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利坚大帝-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这个义和团不受控制,跟洋人干起来了,杀的还挺狠的。
于是,慈禧马上就来了一个刹车,主动的镇压义和团,而不是跟八国联军或者是跟所有的国家都宣战。
当李梦杨这个远在华盛顿的美利坚帝国皇帝得到了这些个消息之后,他马上就开始关注这相关的变化了。
不能不关注呀,这跟他原来熟悉的历史不一样呀!
原来的历史是,义和团起来之后引出了八国联军,然后洋鬼子进京师,慈禧又跑路,之后弄出了一个庚子赔款,这个赔款,我了大去的,这简直就是阎王债呀。
中国人每个人欠老外一两银子!
加上之前的《马关条约》,这债简直是你想还清都不可能了,利息都还不起的。
关于这个事儿,李梦杨最有感触的是后来有公知大V拿这个庚子赔款说事儿,就是说你看美国人多好,把这个钱还回来一些,建了大学嘛,我们应该感谢美国人哦……这他妈不是傻吧?就这笔赔款的数目,知道能盖多少个大学吗?
这有些公知大V的脑子简直……好吧,还是先关注眼巴前的事儿。
那这种人会不会出现呢?也就是说,这个赔款还有没有了呢?
有!
不叫庚子赔款了,叫《关于1870年平定动乱相关军费补偿条约》!
说白了就是,八国联军没进京城,可是朝廷那边派出了和谈的大使,大家来谈了一下价码,西方列强大家觉得,我们可是帮你们大清国打了两次仗,一回复**,一回义和团,那这个钱……
5亿白银!
这回还多欠了呢。
但不过,这回的事情里,有几个地方不太一样,那就是没有日本什么事儿。
也对,小日本刚刚明治维新才几年,他们又没有李梦杨这样穿越过来的家伙,他们的实力还不是太强,这回组联军就没他们什么事儿。
那谈这个事儿的人,当然就是恭亲王了,他在外交方面可是很厉害的,而且就这个5亿两,真叫一个不好谈,那些个洋鬼子一开始开价是6亿呢!
可是,这也是一个赔款啊,丧权辱国,那这不就是一个黑点吗?恭亲王日后可怎么交代呢?
恭亲王在这个条约里是留了心眼的,他知道自己签了之后慈禧会怎么对付他,话说虽然谁都知道只是慈禧让签的,可是那老娘们翻脸不认人的话,你也没辙。
那么,这个心眼儿是什么呢?
“……我英法等国联盟。迫切希望大清国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此改革。一方面是适应当今时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各国使节及商、民在大清的安全……”
改革!还是要求你大清改革!而且我们联军的要求你改革,是为了你们大清国好!也是为了我们西方各国好!
那这个改革岂不是势在必行?
而且这个改革里面还有一些个条款,就是要为一些个官员正名,这些个官员都是在义和团运动里,提这些个洋人们主持过一定公道的,但因为反义和团呀,也就是反朝廷。也就是反慈禧嘛,所以,这些个官员不是死了就是被下了大牢!
哎,如此看来,那这个改革很明显就是恭亲王想要搞的,就说这些个官员那自然都是向着恭亲王的了,这么说,现在只要是反慈禧的,那就是恭亲王的天然盟友,所以。他这么做在政治上会拉拢不少的人。
而另外,这个改革在恭亲王看来也是势在必行。应该说在一开始谈判的时候,恭亲王这边就是如此定记的,而力主这个改革的,就是瓜尔佳。文祥呀。
那么要怎么改革呢?
君主立宪制!
怎么就要往这方面改呢?
就现在来看,不远说了,就说这些个洋鬼子吧,八国联军他们都是君主立宪制呀!
之前的话,美利坚合众国那个还不是,可是现在合众国被打没了,正好呀,全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呀!
再有,合众国都被打没了,那谁打没的呢?
新唐国,新唐国是什么体制?
君主立宪!
最最关键的是,这个新唐国的皇帝是个中国人,中国人把洋鬼子给打败了,那么这说明什么?
