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开妇贵-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二郎的兴致很高,家人也不愿违了他的心思。李雪儿穿越到这个世界除了见到姑姑表姐那对奇葩的母女,其他的父亲这边的亲戚还真的没有见过。

    为了不失了礼数,一家四口换上了孙慧娘做的新衣服。一大早去了镇上然后雇了一辆骡车,很快就到了万马县。

    街道上很是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家各个笑容满面的,看来都是发财了。一家四口在离梧桐巷不远的地方下车,付了车钱。

    到了大伯家门口,李二郎停下一会还是上前去敲门。李雪儿没有来过,但是李泽洋知道几个月之前他们也是从角门进去的,看门的老头不让他们走大门。

    李泽洋似乎在压抑着自己握紧了拳头,李雪儿更是感觉母亲孙慧娘有些发抖,握着自己的手都冒汗了。

    很快,看门的鲁老头满脸笑容的来开门。“稍等,就来。”

    可是下一刻,鲁老头看清了来人是谁,脸上的笑容立马无影无踪,换了一副傲慢的嘴脸。

    “原来是住在村里的二爷来了,你怎么又忘了,从角门走。”说完还没等李二郎反应过来就嘭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实在是欺人太甚,一个看门的下人竟然如此嚣张。

    李二郎的脸色也很是难看,他想说什么可是张了张嘴还是没说出来。

    李雪儿瞧着他向角门的方向看了一眼就知道他想什么,但是李雪儿是不会让家人受委屈走角门的。爷爷、大伯是这个家的主人,他们一家凭什么不能从正门光明正大的进门。

    李雪儿现在一肚子的怒火,恨这个狗眼看人的的奴才,但是对爷爷、大伯更是不满,如果不是他们对自己一家的冷漠无视,这些下人怎敢如此行事。

    李雪儿走上前再次敲响了大门,鲁老头这会没有直接敲门,先从门缝里瞧见是一个女孩子。有些不耐烦的把门开个小缝伸出脑袋问“你找谁啊?”

    “我们来见这家的主人,我的大伯。”

    鲁老头的反应还算快的,看看站在不远处的李二郎在一想就知道李雪儿的身份,脸色一下子阴沉了准备关门。

    但是李雪儿的速度更快,一脚踢在了鲁老头的腿上。被踢中了穴位疼的一下子跌在地上,这会屁股也疼了。

    虽说要尊敬老人,但是眼前的这位完全没有让李雪儿值得尊敬的品德。

    把大门完全打开,李雪儿笑着向家人招手。“爹、娘、哥,别在那站着快进门啊。”

    李二郎夫妻两个老实人明显是让闺女下了一跳,李泽洋觉得很是解气。

    一家四口第一次从正门踏进这所房子,李二郎的眼睛有些湿润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鲁老头还坐在地上没有起来,伸手指着李雪儿,“你们····”

    “看老大爷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我帮忙开一下门不是大事,你不用谢我。”

    鲁老头听了这话再看李雪儿站在那里笑盈盈的,心里气愤极了。平日里见了那先衣着光鲜亮丽的老爷们要小心翼翼低头哈腰的就够憋屈,现在这乡下跑来的野丫头竟然也欺负到自己头上了。

    李二郎已经带着妻儿往屋里走,李雪儿落下一会,在鲁老头的耳边轻声道:“我们随不是达官显贵可也是你家主人的正经的亲戚,我爹可是大伯的亲弟弟,你一个奴才欺负我们,是不是变相的欺负我大伯啊。你说我大伯会帮谁啊。”

    李雪儿冷笑一声离开,虽然没准备去向那个没见过面的大伯告状,但是吓唬一下这个看门的老头也不错。

    果然听了李雪儿的这番话鲁老头老实了,眼神还有些躲闪,看来是真的有些怕了。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抬到了明面上来说话,李建成这样的人很是要面子的。

