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7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思文看着自己的佩刀,觉得这玩意好像还没有金钱好使啊。
最为疯狂的就是扬州,其实扬州也是发放国债券最多的地方,比洛阳还要多,但还是被瞬间被抢光了。
扬州的走私集团,那就是韩艺一手缔造出来的,这里的物资也是最丰富的,谭洞他们是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元行开始出售国债券,不管怎么样,先将队伍给排满,为国债券造势。
这商品,越多人买,那就肯定越火,这定律来的,后世商人经常用这一招,自己雇佣一些龙套去排队。
而且扬州可是韩艺的大本营,扬州的富人都相信韩艺,绝对不是相信朝廷。
这国债是越卖越火,就好像股票一样,价值一千万贯的国债,全部销售一空,这国债从一个笑话,变成一种时尚,再变成一个神话,而且变化的如此之快,那真是没有人料到。
只能说韩艺太神奇了!
就算他打个屁,大家也都说是香,那些所谓的聪明人都恨不得想自杀。
李治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真心喜忧参半,五味杂陈,他是知道这些购买国债的原因,可想而知,这里面有多少贪官污吏,唐朝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出现过这么多的贪官,李治真心感到可怕,我究竟养着怎样一群人,我还得将这钱从他们手里借回来,世上没有比这更加憋屈的事。
大兴善寺。
“如今只怕有人告诉孩儿,韩艺能够将一个夜壶卖到一百贯,孩儿都会相信。”
崔戢刃有一些失落,至今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朝廷都已经这地步了,问百姓借钱,竟然这么多人踊跃的借钱给朝廷,这要说出去,真没有人会相信。他原本以为这只是韩艺的虚招,没有想到这原来就是大招,这他真是自愧不如,就算现在让他去玩,他也不知道怎么玩,根本就看不懂。
崔平仲笑道:“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你只要仔细想想,什么人会急于将大量的粮食兑换成一张便于携带的债券。”
崔戢刃猛然醒悟过来,道:“爹爹的意思是朝廷为了那么贪官污吏掩藏他们的赃款?”
“应该是如此。”崔平仲点点头道。
“这。。。。。。!”
崔戢刃就算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李治会这么做,因为这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官员贪了国家和百姓的钱,结果国家还为他们的脏钱打掩护,将这些赃款节奏,还尼玛支付利息,就没有哪个朝代会干这么缺心眼的事。
崔平仲道:“对于陛下而言,皇位才是最为重要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但是对于韩艺而言,这些国债券可以保证他在这三年内,拥有无人可撼动的地位。”
“是呀!”
崔戢刃道:“如果韩艺能够力挽狂澜,那每个人都一定相信只要有韩艺在,那么这国债券就一定不会失效的,反之,如果韩艺不在,那么朝廷就很可能会失信于民。韩艺凭借着一张国债券,将天下人的利益都捆绑在自己身上。”
崔平仲道:“不但如此,他还将权力紧紧的拽在自己手里,除他之外,朝廷中谁人能够将这一笔债务还清,在此之前,国库可是负债的,而且,还免除了一年的税收,就算如今韩艺让位于你,你敢接下么?”
崔戢刃摇摇头,他虽然傲慢,但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这他真心想不出办法还债。
崔平仲笑道:“每一个人追求的无外乎名、利、权,若得其一,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但是韩艺这一步棋,将三者都全部收入囊中,不但如此,他也为下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崔戢刃皱眉道:“下一步?”
崔平仲道:“你曾好奇,为什么韩艺在精简官吏之后,还不出招,其实他不出招,是在为地主兼并土地争取时日。”
崔戢刃惊讶道:“兼并土地?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帮助地主、士绅?”
