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瓦-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辜。
夏侯惇咒骂了几句,却又无可奈何,既然事已至此,他还得再思虑应对之策。张任志在晋阳,从西河东进,必走娄烦,而娄烦口则是晋阳西面的唯一要隘,夏侯惇立刻派夏侯恩率兵一万前去守娄烦,阻止靖军的东进之势。
┄┄┄┄┄┄┄┄┄┄┄┄┄┄┄┄┄┄┄┄┄┄┄┄┄┄┄┄┄┄┄┄┄┄┄┄┄┄
张燕在官渡之战时归降了曹操,被曹操封为平北将军,安国亭侯,做为黄巾贼寇出身,张燕的归宿无疑是最好的,不但爵禄优厚,而且一直是手握重兵,被曹操付以北方边塞的要职,在雁门关抵御鲜卑人。
做为平北将军兼任雁门太守,张燕是受并州刺史、河东都督节制的,夏侯惇的一纸调令,张燕不得不集结军队,向晋阳开拨。靖军兵临西河,这远比塞外的鲜卑人入侵更为紧要,放弃雁门,力保晋阳,这就是夏侯惇的策略,张燕也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不过张燕的五万军队分别驻扎在雁门关一线的数个要塞之中,离的最远的,就是孙轻王当所率的五千人,驻守在雁门最北的白登,撤军的命令下到那儿,最快也得两天时间,再加上收拾行装,没有个四五天孙轻王当根本就赶不回来。
有人建议张燕不必再等孙轻王当,大部队立即开拨,但张燕这个人十分地念旧,孙轻和王当可是在黄巾起义时就已经追随他的心腹,张燕无论如何也不能弃他们于不顾,何况靖军现在远在西河,尚不可能对雁门军构成威胁,故而张燕在马邑盘桓了四五日,一直等到孙轻王当从白登赶了回来,才整点军队望南开进。
张燕率部一路疾行,刚赶到忻口的时候,突然就遭遇到了靖军的大队人马,被团团围困在了忻口。
忻口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四面环山,地势十分地险要,是再理想不过的伏击地点。四野全部渡河之后,张任并没有急于进攻魏军已经严密防守的娄烦,而是大范围地迂回到了魏军的后方,掐断了晋阳和雁门之间的交通要道——忻口。
并州有着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形,两山就是东面的太行山和西面的吕梁山,一河就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这一特殊的地势造成了古往今来并州只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官道,而忻口就位于这条官道的咽喉之处。
张任早就研究过魏军在并州的布防情况,虽然夏侯惇掌控的军队有接近二十万的兵力,但南北分布在四个点上,彼此之间相互孤立,这就给靖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张任断定夏侯惇一定会收缩兵力,重点来保卫晋阳,于是他当机立断,尽起四野的主力,绕过娄烦,经羊肠仓赶赴忻口,在忻口扎好了口袋,只等张燕来钻。
在忻口设伏的同时,张任又令李严张翼率新四军团前往忻口以南五十里的东岭关,担任阻援任务,以阻击来自晋阳的增援之敌。
张燕急着赶路,率军一头就撞进了靖军的埋伏圈,四面杀声四起,将张燕的五万大军团团困住。
靖军在忻口设伏有十二万人,其中还包括两万骑兵,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张燕率部左冲右突,也无法突破靖军的封锁线,激战了一个上午,魏军伤亡殆半,尸横遍野。张燕剽悍过人,英勇善战,虽处困境,却也不甚慌乱,沉着应战,一边命令长枪兵结阵,用密集的枪林抵御靖军骑兵的冲击,一边徐缓后退,全军退至一坐土山之上,凭险据守。同时又派出悍勇之士,在乱军中突出重围,向晋阳的夏威侯惇前去求援。(未完待续。。)