以上所有的东西归纳在一起,就是在告诉大家,只要君主立宪了,那么就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哦,就是只要进行了君主立宪,大清也就能富强了,也就能像新唐国一样的打败洋鬼子了!
这些个论点,听上去似乎有些不靠谱,但是眼巴前儿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恭亲王,文祥说的没错。
所以,恭亲王就提出了这个改革,而他还很聪明的希望能把这个改革让洋人提出来!
高啊,实在是高啊!
很显然,就慈禧那个老娘们,你恭亲王说话,她很可能不听,但是洋人说话,那慈禧可就很难不听了,对不对?
但是,这些个洋人怎么答应的呢?
是呀,你恭亲王说什么,他们都听?他们是你儿子?
跟儿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帮洋人他们本身也希望大清能改革!
这……太奇怪了吧?
不,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这个改革你如果是顺着洋人的意思来改革,那么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没错,之前普鲁士现在的德意志是搞了一个《黄祸图》,而现在黄祸论也是甚嚣尘上,但是,如果这个大清国是按照我们欧洲的想法来改革的呢?
那还会有什么黄祸论吗?
对呀,这就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欧洲人如果可以完全控制大清国的方向,那他们自然就不担心什么黄祸了,也可以反过来看,就是因为有这个黄祸论,所以这帮家伙才这么希望大清国进行改革的。
在搞了这件事之后,恭亲王还有后手,他马上就找了一些个笔杆子不错的,开始讲这个君主立宪制的好处了,也就是在舆论上开始进行了进攻!
你还别说,就这个改革的东西一搬出来,真的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朝野上下,甚至是乡间野佬,那都要聊上两句。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是清廷内部,还是外国势力,都希望满清能够改革,那么慈禧会怎么决定呢?(未完待续……)
PS:那啥,诺贝尔经济学奖出来了,爆冷哦,是一个叫迪顿的学者获奖哦,这个人之前谁也没预测到,什么经济学人都被打脸了,但不过……黑车有点儿担心,因为这个现象有可能是欧美稍微有点儿明白过来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迪顿啊,他的理论,他的那个AIDS模型,其实就是把美联储跟欧洲央行之前的政策,都打了一遍脸!
好了,不多说了,这个人其实对我们中国有研究,他觉得我们这边的情况似乎不一样……黑车求支持!拜谢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八国联军为啥没进京城呢?
“我美利坚新唐帝国对不久前在清国所发生的骚乱,表示严重关切!”
“我美利坚新唐帝国希望欧洲各国对于清国所发生的骚乱保持克制,不要非法干涉他国内政!”
“我美利坚新唐帝国对于欧洲各国在清国所做的暴行表示强烈的谴责!希望欧洲各国不要再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当身在华盛顿的李梦杨在得知了杨广仁的复**的消息之后,他还没感觉有什么,反正这种反清的斗争应该算是刚刚开始吧,而现在满清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很难现在就如何如何了,但不过,当那个‘义和团’的名字一出现在李梦杨桌子上的文件里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
义和团啊,这个东西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呢?
真真的是吓了李梦杨一大跳,他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而他在得知了这个组织的出现之后,李梦杨马上就把李斯特给叫了过来,然后就是一句话。
“赶紧的!去英国!”
为啥这么急呢?而且拍李斯特去英国干吗呢?
不急不行呀,真的是不能不急!
要知道,现在的世界还是一块一块的,各个大陆之间的消息传递是很慢的,就说义和团这个事儿,李梦杨是两个月后知道的,但这已经是非常快的了,这条太平洋航线是越来越走的熟了,而且来往商船的航速也高了不少,螺旋桨技术更好了嘛。
但这也是两个月呀。按照这样的一个时间差异来算。那么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他李梦杨能赶的上趟吗?
对,他李梦杨怎么能不知道,义和团之后就是八国联军呢?
而那八国联军都干了些什么禽兽之行,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能做点儿啥,就做点儿啥呀!
