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瓦-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阚泽凌统无力抵御,只得率残兵向江边码头退去。

    如今赤壁大江两岸,皆已落到靖军的手中,江东军队所能控制的范围,也只有在长江之上了。赤壁的一把大火,烧掉了荆州水军几乎所有的船只,现在靖军拥有的水面力量,也只剩下苏飞率领的五千水师了,这点力量,与强大的江东水军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周瑜原本派董袭率水军去拦截苏飞的船队,但赤壁火起之后,苏飞压根儿就没有向乌林水寨方向增援,董袭苦等了一天,也没有瞧见苏飞船队的半条船影。

    原来刘泽早已下令,不管乌林水寨这边出了何种状况,苏飞的水师只管固守在自己的水寨即可,不用理会其他。

    董袭瞧着各支船队纷纷建功,唯独他却连一根毛也捞不着,气愤之余,暗自揣测,欺苏飞的船队船少兵缺,于是自做主张地率船队攻打苏飞的水寨去了。

    江夏水师的船队靠岸停泊,董袭大举围寨,自以为得计,正欲三面进攻将江夏水师全歼于寨内,可等他的船队刚一靠近,半空中便飞来磨盘大的圆石,多如飞蝗,董袭的船只可都是木头做的,如何承受地了这石雨的攻击,驶在最前面的船首当其冲,被飞石击穿了船舱,一头栽进了长江之中,剩下的船仓皇撤退,再也不敢来犯了。

    原来刘泽特命一个投石车营驻守在岸上,苏飞水寨皆在投石车的射程范围之内,董袭不明就里,贪功冒进,被投石车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也自然绝了进攻的念头。这也是刘泽为保全硕果仅存的水军的权宜之计,如今长江上江东水军强盛之极,拿这点船与之对抗,那完全是以卵击石,于是刘泽索性令苏飞退守水寨不出,江东船队胆敢来犯,就用投石车招呼它,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岸上,那可就完全成为了靖军步骑的天下。周瑜的主力在聚铁山被歼灭之后,东吴的陆军力量已是苟延残喘了,陆逊和潘璋的两路人马也遭到了关羽和赵云的反击,损失惨重,在周瑜的接应下,总算没有落到全军覆灭的地步。周瑜和陆逊、潘璋两路人马汇合之后,不敢再行恋战,都一齐退向江边,陈武、蒋钦、周泰等诸路水军前去接应,周瑜上得船后,总算是轻舒了一口气,下令扬帆南岸,准备回归江南大营。

    可阚泽、凌统带来的消息却让周瑜是目瞪口呆,失魂落魄,江南大营的失守使得江东水军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纵然千船万舰,却也无立锥之地。尤其是凌统带回来的消息说刘泽暗中派人保护诸葛亮,斩杀诸葛亮未果,如今诸葛亮已归刘泽,终究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长久以来最担忧的事变成了现实,如何不让周瑜好生懊丧。

    “一败涂地……一败涂地……”周瑜喃喃自语,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鲁肃道:“如今赤壁尽失,已非久留之地,不如退回鄂县,重振兵马,再做打算。”

    周瑜无奈,现在大江南北都已落了刘泽的手中,无力再战,也只好听从了鲁肃的建议,率船队顺流东下,退向鄂县。

    抵达鄂县江面之后,周瑜喝令开城,却听城上一阵呐喊,涌出无数的人马,皆打靖军旗帜,惊得周瑜面如土色。(未完待续。。)

第543章 论功行赏

    北门的城楼之上,众军簇拥一将,傲然而立,却是靖军第二军团副都督臧霸。臧霸原本一直驻守在夏口,赤壁大战之时,臧霸接到了刘泽的军令,于是便率兵南渡长江,偷袭了江东在荆州的前进基地——鄂县。当初孙策兵败江夏之后,不甘心退回江东,一直留驻在鄂县,自孙策死后,周瑜更是将鄂县打造了东吴进攻荆州的桥头堡,屯扎重兵,整饬军务,秣兵厉马,积极备战。不过自从周瑜进兵赤壁之后,鄂县的守备就松懈了下来,或许周瑜觉得战略重心已经前移到了赤壁,再在鄂县布防重兵已经是毫无意义,所以鄂县的守军数量廖廖,臧霸率军来攻,几乎是不废吹灰之力就攻破了城池。