第680章 穷途末路
夏侯惇接到张燕的求救文书之后悚然一惊,靖军的速度好快,几天前还远在西河,这么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经赶到了忻口,从西河到忻口,几百里的路程几乎都是坎坷难行的山路,靖军简直就是神兵天降,如果不是胁生双翅,又怎么会如此神速。
有一点夏侯惇是不知道的,张任所率的靖军第四野战军团群兵士大部分来自于川蜀,与巴山蜀水的险峻比起来,吕梁山真心不过就是几个泥丸而已,在这些巴蜀子弟兵的脚下,如履平地一般,是以几天之内从西河赶到忻口,就一点也不出奇了。
不管怎样,张燕被围在忻口,夏侯惇不可能见死不救,一旦被靖军吃掉张燕所部,并州的形势就立即会发生逆转,这种局面是夏侯惇所不能接受的。不过徐晃的军队还在从平阳返回晋阳的途中,留守晋阳的军队,除了派往娄烦的一万人马之外,夏侯惇只有六万多人了,还必须地留一万人来守晋阳,夏侯惇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最多也只有五万人。
救兵如救火,夏侯惇不敢耽搁,立刻点起五万大军离了晋阳,向忻口方向施援而去。刚到东岭关,就和李严张翼率领的新四军团遭遇上了。
东岭关地势险要,李严凭险据守,与夏侯惇展开了拉锯战,双方兵力相当,战力互有优劣,魏兵人高马大,体能上要比川兵占据些优势,川兵虽然体型瘦小,但却刻苦坚韧,擅长于山地作战,而东岭关一带的地形,相对而言对川兵有利。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
夏侯惇急于打通晋北通道,连续对东岭关靖军阵地发起了集团冲锋,喊杀声震天动地,响彻山谷,在夏侯惇的亲自督战下,全体魏军官兵铆足了劲。向着东岭关的山头不要命地发起冲击。
李严也是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面对魏军如潮水般的攻势,李严寸步不退,无数的羽箭在他的头顶身边嗖嗖飞过,李严脸上也是一无惧色。中军吓得脸都白了,连声劝李严退居二线指挥作战,李严却是置若罔闻,因为他明白,现在魏军攻势如潮。自己身为统帅,一旦后撤,对军心的打击那是无可估量的,军心一散,东岭关的阵地肯定就守不住了,既然敌方主帅夏侯惇都能亲冒箭矢在一线督战,自己缘何做不?现在两军对垒,拼的不光是双方的实力。更多的是意志的较量,谁咬牙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新四军团的全体将士在都督李严的感召下,屹然坚守阵地,与大举压上的魏军展开了白刃战,杀声震天,尸体遍野,整个东岭关的山头都被密密麻麻的人群覆盖。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
被困在土山上已经整整两天了,由于此次行军张燕令各部都携带了七日的干粮,暂时到是没有发生粮荒的现象,但土山上没有水源。这无疑给张燕残余的近三万大军带来极大的困扰。秋日的骄阳虽然没有盛夏时那般炎热,但一样十分地毒辣,张燕的嘴唇都已经干裂了。
“将军——”身边的亲兵随从递给张燕一个牛皮囊子,皮囊里也只剩下了半袋水。
“给伤兵喝吧。”张燕没有去接皮囊,而是吩咐亲兵将不多的水给负伤的士兵喝。一棵大松树下,倚着几个负了轻伤的士兵,诺大的树冠倒是给了他们点阴庇,不用暴晒在日光之上,但干得几乎能冒烟的喉却让他们痛苦不堪,甚至都忘却了身体上的痛楚。
王当向张燕这边走了过来,不无忧虑地道:“老大,这土山上没有水,大伙儿都渴得不行,再这么下去,军心必乱,也不知道咱们还能不能坚持到夏侯都督派兵来援?”
