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开妇贵-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面是些铜钱给你的饭钱,自己在这要照顾好自己吃饱了,我要是哪天来镇上办事就来接你一起回家。”

    李泽洋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感觉手里的钱沉甸甸的。都说男子有泪不轻弹,但是他感觉自己的眼眶不知不觉的时候湿润了,他心里太清楚了自己求学对家里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李二郎回到家因为天太热的关系出了一身的汗,简单的冲凉就又开始干活。

    答应给周老板送面粉,岁慧娘把麦子都在水里淘洗干净晾干了。李二郎把小麦倒在石磨上一圈圈的推着沉重的石磨,还要用小笤帚把小麦往一块收拢,这样才能快些把小麦都磨成粉。

    这天气越来越热了,李雪儿也有些无精打采。支着个脑袋坐在墙边的阴凉处,瞧着面前的小菜园。

    早上的时候明明已经浇透了,可是现在地表皮都晒干了,菜叶都供水不足耷拉着。

    蔬菜长得还是很快的,李雪儿种下的芸豆、辣椒、茭瓜都已经开花了,有的都能瞧见很小很小的果实了。也不枉这段时间李雪儿每天早晚的浇水。

    已经太长时间没有下雨了而且也太热了,这才到六月份,可是给人的感觉是盛夏。这样的天气就是反常,李雪儿觉着今年可能要大旱。

    一旦大旱庄稼定然收成不好,粮食就要涨价了。虽然李家现在有些存量,但是还不足以维持李家一年的消耗。现在家里还有闲钱,李雪儿觉着应该劝劝爹娘趁着粮食还没有涨价买些放家里存着。

    晚上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少了李泽洋,大家都觉着饭吃的没滋味。孙慧娘更是担心儿子一个人在外面吃不好饭,一再的叮嘱李二郎明天去镇上的时候去瞧瞧李泽洋。

    饭桌上李雪儿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买些粮食回家。

    “家里现在还有很多麦子,够咱们吃两个月的,不着急买。”

    两个月的存量,李家从来没有剩余这么多。这些年都过来了也没出问题,孙慧娘觉着没有必要还买粮食。

    “但是今年天气太反常,我听村里的老人也在议论可能要大旱。”李雪儿是真的听到村里的人议论了,只是他们还是有些迷信,认为是有人惹怒了龙王爷。

第四十章 买粮

    李二郎没有急着表态,他在考虑这件事情。这些年一直算的上是风调雨顺的,粮食也就没涨价。只是那时李家太穷,实在是买不起粮食。

    还有一件事情李二郎记的挺清楚,那年闹盐慌正巧盐巴价格上涨了几倍,许多的人家都买不起盐。

    现在李家有点积蓄,要是买了粮食,那么紧接着儿子李泽洋交束脩还有每天的饭前就不充裕了。同样的现在不买粮食,将来就有可能用几倍的价格收粮食,更严重的有钱可能也买不到,只能饿肚子了。

    其实这件事情李二郎前两天也有想过,只是一直没有拿定主意,如今只有六岁的闺女都想到了这个事情,李二郎觉得该下决心了。

    “咱家再买些粮食,存够一年的,这粮食好好存着也坏不了。这老天爷不给面子,这雨恐怕是一时半会等不来。”

    李二郎决定要买粮食了,苏慧娘再想想也觉着有道理。

    “要不也给我娘家捎个信,看看他们要不要也存点粮食。”

    “也不用找人捎信了,明天一大早我去一趟。要是岳父也想着存些粮食那就一块去镇上。”都是亲戚,李二郎不能给别人家做决定但是担心岳父一家没想到这点上。

    第二天一早,李雪儿起床的时候李二郎都已经离开了。还不到中午的时候,李雪儿正在喂鸡瞧见爹爹回来了,一起的还有老爷和舅舅。

    李二郎让妻子取来银钱,三人喝了点水,就又赶着小驴车去镇上了。原来李二郎去孙家说明了来意,孙姥爷觉着女婿的担忧不是没道理。正好家里还有点积蓄,于是决定拿点出来再买些粮。

