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匹载郎中。”回头对季德道,“德叔,不必客气了。时间不等人,快一步,才能救命。”又对周瑜道,“公瑾,给我拿钱来。请郎中用。”季德这时候才发觉自己光顾上想借马的事情了,竟然连钱都忘了带。

    很快,周瑜取了两锭大银出来,递给了孙策。两匹马也牵了过来。孙策扳鞍认蹬上了坐骑。立即便出发了。

    ……

    这里面有个问题。这个问题韩当也是知道的,只不过韩当不够敏感,多半就忽略了。而周瑜却是无法忽略的。那就是,孙策的钱,也就是孙策的那些金银,放的地方,孙策是知道的。周瑜、韩当都知道。孙策为什么要让周瑜去帮忙拿钱呢?

    平时,为了避嫌,周瑜、韩当二人都不会去碰那些金银的。而孙策也没有让二人动过。每次买东西,都是孙策亲自取来金银,然后交给二人的。而此时,孙策却突然叫周瑜去拿钱,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瑜就知道,孙策要做戏了。如果孙策自己去拿钱,拿了多少,季德是看不见的。自己去拿,然后再交给孙策。季德就看见了。因而,叫自己去拿,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季德看见。既然如此,自己拿的钱就一定不能少了。

    按照一般的行情,请郎中出急诊,大约需要十两银。十两银,少了点吧?因而周瑜就拿了两锭五十两的大银。既然是做戏,那就得把戏份做足了才行。尽管周瑜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戏。

    从田兰释放那个时候算起,孙策不智的行为很多。不过,孙策本来就不以智谋见长,倒也不为己甚。但两次显示品行不端,周瑜就记在心里了。前一次,是抢金银。后一次,就是做戏。对于抢金银、做戏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的世界观里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心灵纯净得一尘不染的周瑜这儿,却是过不去的。

    周瑜原来就因为孙策的气量过小、总想压自己一头的行为而很不满意。此时,虽然周瑜帮孙策拿了银子,帮孙策做足了戏,但是周瑜的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孙策了。接下来,周瑜只需要一个离开孙策的借口了。

    ……

    孙策快马加鞭赶往毗陵,找到郎中。郎中正好有病人,一时不能出诊。孙策一拳打烂了郎中的案桌,吓跑了病人,强行把郎中带了出来。上马,直奔石马村。到了石马村,由于郎中到得及时,成功接生,母子平安。

    这件事情,就算是这么过去了。而季德却不。季德欠孙策的人情太大了。原本只想借马,而孙策却亲自跑了一趟。并且季德还看见孙策带了两锭大银。事后,季德想要给郎中诊费,被孙策挡了。孙策当即把那两锭大银给了郎中。这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的。孙策当时还说,银贵,但人命更贵。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了。感动得季德、季望及乡亲们热泪直流。

    于是,季德一有空,就宣扬孙策的仁德。逢人便讲,遇人便说,就成了一个**广告机。一时之间,孙策美名传扬。由于孙策的美名始出于季德之口,而季德年龄又大,称呼孙策的时候,季德用了比较亲切的称呼:“孙郎”;到后来,附近各县,人人都称孙策为“孙郎”了。

    有当地土人凌操,素来勇武过人。其子凌统,武艺也算精湛。父子二人,有能力而无机会,常聚一帮乡人维持地方的平安,但却一直没有受到郡守严伯虎的录用。于是,凌操、凌统就带了乡人,投奔孙策。使孙策的人马增至两千。

    神亭岭东面的白塘村往南,有一座小县城,名叫枫桥。对,就是枫桥夜泊的枫桥。这座小县城由于靠近吴郡,不像毗陵、丹徒那么繁荣。小县城有个县尉叫徐旺。这徐旺得知孙策的事迹之后,悄悄上了一趟神亭岭,请孙策占领枫桥。

    徐旺声称,一帮衙役及巡城士兵,都盼着孙策的到来。其中的骨干力量已经有了默契,约定了时间。保证能让孙策兵不血刃,就占领枫桥。

    ……

    孙策听了,大喜。便答应了。于是,在一个约定的夜晚,孙策等两千余人下了神亭岭,悄悄往枫桥城进发。接近枫桥,略微等待地一下,城楼上就出现了约定的暗号。紧接着城门打开,孙策当先而入。徐旺率众迎上。在徐旺的带领下,孙策等人迅速控制了重要建筑,占领了县衙,捉住了县令。

