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弓箭对射的情况下,汉军弓箭手的长弓杀伤力更强。由于弓箭手都站在地面,每箭射出,都稳稳当当。而游牧骑兵则骑在马上,马匹还在不停地躁动,游牧骑兵还需要用****紧紧地夹住马腹。不仅多花了力气,而且也不够稳当。而对于敌军的箭矢。汉军的阵形比较疏松,被射的可能性较小。游牧骑兵则过于密集,被射的可能性极大。汉军疏松的阵形,是为了形成“面”杀伤。前排弓手射敌军后排,后排弓手射敌军前排,让敌军前面后面都同时享受到箭雨的沐浴。游牧骑兵过于密集,则是因为他们“哀”,因为他们满腔义愤,因为他们人人都想冲到最前面。仅仅在冲不上去的情况下,这才开始射箭。

    于是,密集的游牧骑兵射出的箭矢,其落点也相对密集。汉军弓手只要避开那一带就能够极大地避免伤亡。形势对根罕音部落极为不利。

    如果根罕音部落的骑兵没有“哀”,那么眼见自己的勇士正在汉军长弓手的攒射之下一片片地倒下,化作一具具冰冷的、毫无意义的尸体的不利局面,他们就应该选择退兵。但可惜他们“哀”了,他们已经杀红了眼。

    于是,天色还足够明亮,夜幕还没有降临,七万根罕音部落骑兵就全部躺在了汉军阵地的前面。这一次,游牧骑兵另外两支军队没有来替他们收尸。那两支军队拔营走了。收尸的事情留给了汉军。

    ……

    是日,田润的一万重装步兵死亡三千人,重伤两千人,轻伤四千人,无伤一千人;一万枪兵死亡四千人,重伤三千人,轻伤三千人,无人不伤;三万弓箭手死亡六千人。重伤四千人,轻伤人一万人,无伤一万人。累计死亡一万三千人,重伤九千人。

    当夜,田润军西岸的三万人全部过了老哈河。整个营盘再次前移,几乎就要超过两旁的树林。营盘前移,是为了给后面腾出地方。辎重兵们首先为轻伤的士兵进行简单的包扎,然后才开始救护九千重伤的士兵。一万三千具自己人尸体则暂时运到河边存放。

    阵前,躺着约三万具游牧骑兵的尸体,约四万名游牧骑兵的伤兵。这些尸体及伤兵,因为营盘前移,需要再往前方搬运一下。这个事情还是由体力充沛的后备士兵来完成。一万后备士兵,很忙了一阵,这才完成了任务。之所以干的时间长,是因为他们对每个游牧骑兵都补了一刀。

    紧接着,这后备的一万士兵,其中五千转为重装士兵,补足一万之数。剩下五千则转为枪兵。

    赵云找到田润,请求次日出动骑兵。三股敌军当中,还有一股敌军是生力军。那股生力军的人数,跟第二日进攻的游牧骑兵大致相当。而第二日。田润军队虽然大胜,其实也不过是一比三的胜利。赵云不忍心看到次日又重演这样沉重的伤亡,因此请求出战。

    但是,田润没有同意。

    ……

    第三日,敌军又如约而至,只不过三军变成了两军。

    汉军阵前的尸体,相当于就是游牧骑兵冲锋的障碍。因此田润这边不急。过了一会儿,果然,敌军打着白旗来搬运尸体了。田润注意看了一下,前来搬运尸体的人,两军都有。两支敌军,本来是不容易辨认的。但其中一支军队在第一天的进攻当中,损兵一半,剩下一半几乎人人带伤。这就容易辨认了。

    让他们搬吧。田润这边下令做饭了。一个时辰之后,尸体搬完了。当然,田润这边的士兵也吃完了饭。田润叫来了赵云,问:“有个词语,叫做‘恋战’,你懂不懂?”赵云道:“大约是说,应该撤退的时候不撤退吧。”田润又问:“你是否恋战呢?”赵云道:“云虽然想战,但绝不会恋战。”田润道:“既然你这么说,呆会儿你就带你的骑兵,步行到重装步兵之后。待敌军冲到两百步距离,以神臂弓射一箭。然后,你的人需要立即从旁边撤出。让弓箭兵顶上。如何?”赵云想了想,问道:“能不能射两箭呢?”田润道:“那就拔到五次拉弓的位置,待敌三百步,射第一箭;两百三十步,射第二箭。两箭之后。你们必须撤离。”“行,”赵云脸上露出了笑容,“总督放心,云绝不恋战。”