    臧霸在城楼上哈哈大笑道:“臧某奉我家主公之令,在此恭候多时了。”刘泽料定周瑜兵败之后必走鄂县,故而派臧霸暗取鄂县,断掉周瑜的后路。

    周瑜气得双眼冒火,忿恨无比,喝令水军弃舟登岸,向鄂县城头发起攻击。吕蒙潘璋等诸将领命,率军攻向鄂县。

    臧霸轻蔑地一笑,喝令守城军士开弓放箭,一时间城上箭雨倾盆,东吴兵死伤无数,连城墙下都攻不过来。

    周瑜也是气闷了心,东吴的步骑陆军,已经大部折损在了赤壁,虽然水军是毫发无伤,但仅凭水军,没有得力的攻城器械,想要突破靖军重兵防守的城池,谈何容易?

    看到水军受阻于鄂县城下。鲁肃劝周瑜道:“我军新败,士气不振,鄂县城防坚固,急切之下难以攻克,都督不如先回兵柴桑,整肃军马,再图进攻。”

    “回兵柴桑?”周瑜一怔,鲁肃的提议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周瑜很不甘心,年初出兵荆州。周瑜是何等的意气纷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想得是如何驰骋四海,一尝平生之愿。但理想太丰满。现实却有骨感。赤壁一战。大败而归,周瑜所有的梦想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现在连最后的根据地鄂县都保不住了。退回柴桑,就意味着东吴在荆州,再无寸土可得。鄂县是孙策的身故之地,孙策有遗言,无论如何也不能轻弃鄂县,一旦放弃鄂县,江东或许将再无染指荆州之可能。这一点孙策看得很清楚,周瑜何尝不明白,但现在赤壁败了,鄂县丢了,周瑜还想在立足荆州,困难重重。

    庞统道:“鲁参军所言极是,都督切不可意气用事,鄂县已为靖军所据,以我疲惫之师,断然攻克,若受阻于鄂县城下,刘泽大军再行追来,势必危矣,不如早回柴桑,再图良策。”

    周瑜暗叹一声,情知势不可违,遂令吕蒙潘璋收兵,扬帆东去。

    ┄┄┄┄┄┄┄┄┄┄┄┄┄┄┄┄┄┄┄┄┄┄┄┄┄┄┄┄┄┄┄┄┄┄┄┄

    再回到乌林水寨,已经是樯倾楫摧满目苍荑,到处都是燃尽的半燃的战船,或沉或浮地飘荡在江水中,个别的船只上面,余烟袅袅,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火的洗礼,水面之上一片狼迹,完全找不到一艘可以乘坐的船只。

    陪同刘泽回到水寨的甘宁扼腕而叹,这里本该是艨艟如云、千帆竞飘之景象,可现在却是一片狼藉残破不堪,甘宁身为水军的副都督,如何对眼前之象不痛心。

    “哎,可惜,荆州水军的所有战船都付之一炬,这场大战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刘泽却是轻轻一笑道:“若无这场大火,周瑜岂能轻易地上钩,拿几千条战船换来全歼江东步骑,这笔买卖到也是划算的很。舍得舍得,无舍从何而来得,这舍得之间的学问,可是深得很。”

    甘宁似懂非懂,甘宁出身贫寒,打小就在长江上过着刀头舐血浪里混饭的日子,书未曾多读,刘泽说的道理虽然有几分明白,但他更为心疼的是那几千条船。

    “主公,此役虽然尽歼江东步骑,但江东水军却是毫发未伤,如今我军战船尽毁,在长江之上,绝难与东吴水军争雄,倘若周瑜再次来犯,我军将何以为战?”

