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铸清华-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月份正是金桂飘香时节,园子的荷花已经凋残,只有残余的几颗枯黄的莲蓬立在水里,帆儿带着几个小宫女,坐着小安子泛舟福海里头,杏贞坐在接秀山房含笑看着帆儿在福海里,乘着烟波荡漾嬉闹,这时候刚好是午后时间,杏贞在不远处的观澜堂和皇帝用了午膳,皇帝有些懒洋洋。径自回了九州清晏歇中觉,杏贞因是过会子要去勤政殿批折子,便信步走走,赏一赏秋色。又消食,行步走到了接秀山房,看着福海中还有些莲蓬,一时兴起要帆儿去摘了过来,自己晚上熬莲子汤喝,皇后有命。谁敢不从?几个小太监和宫女纷纷上了船,激的那莲舟左右摇摆不已,安茜连忙喝住:“小心点,这天气,掉水里可不是闹玩儿的!”众人嘻嘻哈哈,碧波荡漾的时候,广育宫那边传来了一阵情意缠绵热烈的歌声,杏贞立着耳朵听了一会,似乎是新进宫的歌姬在练歌,唱的也是情真意切的民间小调。
“欲写情书,我可不识字。
烦个人儿使不得,
无奈何画几圈儿为表记。
此封书惟有情人知此意。
单圈是奴家,双圈是你。
诉不尽的苦,一溜圈儿圈下去。”
有几个年岁渐长怀春的宫女听得面红耳赤,忍不住低头下去,互相推着,低声调笑,安茜眉毛微微一皱,看了看杏贞,杏贞哑然一笑,“倒是好听的紧,时候差不多了,走,咱们去勤政殿。”
“是。”
刚刚绕过湖山在望,到了一大片的玉簪花前,内务府的一个小太监走到皇后一行人跟前,跪在了拎着两个小香炉的太监前头,“皇后娘娘,大学士柏俊之妻,乌雅氏在园子外头递牌子,想求见皇后娘娘。”
“哦?”杏贞微微疑惑,这柏俊的妻子向来和自己没交情,只不过外命妇进宫朝见的时候,随班恭贺自己千秋而已,怎么今个又不是初一的日子,怎么突然进园子要见自己?也罢,“请她来碧桐书院,帆儿,咱们先回去,晚些再去勤政殿。”
“是,”帆儿点头,“那个刚才的歌姬,我要不要去看看?”
“看什么,唱个歌而已,还能飞到天上去?”杏贞不屑一顾,掉头转向北边。
乌雅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虽然是跟在小太监的身后疾步向前,头上的珠翠丝毫不乱,吉服的下摆幅度也是摆动极小,小太监收了乌雅氏的一包碎银子,态度极为热络,边走边介绍:“夫人您来的恰是时候,若是再等半个时辰,皇后娘娘必然要去勤政殿批折子的,那时候,就难见了。”
乌雅氏得了自家老爷的嘱咐,听到这个小太监夸口,便状若不经意间,悄悄地问道:“公公,听说外头传言,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公公您在园子里,想必是什么都知道的,这皇后娘娘还真的帮着皇上批折子呢?”
