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8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亩产一石来算的话,这一年下来,他们可是有一千多石的收入,而他们却只需要缴纳二十石的税收,他还感到五味杂陈,可见这地主跟资本家也没有什么区别,多收他一文钱,那就跟要了命似得,资本家是卑鄙的,但是地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都是一丘之貉。
他身旁一人道:“老哥,你就别委屈了,你看看人家元家缴多少税。”
“如今的元家,可不是以前的元家,元家做买卖的收入要远远土地带来的收入,咱们可就靠这土地吃饭呀。”
“这真是不公平呀,商人缴纳那么一点点税,咱们却缴这么多。就说尚书令,我听说他连一块田地都没有,岂不是说税都不用缴。”
“这你倒是误会尚书令,尚书令是没有一块土地,但是他有北巷,根据印花税,租约可都是要纳税的,听说他交得税可比咱们多多了。”
“但是他多有钱,咱们几个加在一起,可也不及他的一半,他的财富可是深不见底的。”
。。。。。。
一方有失,一方就有得。
地主是五味杂陈,农夫则是欢天喜地,因为长安是狭乡,寻常百姓都没有多少土地,至少都没有达到朝廷的正规标准,他们缴纳的税那真是锐减,他们是非常踊跃印花的,印花之后,再算算自己的税,只觉浑身都轻松了许多,对于未来是充满了希望。
而商人比地主、农夫的心情还要复杂一些,他们的税很难去计算的,他们至今都没有算出来,这个印花税对于他们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如果不谈钱的话,这印花税当然是有利于商业发展,要知道这契约精神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只不过这是无形的。
。。。。。。
长安如今最热的话题,就是………你交多少税?
以前大家缴的税都一样,不需要去问,但是如今税收都不一样,这越**的话题,百姓就感兴趣。
地主都还好说,可是商人的税,那很难计算的,商人面临着很多长期的契约,租约就是最常见的。
从而又诞生出一个全新的行业,就是会计事务所诞生。
。。。。。。
与此同时,运河一代的州县,也都在发放全新的户籍,以及开始印花。
韩艺为了同步,事先就已经让人运送新户籍、章印、颜料运往各州县。
而运河一代的州县,热情比长安还要高一些,长安地主还是多少有些不太情愿,但是这里不管是地主,还是百姓,都迫不及待要去印花。
而印花的结果,就是爆发了一场合法的圈地运动。
因为在这之前,那些地主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朝廷来跟他们清算,他们在危机中兼并的那些土地很多都是口分田,是属于国家的田地,是要再分配的,在律法上面,怎么也不能算是属于他们的,但是印花之后,就变成永业田,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故此,江淮、江南一代的大地主,都开始大规模的圈地,建立起一个个大农庄来,在印花之前,他们就已经达成了协议,彼此交换了土地,他们兼并土地的时候,那是犬牙交错的,这不利于管理,如今他们拥有的土地都是一整块,一整块的。
非但如此,他们还在继续出高价购买百姓的土地,同时又申请了很多的荒地。朝廷还是鼓励开垦,你申请荒地,那你就得缴税,朝廷何乐而不为。
但如果申请荒地的亩数太多,审查就非常慢,而这些大地主申请荒地,以及高价收购土地,主要就是想将自己的土地全部连在一起,都不是很多,这审查起来就非常快。
并且他们开始驱赶自己的佃农。
佃农已经是最不划算和最不稳定的合作模式,因为法律上已经明文规定,税收必须是地契的拥有者来承担,你可以在契约上规定佃农承担税收,但问题是如果发什么意外,或者佃农跑了,那地主就得承当,不可能再推给别人,所以雇佣制才是王道,他们一边在驱赶佃农,但同时又雇佣经验丰富的农夫,来帮自己打理庄园。
这个在人数上就有限制,很多佃农失业,而那些大富商可正盯着的,赶紧招来,而对于那些佃农而言,如今工人缴纳税非常少,并且有劳工法案的保证,又是一批佃农涌入城内务工,城市的规模那真是一天一个样。
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睦州和扬州,睦州是恨不得将那城墙给拆了,因为作坊的集中,郊外都已经成为中心,但是谁敢将城墙给拆了,只能想办法多开几道城门。
而且扬州就已经完全解除宵禁,因为扬州的娱乐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这就是让走私贩给搞起来的,这个行业对于夜晚的追求是太高了,故此扬州的商人请求杨展飞取消宵禁,并且愿意多支付一笔治安费用。其实杨展飞也很乐意开放,因为开放夜晚的话,就会产生许多的印花税,可问题是朝廷又没有说要解除宵禁,杨展飞就一开始五天解禁一次,后来就三天,后来两天,后来一天,再后来,那就。。。。。就默认了。
这也是杨展飞从韩艺那里讨教来的,装傻充愣,我不管,我都不管,你们自己弄,当初走私也是如此,他也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大家自由发展。
。。。。。。。
亳州!