    刘泽淡淡地道:“兴霸勿忧,周瑜在赤壁受此重创,短时间内元气难复,没有步骑相辅,江东水军纵然可以横行长江,但却无法登陆作战,就如同是一条凶猛的鲨鱼,在水中凶恶无比,但一离开水面,就连一头猪未必都比得上。所以短时间内,江东必定无力再攻荆州,我们足可以安枫枕无忧。何况此次我军损失的不过是些战船,水兵损失不大,只要人在,重建水军并不是什么难事。兴霸,你这几日安排一下,将所有的水兵都调往巴丘,我已征调了荆州境内的所有造船工匠赶赴巴丘,造船所需的一应物资,也均在调拨当中。八百里洞庭湖,浩翰无垠,横无际涯,是难得的水军练兵之所,兴霸,我要你一年之内,训练出一条足以匹敌江东水军的精锐水师来,可有信心否?”

    甘宁悚然一凛,拱手道:“末将定然不负主公厚望。”

    刘泽点点头,道:“很好,水军诸事,便交给你全权打理。另外,营造司的马钧不日也要赶到巴丘,参与新式战船的研制事宜,你务必要与他通力协作,确保新式战船的顺利制造。”

    “马钧?”甘宁也听说过马钧的名声,在徐州,他可是唯一一位以匠人身份封爵的工匠,而且现在的官职为正四品,比副将军衔的甘宁还要高出一级。甘宁不清楚马钧的功绩,就算知晓,多半也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的眼中,只有战功彪柄,才配得上品阶和爵位,自然对马钧没有什么好感,只是碍于刘泽的面子,随口应道:“末将谨遵主公之令。”

    刘泽很是清楚甘宁的想法,微微一笑道:“兴霸可别小看这个马德衡,他一个人足抵十万精兵。现在你或许不曾相信,但在不久的将来,你必能亲眼目睹马钧的价值。”

    这时,中军官过来禀报:“启禀主公,王帐已然立好,请主公移驾王帐。”

    就在刘泽与甘宁视察水寨残状之时,那边岸上营寨已经立好,刘泽点点头,同甘宁一起回到营寨。

    诸将已俱回王帐复命,关羽、张飞、赵云、徐荣、张郃、高顺、臧霸等各军团的正副都督皆到,列在右侧,左侧则是一班的文臣:贾诩、徐庶、陈登、伊藉诸人。

    刘泽回到帐中,众将谋士一齐地拱手施礼,刘泽含笑地用手压了一压,在王位上落座,道:“今日幸得诸将用命上下同心,才有此番大胜,各位可都是功不可没,稍后本王将会论功行赏,以彰其功。”

    众将皆拜道:“主公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诱敌深入,请君入瓮,若非主公奇谋,今日何以全胜,若论首功,自是主公无疑,末将等岂敢居功。”

    刘泽呵呵一笑道:“若非众将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本王就算再谋划得好,也是孤掌难鸣啊,本王向来赏罚分明,该是你们的功劳,一件也跑不了。”

    众将皆喜,将战绩一一禀报上来。此番大战,张飞的第三军团可谓是建了一大奇功,聚铁山一役,全歼江东步骑五万余人,由于雷骑的一路横冲直撞,强势碾压,聚铁山一役之中,几乎没有伤俘,就算是尸体,也很少有完整的,最后在清理战场点数的士兵只能按人头来算数,有一颗人头算一个杀敌,那些残肢断臂,数都数不过来。张飞不光歼敌五万,而且还力斩东吴大将韩当,韩当可是东吴数一数二的大将,更是此前江东军的正印先锋官,斩了韩当,对东吴的军心士气,那是最为沉重的打击。

    其次就是射死黄盖的甘宁了。黄盖用苦肉计诈降,自以为得计,却不知他早已中了刘泽的将计就计请君入瓮,单凭这一点,黄盖他就死的不冤。东吴接连损失了黄盖和韩当两员大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比起五万步骑的折损而言,黄韩二将的阵亡对东吴的打击更为沉重,尤其是黄盖韩当那可是孙坚时代的旧臣,追随了孙家三代,在东吴军中的影响力巨大,失此二将,东吴军队将会很长的一段时间一蹶难振。

    论功行赏,甘宁从三等子爵的爵位上,直升为三等伯爵,并被提升为正将军衔。张飞的爵位虽然只升了一级,但却也是从一伯爵晋升到了三等侯爵,晋封为新亭侯,成为继关羽之后,第二个封侯的将军。赵云也晋封为一等伯爵,正将军衔,徐荣、张郃、高顺、臧霸等晋封为二等伯爵,总兵及以下将校也皆有升赏。

    众将欢喜不甚,皆拱手拜谢,各自散去。

    这时,潘凤快步流星急匆匆而入,倒是刘泽一见潘凤,欣喜地道:“子仪,事成否?”

