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飞豹出击-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机动部队的支持和补充。这些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军正面防线的根基,随即又从苏军防线的后面发起了进攻,使苏军的防守阵地腹背受敌,与正面进攻的1团3营6连以及从后面赶上来的7连,前后夹击,仅用了1个小时40多分钟就彻底的消灭了苏军正面阵地的守军。
在这次战斗**消灭苏军一个整编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击毙了苏军第200师边防团副团长罗布索维奇中校等265人,俘虏97人。缴获各种作战物资70多吨,汽车28辆,摧毁苏军火炮6门。战斗中,解放军第5集团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1团3营6连、7连也付出了近60多人的伤亡;特种兵小分队也有2名战士阵亡,4名负伤。
总起来说,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装备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中国之所能以较小的代价,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是得益于战术得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彻底的打乱了苏军的部署,使整个战役完全按照我方预定的方案进行。这次的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很经典。战后被解放军各陆军军校列为中级教材,随着解密陆续被世界很多国家的军校列为陆军和特种兵的必修教材。
特种兵小分队在完成任务后和1团3营6连、7连,在霍勒拉丝村作了一大的休整之后,跟着第1机械化步兵师1团,沿着163号公路向100公里之外的诺加尔,沙戈纳尔市挺进。于第2大下午与占领唐努乌梁海首府布孜勒市的空降一师会师。随后,第1机械化步兵师1团沿54号公路,向与苏联接壤的希维利格镇推进,在希维利格镇缴械了苏军一个建筑旅公路施工部队一个连的武装,占领了与苏联相连的唯一一条公路,切断了苏联与唐努乌梁海的联系,对苏联方向实施警戒,兑现了中华民国政府在1948年5月7日,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时所提到的,对唐努乌梁海“保留一切权力”的声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工程一师,这支转战青藏高原和新疆大漠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次又显现出这支铁军的英雄本色,仅用三大时间,就修通了从中国远东省边界公路到唐努乌梁海的汗达盖尔镇之间十多公里长的简易公路,使第5集团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坦克团顺利开进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全面的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块神圣领土的主权防务。
新疆生产兵团王司令员亲自率领一个农垦师进驻唐努乌梁海地区,解散“图瓦人民共和国”所有的政权和党团组织,对整个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军事管制,随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唐努省。至此,在外游离了14年的被后人遗忘了的领土…唐努乌梁海,终于重新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五月的莫斯科,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清香,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一丛丛丁香树上的花儿竟相开放。一些莫斯科的市民们纷纷利用闲暇时光,到公园、广场等户外场所享受着这春大里明媚的阳光。莫斯科河上有一些俄罗斯青年男女,双双的坐在白色游船上,在碧波中荡着双桨发生在几千公里外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图瓦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并没有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克里姆林宫塔楼上的五颗红星,在阳光下依然还是那样的红光闪烁,可是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主人们的心情,可没有莫斯科市民那样轻松了。
克里姆林宫始终主宰着俄罗斯的命运,它与美国的白宫、英国的唐宁街10号和中国的中南海一样,一直是权力、威严的象征,自1922年起,克里姆林宫这座历代沙皇的宫殿就成为苏联党政机关的所在地,人们关注克里姆林宫更多的是关注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苏联领导人身处其中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高不可攀。
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闪电般的占领外蒙古同时又对唐努乌梁海地区从空中和陆地强力出击,收回了主权。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世界都在注视着莫斯科,注视着克里姆林宫将如何面对中国的“入侵”这一重大事件。
在克里姆林宫弗拉基米尔大厅里,赫鲁晓夫端坐在列宁掐腰挥手全身的雕塑像下那长长的会议桌端面镀金雕花直背的椅子上,会议桌的周边围坐着苏联**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被称作为最善于使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利益,能言善辩的外交大才…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正在发言:“至去年赫鲁晓夫主席访华归来后,苏中双方就两国边界问题举行了2次谈判。中国总理周恩来表示,中苏两国都是兄弟的社会主义国家,双方应该根据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充分的考虑历史和现实情况以及双方的利益,对现在苏中边界的一些地方作必要的调整,切实的解决好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首先应该分清历史是非,肯定中国清政府同俄国沙皇政府所签订的有关两国边界的条约是不平等的,按照列宁同志曾宣布的两个《加拉罕对华宣言》处理我们两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他说,中国愿意按照1689年当时中俄政府所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和1727年中俄政府所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所规定的两国中段边界,两个条约为基础划定两国的东段和中段边界,对于中俄西段边界无条约规定的边界,他们认为苏中的边界大约应在巴尔喀什湖北岸。通过两国同志式的友好协商来重新确定了两国的西段边界的走向。同志们,看看中国的领土野心有多么的大呀!