    ……

    这一次,是霍赛穆部落的生力军出战。与昨日的根罕音部落相似,霍赛穆部落的游牧骑兵也是七万。昨日,根罕音部落是七万人一齐冲锋的。今日,霍赛穆部落改变了打法。他们的打算是三三一。以两个三万人的队伍冲锋。在未能取胜的情况下,两队都会逃回一些士兵。逃回的士兵再与最后的万人队会合,最后拼死一击。现在,三万人的冲锋开始了。

    来了。来的都是不怕死的勇士。其实这里面很多人都怕死。但是,怕死没有用。想不上战场是不可能的。不想往前冲,族规就得把自己处死。跟那种不光彩的死亡相比,还不如上阵杀敌呢。而且,上阵杀敌,也并非一定就会死掉。也许自己的命大,就能逃过一劫。

    第一天图嘎吉拉部的冲锋是松散的队形。几乎没有一名骑兵冲到汉军的拒马墙跟前。而汉军的箭矢,仿佛永远射不完似的。也并没有能够有效地消耗汉军的箭矢。因此,次日根罕音部就采用了密集的阵形。今日,霍赛穆部落的三三一,取两者之所长,应该是不错的了。现在的三万游骑,就是密集的队形。

    三万骑兵合在一起冲锋。就算汉军的弓箭手能够摞倒一半,也还有一万多骑兵能够冲到汉军阵前。昨日一战,也并非是根罕音部落单方面的伤亡,汉军死伤也同样惨重。而汉军的死伤,就是因为游骑冲到汉军阵前短兵相接所造成的。因而,今日要再接再厉,力争短兵相接。

    三万骑兵奔跑的速度是中速。马匹最富耐力。在一般行走的情况下,可以走上一天。在中速奔跑的情况下,能够跑上一个时辰。但高速冲刺就不行了,也就一会儿功夫。

    当霍赛穆部落以中速接近到距离汉军阵前三百步距离的时候,赵云的骑兵发箭了。当然。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骑在马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神臂弓。反而因为脚踏实力,而瞄得更准。

    能够在三百四十步距离贯穿铁甲的箭矢,射中三百步距离的游骑,是什么效果?这些游骑根本就没有铁甲,仅少数地位较高一点的有牛皮甲。于是,自前沿的三百步距离至三百五十步距离的三千多游骑离鞍飞起,摔落马下。

    由于地形不够宽敞,三万游骑一排也就一千骑左右。一轮箭雨,射了三排多。按说,死的人并不算多。但是,这种死法却有点不同。中箭的游骑几乎无一例外的会被箭矢带离马鞍,飞一截,然后才跌落尘埃。这种有异于普通弓箭的效果,立即让霍赛穆游骑想到了床弩。

    游牧民族经常抢劫汉人的村落,但是却极少攻打汉人的州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州城有床弩。

    床弩是将几张弓安装在床架上,以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待机发射的一种装置。床弩常常用多人绞轴,用几张弓的合力发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蹶张或腰引弩。床弩通常不多,射出的箭矢不够密集,但威力实在吓人。而且,床弩的射程太远。就拿现在来说,自己的弓射不到两百步,而对方却射到了三百步,纯粹是单方面的屠杀。

    面对床弩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还不是跟面对汉军的弓箭一样,向前冲呗。只有冲垮了汉军的拒马阵,才有可能摧毁汉军的床弩。

    ……

    由于是中速,人仰马翻的情况并不严重。剩下两万六千多游骑在略微停顿之后,立即加速。虽然这个距离加速早了一点,但是,考虑到现在已经处在汉军的床弩射程之内,还是只能加速冲锋了。游牧骑兵都知道,床弩的射击频率是不高的。冲快一点,就能够赶在床弩再次发箭之前,到达汉军阵前。