但见一个身着朴素的老者与一个三十来岁,管家打扮的男子走在街道上,而他们那慢悠悠的步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从他们身边走过的百姓,那都是行路匆匆,神情亢奋。
“不一样,真是不一样啊!”
那老者不住的摇着头。
“老爷,什么不一样?”那管家好奇道。
那老者道:“你自己不会看么?以往百姓脸上都是那种木讷的神色,而如今这里的百姓却是神色激扬,可是他们才刚刚从危机中走出来,是一穷二白呀!”
“听老爷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如此呀!这是为什么呢?”
那老者凝眉思索片刻,道:“虽然他们现在是一穷二白,但是新政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以前我们老是想着天下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不愁吃不愁穿,那便是旷古烁今的盛世。唉。。。可是土地就那么多,就算是一代传一代,同样也会令人失去变得麻木,就算没有兼并,百姓也很难再往前进一步,但是商业却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拥有无尽的财富。现在想来,我们这些大臣都太太自私了,我们都想着当宰相,名垂青史,流芳万古,那我们凭什么要求百姓追求的只是吃饱穿暖。也许,他才是对的。”
这个老者正是刚刚来到亳州出任刺史的许圉师。
。。。。。
尚书省。
“从目前新政执行的情况来看,长安在明年初,就应该完成所有的户籍发放以及印花,江淮、江南等地区,虽然也非常顺利,但是因为人手没有长安充足,故此可能要晚个半年,但这比我们预计的都要快得多。”
刘祥道是满怀喜悦的说道。
这比预想中要顺利许多,他们也是长出一口气呀!
狄仁杰道:“不过我发现新政颁布之后,官府与百姓打交道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将会成为常态。如今北巷新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西市也开了一家会计事务所,他们都是一方面向百姓,一方面向官府的,而在以往可是没有这个行当的。所以我认为朝廷也应该做出应对,成立一些新得官衙,免得到时候,百姓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询问。”
韩艺问道:“你有什么建议?”
狄仁杰道:“我朝实行的乃是三省六部,但是六部都在皇城之内,百姓是难以接触的到,我认为六部应该都在皇城外设立分部,让百姓都可以接触得到。如果全部通过县衙来解决,我认为县衙已经是不可能照顾到这么多事。好比说大理寺,民间都已经建设期关门的律师事务所,也就是他们都看到将来肯定会出现非常多的纠纷。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在家耕地,平时接触甚少,而如今百姓都流动起来,并且沟通增加了许多,那势必会产生许多纠纷,如今的大理寺恐怕难以满足百姓的需求,我认为应该扩建大理寺。”
不愧是狄仁杰,还真是一个狠较色,三言两语,就将大理寺的职权扩大了。
韩艺稍稍点头,又问道:“你们认为呢?”
