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深知海参崴基地的重要军事价值,苏俄战斗机飞行员们竭尽所能地阻击日军机群,怎奈对方对这一战蓄谋已久,志在必得,而且在实力上占据了上风。为免己方战机被白白摧毁在地面,在战斗机陆续升空后,苏俄航空部队又将待命的轰炸机全部派出,它们分成几个编队,绕开双方激烈交锋的空域,从侧翼杀奔日本联合舰队。
在太平洋战争中吃了雷达装备落伍的亏,日本军方近几年为恶补功课而不惜成本,巨大的投入也确实换来了不小的收获。在低空飞来的苏俄轰炸机靠近之前,游弋在彼得大帝湾以南的日本联合舰队拉响了空袭警报声。一艘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莫不加快了航速,舰上的轻重高射炮亦翘首以待。
。。。
第40章 不起眼的“暗箭”
编号为m…6、m…7、m…8、m…9、m…10的苏俄海军潜艇在彼得大帝湾南部海域一字排开,它们属于“婴儿”级小型潜艇,其水下排水量仅为200吨,因采用单轴推进,航速较慢,且作战半径较小,通常被用于近海防御作战。这一次,它们面对的不再是前来进行探察和袭扰的日军轻舰艇,而是战斗力位列世界前三的日本联合舰队。
虽然俄国海军的实力从未真正进入过一流行列,可他们建造和使用潜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34年5月,俄国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洛夫斯基造船厂就建成全世界第一艘由金属制造的潜艇,它由俄国皇室侍从武官亚历山大…安德烈维奇…希尔德设计,该艇的水面排水量16吨,安全潜航深度12米,通过艇员用双手摇动轮翼获得前进动力,水下航速仅为半节,利用安放在艏艉凹槽中的铅压载和两个压水舱实现上浮和下潜,艇内人员通过一根铜管从海面获得空气,而该艇装备的唯一武器是一枚水雷。以20世纪的眼光来看,这艘“希尔德”型潜艇既简陋又低能,但以19世纪上半叶的科技水平和认知程度衡量,这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杰作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人继续在潜艇领域保持领先地位。1866年,具有现代潜艇大多数基本要素的“亚历山大洛夫斯基”型潜艇被建造出来。十多年后,杰维茨基1号和2号相继面世,后者不但装备了稍具雏形的光学潜望镜,还成为世界上最早批量建造的潜艇俄国政府订造了50艘,而且全部建成。
革命胜利后,俄国苏维埃政府不但从沙皇俄国那里接收了潜艇,也继承了对这种海战武器的重视态度。二三十年代,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远洋舰队,苏俄海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潜艇、鱼雷艇以及航空兵身上,性能较为优良的“十二月党人”级、“列宁主义者”级、“梭鱼”级、“真理”级相继服役。到了三十年代中期,随着来自美英阵营的援助力度骤然加大,苏俄迅速定型建造了大批“婴儿”级小型潜艇和“s”级中型潜艇,极大地加强了苏俄海军的作战能力……
1942年的苏俄海军固然不可小觑,他们的对手也同样发生了蜕变。因在太平洋战争中饱受反潜力量不足的困扰,日本海军自1936年以来设计建造了上百艘新式驱逐舰,自行研发出了高性能的声纳设备,仿制了德式深弹发射系统。日苏战争伊始,这些驱逐舰迅速发挥了作用,短短两个月便在日本列岛周边海域击沉苏俄潜艇十数艘,俘获两艘,迫使苏俄海军接连派遣“基洛夫”号大型巡洋舰出战。“基洛夫”号战沉后,苏俄太平洋舰队只能依靠潜艇实施破交,对日军海上航运线的威胁日益减弱。正因如此,当日本联合舰队倾巢而来,如乌云压境般杀到了彼得大帝湾南部,并以强大的舰载机群压制住了驻守海参崴的苏俄空军时,没多少人指望这些不起眼的小型潜艇能够扭转战局。
一艘“婴儿”级潜艇的造价只有区区40万金卢布,还不到日军一艘驱逐舰的半价,它们最主要的武器是两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且全艇仅搭载鱼雷2枚,对日本舰队的威胁看起来确实微不足道,然而苏俄政府以高昂代价引入的技术兵器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甚至影响到了这场海上战役的进程!