    因为一年的存量不少,总要收拾一个合适的地方存放。孙慧娘带着雪儿来到之前家里放杂物的地方,地上一个大木板掀开,下边原来是空的。这是李家的地窖子,先前雪儿都不知道。

    孙慧娘是想着到时后把粮食放一些地窖子里,放在一个地方不安全。要是真到了干旱闹灾荒的时候,那没吃的人也就疯狂了,杀人放火都有可能就别说是抢粮食了。

    母女俩把地窖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屋里的杂物也都收拾了。正好李二郎他们回来了,驴车上拉着小麦。但是车上的粮食并不多只有四袋,这比预期的少很多。

    “咱们想到的事情别人也有想到的,周老板粮店的粮食已经没了,这是剩下的最后四袋了。”

    “而且这粮食涨价了,小麦现在已经六文钱五斤了。前几天还是一文钱一斤呢。”

    “周老板去县里进货了,让我们明天再去一趟。”

    ····

    听着回来的几个男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道,大家都觉得存粮是正确的决定。四袋粮食留下两袋,另外两袋老爷和舅舅带回家了。明天一大早会再来,然后和李二郎一起去镇上。

    又一次去镇上李雪儿跟的,他想要去看看哥哥李泽洋了。雪儿先是跟着一起去了周老板的粮店,没想到粮食才隔了一晚上又涨价了。现在小麦需要七文钱才能买五斤,每一百斤就要比前一天多花二十文钱。虽然很是舍不得,但是粮价长得太快更要现在买粮。

    李雪儿正准备去看哥哥,可是来了魏府的下人来传话。原来魏心怡听说会打络子的雪儿来镇上了,所以让下人来请雪儿。下人传话是如果有空的话请李雪儿到魏府一起玩,虽然没有说必须,但是雪儿知道必须去,不能为这点事情平白得罪魏家小姐。

    雪儿第一次来魏家,果然是有钱人,这条件和李家破草房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魏府这样就算豪宅了。

    李雪儿跟着魏府的丫鬟一路往内院走,规规矩矩的也不东张西望。

    李雪儿被领到一处院子停下,领路的丫鬟上前去通报。不一会屋里出来一个穿着讲究些的丫鬟,“我是夫人身边的丫鬟春桃,姑娘随我来吧。”

    进了屋里,上首果然坐着一个美妇人,想来是因为还在孝期穿着素净但也能看出极讲究的。这应该就是那位魏大人的正妻,这妇人长相甜美却也很有威仪。夫人身边坐着个小姑娘,正是魏心怡。

    李雪儿只是看了一眼就低下头,曲曲膝行了礼。“民女给太太行礼,夫人吉祥。”

    虽然不知道这个大陆都是怎样给长辈行礼的,但是吉祥话大家应该都是爱听的。

    果然就听见那夫人笑了,“这行礼有瑕疵但是个嘴甜的丫头,是讨喜的。这镯子给你当见面礼,收下吧。”

    那个叫春桃丫鬟端着托盘到李雪儿面前,里面一个金灿灿的镯子。李雪儿眼力是练过的,是个纯金的。

    心里想着这魏夫人还挺大方的,也没有推辞,再次行礼道谢收下了镯子。那镯子本就是适合孩童带的,李雪儿直接戴在手腕上。

    李雪这样的表现倒是让魏夫人很是欣赏,一个农村的丫头能表现的得体大方没有扭扭捏捏的,不小家子气。

    “是个不错的小姑娘,叫李雪儿是吧。我家心怡觉着和你投缘,以后有空常来魏府玩。”

    从屋里离开,跟着魏心怡去她的怡园。怡园果然是受宠小姐的院子,种了很多鲜花,屋内各种摆设也很是精致美观。屋外很是闷热,但是屋内温度适宜,屋里放着冰盆解暑的,魏心怡在家中应当是很受宠。