“他不是帮助士绅地主,而是要打击士绅和地主。”
崔平仲点点头道:“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百姓已经活不下去,而地主手中却握有大量的粮食,这是地主兼并土地的最好时机,古往今来已经屡见不鲜,只不过以往是因为天灾,而这一回是韩艺在幕后操纵的。如此一来,大量的百姓将失去了生计,这就为商人提供了人力。并且,最开始反商的是士绅、地主,这也是危机爆发的最开始,而最终却是商人拯救了百姓,如此韩艺便可一举扭转商人在名声上的不利局面,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商人一直被人压着,就是因为百姓对于商人没有好感。如果我没有猜错,他下一步就是引导商人去接收流民,同时往士绅身上泼脏水。”
崔戢刃听得冷汗狂流,道:“他这一招真是将天下人都算计进去了。”
崔平仲笑道:“如果没有这大的利益在前面,他岂会将自己父亲的坟墓给弄垮。”
崔戢刃叹了口气,道:“孩儿是不可能胜过他了。”
别说他想不出来,就算他想得出这种计划,他也不敢玩,这真是太可怕,稍有差池,那就真的成为了千古罪人。
崔平仲微微一笑,道:“其实你也不需要跟他分出胜负,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应该从中发挥作用,带领大唐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这才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崔戢刃抬起头来,道:“可是爹爹,你认为韩艺这么做,对吗?很多百姓都在因此而丢了性命。”
崔平仲沉吟片刻,道:“若你就局势的变化而言,韩艺这么做的确是丧尽天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但是你认为这些是可以避免的吗?其实李义府走的这一步,将来也一定会发生的,皇后不就是利用地主去打击商人么,而地主和商人之间的矛盾总会爆发的,商人要崛起就一定要迈过这一道坎。只不过韩艺让这种情况提前发生了,但这至少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否则的话,后果将会比这严重一百倍,而且这也让我们都吸取到教训,国家与民争利,是绝不可行的,我反而认为这一场灾难,是利大于弊。”
。。。。。。
。。。。。。
两仪殿。
“陛下,如今国债已经全部售出,微臣建议赶紧让各地官府能够开门,如此才能彻底稳住局面。”
李治听完韩艺的建议,面露犹豫之色,道:“就那些个官员,你叫朕如何还敢将粮食交付到他们手中。”
说不定那些国债就是他们买的。
韩艺回答道:“但是朝廷现在也没有能力将所有的官员全部替换,就算要替换,也都需要时间的,目前还需要用他们。不过微臣有一个主意,可以暂时防止他们贪污。”
李治忙道:“什么主意?”
韩艺道:“目前国债换来的粮食,可都在金行和元行那里,朝廷可以直接将粮食存入金行和元行当中,并且命令金行跟元行拨多少粮食给各地官府,如此一来,每一笔账都有记录,而金行和元行可不敢为了这点点蝇头小利,而背上贪赃枉法的罪名。”
李治稍稍点头,道:“这倒是可行。”
韩艺又道:“还有一点,百姓对于官府已经失去信任,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搞鬼,为了重新让百姓信任官府,微臣建议让百姓从当地官府中挑选官员,临时掌管官府。”
“那百姓去挑选?”李治惊道。
他都不知道这怎么操作。
韩艺点点头,道:“微臣相信,各地州县还是有一些正直官员,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但是当地百姓肯定知道,陛下可以让程处亮领着皇家警察去各州县做一个抽查,就是询问百姓最希望当地哪个官员暂时接管官府,得票最高的,就让他先管着,等到朝廷恢复过来,再酌情而定。”
“好吧,就这么做。”李治点点头,他现在对于地方官员都已经失去信心,你让他来选,他也不知道该选谁,他也是闭着眼睛点,但是你要去仔细考察,这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他们现在没有时间,官府得赶紧开门,控制住局面,反正也是瞎选,就还不如选一个百姓支持的人,这样的话,至少能够让百姓信任官府,而且只是随便抽查一些人,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李绩突然道:“根据程处亮他们传来的消息,各地州县还有许多流民,官府开门,流民不散,还是无济于事。”
韩艺立刻道:“这我也想好了,朝廷可以直接命令将各地州县的官营作坊,全部委托金行出售给商人,至于出售的方式,同样也是采取跟长安差不多的方式,只要商人可以保证作坊满员运作一年,给流民一口饭吃,并且交付一定的保证金给金行,这作坊就送给商人。如此便可吸引商人到达各州县,解决流民的问题。”
李治心疼道:“这可都是用国家的钱拨款建的。”
当初的税收不都用来建设这些作坊么,李治现在心里很委屈。
韩艺道:“陛下,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商人争先恐后去各地州县,只能这么干。”
“朕知道,朕只是有一些。。。。。算了,这事你全权做主就行了。”李治点点头,心里将李义府恨得骨髓里面去了,历朝历代都没有干过这么憋屈的事。
韩艺又道:“陛下,百姓已经不再信任官府,但是民安局的名声还并未遭受到打击,微臣建议减少官府的人员,趁机在各地建设民安局,负责维持治安,亦可与官府相互监督。”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早就该这么做了,如今皇家训练营已经培养出许多的皇家警察,不再缺乏人手,正好程处亮就在那边,让他负责此事吧。”
“遵命。”
韩艺又道:“微臣还有一个请求。”
李治道:“什么请求?”