编号m…6的苏俄潜艇上,除了常规配备的17名艇员,还额外搭载了一名特殊的外援。此人来自德国海军,且是现役士官,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远东,并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苏俄海军的战斗,只因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履行德国跟苏俄的机密交易。
这项机密交易的主角之一,g…11型线导鱼雷,此时正静静躺在m…6的一号鱼雷发射管中。这种鱼雷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线导技术,而当今世界也只有德国和爱尔兰两个国家掌握了该项技术。g…11鱼雷的标准型号拥有6公里的最大射程,为了匹配苏俄潜艇的鱼雷发射管规格,德国人迅速制造出了供俄国舰艇使用的533毫米鱼雷管击发装置以及长度截短了20英寸的俄版g…11鱼雷它们在30节航速下的有效射程相应降低至5公里,即便如此,以30年代中期大西洋和太平洋战争的经验来看,这些海中的暗箭也足以对敌方舰艇构成致命威胁!
线导鱼雷的控制技术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发射装置和鱼雷各有一个放线装置,放线机构就是一个线轴,平时将导线缠绕在线轴上面。由于导线的长度以千米计算,即使外径很小,缠在一起后体积也不小,如果都布置在鱼雷上,无疑会影响到鱼雷的航速航程以及机动性,所以鱼雷自带三分之一的导线,发射机构上的外部放线器加载其余导线。外部放线器平时固定在鱼雷尾部,发射时和鱼雷一起装填进入发射管,并通过发射管后盖上的专用插座与发射平台的控制装置相连。鱼雷发射后,外部放线器留在发射管内,鱼雷发射管的前盖不关闭,两个放线器同时放线,这样可以加快放线速率保证导线受力最小,不至于因为发射速率和放线速率的差值过大而导致导线断裂。操控者通过潜望镜观察目标舰艇的运动轨迹,以此调整线导鱼雷的航行方向,使之击中目标出于观察鱼雷航迹的需要,g…11采用了传统的热动力装置,而不是悄无声息的电动马达,这就相应增加了鱼雷在攻击过程中被敌舰发现并进行规避和阻击的几率。
在日军驱逐舰和猎潜舰的严密防备下,苏俄海军的这支潜艇特攻小队不但难以找到靠近日军主力舰艇的机会,反而屡屡遭到对手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m…6指挥官果断放弃了强袭日军大型舰艇的原定计划,转而将攻击目标锁定为巡洋舰这一级别的日军舰艇上。没过多久,一艘轮廓简洁、线条流畅的日本战舰飞快的从前方海域驶过,随着它中途调整航向,长长的舷侧便呈现在了苏俄艇长眼前,他迅速认了出来,那是日本海军战后批量建造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虽然战术价值比不得那些重巡洋舰,但好歹也是日本海军耗费千万日元建造的新战舰。
机不可失,苏俄艇长在敌舰距离大约4000米时下令攻击。按照事先商定的策略,m…6先发射二号鱼雷管里的普通鱼雷,数秒之后再发射一号鱼雷管里的g…11,而这枚线导鱼雷自然是由实操经验丰富的德国海军士官控制,他两眼盯着潜望镜观察口,双手捧着鱼雷操控盒,前面两三分钟一动不动,直到最后阶段才以细微的幅度进行调整。
线导鱼雷轰然命中目标!
不等俄国艇员们好好庆贺一番,这位德国海军士官用生涩的俄语大声道:“收起潜望镜!快速下潜!”
德国人话音刚落,潜艇里的声呐兵急忙说道:“高速螺旋桨正在靠近!”
