去,可是偏不听;家里又不缺钱用。拿着弓箭又有什么用,就你爹那样能用那弓箭射只兔子就不错了。万一遇到猛兽可怎么是好。··还有你哥,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也跟去。”

    田婶子埋怨丈夫不听劝瞎折腾,心里更多的是担忧丈夫和儿子的安全。这会眼泪真成了断了线的珠子,霹雳哗啦的掉,眼睛已经哭红了。

    双喜陪在田婶子身边,也是担心的不行了。

    遇到这样的事情,李雪儿只能安慰几句离开了。

    李雪儿回到家,将周牙侩和他儿子进山两天还没有回来的消息告诉了自家的父母。孙慧娘很是庆幸没有被银子迷了眼进山去冒险。

    “咱们也不盼着滔天的富贵,一家人平安就好。咱家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这样就满足了。”

    知足常乐用在孙慧娘的身上很是合适。

    “咱儿子争气,哪天考个秀才举人就更好了。”

    显然李二郎一心不忘儿子能学有所成,也算是圆了他自己的梦想。

    没有能约到双喜,李二郎陪着闺女雪儿去采蘑菇。

    果然和李雪儿预想的一样,一场春雨过后林子里的蘑菇冒出来很多。

第十三章 来客人了

    李二郎第一次和女儿一起上山采蘑菇,看着一路上闺女没闲着,各种野菜不停的往背篓里放。李二郎很多野菜也不认识,只能帮忙拿着背篓。

    很快到了地方,满地大大小小的蘑菇就在眼前。父女两人采蘑菇那是眼疾手快,就想着把所有的蘑菇都收拾回家。不一会的时间背篓就满了,李二郎决定先回家送一趟。

    李雪儿原本想着在原地等父亲回来,可是李二郎不放心。想着大人进林子都没了音信,这么小的女儿一个人呆着出事怎么办。

    李雪儿再三解释自己经常到这里采蘑菇没有危险,但是李二郎就是不答应。李雪儿只能跟着往回走。

    回到家里,将背篓交给孙慧娘,把蘑菇晾晒了野菜择一下。李雪儿和李二郎又上山接着采蘑菇。

    这一次上山的路上,李雪儿没有挖野菜,一路上四处随意瞧瞧。

    这条上山的路已经走过很多遍很熟悉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左拐、直走再左拐,前面的路上有几棵倒在路边已经腐烂的树···

    想到这里,李雪儿的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名字:木耳。

    前世小时候住村里,下过雨之后,小伙伴们就一起去找木耳,腐烂的木头上最多。

    以前没有在意,但是现在李雪儿想瞧着这几根枯树干上是否也长出了木耳。

    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真的长出了木耳。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这些木耳都是湿的完全伸展开的,看上去很是可爱。可惜的是这些木耳长得还都太小,过些日子摘合适。

    李雪儿心里牢记过些日子一定要再来一趟,美味的口粮不能放过。

    这一次李二郎拿了两个背篓上山,等下山时两个背篓都是满的。

    李二郎心疼女儿不让雪儿拿,两个都放自己身上。身后背一个胸前抱一个。

    刚采的湿蘑菇是很有重量的,等回到家门口,李二郎已经满头汗水了。

    回家了,李雪儿惊讶的发现自家院子里多了一辆小车还拴着一头小毛驴。好奇的问道:“来客人了吗?”

    “应该是你姥爷、姥姥来了。”听爹爹这么一说,李雪儿也想起来了,外祖家的确有一头小毛驴。

    李雪儿一路喊着“姥爷、姥姥··”进屋了。

    屋里两位慈祥的老人正在和孙慧娘说话,瞧着李雪儿进屋,姥爷欢喜的抱起外孙女“我的小乖乖回来了。”

    李雪儿瞧见旁边还坐着一个小男孩,只有三四岁的样子,想来这是小舅家的小表弟了。

    姥姥再一旁引导着小男孩叫人,“这是姑姑家的小姐姐,亮哥叫姐姐。”

    “姐姐。”