    潘凤拱手道:“卑职幸不辱命。”(未完待续。。)

第544章 三生有幸

    “人在何处?”刘泽急切地问道。

    “就在帐外相候。”潘凤禀道。

    “速传进来——”刘泽话刚出口,立即改口道,“噢,不,待我亲自出迎。”说罢,信步出帐,潘凤在他身后紧紧相随。

    帐外,不知何时竟然已飘起了雪,朔风劲吹,卷集雪花,飘飘洒洒,拂了一身还满。诸葛亮伫立雪中,依然还是手摇羽扇,引得王帐周围的人好生好奇,这世上当真是无奇不有,大冬天还扇扇子的,不是疯子便是傻子,但诸葛亮一身布衣葛巾儒士打扮,生得是俊雅飘逸,气宇轩昂,怎么看也不会和疯子傻子划上等号。

    诸葛亮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对周围众人异样的目光视而不见。

    刘泽快步而出,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诸葛亮,但还是一点也不妨碍他从人群之中一眼就辨认出来,旁边的士兵铠甲鲜明整装束备,唯独只有一人葛巾儒袍,刘泽不用猜也自然识得他就是诸葛亮,何况诸葛亮的手中,还有他标志性的物品鹅毛扇,这大冬天的,终了诸葛亮手不离扇之外,当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想要认错何其之难。

    “汉室末胄,涿郡凡夫,闻卧龙先生之名久矣,雷如贯耳,曾亲往隆中晋谒,奈何天不遂愿,与先生失之交臂,引为平生憾事。今日在乌林得幸与先生相见,真乃三生有幸。”刘泽拜道。

    诸葛亮倒是毕恭毕敬地还了一礼,道:“草民诸葛亮参见靖王殿下。南阳愚夫。山野散淡之人,却不意蒙靖王殿下错爱,在下惶恐不甚。”

    刘泽抬头看了一下漫天的风雪,牵诸葛亮的手道:“此地非是叙话之所,先生请随我入帐一叙。”

    诸葛亮倒也没有拒绝,随同刘泽入帐,自有下人奉上热茶来。

    刘泽含笑道:“外边风雪甚紧,天寒地冻,先生冒雪而来,且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诸葛亮拜谢道:“多谢靖王。此番在下蒙靖王派人相救。才未有性命之虞。此等大恩,在下没齿不忘,只是在下生性懒散,才疏学浅。无以能有报靖王之处。好生愧赧。此份恩情,容日后再报。”

    刘泽淡然一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先生勿须挂怀。只是那周郎有眼无珠,错将美玉当做顽石,差点就枉送了先生性命,某实不忍见如先生这般天纵奇才葬身在偏执狭隘小人手中,故而才派人出手相救,营救来迟,让先生受惊了。”

    诸葛亮平静如水地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是在下命中劫数使然,自然是逃不过的。”

    换作是旁人,经历过如此的生死劫难,内心之中必是波澜起伏,刘泽与诸葛亮对面而坐,却始终看不透他内心深处的变化,诸葛亮一直就是一付处变不惊古井无波的模样。按理说刘泽把他从死神的手中抢救下来,诸葛亮至少也是应当感恩戴德,竭诚投效过来,以期报答救命之恩。但刘泽从诸葛亮的嘴里,除了一些客套的表示感谢的话之外,还真没有听到什么以死相报之类的话。不愧是三国第一牛人,真心牛,诸葛亮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否则当日便不会以探望兄长为名弃荆去吴了,单凭一次解救的恩情,就动摇掉诸葛亮的既定心思,显然是不够的,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三国之中独一无二的诸葛亮,真要是施舍点小恩小惠就可以让诸葛亮就范的话,那他可就真不是诸葛亮了。