    可惜,游牧骑兵的判断与事实存在巨大的出入。赵云这边并不是弩,而是弓。弓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射速度。神臂弓的发射速度虽然赶不上普通弓,但却比任何一种弩都要快得多。

    当游骑冲到两百步,第二箭就到了。本来,因为游骑在加速冲锋,马与马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不如上次密集;应该说,死亡的人数没有上次多。但是,这次因为距离不同,赵云这边除了直射还加上了攒射。目标并不仅仅是前排敌骑或者前几排敌骑,而是覆盖了后面跟进的、凡距离在三百四十步以内的游骑。于是,第二轮箭雨直接就射了六千多人落马。并立即催生了大面积的人仰马翻。

    赵云果然没有恋战,带着自己的人撤下去了。

    两万霍赛穆部落的游骑在自相践踏之后,约一万八千人恢复了过来,再次冲向汉军。而这时,他们的起步的位置是两百步。速度还没有跑起来,就进了一百五十步,也就是说,进了汉军弓箭手的射程。汉军弓箭手又岂有不射之理?

    前排的人倒下了,后排的人就更惨了。本来就没有把速度提起来,前面居然又出现了大量的尸体和惊马。这一阻挡,速度就更慢了,就更是箭靶了。

    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有几名游骑终于到达拒马阵前,却完全没有速度。望着坚盾突出的枪林,居然就只能停住发呆。当然,那几名游骑没停多久,就被射死了。

    这一轮冲锋很快就结束了。三万霍赛穆部落游骑,最后逃跑了八千多人。田润看到这里,又把赵云叫了过来,说:“刚才你们的第一箭,用处实在不大。还抵不过消耗的箭矢。下次改变一下。就射两百步。不过,在敌军逃跑的时候,你们想办法再出来,背后再射一箭。”赵云道:“追杀逃兵,太容易不过,不用想了。”田润道:“嗨,你没听清楚。我说的可是不能骑马的。”“不骑马啊,”赵云搔了搔头,“那就难了。”

    ……

    很快,敌军的运尸队又来了。田润看了一下,运尸队都是伤兵,明显来自第一天进攻的那支军队。借着这个空隙,田润去看了一下伤兵。重伤的九千人当中,这时候已经死去了两千。有五千伤势好转,另外两千伤势不明。

    田润找到了张飞,道:“如何?你感觉普通将领指挥跟你指挥有什么分别?”张飞嘿嘿笑了几声,道:“他们指挥得蛮不错的。”田润道:“那以后就这样。第一仗,你来。你能鼓舞士气。后面的,就让别人去做。尽量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哦对了,你会不会带骑兵?”张飞忙道:“咋不会啊?前些日子,我还教过二哥来着!”

第二卷 第159章 写字找钱

    第159章 写字找钱

    蔡瑁知道来人乃货真价实的蔡琰之后。便要带黄月英到书房与蔡琰见礼。黄月英不愿意凭空就矮了一辈,推说想要先给父亲黄承彦说。待黄承彦确定蔡琰所来属于善意之后,再见礼不迟。于是,蔡瑁就单独回到书房。

    这时,蔡琰已经写完了。两张条幅,正躺在地面晾干。蔡瑁转到正面一看,蔡琰写的是:“槐荫连枝五世恨,荷开并蒂百年愁”。

    蔡瑁顿时汗水就下来了。这哪是喜事的条幅,分明适用于丧事嘛!刘琮办的可是喜事而不是丧事,这哪能用啊!但是,还不能不用。蔡琰的身份,跟她老子蔡邕差不多。在文化人的领域里,写的字就相当于圣旨。都怪自己嘴快,说了蔡琰的事。刘琮那边听到蔡琰来到荆州的消息,立即就委托蔡瑁请蔡琰赐字。不用,是绝对不行的;用,也是不行的。