    因为之前每一年李二郎都是这一天来万马县一趟送银子,所以李家老爷子和李建成都在家,没有出门会客也没有宴请客人。

    李建成此刻正在悠闲的喝茶,他的妻子顾氏在一边唠唠叨叨的。

    “这老爷子也不知道怎么了,李泽洋那个小子不就是踩了狗屎运通过了童生试吗,竟然让我给那家乡下人准备年礼。”

    顾氏的心里气不顺,李二郎那个穷酸样要是让人知道了和自己是亲戚关系多丢人啊。虽然李二郎每年都送二两银子过来,可是那银子可是进了老太太的手里,又没她的事。

    “那毕竟是我亲侄子,说话注意点。老爷子既然说了你就准备点。”

    李建成心里盘算着,明年有秀才的考试让儿子去试试,要是成功了,老爷子的心思就会再次全部放在李泽海的身上。

    顾氏毕竟和李建成夫妻多年很是了解他的为人,见丈夫明明也是心里不高兴说话却装模作样的,不过这给小叔一家的年礼也不用在意随便给点就是。

    喜欢的朋友多多投票、收藏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第七十五章 如此回礼

    顾氏叫来下人吩咐两句,就有下人来通知李建成夫妻二人弟弟一家四口到了。

    李建成很是诧异,之前都是弟弟一个人来送完银子就走,今年怎么全家都来了。而顾氏的不高兴直接摆在了脸上,说话更是难听。“不会是在在乡下过不下去了过来打秋风的吧,一个人不够还全家都来了。老爷子几个月前还给过银子呢,今天他们是一文钱都别想拿走。···”

    听着顾氏在一旁不停的唠唠叨叨抱怨个不停李建成也心烦,“走,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李二郎一家四口在前厅等着,规规矩矩的坐在椅子上,除了李雪儿。打量着这屋子的摆设,心里摇头,真不像书香之家的雅致倒是像暴发户,爱显摆。

    一会穿着讲究的两位老人和一对中年夫妇来了,李二郎夫妻赶忙起身问好,李泽洋和李雪儿当然也起身行礼。

    这就是李雪儿的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伯母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内心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坏透了。

    “外面天冷,这么远过来不容易。赶紧的上热茶。”

    李老爷子对二儿子一家这些年很是不上心,连面都很少见,他看到儿子一副没本事的样子也很是不喜,对小有所成的大儿子就更是偏心。不过看今天小儿子一家穿着不算太好但是也说得过去,看来小儿子开始转运了,做父亲的也高兴。

    见父亲对自己和颜悦色的,李二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李雪儿心里对此嗤之以鼻,都被晾在这里干坐半天没人搭理,现在才想起来上热茶。

    一会一丫鬟端着四个小陶碗过来,里面也没茶叶就是热水,李二郎很有礼貌的道谢。可是李雪儿看出来了这丫头根本就没真的把自己一家当客人,不然大伯李建成这样的人家给客人上茶就应当用青铜的器皿。穷人家没钱也没救没了那些讲究才用陶碗,李雪儿见过孙慧娘小心的存放着几个青铜杯子来客人的时候拿出来用。

    李二郎明显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孙慧娘也不敢多言,李雪儿能瞥见大伯母那鄙视的轻笑,努力深吸两口气压下心里的火气。自我暗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之后形式化的寒暄两句,气氛一点也不像是一家人。李老爷子问过家里的日子怎么样,李泽洋学习怎么样。李二郎只是说在帮镇上的店磨面粉卖,儿子在镇上学堂做学问。之后李老爷子考问了几句李泽洋,孙子对答如流李老爷子高兴的连连说好。

    之后李二郎拿出二两银子递给父母,又把准备的两篮子年礼拿出来。“这些年也没能力孝敬二老,这是些吃的,爹娘不要嫌少。”

    篮子上遮着布看不着篮子里都有什么东西,顾氏就想着不知道从乡下弄来的什么破烂也往这拿。刚准备出言讥讽两句,李建成在一旁瞧见了苗头给了一个警告的眼神,顾氏才不情愿的闭嘴。