长孙延道:“我赞成狄少卿的建议,朝廷应该密切的关注国家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只有及时与百姓交流,才能最快做出调整,以往官员那种处理事务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变化,我们应该及早做出准备。”
张文灌道:“但是目前大家都在忙着落实行政,你这又节外生枝,哪里忙得过来。”
狄仁杰道:“我倒是认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做出一些改变,毕竟我们如今设立了许多办事点。”
张文灌道:“那些办事点都是一些民房,是临时的,要是这么做的话,首先得修建官衙,可是这都需要钱,国库如今哪里拨得出钱来。”
郑善行道:“我倒是认为与民打交道,这民房反而是最合适的,若建得富丽堂皇,只怕百姓反而会望而却步,而且这会影响到城内的居民。狄少卿的建议,只是为了帮助百姓,与百姓沟通,那么只要适用、舒适就行,我从不认为这官衙修建的富丽堂皇,会对于官员处理政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促使官员贪图享乐,不务正业。”
这什么性格说什么话,他在自由之美的办公室,那简直小得可怜,他就是觉得什么方面都是适用就行,多了就是浪费,他是坚决反对修建什么宫殿,官衙。
张文灌被怼的有些想哭,他可是老臣子,以前朝中那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可是郑善行他们这小辈太生猛,完全不给面子,说话都非常直接,但是没有办法,坐在最上面的尚书令,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张文灌心里非常委屈。
他们可以不顾及,但是韩艺不能不顾及,道:“你们先别争了,听我一言,其实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张尚书也不是说要铺张浪费,将民房修建成官衙,这个很难操作。好比说大理寺这种官衙,你摆个摊在街边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也不需要朝廷出钱,那。。。那李义府、许敬宗他们的宅院不空在那里么,他们的宅院大得很,直接拿来用就行了,反正放在那里也是浪费。”
这一句话就告诉大家,为什么他能够坐在那里。
刘祥道笑道:“尚书令言之有理啊!”
狄仁杰道:“也就是说尚书令是赞成的?”
韩艺道:“我个人没有什么意见,但是这事还得上奏给陛下,你们就自己去上奏吧,我是不会上奏的,因为写奏章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大家都呵呵笑了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韩艺这种级别还需要自己写奏章吗?他这么做就是不想揽权,要是什么都得通过他,等于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变化就是商机
这新政才颁布多久,他们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建议,看上去就好像是过家家,完全没有规划。
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他们预计中的,确定印花税,只是确定了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还有着很多的地方需要改变。
也由此可以看出,这新政跟中原王朝一直贯彻的政策是不同的,以前的那一整套制度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政需求。
李弘那边倒是很快就通过了,因为李弘也希望可以多听听百姓的诉求,但是还得经过李治的点头,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毕竟在制度有些改变,还得走一个流程,不过他们也不是很着急,目前就还是以新政为主。
在过去一年中,朝廷的一切政策都是临时的,临时就充满着不确定性,如今终于确立了新政,换完户籍的人,那就可以安心办自己的事。
而且,明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就看谁能够在新政之下,脱颖而出,因为新政带来了许多许多的改变,也带来了许多许多机遇。
每个人都在为明年做准备。
王家。
“哥?哥,你什么来的?”
王固道刚刚回到家里,就见王玄道坐在里面。
王玄道道:“刚来一会儿,坐吧。”
“哦。”
待王固道坐下来之后,王玄道便问道:“买卖怎么样?”
王固道激动不已道:“哥,咱们这回可是大赚,如今各个作坊都已经开始盈利了,比咱们预想中的可还要快,尤其是造笔作坊,很多人都上咱们作坊购买那种炭笔,你现在去外面看看,那些大户人家家里可都有咱们生产的笔。”
王玄道点点头,道:“关于炭笔的专利申请进行得如何?”
王固道兴奋道:“已经通过了,就等着挂牌了。”
王玄道道:“很好!你立刻将造笔作坊之外的所有作坊都给卖了。”
王固道听得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哥。。。出。。。出什么事呢?”
王玄道微微笑道:“没有出什么事,只是我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造笔作坊。”
“可是那些作坊也都盈利呀!”