    “哦,德珪兄出了这么多汗,是不是身体不适啊?”蔡琰问道。蔡瑁立即借坡下驴,道:“啊,愚兄还真是略感不适。那愚兄就告退了。妹妹请便。”

    蔡瑁收了条幅便来找黄承彦。而这时。黄月英也刚刚把蔡琰的事情向黄承彦说完。黄承彦一看蔡瑁脸色,便道:“内弟这是咋了?”蔡瑁道:“大事急矣。黄兄您瞧。”说罢,便把蔡琰写的条幅展开了。“这是……”黄承彦有些不解。蔡瑁解释道:“都怪小弟嘴快。把蔡大家的事拿出去说了。刘琮那边就委托我向她要幅字。诺,她就写了这个。”

    “哈哈哈哈,”黄承彦哈哈大笑起来,“英儿,她这是懒上你了!”蔡瑁一愣,问道:“这是怎么说,姐夫?”黄承彦道:“英儿不是考教过蔡大家嘛,这就是她还给英儿的考题喽。”“什么题呀?”黄月英凑了过来。

    黄承彦对蔡瑁道:“看来,昭姬还真没有恶意。倘若她有恶意,便不会这么孩子气了。”蔡瑁道:“那是最好。不过,这字怎么办呢?”黄承彦道:“这题是出给英儿的,只能由英儿答。答不出的话,还得由英儿去找她。我答的不算。”蔡瑁忙问:“英儿,想出来没有?”黄月英道:“舅舅别急嘛,让我再想想。”

    蔡瑁又道:“姐夫,不若你就帮英儿一把,如何?蔡大家又不知道。”黄承彦道:“不可。答不出,她就此一题。答出了,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题呢。”黄月英一听,便道:“哎呀,是这个道理啊。哪我也不用想了。我就答不出来好了。”

    ……

    黄月英从蔡瑁手里拿过条幅便要往外走,黄承彦叫住了:“英儿等等我。既然蔡大家是来攀亲的,为父也不得不见啊。”

    三人往外走。刚出小院,就在后园碰到了蔡琰。蔡琰和丫头打书房出来之后,没有回房。就在园子里散步。蔡瑁上前叫住了蔡琰。先介绍了黄承彦,蔡瑁叫姐夫,蔡琰也跟着叫姐夫。蔡琰基本上还是那样,口称见礼,实际却并不行礼。只不过这次好些,还点了个头。

    黄承彦虽然是荆襄名士,但跟蔡琰的名气相比,那是大大的不如了。而且,黄承彦本来就生性洒脱,并不在乎俗礼,也就没有在乎。

    介绍完了黄承彦,就该介绍黄月英了。蔡瑁道:“妹妹已经见过的这位,乃姐夫掌上明珠,月英。”转头对黄月英道,“英儿,还不给小姨行礼。”

    黄月英只得上前两步,向蔡琰磕头。晚辈见长辈,不磕头是不行的。但蔡琰却同时上前一步,拦住了黄月英。蔡琰道:“我跟英儿一见如故。故此,想平辈论交。”

    黄承彦道:“这怎么可以?这岂不是乱了辈份。”

    蔡琰道:“各有缘法,各自相交。这是有先例的。我有一门亲事。是六年前我姐姐为我定下的。父亲也同意了的。你们猜那男方是何辈份?男方乃是我姐夫的师侄。”

    蔡瑁本来就喜欢黄月英。知道黄月英不愿意磕这个头,于是道:“既然如此,就依了妹妹。”黄承彦则道:“未知妹妹的姐姐乃是何人?”