    顾氏不会和李建成的意思逆着来,但是丫鬟很是有眼力价,知道自己的这个主子想让今天来的这一家四口丢点面子。

    “老夫人,既然是吃的那奴婢就把这些拿到厨房去可好。”

    李老妇人嗯了一声算是同意了,那丫鬟上前假装提篮子却是“很不小心的”把篮子上盖得布都掀掉了。

    没了遮挡,这篮子里的东西就都看的一清二楚,都是肉蛋实打实的东西,虽说没有大户人家讲究但是也拿得出手,还有点心。李雪儿看到了很多人惊讶的眼神,那些人说不定之前以为自家带来的是白菜萝卜呢。

    李老爷子开口留小儿子一家四口在家里吃完午饭再离开,李建成的儿女外出也快回家了也好见见面。李二郎不是傻子,能看出来除了自己的父亲其他人不是很欢迎自己,就连李老太太自己的亲娘都嫌弃自己。于是他借口家里还有事要离开,其他人也就没有多留。

    顾氏故作大方的让下人拿来两个篮子,“这是给二弟一家的年礼,收下吧,别嫌少。今年这又是天灾又是打仗的,日子都不好过。”

    李雪儿看着顾氏的做派就讨厌,父母和哥哥的脸色也很是难看。

    李雪儿家送来的东西上面盖着一层布是担心路上落了灰尘,现在顾氏让人拿出来的年礼也盖着层布,恐怕就不是因为好心了。仗着年纪小,李雪儿上前一步掀了篮子上面的布,就算大人怪罪也是小孩子不懂事。也不用假装不小心,就冲着顾氏的小心眼肯定也不舍得给什么好东西。倒是要看看谁丢人。

    果然不出所料,答案揭晓了,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大好了。有羞愤的、尴尬的、气愤的····

    这会也没人顾得上指责李雪儿的行为不当了,因为顾氏让人准备的年礼真的是太···

    一个篮子里放着胡乱叠着的衣服,看的出都是好料子做的也算精致,可是都是旧的。明显是大伯一家人已经不穿了的旧衣服。

    另外一个篮子里放着猪肉,可是不是整块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有的是因为肉筋多,有的不干净沾着猪血,有的是囊肉····看着是一小堆猪肉可是没一块好的。李二郎家送来的猪肉可是一整块的好肉。

    篮子里还有一只鸡,可是这只鸡瘦了吧唧的没怎么有肉。也不知道是谁清洗的,那鸡也没洗干净上面还有鸡毛。

    这样的礼怎么就有人好意思送出去。

    顾氏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李雪儿,恨不得用眼神杀人。原本想给李二郎一家难看,没想到李雪儿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掀开了。

    李老爷子气急了,一直觉得顾氏不错,没想到竟然干出这样丢人现眼的事情。“顾氏,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顾氏,我是更偏着建成,可是谁允许你这样轻贱老二家的。你给你娘家的兄弟也是送这样的年礼吗?”一下偏疼大儿子的李老太太这会心里也不满意了。

    两个儿子她爱疼哪个是自由,怎样对待都行,可是外人没这个资格。这个无知的老太太怎么就不好好想想,要不是她的偏心,两个儿子的处境怎会相差悬殊。如果不是她的放任,大伯一家还有那些奴才怎敢如此不把李二郎一家放在眼里。

    “怎么回事,是不是拿错了。”李建成皱着眉头,这个顾氏做事太没分寸了。

第七十六章 自作自受的顾氏

    面对众人的指责已经不知如何是好的顾氏,听到李建成的话一下子醒过神了。“都是下人做事不靠谱,拿错了,我让他们准备的不是这些。”

    丫鬟也知道闯祸了,也跪在地上,“老爷夫人赎罪,是奴婢的错,年礼拿错了。”

    “我亲自过去看看,稍等一会。”

