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铸清华-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法国公使,接下来可能是法国驻中国大使的费列罗对着中国这位皇帝的亲弟,尊敬的亲王非常感激,围着恭亲王说了好一阵子的恭维话,最后却又是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亲王阁下,我当然非常确定这次的和谈和条约都是有利于两国外交关系的进展的,但是我又有一点点的担心,”
“哦?公使先生请说,您在担心何事?”
“在下担心的是有关于条约这种政策的延续性的问题,我从龚哪里得知,中国人有句话叫推动政策的人要是不在的话,政策也会消亡,如今我们四国友好的局面,不瞒亲王阁下,”费列罗看着恭亲王诚恳地说道,边上的龚澄无奈的翻译,“我非常担心,要是您不再继续处理有关外交的事情,中国对外国,特别是英法两国,从今天开始的友谊怎么能维系下去,我表示持着怀疑态度,要知道在行宫管理中国政事的那个大臣,就对我们十分的敌视,英国的巴夏礼先生不就是吃了他的亏,才一直被关押到现在嘛。”
又是这个龚澄在煽风点火,不过幸好早就和皇后定下了主意,恭亲王微微愠怒,瞪了龚澄一眼,却也依旧解释说道,“当然,政策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延续,公使先生,你无需担忧,有件事要通报一下给诸位公使。”几位公使都走了过来,听恭亲王要说些什么,“我们皇帝陛下已经同意我上奏的折子,就是要设立一个专门对等接洽各国事务并办理洋务的衙门。朱批下旨就准备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我虽不才,但是皇帝陛下已经下命叫我筹备此事了,虽然别的事儿我管不上,洋务的事儿。诸位放心便是。”话里的潜台词就是洋务的事儿,肃顺说不上话,全由恭亲王全权料理了。
华若涵喜笑颜开,连那个开始板着脸的英国公使也露出了微笑,对于他们来说,就需要一个柔和且善待外国人的开明权贵当政才是最好的结果,费列罗连忙拍胸脯,“请亲王阁下放心,有关各国的事物,只有您在的时候我们才能好好商议不是。放心吧。”
如此谈笑了一番,又说起了战俘的交付事情,恭亲王向各国使节表明,“最近这些日子天气已经冷了起来,有些战俘已经受伤了不少时间,需要好好照顾,我认为还是留到第二年开春再有各国接回才是,你们以为如何?”
些许的战俘不会受到任何人关注,反正那些外交人员已经被放了出来,英国公使放弃了一个专属通商口岸的特权才让战争指挥犯额尔金伯爵提前放了出来。大人物都已经返回,包括灰溜溜精神萎靡的巴夏礼,这些小兵们无人理会,英法两国巴不得中国人再提供吃住一段时间。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这中国可比国内传闻野蛮落后的样子好太多了,这么人性化的想法,费列罗是想不出来的,英法公使点头同意了,并准备将此事写入备忘录。
“贵国等的俘虏已经无事。此事已经了了,大清国被你等俘走的人,也该遣返中国了。”、
“胡福,不要径自叹气了,老大人最近几日神气很是不对,蓝老哥临死的时候,不是告诉咱们过吗?吃一家的饭,要忠心报主,咱们老大人总算是好人啦!”
“许庆,这还要你多说吗?这当然该忠心报主的,但根本不是这回事,我告诉你,”另外一个中年男子低沉的声音响起,“米快没有了,就算咱们每日就的吃稀饭,扣着吃饭,可出来这么些日子,米快没有了,你也总看的出来,”那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变得焦急了起来,“这怎么办?老大人是不会吃洋鬼子的东西的!你不听他老是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饿死于首阳山之上’吗?没米吃的话,老大人老大人该怎么办!”
那个中年男声隐隐有了哭声,另外一个人连忙叫他打住,“轻着点,别叫老大人听见了,那可真了不得了!这加尔各答,到处都是黑炭一样的阿三,说话和鬼叫一样,半句话也听不懂,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米卖?从前我们在广州时常吃的籼米,听人说都是安南印度贩来的,等那个英国人回来了,咱们问问他去。” 许庆和胡福在这里头低声商量,忽听得内间里面一声咳嗽,一个老年男子苍老的声音在哪里喊胡福了。
“胡福,米没有了吗?”