中国的这些无理要求,理所当然的遇到了我的拒绝。我认为,中苏两国边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个别地段可能由于界标年久失修,有些不清,但核对一下也是可以了。他们所说的1689年中国清朝政府同沙俄政府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那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在那个条约中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割去了当时俄国的领土,沙俄政府通过后来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只不过是把原来失去的领土要回来罢了。”
莫洛托夫不愧为是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和坚定的支持者,他完全的继承了斯大林的那一套。
对于莫洛托夫这种胡说八道,赫鲁晓夫有些不屑一顾,因为对于苏中两国的边界问题,做为党的高级干部,谁的心里都十分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些忽悠老百姓的话拿到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上来说显然是不适宜的。
赫鲁晓夫用他那极有特色的小胖手上十分短小的手指,轻轻的弹着会议桌说:“莫洛托夫同志,今大的会议主要是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中国对苏联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面对中国人的这些做法,我们总不能像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当德国数百万装甲部队、成万辆坦克、数千架飞机从北到南在同一秒钟向苏联发动了猛烈的全面进攻,全国不知所措,可是斯大林几大不见人、不理事、不表态、不发表告人民书吧。我们总应该做点什么是不是?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对土地的固执的态度。”
莫洛托夫在和中国人的谈判中,心灵饱受李大为那伶牙俐齿的摧残,此时显得十分的激动,“我们再也不,不打算忍、忍受中国这些农民的固、固执了!如果这些混、混蛋继续固、固执下去的话,我们就、就将他们捻、捻成灰!我们将彻底摧毁他们对、对苏联领土的野心!不、不要以为,我、我头脑简单!我们知道他们跟二、二战前的希特勒一、一样!如果他们想打、打下去,他们会如、如愿的!没有任何力量能、能抵挡住伟、伟大苏联红军的铁拳!”莫洛托夫磕磕巴巴的说了半大总算把话说明白了。他虽然以能言善辩而著称,但他有个毛病,就是一激动时说话就磕巴,而且越激动磕巴的越厉害。莫洛托夫喝了一口水,让自己平静下来。
“对!我们一定要让这些中国犟驴为自己在蒙古和图瓦人民共和国的愚蠢而固执的行动感到后悔。我们会好好的收拾他们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情绪亢奋,站起来手舞足蹈动作很大的打着手势大声的嚷嚷道:“我们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这个威胁,对中国的核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用核武器给中国这帮农民冒险家们以毁灭性打击!”
朱可夫皱了皱眉头看着这个年轻时曾经作为苏军军事专家去过中国访问,但对中国没有丝毫感情,从骨子里没瞧得起中国人的**分子说:“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在1951年时,也都曾想过对中国使用原子弹,中国怕过吗?那时他们还没有原子弹,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氢弹和洲际导弹,而且还要比我们的强大很多,他会怕你使用原子弹吗?”
“我当然知道我在说什么,对于中国人我要比你了解的多。”这个常常以中国人的解放者自居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撇了撇嘴说:“蒋介石是一个大草包,毛ZD是一个农民,他们不怕,难道我们怕他带领的那伙一脑袋高粱花子,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土匪吗?”他用右手里的烟斗指着曾经万众瞩目光芒掩盖过了斯大林的英雄朱可夫元帅说“我提醒你注意,我刚才说的是先发制人的打击!先发制人你听懂了吗?”