“但是利润没有造笔的利润大。”
王玄道道:“一旦我们拥有炭笔的专利权,那么全天下的百姓就只能用咱们生产的炭笔,这其中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而其余的作坊只会拖累我们。当初我们收购那些作坊,都是以极低的价钱收购的,而如今市场慢慢恢复过来,并且有很多人都想来做买卖,这时候卖出去,我们能够从中赚不少,当我们有了充足的资金,我们就能不断的完善炭笔,并且研发出更好的笔来,就算十年的专利期限过去了,我们还是可以远远的领先于其它造笔作坊,这笔是大家都不离开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朝廷打算普及教育,会写字的人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多,哪怕我们占得三成的市场,就已经是不得了了,没有必要再做其它的买卖。”
王固道沉思半响,突然一脸纳闷道:“哥,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做买卖?”
王玄道微笑道:“我也是从别的商人那里学来的,你看人家小胖集团,他们只生产坛子菜,但是长安的富商又有几个能够比上小胖集团,说到底,这商人追逐的还是利益,什么利润最大,那咱们就做什么。”
。。。。。。
崔家!
“少东主,那曹家兄弟对于水泥非常感兴趣,他们都认为水泥能够帮助他们建造出更大的作坊来,故此,他们希望可以和韩艺的建筑集团合作,今日还约了韩艺他们去水泥工地那边商谈。”
崔戢刃稍稍点头,道:“既然他们都这么认为,那就这么做吧。”
蒙达有些不解道:“少东主,那水力纺纱机虽然是他们兄弟做出来的,但是没有咱们的钱,他们岂有今日,可不能什么都由他们做主。”
崔戢刃笑道:“做买卖追求的是利益,而不是斗气,虽然说来很令人不齿,但是我们既然在做买卖,那我们就必须遵守这个规矩。只要他们能够为我们带来财富,那为什么要去干预他们。另外,你去放出消息,出售咱们名下所有的作坊。”
蒙达惊讶道:“什。。。什么?”
崔戢刃笑道:“我们当初收购的作坊,太多太杂,而我们又不是山东集团、关中集团这种大集团,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财力、物力、人力将这些作坊都经营好,然而,将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大,与其到后来被他们逼得关门,就还不如现在就与他们合并。
这出售是假,我希望的是合并,与那些势力雄厚的商人,或者说各行各业的翘楚合并,全部采取我们跟自由之美合作的方式,我们只需要从中得到相应的股份,主导权可以交给他们。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去投资全新的行业,如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
蒙达毕竟做了很多年的买卖,一听便明白过来,对于这位少东主,那是五服投地,原来买卖还可以这么玩,点头道:“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
在长安以西,三十余里处,有着一片石山地带,这里是寸草不生,以前基本上没有人来这边,周边也没有住着什么人,但是如今这里却有着上千人在干活,他们推着木车,扛着布袋,在工地上行走着,而周边也渐渐建立起一些房屋来。
这里便是水泥厂、砖厂、瓦厂的所在地,在东边还有一个大煤矿。
只见一群身着绸缎的贵人沿着工地的边缘一边行走着,一边交谈着。
这些人正是这工地的东主以及一些前来询问的客户,除了韩艺之外,还有两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他的左右两边,一个名叫裴光远,出身河东裴氏,跟那裴清风不是同条支脉的,还有一个名叫韦显,出身京兆韦氏,而这个工地其实就是韩艺与关中四大家族合作的,韩艺要找合作伙伴,当然是找最好的。
在那些士族、贵族中,有些人是反对韩艺的,但也有些人是支持韩艺的,这就是真正的贵族,他们的思想是比较自由的,不是说人人都得信儒教,信佛教,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他们家族有些人恨不得韩艺早点死,对于韩艺做的一切都是嗤之以鼻,但是也有一些人,又非常欣赏韩艺的才华,也认可韩艺的政策,他们愿意跟韩艺合作。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客户,元修、曹氏兄弟,等等。
“怎么样?”
韩艺朝着正拿着一块砖瞧着的元修问道。
元修道:“姑父,你这砖确实可以比皇宫里面用得砖还要好,但好像比一般的砖要轻不少啊!”
如今韩艺与元牡丹的关系已经公开的不能公开,他也无所顾忌,直接喊姑父。
曹氏兄弟也是点点头。
韩艺笑道:“怕不结实?”