张燕无可奈何地看了看天空,这个时候如果能来一场及时雨或可解燃眉之急,但头顶上丽日当空,碧宇如洗,别说是下雨了,就是连一片云彩也看不到。
这老天是指望不上了,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夏侯惇的援军,可两天的时间过去了,南面就连一点消息也没有传过来,张燕很清楚,夏侯惇不可能弃自己于不顾,毕竟自己手头的这五万兵万也是守卫并州不可或缺的力量,现在唯一让张燕担心的就是,夏侯惇派来的援军被靖军挡在了忻口以南,如果是这样,情况就危急了。
现在忻口被靖军四面包围,插翅也难飞,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仅凭残部是很难突出重围的。
想到现在的窘境,张燕不禁有一丝丝的后悔,为了等孙轻王当的五千人马,结果却断送了雁北全部五万军队,真是得不偿失啊。
“张将军,不好了,敌军开始烧山了。”下山的巡逻兵慌慌张张地跑上山来向张燕禀报。
张燕一惊,向下观望,果然山下一片浓烟滚滚,在浓烟之中,依稀可见火光窜动。烟火很快地向土山顶上蔓延过来,呛得山顶上的魏军士兵咳嗽不止,让本来就干渴难耐的士兵们更加地绝望。
本来退守土山只是权宜之计,山上无水的情况张燕也是清楚的,原本张燕以为夏侯惇的援兵最迟这两天就会抵达,依托土山做防守,可以抵挡靖军凶狠的骑兵,可夏侯惇的援兵一直没有踪影,肯定是指望不上了,而靖军四面烧山,这完全就是要将他张燕往死里逼的节奏,再不突围的话,只能是坐以待毙了。
张燕当机立断,决定要分路突围,由孙轻率一部从东北面突围,由王当率一部从西北面突围,自己则率主力从南面突围,并相约突围之后,在忻口以北的贾家庄汇合,再商量下一步的动作。
孙轻和王当也明白事态的严重,困守土山只有死路一条,冒险突围的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二人奉命各率一部人马分别从东北方向、西北方向杀了下去,张燕则是率大队人马向南面冲了下去。
半山之上,已经是火光冲天了,虽然说现在尚在秋季植被还未枯萎,但满山的松树却是极好的引火材料,烈焰腾腾,火势极其地凶猛。张燕更加不敢耽搁,在火场之中挑选了一处火势较小的地方,强行地冲了下去。
山下靖军早已是将土山围得水泄不通,旌旗招展,阵列森严。魏军见状,皆是心生畏惧,裹足不前,张燕大怒,举枪将身前两名后退的将校戳翻在地,大喝道:“今日不生则死,绝无半点退路,儿郎们,跟我冲!”当先一骑,跃马绰枪,向靖军营阵直撞过去。
当年黄巾起义之时,张燕聚众百万,也算得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豪杰猛士,大大小小的战斗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如今身陷绝地,张燕也没有畏缩惧怕,而是激荡起了年轻时的豪迈气概,单枪匹马,势如疾风,冲向了前面的铜墙铁壁。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张燕如此舍身忘死,身后的魏兵也个个鼓起了勇气,向前靖军营阵冲了上去。
守在土山南面的是副都督张翼,看到张燕似如疯虎地冲了上来,张翼倒没有与之硬拼,下令长枪厚盾构成的战阵松开一个口子,放张燕过去。
张燕快马杀到,靖军纷纷后退,给张燕让出一条路来,张燕不疑有诈,飞马便冲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681章 弃守晋阳
张燕及手下的亲兵骑队刚快马过去,靖军枪阵又轰然合拢,将张燕身后的魏军步兵隔了开来。张燕大惊,拨回马来,想去回援,但四周都是靖军森严的阵形,层层叠叠,一望无边,张燕暗叹一声,放弃了回援的打算,率领亲兵骑队向外突围。