胡福和许庆对视一眼,并肩一起进了里间,只见内间家徒四壁,除了一只破木床之外,就没有别的家具了,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老年男子披着衣服窝在床上,手里握着一卷书,原先封疆大吏,威震天南的气势在叶名琛的脸上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脸的倦容。
“是的,大人,米还有一点,不过不多了,”胡福垂着手回道。
叶名琛把手里的吕祖经合了起来,和气地吩咐道,“你们两个在商议添米的事儿吗?不要这么去做,洋人的东西我是不会去吃的,自从离开了中国,来到这印度,我就已经有死志,皇上,哎,我对不起皇上,士可杀不可辱,先贤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米完了,我也没必要活了!”
“大人,”许庆差点就哭了起来,“万万不能这样想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那天我在香港,我们一起在船上看风景,蓝忠用手指点海水,他的心思我明白的,无非叫我为国尽忠,一死了之,啊,我为什么苟且活了下来,不过是心里还抱着一丝幻想,听说他们要把我送到英国去,听说英国当朝的是一位女王,做国王的总是明白事理的,我要面陈女王,质问她,为什么两国合约交好,英国人却是背信弃义,悍然无故发动战争,我要她良心触动,真心悔悟,向我们皇上道歉!”
室内寂静一片,加尔各答的海风呼啸地吹过窗棂,发出了可怖的尖锐声音,“那料想到洋人居然就把我拘押在这印度,不能到英国去,见不到英国之主,那我还有什么意思苟活在人世间?洋人又在中国打仗,你们也瞧见了,之前那个英国人趾高气扬地告诉我,他们已经打到了天津,”叶名琛脸上有着深深的灰色,“中国又是风雨飘摇了!”
“你们是知道的,汉朝的苏武被匈奴人扣押了十几年,餐风露宿,终究不坠一国之威,英国人虽然没有虐待我,到底是不肯让我去见英王,我和苏武一样,都是拘于海外之地,我虽不才,但也有效仿先贤的勇气,这‘海上苏武’是要去担当的!”
“是,老大人,我想英国人总要有一天要把大人押到英国去的,苏武不是被匈奴拘留了十多年吗?”许庆想趁机把自己买米的意思说一说。
“不,我生不有命在天!”叶名琛眼里原本跳动的微弱却又带着生命力的光芒渐渐地熄灭了,“苏武是使节,而我是封疆大吏,有所不同,我原本的期望落空了,想着将功折罪说服英王,这差事没办好,哎”
“胡福,你们两个把饭吃了吧,我志已决,不会在苟且偷生了。”
“大人!”胡福许庆跪下哭喊道,叶名琛挥挥手,示意让自己的家人出去,叶名琛透着窗口看着外面海面的波涛,闭上了眼睛,和着心头汹涌的热潮,一上一下的呼应这,吕祖经上的黑字,彷佛会跳动的一样,一个个的跳跃过叶名琛的眼前,热带天气,虽然是深秋的样子,却依旧是闷热难耐,那澎湃的水汽团绕在茂密的森林上头,一匝一匝如同披沙似的,叶名琛觉得自己的气越发急了起来,眼前忽明忽暗的。
“没想到啊没想到,”叶名琛摇头叹气,“死之前居然连家乡的景致都见不到,死在异乡的总督,我大概是大清朝开国第一个了,”叶名琛挣扎地站了起来,急促地喘了几口气,披着衣服,走到窗户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波涛,吟诵起前几日刚做的诗句。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看。向戎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
一首诗诵完,叶名琛看着外头的景色,不由得痴了。
许庆拿了一碗粥进来,苦劝叶名琛进食,叶名琛视若罔闻,许庆无法,只能含泪退下,就在此时,外面响起了吵杂声,那嘈杂声越来越响,靠近了叶名琛的住所,外头把守的两个阿三士兵问了几声,就不再言语了,胡福扑了进来,跪下含泪,又惊又喜地说道,“大人,国中来了人了!”叶名琛转身盯着胡福,浑身发抖,“怎么说?”