    捉住县令的时候,孙策专门问了一下徐旺,这县令该如何处理。徐旺说,交给自己就行了。孙策就把县令交给了徐旺。

    孙策这样做,是因为孙策考虑到也许徐旺与这名县令有私怨。既然徐旺帮了自己,那么,自己也就投桃报李,报答了徐旺。

    次日,孙策发布安民告示。严令士兵,不得扰民,不得掠劫。枫桥城百姓这时候才知道县城已经易主。但得知乃是孙策之后,人民奔走相告,喜不自禁。有无数百姓还从家中带来了吃食及布匹等东西,到县衙来求见孙策。孙策推辞再三,无奈盛情难却,民心不可违,最后只得收下了。转而向百姓发放了赏钱。

    原守城士兵,因为靠近吴郡,只有一千人。孙策集合了这一行人,对他们说,愿意跟着自己的,自己接纳;不愿意跟着自己的,每人赏百文钱,还为百姓,自谋出路。那些士兵一听,居然还有这等好事,这位将军真是太好了。当下,只有几十个人领了赏钱,当百姓去了。其余人等,都转为了孙策的士兵。

    于是,孙策就在枫桥城驻扎下了。就在吴郡之旁,相距不过三十里路的枫桥县城,孙策开始整顿和操练军马。这让吴郡太守严伯虎大伤脑筋。

    ……

    关于这一段盛况,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此时,孙策并没有数万之众。其它事情都一样。

    “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本故事里,孙策并没有打出威名,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了。

    “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赍牛酒到寨劳军。策以金帛答之,欢声遍野。其刘繇旧军,愿从军者听从,不愿为军者给赏归农。江南之民,无不仰颂。由是兵势大盛。”后面这一段,本故事是真真切切地展示了。

    “安民恤众”、“以金帛答之”、“给赏归农”都是需要钱财的,孙策有钱吗?在演义里孙策并没有。不过,在本故事里有了。从顾雍家抢来的。有人就要问了,那顾雍的钱又从哪儿来的呢?顾雍是不是贪官污史呢?

    注意,抢钱的时候顾雍并不在家中。顾雍是世家,代表的是一个家族。顾雍自己的钱财是跟着顾雍本人走的。家中的钱财有顾雍的一份,但却是整个家族的,并不是完全属于顾雍的。因而,顾雍家中有巨资,不代表顾雍是贪官污史。当然,也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

    ……

    吴郡太守为孙策的事情伤透了脑筋。按道理说,孙策就相当于土匪,没有朝廷的任命,就对原来的县令取而代之。严伯虎完全可以派大军围剿。可偏偏这个孙策的名声还好得很,这就有些难办了。

第二卷 第227章 厉兵秣船

    第227章 厉兵秣船

    孙策在神亭岭休养生息。乃至后来得了枫桥县,田兰都是知道的。当日驻曲阿的千夫长王壮,在逐出孙策等人之后,并没有一直跟着。以至漏过了孙策派周瑜、韩当前往丹徒、毗陵购买东西的事情,让孙策获得了喘息之机。

    王壮是这么理解的,在顾家庄逐出孙策等人,也就完成了郭图信中交待的任务。王壮忠实地执行了,只不过仅仅执行了一次。这就是千夫长的素质。千夫长通常执行的都是短期任务。他们并不像知名将领那样,把任务的精神吃透,然后再去完成。他们只是略微想一想,就开始办事了。

    孙策在神亭岭的时候,多次向外购买物资。不仅到了丹徒、毗陵两县,还到了周边很多县。时间一长,田兰不可能不知道。但田兰却没有动作。常言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而田兰就容了。田兰之所以容忍,其实是因为田兰自己不够觉悟。

    演义中虚构周瑜欲杀诸葛亮的时候,其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这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目标人物的认识,二是对今后趋势的估计。三才是决断。田兰对孙策的认识十分模糊,或者说田兰从来就没有把孙策放在心里认真地想过,因而田兰就不会有针对孙策的主动性军事行动了。

    这倒不是说田兰瞧不起孙策,实在是因为田兰太怕田润了,整天都想着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没功夫、也没心情去留意孙策的事情了。