    不过刘泽可没有死心,做为三国时代最顶尖的智者,刘泽可是寤寐求之而不得,今天诸葛亮有幸就坐到了他的对面,如此失之交臂,那可不是刘泽的作风,没能留住庞统,让刘泽有些许的遗憾,今日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这种遗憾继续了。

    刘泽亲自给诸葛亮斟了一杯茶,含笑道:“某曾听闻孔明先生向孙权建言献策,欲行划江而治之谋,孙权若是采纳先生之计,依托水军优势,坐拥江南半壁江山,其地位,天下诸侯,恐无一人可以撼动,进可攻,退可守,先生此谋略堪称是完美之至,比之昔年张良为高祖出谋也不遑多让。我初闻之,亦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孙权如果依先生之谋,泽必将裹足于长江北岸不得寸进。只是周瑜骄狂恣恃,不用先生之计,轻兵冒进,泽方略有微胜,实在是侥幸之至。”

    诸葛亮微微耸容,刘泽的话,无疑是对他谋略的最高认可,诸葛亮尝自比管仲乐毅,自负安国之材,本来他是无心致仕江东的,但孙权以礼相待,诸葛亮倒也不藏拙,为孙权定下了这划江而治的基本国策。可惜江东无人识此良谋,执掌江东权柄的大都督周瑜更是深恶痛绝,让诸葛亮顿有明珠蒙尘之感,刘泽的一席话,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就连对手都有如此高度的评价,证明诸葛亮的谋略的确是高瞻远瞩,本身事实也已经证明了诸葛亮的策略对于目前的江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知己难求,知音难觅,江东无人可识诸葛大材,反而是作为敌人的刘泽却对其倍加赞赏,不禁让诸葛亮生出些许感慨,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刘泽对诸葛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葛亮倒也不咎溢美之辞,不过就此番赤壁之战刘泽所表现出来的过人智谋,让诸葛亮也是心生敬佩的。

    “靖王过誉了,亮不过一村野匹夫,目光肤浅,安敢论军国大事,所议不过信口而言,见笑见笑。此番赤壁交锋,靖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稳如磐石,料算如神,果真有大将气度王者风范,周郎技穷,惨败在靖王手下,这一仗,他倒也是输得不冤。”

    刘泽微微一笑道:“周瑜气量狭隘、刚愎自用,若听先生之言,又何致于有今天?依先生之策,划江而治,水军虎峙与长江之上,是该我头疼才是。”(未完待续。。)

第545章 促膝而谈

    诸葛亮默默地暗叹一声,是啊,如果周瑜肯听他的劝告,江东如何能有如此之惨败,可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周瑜嫉贤妒能,狂妄自大,根本就不可能会采纳不同的意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江东合当有此一败,自然也怨不得旁人。

    单单以这次交锋来考量一下双方主帅的谋略,刘泽显然是比周瑜要高上一个层次的,周瑜虽然奇谋百出,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刘泽却是早已洞悉一切,了若指掌,周瑜的每一个出招都被人家给破解了,想不败都难。

    诸葛亮自诩聪慧过人,但刘泽所表现出来的智谋,却让他有点自叹弗如,工于算计,精心谋划,应对周瑜的奇谋诡计,竟然是那样的从容不迫,谋定而后动,单单就是一个雷骑八百里的远程奔袭,就完全可称之为神来之笔。如果说刘泽一开始就将雷骑放在宜城是有意而为之,是为了迷惑和引诱周瑜过江的话,那么早在赤壁开战之前,刘泽就已经料算到了结果,如此神算,当真是匪意所思。

    诸葛亮是见过不少的诸侯,诸如刘表、孙权等人,但他们的气度,和刘泽比起来,可谓是谬之千里,刘泽的儒雅高洁,气定神闲,谦和笃诚,睿智内敛,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王者风范,而刘泽的心思诸葛亮又如何能猜不透,只可惜……诸葛亮在心底幽幽地一叹,道:“世人常以成败论英雄。成者王侯败者寇,无论如何,江东这一役是败了,这成就赤壁千古英名的必是靖王而非周郎,在下不过是一区区腐儒,人微言轻,又如何能左右得了这天下大势?”