    顾氏找了理由离开这个地方,众人的眼神让她很是不舒服。

    “大儿媳一直都是做事知礼懂分寸的,不用偏着老二,年礼和你送给娘家兄弟的一样就行。”

    本来就觉得有点脚软的顾氏听到李老爷子的这句话差点崴脚,和送回娘家一样的年礼,那可是要大出血啊。顾氏心里念叨着凭什么不服气,可是这会确实不敢再忤逆李老爷子的话。

    坐在回家的骡车上,看着旁边顾氏送的年礼,李雪儿就想笑,估计这会顾氏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这顾氏也是自作聪明自作自受,偷鸡不成蚀把米。要是她不是有意羞辱李二郎一家好好准备年礼,面子上能过的去也就没事了。可是偏偏整出了这样的事情,激怒了李老爷子才不得不大出血。

    看着这些礼物,整批的布料就有两捆,上好的鸡鸭鱼肉,还有小袋南方产的大米。这些东西已经不少,但是顾氏往娘家送的东西肯定更多。

    李雪儿记的爷爷盯着那些东西脸色不好尤其看到那小袋大米皱了一下眉头,顾氏小心的解释“这大米家里剩下的也不多了,万一县令的公子来了···”

    顾氏的声音虽小,但是李雪儿听的清楚。顾氏送回娘家的大米肯定不是一小袋。至于其他的东西送的也肯定更多。

    原本李二郎觉得这些礼太多了推辞不收,可是李老爷子发话让都带上。看着顾氏那肉疼的样子,李雪儿真是开心极了。

    虽然往家带回不少的东西,但是今天李二郎一家四口的心情却好不起来。真正在意的不是东西的贵贱多少,而是那份血脉亲情是否还在。

    梧桐巷李家也是不消停,李二郎走后,李建成把顾氏叫到屋子里又数落了一顿。

    “你做事怎么能如此荒唐,看看今天把爹气的。”

    “你也不用在这就怪我一个,你自己还不是一样不喜欢老二家的。当初你可是也赞成分家不管老二的。”

    顾氏的心里不痛快,哪里憋得住一声不响的挨骂。当初是她提议分家的,可是李建成更加赞同,就是想把没出息的李二郎甩开,不用花他挣回家的钱财。

    “这些年爹娘和你也没管老二家的死活,谁知道今天是怎么了,你爹竟然向着老二一家。还有老二就是个木头疙瘩,我那知道会生了李雪儿那个讨厌的妮子,如此不懂规矩。··”

    “这会你到怪起我来了,咱爹之前就让你准备年礼,你不明白什么意思吗?舍得往娘家送金送银的,手机缝里漏点送给老二也够了,可你竟然做出这么丢脸的事。”

    李建成气愤的甩袖子离开了,去找香儿去喝酒,想着温柔可人的小美人心情好多了。当天晚上李建成也没有回家,顾氏气的在屋子里摔东西。

    顾氏的一二两女回家见母亲气急败坏的样子也远远躲着怕惹祸上身,没人去安慰一句。

    总之这件事情之后,顾氏是恨死了李二郎一家。

    第二天李二郎给村里的周牙侩和李帅家送了年礼,都是一小包松子、一小包炒栗子还有十六个蒸好的元宝。周牙侩送了一块鹿肉这东西难得,李帅送了两条鱼是他砸开了河面上的冰好不容易抓到的。

    下午李二郎带上李泽洋去镇上送年礼,书店的张老板、粮店的周老板、卖肉的王兴旺、学堂的吴夫子还有对李泽洋很关照的里正,当然还有钱家、魏府。

    送的礼也都是一样的,不管对方是否看得上眼这些东西至少都是高兴的收下了,每家都有回礼。

    李泽洋最喜欢张老板送的几卷竹简,李雪儿最中意钱家送的礼物。钱太太亲自见了送年礼的李二郎父子,李泽洋和钱学友是同窗见面自然聊两句,之后特意送了一把不错的弓箭给李雪儿,之前聊天的时候提过一句没想到钱学友很够意思还记得。至于魏府给的回礼算是最值钱的,但是更公式化。其他几家不是大富之人,但贵在交心,礼轻情意重。