    ……

    那么这段时间田兰这边做了些什么呢?当然也是内政和军事。内政,张昭、张纮二人的确是大才,但这二人却少了历练。而田兰这边,又不像田润那边那样,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一切都自*索中来。张昭、张纮在出仕田兰之前,倒是曾经有过一些构想。但两人的构想本来就不完全相同,一上来,两人就需要把构想统一一下。

    要让这样级别的大才放弃自己的构想,是非常困难的。两人都据理力争,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好在二人关系尚可,整个田兰阵营的气氛也行,两人的争执没有酿出什么恶果。过了几天,两人各自让了几步,慢慢地达成了一致。

    然而,一加运用之后,两人这才发现,有很多两人都一致认可的办法,根本就不能切合实际。现实中的政事,跟理论中的政事有着极大的差异。有一些事情,真是不可理喻,不可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够按照道理去办。原本有一些在二人看来极蠢的办法,原来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就这样,张昭、张纮,在孕妇临盆一般的阵痛中,慢慢地把建业、曲阿两郡及下属二十二县的政事逐步纳入了正轨。这一切,在来年的三月初完成。总的来说,进度尚可,未误春耕。

    ……

    军事方面又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原来的军队。田兰原有一万七千多人。其中甲丙两队战斗能力最强。那日杀掉孙策六千多人,甲丙两队共有三百四十四人负伤,无一死亡。伤者后来也迅速康复了。达到了惊人的零战损。另外的一万五千人就不行了。虽然并没有派上去,但田兰知道,他们不行就是不行。田兰回忆了一下,甲丙两队形成如此战斗力的时间也并不是多长,最主要的也就是那一个月。于是,田兰就希望安安心心地练兵,让其余一万五千人也能够达到这样的战斗力。

    一开始,田兰亲自抓的就是这件事。没几天,田兰就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症结就是:那一万五千人会的武艺太多。原来那些士兵就有各种各样的武艺,后来于禁还专门教了一套刀法。于禁自己是使戟的,但于禁所学甚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样样都会。于禁教的那套刀法其实也是不错的。刀法叫做泼水刀法。于禁自己使出来的时候。旁边三人端水盆泼过去,于禁能够将水完全劈开,身上一滴水都没有。整套刀法共三十六招,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非常适合于步战。

    于是,田兰就专门找于禁说理。田兰说,士兵的天赋是有限的,不可能把那套刀法学得像于禁那样精通。看看甲丙两队士兵,也就不过十招,但天天练,反复练,就纯熟了,到了战场上就能够杀敌保命了。于禁先是不相信。于禁专门找了一些甲丙两队的士兵,让他们演武。果然,人人都只有十招凶猛。甲丙两队士兵也有人会些别的武艺,但那些别的武艺使将出来,就不值一提了,太差劲了。

    这个时候,如果将甲丙两队的十招刀法传授给这一万五千人,是不怎么现实的。那十招刀法,是颜良、文丑传授的。而颜良、文丑已经不在了。如果由甲丙两队士兵来代传,就只能传授其形,而不能传授其神。因此,就得由于禁将那三十六招泼水刀法整理成十招以内的招式,然后再传授给全军才行。

    只能这么办了。于禁就闭门思考。就相关于闭关练功一样。过了五天,想通了,因此还添了几缕白发。三十六招刀法被于禁精简为六招。于禁先将六招的动作讲了。要领,要等于禁恢复过来之后再说了。

    ……

    第二项军事工作是一万俘虏兵的训练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田兰这边将领太少了。这一万俘虏兵还得由于禁来训练。不过,于禁在练兵方面的表现确实也旷古烁今的。演义中三十万青州黄兵。让于禁练成了驰名天下的青州兵。既然三十万人都能安排得过来,那么,田兰这边这几万人,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一万俘虏兵,虽然是老兵,但相对于田兰的军队来说,就等于是新兵。还是从队列训练开始,先练其服从性,磨练其意志,增强其纪律。在这之后,就是体力方面的训练。这两部分的训练,于禁都不需要倾注太多的精力。有的是中层校官代替于禁去进行指导。等到一个月后,前两步训练差不多了,于禁给老兵那边的刀法就已经传授完毕。就有了精力,给这些新兵传授刀法了。

    新兵练习精编六招泼水刀法的时间,比起原来的老兵,并没有落后多少。当然,新兵的底子要差一些,进度会慢一些。但其战斗力与日俱增,却也是人人都看见了的。

    ……

    第三项军事,是七千衙役的训练问题。其实这件事情还说不清楚到底属于军事还是政事。因为总负责这件事情的,乃是主持政事的张昭。但田兰知道,一点不练杀敌本领的话。衙役是抓不着坏人的。因而,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衙役是属于军事这边的。于禁从曲阿派校官过来,对这七千人进行前两部的军事化训练。而第三步的刀法,就不传授了。

