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渔船,在此期间,两艘舰艇的距离一度拉近到了二三十米,彼此炮口相向,剑拔弩张,却都没有装填实弹,倒是一些非战斗位置上的水兵伴杂着各自的国骂朝对方丢土豆,到最后居然还有人被土豆砸伤。
这两艘分属英国和爱尔兰的轻量级炮舰并没有因为土豆引发的流血而大打出手,但波澜自它们这里荡开,以无线电波为介质,旋即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对峙——从都柏林起飞的水上飞机率先增援到位,帮助己方炮舰掩护渔船徐徐退却,几个小时之后,750吨级的英国驱逐舰“阿拉伯羚羊”号和3400吨级老式巡洋舰“萨弗”号相继赶到,气势汹汹地阻截爱尔兰渔船的返航去路,爱尔兰海军两艘900吨级的德制大型鱼雷艇“克朗梅尔”号和“瑟勒斯”号编队而来,对英国舰艇形成挟制之势。
利默里克,爱尔兰王宫,御前内阁会议在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着。
“虽然英国海军的整体力量占优,但他们在西海岸的部署并不强,这次我们定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否则的话,今后我们的渔船只能在夜里偷偷摸摸捕鱼。”
担任爱尔兰海军大臣兼海军总司令的威廉…格里恩茨是夏树最依仗的德裔将领之一,他在法国北部和爱尔兰多次跟英军交手,并在都柏林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英国人是否惧怕格里恩茨的威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阵英**队,这位战功卓著的猛将是绝不会发怵的。
首相弗里茨…荷尔德斯、陆军大臣艾莫…佩雷夫、财政大臣本德…沃兰特、工业大臣马可…特林克斯,爱尔兰内阁的德裔官员无一例外地支持海军以强硬态度向对方施压,因为他们知道,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不会放任英国人为所欲为,特别是在对英国具有战略牵制作用的爱尔兰身上。然而爱尔兰官员便少有这种底气,外交大臣罗尔…麦克林很是谨慎地说:“如果只是军事对峙便也罢了,怕就怕擦枪走火,把渔业纠纷变成了一场军事冲突,以我们两个国家当前的状况,发生军事冲突对我们的危害更甚。”
夏树当然知道,外交大臣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在爱尔兰海的护渔现场,双方的海军官兵虽然竭力保持着克制,但在持续紧张的气氛下,任何一方有所闪失,都可能造成无法收场的局面。
两个相邻的岛屿国家会发生渔业纠纷,就如同非洲草原的狮子争地盘一样不足为奇。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爱尔兰受英国统治,任何形式的纠纷都是国家内部的矛盾,而随着爱尔兰的**,各种被隐藏、被压制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渔业资源的争夺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几乎所有爱尔兰的贸易都通过海洋开展,且有8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爱尔兰的海洋资源毫无疑问可被认为是未充分开发的资源。渔业经济对爱尔兰经济的仅有百分之一,该比例低于其他大多数海洋国家,这其中有众多的历史原因,但绝不是因为爱尔兰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匮乏——近有盛产鲱鱼和鳕鱼的爱尔兰海,远有因大西洋暖流和冰岛寒流交汇而形成的天然渔场,这两处渔业资源固然比不上位处世界四大渔场之列的北海渔场那样丰富,对于仅有四百多万人口的爱尔兰而言,除了满足国内食品需求,还有大量的富余可供出口,因而被爱尔兰王国的决策者们视为丰富经济手段、提升综合国力的一个着力点。
爱尔兰海的对岸,大英帝国的本土之地,拥有各式渔船两万多艘,渔业及衍生产业既古老又发达,东海岸的渔港数不胜数,而在爱尔兰海之畔的西海岸,也有弗利特伍德等著名渔港。
一直以来,在爱尔兰海捕鱼的英国渔民及渔船要比爱尔兰多得多。