韩艺道:“如今危机差不多已经都解除了,微臣希望忙完这最后一点事,就辞官回家去。”
李治、李绩同时一愣。
好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你说什么?”李治侧耳问道。
韩艺很认真道:“微臣想先暂时辞官回家一趟。”
李治惊讶道:“为什么?”
韩艺讪讪道:“因为微臣本是在跟妻儿旅行,这是微臣早就答应过他们的,只不过国家有难,那微臣自然是义不容辞,如今臣的事也做得差不多,但是臣的妻儿还在那边等着臣,故此微臣想。。。。。。!”
“住口。”
李治指着韩艺,咬牙切齿道:“从今往后,你不准在朕面前提‘旅行’一词,否则的话,休怪朕不讲情面,朕如今听到这两个字,就是一肚子的火。还有,辞官一事,朕可以明确告诉你,你想都别想。”
“那就当放一个长假。”
“不行。”
韩艺道:“可是陛下,微臣已经答应了妻儿,微臣不能失信于他们。”
李治道:“你将他们叫来长安,朕来跟他们说。”
“。。。。。。!”
韩艺尴尬一笑,你以为你很吊吗?我不敢这么做,我就是怕无衣怼你的下不了台,讪讪道:“那陛下,臣就退一步,这尚书令你总得收回去吧,臣还是当回户部尚书。”
李治听得很纳闷道:“多少人想当这尚书令,朕还不让,你还不想当?朕倒是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因为太累了!”
韩艺立刻回答道。
半柱香过后。
“陛下………陛下微臣真的干不来,不信你回去看看臣的书法。。。。。。”
“哎呦!尚书令,你别喊了,回去吧,回去吧。”
张德胜是推着韩艺往外面走,然后将门一关。
“哇!陛下也太不讲道理了,说好的卸磨杀驴了。”
韩艺兀自不罢休,激动的嚷嚷道。
一旁的李绩道:“你就别再演了,如今陛下非常信任你,不会有事的。”
韩艺错愕道:“司空以为我是在演戏?”
李绩笑道:“你无非也就是害怕手中的权力太大,引起陛下的猜忌。”
韩艺哼道:“司空,你也忒瞧得起我了,我还真没有想到那么长远,今日我就讲这话撂在这里了,反正这尚书令,说什么我也不会继续干下去,当我是神呀,靠,一个人管六部,我会疯了的,最多就是户部尚书,多一部我都不干,陛下要不答应,我天天上奏说这事,这事我是绝不退让,谁想干谁干去。”
李绩惊讶道:“你是真的嫌累?”