    于禁精编的刀法,是杀敌用的,只适合于士兵而不适合于衙役。不仅仅是精编刀法,就算是原来的三十六招的泼水刀法,也是招招毙命的。而衙役,通常需要的只是制敌而不伤敌。一出手就杀人,那就不是衙役了。

    制敌而不伤敌的武艺。田兰这边是没有的。田润那边的王越肯定有,就算是没有,临时现想,也能够想得出来。而田兰这边就算了。田兰就只能将衙役练到前两步。纪律性有了、服从性有了,意志也坚强了,体力也充沛了。就差抓贼的本事了。在这种情况下,田兰就把七千衙役移交给了张昭。

    张昭自然是不会武艺的。当然,也不能说全然不会。这个时代的文人,跟现代文人不同。这时代的文人还是要骑马、射箭、练剑的。不过,那仍然算是花架子。既不是杀敌的真功夫,也不是抓贼的真本领。

    不过,张昭有张昭的办法。张昭找来原来的衙役,让原来的衙役传授抓贼的功夫。虽然原来的衙役的功夫并不怎么高明,但是却很实用,也很适合。

    此外,张昭还给这七千衙役上了文化课。当然不是教数理化了。一开始,是交识字。衙役不比士兵,不识字,是不行的。断案、追踪、接头、情报,都需要识字。识字之后,张昭就给衙役们讲古今案例。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案子,去启发、引导衙役们的思维。

    最后,在政事基本理顺之后,七千衙役也基本上算是合格了。二十二县,每县派驻一百衙役;建业、曲阿两座郡城,每城上任四百衙役,总共用去三千人。同时,替换下来的原来的衙役又有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就跟着剩下的四千人一起继续学习。

    ……

    第四项军事,是水军。这其实才是田兰最为上心的部分。经过张昭的点拨,田兰才想道,或许水军能够抵挡田润。田润没有水军,田兰是知道的。

    田兰记得,在信都的时候,曾经有一天,田润把自己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演示队列操练给自己看。那个时候,田润曾经说过。要田兰占了青州之后,一定要送信回来。青州临海,有许多天然良港。田润将安排一些人手到那儿去造船。

    因而,田兰知道田润也会很快建立水军的。田兰想要做到的就是,抢在田润的水军建好之前,先建好自己的水军,然后开赴青州,捣毁青州的船厂,抓获造船的匠人。

    田兰这边,新得蒋钦、周泰二人,均是水匪出身,也就是水军将领了。因为田兰对水军的重视,岸上陆军再怎么缺人手,田兰也没有抽这二人帮忙。

    田兰拨给水军的人,就三千。不能说多,也不能说少。关键是没有船。由于刘繇放弃了水军的建设,扬州地面上就只有渡船,而没有战船。而渡船的损毁率又是非常之低的,连带着,造船的船坞就只有一家:陆记船坞。

    田兰想造船,就亲自走了一趟陆记船坞。船坞当家人陆骏非常为难。田兰说,自己的士兵可以打下手,伐木或者做苦工,而船资照付。陆骏却说,非是人手不够的问题。实在是没有造过战船。就连战船的形状、尺寸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够造得出来?

    ……

    这样一说,田兰就哑了口。田兰回去了。过了几天,田兰就又来了。田兰这骨子韧劲,并不值得称赞,无非源自于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而已。当然,有很多人,就像躺在铁轨上睡觉一样,既想活,又不理会越来越近的列车。不过,理智的人都不会的。田兰虽然是文盲,但还算是理智的。

    田兰这一次,说了自己的想法。田兰说,自己准备收购一些本地物品,溯长江而上,到江夏一带去贩卖。船就是一般的渡船,船里装载的是一般的货物,而且也没有士兵押运。整个就是一艘没有威胁性的商船。荆州是有水军的。去了之后,就能够看到荆州的战舰。田兰希望陆骏能够派遣造船的师傅同行。然后“看在眼里,记在心底”,回来就可以造战船了。

    陆骏一听,顿时大喜。对陆家来说,能够造战船,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不仅仅意味着钱财上将会有大笔的进项,而且也是造船技术上的大跨越,并且还能让陆家傍上田兰这个大款,不,富婆;还不,傍上田兰这个大军阀;对于家族的安全以及子弟的出路都有极大的好处。

    陆骏高兴得喜极而泣,道:“想不到啊,想不到,陆家中兴,竟在此时!兰帅,”田兰的“兰”字帅旗早就飘扬在建业和曲阿两城了。因而民间叫田兰为“兰帅”,而不再是“田帅”了,“兰帅再造之德,恩同父母。请受陆某一拜!”

