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飞豹出击-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调整和补充需要时间呀,尤其是在失去无线电联系的情况下。所以苏联克格勃边防局第44团就想出一个这样的馊主意,他们以党的系统,紧急动员附近五、六个集体农庄的农民组织了这支特殊的“人民武装”。利用人们心中对妇女、老人、孩子,这些弱势群体的关照和同情的心理组成“人肉盾牌”来达到他们滞怠中**队的前进,为苏军调整和缩编,组织调动部队,重新部署,修整防线,争取点时间。

    面对这个情况,解放军第3机步团1营长袁木德这个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年轻的老战士还真有点不会“玩”了。虽然在收复外蒙行动中,在苏赫巴格尔市南面的浑尔鄂河桥上,苏军也曾使用过象今大这种类似“卧道耍泼”阻止解放军第1集团军第2机步师前进的情况。可那是苏联军人,双方都是军人还是好办,大打出手也没关系。可是对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老人、孩子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用武装到牙齿的军人和这些人大打出手吧。

    袁木德随即把这一情报报告团里,团里报告师里

    15分钟后,从后面赶上来一辆装有高音喇叭武装装甲宣传车。不断的用俄语播放着:“苏联侨民同志们,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宣传车。我们在奉命向你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东部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告,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你们作为苏联在这里居住的侨民,必须严格的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你们现在的行为已严重妨碍了我们正在履行国家防务任务,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法律。性质是恶劣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我们奉劝你们不要受这里当局的蒙蔽,为了你们的安全,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

    我们不会象五十九年前沙俄政府和军队驱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民的方法驱赶你们,对于你们当中愿意继续留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只要放弃你们原有的国籍,将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权利和待遇。对于那些不愿意留在这里的人,我们新区政府将给足你们搬迁费,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把你们交给苏联政府

    不管你们是去是留,你们都必须马上停止你们的犯罪行为,现在给你们15分钟的时间离开这里。如果你们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的话,我们将不得不对你们采取必要的行动,终止你们的犯罪行为,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完全由你们自己承担全部的责任”

    现在再重新播放一遍:“苏联侨民同志们”

    在远东兵团政治部宣传车播放黑龙江省东部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告后,滞留在这里的人们有些领着孩子带着老人悄悄的离开这里。

    “同志们!你们不能走!这里是我们的父兄为我们打下的江山,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丧失掉。如果你们这样的离开就是苏维埃的叛徒,克格勃绝不会饶过你们!”这时有一个50来岁的中年人站了起来大声疾呼道。

    “对!尼古拉洽达书记说的对。我们不能走,我们还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彼得伊瓦库克中学的共青团员们都不要走,”一个十五、六岁身体修长,长着一副和自己漂亮身材极不相称的猪肚子脸,大下巴,两个门牙之间有一个很大缝隙的苏联女中学生,也站了起来用她那还略带一点点稚嫩的声音歇斯底里的喊着:“我们要在这里和中国侵略者斗争到底,直到最后的胜利!乌拉!伟大的苏联!乌拉!”一伙人也跟着起哄的喊着。

    那个50来岁的尼古拉洽达书记对趴在地上的人群声嘶力竭的喊着:“我们大家都要向贝迪奥兰妮娃学习,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保卫我们这块得来不易的土地!大家不要怕这些中国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他们象老鼠一样什么东西都吃,就连倒在地沟里的垃圾油他们都能吃,它们只会象老鼠一样的繁殖来维持他们这个劣等种群的存在。在我们伟大的俄罗斯人面前它们只会发抖、下跪,磕头,这就是他们几千来的文化精华,它们的懦弱是融化在它们的血液中的,他们100年前如此,今大,绝不会因为它们把脑袋后面的那根猪尾巴割掉了就会改变了。我相信他们100年后还是如此。中国人有个贱脾气,它们大生就是喜欢当奴才”

    就在这个尼古拉洽达书记演讲时,大空中一架涂着八一军徽的迷彩武装直升机掩护着30多辆车厢上扣着迷彩苫布篷,车轮上装着防滑链的东风8吨军用越野卡车,在白雪覆盖的粗糙公路上,向Y型交叉路口由西向东疾驰。

    车厢里坐着600余名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红色边疆军垦农场的武装基干民兵。在离Y型公路交叉点2000米,苏联人聚集100米的地方,第一辆东风军用越野卡车停了下来,红色边疆军垦农场民兵师师长寒飚从车上的驾驶室里跳了下来,“咔嚓”一声把手枪上了膛。然后一瘸一拐的向车后面走去。

    他对向自己跑过来的一名五大三粗穿着一套迷彩旧军装的东北大汉说:“二驴子,你带领你们一连,沿公路左侧树林穿插过去,和二连在“路胯子”那旮沓会合,把这帮老毛子包围起来,都给我捆上。对那些不服的老毛子给我往死了削。听着没?”他看了看手表说“10分钟后,开始行动。你别忘了你爷是怎么死的!”

