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建在荒漠戈壁上,鬼会去那里,那么这大都护府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怎么恁地多人?”
来到城门前,陈硕真远远看到城门前黑压压的一片人,不禁感到有些惊讶。
韩艺凝目望去,只见门前站着的人,穿制服的表较少,倒是穿羊皮的比较多,不禁皱眉道:“这又是什么情况?”
他如今也是惊弓之鸟,被禄东赞狠狠阴了一回,这吃一堑长一智啊!
“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啊!”
听得一阵爽朗的笑声,只见一个面容红润,双鬓却已是霜白的老者抚须哈哈笑道。
不是苏定方是谁,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位年轻的将领,正是裴行俭。
“苏老将军!”
韩艺赶紧下得马来,快步迎上前去,拱手道:“苏老将军,裴将军,别来无恙了。”
“韩侍郎!”
二人抱拳一礼。
“韩小哥!”
边上忽然有人笑呵呵喊道。
韩艺偏目一看,咦了一声:“你们怎么也在呢?”
正是恒笃城的兀可烈、卡斯米、依固等人。
兀可烈笑呵呵道:“我们听说韩小哥会来这里,于是就赶了过来,希望能够与韩小哥见上一面。”
不少人纷纷点头。
韩艺一目扫去,这才发现,原来站在这里的,全都是西突厥部落的酋长们,有五六十人之多,顿时冒得一头冷汗,暗道,只怕想要早点赶回去是不可能的。不禁看了眼苏定方、裴行俭,你们这是下套坑我呀。
苏定方、裴行俭都露出无奈的眼神。
在城门前光寒暄就寒暄了好半响,这才往城内走去。
韩艺小声道:“苏老将军,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他们都在啊!”
苏定方苦笑道:“你有所不知,兀可烈他们得知你在吐谷浑之后,纷纷找到行俭,希望能够写信邀你过来一趟。不过,就算他们不这么要求,我也打算写一封信给你,若是你有空的,就过来看看,这里也是非常需要你。”
原来这些人都是来朝圣的,当初在韩艺的领导下,大家签订了牧场协议,这直接换来了两年的和平,这两年内纷争非常少,谁要敢擅自破坏协议,其余的酋长就会站出来指责对方,而且是有理可循的,因为当初大家吵得是天翻地覆,好不容易才达成的,谁破坏协议,就是跟所有人作对。而同时,韩艺还许下了不少承诺,但全都一一兑现,大量的商人带着货物以及绸缎来到这里,又是开道修路,促进了不少就业,这一下刺激草原的经济,货物一下就运转了起来。
因此他们虽然只是跟韩艺见了一两面,但是对于韩艺非常信服,认为韩艺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而且料事如神,是真心为草原百姓在考虑,跟其他的官员不一样,很多汉人官员都看不起他们胡人。再加上,他们如今非常崇尚商人,一来,他们本来就是经常通商,毕竟是游牧民族,天生的商人,再来,是商人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给他们形成一个观点,就是商人是非常富裕的,要做就做商人,然而,韩艺在商业方面又是一览众山下,是商人中的战斗机,因此他们真的是来聆听韩艺的教诲。
不过韩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他主要是来拜访苏定方的,倒也希望跟这些人见一见,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全都来了。
但是人都来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接招吧。
说话间,一大群人入得城内,这城内更是不得了呀,百姓纷纷站在街道两旁,仿佛只盼能够瞻仰韩艺的风采。
“中间那人便是韩小哥么?”
“应该是的。”
“真是年轻呀!”
“中原果然是人杰地灵,我是他这般年纪的时候,都还在放马。”
“你现在在干什么?”
“放马。”
。。。。。。
“老将军,你这也太客气了吧,我可是一个低调的人,最关键的是,这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韩艺看得忒也夸张了,他都是第一回来这里,却弄得跟天皇巨星似得,不免想到这是不是苏定方请来的临时演员,后世的领导不也是如此么,不管去哪里视察,一定是在百姓的簇拥下,好像官民一家,这套路化了,弄得韩艺都不太好意思了。
苏定方一愣,道:“花什么钱?”