    大年三十年味更浓了,孙慧娘和李雪儿母女两个准备着晚上年夜饭的食材,李二郎父子两个在挂桃符,这桃符听说是辟邪保平安的,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的。

    家里的院子里挂着几个生的猪肝和猪心,都是从王兴旺那免费拿的。李二郎说想吃了,孙慧娘二话不说就准备。把材料都准备好放锅里,李二郎就在那里负责烧火。

    家里的另外一个小锅也没闲着,正在炖猪皮冻。把所有的调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在一个小布包里系好,然后把切好的猪皮放在一块炖。猪皮炖的差不多了加盐。最后把调料包捞出来,剩下的让它慢慢的放凉。

    猪心猪肝出锅了,锅刷干净了马上又把大骨头和排骨炖上了。现在天气寒冷,吃不完就冻上也不用担心坏掉。

    孙慧娘把刚出锅的猪肝切片,李泽洋就直接从菜板上拿两片,一片递给妹妹李雪儿,另外一片早进了自己的嘴里。

    “拿两片给你爸尝尝。”

    孙慧娘递过来两块,李泽洋立马接过来送到李二郎的嘴里。

    欢声笑语脸上幸福的笑,这是一个幸福的年。

    因为食材提前准备好了傍晚的时候直接下锅,孙慧娘是个能干的又有李雪儿这个小帮手,很快一桌子的菜就做好了。

    李雪儿炖的猪皮彻底凉了变成了一锅猪皮冻,从锅里整个倒出来扣在碗里。李泽洋在一旁瞧着觉得很是新奇,“妹妹,这个能吃了吗?”

    “可以了,你等会我把它切开。”李雪儿用刀切下一块,然后切成薄片摆在盘子里。

    李泽洋伸手先尝了一块,“真好吃,有劲道还滑溜。”

    李雪儿也让爹娘尝一下,都说味道不错,虽说调味料种类不足,但是结果还是很好的。

    至于主食,孙慧娘煮了一锅米饭,这样价格高的粮食值钱可是不敢想的。一家人都很是期待,至于李雪儿也很是怀念米饭的味道。

    因为一天下来炖这炖那的烧了不少的火,李家的炕都有些烫人了。相对屋外的天寒地冻,家里真的是太让人满足了。

    (大家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请大家多多投票,多多收藏。)

第七十七章 热闹的春节

    把矮桌搬到炕上,一家人就坐在炕上吃饭。看到满满一桌子的饭菜,一家人真的是感慨万千。去年这个时候一家人可怜兮兮的守着一个火盆,肚子没有吃饱还咕咕叫。过年对于一家人来说没有任何值得欢喜的。可是自从大半年前,李家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着。仅仅一年的时间,还是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温饱不愁。

    “尝尝这个,今天的排骨炖的很香。”

    “这米饭真是好吃,怪不得那些有钱人喜欢。”

    “爹,等咱家有钱了也让您天天吃米饭。”

    “好好···我和你娘等着你们兄妹两个有出息了好好孝顺我们。”

    “哈哈哈·····”

    按理说大年三十的晚上应该守岁,但是这件事情李家已经好几年没做了。大户人家会请唱戏的到家里表演打发时间,李家人为了省灯油都是早早睡了。但是今年一家人决定守岁,期盼来年更上一层楼。

    饭菜撤了,孙慧娘摆上糕点果脯之类的吃食。李泽洋拿卷竹简学习,李二郎没事做也跟着看看。孙慧娘闲来无事正在交李雪儿绣花。一盏小小的油灯不够明亮,但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还是那样清晰。

    第二年是大年初一,以前村里的人都知道李二郎家里穷也没人来拜年问好。但是今年李二郎家的变化很是明显,一大早竟然有不少村里的孩子来拜年,一声声“过年好。”让李二郎家里很是热闹。