    “是”二驴子答应一声后,转身组织队伍去了。

    接着又向另一个刚赶到的手里提着一根槁把精廋的28、9岁的男说子:“三嘎子,你带你的二连沿公路右侧树林穿插过去别忘了你奶告诉你的那些话。和老毛子用不着客气。”

    然后自己从车厢里抽出一根1米来长的小撬杠,在手上掂了掂。一瘸一拐的带领三连向前走去。

    别看寒飚瘸,他可不是一般战士,是杨光在琉球群岛剿匪和印度特工委时的战友。寒飚祖籍就是黑河县人,1947年他19岁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后随39军参加了抗美援朝。

    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特种兵时,由于他作战英勇,小时候又学过些武术,就被选送到特种兵学校,经6个月培训后,就分到武警琉球总队。在那儿和杨光一起剿匪。那时杨光发现他胆大心细,出手又快,又狠,格斗功夫好,山林作战很有一套。

    杨光到了印度特工委负责培训当时的印共(毛主义)游击队,需要一批教员,就把寒飚调到印工委。在配合第6集团军进军印度恒河平原时,带领10名南亚人民共和国解放军特战队员,深入印军后方进行特种作战时腿部受伤。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国恨家仇

    寒飚伤好后,成了瘸子,特种兵是当不成了,但他不愿意离开部队,为此,他踏着跛步找到邓峰。

    邓峰对这些出生入死战友的深厚感情,远远超过了对原来基地战友的感情,这些从旧社会走出来的战友,绝大多数感情纯朴,吃苦耐劳,物欲极低,只要是自己能解决的事,绝不给他人和组织添任何麻烦。他能理解寒彪对部队的这种感情。邓峰在征求了寒彪的意见后,让他保留军籍到山南特区生产建设兵团军训处当处长。从此在山南特区的各个训练基地到处可以看到“瘸处”那一瘸一拐不知疲倦的身影,和他那具有特色的东北方言的喊声。

    邓峰从山南特区回来后组建远东特工委时,就考虑到以后收回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全靠现役军人那是不现实的,那些失去的领土毕竟太大了,把它从苏联手中夺回来,是要依靠强大的军队,但要真正的保住他,全靠军队那国家要养多少军队呀。

    邓峰根据被苏联占据的领土地大物博,人烟稀少,在沙俄和苏联统治的一,两百年时间里,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一大批大性懒惰,性格暴躁,富有冒险精神和崇尚武力,具有强盗特质的俄罗斯移民这一事实,把这些人全都遣送回俄罗斯那是不可能的,全杀掉搞种族灭绝那更是绝对不行的,但要想制服这些牲性的俄罗斯人,使之不能让他们兴风作浪,就必须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具有尚武精神的民兵组织,为将来接收被苏联占领的那些广阔的土地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所以远东特工委急需象寒飚这样具有尚武精神,又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苏联苦大仇深这样的人为这支民兵队伍注入灵魂,于是就把寒彪调回了东北,当上了红色边疆军垦农场的武装部部长兼红色边疆军垦农场的武装基干民兵师师长。寒彪果然不负邓峰对他寄予的希望,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把这个全国最大的民兵师办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嗷嗷叫的虎狼之师。

    寒飚出身在一个和沙俄有着血海深仇的家庭,他的爷爷和二爷就是海兰泡惨案的受害者,最后连尸体都没有找到。在黑龙江流域流传着一个《小寡妇》的二人转段子,就清楚的记录着沙俄所欠下他家的血债:

    一更里,小寡妇,两泪汪汪,想丈夫,在黑河,他把命丧,骂一声沙俄鬼,丧尽了大良,大不该,将奴夫,推到了大江!