韩艺道:“难道这些人不是老将军雇的?呃。。。对不起,这就是老将军你一句话的事,犯不着花钱雇人。”
“老夫可没有这么无聊!”苏定方摇摇头,又道:“你要怨就怨那些来自中原的商人。”
韩艺不明所以的看着苏定方。
苏定方呵呵道:“中原那些商人来到这里后,可是三句不离你的大名,不管干什么,张口便是说道,‘韩侍郎说了’,而且,关于你在长安那些事迹,也流传开来,因此这草原上的百姓都非常崇拜你。”
因为中原那些商人都是韩艺给怂恿来的,他们不管干什么,都是韩侍郎的吩咐。
“真的假的?”这倒是让韩艺大吃一惊。
裴行俭呵呵道:“这里还算是好的,我上回去北庭府可要更加夸张,你在西北的威名甚至还要盛于老将军。”
苏定方抚须呵呵笑着点头。
“呵呵!”
韩艺唯有干笑几声,我特么这么低调的一个人,你们这样弄,真的好么?
短短一段路,硬是走了许久,因为围观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还不少少女躲在人墙后面高喊“韩小哥”的大名,草原女子可都很奔放的,弄得韩艺好生羞射。
在一众人的簇拥下,顶着无数光环的韩艺来到官衙,这官衙规模可是不小,非常雄伟壮观。但这都是韩艺要求的,苏定方可不是一个贪图这些的人,他可是有雄心壮志的。而韩艺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就业,当时西突厥被打的也是一穷二白,百姓没钱没活干,大兴土木就可以促进就业,也能够有理由拨款,反正先缓过来再说,而且毕竟是唯一的大都护府,气派一点,那也是应该的。
幸亏够大,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够装得下这么多人。
宴席已经备好,为韩艺接风洗尘,搞得是非常隆重。
韩艺很郁闷,他又不贪图这些,而且他是户部侍郎,你们大都护府这么搞,财政上谁受得了,于是又向苏定方旁敲侧击几句,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其实苏定方也不想这么高,他也没有多余的闲钱,这都是兀可烈他们要求的,这宴席的一切开销,包括酒肉都是他们自己带过来的,苏定方就是提供一个场所而已。兀可烈他们都认为韩艺是草原的恩人,必须得好好招待。
这才刚刚坐下,兀可烈就端起一杯酒来,道:“韩小哥,当初幸亏有你,草原上的百姓才能够走出战火,过上安定的生活,这一杯我们代表草原上的百姓敬你。”
这些酋长富商们纷纷起身端杯敬向韩艺。
我当初做了什么啊?韩艺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起身端杯回敬。等到酒落肚中,他才道:“各位,各位,你们这样,我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也不是说我想草原安定,草原上就能够安定,真正关键的还是草原上的百姓都厌倦了战争,是百姓自己想要安定,功劳不在我。”
依固非常激动的争辩道:“韩小哥,这你就过谦了,草原上的百姓的确想要安定,可若没有饭吃,又如何能够安定,这都亏韩小哥建议陛下派商人前往草原做买卖,并且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提供了很多活给百姓干,因此草原上的百姓才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还有韩小哥当初亲自主持的牧场协议,要不是那份牧场协议,我们哪能这么和气的坐在这里。”
“哈哈!说得是,这可多亏韩小哥。”
“要我说呀,韩小哥,你就别回长安了,留在这里算了,我们一定拥护你。”
这尼玛是黄袍加身的起手式啊!
“等等下!”
韩艺指着那没脑子的莽夫道:“你这是要害我,陛下要听到你们这话,那我可就遭殃了。行了,行了,我算是怕你们了。都坐吧,坐吧。”
这马屁硬上嘴,韩艺也是无语了,等到大家都坐下来之后,他又没好气的笑了一声,道:“看来你们的日子都过得挺滋润的啊!”
兀可烈等人都呵呵笑着,不好意思开口。
韩艺双手一张,道:“所以我一直都不明白你们以前打来打去图的是啥?牧场大一点,不就能够多养活几头羊么,有个球用啊,只要你们愿意多动动脑,几十头羊都有呀,好比兀可烈,倒卖几批香水,你瞧他现在还看得上牧场么?”
兀可烈嘿嘿道:“这多亏韩小哥提携。”
韩艺哼道:“你这奸商少来这一套,我还不了解你么,这么多倒卖香水的,为毛就你发这么大的财!”