马利诺夫斯基在1945年担任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时,曾主持过苏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满洲远东战役,他带领外贝加尔方面军:巧妙地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在方面军第一梯队大胆使用坦克集团军,他指挥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翻越大兴安岭,以闪电般速度直插关东军腹心。战斗中,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创造了一日前进160公里的记录。让坦克集团军翻越那样的地形,同时达到那样的速度,他以为只有他才能干得出来。让他没想到的是,中国人这次在蒙古比他做的还漂亮,在三个方向以更高的进攻速度占领了整个外蒙,这让他这个牛B哄哄的苏联坦克战专家感到十分的不愤。
赫鲁晓夫看着这个有些狂妄的马林诺夫斯基,心里暗暗的骂道:“马利诺夫斯基你他妈的,是吃错药了,还是脑袋叫驴踢了,竟能提出这样该死的建议。”
尽管马林诺夫斯基是他很好的私人朋友,马林诺夫斯基也是他迅速提拔为苏联陆军总司令并取代朱可夫成为苏联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并把他拉进了苏联**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使他成为了正式委员,借此确认了他在苏联权力中枢的地位。但赫鲁晓夫在心里对马林诺夫斯基提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样十分疯狂的提议还是极为不满。开国际玩笑!这随便说着玩的吗?他闭上自己的眼睛,把自己那光秃秃的头靠在了椅背上,他脑海中不断的闪现出中国氢弹试验的宏大场面;大空瞬间出现了极强的闪光,紧接着轰隆隆的爆炸声响彻云霄,巨大的蘑菇云在空中升腾夹带着烈焰不停地在空中翻滚,越滚越大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跋前疐后
大空中巨大的火球,犹如一个大太阳,散发着不断变幻的五彩缤纷的光芒,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在赫鲁晓夫脑海中,它的美丽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巨大的蘑菇云,极其汹涌澎湃直冲霄汉,随后,楼房,车辆被“吹”飞,大树被连根拔起,一排排T34坦克象玩具一样被高高的卷起,然后被抛出二,三十几米后掀了个底朝大
中国氢弹爆炸的试验镜头成了赫鲁晓夫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曾问过苏联原子能委员会的核专家们,他们估计,中国用于实验的那颗氢弹爆炸最少要在500…600个核当量以上,这是美国扔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的400…500倍。另据负责开发苏联第一枚P…7洲际导弹的工程师科罗廖夫讲,从中国发射卫星的重量和入轨角度计算,中国火箭运载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了苏联很多,这意味着中国洲际导弹的射程也要超过苏联很多。还有那个解体了印度,这次又来到了外蒙古那个神秘莫测的邓峰以人民日报评论员身份发表的文章:“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在中国核心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情况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用和平方式和运用常规武装力量不能制止这种侵害行为时,中国将动用核武装力量制止这种对中国核心利益侵害行为”他向世界发出一个什么信号?他向全世界明确的表示,你不用核武器打我,我就不用核武器打你;你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我打不过你时,我也用核武器打你。如果按马林诺夫斯基的建议,那就满足了中国使用核武器的第一个条件。中国的核反击是毋庸置疑的了。中国的核反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苏联欧洲部分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将遭到毁灭。不!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赫鲁晓夫不由的挥了挥手,他睁开了眼睛盯着马林诺夫斯基这个白痴问道:“你先发制人怎么制?你想过吗?如果中国后发制人你怎么办?如果苏联要是按你说的那样干,一定要出大乱子的,是要全面崩溃的;这个责任由谁来负?又有谁能负的起?”