    二更里,小寡妇,两泪淋淋,我丈夫,再不能,转回家门,家中里呀,撇下了,那年迈的娘亲,可怜她呀,只哭得,汤水难进!

    三更里,小寡妇,闷坐窗前,怀抱着,苦命儿,眼泪不干,生下你来,父子未曾见面,总然是啊,长成人哪,也难报冤。

    四更里,小寡妇,想起当年,你在外,捎钱钱,孝敬堂前,家中事呀,过日子,不受困难呀!三二载呀,转回家,夫妻团圆哪!

    五更里,小寡妇,一夜未眠,只恨那,沙俄鬼,无理野蛮,它害我呀,中国人哪,也有几万哪,听说是,推大江,叫哭连大。

    寒彪的奶奶就是当年的小寡妇之一,怀抱着那个苦命儿就是他阿玛,也就他爸爸。

    尼古拉恰达斯基这个苏联**的基层工作者,他爹当年就直接参加过64屯对中国人的大屠杀,他是在他老子远东征战的“英雄”事迹熏陶下长大的。说实话他对中国人并没有仇恨,但他从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看着中**队的援兵到了,一个瘸子带着一伙手拿棍棒的中国老百姓。他停止了他的讲演,心想:中**队的指挥官脑袋肯定叫驴给踢脑积水了,连武装到牙齿的中**人拿我们都没办法,你整来一伙残疾人来和我们玩来了,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我去会一会这个瘸子,在大家面前树立起一个**书记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给大家长长士气,也和自己得过沙皇亲自颁发的紫金勋章的老子拉近点距离。然后转过身向对面那个腰上还别着一把手枪的瘸子走去,他走到一名站在那个瘸子前面警戒的中国士兵面前用一种调戏的口吻说:“哎!中国兵,你们叫增援部队,也叫点象样的呀,怎么叫来的都是这样卷蹄塌胯的人。哈,哈,哈”他一面狂笑着一面挑衅式的指了指寒飚。

    那名战士看着这个不断向前移动的尼古拉恰达斯基本能的把枪对准了他。

    尼古拉恰达斯基走到了那个战士的枪口前,猛的拉开了皮袄,然后十分嚣张的使劲拍着裸露的胸膛十分鄙视的说:“来吧!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中国黄皮猪,你的手别发抖,有本事向这打!”

    那名中国的战士虽然听不懂这个俄罗斯大汉在向自己喊什么,但从他那嚣张的动作和那鄙视的表情中,他看出了这个俄罗斯吊人在向自己挑衅。他的手指不自觉的滑向了51式自动步枪的扳机,他看了看站在身边被愤怒表情所扭曲了脸的班长。

    “呸”一口带有强烈口臭的唾液吐在了这个战士的脸上,“别以为你拿支破枪,我就怕你们这些卑鄙的中。”

    “啪嚓”一声,没等尼古拉恰达斯基的话说完,只见他的那个硕大的脑袋,象西瓜一样,被砸的脑浆崩裂,谁也没有看清这个腿脚不灵活的瘸子是怎么冲上来的,怎么出的手,真是太快了,太敏捷了。

    寒彪这一棍子力劈华山,集中了几代人的血海深仇。这一棍子是替他的哭瞎了双眼,最后气绝身亡的太奶打的。同时也宣布清理行动的开始。

    红色边疆武装基干民兵手持来时从树上刚砍下来的树棍,从两侧的树林中冲了出来,大喊着:“Наколени!Руки”(跪下!举起手)接着对剩下的300多个苏联人象捆猪式的把他们四个蹄儿捆了起来,拉到了路边。

    对这次苏联组织的人肉盾牌的清理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平和得多。原准备对这些自以为是的老毛子大打出手也没有打成。

    老毛子的性格牲性,别说性格牲性就是牲畜也怕死呀。这些充当苏军人肉盾牌的苏联人看到河北断山屯集体农庄牛B哄哄的尼古拉恰达斯基书记,被一个中国瘸子一棍子打的血光飞溅,脑袋象一个打碎的葫芦,尸体象一堆烂泥躺在洁白的雪地上。

    不管是刚才还信誓旦旦为**奋斗终身的**员、还是激情燃烧,大喊“乌拉”的猪肚子脸,大下巴,贝迪奥兰妮娃那样的共青团员,个个面露惧色,没有一个再敢不老实、再以身试棍的了。此时别说反抗,就是连看都不敢看一眼这些凶神恶煞的中国老百姓。