“哈哈!”
大家轰然大笑起来。
那开心的样子,苏定方、裴行俭都看傻了,平时这些酋长哪里这么好说话,都当惯了土皇帝,俗话说得好,这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便是苏定方这个老大也得给他们几分面子,谋求和平共处,毕竟是异族统治,朝廷又一再强调,不要再生祸端。可韩艺如今坐在这里,动不动就揶揄他们几句,他们还笑得这么开心。
只能说他们真是太贱了!
殊不知韩艺这语气颇对他们的胃口,他们反而不太喜欢文绉绉的中原人士,好比裴行俭这样的贵族出身,什么都是一板一眼,真是太烦人了,跟韩艺聊天那真是太轻松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更加愿意叫韩艺为“韩小哥”,而非是“韩侍郎”,就是因为这样亲近一些。
韩艺这个中原怪胎,想不到到了草原上,却得到大家如此的推崇。
等他们笑罢,韩艺又道:“各位,牧场有多大,养了多少牛羊,这些都是空的,关键是这羊肉最后落到谁的口中,你们养羊养牛不也是为了吃么,像兀可烈不经营牧场,难道他吃得是树皮么,你们这些家中有几百头羊的未必有人家吃得好。”
“说得好!”
“韩小哥这话真是精辟。”
。。。。。
靠!我不过就是随便说说而已,你们至于这样么。韩艺觉得没法跟他们聊下去了。
ps:真是对不住,这两日一直在外面,没来及及时更新,但是小希时刻都谨记着,就是决不能断更,因为一旦断更,就会养成习惯,因此不管是生病,还是任何情况,小希都在努力的码字,刚刚在回来的颠簸路上,小希还是非常非常努力坐在车里面码了六千字,也难得再去拆分两章了,就一块发了。
希望大家看在小希这么勤奋,多多支持小希,多多订阅正版,如今精品已经近在眼前了,希望大家再努把力,在小闲人头上射个“精”!
拜托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大国当不善权谋
整个宴席间,不管韩艺说什么,都博得众人的喝彩,这与韩艺在长安可真是截然相反,在长安韩艺不管说什么,特别多人反对,甚至可以说韩艺在许多人的眼中就是一个怪胎。
这都已经不能用受宠若惊来形容了,简直不可思议。韩艺甚至都感受到一股骗局的味道。
说真的,他与这些人不太熟,大部分都叫不出名字,就是当年签订牧场协议的时候见过几面。
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热情,完全就是将韩艺当成是救世主。
韩艺不弄清楚这一个原因,这酒真是没法喝了,经过几番试探,他终于明白了。
原来他在不知不觉中为胡汉之间构建出了一座桥梁,这一座桥梁就是商业文明。
自古以来,如何区分胡汉,不就是凭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来了区分。
中原礼教出自于农耕文明,你用中原礼教去统治游牧民族,这里面总会有冲突的,因此游牧民族很不喜欢中原官员,你那一套完全不适合我们,我们从生下来就习惯这样,你们偏偏要将我们改成那样,信仰、传统统统都得抛弃,这要不发生冲突,那真就是怪事了。因此中原人士总是将游牧民族视作不可教化的民族,其实这个是有所偏颇的,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原女子一向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嫁闺中,视为大家闺秀。
可游牧民族本就是流动的,女子不可能不出门,我家一年搬n次家,我天天都得出去见人,都得跟部族的男子交流。
这两种文明是因地适宜,不可能变成一种文明,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构建出第三种文明来将两者联系起来,能够让两个民族有着共同的文明,这样才能融合在一起,才会有共同的语言。
商业文明无疑是最好的。
首先,没有哪个民族是离得开商业文明的,而且在商业文明之中,讲究的是平等、公平,这个就能减少相互间的歧视,我是来买东西,你是来卖东西,只要我有货,你有钱,那就行了,我管你是谁,关系是非常平等的。
以往汉人来漠北,是不讨人喜的,反之亦然,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也不爽,但是这一回大规模商人到此,却赢得了草原民族的好感,相处的非常融洽,完全看不出以前是仇人来得,其乐融融,打成一片。道理很简单,中原商人带来了胡人需要的货物,而中原商人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利益将他们绑在了一起,缺一不可,那为什么要讨厌对方。
因此韩艺的商业政策,在草原的反响那是极好的,比长安要好得多了,不管是酋长,还是普通百姓,都完全遵从韩艺的商业政策,尤其是以兀可烈为代表的粟特胡人,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文明中的商业民族,他们天生就是商人,因此他们是坚定的支持韩艺,韩艺说修路,他们甚至不惜自己花钱修路,因为他们认同韩艺的观点,要致富就必须先修路。