潜艇刚开始下潜,深水炸弹爆裂产生的巨大冲击磅礴袭来。“婴儿”的设计建造得到了美英专家的鼎力相助,不论性能指标还是成本造价都达到了苏俄海军的要求,但它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用来抗衡敌方反潜舰艇的,所以当它们遭到敌方深弹攻击时,最好的求生办法就是下潜到最大安全深度或是静静躺在海底,寄希望于自己小巧灵活的身躯能够避开敌方舰艇的声纳侦测。
最终让m…6在袭击得手后全身而退的,并不是“婴儿”级潜艇的体形优势,而是苏俄政府战时从西方同盟国引进的另一件技术兵器,爱尔兰人的无线制导炸弹。由于装备苏俄军队的时间很短,爱尔兰技术人员来不及对苏俄官兵进行足够的教导和训练,所以在这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中,有不少爱尔兰军人以志愿者身份参战,而这当然是得到了来自爱尔兰高层的授意……
在苏俄军队以陆基轰炸机展开的第一波战术反击中,共有3架中型轰炸机和1架攻击机搭载了代号“安吉尔…ii”的所谓飞行炸弹,也即是无线电制导炸弹。从1924年启动项目算起,爱尔兰人已在这个极少受到外界关注的项目上进行了18年的研发,从试验型的安吉尔…i到正式量产型的安吉尔…ii,爱尔兰空军率先拿到了迈入现代空军门槛的敲门砖,将它出售给苏俄政府不但为爱尔兰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更成了爱尔兰高层对战争格局乃至世界秩序施加影响的一把钥匙。
首次投入实战,“安吉尔…ii”取得了四击两中的佳绩,而且被击伤的是处在严密防空火力保护下的日方主力战列舰“土佐”号和主力航母“赤龙”号,令日本海军高层乃至日军大本营大为震惊。在他们看来,陆军可以跟俄国人拼消耗,海军却不应该在俄国人身上出现重大损失,否则的话,他们将在应对西方同盟国东进以及美国重整军备的变局中陷于不利位置。
。。。
第42章 观棋 中
1942年9月17日,日苏战争仍在激烈的进行当中,日本联合舰队持续围攻苏俄军队的海参崴要塞,而日本关东军和朝鲜军的联合兵团也一步步从陆上逼近海参崴,双方数十万部队在阿穆尔半岛展开了激烈的搏杀,而在遥远的欧洲,在这个单极霸权的中心,柏林,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件大事所吸引,那就是德意志帝国新皇加冕。
这场极为隆重的加冕典礼,无论规格还是影响力都大大超过了54年前老皇帝威廉二世的加冕仪式。正统的加冕仪式后,德国及其同盟国的近十万名将士在勃兰登堡门下举行阅兵式,八百余架战机使得整个城区都笼罩在震耳轰鸣声中。
次日,小威廉皇帝驾临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湾,出席为新皇加冕举行的特别阅舰式。以德国海军为主,16个国家的整整400艘舰艇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阅舰式。外行看的是热闹,而在内行人眼里,这已不仅仅是一场礼节性的阅舰式,而是同盟国海军大规模动员的预演,各国舰艇从接到邀请到以粉饰一新的姿态抵达德国,前后间隔只有一个月时间,考虑到部分舰艇是从大西洋对岸出发,还有诸如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东南欧国家的海军舰艇需要绕过大半个欧洲,这样的集结速度已经算是非常高效了!
因为航程较近,爱尔兰的参阅舰队已在威廉港停驻了两周时间。作为德国的铁杆盟友,爱尔兰此次基本上是倾海军主力而出,这也给了外界一次重新评估爱尔兰海军实力的机会。
爱尔兰海军名义上的旗舰依然是老迈的德制战列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这艘诞生于无畏时代的战舰虽装备了不少先进的辅助装备,其作战方式和作战性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了,以优胜者级航空母舰“圣帕特里克”号为代表的航空战队才是爱尔兰海军真正的利剑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海军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核心地位,有鉴于此,德国人果断终止了腓特烈级快速战列舰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已开工建造的6艘腓特烈级战列舰和4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除建造进度较低的两艘就地拆解外,其余一律改建航母。至30年代末,德国海军现役的正规航母超过50艘,而且三万吨以上大型航母就有22艘,这一数据把卯足了劲狂造航母的日本海军给甩下了n几条街……
作为德国皇室成员,爱尔兰和威尔士国王,夏树与自己的兄弟们一同登上德国的皇家游艇“霍亨索伦”号,随小威廉皇帝出席海上阅舰式。四百艘大小舰艇使得这偌大的威廉湾显得前所未有的拥挤,皇帝的游艇花费了三个多小时才走完阅舰式全程。在此过程中,夏树的目光在小威廉皇帝与参阅舰艇之间来回游移。对站在人生巅峰的小威廉,他心里没有一分一毫的妒忌,而是有些羡慕,又有些担心。自己这位心高气傲的长兄是用大半生的等待换来君临天下的一刻,尽管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已经接掌了德国的军政大权,但是受到皇帝和议会的双重掣肘,他无法随心所欲地将个人意志施加于治国方略上,摄政与亲政就如同大副和船长之间的区别。几个月前,小威廉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六十周岁生日,虽然他的健康状况良好,再活个十几二十年看起来不成问题,可这个岁数犹如一天中的黄昏,那夕阳再美、晚霞再艳,也改变不了日落月升的事实,要想实现此生夙愿,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就必须要抓紧时间。
翻开如今的世界地图,能够对德意志帝国的基业构成威胁的,首先便是本土人口、占领区人口、资源结构、资源储量毫不逊色,军事实力强大并工业潜力巨大的日本。当小威廉还是储君身份的时候,就曾放言要将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打回到1932年以前的状态,让他们像现在的美国一样仅仅只是区域性的强国。