    刘泽见诸葛亮神情之间隐然有落寞之色,诸葛亮诚然这么说,未必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诸葛亮有王佐之才。而且他本人也有一展鸿图大志的想法。只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黯然心伤,故而才有消极避世之念。

    “先生有匡济天下之才,扭转乾坤之智,东吴不用先生。乃东吴之失也。泽虽不才。名微德薄。但方今汉室倾危,社稷离乱,泽位卑未敢忘忧国。欲伸大义于天下,救万千黎庶于水火,然泽智术短浅,以一人之力如何能挽狂澜于既倒,先生乃当世英才,望不弃鄙浅,助泽一臂之力共匡社稷,泽当拱听明诲。”

    诸葛亮的眼中掠过一抹异色,但转瞬之间便又消逝不见,淡然地道:“亮本是山野散淡之人,久乐耕锄,无心致仕,靖王之厚意,在下已然心领,只是亮才疏学浅,恐失靖王厚望,故不敢应命,余愿至此,望靖王成全。”

    刘泽明白,诸葛亮还是有心结的,否则就不会在襄阳城破之际东去吴会了,那诸葛亮的心结何在,想必就是对自己的施政手段有不同的见解吧。诸葛亮乃世儒出身,儒家的那一套学说在诸葛亮心中是根深蒂固,想要改变那绝非是一朝一夕的,显然他对自己重寒门抑士族的举措大不以为然,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便很容易解释诸葛亮的心理了。看来想要打破诸葛亮的心结,还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刘泽故意轻声一叹,道:“先生之愿,泽如何敢强求,只是以先生之才,放逐江湖,空老于林泉之下,岂不失天下万民所望?方今天下离乱,民不聊生,匡扶社稷之难,解民之倒悬,泽夙兴夜叹,只恨自己力所不及,泽请先生出山相助,非泽一己私愿也,只求泽被苍生,造福万民,了结这场浩劫之难,望先生看在深陷水深火热之黎民的份上,不要推托才是。”

    诸葛亮沉吟未决,刘泽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诸葛亮并不是甘心只做一个不问世事闲云野鹤的方外之士,他是有济世之心的,好为梁父吟,每尝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何许人也?一个是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的功业,一个是助弱燕踏上富国强兵之道路,诸葛亮自诩与两人相提交论,可见他对成就一番功业还是相当热衷的,也许只差在时机上面而己。

    刘泽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收诸葛亮的打算,诸葛亮无论搁到那儿,也足以抵得过十万精兵,前者在襄阳已经失之交臂了,如果不是周瑜嫉贤妒能几次三番地欲置诸葛亮于死地,只怕诸葛亮已为孙权所用,成为自己的头号对手,如果诸葛亮真得成为自己的敌人的话,自己征战天下的征途必定会变得坎坷许多,所以说机会摆在面前,刘泽是绝对不会轻易地放弃的。

    刘泽思量一番,决定不再和诸葛亮兜圈子,与其虚言曲意相互试探揣摸,倒不如开诚布公地坦露心迹,和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玩虚的耍花样未必奏效。

    “先生视泽如何?”

    诸葛亮微微一怔,他到是没想到刘泽竟是如此直截了当地要他来品评,当下道:“靖王英明睿达,智虑无双,运筹演略,决胜千里……”

    刘泽微笑着摆手打断诸葛亮的话头,道:“孔明先生乃一代智者,这些陈词滥调的溢美之词不说也罢,今日我便是要听听孔明先生对刘某的真实看法,今日你我在此品茶论道,促膝相谈,并不是王爷与臣下的关系,更不是胜利者和战败者的关系,既然我们有缘能坐在这儿,那就是朋友,望先生能以友人的身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泽愿洗耳恭听。”