    孙慧娘给每个孩子发上一文钱算是压岁钱,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

    “婶子,什么味道这么香啊?”一个胆大的孩子仰头问道。

    孙慧娘一看,原来是锅里热的骨头汤。

    “你个小东西,鼻子倒是灵。”

    孙慧娘从锅里舀出一勺骨头汤,递给那个孩子,小脸笑的嘴都块咧到耳朵了。旁边的几个孩子眼睛直勾勾的瞧着,又胆小的不说话但是眼睛盯着骨头汤不放。

    喝汤的孩子很是懂事,自己喝了两口就把碗递给旁边的同伴,第二个孩子喝两口又递给下一个孩子。孙慧娘看到了就觉得这些孩子真的让人心疼也让人感动。

    从屋里另外拿出几个碗盛上骨头汤,又拿碟子夹了几块肉,一群孩子高兴极了,很是谦让的把汤和肉分吃了。

    一群孩子散去了,李帅带着妻儿过来拜年。看着李帅的儿子小脸冻得通红,李二郎赶忙招呼他们到炕上坐。

    “这是火炕很暖和,现在地都冻上了没法子,明年天气暖和了我把方子给你,你再家里也弄一个,冬天暖和。”李二郎瞧出了李帅的羡慕。

    “那就多谢二郎哥了,你对我们家太好了。”

    “这是之前怕不成功就没说,等有空我和村长说说,村里谁家要是想弄个火炕的我都交。”

    李二郎是个心善的,他也不希望就自己家享福村民都受冻。

    “村里的人该高兴坏了。”

    李帅以前不服谁,但是现在觉得李二郎好,有本事心眼好不藏私。

    李泽洋和李雪儿去周家去串门了,正好周耀祖和双喜也在家,四个孩子就玩在一起。一会去河边扔石子,一会又去哪家拜年,也去李家的炕上舒服的躺上一会。

    孙慧娘和芳娘在家聊天,顺便照顾着芳娘那个刚刚三岁的儿子小栓子。不过小栓子拿着给他的一块肉吃的津津有味谁也不搭理。

    李二郎原本就是要去村长家拜年的,如此就想着去和村长说说火炕的事情。带上一包松子炒栗子还有一块猪肉,叫上李帅一起往村长家里去。

    李二郎对村长很是尊敬,之前村民想要到家里抢粮食还是村长帮忙把人都训诫了一遍这才日子安宁了。

    村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在村里很有威望,李二郎去的时候正好村长站在家门口送拜年的客人。瞧见李二郎来了,村长也很是热情的招呼着进屋。

    李二郎把礼物送上,村长很是高兴的收下。“二郎今年干的不错,我这老头子盼着你明年过得更好。李帅你也一样。”

    村长的消息还是很灵的,知道李二郎在镇上做了点买卖日子是真的好起来了,也知道李二郎家和镇上的魏家、钱家交好。按照村里的辈分李二郎该叫伯伯,所以村长心里也把他当晚辈看。

    李二郎把火炕的事情和村长讲了,李帅在旁边又把火炕夸得哪哪都好。

    “这法子是雪儿无意间发现的,也不费钱,冬天做饭就能顺便把炕烧热了。要回家家都有火炕,冬天就不用受冻了。”

    村长很是震惊,竟然有这样好的取暖法子,李二郎的大爱无私也让他欣慰,心里想着大伙。“你是个好的,没看错你。”