爱尔兰**之后,从事渔业活动的爱尔兰人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毕竟出海捕鱼不同于岸边钓鱼,需要渔船渔具及驾船捕鱼的技巧,需要资金技术还有时间。直到新年过后,越来越多的侨民后裔从欧洲大陆返回爱尔兰,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拥有资金、技术和经验的侨民当中,有一些是从事渔产品加工的,他们在爱尔兰沿海地区投资开设工厂,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当地捕鱼业的发展,爱尔兰政府适时向有意转入渔业的民众提供免息贷款以及免费的技能培训。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1916年春夏两季,爱尔兰登记在册的渔船从2502艘增加至4460艘,几乎翻了一番,而且受益于日渐成型的爱尔兰造船业,爱尔兰的渔船数量正以每月300艘左右的速度增长。不过,爱尔兰的新增渔船当中,排水量超过100吨的仅占十分之一,大多数还是在近海活动的小渔船,这主要是受到了资金的制约——即便政府提供无限额的贷款,转行捕鱼的平民也要掂量着自己是否有如期偿还的能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只要有足够的渔获并能够转化成经济利益,爱尔兰的渔业发展自然后劲十足。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爱尔兰渔船出现在周边海域,爱尔兰与不列颠之间的爱尔兰海自是最具吸引力的捕鱼海域。早在几个月之前,屡屡相遇的两国渔民就发生过摩擦,但那远没有上升到国家冲突层面。后来,英国巡逻舰开始驱赶出现在英国传统捕鱼区的爱尔兰渔船,甚至为了杀鸡儆猴而拘捕爱尔兰渔民、扣留爱尔兰渔船,这在爱尔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经爱尔兰政府的外交努力,英国方面释放了被捕的爱尔兰渔民,但拒绝归还渔船,更别提对爱尔兰渔民的经济赔偿了。
爱尔兰民众很是愤慨,舆论一边倒地抨击英国霸占渔业资源的行径。在爱尔兰**之前,爱尔兰渔民受欺辱驱赶是常有的事,那时候伸冤无门,爱尔兰东海岸的渔业基本禁锢在近海一带,爱尔兰渔民宁可远赴冰岛海域,也不愿深入爱尔兰海腹地。现如今,爱尔兰已经成为一个**王国,国力渐增,国威日盛,岂容他国肆意侵犯。爱尔兰政府率先采取了护渔行动,爱尔兰渔船开始在海军舰艇的保护下编队前往并未界定国界的捕鱼区,初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英国政府很快做出了回应,于是有了双方舰艇武装对峙的一幕……
对罗尔…麦克林道出的忧虑,格里恩茨显得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的‘凯尔特’号和‘自由万岁’号正赶往事发海域,最多再过两个小时就能抵达,值班潜艇业已赶去,而我们的旗舰‘贝尔法斯特’号以及高速鱼雷艇母舰编队正在都柏林港待命出击。如若爆发武装冲突,我们便借此机会痛击英国海军,扬国威、铸国魂,打完再跟英国人谈判。他们要敢跟我们开战,那就是自寻死路!”
“前提是我们一定能够获得胜利?”外交大臣以不自信的语气问道,并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年轻的国王,希望他在这个时刻能够睿智而冷静地做出决定。
从某种程度来说,爱尔兰内阁的德裔官员之所以表现出他们的强势,是因为他们比爱尔兰官员更能理解国王的用意。夏树顿了顿,开口道:“我们已将爱尔兰海的对峙情况向德国盟友作了通报,德国方面的回复是……德国海军已命部署在布雷斯特港的公海舰队第1战列舰中队和部署在托尔斯港的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启航前来增援。”此语一出,决意已定。
【…为您精选】
移动阅读请访问:。…精选
第64章 “拳师”风范
夏日的烈阳下,乔治海峡北端,爱尔兰海南部,原属德国海军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如今爱尔兰海军的主力战舰“凯尔特”号和“自由万岁”号,正结伴向北驶去。更新最快
在“凯尔特”号的舰桥上,两个月前获任舰长一职的菲尔…汤森德上校意气风发而又表情严肃地眺望前方。这个现年42岁的爱尔兰人在都柏林出生长大,家境贫寒,在教会学校读完了中学课程,然后背井离乡,开始了漫长的海员生涯。尽管相貌平平,他的人缘却格外的好,加上肯吃苦、善思考,从同船的船员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逐渐从一名普通船员成为了技术人员,后来又得到机会给船长当了三年助手,学会了航海识图、操船掌舵以及管理一船大小的各种要领。三十七岁那年,他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船长,人生的轨迹似乎就此定下了基调,然而爱尔兰**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受雇主之命,他驾船从德国运送一批物资前往爱尔兰,结果船在途中碰触水雷沉没,英雄没当成,汤森德还险些丢掉了性命。