魏军步兵跑得再快也跟不上战马的速度,就是这几十丈的距离,靖军很快地就又重新结阵,密密如林的长枪闪着寒光,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降者免死!顽抗者格杀!”靖军齐声呐喊,声势震天。
张燕已经不在队伍中,饥渴难耐的魏军士兵早已是斗志涣散,哪里还有勇气地冲击靖军坚如磐石的阵势,站在前排的士兵率先地扔掉了手中的武器,举手投降了。很快地整个魏军阵营如雪崩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崩溃了,纷纷扔掉了武器,向靖军投降。
身陷在靖军之中的张燕情况也不妙,他率部奋力搏杀,想从靖军的团团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可这又该谈何容易。张燕左冲右突,怎耐围上来的靖军却是越来越多,而张燕身边的亲兵却是越来越少,直到全部阵亡,一个不剩。
张燕嘶声竭力地大吼着,双目赤红,长枪贯穿插了一名靖军小校的前胸,鲜血喷涌而出,溅了张燕一头一脸,但就算张燕再悍勇,也是双拳难敌四手,靖军死死地将他困在核心,张燕拼死力战,却始终也未能突出重围。
“张燕,你已是穷途末路,还不下马投降?”王平在阵外高声喊道。
“呸!”张燕重重地啐了一口,怒目相向。喝骂道:“贼子,想要张某投降,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张燕言毕,自知突围无望,又不愿束手就擒,拨出剑来。在马上横剑自刎。
王平原本以为象张燕这样黄巾贼寇出身的人应该是很好劝降,反正他们已经是投降过一次了,也不会在乎多降一次,可没想到张燕竟然如此有气节,身处绝境,宁死不屈,王平倒是也敬重不已,令人将张燕的尸体好好收敛,报于张任。
忻口伏击战以张燕的自杀最终落下了帷幕。五万魏军全军覆灭,无一逃脱,孙轻和王当以下三万多人做了俘虏。
还在东岭关鏖战的夏侯惇得了张燕败亡的消息,便打消了北进的念头,引兵退回了晋阳。
李严看夏侯惇退兵之时队列严整,知道魏军退兵之时早有防备,也就没有率兵追击,新四军团在东岭关挡住了魏军的援兵。为主力部队在忻口围歼张燕部创造了条件,出色地完成了阻援任务。
夏侯惇退回晋阳之时。从平阳北上的徐晃也是刚刚率部抵达晋阳,徐晃也是听闻了张燕在忻口被围歼的事,嗟叹不已。原本魏军在河东占据在兵力上的优势,只是各处驻兵较为分散,才被张任捉住了机会,现在并州的形势陡然逆转。变得严峻起来。
“晋阳重镇,万万不容有失,但张燕兵败之后,晋阳守军已不足十万,而张任此次率领的靖军有十六七万。更兼有匈奴骑兵相助,晋阳形势危矣。都督何不向魏王求助,请他再增派兵马,确保晋阳不失。”徐晃对守卫晋阳的前景表示担忧,向夏侯惇提出向曹操求援兵的建议。
夏侯惇摇摇头道:“现在靖军四路围攻,函洛方向和南线各镇均吃紧,魏王的压力也很大,恐怕派不出多余的军队来支援我们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夏侯惇还沉浸在忻口惨败的阴影中,本来他已经做出了最快的反应了,但万万没有想到张任的动作比他更快,夏侯惇输了,但他却输得不冤,从忻口战役的过程来看,张任确实比他要技高一筹。
徐晃道:“仅凭我们手中的十万军队,能否守住晋阳还是个未知之数。”
夏侯惇淡然地道:“谁说一定然守晋阳了?”
徐晃微微一愕,晋阳可是并州的州治,太原郡的郡治,丢了晋阳,就等于是丢了并州,夏侯惇如此轻描淡写,让徐晃惊讶不已。
夏侯惇道:“晋阳虽然重要,比得过长安吗?曹子廉在长安的悲剧,某可不想在发生在晋阳,后师不忘,前车之鉴!”