    “哎、哎、哎,别拜了。”田兰没有能够止住。自己又是****,也不方便搀扶。只好硬生生受了这一拜。

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陆议

    第228章 神童陆议

    陆骏拜完起身,道:“在下承诺。第一年内,免费为贵军造船,不赚贵军一文钱。”“哎,哪怎么成呢?”田兰道,“你们陆家那么多人,也得吃饭啊。这样吧,在我这边吃紧的时候,你就少赚一点就是了。”陆骏道:“但凭兰帅吩咐。”

    商量妥当之后,商船就出发了。贩买东西为名,查看战船为实。因此,这一趟任务是比较容易完成的。约一个月之后,商船返回。随船前往的陆家造船师傅已经把战船的情况摸清楚了。

    这里,得说一说战船的情况。这一部分,在别人说的时候,相信会被误以为是在罗列百度资料。实际上,作者并不是神仙。作者就像是万精油一样,每一样都懂一点,但每一样都只掌握了个皮毛。只不过作者知道怎样去搜、怎样去查,于是乎,表面看上去,作者就像是无所不知的神仙一样了。

    这一部分战船的情况。肯定是通过了百度,然后才知道的。但是,却不能直接将百度得来的资料直接复制粘贴。如果直接复制粘贴,那就枯燥了,就没有乐趣了。闲话少说,下面正式开始介绍。

    战船,在这个时候总共分为四种。最直接的叫法,那就是大、中、小、快船。其中大船,又叫楼船。楼船,是因为船很大,像楼房一样,所以才叫做楼船。

    那么楼船到底有多大呢?心有多大,船就可以造多大?怕不是这样的吧。三国时期东吴建成的最大的楼船共有五层,可载兵三千人。够大了吧?

    这样大的楼船,简直就是一个活动的战斗堡垒。上去几百个人,怎么打得过三千人呢?因而,直接作战的能力肯定是有的。作为指挥船或者运兵船也还是可以的。这儿就有个问题了。这样大的楼船,有帆没有?

    如果没有帆,纯粹用浆划的话,那就头疼了。想想,上面可有三千人呢,而且是没有减肥的三千人哪,那船得有多重?因此,从这个反方向推论,就可以知道,楼船一定有了风帆。记得演义中诸葛亮被赵云接走时的情形吗?赵云一箭射出,正中徐盛风帆的绳子。那么。也算是有了个风帆的证据了吧。

    楼船,有好处也有坏处。它由于整体重心偏高,抗风浪能力也就差了。因而楼船只适应于江湖。偶尔可以用于近海,绝对不能用于远海。演义中孙权命董袭“督五楼船往濡须口”,不料风暴骤起,五楼船全部沉没。那就是血的教训。

    想造楼船是极为困难的。没有一颗树木够长度,因而就涉及到木料的拼接。既要够强度,又要不渗水,短时间来说,陆家船坞是不能做到的了。因而田兰这边暂时还不能制造楼船。

    不能制造楼船,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因为田兰并不知道楼船不适应于远海航行。而田兰却是一门心思准备打青州的。打青州,就是远海航行。因此,假如能够制造楼船,田兰一定会将其投入远海,一定就免不了覆没的命运。

    田润那边就不同了。田润是具有现代思想的人。因而田润那边造出来的楼船就不会是平底,而一定是尖底。在尖底的部分,又全部是压船石。所以,只有田润才能够造出适应于远海航行的楼船。

    ……

    中型战船名称也比较直接,就叫做斗舰。斗舰的船舷下方开设了划船的棹孔。船上设女儿墙,略高三尺。建棚与女墙平齐。棚的上面又建有女儿墙,还可以再排列另一批战士。前后左右树有旗幡、金鼓,用来指挥作战,可壮声势。《武经总要》说:“斗舰者,船舷上设女墙可蔽半身,墙下开掣棹空。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其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士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金鼓。”