被爱尔兰抵抗武装救起之后,他干脆投身行伍,先是帮着修理船艇,不久又重新干起了本行,操控的船艇从最初的武装快艇渐渐升格到了炮舰,**战争临近结束,爱尔兰海军的组建势在必行,汤森德以及另外十数名有着航海基础和作战经验的人被选派前往德国进修,有幸成为了爱尔兰国王的校友。在基尔海军学院的半年多时间,是他真正从平民转变为职业军人的过程,而他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也得到了苛刻的德国教官们的认可。回到爱尔兰之后,四十出头的汤森德在极其缺乏本土人才的爱尔兰海军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很快从大型鱼雷艇指挥官晋升为轻舰艇分队指挥官,而后升任轻巡洋舰指挥官,直至成为“凯尔特”号的首任爱尔兰舰长。
一个多月前,“自由万岁”号也迎来了自己的首位爱尔兰舰长,约翰…巴伯上校,他的经历与汤森德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难得的是,两人性格相投,一起共事很是愉快。这两艘同期建造、同期服役的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在相继完成技术改装后,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形影不离的姊妹舰本色。
两位爱尔兰舰长当然不会知道,若非夏树这只蝴蝶扇动翅膀,这两艘战舰及所载的大部分舰员欧将葬身于遥远的福克兰群岛海域,而不是加入爱尔兰海军,延续它们的传奇之旅。
在德国海军,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最了不起的创举就是完成了近两万海里的远航,在协约国海军的围追堵截下成功返回欧洲。大战期间,两舰共击沉敌方舰船29艘,但是它们的战利品清单上并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就它们的巨额建造耗费以及被寄予的厚望而言,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如果它们拥有自主意识,定会希望自己能像德国公海舰队的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群那样,在钢铁、烈火、热血的锤炼下登上世界之巅。
加入爱尔兰海军之后,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成为备受倚重的绝对主力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海军的所谓志愿人员都是这两艘万吨战舰的实际操控者,直到爱尔兰海军煞费苦心地培养出第一批合格舰员,这种情况才慢慢发生了改变。开赴爱尔兰海南部的对峙海域时,这对更名为“凯尔特”号和“自由万岁”号的姊妹舰,德国与爱尔兰官兵的比例大致为一比四,而且德国人已经基本退出了指挥岗位,或使担任技术骨干,或是扮演着参谋角色。
在德裔官员把持爱尔兰军政要职的同时,军队各级骨干的“爱尔兰化”总算让民众感到欣慰和踏实。
接到驰援己方舰艇的紧急任务,这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迅速从沃特福德港,以22节的稳定航速一路疾行,只用了5个小时便抵达了指定海域,它们的出现立即改变了双方的对峙形势,先期抵达的几艘英国战舰加起来还不够一万吨,而两艘爱尔兰装甲巡洋舰皆是一万三千吨的大型战舰,各个方面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两艘爱尔兰装巡上的官兵们本已做好了跟英国大型舰艇对峙的准备,出乎意料的是,直到所有的爱尔兰渔船退回到本国领海,过去总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英国海军居然没有及时派出重量级的舰艇前来。于是,参与对峙的爱尔兰官兵们开始耻笑英国人的胆怯无能,嘲讽他们的落魄凤凰不如鸡。纵使在渔业纠纷中吃了亏,英**舰也不可能追入爱尔兰的合法领海,尾随而来的英国舰艇只好在领海线外干瞪眼,见英舰还在视线中徘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和之前赶来护渔的大型鱼雷艇也不急着撤走。不久,英国方向的海际线上出现了几个铅灰色的舰影,爱尔兰舰艇也收到了己方侦察机的无线电报告——东边开来了一支由一艘大型战舰、一艘中型战舰及四艘小型战舰组成的舰队,从它们的涂装、轮廓以及旗杆上悬挂的旗帜来看,必是英国舰队无疑。
且不管这支英国舰队来意为何,在场的爱尔兰舰艇迅即以“凯尔特”号为临时旗舰,摆开之前合练过多次的迎击阵型。在此过程中,从都柏林起飞的水上飞机将侦察情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己方舰艇。不出意外,英国人的大型舰艇是一艘老掉牙的前无畏舰,12英寸主炮只是口径唬人,射程、射速、准度都无法跟现在的沙恩霍斯特级相提并论,老一代战舰的防护设计以及所采用的装甲钢材也很难在有效距离抵御沙恩霍斯特级的攻击。