“要大人保重身体,不日就能归国!咱们胜了洋人!”叶名琛老泪纵横,“咱们终于可以归国了!”
咸丰十年十一月,因《北京条约》约定,滞留印度的前两广总督叶名琛被遣返归国。(未完待续。)
ps: 月票呢。
六、寒风瑟瑟(中)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荣禄所部攻陷苏州,曾国藩听闻北边议和已定,连忙又挥师攻破溧水太平军粮仓,重新攻占孝陵卫,复对江宁的洪秀全等人形成合围之势,太平军覆灭指日可待。
十月二十四日,额尔金、巴夏礼、葛罗等一干俘虏释放。
十月二十五日,对永通桥战役之中的将士御旨嘉奖进封。
十月二十九日,恭亲王请旨赴往行在,诏令不许。
十一月十五日,冬至日,贞贵妃钮祜禄氏在热河行宫主持家祭庆典。
十一月二十日,河南巡抚上奏,捻军余部在虎牢关大败,往西溃败而去。
咸丰皇帝见海内外日渐安慰,越发洋洋得意了起来,自从冬至日之后,便是日日笙歌,夜夜**。小年夜的时候喝多了还要骑马打猎,没曾想一下子跌落马鞍,倒是摔伤了左脚踝,一时间行在弄得慌乱不已。
“怎么个回事?”皇后大惊,她刚刚放了新年给外命妇的赏,又看了看给太妃太嫔们的年礼,听到行在传来的禀告,不由得惊了起来,“怎么会好端端的摔伤了?”
“听说那日喝了酒,骑马跌落的,”德龄低声回禀,储秀宫里头的红罗炭熏得正暖,德龄觉得自己的鼻翼上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倒也没什么大碍,只是脚踝伤了。”
“这些起子!”杏贞暴怒,一声娇喝,殿内众人无人不小心翼翼,“怎么当的差,定然是肃顺等人一味顺着皇上的意思,”如今的皇后在六宫之中可是全当家了,再加上在京中的赫赫威望,民间一些酸文人在诗文里面已经用“天后”的称呼了,六宫中人无人不恭敬听命,杏贞担忧地说道,“喝了酒怎么能骑马,这不是存心让人出事吗!”
穿着百鸟蓝色底苏绣滚边旗袍的帆儿抬起了头,把手里的刺绣放下来,“娘娘切莫气坏了身子,不是说了没有大碍吗,皇上必然圣体无忧的。”
“叫百草厅的骨伤圣手去行在瞧瞧!我实在是不放心,哎,行在那边都是些就知道哄着皇上玩乐的臣子在,就一味的胡闹了,”杏贞烦躁地走来走去,又问德龄,“敬事房的档案拿来了吗?”
“已然拿来了,冬至日之后就没有歇过,每日皇上都召了嫔妃侍寝,最多的是丽妃娘娘,几个答应常在小主也不少,还有贞贵妃也有几次。”
“眼见着春节就到了,”杏贞喃喃,“不行,”杏贞仰起头,“我要去行在!”