“夫人折煞奴才了,奴才哪里敢称公公,不过外头的话啊不假,咱们皇后娘娘天纵奇才,得神佛庇佑,不仅是恩泽六宫,宽仁对待宫人,”这个小太监说的唾沫横飞,显然忘记了杏贞在内务府杖毙那几个贪腐官员的事儿了,“这不嫉妒贤德在咱们皇后娘娘这里是最正常不过了,就从来没和嫔妃主子娘娘们红过脸,还能帮着皇上出主意,皇上生气的时候,只有皇后娘娘敢劝,不然这些日子,我们做奴才的可是难过的紧呢。夫人您也知道,旧年一场大火烧掉洪秀全几十万大军,外头的戏文都唱起来了,夫人您知道的?”乌雅氏点点头,那小太监的谈兴越发好了起来,“皇上原本夏天的时候身子不太爽利,这军机处拿过来的折子,可都是皇后娘娘问过皇上的意思批的,皇上放心了下来,不为外头的事儿再烦心,这才将身子养好。”
“那外头又说皇后娘娘是内相是怎么个说话?”乌雅氏连忙追问。
“夫人您这都不知道?这话说的就是皇后娘娘不仅仅是批折子,还能帮着皇上出主意呢,军机呈上来的折子,若是皇上吃不准,凡是问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总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万岁爷这是夸奖皇后娘娘呢。”
那小太监说的兴起,越发手舞足蹈起来,“娘娘还是难得的文采风流,奴才是不懂的,只知道《咸丰字典》是皇后娘娘主持的,奴才也学会了其中的拼音之法,如今看些文字倒是不难了”
乌雅氏心中正在消化小太监透露出来的消息,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故意为之的咳嗽,猛地抬头一看,只见是一个穿着红袍的太监袖手站在一间三楹的殿前,用手按着嘴巴,故意地咳嗽。
。。。。。求月票,亲们,(未完待续。)
三十四、科场弊案(九)
那个原本说的极为开心的小太监,抬头看见站在宫前的人,猛地住了嘴,脸上有些讪讪,却也没什么惧怕的意思,腆着脸慢慢地打千,腿还未弯下去几分,就先笑嘻嘻地说道:“奴才给安公公请安。”
“好了别假惺惺的了!”那个被叫做安公公的年青小太监指着领路的小太监鼻子笑骂道,“昨个还骑着老子背上叫着,小安子小安子给大爷我喝酒,今个倒是假模假式尊敬叫起公公起来了!行了,别行礼,这慢吞吞的礼我可受不起!”那个小太监就势站了起来,“安公公仗义,奴才”
“恩?”安公公鼻子发出了一个质疑的鼻音,那个小太监作势轻轻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哎呦,瞧我这张嘴,夫人带到,那我先出去了,安公公有活儿叫我便是。”
“得嘞,下次出去必定要叫你的,”安公公点头送走那个小太监,转了过来,对着乌雅氏不卑不亢地打了个千,“安德海给夫人请安。”
“哎哟,原来是安公公,我这妇人如何能担公公如此大礼,怎么使得,怎么使得。”乌雅氏连忙俯身,这是皇后驾前最得宠的太监,虽然才是十几岁,已经和储秀宫大总管唐五福同为身穿红色袍服的管事太监了,今个是有求于人而来,这在皇后跟前说的上话的人千万不可得罪了。
安德海微微一笑,“夫人客气了,皇后娘娘已经在书院里面等着夫人,请跟着我进去。”安德海转身走上汉白玉台阶,乌雅氏连忙跟上,书院不似别处的红砖绿瓦,而是黄木铸就,古朴大方。进得院门,只见庭院之内种得几十株二人合抱之大的梧桐树,碧叶深深。枝桠参天,空气之中透着梧桐的特殊香味,令人暑气全消,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隐隐约约传来了几声画眉鸟叫,反而更是显得静谧,西边架着一个秋千,几个小太监拿着扫帚洒扫,乌雅氏一行人走过。也不抬头看。乌雅氏是第一次来到梧桐书院,看了一会四周景色,不敢多看,低头跟着安德海,沿着雕刻着文房四宝梅兰竹菊地花色的青砖甬道往前走去,不多时,安德海的红色袍服下摆停了下来,“帆儿姐姐,夫人到了。”
乌雅氏这才抬起了头,抬起头就看见正殿檐下悬有 “碧桐书院”匾额。乃是雍正御笔,两边柱子上挂着对联“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亦是乾隆皇帝御笔。