在爱尔兰海军参谋部拟定的作战预案当中,有一项代号为“拳师行动”的,考虑的便是在爱尔兰海与英国海军发生一场武装冲突的情况。按照战术推演,即便是在天气状况恶劣、飞机无法及时支援的环境下,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仍能干翻英国海军两艘未经改装的前无畏舰或是三艘装甲巡洋舰。爱尔兰海军参谋部的信心不止是来源于主导过日德兰、弗兰德斯以及法罗群岛大海战胜利的国王约阿希姆陛下,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各自耗费半年时间的技术改装可不只是涂刷新漆,它们的整体外观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武器、火控、动力三大系统都进行了升级。主炮不必多说,从40倍径的210毫米到55倍径的203毫米,射程增加了三分之一,足以完爆英国老舰的40倍径12英寸炮,穿甲弹的万米穿深达到240毫米,足够对付英国前无畏舰不超过228毫米的主装甲带,加上半机械化的辅助供弹系统带来的射速提升、改进型射击稳定系统对射击命中率的有效促进,还有25节的满载极速,在新一代的重巡洋舰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换上新装的沙恩霍斯特级姊妹舰无疑是一万四千至五千吨级战舰中的翘楚。
汤森德、巴伯这两位爱尔兰舰长无惧劲敌,各舰官兵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藉此一战彻底打服英国人,让他们从此对爱尔兰人恭恭敬敬,不再造次。没有了保护渔船的任务拖累,爱尔兰舰队轻装上阵,能够充分利用航速优势施展各种战术,心理上自然占得优势,反观英国舰队一边,因在爱尔兰人的大门口活动,随时可能遭到爱尔兰的飞机、潜艇以及高速鱼雷艇的强袭,不免束手束脚,顾虑重重。两支中等规模的舰队在此对峙,几次都是爱尔兰舰队主动逼近,英国海军官兵早已没有了从前的霸气,他们紧张兮兮地应对爱尔兰人的主动挑衅,不进不退地保持着防御姿态,在距离爱尔兰故都十数海里的海面上形成了一幅“前场防守”的怪异态势。直至天黑,英国舰队才悻悻离去。这场双方不发一枪一炮的对峙看起来平分秋色,可是英国政府和军方却没有继续发挥他们擅长的阿q精神,而是自觉吃了大亏,一面通过外交及舆论大肆抨击爱尔兰的“渔船侵略”,一面暗中调兵遣将,派出战后建成的两艘超无畏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厌战”号前往爱尔兰海示威,然而这两艘超级战舰的出航立即触动了德国人的敏感神经。德国官方迅速宣布,公海舰队第1战列舰中队由布雷斯特出发向爱尔兰东南部海域开拔,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由法罗群岛向爱尔兰北部海域前移,目的是避免英国和爱尔兰之间发生任何形式的武装冲突,进而破坏欧洲的稳定秩序。这两支强大的海上战斗编队如铁钳般伸向爱尔兰海的南北两端,两艘战后服役的英国主力舰固然强大,但双拳难敌四腿,若是面对面跟六艘德国战列舰以及五艘战列巡洋舰硬拼,它们可不是这群嗜血猛虎的对手。迫于德国的军事威慑,缺乏实战经验的“伊丽沙白女王”号和“厌战”号放弃了进入爱尔兰海的企图,只是从朴茨茅斯的海军基地转移到了普利茅斯,缩短了前往爱尔兰海域的航程,同时从保卫首都圈的舰队抽调两艘经过技术改装的前无畏舰和一艘新近完成改装的装甲巡洋舰,意图压制爱尔兰海军的主力舰艇,部署在英国西海岸的海军舰艇亦仿照爱尔兰人展开护渔行动。可以预见的是,在双方明确划分捕鱼区之前,对渔业资源的争夺还将持续下去,成为扰动不列颠群岛安定的一股涌流。
【…为您精选】
移动阅读请访问:。…精选
第65章 超级女王
7月底的一天,德国基尔,霍瓦尔德船厂,数万德**民顶着烈日前来,为的就是见证“巴伐利亚”号的正式服役。更新最快它是德国首级超无畏舰巴伐利亚级的一号舰,主炮口径从国王级的12英寸(305毫米)一跃迈入了15英寸(380毫米)的门槛。
随着“巴伐利亚”号的服役,当今世界第一海军没有超无畏舰的尴尬已成历史。
跟多数德国政要和普通军民近乎爆棚的信心不同,像夏树这样的明眼人很清楚,德国海军的“世界第一”不但坐得不稳,而且有些名不副实。英国海军经历了那几场灾难性的海战之后,又因伦敦停战协定交出了不少舰艇,在按海军总吨位排名的世界海军排行榜上,曾经的世界第一险些跌出前十,德国海军虽然为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却因主力舰艇抗沉性极为突出,海军总吨位仅小幅减少,因而从战前的世界第二向前顺移一位,成了梦寐以求的世界第一,但在1916年,德国这个世界第一对处于第二位置的美国只领先优势两万多吨,以双方造船工业以及整体国力的巨大差距,美国人稍稍发力就能把德国皇帝的舰队甩出一条街去。
德国人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随着大战的结束,美国人放缓了主力舰艇的建造速度,但这绝非产能或者资金问题,而是美国海军积极吸取大战中的海战经验,对建造中和准备开工建造的舰艇进行改进,所以才会延误了原定工期。若是这些舰艇如期服役,德国海军还能继续保持头名?