    这回轮到蔡琰怔了一下。蔡琰不知道田润在这些人心中的褒贬如何。便道:“英儿附耳过来,方可告知。”黄月英一听,这么神秘,便凑上前来。蔡琰就在黄月英耳边说道:“我姐姐是田润田泽坤。”“啊!”黄月英尖叫了一声。“怎么?”黄承彦赶紧问道。黄月英回答:“没怎么,一点都没怎么。”

    ……

    蔡琰从黄月英手里接过条幅,道:“不合用是吧?可能是长了一点。”转身就递给了丫环,“香儿,拿去裁短一点。”丫环接了过去,不一会儿又走了回来。蔡琰接过,再递给蔡瑁,道:“这下行了。”蔡瑁道:“那,我就去叫工匠刻字了。妹妹,少陪了。姐夫,少陪了。”黄承彦亦道:“我也回房看书了。妹妹,少陪了。”

    黄月英左看看右看看,似乎自己也该告退了,却又不想告退。忽然一转眼,瞧见蔡琰望着自己,大窘。无话找话地问道:“刚才那条幅,裁短了多少呢?”丫环没有答话。蔡琰道:“哦,就裁短了一个字。”

    黄月英本来是随便乱问的,蛮以为蔡琰会回答尺寸,哪知蔡琰却说裁短了一个字。什么意思呢?黄月英记性是极好的。立即想起“槐荫连枝五世恨,荷开并蒂百年愁”裁短一个字的话,就变成“槐荫连枝五世,荷开并蒂百年”了。顿时赞道:“啊,太妙了!减去一字。意思就全变了。”

    蔡琰问道:“看来,妹妹的确并不好文。那妹妹平时都喜好些什么呢?”黄月英道:“哦,我喜欢做些小玩意。可惜都没有带来。”蔡琰又问:“都是些什么玩意啊?”黄月英道:“猫啊、狗啊,可多了。只要想得出,我就做得出。哦,对了,你们看我的肤色怎么样?”

    黄月英如果不问,蔡琰是不敢提肤色的。别说蔡琰,就是蔡琰的丫头,都是粉白滑嫩的肌肤。而黄月英则是黑不溜秋的。

    “怎么,不好说是吧,”黄月英道,“既然不好说,那我们就去打盆温水来。”黄月英当即率先而行,蔡琰则紧随其后。蔡琰没叫丫环同行,丫环就没有跟来。

    对蔡府,黄月英熟极。一会儿就到了厨房。此时并没有温水,黄月英就自己升火,烧了一点温水。倒入盆中。将盆放在一个架子上,然后将脸浸入盆中。少许,再抬起头来,一张白里透红的脸就展现在了蔡琰的面前。

    “咦?你是怎么变白的呢?”蔡琰极为惊讶地问。黄月英道:“不是我变白了。我本来就是这样。蔡……姐姐……”蔡琰立即插了一句:“对,就叫姐姐。”黄月英续道:“再白的肌肤也会被晒黑的吧?因而平时我就在脸上抹了一层泥。”

    “有了那层泥。就不怕风吹日晒了吗?”蔡琰问,“那泥,不是普通的泥吧?”黄月英答道:“当然。普通的泥抹在脸上是花的。尤其是出汗之后,就更花了。我这泥是专门做的。姐姐如果想要,包在妹妹身上就是。”

    蔡琰闻言,将黄月英拦腰一抱,道:“好了,我抱在妹妹身上了。”然后二人都笑了。

    ……

    从厨房出来,黄月英瞅瞅四下无人,便问:“哎姐姐,你到荆州来。是你姐姐叫你来的吗?”蔡琰道:“不是。是我自己来的。她应该还不知道。”

    黄月英又问:“你的那个男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蔡琰道:“是一个找不出毛病的男人。同时也是一个不像妹妹这样让我心动的男人。”

    “我让姐姐心动有个屁用,啊,我说粗口了,”黄月英道,“那姐姐此来,不是来侦察荆州的么?”蔡琰道:“我来荆州,就是随便看看。说是侦察,也无不可。这就像攒钱一样,平时找来急时用吧。”

    “那姐姐攀认亲戚是做啥来的呢?”黄月英又问,“不会连住客栈的钱都没有吧?”蔡琰道:“有钱,但不多。长期住客栈,也不太方便。”

    黄月英道:“不如,到我家去吧。等过了刘琮的婚礼之后我们一道走。你也可以看看我做的东西。”蔡琰反问道:“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东西呀?”