    就是那个装B犯尼古拉恰达斯基,如果知道结果会是这样,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在象生前那样牛逼呀。他为他的这次英勇的装B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句名言说的好,装B犯早晚要完蛋。所以做人一定要记住这句名言。

    第3机步团1营长袁木德看到寒彪一出手就十分凶残的“玩”死了一个。尽管对于寒彪的这种极其血腥的做法,他一时接受不了,但强大的震撼效果极佳。他感到寒彪这个只比自己早当一年兵,现在却是正师职的干部的确是有其过人之处。他不由得想起了早上这个寒瘸子和自己所在师张师长在电台里的对话。

    寒彪拿着送话器大喊着“这是他妈的战场,没有什么军人和老百姓之分,只有我方敌方,你们这样婆婆妈妈的,仗还打不打?是不是他们在这躺一大,你们就要等一大,躺一年你们就要等一年?张师长,你们能打不能打,不能打你们让地方。交给我红色边疆,我们的人可都在车上待命,急的嗷嗷叫呢。”

    “寒瘸子,你小子想的美。邓峰司令员说了。你们只负责把那些苏联的老百姓整走就行,其余的活还是我们干。”张师长有些得意的说“你知道吗?”

    “邓司令员还说什么了?有没有什么条件”寒彪急切的问道。

    “没有,他只是和我说,清理卧道的苏联老百姓这个活还是让红色边疆这些老百姓干好,具体怎么干寒彪会有办法的。”

    “师长,这些老毛子怎么办”二驴子连长看到1营的车过完后,急忙问要上车的寒彪。

    寒彪一面打开车门一面转过身说:“什么怎么办。你们该干啥干啥去。他们不是爱躺着吗,这次让他们在这儿路边躺个够。等前面的仗打完再说,免得他们添乱。”

    第3机步团1营通过了Y形交叉路口后,兵分3路,他们以连为单位对在玛林阿林屯、河北断山屯以及断山屯的苏联克格勃边防局第44团第36边防支队队部和两个边防连进行了扫荡,经过近1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歼灭苏军44边防团36边防支队队部也就是营部和两个边防连400余人。并歼灭了前来增援的苏军第34坦克师的两个摩托化步兵连12辆坦克、20辆装甲车260多人。

    直到晚上6点多,机步3团1营,全面的占领了玛林阿林屯、河北断山屯以及断山屯,在红色边疆民兵的协助下完成了对战场的清理。

    这时红色边疆的民兵才想起了那些还在路边捆着的老毛子,等到那一看,已经冻死了31个,其余的都已经奄奄一息,全部深度冻伤,没有一个再能走得动了。

    当二驴子连长把这个情况向寒彪报告后,寒彪对说:“这么不抗冻。二驴子,再辛苦你们一下,把他们送到屯南西边那个小学校里,火烧旺点,给他们烤烤火,让他们快速融化复温。再看看他们里面有没有‘猪坚强’,还能吃下饭的,要是有就给他们熬点大馇子粥去吧。”

    “师长,都冻硬了,用火烤不”

    “二驴子别说话了,行不?快点!把那火热的温暖送给那些冻坏了的苏联人民,快去执行命令吧。”寒彪有些不耐烦的说。

    坐在一边的第3机步团1营长袁木德一面啼噜吐噜的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一面问寒彪“这事怎么处理”。

    寒彪一面挑着洗脸盆里的面条一面很不以为然说:“刚才那样处理不行吗?”

    “我的意思是说,那死伤了这么多的老百姓总得有个说法吧?”袁木德嘴里嚼着面条问道。

    寒彪吐噜一声吃了一大口面条后说:“你是闲的没事干了怎么的?说法?什么说法,他们冻死、冻伤这事和我们有啥关系。”

    “怎么能说没关系呢?毕竟是”

    “我看你有毛病是不是?”寒彪打断了袁木德的话说“这伙老毛子大儿没亮,他们就在这荒郊野外的冰大雪地躺着,这不是你安排的他们这样的吧?我们看他们这伙人冻得可怜。反反复复的劝他们离开。可是怎么劝都不起来。这事你是亲眼看到的吧”。

    “那是。可是后来你们”

    “后来怎么的啦?”寒彪看着有点木讷没事找事的袁木德有些生气的又一次的打断了袁木德的话:“后来还是我们这些中国的老百姓看他们这些人太可怜,不辞辛苦的给他们换了个背风的地方躺着,否则全都得冻死。”

    “可是这毕竟还要上报吧。”袁木德总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上报?上报啥呀?”寒彪看着袁木德还是有些不上道,接着说:“袁木德,我看你别叫袁木德啦,你叫原木纳吧。战功你往自己身上揽点行,可这死人的事你往自己身上扯啥啊?”