可结果还是不成,还是完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想到,事情发展的如此的快。快到你根本就做不了什么。
是呀,等到八国联军的消息到了华盛顿这边,那满清已经是被摁在地上打了呀!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把消息送到英国,让李斯特这个临时的大使,过去向欧洲那帮列强喊话,这个事儿也需要时间,而且啊,就算是欧洲的这帮列强被你美利坚帝国给喊住了,给震了。那他们的相关命令要到远东,这也是需要好多的时间的!
现在。也有好消息,就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了,这大大的缩短了消息传递的时间,可是……
这一来一回好几个月呀!
大清国呀,已经被八国联军摁在地上使劲儿的抽了呀!
说实话,李梦杨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他真的想做一些什么,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历史的发展已经跟他熟知的那个完全不一样了,但不过也有一点儿好消息,那就是新唐帝国这些个喊话吧,起到了一些个作用。
八国联军没有进京城!
这么说吧,也许这个没进京城跟帝国的喊话没什么关系,但也许有关系,反正这个事儿也说不好,因为毕竟那几个国家的联军,还有政府他们没有说过联军打到了京城之外就停下,跟美利坚帝国的哈话有关系呀。
而且还有一点呀,就现在的世界情况,远东的事情这在欧美国家看来都是他们殖民地的事儿,而因为距离太远,所以他们其实并不能完全的管的那么及时。一个行政命令就要走几个月嘛,所以,这个不进京城,跟你什么美利坚帝国,没关系了,没关系了……
但这真的没关系吗?
“尊敬的蔡斯先生,您真的是个慷慨而又道德高尚的人,我代表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对您表示感谢,同时也对美利坚皇帝陛下表示忠心的祝福跟感谢。”
“迪斯雷利先生,谢谢你的祝福!也愿上帝保佑女王陛下,保佑大英帝国。”
蔡斯?迪斯雷利?
此时这两个人身着笔挺的礼服,然后互相握手,之前还在文书上签了字,而接着……
噗!噗!
照相的声音出来了!
这是干啥呢?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签字协议,而这个协议的内容就是大英帝国向美利坚帝国订购了5艘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战舰!
这是买战舰?英国呀,大英帝国,现在世界上的海上霸主,他们怎么会向别的国家买战舰呢?
原因也很简单,被吓尿了嘛!
就说克拉伦登伯爵在纽约回来之后,他直接就去拜见维多利亚女王了,这个举动非常的奇怪,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一般来说是不怎么管政务的,但是这回外交大臣就是先找了女王。
然后没多久,便传出来了一个消息,就是朴茨茅斯船厂里还在建造的英国未来的最强战舰,阿伽门农号停工!
哎,这两个事儿联系起来好像……
简单来说,就是克拉伦登伯爵在纽约看到了圣弗兰西斯科号的强大之后,他是被吓的够呛,然后回来就把自己干涉美利坚事物的失败归结于那个钢铁巨兽了,于是,既然有了如此强大的战舰出现,那么未来的阿伽门农号,这只是一艘包铁的战舰,那完全就没有必要再建了嘛。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要说阿伽门农号这个船,之所以要重建就是因为这个名号非常的传奇,这是英国海军战神纳尔逊的坐舰呀!
阿伽门农号沉没过几次了,但每一次都被重建,而且到了上一次,也就是在纽约港很悲催的撞鱼雷之前,这阿伽门农号真的是英国海军最牛X的一艘战舰,要说英女王让这艘巨舰去美国,帮着搞那个大西洋电缆,实际上真的是有一些个威胁的意味。
你看,我们大英帝国的船牛不牛?
这个心态是一定有的,但结果比较悲催呀,而现在就更悲催了,根本就不需要再建了,因为圣弗兰西斯科号的威力,以阿伽门农号现在的包铁战舰的水平,就算是纳尔逊重生估计都是没有一拼之力的。
于是,这个停工就是理所当然了,但是,英国还是要保持海上霸主的地位呀,这怎么办?