再来,就是方才苏定方说得,就是中原商人为什么来这里,不都是是韩艺建议的,而且还限制他们尽量雇佣当地百姓,不能随便乱招人,他们由开口闭口都是韩小哥要我们这样做,要我们那样做,韩艺的事迹也推广开来,甚至于韩艺的一些思想,都传到了这里来,并且深得当地百姓的赞同,在长安的话,因为士农工商的原因,导致韩艺还得非常委婉的讲述自己的主张。
但是胡人没有这个概念,他们觉得韩艺真是太厉害,一个农夫赚这么多钱,制造出这么多精美的商品,绝对是丝逆袭,富人学韩艺致富,穷人简直就将韩艺当成是精神的支柱,韩艺的逆袭,对于穷人而言,是非常大的激励。
整个宴会下来,都是感激和感恩。
说句稍微夸张一点的话,韩艺要在这里待上几年,可能真的被拥护为可汗。
宴会结束之后,他们就回去了,让韩艺好好休息,真是体贴的要命。当然,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光顾着给韩艺接风洗尘的,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得知一些朝廷政策或者是韩艺的一些建议,而韩艺如今也已经来了,不可能明天就走,他们也不急于这一时。
而韩艺与苏定方、裴行俭则是来到后堂坐下,他们两个在宴会上基本上没有说什么话,他们的威信是有,但是非常有局限性,而这些人都是来自于草原各个部落的酋长,是很难将他们驯服。
“呼………!”
苏定方轻轻吐了口气,这宴会开得真够累的,耳朵都起茧了,又满眼笑意的看着韩艺。
韩艺郁闷道:“老将军,你别这么看着我,我现在可都还纳闷着,这简直都不可思议。”
苏定方道:“不瞒你说,我们也没有料到会变成这样。”
裴行俭笑道:“不过这样也好,万一出什么事,还有你可以镇住他们。”
韩艺呵呵道:“裴将军,你可不能这么想,你才是这里的官员,而不是我。”
苏定方对于这事倒不感兴趣,正色道:“韩侍郎,关于吐谷浑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来这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跟你们解释这事。”
韩艺又将整件事的过程告诉了他们。
饶是苏定方听得都是汗毛竖立,道:“这禄东赞还真是好狠,竟然想同时刺杀吐谷浑可汗与我大唐宰相。”
韩艺苦笑道:“你也想不到吧,我也没有想到,也正是因为没有人敢想,就他禄东赞敢这么做,因此他成功了,我如今都也只是猜测,并无任何证据可以指证禄东赞。”
可是话说回来,就算他们有证据,他真的会拿出来吗?
他知道估计也不会,因为拿出来的话,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唐认怂,那他丢脸丢大发了。另一种则是大唐出兵,这又是他万万不想的。
裴行俭道:“其实这些年来,吐蕃一直对吐谷浑虎视眈眈,这一回不惜冒着这么大的代价,我看吐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一旦让吐蕃占领了吐谷浑,便能扼住中原通往西北的咽喉,但是他们的目的应该不是想进军中原,因为中原有难的话,西北诸部落又能调集多少兵回援,又有多少人会真心实意的去救援中原。扼住这个咽喉,对于进军中原倒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如果禄东赞是想要图谋西北的话,那么,要能够先扼住这个咽喉,就能够斩断中原与西北得联系。”
不亏是裴家的人,果真非同一般。韩艺笑道:“要是朝中大臣都能与裴将军一般想,那便好了。”
裴行俭哼了一声,“如今朝中奸臣当道,他们只知道贪图享乐,又岂会去在意这些。”
他说得当然是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他为什么会来这里,不就是被李义府他们给贬来的么,而且,还就是因为说了一句带有主观的话,他心里能不生气么。当然,他之所以敢这么说,那是因为他出身贵族,这以前一直都是贵族与君主统治天下,那贵族当然不怕,该批评就得批评。
可苏定方是出身寒门,好不容易混到今日,他当然不想得罪李义府他们,他功劳再大,李义府弄他还真是随随便便,因此他有些忐忑的看着韩艺。
韩艺只是笑着点点头,他不可能跟着裴行俭一块骂,但是他点头无非就是表示我是跟你们站在一边的,我不会去告状的。
苏定方心中松了口气,忙转移话题道:“既然吐蕃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我大唐何必还一再忍耐,我大唐国力远胜于吐蕃,与其放任吐蕃背后捅刀子,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他作为武将,不打仗哪能立功啊!