    村长答应这是过几天找村里的几个有威望的老人商量一下,有空也去李家亲眼瞧瞧火炕。要是大伙都同意,等开春化冻就能开始大干了。

    既然有村长负责这件事情,李二郎放心的告辞离开,村长的威望高大家更信服。

    村长站在门口看着李二郎远去的背影,心里感慨。多好的后生,可是他的父亲怎么就看不见呢。

    今年的大年初一,李二郎家真的是热闹了天。到了晚上两个孩子都睡下了,李二郎和孙慧娘还处在兴奋中。

    第二天是回娘家的日子,一家四口穿戴整齐带上礼物就往孙慧娘的娘家奔去。

    孙家的儿媳田氏的爹娘前些年都去世了,虽然有一个亲哥哥可是关系不好。这个哥哥前年卖房卖地带上所有的钱财和妻儿去外地做生意去了,之后就没了联系。所以田氏也没了娘家可回,孙慧娘回娘家的日子,这个弟媳也在家。

    孙家早早的烧好热炕等着李二郎一家的到来。孙亮过完这个年就五岁了,因为冬天不大出门的关系,这孩子白了很多。看见哥哥姐姐都来了高兴的手舞足蹈的,他最喜欢和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在孙家,气氛一直都是那样的融洽,男人、女人和孩子各自聊天玩耍。

    张氏有些日子没见女儿了,拉着孙慧娘说着体己话。田氏很有分寸,去给大家准备些零食点心,让婆婆和大姑子好好说话。

第七十八章 回娘家

    “看你气色不错,这些日子还好吧。”张氏细细的打量着孙慧娘,仅仅的拉着女儿的手。

    “娘,你别担心,我好着呢。”

    “日子好了也不能铺张,要打算的长远点。以后回娘家别破费,又不是外人。你今天拿的那些个东西要花不少的银子吧。”

    张氏想着女儿一家今天带来的东西,以她的眼力看要花不少的银子。姑爷女儿舍得往娘家送年礼心里高兴,可是心里更多的为女儿打算。

    “娘放心,我心里有数。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没花钱。”孙慧娘把李雪儿救了钱家少爷钱家送谢礼的事情还有去镇上卖松子的事情都告诉了张氏。

    张氏很是惊讶感慨更是欢喜,“这也是你们的造化,我闺女要转运了,以后的日子一定都是顺顺利利的。”

    突然张氏想起了女儿的婆家,“你婆婆还有那个大嫂知道这些事情吗?没找事吧?”可见对亲家的印象很是不好。

    “他们应该是还不知道,年前我们一家都去了县里···他们没人提起这些···”

    瞧着女儿说话突然间支支吾吾一来就知道一定还有别的事情,张氏就知道那些人怎么可能一下子变好人了。

    孙慧娘也不瞒着了,把去县里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说起来,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出来。婆家的那些人毕竟是丈夫李二郎的亲人,在他面前也不能抱怨的太多坏了夫妻情分。可是眼前是自己的亲娘,这眼泪就忍不住了。

    田氏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端着糕点进屋了,可是却瞧见婆婆和大姑子正抱在一起抹眼泪。“这是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

    “你姐婆家的那些个坏了心肠的,实在是太可恶了。”

    张氏努力止住了眼泪,又拿帕子给女儿擦干泪水,孙慧娘也哭够了,其实就是想发泄一下。

    “你姐一家好心带来礼去县城看他们,拿了二两银子还有猪肉鸡蛋。他们要是抠门不给回礼也就是了,又不是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可是你姐那个大嫂竟然·····”

    张氏是越说越生气,田氏也很惊讶。知道大姑子的婆家人心眼不大好使,但怎么着也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家,怎么能用旧衣服、破肉回礼,这不是羞辱人吗。

    “他们这的是太过分了,这样的回礼还真不如不给。不过雪儿这丫头厉害,估计那个顾氏要气疯了。”

    顾氏那么要面子的人在自己闺女手里跌了大跟斗一定生气,送了自己家的那些东西估计比割了顾氏的肉还心疼。想到这些,孙慧娘觉得解气,一下子笑了。

    张氏的心情也平复了很多,叮嘱孙慧娘以后离婆家的那些人远些,眼不见心不烦。

    之后三个女儿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个没完。

    “咱们村东你刘三叔家添了个孙女,孩子他爹想要儿子,你刘三叔倒是欢喜。”

    “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