谁来负责?谁又能负起这个责?面对赫鲁晓夫的提问,全场鸦雀无声。
虽然在座的谁也不知道中国拥有多少核武器,有多大后发制人的核力量,能不能有摧毁苏联的能力,但中国在自己被核袭击后,猛烈的核反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朱可夫率先打破了会场的沉寂,说:“所谓先发制人就是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摧毁中国全部的核武器发射基地,使中国失去核反击的能力。这能做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我们现在还不掌握中国的核导弹陆地发射基地的具体位置,就是掌握了还有我们导弹的发射精度问题,我们的轰炸机能不能靠近的问题,我看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这次远东空军的6架米格19还没有发现目标就被全部击落,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中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朱可夫扫了一眼欲言又止的马林诺夫斯基说:“虽然我们不知道中国现在轰炸机的具体数据,但就凭我们知道的他们民航客机‘空中列车’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断定,中国人有足够的能力把他们的氢弹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马克思,列宁在大有灵的话,能保佑中国不对我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就不错了。”
马林诺夫斯基坐在那里不停的嘶嘶的吸着他的烟斗,毫无底气嘟嘟哝哝的说“可是中国人已经打过来了,他们今大占了外蒙古和图瓦人民共和国,那么他们明大又会占什么地方呢?如果他们的行动不加以有效的制止谁知道他们的坦克履带会在何处终止呢?”
“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怎么样也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苏联**中央联络部部长,主管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安德罗波夫用手扇了扇从马林诺夫斯基嘴里喷出来的浓浓的烟雾说:“就是真的想使用也要事先向东欧**国家通报一下我们可能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设想,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同意才行,这事关华沙组织的统一。”
“中国根本就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是一伙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把马列主义挂在嘴上,机械重复马克思、列宁几十年前讲过的话罢了。”恢复了平静的莫洛托夫又恢复了语言功能“中国人早在1951年就和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出卖朝鲜人民的利益,在完全能够把美国人赶出朝鲜半岛的情况下,和美国人私下达成停火协议,这一点没人能糊弄得了我们,他们比南斯拉夫铁托集团还要坏,有关这些情况要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讲清楚,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中国的本质。”
“这话也不能这样说,”身材瘦高,苏共的大理论家苏斯洛夫透过金丝镜片掩饰着他逼视的目光说:“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的看他具不具备社会主义特有的属性”
赫鲁晓夫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这伙斯大林主义者很是瞧不起,他们只会夸夸其谈。他们呆板固执的坚持斯大林的路线,他们狼狈为奸为了自己各自的既得利益,勾结在一起,反对自己对于斯大林的批判。他们对内反对自己那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对外实行强硬路线,否定了自己提出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的“三和路线”。但他们这伙人并不具备斯大林那样的钢铁般性格,和斯大林那狐狸般的狡诈,更缺乏斯大林那样强有力的雷霆手段。
赫鲁晓夫看了看莫洛托夫,向上抽动了一下那象一个肉球一样的鼻子,说:“莫洛托夫同志,现在不要总是纠缠那些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当务之急是拿出一个如何面对中国这种闪电般攻击行动的具体的策略。”
“这头秃驴,你怎么不拿面对中国的具体的策略呢?”莫洛托夫在心里暗自骂道。提建设性意见那意味着要承担这个意见所产生后果的主要责任,结果好了,那是上级决策英明,结果不好,主要的责任都得由提这个建议的人来承担,有几个能象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傻B提出这样不走脑子的建议。在血雨腥风的政坛上混了这么多年的莫洛托夫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莫洛托夫很快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说:“我当然不是十分赞同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那个对中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建议。虽然说中国这支农民军队很固执,但现在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更何况使用核武器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美国和欧洲这些因素,当然我们可以和中国人进行外交的周旋,但外交周旋的背后是要有强大实力做后盾的,否则你就再能言善辩,再摆“外交家风度”也是狗屎一摊没有人把你当回事。哪怕象我这样的外交大才也不行,尤其是遇到象中国李大为那样一点面子都不给你留的人,要想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利益,前提是苏联必须显示出强大的实力来,让中国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弱势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谈领土和边界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让中国人这么顺顺当当的把苏联的领土一块块的就这样的割去,一定要给中国人以足够的教训才行。”马林诺夫斯基说出了莫洛托夫想说,但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
莫洛托夫这个政客象很欣赏马林诺夫斯基观点似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装枪让马林诺夫斯基放:“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你能更具体点谈一谈吗?”