在受邀前来观礼的贵宾之中,有一位深受德**民尊敬和喜爱的外国君主,他便是霍亨索伦皇室成员,为德国海军战略建设和战争谋略做出了颇多贡献的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陛下。
坐在观礼台的前排,夏树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崭新的“巴伐利亚”号,它的服役本该成为轰动世界的大新闻,它完全有机会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装备15英寸主炮的超级战舰,前提是比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先建成服役,然而“巴伐利亚”号的工期却在夏树的意志下给战略大局让了路——大战期间,历史悠久且实力雄厚的霍瓦尔德船厂承担了德国海军多艘主力舰的抢修工作,为了让现役战舰尽快回到战斗序列,造船厂从“巴伐利亚”号的建造队伍中抽调出了不少人手,那些属于通用标准的钢材部件也优先供给抢修舰艇,基于这些因素,“巴伐利亚”号的工期推迟了好几个月,而后又汲取海战经验进行了设计上的改进,海试时又出现了动力方面的问题,结果它的服役时间反比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晚了大半年。
若非战争已经结束,这个时间差必然会给两国的海上对抗形势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差距既已造成,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迎头追赶。所幸的是,大战的胜利让德国摆脱了以往的困缚局面,即便没有超无畏舰压阵,德国海军也可以凭借战略部署、舰艇数量以及作战心理的优势弥补,不久前应对英爱渔业纠纷的一幕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管怎么说,“巴伐利亚”号的服役是德国海军进入超无畏时代的里程碑,在军事领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巴伐利亚级既然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更晚服役,吨位较后者多了2500吨,建造成本高出百分之三十,纸面性能较这个与生俱来的对手更加优异。同级二号舰“巴登”号现已完成了全部舾装工程,正在进行海试和调整,再有那么一两个月就能编入德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如若英德海军再发生摩擦,世人或将目睹超无畏舰之间的对抗。
德国高层热情邀请夏树前来,目的可不只是感谢他在巴伐利亚设计建造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而是商议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根据谍报人员从英国方面获得的情报,应英国海军要求,美国政fu名下的纽约造船厂已秘密完成了超级女王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其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45000吨,一旦服役,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军舰。
令德国人深感忧虑的是,美国人提交给英国海军的设计方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由4座双联装45倍径16英寸主炮提供超一流的火力,强劲的动力系统能够以15万马力的输出驱使战舰以28节的极速航行,主装甲带、炮塔正面以及司令塔的装甲厚度为14英寸。
这样的超级女王,哪怕对上两艘甚至三艘德国无畏舰,也有足够的实力将它们揍得落花流水,一对一单挑巴伐利亚级亦拥有明显的优势。
这看似是不切实际的计划,但夏树知道,当前最好的造舰水平已能够满足这个“疯狂计划”。15英寸舰炮已在伊丽莎白女王级列装,各项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水准,而美国人在1902年就已经设计出了35倍径的16英寸炮,在英德两国争相攀登15英寸舰炮的高地时,美国海军直接向45倍径和50倍径的16英寸炮发起了挑战。大战结束后不久,45倍径炮率先研制成功,50倍径炮的前景也非常乐观,这意味着只要英国掏老本建造的超级女王在美国开工,用上16英寸主炮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而德国人对16英寸舰炮的研发设计近期才真正起步,就算研发过程出奇顺利,也要到两年之后才可能得到批量生产型。
动力方面,采用小水管技术的三缸重油锅炉以及技术成熟的蒸汽轮机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若是延续重点防护的特点,装配14英寸厚度的主装甲不成问题。