其次便是********特殊的苏俄,它那极易魅惑人心的“红色魔力”曾在二三十年代的两次经济危机期间让欧洲国家深为忧惧。为了遏制苏俄的发展和扩张,德国人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维持他们那条规模庞大的东欧防线,即便如此,在高加索和大波斯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德国及其盟友国家依然饱尝苏俄铁拳的威力,近年来引俄制日只不过是他们的权宜之计,一旦解决了日本这个头号疾患,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定然是俄国人。
借着加冕阅舰式的浩荡声威,同盟国海军在德国的主导下进行了部署上的大幅度调整,同盟国海军联合作战舰队改称同盟国大舰队,由同盟国轮值主席国首脑出任名义上的大舰队指挥官,同盟国海军联合作战指挥部改为同盟国大舰队参谋总部,原先按区域划分的大西洋分舰队、北海分舰队、地中海分舰队以及印度洋分舰队改为第1、第2、第3、第4舰队,并增设第5舰队。
此番调整毫无前兆,加之有消息表明,德国海军将在波斯湾和南亚的海军基地大量储备作战物资,人们纷纷揣测,小威廉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重要举动就是以武力清除日本帝国挑战德意志单极霸权的隐患。
不过,在只有同盟国首脑参加的秘密会议上,新登皇位的小威廉明确表示,除非德国及其盟友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否则在日苏战争结束前,德国不会对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采取直接的武力行动,但日本的军力集结于东北亚,这位白人重新夺回澳大利亚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应澳大利亚流亡政府的要求,德国将支持白人抵抗力量重返澳大利亚,必要的情况下,德国将派出志愿者部队参战。同盟各国若支持并参加德国主导的援澳行动,将按照二战时期的标准得到战损补偿,并分享澳大利亚流亡政府所承诺的各项回报,不参与援澳行动的同盟国必须保持善意中立,否则的话,德国将对其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
大多数同盟国家当场表态参加德国主导的援澳行动,唯有两大南欧国家的首相们委婉拒绝德国新皇帝的邀请,他们恐怕没有料到,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近年来绕过国联制裁决议私通日寇的举动早已让心高气傲的德国人憋了口恶气,在不远万里攻略澳洲之前,他们势必先搞定这两个小动作频频的近邻。
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强国之一,地跨中欧、东欧、南欧,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机械仪器制造业之繁荣、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位世界前四,资源总储备之广泛、动员总兵力之庞大,亦是欧洲前四,农产品种类之繁多,位居全欧之冠,而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工艺之先进,更是遥遥领先欧洲列强。一战之后,这个日益衰败的庞然大物有如枯木逢春,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提升,使这个社会积弊重重、********深刻的二元制君主国度在战后二十多年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祥和宁静,然而隐患并没有根除,只是被歌舞升平的假象给掩盖了。在德国方面的暗示和唆使下,几个颇具影响力的奥地利民间社团发声斥责帝国境内落后地区的民族“懒散成性、愚笨迟钝”,拖累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奥地利王国,甚至呼吁奥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国,从而组建一个大日耳曼帝国。对于这样的指责和抨击,匈牙利人早就习以为常了,然而这一次匈牙利的官方层面却做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应,他们向奥皇请愿,要求奥地利政府对破坏国家团结的不安份子进行严惩,否则他们将考虑举行全民公投,决定匈牙利王国是否在继续尊奉奥皇为君主的前提下从帝国独立出去。闻此消息,奥地利各界一片哗然,匈牙利民众则纷纷支持匈牙利政府的表态。这还不够乱,1882年取得独立、一战期间又被奥匈帝国重新占领的塞尔维亚人趁机闹起了独立,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区的局势随之动荡起来。至此,奥皇的军队忙于维持国内秩序,根本无暇顾及帝国境外的事务。
意大利王国是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建立的王国,是继罗马帝国之后的第一个控制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国家。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经营,40年代的意大利已经从建国初期那个以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一大堆的三流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和军事领域的准一流强国,人均收入达到奥匈帝国两倍半,主要的工业指标迈入世界前五,并致力于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跟奥匈帝国不同,意大利是以意大利人为绝对主体的单一民族国家,国内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结构的改善而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它的软肋在于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依赖进口。同样是受德国方面的暗中唆使,取代奥斯曼帝国统治小亚细亚半岛和中东地区的土耳其共和国突然对意大利发难,以在波斯地区开采和提炼石油的几个意大利公司越界勘探以及不遵守当地民俗法规等等理由,强行派兵占领了意大利公司在波斯地区投资的几个大型油田,向意大利方面勒索一大笔保证金和赔偿金。意大利政府勃然大怒,但由于德国的阻挠,他们通过国联向土耳其施压的举动没能起到效果,遂调动本国派驻波斯湾的驻军部队,试图从土耳其人手里抢回那些油田,结果不但没能得逞,竟然还有几支部队被土耳其人缴了械!