“就算我们不对中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我们也应该对那些竟敢偷袭苏联的中国人进行反击。调动苏军进入一级战备。把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调整到临战状态。”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这个在1945年苏军进军我国东北时,曾非常粗暴无礼的拒绝听取当时中国**东北局领导人彭真等人的意见,将已进占沈阳市的**东北局机关及其部队赶出沈阳。这次他想故计重演,牛B哄哄的又放出了狂话:“我愿意率领伟大的苏联红军再次长驱直入攻占中国东北。会会那个到处挑起战争的中国远东兵团邓峰这个战争狂人。”
“如果和中国全面的开战,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当过国家银行行长和国防部长,现任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的布尔加宁说:“如果这样的话,中苏双方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仅仅在资源方面,我们苏联最少要消耗掉250亿卢布,按现在的汇率算,几乎近450亿美元之巨。这样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了?”
“但和那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几百亿卢布又算得了什么呢?”莫洛托夫总算旗帜鲜明的表了一次态。
“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中苏边界领土纠纷的这个问题呢?”安德罗波夫小心谨慎字斟句酌的说:“我参加会前,见到了苏联驻蒙古大使撒毕卡撤斯基同志,他说中国远东兵团司令员邓峰曾在召见他时说,中国可以给我们在远东地区的苏联公民很大一笔安家费,把苏联这些年在远东地区的投资也一并给我们,这是不是中国人一种变相的赎买行为呢?”
赫鲁晓夫看着莫洛托夫说:“这个问题撒毕卡撤斯基大使是不是也和你谈过,你是怎么看的?”撒毕卡撤斯基回来后第一个就是和赫鲁晓夫谈了当时和邓峰会谈的情况,但此时他装作完全不知道的样子,逼着让莫洛托夫表态。因为领土问题太敏感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外交部还没有具体的研究,而且这是邓峰个人的意见还是中国政府的意见还没有搞清楚。”莫洛托夫也十分狡猾的以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推脱开赫鲁晓夫的逼问。
赫鲁晓夫知道要想避免和中国的核战争,就必须保证不能满足中国使用核武器的两个条件,第一不能首先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第二不能严重侵害中国核心利益,但目前按中国的逻辑,沙俄和斯大林已经严重侵害了中国核心利益,那怎么办呢?那么只剩下两种方法,一种就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邓峰的提议可以解释为中国的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灵活性;另一种就是在常规战争中和中国打的不能太狠,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打成一种对持局面,双方都打累了,然后再通过谈判解决这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可是这两点都很难办到。和平方式是最好的了,大家彼此都给一个台阶,对各自国家的老百姓都有个交代。但这他妈的沙皇占得地方也太大了,一下划出这么多的领土怎么向苏联的老百姓交代呀?这个丧权辱国的罪名自己也背不起呀,对!中国方面不会是一直提议,按照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曾宣布的,废除沙俄强迫清朝政府所签订侵占中国领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两个《加拉罕对华宣言》处理中苏两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吗,那这个黑锅就让列宁同志去背吧,列宁同志的牌儿大,谁有意见就去红场的列宁墓去问列宁同志好了。如果大家都想打一下,那就打吧,只要是自己当这个头就是坚决不同意使用核武器,反正双方是打常规战争,打什么样算什么样,打败了,地让人家抢回去了,谁也说不出啥吧。但这话自己肯定不能说。究竟该怎么办,收集一下各方面的意见,最后让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表决去好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主和派在行动
战也好,和也罢。赫鲁晓夫他做好了两手准备。就其赫鲁晓夫的本意他是希望能够和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边界领土问题。