“可是娘娘您没得旨意,无法前去啊,”安德海连忙说道,“您上了好几次折子,万岁爷那边都没个准信呢,擅自出宫这可是不妥当啊。”
杏贞颓然坐下,“怎么会这样子,”这时候杏贞有点后悔把同道堂印玺交还了,没了那个印玺,自己真是寸步难行,就算《北京条约》是自己亲自审定过的,可那也是偷偷摸摸的,素来不觉得自己手里无权的皇后这时候才明白,少了皇帝的命令,自己就是出这宫门一步也是难为极了,以前还以为不呆在皇帝身边,并无大碍,如今看来,就算没人进谗言,皇帝也快忘记自个了。
“德龄,”杏贞无法,只好拿出德龄这个伺候皇帝多年的法宝来,“你准备一番,过了年,就出发去行在,就说本宫不放心皇上,若是皇上问起,就说本宫无妨亲至,怕行在伺候的人不中用,叫你来提点着些。”
“是。”
。。。
“避暑山庄”的戏台有三处,最大的在勤政殿前的福寿园,遇到寿庆大典才用。一处在澹泊敬诚殿后面,离皇帝的寝宫极近。还有一处在如意洲,如意洲三面临水,一径遥通,宜于盛夏居住,戏台临水而建,名为一片云,肃顺已经派人在修理,要赶在万寿节前启用。
经常使用的戏台,是在澹泊敬诚殿后那一处。等贞贵妃和到了那里,戏已开锣,高踞宝座的皇帝,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戏台上,此时不宜去分他的心,只尽自己的礼节,跪了安,坐定了看台上,唱的是昆腔,不如乱弹那么热闹,也不如乱弹那么易解,但正在演着戏的那脚色,醇王福晋却在台上看过他不止一次,是升平署的一个学生,名叫张多福,据说最得皇帝的欢心。这张多福此刻唱的不知是什么戏?只见他身穿水田衣,手执拂尘,想来扮的是个小尼姑。脸上淡扫蛾眉,薄敷胭脂,眉梢眼角,做出无限春心荡漾的意思,当然是个不规矩的小尼姑。
皇帝与丽妃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贞贵妃却大不以为然,嘴里只不断轻声叨念看:“罪孽,罪孽!”而且常闭起眼来,只不过闭不多时,又舍不得不看,还是睁得大大地。
这一出昆腔唱过,下面是由京城里特地传来的,广和成班的乱弹,第一出是老生黄春全的《饭店》,唱的是《隋唐演义》里的故事,秦叔宝被困在天堂州,遭受饭店掌柜的凌辱,不得已当锏卖马来还店饭钱。黄春全是一条“云遮月”的嗓子,特别宜于唱这路苍凉激越的戏,此刻御前奏技,更不敢有丝毫疏忽,抚今追昔,自叙身世,把个英雄末路的凄凉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扮店家的那个小花脸,自然也使出全副精神,只拿尖酸的言语,逼得秦叔宝走投无路。那副小人脸嘴,在丽妃看来,就是肃顺第二,所以看着觉得又痛快,又生气,不住拉着贞贵妃的衣袖,小声说道:“你看多势利!”
等《饭店》唱完,暂停片刻,太监摆膳桌传膳,这时皇帝才得有工夫跟人说话。
“大阿哥呢?”他问贞贵妃。
“他要跟了来,我怕他念书的心野了,不让他来。而且,”贞贵妃正一正脸色,又稍微有些羞涩,说道:“有些戏,可真不宜让孩子来看!”
皇帝知道她是指张多福所唱的那出《思凡》而言。这出戏不是淫戏,推陈出新,另有妙解,正要为皇后讲解其中的好处,只见御前大臣肃顺,领着内奏事处的官员,捧着黄匣,入殿而来,这是有军报到了,皇帝不能不先处理。
黄匣中一共七件军报,其中一件是督办浙江军务的杭州将军瑞昌和浙江巡抚王有龄会衔的飞奏:“陈玉成一日行军百里,浙东湖州失守,严州、兰溪吃紧。”皇帝最不能放心的就是浙江的军务,由寿昌到绍兴、杭州一水可通,关系尤其重大,进退机宜,必须立即有所指示,于是传谕:“召见军机大臣。”
好好的戏听不成了,皇帝大为扫兴,他对瑞昌和王有龄的印象,原就不好,这时越发认定这两个人办事不力,所以在指授方略之后,把瑞昌和王有龄大骂一顿。因为过于激动,话也说得太多,又有寒风不断吹上头,以致气喘头昏,似乎等了风寒,不能再去听戏了。
到第二天精神略好,又续前一天未竟之欢。一早就传谕,侍候午后开戏,升平署开了戏单来,皇帝亲笔点定,大锣大鼓的武戏不要,枯燥严肃的唱工戏不要,一出《四海升平》,朱笔批示:“下次再传”,剩下的就都是生旦合演的风情戏,或者有小丑插科打诨的玩笑戏。