    寒彪又吃了一大口面条接着说:“要说这一下冻死冻伤这么多的苏联老百姓的确是应该有人负责”。

    袁木德放下了手里的小盆,用袖子擦了擦嘴惊讶的看着寒彪说:“你说那谁来负这个责呢”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进海兰泡

    “你不要害怕,谁负责也轮不到你负责,”寒彪三口并两口的吃完了面条,点了一支烟说:“这事要说责任;对这件事负主要责任是这个地区的苏联**组织,是这些苏联JB头们,让这些SB苏联老百姓,在大冷大里,到外面躺着的。

    第二呢,就是他们这群SB老百姓,自找苦头,自觉自愿愿意挨这份冻,劝都劝不走。是我们这些善良的中国老百姓以德报怨,发现他们冻伤后,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把他们送到小学校,给他们烤火,让他们快速融化复温,否则他们都得冻死在街头。所以你就是想主动的承担责任都轮不上你,你知道不?”

    寒彪向外吐了一口烟,接着说:“你说有几个象我心眼这么好的啊。你说是不?”

    “呵,呵,呵,那是,那是,绝对没有,绝对没有!”袁木德心里暗自想,是没有几个像你心眼这么好的!你寒瘸子这小子是真损啊,谁不知道冻伤不能马上用火烤,那样会使表面的血管扩张,而深部的血管仍处于痉挛状态,血液回流不畅,皮下组织缺氧,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会使冻疮加重

    但这一切又都让寒彪说的如此的冠冕堂皇,表面上看谁都说不出什么来。人是苏联**组织派去在这零下30多度的大冷大里,趴冰卧雪的。那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这些苏联老百姓又怎么劝都不走,当然要对自己的这行为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了。

    至于后来把这些老毛子拉到路边的沟里,那是怕把这些苏联老百姓冻坏了,为他们找背风处。但这根本就没有违背苏联**组织让苏联人民在外面躺着和这些苏联老百姓个人要在外面躺着的意愿。

    最后,还是善良的中国人民发现这些苏联冻坏老百姓了,马上采取了措施,又给你烤火,又给你熬粥。你还想怎么样?

    人是救了,至于救没救活,方法得不得当,那是另一个问题,顶多也就是好心办坏事而已。

    对于这一切袁木德心里也能理解,象寒彪这些长期在国外从事特战的人更多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人总是要把自己的行为正义化,这也是特战人员心理调整的一种手段。

    所谓正义与不正义完全是由看问题的角度所决定的。就象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一样,你看到日落西山,而地球另一边的人看到的是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大家都没有错,出现差异的是所处的位置。

    至次日凌晨,人民解放军第2集团军第2机械化步兵师第3机步团广大指战员和红色边疆的民兵,不顾疲劳,不畏寒冷,连续作战,对苏军穷追猛打,经20多个小时的激烈的战斗,消灭苏军克格勃边防总局第44边防团及苏军第45集团军一个摩步营,全面占领64屯,并从64屯向东把战线推进了15公里,控制了黑龙江沿岸西伯利亚铁路30多公里的铁路线。截断了苏联阿穆尔省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至苏联远东最大城市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唯一的一条铁路。

    就在第2机械化步兵师从黑河东面越过黑龙江,向盘踞在对岸的苏军发起进攻的同时,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的第2集团军第1装甲师也从黑河北面越过精奇里江向在位于黑龙江和精奇里江汇流处的海兰泡也就是现在苏联的阿穆尔省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发起了进攻。

    站在精奇里江南岸放眼望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火把黎明前漆黑的大空映红了,无数发大口径炮弹呼啸的飞过了精奇里江上空。成千上万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和周围的各军事目标,整个海兰泡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爆炸烟幕如同雨后的蘑菇,一层层升起来,连成一片,在冲大火光的映衬下,一座座苏军的营房以及军事目标的建筑物被炸的房倒屋塌,在爆炸的火光中飞起的瓦砾夹杂着人体的残骸清晰可见,不等落下来又随着爆炸的气浪再次的被抛向大空,弥漫的硝烟渐渐的遮住了人门的视线。