今日的晋阳和去年的长安所处的状况,是何其惊人的相似,同样是靖军取得大捷,乘胜而进,同样是手中握有十万兵马,长安乃是关中的腹里,晋阳一样是并州的中心,曹洪由于抱守长安最后**身亡,血一般的教训让夏侯惇心有余悸,无论如何也不敢再死守晋阳,步曹洪的后尘。
徐晃也是一代名将,自然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厉害,不过他更清楚晋阳得失对整个局势的影响。“是否要将此间的情形禀报魏王,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来不及了。这次某低估了张任,才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张任用兵神速,稍有不慎,我军必将重蹈覆辙,现在不是守不守晋阳的问题,而是我军如何能快速地脱身,一旦晋阳被围,再想逃脱,就不是那么地容易了。”夏侯惇也是很无奈,这次主动地放弃晋阳,在许都的诸多老臣面前,还不知要落下多少的闲话。但夏侯惇宁可背负一个逃跑将军的名声,也不愿将十万大军葬送在晋阳城中。
“传令下去,全军即刻收拾行装,申时出发。公明,我军退守上党,断后的重任可就落在了你的肩上。”上党将是此次夏侯惇转移军队的目标所在,就算晋阳不保,上党也是必须要守住的。
徐晃慷然领命,传令自己带来的三万人马马不离鞍人不卸甲,即刻调转马头,准备撤退。
┄┄┄┄┄┄┄┄┄┄┄┄┄┄┄┄┄┄┄┄┄┄┄┄┄┄┄┄┄┄┄┄┄┄┄┄┄
张任在忻口接到魏军撤离晋阳的消息,嘴角上微微地露出了笑意,他的计划之中,的确有将晋阳做为第二个长安的考虑,这个夏侯惇,溜的倒挺快,显然他是汲取了曹洪的教训,不敢再死守晋阳城,看来这次倒是让夏侯惇抢了个先手。
不过夏侯惇主动放弃晋阳,倒让靖军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这座河东重镇,张任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很是顺利地完成了。张任立即下令,留下新五军团在忻口打扫战场,自己挥师南下,大摇大摆地去接手晋阳空城。
刚刚入城,张任的事务还是千头万绪,夏侯惇可不是个好相与,临走之时,将晋阳的粮仓钱库府库一扫而空,许多带不走的东西都付之一炬。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夏侯惇放一把火容易,奈何殃及了不少城中的百姓,张任入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扑灭大火,安抚民心。
张任忙得头昏眼黑,总算是将晋阳的事务安顿了下来,他坐下来刚想喘口气,却听得门外有人高声嚷嚷。张任一皱眉,令人将高声喧哗之人传上来。
进来一看,不是旁人,竟然是匈奴左大将刺乌先,只见他入堂不拜,傲然地道:“夏侯惇刚离晋阳,想必未曾走远,张大都督不思追敌,却在城中弄些琐事来办,是何道理?”
这刺乌先一向狂傲,虽然张任与刘豹有约在先,此次匈奴派一万骑兵只是协助靖军作战的,是受张任节制的,但刺乌先根本就没有听从张任的意思,向来我行我素,张任始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下微微一笑道:“依左大将之意,某该当如何?”(未完待续。。)
第682章 狂妄匈奴
刺乌先粗声粗气地道:“这还不简单,曹操的兵马刚离开晋阳不久,张将军只管派骑兵一路追杀过去,管保杀他个屁滚尿流!”
张任淡淡一笑,道:“夏侯惇绝非庸才,深谙用兵之道,大军井然而退,岂能无备?此时前去追击,不正中了夏侯惇之计吗?”
刺乌先大大咧咧地道:“你们汉人打仗罗里八嗦,魏兵放弃坚固城池,那就是自寻死路,我匈奴骑兵一路碾压过去,我就不信他有什么阴谋诡计可使。张将军若是没胆去追,我愿率本部人马前去追击,只是这功劳张将军可也分不上了。”
时魏延、黄权、李严、吴壹俱在堂上,看刺乌先如此猖狂傲慢,不禁皆是大怒,正欲出言斥责,张任却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无须理会,不动声色地道:“既然如此,那就祝刺大将马到成功。”
刺乌先轻蔑地扫了堂上诸将,冷哼了一声,高扬起头颅,信步向外走去。
魏延勃然大怒,抽剑道:“这匈奴蛮子也太目中无人了,某今日非得教训他一番不可。”
张任淡然一笑道:“文长休怒,权且让他狂上一日,只怕明日自然有他哭的时候。”
“督帅的意思是……”
张任微微一笑道:“夏侯惇是何等样的人,跟随着曹操南征北战十数年,战功彪柄,威名赫赫,此番忻口之战我军若不是抢在夏侯惇的前头,截杀了张燕,真让夏侯惇把雁北魏军调回晋阳的话,太原郡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夏侯惇能果断地放弃晋阳重镇,足以证明此人武略非凡,如此有韬略的大将。又是岂是刺乌先这样的蛮夫所能应对的,刺乌先既然想追,不妨给他点苦头尝尝,也让他知道一下什么叫天高地厚。”
黄权道:“此番刺乌先前去,必败无疑,只是现在匈奴好歹也算是助我们与魏军作战。倘若坐视其全军覆灭的话,是否妥当?”