元修笑了笑。
韩艺看着韦显。
韦显愣了下,不明所以。
韩艺道:“你难道认为我天天会来这里陪客户看货?还是你打算就让个管家来看着?我无所谓的,我几千贯扔在这里,全当创造就业,就算赔了也没有关系。”
这话说得真是霸气。
宇文修弥他们是一脸崇拜的看着韩艺,只盼将来也能如韩艺一样。
韦显猛然反应过来,一脸尴尬,忙向元修道:“贤弟,我们这砖是采用的新材料,目的就是希望它能够轻一点,这样便于运送,但同时非常结实的,而。。。而且,我们的工匠已经想到一种全新的房屋结构,保证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裴光远也补充道:“而且,我们先会用于新市场的一些公共建设,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砖是非常牢固的。”
元修听着是直点头,但目光却始终瞟向韩艺。
韩艺笑呵呵道:“要真让你们来这里销售,不出半年,咱们都得关门歇业。”
韦显委屈道:“可是我们都是按照你教的在说呀!”
韩艺道:“如果这么容易的话,那我就直接出本书,然后每个人天天背,等到倒背如流,就都发财了。问题这不是在背书,而是在做买卖,是要有激情在里面的,首先,你们得表现出非常激动和骄傲,对于自己的商品充满着信心,甚至认为你们的商品是可以改变人类的居住模式,改变一切,这样你们才能够感染客人。”
说到这里,他指向一旁宇文修弥道:“你看人家宇文修弥,刚刚出来做买卖的时候,我都没有教他,他却总是能够充满激情,虽然说得都是一些废话,但是他的话能够感染人家。买卖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们还有的学,没事多去市场走走,看看人家是如何做买卖的。”
说着,他便往前走去。
元修、贺若寒他们都低头笑着跟了过去,留下一脸尴尬裴光远和韦显。
。。。。。。
从水泥厂过后,韩艺没有萧府,而是去了北巷,因为桑木派人传信,彭靖来了。
“东主!”
“来了,坐吧!”
“是。”
彭靖坐了下来。
韩艺略显疲惫的揉了揉双目,道:“谭洞他们的情况如何?”
彭靖道:“全都按照东主的吩咐办妥了,只不过,我们在走私的过程中,招了不少人进来,大家最近都无所事事,故此谭洞让我来问下恩公,是不是将这个走私团队解散?”
韩艺笑道:“怎么?他们玩厌呢?”
彭靖道:“那倒不是的,他们倒是都乐在其中,只不过如今没有关税,大家没有必要走私。”
韩艺笑道:“走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正所谓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他们不厌烦就行。再者说,我花了这么多精力,打造出这么一个精英团队来,怎么可能轻易解散。”
精英团队?彭靖愣了下,随即问道:“不知东主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吐蕃!”
韩艺道:“将我们的走私团队全部调去吐蕃边境,帮助我大唐商人拓展吐蕃这个大市场,我要给那禄东赞老儿来一剂慢性毒药,我要看着他中毒身亡。”
。。。。。。
自由之美!
“公子,公子!”
徐九微微喘气的来到郑善行的屋里,道:“喜事,真是天大的喜事呀!”
郑善行听得一愣,道:“什么喜事?”
徐九吞咽一口,道:“我们在扬州的自由之美,这今年上半年,接到了上万贯的业务,有了这些资金,我们自由之美可算是缓过来了。”
“上万贯?”
郑善行顿时都惊呆了,“什么业务?”
“就是工人的服侍。”
“工人的服侍?”
“公子有所不知,睦州的工人已经超过的当地的农夫,而农夫的服侍并不适用于工人在作坊里面干活,我们那边的设计师专门为工人设计出几套服侍来,结果立刻引起了当地工人的喜爱,那些作坊都上门来订购这种服侍,而且,民间也有不少人穿那种服侍。”
郑善行好奇道:“是什么服侍?”