李梦杨当初在派出李斯特的时候,他还是给李斯特安排了一个副使,也就是萨尔蒙。蔡斯。
哎对,上回不是黄三爷嘛,这回是蔡斯先生,要说这个李梦杨还真的是喜欢利用自己的老丈人呀……
细节什么的先放一放,蔡斯做副使的,当然有很大的好处,他对法律熟悉,而且他以前是财长啊,这就可以谈很多的事情嘛。
于是,咱们做个生意吧。
实际上,圣弗兰西斯科号在李梦杨的眼中还是差了那么一些个意思,就比如炮台的设计,就现在那里大部分都是人在工作的,也就是有个升降机的设备把巨大的弹头跟火药往上送,这种口径的火炮装药跟弹头是分开的嘛。
李梦杨并不是很清楚炮舰的巨炮是如何运作的,但是他也看过海战电影啊,他总感觉自己的这个船装弹速度不够快嘛,也就是说,科技上还真的是差了不少的。
但不过,现在这个就是最先进的了!
那么,你们帝国来欧洲这边喊话,我们之间还可以谈谈生意,那就好了嘛。
于是,李斯特在那里大声的谴责,而英国佬没有什么太多的反应,可以说是纵容的,而桌面下,大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利益交换,就比如这个船怎么造。
前三艘在美利坚帝国造,建造地就是三藩市造船厂,布鲁克林造船厂,以及罗德岛造船厂,诺福克也准备上一个造船厂,至于布鲁克林的那个造船厂,那就是当年黑船事件里佩里军舰的建造地哦,他还是那个船厂的厂长呢……
这是利益呀,双方都有好处,帝国这边拿到了经济利益,而且帝国在国际上喊,那也算是有点儿作用,要知道,现在帝国是取代了原来的合众国,但是大家还是不承认你呀!
买卖虽然还是在做,但是英国佬也没在这件事情上说什么,就是大家都不觉得你帝国是个正常的国家,欧洲这边大家都是这么一个态度。
但是这回这么一喊,八国联军还就刹车了,这对帝国的国际地位多少是有些帮助的,虽然很多的欧洲列强也都站出来说,我们不往下打不是因为你们啦……
可是帝国这边如此的做了,李梦杨这个家伙也算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将惨剧降低到了最低,那么清廷方面作何反应呢?
“我大清的事务,绝对不容许那些个化外之民说三道四!”
这就是慈禧的发声!
说实话,这个发声真的是有些狗咬吕洞宾的感脚,也真的是有些气人。我们这边帮了你们吧,可你们却不领情,哎~
但不过,李梦杨对于这个事儿并不是太在意,反正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儿,那是对咱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有利的,不是为了你满清!
而慈禧在说了这个话之后,她也是同样说了另外的一些个话。
“大清国会改革!一定会改革!”
这个改革,绝对不会是什么经济改革,绝对是体制上的改革,那么这个改革到底是一个什么改革呢?
还有啊,为什么慈禧会同意这种改革呢?(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
第三百八十三章 箭在弦上的满清体制改革!
一个国家要改革,那绝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轻易是不能动的,但不过,在1870年的满清来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改革,不变化,还这么下去,那就死定了!
没错,就是这样,而且这个‘明眼人’里可不光是满清内部的有识之士,甚至还包括欧洲的列强哦。
这个事儿挺有意思的,欧洲列强也希望满清能改革,原因是他们想更好的控制满清,那么这些个人,有识之士还有欧美列强,他们也是外人呀!
对呀,这些个人就算是‘说三道四’,那爱新觉罗家族他们怎么考虑呢?
就大清国来说,以爱新觉罗家族的思维,那这个大清国就是他们家的私产,就因为是私产,所以他们觉得可以赔款,就赔款,需要割地就割地,这些个事儿他们自己决定就行了,至于老百姓如何想,那不重要。
推而广之,那别人说三道四他们也可以不听的,根本就没这个必要,那么现在慈禧要改革了,这说明……
满清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说白了,就是慈禧也感受到了,如果不改革,那么这大清国就真的要完了,另外还有一大批的人在拱这个事情,其中的代表就是恭亲王嘛。
恭亲王代表着清廷老司机这一派,他们其实是对于整个政局,国家的形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判断的,现在的情况就是已经没有别的招了。
首先一个,洋务搞不起来!
之前搞了一个制造总局嘛。然后被人家法国人给炸没了。那么再搞?