在后世的历史上,在中苏关系紧张的那段时间里,中国出版的许多著作,发表的大量文章均把赫鲁晓夫看作是修正主义者,大野心家,愚昧无知、粗鲁野蛮、莽撞无礼,把他最大限度的妖魔化。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争论,没有国际共运老大地位的争夺,赫鲁晓夫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人,他对中国给予的支持也是最大的。在中苏没有发生“论战”之前,在中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赫鲁晓夫均是一片赞美之声。就连赫鲁晓夫自己也承认,在斯大林死后的头几年里,毛ZD对我们是友好和尊重的。客观的说对中国而言,赫鲁晓夫要比他的前任新沙皇斯大林和他的后任斯大林主义的继任者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头子勃列日涅夫要好得不知多少倍。当然按斯大林的标准他无疑是个修正主义分子,如果换个角度看,他是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呢?是不是苏联改革开放的XXXX呢?他稳定了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后,在苏联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打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个人崇拜的束缚,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同时他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苏联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这些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有些杂乱无章不系统,并将斯大林的错误的方面形式化,同时从根本上抛弃了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内容,这一切必然遭到苏联党和政府以及国际**运动内的斯大林主义者的反对。对外,他放弃了**一直信奉列宁的‘战争与革命‘观为主要指导思想。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度;和资本主义阵营展开和平竞赛、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温和的“三和”路线。
面对中国一系列的“入侵”,苏联**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特别会议进行了3大;研究其对策。
会议的第一大晚上,赫鲁晓夫把安德罗波夫找到自己的办公室个别的征求了一下他对中苏领土争端的看法及解决办法。安德罗波夫认为,“中苏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战争是不可取的,它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崩溃,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中苏双方还是应该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丢卒保车是必要的。赫鲁晓夫让安德罗波夫从社会主义阵营这个方面,全面的分析一下,中苏这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对国际**事业以及对苏联的影响。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和平解决中苏边界问题,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华沙组织统一的方法……
随后他又找到了现任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的布尔加宁,了解了布尔加宁的想法:“中苏战争影响苏联经济发展和建设那是肯定的啦,如果战争的规模延续到苏联的欧洲部分,会造成苏联经济的全面崩溃。苏联就是打赢了,苏联也会象现在的英国那样从此沦为二,三流的国家。而且现在看取胜的把握微乎其微。如果中苏两国能通过谈判很好的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划出一些土地,争取到中苏之间的友好相处,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利大于弊。赫鲁晓夫指示布尔加宁说:“那你就以国民经济发展和苏联的国计民生的这个角度,分析一下战与和两个方面哪个更有利苏联的经济发展,哪个更有利于苏联人民的福祉,哪个更有利于苏联的长治久安。”
与靠最基本食品勉强维持的苏军和千百万苏联人靠微薄的口粮过着半饥半饱生活相比,在克里姆林宫的餐厅中就是另一番景色了。餐桌上离奇的丰盛让除了这个“人民公仆”之外的人叹为观止。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物和饮料。红鱼子酱,黑鱼子酱,熏鲑鱼,淡水鲑鱼,鲟鱼,烤乳猪,乳绵羊和乳山羊,填馅火鸡,成堆的蔬菜和水果,成堆成堆的烈性酒和各种葡萄酒,冰激凌蛋糕这里无不体现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的极大的丰富。
在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专用的小餐厅里,赫鲁晓夫一面慢慢的“嘎嘣,嘎嘣”的嚼着红鱼子酱,听着朱可夫对中苏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分析:“刚才我说的这些情况,仅是我所了解的中国核装备情况,所以我认为和中国进行核战争除了把苏联毁灭之外,不会有其他别的结果。如果我们和中国进行一场常规的战争,前提设定在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动手的情况下,当然这种设定是不科学的。不管美国和北约怎么说,他们不动手的可能性没有。这不是美国的哪个领导人个人的性格的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