    诸葛亮看着刘泽的目光,是那样的坦诚,是那样的率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恰似多年性命相交的老友,坦坦荡荡。一瞬间他的心有一丝的颤动,以刘泽的身份地位,原本就不需要跟他在这里多费唇舌,一纸命令便可以征辟于他,不受命格杀勿论。这是上位者拥有的特权,但刘泽身为诸侯王,却没有半点诸侯王的架子,以诚相待,以礼服人,试问天下有几人可以做到?(未完待续。。)

第546章 诸葛归心

    诸葛亮一阵惶惑,这是他所了解的靖王刘泽吗?在诸葛亮的印象之中,刘泽在徐州的种种“劣迹”令人发指,完全是一付独夫形象,面目可憎。但此刻与刘泽对面而坐,刘泽一派儒雅谦和的模样,在诸葛亮心中已是大为改观,尤其是其推心置腹的话让诸葛亮更是有些感动,不禁道:

    “靖王雄才大略,功盖宇内,此非亮之谬赞而是实情。只是亮尚有一疑问,还请靖王为之解惑。”

    “先生但请讲来。”

    “自前汉以来,门阀士族日益鼎盛,上至朝堂下至乡里,无处不有士家的势力所在,袁绍雄起于河北,孙权虎距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一不是依靠士家豪族之力而割据一方,但靖王却反其道而行,与天下士家为敌,在徐州时惩治豪强打压世族,入主荆襄之后,也一直贯彻执行此策略。在下佩服靖王的雄心胆略,却也深深为靖王担忧,天下的根本就在士家,靖王如此一意孤行,岂不是逆天行事,靖王难道真以为以你一己之力就可以和天下士家相抗衡吗?”

    刘泽微微一笑,果然不出所料,诸葛亮的心结就在于此,虽然诸葛家道中落,但毕竟他还是门阀士族的一员,始终是跳不出这个圈子的,看要想说服诸葛亮,就须得打破他的心结才是。

    “孔明先生认为天下以士家为本,在下却不这样认为,天下乃万民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一派势力之天下,自后汉光武以来,门阀豪强渐势坐大,把持朝政,横行郡县,拥兵自重,鱼肉乡里,民不聊生,才有黄巾之乱的恶果。先有士族乱政之因,后才有天下崩坏之果。以先生的聪明才智。料然也不可能不知士家豪门的危害。泽虽然不才,但天下纷攘离乱民不聊生却让泽痛心疾首,消弥这场兵祸也许不难,但真正让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为天下之本。重士族而轻庶民,乃是舍本逐末,为天下百姓谋福梓。乃泽平生之所愿也。纵然螃蟹无人敢食,泽也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算是这条路千难万险遍布荆棘,就算是赴汤蹈火,泽也是在所不辞。”

    刘泽的声音虽然不高,也未曾是慷慨激昂,但却也是掷地有声,沛然浩气,诸葛亮闻之,不禁是心头一震,都说民为贵君为轻,但天下诸侯王者,将黎民百姓放在心间的又有几人?诸葛亮肃然起敬,起身拱手拜道:“靖王忧国忧民,胸怀天下万民,亮愚顿之至,今日方知靖王之志也,惭愧惭愧。靖王若不以在下卑鄙,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泽大喜过望,忙起身相扶,道:“我得孔明,犹鱼得水也。”当下刘泽任命诸葛亮为军师祭酒,正三品衔,位同军团参军(最初授衔的时候军团参军如陈登徐庶等人皆位同太守二千石,相当于正四品,后来刘泽以参军位重提了一品,现在陈登徐庶等人皆为正三品,独贾诩兼领尚书省左仆射,比他们又高了一阶为从二品),又加封为三等伯爵。原本靖军军职之中是没有军师祭酒一职的,刘泽为诸葛亮专设之,留在中军做刘泽的谋士,以诸葛亮新降之人受此重爵,可见诸葛亮在刘泽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了。

    诸葛亮拜谢道:“亮一介布衣,寸功未立,靖王便赐如此荣爵,亮断不敢受。”

    刘泽呵呵一笑道:“在其位方可谋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