韩艺道:“当然,我早就说过,我一直都羡慕司空你,天天躺在家里看看黄书,哦不,兵书,天气好的时候,下下棋,打打门球,国家出了事,才出来露露面,这简直就是当官的最高境界。”
这小子真不会聊天。
李绩理都懒得理他,摇摇头,晃晃悠悠的往皇城那边走去。
韩艺撇了下嘴,喃喃自语道:“真是瞧不起人!哼,就凭如今的情况,哥们需要当着累人的尚书令么?就算哥当一个闲官,那还不是我来做主。”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资本的土壤
李治已经是心力交瘁,他真不想再往下拖,得亏这期间都是韩艺在忙,否则的话,就他这身体,早就趴下了,于是立刻下达命令,传令程处亮等人,让皇家警察在各州县进行抽出,赶紧将官员给选出来。
那边又将国债券的粮食直接算是存入金行和元行,利用这两个私营,暂时去控制地方官府的财政,李治如今是真的非常害怕,他从未经历过这么恐怖的贪污事件。
抽查是很快的,而且皇家警察目前是隶属中央的,他们跟地方官府没有什么勾结,他们还是非常公平,反正谁接管,跟他们关系也不大,而且这又是临时的,很快就将官员给选出来了,
有了钱,有了官员,这官府就能够运转起来,官府一旦运转起来,朝廷就对于地方上有了控制。
而官府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招商引资,官府目前最为紧要的是重新建立起信任,抽查并不能够建立其多大的信任,关键还是得给一口饭吃,招商引资就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
这些州县别看一片乱糟糟的,但是对于商人,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人身自由且拥有劳动要素而又无足够生活资料的劳动者,这真得感谢李义府与那些大地主们,李义府先强行征税,又抬高盐价,迫使农夫破产,因为小农经济是受不了任何暴力摧残的,那边地主又赶紧补招,兼并农夫的土地,农夫们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就为商人提供了绝佳的劳动力。
更美妙的是,作坊都是现成的,你来就可以开工。
扬州、睦州大量的富商们,赶紧带着粮食就往这些地方冲,生怕落于人后,甚至于直接将人招到睦州来,如今百姓什么都不求,就求一口饭吃,这种低廉的劳动力,你上哪去找呀。
要知道在这一次危机中,诞生了很多有钱人,但他们这些人没有土地,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资本之路。
不但如此,农村里面也开始进行商业化。
最先就是从扬州开始,扬州本地倒不是因为暴力而开始的原始积累,是因为这两年扬州的经济实在是太好了,给人造成一种资本天堂的假象,其实都是给走私贩炒起来的,当人们意识到,如今当一个酒保都比种地划算,而且后代还有机会读书,那我还去种什么地?
扬州周边的百姓就不愿意继续待在农村里面,士绅、地主都已经拦不住他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扬州的花花世界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他们就将土地租给地主,你帮我将税交了就可以,我自己去城里赚大钱。
地主手中的土地多了,也开始商业化管理,又到处雇人来集中生产。
到后期扬州、睦州的商人找不到投资的方向,于是也跑去各州县买土地,他们都是商人,那宁可雇人生产,也不愿意将土地租给农夫,让他们做自己的佃农,因为商人要的是资源,收租那点点钱,商人还真看不上,横收竖收也就那么多,商人求得是生产资料。
其实这个雇农,是韩艺当初在长安推广,但是这正当性推广,过程是非常缓慢,而且引发了地主与商人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是非常彻底的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分开来,给资本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当然,这一场危机主要就是集中在整条运河这一条线,因为这是从官营开始的,官营也需要交通的,肯定是从交通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这一代可是水路最发达的地方,巴蜀、岭南就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商人也非常喜欢这一代。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分叉口,以往历朝历代发展到这一步,通常是要面临重新洗牌,朝廷缺钱,就只有征税这一招,而且是对农民下手,因为地主本来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地主的税很难征得上,但是那种情况如果再征税,肯定要爆发内战的,就开始新得轮回,不断轮回轮回再轮回,但是这一回,就直接拐了一个弯,不再去轮回。
。。。。。。
但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虽说局势已经渐渐控制下来,但是要恢复过来,肯定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商人的资本积累,肯定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对于唐王朝而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几千万贯那是随随便便丢掉了,唐朝可不是宋朝,丢几千万贯那真是伤筋动骨呀,因为唐朝完全是小农经济,宋朝工商税比农税还要高。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时隔多日,在渭水码头上,终于又看见杨帆而来的货船。
长安的百姓可真是激动死了。
而在码头上也站着不少人,正是韩艺与兀可烈他们那些西北商人。
“韩小哥,韩小哥!”