如此三番过后,皇帝起身更衣,半盏茶的功夫,皇帝抽了一袋水烟,喝了半碗雨前龙井,便复又看起戏来,这时候场上的牡丹亭《寻梦》堪堪演完,锣鼓咚锵咚锵,又演了一出新戏出来。(未完待续。)
六、寒风瑟瑟(下)
皇帝凝神一看,见演的是帝王戏,不是自己最爱的生旦合演风情戏,心里便是有些不爽快,不过到底是顾着大臣们都在楼下一起瞧着,也不便即刻撤了,只能耐着性子先瞧瞧如何。
原来这出戏演的是《未央宫》,讲的是刘邦即位后,命陈豨出征。陈豨求计韩信,韩信劝同反,并作内应。陈豨反后,刘邦亲往征讨,并捉住下书人,搜得韩信反书,降旨委吕后处之。吕后与萧何定计,诓韩信入未央宫,斩之。
倒是出新戏,只是那个刘邦、萧何倒是忠臣仁君的模样,青衣饰演的吕后一副飞扬跋扈的样子,
“为陈豨思谋反行为不正,我主爷去平叛统领三军。
每日里与萧何商议朝政,平内忧除外患共享太平。”
萧何屡次劝阻吕后不要杀韩信,将他贬为平民就是了,吕后均是不肯,最后还恼怒了起来,芊芊玉指一指老生的萧何,“呀呀啐!这大汉天下,什么时候轮的到你来做主,就算圣上不出门儿,这朝廷我也能当一半的家!”
皇帝听到这里,原本平淡的脸上骤然阴了下来,韩信临时前无奈唱到,“说什么忠良死得苦,道什么忠臣死得屈。似这样汗马的功劳前功尽弃,难道我今天要学伍子胥,也要身首离!”又怒视吕后,念白道“呀,你这个恶毒的女人,今日我死不足惜,奈何这锦绣江山,就要给这妇人糟蹋了!”又唱道,“牝鸡司晨国之大忌,韩信我原是死不足惜,奈何妇人干政滑天下之大稽,国朝就要分崩离析!圣上啊,春秋老去如何能制?”便被几个武士拉了下去。
丽妃到底单纯些,只是看着津津有味的,一干资历老些的嫔妃面如土色,原本极为随和的气氛变得僵硬了起来,贞贵妃担忧地瞧了瞧皇帝,又瞧了瞧站在楼下袖手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的肃顺,也不多说话,到底是云嫔看不过眼,用着比平时大好几倍的声音对着边上的丽妃说道,“这出戏可真不咋的,丽妃姐姐您瞧瞧,这不是瞎编吗,升平署的人都是吃什么当差的!”
《西汉演义》里头说:高祖伪游云梦,擒楚王韩信,降封淮阴侯。废置咸阳,赫赫功勋,付诸流水。无怪韩信之郁郁不乐,而羞与降灌为伍也。陈豨奉高祖命,平代州番寇,往辞韩信。韩信动以利害,嗾其起反,且约为内应。陈豨至代州,遂自立为王。高祖亲征之,委托吕后及丞相萧何监国。临行犹再三谆嘱,注意韩信之举动。韩信与陈豨两处,均有函札往来。家仆谢公箸,醉后漏言,韩信欲杀未果。谢公著迳至丞相府告变,吕后即与萧何定计,伪称高祖已杀陈豨,诱韩信入贺。至未央宫前。突出武士数十人,缚见吕后,宣以反状,证以家仆,斩于长乐殿钟楼之下,并夷其三族。这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云嫔说瞎编的倒是也没错,皇帝虽然知道这事,但是到底是触动了别的情肠,听到云嫔的话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眼神闪烁了一下,云嫔拉了拉丽妃的袖子,悄悄指了指皇帝,丽妃见到皇帝阴着脸,突然也明白了什么,连忙站了起来,对着皇帝说道,“皇上,这会子大阿哥和大格格都该醒了,臣妾去带过来给皇上请安。”
皇帝点点头,“让他们自己玩就是了,朕这里也看的差不多了,就这样散了吧。”众女站了起来,低头行福礼,先送了皇帝下楼,一阵楼梯响之后,地下的大臣也俯身恭送皇帝,一群嫔妃默默无言,只是相互看了看,丽妃瞧着皇帝远去了,对着贞贵妃抱怨道:“姐姐,肃顺这个人这样编戏曲儿来含沙射影皇后娘娘,您也不说句话儿?万岁都不乐意了。”
贞贵妃摇摇头,“我倒是想说什么呢,又被妹妹你岔了话头去了,”丽妃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手里还拧着帕子,“不过瞧着皇上到底也没在意,皇上和皇后娘娘夫妻同体,怎么会为了一出戏而置气呢,外头那些人到底是白用了心机了,”贞贵妃吩咐梅馨,“你去把升平署的首领太监叫过来,好好说他一通!”梅馨领命而下,丽妃又连忙开口,“叫他谨慎些,有些戏就不必拿上来演了!”