“其实就跟皇家警察和军事学院采用的服侍很相似,那边送来了几套样本。”
徐九打开自己的包袱,拿出几套服侍来。
郑善行赶紧拿起来看了看,其实就是根据那种中性服侍设计出来的,都很修身,袖口很小,衣裤是分离的,衣服是套进去,连衣扣都没有,裤子就是系着一个腰带,并且还有口袋,一看口袋的样式,就知道是为了兜一些小工具的。
跟后世的服装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
“这好像也不是挺好看呀!”
郑善行看了半天,有些纳闷道。
徐九嗨了一声,道:“公子,如今人人都想着挣钱,谁还管好不好看,方便就行,我觉得咱们也可以推广这种工人服侍。”
郑善行皱眉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如今工人都没有钱,自然只是图个方便,但是谁都爱美,你立刻让我们设计师,以这些服侍为基础,保证其方便性,再令它更加美观一些。”
徐九激动的直点头。
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是自由之美一直过得比较艰难,因为在这一年中,买卖都不景气,人家都没有钱,再便宜也没有人买。
然而,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引发出了很多商机。
服侍是首先就要面临着改变的,因为原先的服侍,都不是很利于在工场里面工作的工人,以前都在家里工作,如今都在工场里面,这环境不一样了,服侍自然就要面临着改变,商人追求的是利益,他当然希望工人的效率更高,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但只要发现变化,就肯定会带来商机。
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历史拐了个弯
这古人还真不是不会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一直被人歧视,但是只要你稍微给一条缝出来,他们就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智慧来。
新政基本上为大唐奠定了商业基础,因为印花税是来源于契约,那么商业就能够为朝廷创造大量的收入,那么朝廷自然也会重视商业,大家也不怕朝廷会打压商人,这玩法立刻就变得多种多样,都不用韩艺去教,他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
但是总结起来,也就是一点,完成资本积累。
不管是王玄道,还是崔戢刃,或者其他商人,其实都在追求着垄断。
一旦垄断,财富就会迅速积累,那么他们就有资本去发展技术,去做更多的事,这是小农经济永远不具备的,因为小农经济就这么多钱,哪怕是那些大地主,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撑他们发展技术,发展技术是非常少钱,有些技术长达数十年,如果你想缩短,就得招纳很多的工匠。
如今长安的商人,都在开始合并,大家都在合并,合作,包括韩艺在内,你要不这么做,你就得死,你没有资金,你竞争不过人家,哪怕是你有技术。
而且,唯有如此,长安才能够对外输出,因为长安的资源远不如江南,他们只能发展技术,研发出新产品,这是长安的优势,因为长安有很多人才。
此时已经入冬,寒风呼啸而来,肆掠着整个大地,但是却阻止不了长安百姓对于新政的热情,即便是身着淡薄的外衣,冻得是嘴唇发乌,但是人人眼中却兀自绽放着光芒。
不同于扬州,长安的娱乐行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反而还在持续的下降,哪怕是那些纨绔子弟也都不再天天往青楼跑,因为他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都在努力的为了生活而奋斗,都在力争上游,如果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天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让他们会显得格格不入,并且令人看不起。
他们觉得自己也该干些什么,因为百姓的努力,以及整个社会迸发出来的竞争性,令他们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如今长安百姓最担心的就是在家闲着,因为紧迫意识告诉他们,如果你在家休息一日,哪怕只是休息一日,你边上的邻居就可能会超过你。
至于即将要到来的年关么,已经没有人再去关注,今年的年节,注定会是悄无声息的过去,只有极少的人在为年节筹备着。
傍晚时分,韩艺乘坐马车回到萧府,可是刚刚入得大门,就见到一出家暴正在进行中,只见韩玄牝跪在小矮桌上,撅着小屁股,而萧无衣则是拿着藤条站在他身后。
啪地一声。
韩玄牝绷紧着小脸,咬紧着嘴唇,愣是没有出声。
韩蕊则是坐在一旁,双眼通红的,紧紧握住弟弟的小手,她性格像极了元牡丹,非常遵守规矩,这母亲教训儿子,那是天经地义之事,她始终也不出声,就是默默得陪在弟弟身边。
从他们熟练的动作来看,这决计不是韩玄牝第一回挨打。
“等等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