第43章 观棋 下
1942年10月12日,持续两个多月的阿穆尔半岛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场被称为“东方绞肉机”的战役中,日苏双方总计投入近一百万军队以及大量飞机、大炮、战车、舰艇。会战期间,日军地面部队一度推进到距离海参崴港口仅17公里的位置,然后无论他们如何疯狂进攻,也无法再向前挪动一步。至9月底,完成兵力集结和物资准备的苏俄主力从牡丹江一线发动攻势,短短六天便逼近珲春,直接威胁到了日军北线部队的陆上补给线。在此期间,日本海军始终无法突破苏俄军队在阿穆尔湾和乌苏里湾的防御,为免陷入包围,日军北线部队于10月6日开始后撤,9日便完全撤出了阿穆尔半岛。
在这场惨烈程度毫不逊色于日俄战争几场主要战役的会战中,日本军队对外公布的损失人数是阵亡37329人、失踪3619人、受伤115433人,苏俄军队对外公布的损失则是阵亡43299人、失踪7905人、受伤12617人,双方减员人数相差不大,但以欧美军事观察员的估算,日军损失人数应为22…27万,苏俄方面的损失人数在30万左右。总体而言,日军依靠强大的海军取得了局部的主动权,并通过海陆空军的联合行动对苏俄守军造成了非常大的杀伤,但日军也因此损失了更多的武器装备苏俄方面宣布击落日军战机1317架,俘获日军飞行员935人,击毁和俘获日军战车2265辆,击沉日军水面舰艇47艘、潜艇14艘,俘获日军舰员487人、艇员177人,而日军仅击落苏俄战机971架,俘获飞行员79人,击毁和俘获苏俄战车1176辆,击沉苏俄水面舰艇艘、潜艇17艘,俘获苏俄艇员434人。
至10月下旬,苏俄军队不但扫清了北上俄属远东地区的日本军队,重新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还在抗联武装的帮助下一举攻占了号称“固若金汤”的伪满洲国首都长春,迫使伪满政府仓惶迁都沈阳,重创了伪满军队的士气,大大鼓舞了东三省抗日军民的信心。不过,苏俄军队受制于漫长的补给线难以进一步扩大战果,日军同样在消耗了巨量的弹药物资后陷入了后继乏力的境地,双方随之在新的战线上暂时形成了对峙之势。
苏俄方面,欧美国家的军事援助力度虽较前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削减,但总体上还是军民齐心,无后顾之忧,而日本方面就没这么舒坦了。入秋之后,在距离东北亚战场六千多公里的南亚地区,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到了10月中旬,正当日军倾全力与苏俄军队搏杀之时,受西方同盟国培植的印度联邦共和国,以不宣而战的方式突然进攻日本控制下的印度斯坦国。在六十多万大军如滚滚洪水般越过北纬77度线后,印度联邦共和国首脑发布统一宣言,誓将印度斯坦人归于一个独立、完整、自由、民族的国度,并宣布支持南亚次大陆所有民族合理的独立自主意愿,鼓励他们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六十多万印度联邦军不但有着重新统一印度的精神鼓舞,还有着相当不错的武器装备毛瑟1898系列虽然是德国陆军的淘汰货,但作战性能尤其是可靠性完全能够满足印度联邦军的需求,老式的克虏伯火炮固然存在射程较短、射速较慢等等缺点,用来对付日军二线部队还是绰绰有余的,至于说福克…xi和福克g…51,“条顿骑士”与“重装骑兵”,这些可都是二战期间大放光彩的德式武器。
由于日苏战争将日军的主力部队牵制在了遥远的东北亚,印度联邦军摧枯拉朽般击溃了印度斯坦国的边防部队和为数不多的日军部队,只用了半个月便占领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几百座城镇和不计其数的村庄,将四千多万人口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