    当然,斗舰上的女儿墙是留有放箭的孔洞的。此外,船尾还有一个高台。高台上面的士兵可以观察水面情形。

    这样说,或者有些人仍然想象不出。实际上,斗舰的外形就跟一船的大木船差不多。不同之处,就是下面开了一排划船孔,女儿墙上开上射箭孔。另外就是一层变成两层,船尾再增加一个高台。

    小形战船的名称叫蒙冲,也有写作艨冲、艨艟的。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说:“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就是说,蒙冲的形状狭窄而长,速度快,专门用来冲撞敌方船只、破坏敌军船队队形的。

    蒙冲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生牛皮蒙背,具有相对良好的防御性能。二是开弩窗矛穴,具有出击和还击敌船的作战能力。三是以桨为动力,船形窄长,迎水阻力小,具有快速的特点。

    东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中,东吴大都督周瑜以“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点火后突入曹军船阵。一举烧毁了曹军舰队。那就是蒙冲突击的战例。

    最后剩下了快船。快型战船,有两种,一是赤马舟,一是走舸。《释名》说:“轻疾者曰赤马舟,其体正赤,疾如马也。”大约就是飞驰迅速,如赤兔马行走于陆地一样的意思吧。此次商船到荆州,没有看到赤马舟。因而也就不知道赤马舟到底是什么形状了。

    关于走舸,《圣武记》卷十四说:“走舸:舷立女墙,多桨如飞。壮士径进,绝流出奇。或火或挑,急遁勿疑。”这样说,是不很形象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五月龙舟比赛就清楚了。从总体上说,走舸的形状跟蒙冲相似,也同样是那种狭窄的长船。其中的差别在于,体积上走舸更小了一号;配备的人员上,走舸上划船的多,战斗的少;走舸的船仓没有用生牛皮蒙住,就这么敞着。

    ……

    陆家的造船师傅回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动工。而是聚在一起,将这一趟荆州之行的所见所得进行交流和消化。并且拿出一个评价和建议,然后他们才派人找到了田兰。陆家给了一个书面的建议书,可惜田兰是文盲。没看。田兰拿了建议书就到了陆家船坞。让陆骏为自己讲解。

    陆骏说:“目前,能造的战船,已经确定有斗舰、蒙冲和走舸三种。也就是中型船、小型船和快型船。三种战船各有各的用处。兰帅您看,第一批战船各造多少合适?”

    田兰道:“每一种至少一艘,品种上肯定是不能缺的。剩下的,看材料吧。”陆骏道:“就材料而言,本来就有富裕。再加上贵军也在伐木,故此远远不止各一艘这么少。我问兰帅的意思,其实是要兰帅从练兵的角度考虑,让士兵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我这边。就尽快地,把先期练兵所需要的船只赶造出来。”

    “原来是这样的啊,”田兰笑道,“看我,多糊涂啊。不过,这个问题我可不知道。你等我回去问问。”

    离开了陆家船坞,田兰就往建业赶。蒋钦、周泰的军营就在建业城旁边的江边。到了营营,找到蒋钦、周泰,田兰就把陆骏的问题问了。周泰说:“反正都要练到的,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没什么分别。”蒋钦也道:“或者,三种船各造一些,让那些士兵轮流着训练。”

    将领的意见有了。但田兰却糊涂了。田兰感觉非常的不对。怎么蒋领的意见跟自己差不多了?

    田兰也没觉得蒋钦和周泰的意见有什么不对,因为田兰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前番陆骏那么一问,很明显,见识高超;换句话说,很明显,自己与蒋钦、周泰的那种见识是比较愚蠢的。那么,不愚蠢的练兵方法,又该是怎么样的呢?

    田兰没有想通,上马就去了曲阿。到了曲阿,找到于禁,田兰把自己的疑问说了。于禁说,分步训练,那是一定的。就拿陆军来说,队列,就是单列出来的。练队列的时候,不练刀法。如果队列、刀法一起轮流着练,练出来的兵就不是好兵。

    于禁这么一比喻,田兰就确定了。那陆骏居然还是水军练兵的高手。于是,田兰再往回赶。走到半途,天就黑了。田兰没有停歇。一口气跑到陆家船坞,已是深夜亥时。

    ……

    陆家船坞里面灯火通明,有人正在做工。但船坞的主人陆骏却已经睡下了。听到田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