一个带着金步摇,穿着淡青色宫女服饰的十几岁宫女站在檐下,眉目笑兮,手里还抱着一只山东临清进贡的鸳鸯眼狮子猫,那狮子猫身体雪白,懒洋洋地趴在那宫女的怀里,一蓝一黄的眼睛半眯着。好奇的看着在台阶下的乌雅氏,那宫女福了一福,不卑不亢,“夫人万安。皇后娘娘在里头,请您进去呢。”
乌雅氏连忙整衣,“是,请帆儿姑娘带路。”今个来是看到皇后驾前的两个得力人物了。
帆儿转过身子,带着乌雅氏走到了正殿,乌雅氏看正殿里面全是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都是书,正殿当中摆着一个紫檀木的大书桌,书桌上摆着一盆茉莉花,书桌后头黄布幔地,设了一个满地山海凤舞九天的宝座,宝座上坐着一位穿着绯红色旗袍,头戴点翠白玉扁方的年轻女子,手里还握着一卷书,正含笑看着自己。乌雅氏连忙跪下行礼,“臣妾乌雅氏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夫人请起,”杏贞右手拿着书一挑,示意乌雅氏起来,“帆儿,赐坐,叫唐五福上茶。”
“是,”帆儿抱着猫下去了,小太监拿上了几子,乌雅氏再谢恩坐下,一个白白胖胖,满脸笑意的红衣太监奉上了茶,乌雅氏不敢怠慢,连忙站了起来,“怎敢劳烦唐公公。”
“夫人客气了,请用茶。”唐五福点头哈腰,见杏贞没有别的吩咐,又连忙下去了。
杏贞看到乌雅氏如此谦卑,心下一动,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请乌雅氏喝茶,“夫人难得来园子里,你瞧着本宫这梧桐书院景色如何?”
乌雅氏连忙放下茶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诗句臣妾还是听说过的,往日不知何种景色,今日到皇后娘娘的梧桐书院里面,”乌雅氏满脸羡慕之色,“这才知道这是何等气派啊。”
居然还会用诗经的诗句,杏贞微微吃惊,笑道:“夫人也喜欢《诗经》?”
“臣妾哪里懂得,”乌雅氏连忙推脱,这句还是自家的老头子刚刚教的,说是皇后娘娘最喜文青(这话好像不是什么好话),若是能说给皇后娘娘听,也是拉近关系的一桩办法,“这是臣妾家老爷常说的诗句,听惯了,臣妾倒是也能脱口而出。”
“哦?”杏贞放下了手里的书,对乌雅氏的话颇有兴趣,“大学士都在家里做什么?本宫知道他最近这些日子有些焦头烂额。”杏贞当然知道柏俊主考顺天府乡试出了些篓子,刚刚还被罚了一年的俸禄。
乌雅氏正愁皇后不说起柏俊,这下可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刚好就着皇后的话头,乌雅氏连忙跪下,含着委屈,哭着伏在地上,“臣妾请皇后娘娘救救臣妾!求求柏俊!”
杏贞一惊,“这是做什么?无非是被罚了一年的俸禄,什么时候你们大学士还指望这些俸禄过日子了?快快起来,安茜扶夫人起来。”
安茜低低得应了一声,上前准备扶起乌雅氏,乌雅氏却是不起来,听到杏贞这么一说,越发伤心了起来,她可是从未见到自家老头子脸色惨白到那种地步,乌雅氏虽然是一介妇人,但也知道眼下局势不好,“哪里只是罚俸一年!若是如此,臣妾万万不敢来皇后娘娘这里烦扰,只有来进园子谢恩的,谢皇恩浩荡!”(未完待续。)
三十四、科场弊案(十)
“可是,肃顺今个上了折子,说要彻查顺天府乡试,柏俊他虽无舞弊之事,可多久积弊,陈规之中必然有漏洞,若是肃顺一心想置柏俊于死地,这彻查必然会查出柏俊万万担不起的事儿来!”乌雅氏哭诉了一会,又恨起肃顺来,“这肃顺,见着我们家老爷在内阁之中时常对他挑毛病,被他怀恨在心,如今这么好的机会,肃顺这个睚眦必报的人,岂能放过!”
“真有此事?”杏贞挑眉,微微有些诧异,杏贞对着站在地上的安茜吩咐道:“你去勤政殿找杨庆喜,他不在就看如意还是双喜,看看肃顺有没有上这个折子。”
安茜领命而去,恰好乌雅氏说到柏俊和肃顺之间的龃龉,杏贞心下一动,淡然开口,“夫人快起来,有事儿咱们好好说话。”
乌雅氏见杏贞没有松口要帮忙,心里有些失望,却也不敢再违背皇后的意思,挣扎站了起来,低头坐下用帕子拭泪。
杏贞见不得一个和自己母亲差不多年纪的女人在自己面前垂泪,低咳一声,“夫人,这话里的意思是,大学士在乡试里面,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儿?”