肃顺跟着皇帝到了烟波致爽殿,见皇帝兴致不佳,肃顺也不似往日一样开解皇帝,只是淡淡站着,一个太监拿了一封折子上来,“皇上,皇后娘娘的折子到了。”(未完待续。)
七、歌舞升平(上)
肃顺看着皇帝;皇帝点点头;脸上倒是没什么异样的表情,“唔,放着吧,”皇帝指了指御案,东暖阁里面温暖如春,皇帝今年特别的怕冷,所在的地方都已经的上了火笼,这也难怪,塞北的秋风不比北京城,杨庆喜上来给皇帝披了一件水貂皮的披风,双喜上了茶,皇帝指了指肃顺,也叫双喜给肃顺一盏茶,拿着盖碗撇了撇茶沫,喝了一口,闭目想了一会,睁开眼,翻开皇后的折子,浮光掠影般的看了一眼,放在一边,对着肃顺说道,“雨亭,皇后要来行在,你以为如何?”
“这是皇上的家事,奴才不敢多嘴。”
“你也是爱新觉罗的宗室,如何不能说,你且说一句,朕听一句也就罢了。”
杨庆喜拿着拂尘站在门边上,眼睛看着地上,耳朵却是竖着尖尖的,肃顺笑道,“皇上在行在,原本皇后娘娘就要来的,前些日子皇上要让皇后娘娘前来,不过恰好娘娘凤体欠安,如此才耽搁了下来,奴才听闻京中恭亲王议和之事,多由娘娘幕后操持,劳心劳力的,虽然在后宫,可抚局的事情到底还是娘娘眼皮下办着的,”肃顺的话皮里阳秋,连杨庆喜听见了都微微皱眉,这不是说皇后借着在京师养病的借口,来继续干涉朝政吗,这样按照肃顺的话头,皇后归还同道堂印玺不过是做做表面功夫而已,皇帝显然是听明白了肃顺的话中话,眼神闪烁了一番,“如今虽然看太医院的脉案,好像是好了些,但若是来行在,寒冬腊月的,又是奔波劳碌,总怕是保养不足,失了根子,依奴才的意思,不如请皇后娘娘在京中安心将养身子便是,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无论是皇上回銮,或者娘娘来行在,都是便宜的紧。”
“可若是皇后不来,朕看着这些折子就是烦,”皇帝有些不爽,这些人怎么一点都不体谅自己个?行在好风好水好景色,更有极好的美人儿,极好的戏,正是脱离那些都老爷的绝佳时候,这时候不让皇后来批折子,让自己好安安心心的享受几天福气,还要等什么时候?“折子的事儿还是要有人分担的才好。”
说到皇帝的权利所在,肃顺不敢多说话了,只是拿“皇上做主”的话来搪塞,看到皇帝有些不耐烦,肃顺才斟酌地话语,谨慎地一字一句说道,“依奴才看,年下就要到了,各地也横竖没什么大事儿,都紧着过年的吉祥事儿了,奴才看了看,最近上来不过是些请安的折子居多,皇上若是怕麻烦,”肃顺抬头打量了一眼咸丰皇帝,“不如让军机们先过一遍折子,请安的折子也就不用让皇上操心了,说事儿的折子,军机们写好拟办的意思,皇帝瞧军机的意思也就得了。”
杨庆喜睁大了眼睛,皇帝微微思索,点头,“如此也就罢了,那朕便是松快不少,”皇帝于是欣然抽毫,略一沉吟,用他那笔在《麻姑仙坛记》上下过功夫的颜字,在皇后的折子后面,振笔疾书起来,写好之后交给肃顺,“你发下去吧,皇后就先不必来了。”
“是,”肃顺笑盈盈的接过皇帝的朱批,漫不经心地瞪了杨庆喜一眼,“皇上,已经是腊月了,松鹤斋最适合看雪松,这天气虽然仙鹤难寻,怡亲王找了几个乡野里头的妙龄丫头,穿着鹤裘,排了新舞蹈,请皇上这个大家去掌掌眼呢。”
皇帝听到有乡野的丫头,本来就是极为意动,又听闻新鲜的舞蹈,更是坐不住了,把皇后的折子抛在了脑后,眉开眼笑地说道:“怡王有心了,朕去瞧瞧,雨亭,你和军机的人把事儿办了给朕瞧便是。”
“喳!”