可以说。这个搞也行,但是显然要跟洋人搞好关系,你要买设备啥的,技术啥的,最关键的是别让他们再炸咱呀……
其次,就是地方上的权力收拢不回来,之前慈禧搞的这个义和团,不但没有对朝廷有益处。反而是把洋人给杀毛了,结果让这帮洋人组了一个联军出来。
那么,现在剩下的就有一招了,从体制上想办法!
西方国家为啥这么厉害呢?
而且现在眼前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呀,那就是美利坚新唐帝国!
学新唐国?
这不对吧?满清不是一直在喷新唐国吗?一直在骂李梦杨这个皇帝如何如何不好吗?
这都没错,但是!
现在的情况就是,大清这边被洋人欺负,往死了欺负,可是那个新唐国,他们把洋人给打趴下了!
至少在美利坚那一亩三分地。新唐国是骑在洋人头上的,那这说明啥?
很明显呀。绝对是那个国家的某些个方面比我们大清强呀,虽然我们嘴上是如何如何的骂,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嘛,这叫不耻下问……
好吧,清廷朝局上如何的明争暗斗,那肯定是非常激烈的,之前恭亲王跟慈禧这两派的互斗异常凶猛,但是现在他们找到了一个相对来说大家可以接受的共同点。
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是什么?”慈禧曾经这么问恭亲王。
“君主立宪就是皇上世袭罔替。”恭亲王如此回答。
这是一个慈禧可以听的懂的解释,君主立宪其实不是什么皇帝世袭罔替,但现在这么说,至少慈禧能接受,那么慈禧这就认同了吗?
“君主立宪是什么?”慈禧又问了,只不过这回问的这个人有点儿不一样。
这位就是张德彝,他之前一直在欧洲待着呀,欧洲现在除了法国以外,那大多都是君主立宪制,而且,法国正好是一个失败的典型,刚刚打了败仗嘛,还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八国联军里也有法国,大清不是人家的对手。
那么,张德彝是如何回答慈禧的呢?
“君主立宪就是皇上世袭罔替!”
慈禧听到了这个回答之后,她真的是追问了张德彝呀,你是不是跟恭亲王套好的词儿呢?
张德彝当时非常非常的惶恐,他其实根本就没有见恭亲王,虽然他身在海外,这个钱是跟恭亲王有些关系的,但这回他真的就这么认为的。
应该说,就对君主立宪制的解释,此时的大清国人,就算是最有见识的,那也是如此认为的,那么这么说来,这个事儿……
可行!
慈禧决定了,她觉得这个事儿靠谱,我们大清就需要一场体制改革,而这个改革就是从现有的皇权体制来向君主立宪制来转变,那么这个转变,我们学谁呢?
要知道,学习别人的优点,那这本身并不丢人,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眼下有一个问题很重要。
本来学习的对象特别的简单,那就是美利坚新唐帝国呀!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新唐国虽然我们大清不承认啊,看不上,但是这个国家跟我们很多的相似,毕竟都是大清的子民搞的嘛,虽然那边是汉人,我们是满人,可这大清到了今天,满汉分的其实已经是不太清楚了,大家有什么不同吗?
说白了,就是大家的共同点多,文化上,国民的心理状态……
但是,学这个新唐帝国还真的很不甘心,原因还是因为,这是个汉人搞的国家嘛……
这……两个原因好像要说的东西是相反的吧?
对呀,清廷现在就是这么的矛盾呀,他们一方面是觉得大家差不多,可另一方面他们在心里还设防,防备汉人!
那么学谁呢?
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目标,就是现在正在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
此时的中日两国还算是友好的,而且日本现在正在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君主立宪制改革,这整个的程序。还有立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呀。而且。大家都是黄种人嘛,日本以前不是也学习我们,大家在文化上有共通性。
不得不说,满清的统治者并不傻,他们找的这个方法,从成本上来看,其实是很低的,这个方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于是。这个计划定了下来,要改革,要学习日本,要搞君主立宪制,那么具体要怎么搞呢?