“我们家老爷最是方正,知道顺天府乡试是皇上最最关注的事儿,岂能做这等有负天恩的勾当,必然是没有的,不然臣妾也不敢来皇后娘娘这里求情,”乌雅氏连忙开口,皇后这话的意思是?“还请娘娘可怜臣妾一家子。”
“大学士若是为心无愧,本宫自然要相帮,”杏贞定下了基调,提笔写下了几个字,“夫人你也不用着急,皇上的意思怎么样,还不知道呢,且放宽心吧。”
乌雅氏见杏贞只是宽慰自己,却也没说什么实在的话,暗暗地咬了咬牙。站了起来,低头说道:“柏俊在臣妾进园子之前叮嘱臣妾,厚颜向着皇后娘娘求情,让皇后娘娘解救一次。若是此番能保的身家性命,必然要唯娘娘马首是瞻。”
殿里一下子没人说话了,乌雅氏不顾一切地说了以上这番话,心里隐隐有些后悔,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只有秋风婉转吹过梧桐叶,沙沙作响,皇后没说话,乌雅氏也不敢抬起头见皇后的脸色如何,只能是低着头等待皇后发话,就这么一会子,乌雅氏脖子上就沁出了一层薄汗。
再过了片刻,乌雅氏心中几乎已经绝望,只听得皇后宛若天籁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学士说的严重了。大家都是为国效力,说不到唯本宫马首是瞻,”乌雅氏的心沉了下来,抬起头正欲说些什么,只看到皇后嘴边透着一股浅浅的笑意,“好了,夫人这事既然求到了本宫这里,自然会给夫人一个交代的。”乌雅氏又连忙跪下谢恩,杏贞缓缓站起来,绕过书桌。亲手扶起了乌雅氏,“既然夫人以诗句赠本宫,礼尚往来,本宫自然也要回赠夫人一句诗:‘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夫人不懂吗?无妨,大学士必然懂的,你先出宫告诉大学士吧,让他安心,本宫这就去瞧瞧肃顺的折子。”
安德海送走了乌雅氏,回正殿的时候。杏贞正在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杏贞慢慢睁开眼睛,对着安德海点了点头,“柏俊是蒙八旗?”
“是,”安德海虽然年少,到底朝中重臣的底细知道的不少,“柏俊老姓是巴鲁特氏,他原名松俊,字静涛,是蒙古正蓝旗人。”看着杏贞若有所思,安德海又加了一句,“外头说柏俊倒是清廉。”
杏贞还没来得及说话,安茜进了正殿,“娘娘,勤政殿确实是有一本肃顺的折子,听如意说原本肃顺是想面陈的,听说皇上在歇息,这才只是递了本子。”
“那皇上现在还在歇息?”
“眼下已经醒了,”安茜有些犹豫,微微皱眉,却也说了皇帝的行迹,“正召了海棠春在九州清晏伺候呢。”
难怪安茜皱眉,海棠春并不是正经的秀女,而是一个雏伶。咸丰皇帝有一日和怡亲王等人谈笑的时候,听端华说京城之中,有一位雏伶,名叫朱莲芬,不仅美貌如仙,而且擅长歌舞,令京师王公大臣趋之若鹜,以得到这位雏妓为最大乐事。两位风流大臣赢得美人的芳心,一位是陆御史,一位是吏部大员龚引孙。龚氏还有所顾忌,陆御史痴情于美人,不能自拔。
咸丰皇帝最喜美人,听说了这段风流事,横刀夺爱,叫端华悄悄地把朱莲芬带进圆明园,自己面见这位雏伶朱莲芬,端华载垣等人均已谄媚主上为安神立命要旨,皇帝有所喜爱,自然要遵命,把人带进园子之后,皇帝喜出望外,见到这位美人,惊为天人,她不仅容貌美丽,黑头发,雪白肌肤,而且丰满迷人,浑身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更为令皇帝惊奇的是,这位美人,擅长唱昆曲,这是皇帝之所好,不仅唱的曲目多,而且唱得**,唱得美妙,歌喉婉转,如天籁之音!如此深得皇帝的宠爱,皇帝知道物议,虽然皇后从来不说什么,但是给后宫封号,总是遮不住朝廷内外的大嘴巴,只是称朱氏为“海棠春”,宫人都称朱氏为海棠春夫人。
陆御史再想见到这位被皇帝宠爱的海棠春朱佳人,就比登天还难了。怎么办?陆御史不甘心,就郑重其事地上一道奏折,引经据典,洋洋数千言,诉说皇帝以天下之尊,宠爱一个伶人,这是古来所没有的,成何体统!希望皇帝以国家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再宠伶人朱莲芬了!