    雪儿瞧着这位小表弟很是腼腆,叫完了姐姐就转头钻到姥姥怀里。

    “姐姐带你去瞧蘑菇,好多好多的蘑菇。”

    李雪用蘑菇哄着小表弟和自己去了院子里,亮哥喜欢有小姐姐陪着玩也很高兴。

    院子里李二郎已经将蘑菇都倒在竹簸萁里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简单的洗洗手进屋去见岳父岳母。

    “爹娘,您二位来了。”

    “过两天就是慧娘的生日了,地里的活也忙完了,我和你爹就想着来看看。”

    孙家的两位老人原想着女儿嫁到李家不用吃苦,哪能想到李家的老人能偏心的离谱,女儿的日子过得艰难。可是即便如此,两位老人对李二郎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刚刚听雪儿说采了蘑菇回家可是真的,那东西不小心可是能要人命的。”

    姥爷说的很是严肃,就怕女儿女婿打歪主意出事。

    “慧娘,要是家里没粮了就告诉爹娘,蘑菇不能乱吃。”

    姥姥张氏想着以前有人吃了蘑菇口吐白沫的样子就害怕,紧紧拽着女儿的手。

    “爹娘,你们就放心吧,没事。有人教了雪儿怎样分辨有毒和没毒的蘑菇,采回来的这些都是能吃的。这蘑菇也吃过几次,什么事都没有。”

    孙慧娘赶忙认真的解释,可不能让父母着急上火。

    “我去院子里瞧瞧去。”

    姥爷还是有些不放心,一定要亲眼见到。李二郎陪着一块去院子里看看。

    屋里就剩下孙慧娘和张氏母女两个说着体己话。

    张氏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打开来里面是一串钱。张氏把钱放女儿手里,孙慧娘推脱着还给母亲。

    “慧娘,你别犟,这钱你拿着,以后要是有了再还娘就是了。”

    “娘,真不用。家里还有钱用,这些钱您拿回去。”

    孙慧娘想着自己的日子一天天好几来了,不能再让娘家贴补了。

    “瞧着这次来,你身上一件首饰也没有了,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又当了。要早知道你嫁过来过的是这种日子,说什么也不能答应这门亲事。”

    张氏现在真的有些后悔了,自己的闺女哪有不心疼的。

    “二郎待我挺好的。”

    “我也知道女婿是个好的,就是太老实了。你公公婆婆做事也太过分,一分也不帮衬着你们不说,光是每年要的那二两银子就不是小数,不然你们的日子不至于这么难。”

    二两银子对普通百姓不是小数,对于李二郎夫妻来说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李二郎两口子就像张氏说的那样都太老实了。像李家现在的条件,每年孝敬的银钱减半给外人也不会说李二郎夫妻的不是,虽然李家的那两位老人肯定不乐意。

    可是像现在这样省吃俭用亏待自己也没在李家的两位老人面前捞个好。

    “这钱你拿着,虽说不多但是也能应应急。这苦日子就算你们两口子受得了两个孩子也受不了的。”

    张氏劝着女儿一定要将钱收下,多的也帮不了,只能尽力而为。

    孙慧娘见怎么解释都不能让张氏放心的把钱收回去,无奈之下只能将家里的钱匣子拿来给张氏看看,好让自己的母亲放心。

    “之前二柱子交学费,家里没钱了。我没法子就把剩下的一个簪子当了。本来想着过不下去了就厚着脸皮回娘家借点钱,可没想到雪儿这丫头天天往山上跑弄了不少能吃的野菜蘑菇回来。再有二郎他去镇上卖竹简,这些日子还攒了写银钱。”

    看见匣子里放着两串钱还有些零散的,张氏这才信了孙慧娘的话放心些。

    “要是遇到用钱的地方就回娘家,多的没有少的还是有的,娘家永远都是你的家,记住了。”

    今天还会有一更,补昨天的,喜欢《花开妇贵》的朋友们要多多收藏哦。

第十四章 回来了

    母亲的关爱是最好的支持,孙慧娘盼望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