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也许是合计的挺好,计划的不错,可真的到了实施阶段,没准会难以成行,所以。真正的具体实施细节,这很关键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师现成立督办政务处。望地方各督抚,能对当今政事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是一个圣旨,这个圣旨是直接发到各个地方督抚的手上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中央现在成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不干别的事儿,就是要搞体制改革,而现在这个机构,需要地方上的大员们,你来提一些个意见,也就是我们大清的这个改革可怎么改。
那怎么改呢?也就是说这个具体的过程,地方上有什么意见吗?
简单来说,就是慈禧以及恭亲王,此时这些个改革派,嗯,他们都变成了改革派了,他们需要地方上的大员写奏折,体制改革地方上也绕不过去嘛。
那这个奏折怎么写呢?
“老夫近来痼疾频发,此奏折实在无能为力……”这是曾国藩回的话。
“臣读书少,怕误了正事……”这是左宗棠回的话。
“臣的字不好,实在是有碍瞻观……”这是李鸿藻回的话。
都不写!谁也不写!
而且这些个理由,左宗棠5岁开始读书,他读书少?
其实,满清政坛上有一种手段特别的有意思,要做一件事,或者不能做一件事,但是给出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就比如现在的左宗棠,但这么做其实是在传递一种讯息。
我就是要搞,没有理由!爱咋咋地……
或者我就不这么干,没有理由!爱咋咋地……
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这种理由简直是太扯了,而潜台词便是如此,只不过大家不好把话给说的太明白而已。
满清的政坛上经常这么干,皇帝啊,臣子啊,大家都明白这个意思,那既然如此。
你们不是这么干吗?没关系!
“……曾国藩,李鸿章……,入督办政务处听差……”
又一道圣旨,把地方上最重要的大人物给弄过来了,曾国藩都牛啊,他来督办这个政务,你们看着办吧!
那这回写还是不写呢?
还是不写!
其实,就从地方上来说,这样的奏折他们根本就写不了。
此时的满清地方大员,已经是各个都是诸侯了,就说之前闹义和团,这帮家伙都私底下跟洋人达成了协议,你们要去打京师,没问题呀,只要不打我们就好。
还行,这些个协议没有搞的太公开,于此也能看的出来,地方大员们都是各怀鬼胎的。
但他们不写这个奏折,不是因为怕朝廷的体制改革成功了然后威胁他们的地方权力,他们想的是别被朝廷方面抓住把柄!
就这么简单,因为这是改革啊,就是要变化呀,那变化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不一样的话那未来是对是错,会不会搞的不好,这谁也不知道。
那么,身为一方大员,你现在去瞎白呼,说一通,未来要是改革出了问题,那还不就是你的责任吗?这一方大员还能当的下去?
地方上的督抚都是久在官场之人,他们怎么会看不出这些个事情?
那么如此情况,慈禧会怎么做呢?
派出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君主立宪制!
这是什么意思?
你们不是不干吗?那老娘亲自来干!
你还真别说,慈禧还真的是够坚定的,她现在还真成了改革派。
这个考察团,那自然就是由爱新觉罗家族最信任的一些个王子王孙们组成了,让他们出去看看,他们总不会骗人吧?而且看到的东西,也就可以很好的带回来,我们大清要改革,定然用的上嘛。
想的是非常的好,但是在考察团要在塘GU上船的时候……
轰隆!(未完待续……)
PS:那啥,香港的经济现在有一点儿小问题哦,那就是现在的房租大大的降低,特别是商业房租,这可是一个领先指标,也就是在房价之前的指标哦……那边的房子还没跌,但是交易量已经是巨缩了……然后,港青去挺李超人,呵呵……好吧,黑车不能多说啥,反正他们现在也算是求仁得仁,至于未来会如何,反正港府现在是撑着呢,苦撑……好吧,黑车真的不能多说了,真的,大家都当黑车啥也没说哦,好了,最后求支持!多谢!
第三百八十四章 慈禧,请叫她改革家!
“告中华国民书:满清政权不得人心,他们对内压迫民众!对外谄媚洋人!极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之能事!这样的政权简直就是我中华之大敌!在此,我杨广仁代表中华复兴党,号召我中华国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