咸丰皇帝看到陆御史的奏章,不禁大笑,不屑地说:陆都老爷,醋矣!
如此也算是一段风流故事,杏贞根本就没有皱眉,平静无波地站了起来,“还好今个是海棠春在,不然肃顺先见到皇上,我就不好帮人了,走,咱们先去勤政殿,看了肃顺的折子再说。”
“娘娘真的要帮柏俊的忙?”安茜说了自己的疑问,“这柏俊素日可是和咱们没什么来往的,旧日里似乎因为娘娘出入勤政殿帮着皇上批折子,这柏俊还跟风上折子说此举不当。”(未完待续。)
ps: 月票呢。。。。
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一)
“原本也是无可无不可,只是乌雅氏说柏俊和肃顺在外朝针锋相对,这样的话本宫倒是要想法子保住柏俊了,若非如此,外朝的事儿岂不是就肃顺一个人说了算了?”杏贞走出了梧桐书院的正殿,信步走向花海碧波之中,能安排几个和肃顺对着干的钉子,那也是好的。
。。。
“好好,皇后娘娘仁德,不计较我之前做的糊涂事,”柏俊喜得胡子都抖动了起来,用手拍着额头,在花厅里面来回踱步,“只要皇后娘娘肯伸手拉老夫一把,肃顺,嘿嘿,不足畏惧。”
“老爷,”乌雅氏有些迷惑,“皇后娘娘并没说什么一定要帮忙的话儿,老爷怎么能如此笃定?”
“夫人啊,就是皇后娘娘让您带回来的话,‘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话里的意思叫老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柏俊又对着边上了然微笑的朱凤标说道:“那以后就要上皇后娘娘的船了。”
“这又何妨,”一直在柏俊府里未曾离开的朱凤标朝着乌雅氏拱手致谢,又回答柏俊,“皇后亦是小君,难得的是皇后娘娘会帮人,中堂大人你也听说过外头传言曾国藩李鸿章都是靠了皇后举荐,如今才有机会在南边风生水起的,还有那庆海穆杨阿,虽是嫔妃母家,但寻常人等也不见得如此显赫。原本下官还是不信的,如今看看,倒是极有可能。”在朱凤标已经是六部尚书,插一脚也能被成为中堂的人来说,靠山比什么都重要,不然就算是再参天的大树,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风暴一到,什么都是泡影。
柏俊点点头,正想说什么。外头传来瓷器破裂的声音,柏俊微微皱眉,“谁在外头!”
“老爷,是小的。”外头进来了拿着托盘垂头丧气的靳祥,“刚才小的不小心打翻了茶盏,惊扰了老爷,请老爷恕罪。”
“怎么如此不小心,罢了。再上一杯吧,”柏俊见是自己得用的家人,之前乡试还带进考场的靳祥,正挥手让他下去,瞥见靳祥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下狐疑,开口叫住了靳祥:“你最近是怎么了?魂到哪里去了!”平时的靳祥课是最精明能干,机灵利索的。
靳祥被柏俊一喝,双腿一软,就跪下瑟瑟发抖。这会子连朱凤标都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柏俊冷下了脸,“到底什么事儿,快说!”