这船都还未靠岸,就听得甲板上传来激动的叫喊声。
只见钱大方、赵四甲他们激动的朝着码头招着手。
韩艺也是微笑的招着手示意。
过得好一会儿,这船终于靠岸了。
钱大方他们立刻从船上下来。
韩艺笑吟吟道:“你们要是再不来的话,你们就错过最佳的时机了。”
钱大方忙道:“我们已经是立刻赶过来,但是货物太多,这都需要时日的。”
其实他们还顺道,投资了其他州县。
兀可烈听得神色一喜,忙喊道:“老钱”
钱大方哎呦一声,“老哥,你咋还在长安啊!”
兀可烈顿时面色一僵,尴尬的说不出话来。
钱大方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兀可烈他们也笑了起来。
这些货船里面装着的,就是用来跟兀可烈他们贸易的货物,主要就是丝绸与茶叶,还有纸张、书籍,等等,中原生产的货物。
一部分是扬州、睦州官府给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从元行贷款借出来的,名义上是元行,其实是韩艺和元家拿出来的,元家财力雄厚,南进计划已经到了收割期,不需要再节省,韩艺就更不用说,南进计划他也是主要投资者,而且他在这一场危机中,直接将自己的财产翻了好几倍,但是如今朝廷那真是负责累累,可以说是欠了一屁股债。
因为韩艺还履行了对于兀可烈他们的承诺,还补偿他们了很多,毕竟他们留在这里这么久,其中损失是巨大的,韩艺没有让他们吃亏,因为韩艺非常清楚,西北地区是绝对支持他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他想去西北称王,估计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西北是商人主宰,他又是商人的头,商人一定会拥护他的,他决计不能让兀可烈他们吃亏。
兀可烈他们也非常感激韩艺,你简直就是我们的父亲,朝廷都这情况,你还补偿给我们。
“韩小哥!”
忽闻一声叫喊。
韩艺顿时激动的望去,只见一个胖胖的年轻人从船上走下来。
正是长孙延。
“长孙公子。”
韩艺急忙快步迎了过去。
长孙延见到韩艺也是激动不已,眼眶瞬间湿润了,忽然想起什么似得,躬身一礼,道:“多谢韩小哥,你对长孙的恩情,长孙没齿难忘。”
他当然知道是韩艺将他给找回来的。
韩艺忙道:“长孙公子,你这是作甚。”说着,他又在长孙延耳边道:“不瞒你说,如今朝廷就需要长孙公子你这种对俸禄不感兴趣的傻子。”
长孙延愣了下,随即呵呵笑了起来。
二人在码头上聊了一会儿,等到商人都从船上下来,便一同往城内走去。
兀可烈他们没有跟着去,而是在码头上盯着货物,他们盼着一批货物,盼得泪水都已经干了。
来到城门口时,只见郑善行、王玄道、崔戢刃、卢师卦四人急急走了过来。
“长孙!”
这老友想见,自然泪眼汪汪。
韩艺呵呵一笑,道:“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钱,咱们这些俗人去市署那边坐坐吧,不要打扰这些君子们叙旧了。”
语气颇为讽刺。
钱大方他们呵呵直笑,带有一丝得意的意味。
君子?
有个球用。
还不得靠我们商人来救济。
可见现在商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以前商人再富裕,他们还是得依附封建势力,是卑微的存在,但是如今不同,朝廷是直接需要他们,他们的力量也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崔戢刃他们哪里听不出韩艺的讽刺,但是如今他们也只有装蠢,不能太聪明了,现在就你最牛,你说你要飞升,我们也只有相信的份。
。。。。。。。。
来到市署,韩艺拿出一沓资料来,往桌上一放,道:“这是你们当初卖给朝廷的,我都给你们留着的,不但给你们留着,而且还免费送给你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赶紧将这人给招满,这就是契约中唯一内容。”
他第一批送出去的,都是一些小作坊,这些大作坊都是给这些富商留着的。
“免费送给我们?”
赵四甲错愕道。
钱大方赶忙踢了一下赵四甲,又笑嘻嘻道:“多谢韩小哥,多谢韩小哥。”
韩艺道:“不用谢,这就当做你们回长安的补偿。”
这些商人都开心的要命,还是连连对韩艺道谢。
钱大方突然道:“可是韩小哥,我对此其实还是感到有些忧虑。”
韩艺道:“什么忧虑?”