    虽然魏家的人都说来个魏心怡做玩伴朋友,但是李雪儿心里亮堂的,自己现在的身份没有可能让别人把她和魏家的大小姐放在同一个高度。

    魏心怡打发丫鬟去厨房取点小吃,屋里只剩下两个人了。“雪儿妹妹,你上次送我的络子实在是太漂亮了,很多小姐都羡慕我呢。你能不能教教我。”魏心怡的态度很是亲切,李雪儿却也明白了请自己过来还送东西,原来是冲着络子的。

    虽然魏大小姐询问能否教,但是很明显雪儿是非教不可。金镯子都送了,恐怕是现在魏心怡有非学不可的原因。事实就是,魏心怡要是学不会这络子的编发,之前在那些小姐们面前炫耀吹嘘的就都变成了笑话。魏家的小姐成了笑话,魏家的脸面也就要丢一回。

第四十一章 京城传闻

    李雪儿也不是普通的孩子,一个成年人的心智自然知道怎样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只是教魏心怡打个络子而已,李雪儿毫不迟疑的答应。

    “魏小姐可有让人准备丝线,我慢点做一遍,您这么聪明肯定就学会了。”

    李雪小小拍了一下这位魏小姐的马屁,果然魏心怡面露喜色。

    “那我一会跟着你一块打络子,让丫鬟拿漂亮的丝线。”

    离开去拿点心的丫鬟回来了,往桌子上摆好。一盘糯米糕,一盘炸的金黄的小果,其实就是和好面切成小粒在油锅里炸。

    “司棋,去拿些颜色漂亮的丝线过来,我要打络子。”

    丫鬟乖巧的领命退下,魏心怡招呼着李雪儿吃点心。

    李雪儿每样尝了一个,味道一般,但是在这个时空应该算是极好的。

    “这个糯米糕是南方传过来的,很是软糯。不过我更喜欢这黄金小果,香香脆脆的。”

    魏心怡这边自豪的介绍着,不管这点心味道如何,总要给点面子。“两样点心都是很好吃的,以前没吃过呢。”

    “这糯米听说只有南方才有种植的,北方很少能见到。不过我倒是喜欢这小果,京城刚兴起的小点心。你不知道,医官府的孙芸姐姐可厉害了,不仅长得漂亮是有名的才女有一手好医术,竟然发现猪油的妙用。可惜不在京城,不然能去孙府参加聚会,孙芸姐姐的祖父前不久还救了太后娘娘的命呢。”

    魏心怡虽说受到家族自小的精心教养,但是到底是个孩子。对着李雪这个更小的孩子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没觉得有任何的不妥。能够明白这位魏小姐想在李雪儿面前显摆一翻,不知李雪已经从话里提取了很多的信息,虽然暂时没大用处。

    魏大小姐的小心思总要配合一下,李雪儿满脸羡慕的问道:“我从来没有去过京城,总呆在村里,最远就是到镇上了。”

    “其实孙芸姐姐前不久还来过这小镇找草药呢,还救了人,可厉害呢。”

    魏心怡还沉浸在回忆里,但是李雪儿确是想起来了自己在大山里杀的那几个人就是自称孙医官府里的。

    李雪儿表面不露痕迹的继续聊天,“那位孙小姐真的很了不起,您和她是京城认识的一直是朋友吗?”

    “在京城只是听说只是在聚会上见过几次面但是没有太多交情,不过上次孙姐姐来镇上还在我们家住过两天呢。”

    魏心怡已经对那位孙芸小姐崇拜的五体投地了,李雪却对整个孙家都没有好印象。若是孙家的主人都是良善之人,你们下人也不会肆无忌惮的伤人害命。

    叫司棋的丫鬟不多时拿了丝线进屋,各种鲜艳的颜色很是漂亮。取几根丝线按步骤开始编织,做一个步骤停顿一下讲解,魏心怡能够听懂。因为打络子记住线的编织方法不难,难的是每一下都要编织到位,松了紧了都会影响络子的整体美观。因为李雪儿特意教的慢而且细心,一遍下来魏心怡也就记住了。魏心怡自己又单独编了一只络子,步骤是没有问题了只是要注意细节。