皇后批了折子,听说皇帝已经事毕,就来到九州清晏,刚进暖阁的时候,就瞧见杨庆喜摊开了宣纸,如意在磨墨,皇帝坐在炕上对着一幅古画细细把玩。见到杏贞进来,连忙招手:“皇后,来看看韩干这画,如何?”杏贞上前。就着皇帝的手看了那画,原来是韩干的《夜照白》,乃是唐朝流传下来的名画,“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
杏贞不懂画画,却知道咸丰皇帝擅长书画,山水花鸟均有一时之得,其中他最是擅长画马,便开口笑道:“这夜照白也忒肥了些,虽是生动,却也失了健马的风骨,臣妾听闻皇上乃是画马国手,不知今日有机缘见上一见皇上的丹青之艺?”
咸丰皇帝哈哈一笑,颇为自得,“这夜照白乃是玄宗的坐骑,成日里养在上林苑里好吃好喝供着,又没人骑它,怎能不肥,杜甫评韩干把马画得太肥,称其画肉不画骨,但也‘毫端有神’,今个让皇后瞧瞧朕的马画的如何,原本这些年也懒得动笔了,只是老七进园子说自家王府正堂上少一副挂轴,求朕画马赐给他,不然寻常你也难见。”
杏贞陪着皇帝走到书桌边上,卷起袖子,接过如意的活儿,亲自给皇帝磨墨,皇帝手持紫毫笔,沾了沾墨汁,微微沉吟,片刻之后就有了腹案,下笔宛若游龙,不过半盏茶的时分,就已然搁下了笔,对着杏贞笑道:“皇后以为如何?”
时人盛赞咸丰皇帝善于画马,的确不是阿谀奉承,杏贞看着宣纸上的几匹马神态逼真,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杏贞是真心佩服,抚掌赞道:“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下笔如有神,皇上这画的才是骏马呀!”
咸丰皇帝点头,“皇后评的好,可谓是朕的知音,如今这画已成,还缺诗一首,有画无诗,岂不憾哉,”皇帝又捡了一支笔给杏贞,“皇后许久没有作诗,何不作诗一首,如此咱们夫妻各司其责,又交相辉映,给老七才是郑重体面呀。”
“臣妾勉力一试,这几年耽于俗事,恐怕江郎才尽了。”杏贞苦笑,当初就不应该显示自己多么文采敏捷,如今可是把自己套进去了,说不得,只能再做一次抄文翁了,什么抄不到?那就自己瞎编一个吧。
“皇后谦虚,慢慢作来。”皇帝兴致勃勃,杏贞沉吟了一会,嘴里喃喃自语,片刻之后便有了决断,墨笔一挥,便是下笔如飞,草书连绵不断,犹如飞燕穿梭,咸丰皇帝凝神一看,不由得读出了声:
天马降兮自行空,
风云从兮龙为友。
抚剑歌兮显身手,”
“意气风发兮谱春秋。”杏贞摆下笔,笑着对皇帝说道,“臣妾陋诗,怕是污了皇上的好画了。”
“不,皇后,这诗乃是仿得秦汉古风,虽然言辞朴实了些,可这诗中气概却是非凡,隐隐有壮志凌云之意,皇后,”咸丰皇帝用手虚点了杏贞的鼻子几下,“若是朕不是见皇后当场挥墨,定然会以为是一男子所做。”
“皇上谬赞了,只是此诗尚无名字儿,还请皇上赐名,如何?”杏贞又将笔递到了咸丰的手里。(未完待续。)
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二)
“何须多想,天马降兮自行空,就叫天马歌便是,”咸丰皇帝不假思索,在题跋处写下“天马歌”三个隽秀清健的行书,再写上时日,从自己腰间的香囊中拿出一个小印,盖了上去,“这画真是让老七赚去了,”咸丰皇帝满意地瞧了瞧,不由得摇头啧啧出声,“朕与你夫妻合成这诗画,有市无价,给老七,真是便宜他了!”
“哎哟,皇上,您什么时候这么小气了?”杏贞嗔怪地推了咸丰一把,“给七爷还不肯呢?日后咱们一起还什么时候不能画的?”