韩艺笑道:“老将军,一个富人天天大鱼大肉,吃得是人高马大,又是妻妾成群,儿孙满堂,而一个穷人有上顿没下顿,孤零零的一个,骨瘦如柴,弱不禁风,敢问老将军,如果他们两个决一生死,你认为谁会赢?”
苏定方先是一愣,道:“自然是富人能够打得赢。”
裴行俭道:“我认为是穷人。”
苏定方好奇道:“为何?这穷人弱不禁风,怎还打得赢?”
裴行俭道:“老将军,穷人敢于与之拼命,反正他也就是烂命一条,而富人有钱又有家室,自然比较惜命,顾虑也比较多,如果只是争斗打架的话,那富人能够打得赢,可是一旦到了搏命的地步,那只怕穷人要赢。”
“裴将军言之有理!”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吐蕃都是奴隶在打仗,死一些奴隶,对于吐蕃而言,算不得什么,只要奴隶主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利益,因此他们才敢于挑起战争。但是我们大唐那可都是军籍户,是普通的百姓,这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这一家人恐怕都得陷入困境,死一个百个,可就是一百户人家,那一万个,十万个呢?再上我们大唐人口本就不多,可是死不起太多百姓呀,!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十万中原子弟葬身于高句丽,这直接引爆内乱。而且吐蕃虽然国力不如我大唐,但是军事方面可不比大唐差,还要远胜于高句丽,这一旦打起来,可能会将我们大唐积累的那一点点家底都给拼光了,吐蕃本来就穷,再穷也就那样,而我大唐不同,因此怎么算,我们都是输家,吐蕃那块地有什么,鸟都飞不上去,我们能够得到什么?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
“韩侍郎之言,我可不敢苟同。”苏定方手一抬,神色严肃道:“这兵法有云,以攻代守。我们进攻吐蕃,是基于吐蕃想图谋我大唐的西北地区,依我看来,吐蕃的野心不小,这一战是避无可避的,与其养虎为患,受制于人,还不如先发制人,将其彻底消灭,永绝后患。”
裴行俭也道:“苏将军说得是,我也以为早开战,我们胜算更高。如今司空还在,可以很好的制衡朝中的奸臣,可是司空年迈,这万一。。。。。。只怕朝廷会更加不想开战了。”
靠!你当我不存在啊!罢了,这一回让禄东赞摆了一道,我哪还有脸傲娇。韩艺点点头道:“我也赞成大唐与吐蕃一战,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这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我却认为这一战宜迟不宜早。司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禄东赞可也不小了,我此番跟禄东赞交手,此人才智,胆识、谋略皆是不凡,与之为敌,非明智之举,可能也只有天可汗能够压制住他。如果能够等到他死后,再开战,哪怕吐蕃势力强大许多,我们的胜算至少也得提高五成。”
苏定方怫然不悦道:“韩侍郎,你这话就有一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禄东赞的寿命上面。”韩艺说着又道:“不知二位可有听过一句话,唤作大国不善权谋。”
“大国不善权谋?”
苏定方、裴行俭皆是一愣。
韩艺点点头道:“如果我的战马是吐蕃的一百倍,我们的粮草是吐蕃的一百倍,我们的武器是吐蕃的一百倍,我们的兵力是吐蕃的二十倍,敢问二位将军,换我坐镇,能否打赢?”
苏定方道:“韩侍郎,请恕老夫说句不得当的话,这打仗岂非儿戏,倘若韩侍郎从未打过仗,也未受过这方面的教育,那么换你还真打不赢。”
尴尬啊!