张任道:“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匈奴单于刘豹难道会真心助我们破曹吗?他不过是想借我们之力,重新进入丰饶的汾水河畔罢了,或许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亦未可知。主公在来信中提到,对匈奴人要多加防范,切不可疏忽大意。刘豹派来的这一万人,终究是一个祸患。此次刺乌先自己作死,为何不成全与他?一来可以削弱一下匈奴人的势力,二来也灭一灭刺乌先的嚣张气焰。”
当日在肤施张任同意了刘豹的派兵之举,向西河进军的同时,张任也用六百里飞骑将情况报之于刘泽。刘泽很快地就给了他回信,对张任接受刘豹的要求表示了赞同,一切以大局为重,只要是有利于大局的事情。那怕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在所不惜的。不过刘泽在信中提到,要张任密切注意匈奴人的动向。对这支东渡的匈奴骑兵要加强控制,绝不容许他们的野心和阴谋得逞。
东渡之后,张任也的确对匈奴人多做了提防,无论是那次战役,都没有把匈奴人用做先锋,最多是敲敲边鼓打个秋风什么的。这也让傲慢的刺乌先公然地表示不满,此次刺乌先强行出头,多少也和张任先前的举措有关。
张任之所以顺水推舟,就是因为张任清楚,此番刺乌先带兵去追魏军。必然会大吃苦头,能假夏侯惇之手削弱一下匈奴人的兵力,张任自然是乐得坐享其成。
不过张任也不能坐视刺乌先全军覆灭,当前与魏军的矛盾还是居于主要地位,与匈奴人的矛盾居于次要地位,真要是让匈奴人死个精光,刘豹非得急眼抓狂不可,狗急了要跳墙,张任可不想把局势搞得一发不可收拾。
张任当即命令马岱率部尾随刺乌先,如果刺乌先被魏军围困,不必马上救援,但一定不能让匈奴全打光了,在适当的时候再出兵相救,同时张任又派冷苞、邓贤各率本部人马,策应马岱。
马岱、冷苞、邓贤领命,下去各引军马出击。
┄┄┄┄┄┄┄┄┄┄┄┄┄┄┄┄┄┄┄┄┄┄┄┄┄┄┄┄┄┄┄┄┄┄┄┄┄┄
魏军是向上党郡方向撤退的,离了晋阳之后,便投东南而去,刺乌先领了匈奴骑兵,自然也是向东南方向追击而去。
趁着汉末天下大乱之际,南匈奴部不断地南迁,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东地区。不过随着曹操的强势崛起,匈奴人的好日子也似乎就到头了,曹操打败高干之后,占领了并州,他没有采取袁绍对待匈奴以和为上的政策,而是对匈奴采取了强硬手段,软禁单于呼厨泉,对进占河东的匈奴进行大规模的驱逐,刺乌先就是在与曹军的交战失利之后才败逃回塞外的。
如今刺乌先故地重游,自然想着如何来报仇,听闻夏侯惇弃了晋阳,南逃上党,刺乌先感觉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临了,立刻向张任请命派兵追击。但张任似乎对追击魏军不感兴趣,这让刺乌先很是恼火,如此畏手畏脚胆心如鼠,也不知靖王刘泽缘何会任命这种鼠辈做一方统帅。
既然靖军不敢追击,刺乌先可不愿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在他看来,夏侯惇在忻口吃了败仗,损失折将,此番南逃,定然也是仓皇至极,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报!启禀大将,前方发现魏军踪迹。”刚过阳邑,哨骑便回来禀报发现了魏军的行踪。