“哈哈,皇后说的极是,”皇帝挥手让杨庆喜拿到如意馆好生裱好,皇帝一般在上午见军机,下午则是午睡游园听戏召见嫔妃,听杏贞汇报批奏折工作的时间,皇帝用毛巾擦了擦手,和杏贞回到暖阁里头的炕上,双喜奉上了茶,皇帝吃了一口,“今个折子有什么事儿?”
“别的倒是罢了,都是些寻常事,”杏贞给皇帝剥了一个黄岩进贡的蜜橘,一样样说给皇帝听了,“曾国藩大军攻破大胜关,曾国荃和荣禄在雨花台复建大营,离着江宁不过十里之遥,王锦绣扫清苏南,进攻孝陵卫附近,水师也了得,江浦、燕子矶已经尽数攻克,李鸿章左宗棠两人也各有建树。”
“恩,你让军机拟赏功的折子来看,”咸丰点点头,“曾国藩此人还是做的不错的。”
“皇上圣明,”杏贞说道,见着皇帝的心情不错,眼珠子一转,“还有一件事儿,特来问皇上的意思,是肃顺午后上的折子。”
“什么事儿?”皇帝懒洋洋地闭着眼睛,玻璃外的阳光斜斜照入室内,照在皇帝的脸上,皇帝的脸色越发雪白,眼下的一片青黑色清晰无比。
“肃顺上奏说要对顺天府乡试中举的试卷全部进行磨勘,”杏贞慢慢地说道,“以平息物议。”说完递上了折子,皇帝也不接,“物议?什么物议?”
“说朝中内外学子议论,乡试各考官有舞弊之事,应于磨勘,以正视听。”
“那便查一查吧,”咸丰皱起了眉头,“科考之中确有猫腻无数,朕实厌之。可柏俊毕竟是两朝老臣,人品贵重,罢了既然是肃顺上折子,那就查一查。”
“是。”杏贞称是,“那皇上明个见军机的时候明发吗?”
“不用了,就叫载垣、端华等四人,就上次查办平龄案的人去查好了,一事不烦二主,皇后你就这样朱批下去吧。”
“是。”
杏贞告退出了九州清晏,拿着折子准备回勤政殿,让内奏事处送出去,安茜见左右没有外人,忍不住在杏贞的耳边轻轻说道:“娘娘不是答应乌雅氏,要帮着柏俊吗?”怎么又没阻挡皇帝彻查?
“你也瞧见了,皇上最恨这些东西,本宫也没有理由把此事按下,就算今天按下,肃顺只要见到皇上,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咱们耳根子软的皇上还是会动心,不如顺水推舟,让他们去查便是,若是柏俊果真清白,想必不怕查,若是柏俊有所隐瞒,那到时候本宫再施以援手罢了。”想必柏俊也不会这么蠢吧?
实际上杏贞相信了柏俊确实没那么蠢,可是抵挡不住他家人的愚蠢,十月二十六日,载垣端华等四人联名向咸丰帝奏报了磨勘结果:此次顺天乡试,总共录取举人三百名,查出有问题的试卷竟然多达五十份!这五十份试卷可以分成两类:三十八本试卷中错字、别字、谬称等比比皆是,另外十二本试卷,错谬五花八门,但事后都经过了涂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考生余汝偕第一场试卷和第二场试卷有天壤之别,一个文理不通,一个文采灿然,判若两人,很可能是请了枪手。
“科考之举,乃是遴选国家栋梁之才,朕未曾想内幕竟然如此污秽!士子、考官在朕的眼皮底下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舞弊,真是无法无天!无法无天!”
皇帝风雷一样的声音在勤政殿响起,大臣们都跪在地上低首,面色复杂地不知道想些什么,只有肃顺面带微笑,眼中涌现着跃跃欲试的神情,“以小见大,朕可见,当今官场作风想必也已经腐坏堕落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必须借这一科场案,严惩作奸犯科之人,以正风气!军机拟旨,柏葰革职,在家听候传讯,不得见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