。。。。
储秀宫内,皇后坐在炕上,仔细地看着皇帝的朱批,不由得读出了声。
“朕与皇后自去秋别后,倏经数月有余,时思握手面谈,稍慰仅念。惟朕近日身体违和,咳嗽未止,红痰尚有时而见,总宜静摄,庶期火不上炎。朕与汝见面时回思往事,岂能无感于怀?实与病体未宜!况诸事妥协,尚无面谕之处,统俟今岁回銮后,再叙夫妻之礼。着不必赴行在!”皇后合上了折子,眼中全是无奈的神色,安德海垂着手不敢多说话,殿内的红罗炭噼里啪啦的燃烧着,过了许久,安德海才听到了皇后低低的声音响起,“皇上,难道忘了那日在镂月开云说过的话了吗?”(未完待续。)
七、歌舞升平(中)
自从上次骑马伤了脚,皇帝在承德的日子越发懒散了起来,别说是围猎了,就是外八庙的地方都不出去,毕竟跛着脚也是有碍圣容的不是。皇帝只是在如意洲这些地方厮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德龄前往行在,打发了几个御前不长眼浮躁的太监,不过也仅限于如此,对于载垣和端华引诱皇帝玩乐的事情毫无办法。
这一日已经是咸丰十一年正月十五的日子,在行在,每日都有看不尽的好戏,赏不完的美景,喝不完的好酒,和不计其数的美女,皇帝早就醉了,醉的一塌糊涂,反正在行在无人约束着,带过来的都是贴心极了的文武百官,不会有这么不长眼的御史给事中等人来劝谏自己,肃顺也是极为贴心,将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折子全部拦下,少了些许烦心事。远在行在,更无须烦心料理岁末祭祖祭天的事宜,外朝的交给恭亲王去,内廷的事儿让皇后烦心,这行在的日子虽然还是冬天,但是似乎永远就像是春天一般。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自然少不了饮宴、听戏、看杂耍、放烟花,如此闹到了后半夜,行宫里的喧嚣才慢慢平静,醇郡王虽然还是年轻人,可也弄的筋疲力尽,拖着沉重的 身子回到了自己的宅子,到了里间,醇王福晋还没有休息,带着几个侧福晋上来,亲自给醇王换家常的衣裳,丫鬟又奉上了洗漱的物件儿,醇郡王胡乱一用,盘腿坐在了炕上,侧福晋递了茶,醇郡王接过茶盏,“你们也下去安置吧,我和福晋说会话。”
一干人等退下,福晋婉贞见醇郡王满脸疲倦之色,疲倦之中又有隐隐忧色,不由得开口问道:“王爷,您这是怎么了?今个晚上有事儿?”
醇郡王点点头,又摇摇头,“夜宴是没什么事儿,无非是那些惯例的事物,可我瞧着皇上,”醇郡王长长吐了一口气,“皇上的身子实在是不太好,晚上听戏的时候,不知道咳了多少次。”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