刺乌先不禁大为得意,魏军大部为步兵,而匈奴兵全部为骑兵,两条腿再快,那也是赶不过四条腿的,何况一出晋阳,刺乌先就令匈奴骑兵加快行程,此招果然奏效,行不出两三百里,就已经追上了魏军的后队。刺乌先当即下令进入攻击状态,对魏军后队发起进攻。
匈奴骑兵打仗向来不会排什么战阵,刺乌先一声令下,匈奴骑兵便是蜂拥而上,万马奔腾,尘烟飞扬,气势震天。
被匈奴骑兵咬上的,是魏军后队的一支人马,人数并不太多,大约只有三千人,一看到匈奴骑兵如决堤洪水一般地冲了上来,魏军立刻是丢盔弃甲,转身就逃,沿路遗下粮草辎重军械旗帜无数。
匈奴人素来劫掠成性,跟着张任的屁股后面什么也没有捞到过,个个早就心生怨言,此番主动出击,眼看着一路魏军丢弃的辎重不计其数,匈奴骑兵眼馋不已,都跳下马来哄抢物资。
刺乌先勃然大怒,这帮兔崽子们,一点都不争气,区区一点财物就让他们争抢起来,太没出息了,等真正消灭了夏侯惇,缴获的东西还会少吗?刺乌先一顿皮鞭抽了下去,匈奴骑兵这才老实了许多,不再哄抢路边的东西,专心致志地追击起魏军来。
越往前走,地势便越高起来,道路也变得坎坷了许多,如果是有经验的将领,必然会停下来查看一下地形,因为这儿山高林密,最适合军队打伏击了。
但刺乌先的头脑早就发热了,对前方潜在危险视而不见,其实也怪不得刺乌先,匈奴族只有口语,没有文字,匈奴族上层的权贵热衷于学习汉人的字,但也不意味着可以熟读汉人的文章典集,那些兵法的精髓更是闻所未闻。匈奴人打仗例来没有章法,只凭着勇气和胆略勇往直前,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匈奴人是绝不会停下他们的马蹄。
踏着厚厚的落叶堆成的小路,匈奴骑兵的马队冲入了一条山谷之中。(未完待续。。)
第683章 独眼夏侯
对于匈奴人而言,这就是一条死亡峡谷。
夏侯惇静立在一片密林之中,无数的弓弩手就簇拥在他的左右,在山谷的高处,至少埋伏着两万这样的弓弩手。
那三千后卫部队表现也太过拙劣,粗糙的演技让夏侯惇干急没法说,气得都在那儿骂娘了,后卫部队几乎连战都不接,一路狂奔逃窜,稍微有点脑子的将领都可以识破这种诱敌深入的计策。
可结局却让夏侯惇颇感意外,就这么一支垃圾到爆的队伍,竟然真地把靖军人马引入了伏击圈。打探到杀过来的是一万匈奴骑兵,夏侯惇倒也释然了,如果张任真的能中他的圈套,那他就绝对不会再叫张任了。不过端上桌子的都菜,夏侯惇是吃定了。
一支支箭矢如急风骤雨般地倾泻过来,就如一盆凉水浇到了刺乌先的头顶,刺乌先猛然地惊醒,知道自己中计了。但匈奴骑兵深陷在山谷之中,这样的地形,是完全不利于骑兵作战的,魏军居高临下,一排排的弓箭怒射,无数地匈奴兵中箭后从马背上跌落下去,一时间,伤亡惨重。
刺乌先立刻组织匈奴兵用弓箭反击,虽然匈奴人精于骑射,但从谷底向谷顶是仰攻,攻击的难度相当大,而山上丛林茂密,魏兵大多有树木做掩体,匈奴兵的箭大多都射中了树干而不是人。反观在谷底的匈奴兵境遇就惨得多,无遮无拦,许多的匈奴骑兵和战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