    瞧魏心怡学的差不多了,李雪儿借口要回家告辞,丫鬟送她到门口又有魏府的家丁送她回粮店。

    李二郎以及姥爷舅舅已经去学堂见过李泽洋了,李雪儿到粮店的时候三人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她到了就回家。

    因为要存两家人一年的口粮,小小的驴车上满满的全是粮食。小毛驴拉这么重的粮食还太勉强,一路上都需要人协助推或者拉车。

    到了李家粮食卸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姥爷和舅舅拉走了。

    一家三口把粮食收拾好,已经到了傍晚。孙慧娘担心儿子,晚饭的时候一直拉着李二郎问这问那。

    “儿子这两天有没有瘦,这些日子好不容易身上长点肉,一个人在镇上没人照顾肯定吃不饱。”

    孙慧娘想起儿子以前摸上去一身的骨头二两肉瘦小的样子就担心。

    “你也不要太担心了,学堂有位姓吴的夫子一家也住那,这两天儿子就是在他家吃的。我和那位夫子说好了,每月儿子交五十文饭钱在他家里吃。”

    今日李二郎去学堂的时候正好赶上课间休息时间,李泽洋见到父亲很是高兴。李二郎担心的询问他这两天的生活,李泽洋就说起在夫子家吃饭。

    因为都住在学堂,吴夫子瞧着李泽洋一个孩子挺不容易就叫到家里吃饭。起初李泽洋推辞说自己去外面小摊吃点就好,结果吴夫子不肯,一定要让这个刻苦的学生去自己吃。

    吴夫子有些刻板但是对学生很好很热心,因为拗不过就跟着去了。也是学堂里的房子不大但是收拾的干净,吴夫子夫妻带着十岁的女儿吴宝珠一起住。

    李泽洋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明显的感觉都吴夫子对他的喜欢,但是在吴家吃饭明显感觉到吴夫子的妻子吴王氏一脸的不满。

    李泽洋把这事告诉李二郎了,吴王氏不高兴的原因很简单,李泽洋白吃就多了开支。其实李泽洋想着给饭钱,但是李二郎出面更合适。

    于是李二郎和吴夫子见面谈了李泽洋伙食费的问题,吴夫子想要推辞但是李二郎态度坚决。吴夫子一家生活也是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钱对每个家庭都是重要的。李家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即便给了钱也是很感谢吴夫子的。

    听闻儿子能有地方吃口热饭,孙慧娘心里终于踏实了一点。

    晚上洗漱准备睡觉了,李雪儿才想起来自己手腕上带着个小金镯子。这东西在李家这样的小户人家是见不着的金贵物件,还是送娘亲那里保管合适。

    孙慧娘见到那金镯子下了一跳,“这是哪来的?”

    “今天去教魏府的大小姐打络子了,魏府的太太给的见面礼。”

    在李雪看来这镯子收的理直气壮,这是魏家大小姐的学费呢。

    “魏府的太太真是大方,上次送来不少的礼物,这次竟然给了个金镯子。这是好东西,娘给你留着。”

    孙慧娘瞧着那金镯子越看越漂亮,拿帕子包好放在匣子里锁上。她不知道那小女儿雪儿根本没把一个镯子看在眼里,也没觉着魏府的太太大方。

    真要计较起来一个镯子换了魏心怡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名声,还是魏府赚了。只是李雪儿心里的这些想法是不会对善良没心机的爹娘提的,李家不需要太多,平平安安吃饱穿暖就好。

第四十二章 浇地

    因为连着能有两个月没有下雨了,李二郎着实担心地里的麦子都干死了。一大走天刚亮就背着竹篓准备去地里看看,顺便再低头的小河流里捉几条鱼回来。

    李雪儿今天起得比较早,瞧着父亲这是要去抓鱼的架势,赶紧跟上。“爹,等等,我也去。”

    父女俩一路有说有笑的往前走,可是等到了有田地出现的地方,这就笑不出来了。

    往年这个时候麦子应该长高了,可是现在可怜兮兮的小麦苗还一副活不了的样子。别人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李二郎心里就急,自家地里的肯定也一样。