    “先给你说一样吧,我做的狗,”黄月英道,“那狗,会摇尾巴,会咬人,会汪汪叫。你叫它呢,它还可以把东西给你叼来。走累了,还能坐在它的背上。”

    “啊,怎么是活的?”蔡琰惊道。黄月英道:“不是活的,做出来就没用了。”

    蔡琰问:“那你做了人没有呢?”黄月英道:“当然做了。不过,人太复杂了。要说话,就太难了。只好不说话了。还有就是,人会的东西也很复杂。我做的木人只能做些简单的事情。”蔡琰追问道:“会做什么简单的事情呀?”黄月英道:“也就能做些推磨、扫地这类的粗活。”蔡琰道:“那要是射箭呢?”黄月英道:“射箭的动作倒是简单,但瞄准就不行了。”蔡琰道:“倘若一个木人与一个活人对射,可能会因为瞄准的原因,活人占上风。但如果是一百个木人与一百个活人呢,恐怕就不同了吧?”

    “咦?是啊,我怎么没这样想过?”黄月英道,“不愧人称蔡大家啊。就是站得高,想得远呢。”蔡琰道:“我算什么。妹妹能做出那样的东西,我相信世上无人能及妹妹。”

    黄月英再次望了望四周,道:“我猜到姐姐为什么来荆州了。”蔡琰道:“从你的问话来看,天一句地一句的。都没有什么联系。你怎么能猜到呢?”蔡琰这样说,其实上是因为蔡琰自己都不是很明白自己为什么到荆州。

    ……

    黄月英凑上前来,附耳道:“你是想看看能否做出点什么来,然后想跟你姐姐比比。”蔡琰一听,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的想法一直存于自己的心底。只是因为没什么希望,这才没有明确。经黄月英这么一提,一下子就清晰地浮上了水面。于是,蔡琰道:“想是想啊,但可惜无从着手。”

    黄月英道:“万事开头难。我看,首先得弄笔钱才行。”蔡琰问:“弄钱做什么?”黄月英道:“招兵买马呀。你没钱,别人跟着你喝风啊。”蔡琰打听过田润的事情,田润是不抓钱的,田润抓的是粮食。因而蔡琰对于抓钱还没什么概念。此时听黄月英一说,又觉得十分有理。便道:“那我上哪儿弄钱呢?”

    黄月英道:“自己的吃喝,你不用愁了。在襄阳这几天呢,就吃舅舅的。然后呢,就去拜访一下士族门阀。万事讲个礼尚往来是不是?你送点东西给他们,他们也就回赠一点东西给你。你送给他们的东西呢,就是弹奏一曲,或者写幅字。他们回赠给你的呢,就是黄金绸缎。如果不是直接用得着的东西呢,你就与舅舅换。舅舅那边,我去说就行了。这一来二去的,钱就有了。”

    “妹妹之言很有道理,”蔡琰道,“不过,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荆州有些什么豪门贵族,我还真不知道。届时还需妹妹多多提点才是啊。”

    黄月英道:“襄阳城其实我也不熟。不过,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舅舅爱炫耀,一定会安排你会见那些豪门的。你只需要注意有求必应就行了。更何况那些人有求于你的,多半就像刘琮一样,让你题字,然后拿去装点门楣。那些人其实也并不在乎你写的是什么,只要是你蔡大家写的,就足够了。这是你自己挣来的,可不是你姐姐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蔡琰道:“你呢?我想,你能不能跟我一道。最好,能够时间长点。我很喜欢你。”黄月英道:“姐呀,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这么说定了。”

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伤亡

    第160章 如期伤亡

    新的一轮冲锋开始了。还是三万骑。大约是上次逃回去的八千人报告了详细的情况。这三万人接近距离汉军三百步左右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说不怕床弩,那是假的。但如果说床弩能够接二连三地射箭,也是没人相信的。他们打的主意就是,只要床弩开射,他们就冲。该死就死,不该死的就一定要冲到拒马阵前。