钱大方道:“韩小哥,你前面一直都在江南,也清楚睦州的情况,睦州如今可是非常富裕,当地的作坊已经超过几年前的长安,这几年长安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倒退了,咱们如何去跟睦州竞争呀!”
宇文修弥惊讶道:“睦州已经超过了几年前的长安?”
钱大方点点头,心想,真是没见识,你要去睦州走一趟,你就会知道睦州恐怖的生产力。
因为睦州是早就发生过最为原始的资本积累,那倒跟商人没有关系,是战争机器打破小农经济的基础,刚好那期间韩艺在推行商业,所以他们改变的是非常彻底,如今睦州人人都能行商,现在去各州县投资的,许多人以前都是工人,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他们都觉得只有行商才能发财,对于做官、种地,完全没有兴趣。
一干商人也都面泛愁绪。
以前韩艺的南北贸易是长安负责生产,江南提供原料,如今睦州都已经进入了商业文明,实力雄厚,而且原料充足,长安却是负债累累,拿什么去跟睦州竞争呀。
韩艺笑道:“你说得非常对,拼生产,长安不可能拼得赢睦州,但是长安有几大优势,睦州永远没法超越。其一,长安乃是京师,任何政策就将出自京师,身在长安,永远都能够第一时间得知朝廷的政策。
其二,人才。全国所有的人才都集中在长安,你们如今应该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因为人才充足,长安的教育也是最好的。
其三,西北。西北的货物永远是先到长安,而西北的货物是江南最为缺乏的。
其四,市场。这货物多卖不出,那有个屁用啊!虽然如今长安比较萧条,但是很快长安便会恢复过来,光人口,就比睦州多不少。
还有很多很多优势,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将来咱们在长安,怎么玩?玩技术。拼原料咱们拼不过江南,但是我们有人才,长安的工匠是世上最好的工匠,好比说牙刷,好比说纸张,好比说插秧机,好比说香水。等到时机成熟,我会建议陛下,颁布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专利法案,用来保护你们的一切发明创造。你们要知道,原料是基本,技术才是高端,咱们作为首都的商人,要玩就玩高端的,低端的东西,人人都能玩,竞争力太大,将来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贤者六院。”
钱大方呵呵笑了起来。
韩艺颇为严肃道:“你笑甚么?”
“没啥!没啥!”
钱大方连连摆手,还是那个熟悉的韩小哥,真tm会忽悠。
但是这些商人都非常认同韩艺的看法,江南市场已经成熟,他们这群过江龙,想要去江南跟本地商人竞争,这是非常困难的,也就钱大方借着走私风,在江南站住了脚,长安才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也尝试过发明创造带来的利益,牙刷就是其中的代表,牙刷的原料是非常普通,但是杜祖华的牙刷却卖遍全国,甚至都卖到西北去了。
韩艺又道:“除此之外,朝廷还打算出售一批官营作坊,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户部跟张侍郎谈谈。”
兴趣当然有啊!
当初就是这些官营作坊逼他们差点破产,心里那个恨呀,如今爷又回来,爷就要收购罪恶之源,打李义府他们这些人脸,你们当初这么嚣张,玩到最后,都在爷手里。
宇文修弥道:“为啥不跟你谈?”
韩艺哼了一声,道:“我这人心地善良,要我跟你们谈,不得让你们这**商占尽的便宜。”
“呵呵。。。。。。!”
一干商人笑了,笑得非常诡异。
这世上做买卖谁能够做得过你呀!
这一群商人的到来,京畿地的危机可算是解除了,京畿地危机是来自于失业,长安作为一个商业城市,作坊大面积的倒闭,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恐怖的,作坊都是现成的,商人接手就能够干,而且只需管饭。钱大方他们也知道,以韩艺的尿性,很快就会重新颁布《劳工法案》,那么这段时间,是成本最为低廉的时段,可以说是黄金时段,都是赶紧开门运作。
危机解除,但是朝廷还是一个特殊状态,就是目前还是军队在接管。
李绩知道这军队接管久了也不好,权力都集中在将军身上,李治也不希望这样。
于是李绩就上奏李治,如今危机已经过去了,是不是该将那些枢要大臣给放出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