    果真到了自家的地头,田里的麦子已经干的要死掉了。靠近小溪流的地头麦子还好点,隔得远的已经有叶子发黄的。要是就这样不管了,那么今年地里就没有收成了。

    “老天爷不下雨,这是想饿死庄稼人不成。”李二郎一脸的愁容。

    李雪儿盯着地头的小溪,这溪流一点也没有因为没有降雨天气干旱而变小,这就说明至少上游的水量充足。老天爷不管庄稼人的死活,但是庄稼人却要自己救自己。

    “爹,既然天不下雨那我们就自己浇地吧。”

    顺着李雪儿指的方向,那条流淌不息的小溪流映入眼前。“这取水也还方便,可是这几亩地要浇完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里不想现代有机器设备最差农村也有抽水机,在这里只能人一桶一桶的挑水浇地,肯定是极累的。但是想要有收获,不付出怎么可能呢。

    “救活一颗麦子就是几个麦穗,就会一分地就有一分地的收成。我们浇地了总会有些收成,但是不浇地估计要颗粒无收了。”

    李雪儿对李二郎说的这话其实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付出就不要期待回报。

    李二郎是个质朴务实的人,李雪说的有道理他自己也觉得要试试才甘心。

    因为来时没想着要浇地就没带水桶知道了竹篓,李二郎让闺女雪儿在地头等等,他要回家一趟取水桶。

    溪流清澈见底,鱼儿的身影能瞧得清清楚楚。李雪儿脱了鞋挽着裤腿把家放在溪水里,很是凉爽舒服。

    溪流很小,溪水很浅,只是在地头一个低洼的小坑但是也存不住多少水。估计几桶舀完就要见底,很有必要把这个坑挖的深一点大一点,以便加大存水量。

    李雪儿这会要等爹爹回来也没有事情要做的,正好把溪流里的小石头往外捡些堆在边上。就这样只用手也让小水坑变得大了点,水变成混浊的了,但一会就又变得很清澈。

    把竹篓固定在溪流的下游,希望回家的时候里面能有几条小鱼也就满足了。

    李二郎回来了,推着下车,车上有五个水桶还有一个木瓢。

    溪水还是有些浅,水桶放进去提起来只有半桶水,需要用木瓢把水桶盛满。李二郎装满了两桶水就提到地里去浇麦子,两桶水倒下去,也只是一小片地方湿润了。李二郎再回到溪边的时候发现小女儿李雪儿正在用木瓢一点一点往水桶里面盛水,又有两个木桶盛满了。

    李二郎多拿几个水桶过来就是想到了溪水浅用水桶不能一下子打满水,想着让雪儿也帮忙。可是他还没说,懂事的女儿已经在帮忙了,这个样子就节省了李二郎打水的时间了。

    有了父女二人的配合,被浇湿的麦田的面积越来越大。

    因为一下子取水很多,李雪儿挖出来的深些有个小坑的地方存水越来越少,下游暂时断流了。李雪儿把竹篓拿起了瞧瞧,成绩还不错,都是些很小的鱼,但是有六七条。

    雪儿继续往水桶里面舀水,小坑里的水更少了,居然有小鱼在坑里蹦。雪儿直接伸手去抓,没想到竟然抓着了。直接拿木瓢去舀然后倒进竹篓,水漏出去了鱼留下了。

    瞧着已经抓到十几条小鱼了,李雪儿又开始专心往水桶里面盛水。清晨让人感觉时间很短,太阳出来了就越来越热了。李二郎自己干活就出了不少的汗,他更担心女儿热坏了。

    瞧着眼前自家的这片麦地已经浇了一小半,李二郎决定先带着女儿回家,等傍晚温度降下来再来继续浇地。

    把五个水桶还有装着小鱼的竹篓都放在小推车上,李二郎心疼女儿累了一早上,把雪儿也放在小推车上做好,就这样李二郎推着车回家了。

    因为天气太热的关系,李二郎在家找个阴凉地方做竹简。镇上的周老板不需要面粉了,原本还想着卖馒头更是计划没开始就喊停了,这都是因为今年热的反常的天气。

    孙慧娘在家做些针线活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只有李雪儿暂时找不到活了,盯着家里养的几只小鸡。小鸡也是聪明知道热的,悄悄这些个小鸡一个个呆在墙角的阴凉处。水槽和鸡食放在太阳底下的时候它们不理不睬的,挪到阴凉地反而不时的啄两下。