韩艺巨尴尬的看着苏定方。
裴行俭忙道:“如此大的差距,只要换一个懂得军事常识的人,也能够打赢。”
拜托!我要出手的话,还需要军队,几个专业一点的老千就足以了。韩艺心口不一的点点头,道:“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种悬殊的差距,还需要什么孙子兵法,一线平推就是了,我们光射出的弓箭就能将他们给活活给困死,我们坐着吃粮食也能将他们活活饿死。所为大国不善权谋,这‘不善’指的不是天赋,而是不需要,因此才没有这个经验,打谁都是平推,经验就是平推,那谁还懂得用计谋啊。”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望梅止渴
这话听着是有道理,但是苏定方、裴行俭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二人还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可是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裴行俭直摇头道:“想当年汉朝在文景之治后,国力也没有强盛到如此地步。”
“汉朝做不到,不代表我唐朝做不到。”
韩艺道:“人口就不用说了,虽然我大唐人口不如前朝,但也比吐蕃要多得多,这里面还不包括西北的百姓,而如今我大唐拿下西北地区之后,又多了一大片牧场,再加上如今吐谷浑也完全投靠了我们大唐,马匹资源是远胜于吐蕃。剩下的就是粮草和武器。
武器是最没有悬念的,真不是我看不起吐蕃,只要我大唐需要,不出三年就可以完成这个指标,而粮食的话,如今我大唐正在全力开发江南,并且研发出新得稻种,新得农具,未来的粮食的增量一定会胜于人口的增长,因此几年之后,我们的士兵再也不会经历饿着肚子打仗了。
不单单是这几方面,如今陛下励精图治,鼓励百姓生产,一切都是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在发展,需要的只是时间,如果这时候与军事力量不弱于我国的吐蕃开战,这一切可能都会化为泡影,但只要能够拖下去,我们就能够让吐蕃尝到恐怖的滋味。”
苏定方道:“可这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吐蕃要开战,难道我们大唐还得缩着么。”
韩艺点点头道:“因此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只是说不要必要时刻,不要轻易宣战。”
裴行俭道:“这一回全因我与苏将军从西边出击,才迫使禄东赞不得不退兵,但也告诉禄东赞,如果他在西北没有构建出一道防线来,他想要得到吐谷浑的梦想是不可能成功的。”
韩艺道:“构建防线还是被动挨打,从此事来看,禄东赞还是会选择主动出击,他支持处月、弓月二部的余孽,为的也就是这一点。别得我倒是不怕他,就是怕他又故技重施,与草原上的部落勾结,然后扰乱整个西北地区,再趁虚而入。因此,我们应该赶紧加快对于西北地区的统治,避免让禄东赞有机可乘。”
苏定方忙问道:“不知韩侍郎有何妙策?”
其实苏定方也是文武双全,整个西北两年内未发生战事,都是韩艺的功劳?
当然不是,韩艺只是一个政治家,颁发了一些政策,真正的管理这里的,还是苏定方,苏定方不仅完美的执行了韩艺的政策,而且还将整个大西北都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是非常不容易。只不过,政策是韩艺出的,又是韩艺主持的牧场协议,包括中原来得商人,都是因为韩艺,因此韩艺的光环要远远胜于苏定方,但是最大的功臣还是苏定方。
不过苏定方也知道韩艺擅于玩这些,他只适合管理,或者说治理,但是大方针,大政策,他还是远不如韩艺,不然的话,他就去当宰相,打仗这么牛逼,还懂得治国的话,那别人都不要活了,你一个人玩得了。
韩艺道:“不知二位将军可有听说,如今我们大唐正在施行一种精兵政策。”
“精兵政策?”
二人异口同声道。
那就是没有听过!韩艺道:“精兵政策完全是为了配合府兵制而存在,就是要将所有的募兵训练成将官,如果我大唐有十万将官,那么到了战争时,我们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训练处一支百万大军来,而在和平时期,就可以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生产当中。”
苏定方、裴行俭二人稍稍点头。其实府兵制也是如此,只是不存在精兵的概念,百姓平时务农,战时打仗,募兵就是兵,将官就是将官,没有说培养士兵为将官。
韩艺道:“我觉得这一套精兵策略同样可以适用于西北地区。各个都护府都有士兵驻扎,这些士兵一般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