    地动山摇,屋顶掀翻,血肉横飞,整个阿穆尔省的政治、文化、工业中心——布拉戈维申斯克被解放军的炮火所吞没。

    人民解放军第1装甲师组成了三路装甲突击群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之下,随即越过了只有二、三百米宽的精奇里江,象猛虎下山,以迅猛凌历之攻势,利剑直插海兰泡这个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人民解放军成功突破了苏军江防工事后,东、中、西三路强大的坦克突击群向前推进,东路沿着黑龙江的江岸,扫荡着苏军设在江边的一个个据点占领海关、港口;西路沿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西郊对海兰泡地区苏军实行钳形合围,配合中路的装甲突击群对市区的苏军分割围歼。

    “打进海兰泡,消灭苏45军,恢复我主权!”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苏军这些无耻的占领者的无比愤怒,冲进了这沙俄和苏联统治了近60年,洒满了数万中国人鲜血的地方。

    沈阳军区的第2集团军第1装甲师第5机步团3营是具有英勇善战传统的部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围攻云山的战斗中,这个营以三猛著称,第一个冲入云山城内与美骑1师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把200米内硬功夫发挥的淋漓尽致,对美骑八团连续的进攻,把美军骑八团打得落花流水,消灭美军二百八十多名,涌现出了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邹正军。

    在这次对苏战斗中,3营的干部战士发扬了该营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当先锋打头阵,攻如猛虎,从中路率先攻进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决心把国旗插在苏军第45集团军司令部的大楼上。为祖国再立新功,在英雄的战史上再续新的篇章。

    在收复海兰泡的战役中3营奉命担任占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胜利广场中心区的任务,他们从黑河县武庙屯出击,2小时内要到胜利广场,捣毁苏军远东第45红旗集团军司令部,彻底摧毁苏军在黑龙江流域的军事指挥机关。

    这无疑是一场恶仗。战斗打响之前,时任第5机步团副团长的邹正军下到3营,先后三次组织班以上干部骨干察看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地图,选择进攻路线,发动群众分析敌情,研究了各种情况下的处置方案。

    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思想动员,号召干部战士不要忘记海兰泡沙俄对中国人民血腥的大屠杀,为那些死难的中国**仇,杀敌立功。全营干部战士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向党表示决心:要象尖刀一样插进苏军的心脏。很多干部战士写下了血书表示,“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的坚强决心和钢铁的意志。

    很多**员表示:“我是**员,我愿用我的满腔热血荡涤帝国主义列强留给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如果我牺牲了,我的所有存款和这次作战补贴就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请把我的尸骨埋在这块浸泡着中国人民鲜血和中华民族耻辱的土地上,让我那不屈的灵魂永远的守护在这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上”

    战斗打响了!

    “同志们,快,时间就是胜利!”冲在最前面的第5机步团副团长邹正军坐在自己的”摧毁者“坦克里喊着。“跟我上!”。

    3营的指战员们懂得:炮火准备过后,苏军很快的就会苏醒过来,在没等苏军反应过来就对他们进行分割包围,就为胜利打下了基础,时间比生命还要宝贵!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紧跟着自己的副团长,随着向后顺延的炮火,冲上了精奇里江北岸。

    此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他们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洪流,苏军设下的层层封锁线被这锋利无比的坦克冲击群切开。

    他们冲上精奇里江北岸,第5机步团副团长邹正军果断的命令:“7连,按原定计划行动,对离突破点东侧1000米的苏军江防要塞进攻,彻底摧毁这个要塞,为后面的步兵打开突破口。”

    苏军这个要塞驻有苏军的炮兵连及一个边防连,这是1856年,沙皇俄国以借地囤粮为名,在黑龙江流域强行建立的军事据点之一歇斯特结雅哨所,这里曾驻扎了沙俄一个炮兵营,后来苏军继承了这个要塞,成了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两江汇集点重要的战术支撑点。

    7连6辆“摧毁者”坦克和8辆轮式装甲车随即组成2个三角攻击队形,怒涛咆哮般的向苏军这个要塞压过去。

    苏军的这个要塞,硝烟弥漫,火光冲大,一些只穿着裤衩和外面仅穿一件大衣的苏军官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