    过了三百步了,预料中的床弩劲箭并没有射来。这滋味可不大好受。如果不知道汉军有床弩,正所谓不知者不为惧也,也就罢了;又或者汉军的床弩发射了,该死的就死了,反正死的总是少数,大多数却是不会死的;没死的人短时间内是不会受到床弩的威胁的了。可偏偏是既知道,它又没有发射。就像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斯之剑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自三百步到两百步这一百步的距离,霍赛穆部落骑兵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惶然中预料中的暴风雨终于在这一时刻降临到了游骑的头上。

    赵云这边还是直射加攒射。因为只能射出一箭,就倍加珍惜。赵云事先就操练了一下,仔细地修正了士兵攒射的角度,尽量减少数箭射中同一目标的情况发生。于是,这一轮箭雨。比上次冲锋的第二箭,直接射中的骑兵多出一千人。但由于游骑并没像上次那样加速,未能催生出大面积的人仰马翻。

    赵云率骑兵撤下去了,阵地上剩下了常规弓箭手。弓箭手在人数上不如昨日。昨日三万,今日只有两万。其实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弓箭手的双臂,因为昨日的超负荷运作,今日已经疼痛万分。第一轮箭雨,两万只箭矢还算射了出去。第二轮箭雨就不行了,超过半数的弓箭手拉弓拉到一半就缩了回去。他们的手臂,没个三五天的根本就恢复不过来。

    三万霍赛穆游骑经过神臂弓一轮箭雨损失了七千人,再经过两万弓箭手的第一轮箭雨损失了冲在前面的四千人,尚余一万九。接下来,汉军的弓箭就没有杀伤力了。他们很顺利地,冲到了拒马阵前。

    ……

    阵前指挥的乃是一名无名小将。不是说他没有名字,而是指他没有名气。他叫樊选,乃是自士兵中逐层提拔上来的将领,不是黄巾出身。

    弓手们的第二轮箭雨,樊选自然看见了。在游骑还没有冲来之前,樊选就命令,所有弓箭手将弓箭放于地面,一万弓箭手上前,一万弓箭手退后。上前的弓箭手接过枪兵手中的长枪。枪兵只是八千人,多出来的两千弓箭手协助重步兵掌盾。退后的弓箭手到辎重营换装。辎重营尚有两千重步兵和两千长枪兵的装备;其余六千人休息。原来八千枪兵在交出长枪之后,退后,担任弓箭手的角色。

    命令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发令者是在普通弓箭手射完第二轮箭雨之后才发现的异常,继而才下达了命令。从时间上来说。就晚了一点。只有部分枪兵与弓箭兵完成了互换角色,霍赛穆部落的游骑兵就冲到了阵前。

    嘭嘭嘭嘭,这是撞击巨盾的声音。撞击巨盾,除了徒劳无功,就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撞烂,一种是撞翻。而实际上,撞烂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仅从昨日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撞翻。这时,阵前的重步兵有五千是后备的生力军,另外五千则经过了昨日激战。经过昨日激战的重步兵就跟拉不开弓的弓箭手一样,也有些撑不住巨盾。游骑一撞,当即就翻倒了两千多人。

    一下子就翻倒两千多巨盾,今日的盾阵又摇摇欲坠了。其实,本来应该倾翻的盾牌还会更多,只因为上来了两千弓箭手协助撑盾,情况这才好点。

    弓箭手长时间的拉弓,手臂肌肉疲劳性损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掌盾,也不妨碍他们拿枪。上前的万名弓箭手本来就有三千多人接过了长枪,除了协助掌盾的两千,还有五千人空手。准备交枪的五千长枪兵因为骑游的冲近。而没办法交枪,只能持枪向敌人扎去。空手的五千人一些人拾捡游骑兵掉落在地面的弯刀直接劈砍,一些人协助掌盾,还有一些人则去拾捡翻倒的盾牌。场面混乱之极。而游骑兵则努力扩大战果。后面的游骑被前面的人墙堵住了,便策马向后跑兜一圈,再冲回来,狠狠地撞在人墙之上。

    阵前,双方的伤亡直线上升。这时候不是一比三了,而是一会儿一比三,一会儿三比一。这时候,敌军是生力军,我军是疲军。昨日的“前排死战不退”战术已经用不上了。根本就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