在旧的历史时空,1916年开工建造的“胡德”号便是理想的技术参照物。
在夏树看来,只要美英没有将航空母舰作为发展重心,同盟国在未来的大海战中就还有机可趁,然而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海军幕僚们可没有这样的眼界,大战的胜利让他们的自信心空前膨胀,他们雄心勃勃地想要像英国一样称霸海洋数百年,而德国经济因收获大量战争赔款和海外殖民地,这一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照此趋势,国家财政很快就可以摆脱战前大力发展军备所背负的负担,乐观的形势让国家的决策者们敢于在海军建设方面投入巨额资金。
在皇帝的催促下,增造新舰的海军提案终获德国议会的批准,这意味着德国将在未来三年内相继开工建造五艘马肯森级和五艘超级巴伐利亚级,十艘超级战舰的总投入将超过7亿马克。让德国财政大臣和议会议员们稍感安慰的是,宿敌法国已被踩在脚下,沙俄只有苟延残喘的份,德国陆军的经费投入较战前大幅下降,从而为德国海军的疯狂扩张提供了财政空间。
马肯森级的设计方案最终定为标准排水量三万七千吨、装备八门15英寸主炮、航速28节,而超级巴伐利亚的设计标准是至少跟英国的超级女王持平——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德国人倒是有十足的信心凭借“人”这个因素赢取胜利。
之前草定的马肯森级设计,是爱尔兰舰艇设计机构在夏树主导下完成的改进方案,标准排水量三万五千吨,采用三联装的14英寸炮,优点是性能均衡,适合多种海上战术,而且建造成本较为合理,如今应德皇以及德国海军高层的要求,德国海军舰艇设计人员急匆匆地操刀改案,基本敲定后再送到夏树面前进行技术检算。虽然修改后的设计方案不存在大的技术问题,却失去了曾让夏树感到十分满意的灵气,而且此般做法尽显浮躁,缺乏真正的大国底蕴,由此引发了夏树一段深刻的反思。
眼瞅德皇着急上火,夏树借机献策,德国符合现代化技术标准的船坞也不少,要想赶上美英的脚步,就得充分动员国家的造船资源,战列舰、巡洋舰、鱼雷艇驱逐舰以及各种军用辅助舰艇同步推进,大中型民用船舶的订单便交由爱尔兰解决,供给爱尔兰造船业的资金足够充裕,爱尔兰政fu也才有条件尽快上马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后续项目。
反正不需要德国政fu额外掏钱,威廉二世爽快地答应下来。这时候,德国人的工作效率又一次体现出来,几天之后,德国政fu的工业贸易部门就向爱尔兰政fu提供了一份清单,双方商定之后,德国人送来了满满两卡车的技术资料——10个月内开工建造六艘万吨远洋货轮、十艘万吨远洋油轮以及三艘大型邮轮的订单,以转包的方式落到了爱尔兰人手里。
闻此消息,爱尔兰造船业从上到下莫不感到欢欣鼓舞。既已答应德国盟友尽速开工建造新的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资金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外贷款与发行国债这两条路径各有优劣,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夏树力排众议,决定向荷兰、丹麦、瑞典三国财团举债。东风一到,早已确定设计方案的二号重巡洋舰和两艘两万吨级航空母舰迅即在利默里克皇家造船厂开建。新一轮海军竞赛,已悄然在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英美阵营与保持紧密盟友关系德爱同盟之间展开……
第66章 遥远的桥头堡 上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这几天生病了,昨天去挂盐水差点给挂了。护士没戳准静脉就开始输液,乖乖,没过半分钟人就瞬间晕厥了,大概晕了几秒,醒来一身冷汗,浑身都不舒服,慢慢才好一些,打完针回家就沉沉睡鸟。今天好多了,这是补上昨天欠更的,晚上还有一章。
在基尔参加完“巴伐利亚”号服役仪式,夏树登上了从基尔直航但泽的游轮,巧与海因里希亲王夫妇同行。亲王夫妇是去但泽度假,夏树则是受德皇之托前去考察硕效船厂的造船设施——这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已获得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一号舰的建造订单,待设计方案和技术图纸到位之后,就将启动建造工程。
昔日经营弗里德里希皇家船舶造修厂之时,夏树便对硕效船厂这个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的同城近邻有着较多的了解,它此前承建了德弗林格级二号舰“吕佐夫”号和巴伐利亚级二号舰“巴登”号,建造任务的圆满完成展现了它强大的现代化造船能力,然而新定案的马肯森级,规格和技术要求在德弗林格和巴伐利亚级的基础上更胜一筹,硕效船厂的经营者认为原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