    瞧着小菜园,过两天芸豆就有长大能摘着吃的了。这是一个高兴的事情,芸豆不管是炖炒还是包包子都是味道极好的,真的很久没吃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雪儿又跟着李二郎浇麦地,还是帮忙舀水。一直到天回来父女二人才收拾好回家,虽然还是没有浇完,明天可以继续。多浇一棵麦苗就多一份收成,父女俩心在就是想和老天爷抢粮食。

    晚上太阳是落山了但是月光也是很亮的,李雪儿不经意间瞧见路边的树干上有东西再爬,看样子像个虫子。雪儿好奇的走进来瞧一眼,原来是蝉还没有蜕皮的蝉。

    没有蜕皮的蝉晚上从泥土里钻出来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把外层的壳整个的脱掉。脱下来的壳是药材,可以治疗喉咙肿痛、外感风热、破风伤等。蝉也可以做成美味,还记得前世很小在农村住的时候小孩子非常喜欢捉蝉,火烧或者油炸味道都很好。要不是碰巧看见,李雪儿都忘了这事,恐怕要听见“知了··知了··”才想的起来了。于是雪儿一路抓着知了到家的。

第四十三章 团聚

    父女二人回到家,孙慧娘赶忙让俩人洗洗手洗洗脸准备吃饭。已经很晚了再加上干体力活,李二郎饭桌上是狼吞虎咽。

    孙慧娘烙了饼,做了菜汤,李雪儿白天带回家的小鱼收拾干净在油锅里炸过,金黄香脆的连骨头都酥了。

    晚上的时候很早就睡了,明天还是要继续去地里浇地的。身体劳累了一闭眼睛就睡着了。又持续了两天总算是把李家的麦田浇完了一遍,小麦都缓过来劲了,仅仅两天的时间好像长大了不少。

    明日就该是学堂休假一天的日子了,一家人商量着让李二郎去镇上买些肉顺便接李泽洋回家。李雪儿瞧着芸豆和辣椒已经有长大了可以采摘的,每样摘一点让家人尝尝。

    到了下午的时候,李二郎带着儿子回家了。李泽洋看上起的确是瘦了一点,但是整个人给人感觉更自信了更有精气神了。但是疼爱孩子的孙慧娘瞧见了确是心疼的掉眼泪。

    “我的儿啊,怎么才几天不见就瘦了这么多。”孙慧娘拉着李泽洋的胳膊左右端详,怎么看都是瘦了。

    “娘,我结实着呢,这些天在学校学了很多的学问,跟以前村里的学堂真的很不一样。”

    孙慧娘更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李泽洋更关注于做学问。虽说只是去新学堂几日的时间,但是课堂上学到的、书本上看的,让他觉得从前学的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李泽洋每日费神费脑废寝忘食的学习自然是瘦了不少,在吃食上面也自然没法和家里比。

    家里早早准备好了热水对上凉水就成了温的,李二郎父子两个从镇上回来出了一身的汗,这会要好好的洗漱一番。孙慧娘领着贴心的闺女去厨房准备丰盛的晚餐。

    李泽洋最喜欢吃饺子,虽然包饺子比较费时,但是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总要吃顿好的。孙慧娘瞧着儿子瘦了女儿也一样,因为天气热的原因李雪儿最近没怎么有胃口,再加上这几天老跟着李二郎去地里,这小脸蛋晒得都黑了,瞧着也是让人心疼。