若印度联邦军能够一直保持这种高歌猛进的态势,那么重新统一印度并不需要耗费太久的时间,可日本高层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自然资源丰富、劳动人口众多的南亚殖民地,他们迅速组建了南亚方面军,任命曾在南亚和澳洲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日军猛将山下奉文为方面军司令,从东南亚各地以及本土抽调精锐作战部队运往印度。10月的最后一天,印度联邦军的四个半师和日军第31师团在海港城市清迈附近展开激战,得到海军航空兵支援的日军部队不但稳稳守住了阵地,还在夜间连续反击,将三倍于己的印度联邦军打得溃不成军。
紧接着,原本驻守在马来的日军第33师团在清奈以北的内洛尔登陆,此前驻守在东印度群岛的第20师团乘船抵达距内洛尔400公里的卡基纳达,而前期从东北亚战场返回本土轮休的第18师团所部也陆续抵达印度东部,这些作战经验丰富的日军野战部队虽然面临着兵员不整、补给不畅等等困境,却再次展现出虎狼之师的强大战力。至10月下旬,印度联邦军的攻势已被遏制在了印度东南部的安德拉、泰伦加纳以及中东部的恰蒂斯加尔地区,而且随着开抵印度的日军部队越来越多,印度联邦军开始主动收缩战线,准备依托几个远离海岸的据点城市进行防御,同时借助各地游击队的力量不断牵制、消耗对手。
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国阵营虽然是印度联邦军队发动统一战争的幕后推手,但在欧洲军队不直接参战的情况下,最高决策者并不认为印度斯坦人有能力彻底驱逐日本军队,而是借这场战场让日本陷入两线作战,进一步分散他们的军事力量。
至11月初,日军屯驻澳洲的派遣军虽然没有兵力上的减少,但原本配属给他们的三个航空队有四百多架战机被抽调去了印度,部署在澳大利亚周边的海军舰艇也减少了一半。见时机基本成熟,同盟国海军启动了代号“发电机”的军事行动,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将四万五千名澳大利亚战士、九千名国际志愿者连同三十万吨作战物资运抵澳大利亚南部海岸。
由于西方同盟国并未直接卷入战争,“发电机”行动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避开日本海空军的封锁和阻截,护送三百多艘运输船只安全靠岸。行动开始后,同盟国大舰队指挥部迅速指派第4和第5舰队部分舰艇进入印度洋,而参加行动的运输船只分别从东非、阿拉伯半岛以及印度西南部各个港口驶出,按事先设定的秩序在马尔代夫海域编组成为四个运输船团,由同盟国海军的四个航母编队分别护航驶向澳大利亚。所有的运输船只在离开出发地之后,需要航行2700…3200海里,途中为了避开日军飞机舰艇,很可能要额外增加不少航程,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战士和国际志愿者们要在海上漂泊至少半个月时间,而且登陆之后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休整他们不能指望数千名游击队员依靠有限的武器在登陆地区外围阻击日军很久,若是游击队的阻击战打得不好,他们甚至有可能一上岸就要跟日军交手……
11月21日,参加“发电机”行动的一号船团顽强克服了天气、海况、补给等一系列困难抵达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一支小小的日本巡逻舰队却成了它进入澳大利亚领海的最大障碍。忌惮于同盟国舰队的强大武力,日军巡逻舰艇不敢强行上前盘查,却在领海线附近摆开了拼死一搏的架势。事已至此,同盟国舰队遂令印度联邦军所属的三艘驱逐舰升起海军战旗,然后毫不客气地上前将这支日军巡逻舰队碾成粉末。
在将装备齐整的澳大利亚战士以及完全由白人组成的国际志愿者武装送上岸之后,除了印度联邦军所属的三艘舰艇继续在近岸海域徘徊,而同盟国舰艇悉数离开澳大利亚领海。22日清晨,日本海军从西澳大利亚的海军基地调派的七艘轻舰艇赶来,凶悍的日本人无视在附近活动的同盟国舰载机和大型舰艇,径直杀奔那些仍在卸运物资的运输船只。印度联邦军所属的三艘驱逐舰尽管舰龄较新,但是设计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