    有时候孙慧娘都在心里想着,要是李雪儿没有这么懂事勤劳,这作娘的心里还好受些。可是如今家里条件还是只能盼着日子越过越好,将来雪儿不用如此辛苦。

    饺子馅是用的芸豆,切得碎碎的加上一点青辣椒一些韭菜和切成小块的猪肉,加上盐和油搅拌均匀。芸豆之前李家没有吃过,今天也是尝鲜了。

    说到吃芸豆还有个小插曲,李雪儿种芸豆辣椒这些东西的时候家里没人反对随着她,可是听说这要吃进肚子里李二郎夫妻两个就有些担心。

    李雪儿想要吃给他们看证明没问题,但是李二郎夫妻两个哪里肯让宝贝女儿冒险。最后还是雪儿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办法,让小鸡试吃。小鸡吃了之后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才放心。所以说这芸豆辣椒在李家小鸡是第一个尝鲜的。

    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因为芸豆做的馅之前没吃够都觉得新奇,微微的辣味更是一种新的味道。

    担心家人吃不惯辣,李雪儿就只在馅里放了几个辣椒,而且辣椒最辣的种子和里面白色的辣筋都去掉了。

    “好吃,比之前吃过的饺子都要好吃。”

    李泽洋这几天没有吃到家里的饭菜就想念,辣椒淡淡的辣味更是让他觉得胃口大开,真的是哪里的饭菜都不如自家的。

    “没想到这后院种的菜还有这好味道,要是更辣些就过瘾了。”

    李雪儿种菜的时候大人想着孩子高兴就随她折腾,如今觉着多亏没拦着。李二郎是爱上了辣椒的味道了,既然喊着味道不够重,李雪儿也寻思着弄个超辣的给老爹尝尝。

    一顿晚饭一家人都吃的很是开心,李泽洋兴致勃勃的讲学堂的趣事,其他人也跟他说家里发生的事情。

    看着两个孩子都睡下了孙慧娘回到自己屋里,李二郎也还没睡坐在床上想事情。

    “你怎么了,今天儿子回来了大家都高兴,这会你怎么皱眉头了。”刚刚还是满脸的笑容,一会的功夫就变了,孙慧娘瞧着丈夫有些莫名其妙。

    “我今天去镇上路过周老板的粮店瞧买粮食的人不少就瞧了一会,现在一斤小麦已经卖到五文钱了。”李二郎先前买回家的小麦差不多够李家四口一年吃的,李家不会饿死。但是旱灾已现粮价暴涨,弄不好是要乱了。

    “啊··不会吧··这才几天的功夫价钱翻了几倍。这样的粮价应该会有很多人家承受不了的,多亏我们在粮食涨价之前买了。”

    五文钱一斤的价钱真的是吓了一跳,现在心里最多的是感觉庆幸。想到可能会有不少的人家要饿肚子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很容易想起李家从前的艰苦岁月。

    第二天李雪儿清晨还不太热的时候就叫上李泽洋一起到河边捡田螺,后来李二郎也加入,到河里逮着了两条大鱼。

    大鱼烤了或者做鱼汤,小鱼在油锅里炸的金黄酥脆。洗干净的田螺用辣椒爆炒,都能闻到辣椒的香味。

    晚饭又是这样丰盛的一桌,别的还好说,田螺简直是让李家人吃的不想停下来。以前也吃过很多次的田螺了,但是都没这次做的有滋味。李雪儿瞧着大家明明已经辣的直伸舌头、往嘴里塞馒头、喝水,但是香辣味的田螺让他们舍不得停住嘴。

    相聚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李泽洋要回镇上接着学习。李二郎之后很少出门,一来天气太热二来也是因为发现最近总有几个人在家里的附近转悠,让人感觉不安全。

    果然在一天深夜,本应当是熟睡的时候,有人却偷偷摸摸的进了李家,直奔存粮食的那间屋。

    粮价没有再五文钱的时候停住反而是继续涨价,已经有人开始饿肚子了。李家曾经从镇上买回不少粮食,整车粮食的往家里运让不少人知道。于是现在有人家没了存量也不想饿肚子就打定主意想偷。

第四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