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冲过去么?”凌向山问道。雷绝招答:“地形太窄,不好冲锋。”四川军队暂时按兵不动。

    过了一阵,西夏骑兵往后稍退,随后又往两旁分开,一队步兵手持藤牌从中间跑出,挡在了骑兵的前面,与四川军队相峙。

    一名西夏将军自恃神勇,打马越众而出,喝道:“贼寇何人领兵,出来答话!”

    雷绝招手一指:“射!”弓箭手箭如雨下,一下子将西夏将军射成了刺猬。

    雷绝招命令道:“前进三步,放箭缓进。中军弓箭支援。”

    此时弓箭手正分作两队以便于轮流射箭,听到命令之后,后队从前队人缝之中冲出,超过前队三步之后跪下放箭。原来的前队抽箭搭弦,随后再次跑上放箭。如此这般,缓缓推进。中军则不断地将弓箭传送至前面,保证前面的弓箭手不至于缺箭。

    西夏骑步虽有少数步兵手持藤牌遮挡箭雨,怎奈箭雨太急太密,还是有很多人栽下了马。众骑兵群龙无首,纷纷掉转马头。往望子关败退。手持藤牌的步兵没了骑兵的凭借,不想坚持,亦向后溃退。谁知这时,望子关关口把门的西夏士兵眼见大势已去,竟抢先把门给关上了。

    败退的西夏士兵失望之余,气愤之极,挤在望子关下,不住地咒骂。四川弓前手趁势掩近,专拣手持藤牌的步兵,放箭射杀。

    “停!”言寿风得到雷绝招之授意,喝停了弓箭手,步行走上前来,骂道:“你们这些不成器的东西,光顾着自己的脑袋,竟然抢先关门,阻挡自家兄弟的逃命之路。我军乃仁义之师,不与你们这些薄情寡义之徒一般见识。现在我军后退一里,保证不趁机抢关,也算给你们外面的兄弟放一条生路。”随后,言寿风带着弓箭手退开。过了很久,望子关才开门将外面的西夏士兵放了进去。

    “刚才军师为何不让我与来将单打独斗一场?”俞常泰问道。

    雷绝招道:“兵对兵、将对将,戏文里倒是这么唱的。兵对将、将对兵,其实也未尝不可以。此地太过狭窄,交锋之后,战马冲出,已几乎接近敌兵,无回旋余地,故不适合单挑。此外,敌将自恃武功高强。目空一切,冲得离我军太近。这是他自寻死路,须怪我不得。”

    凌向山道:“适才我军完全可以将外面的西夏士兵尽数歼灭或者俘获,请问军师为何将他们放了?”

    雷绝招笑道:“他们的将军已死,群龙无首。放他们回去吵架,正好添点热闹。”

    “军师高见。”凌向山抱拳道:“不过,此地十分狭窄,若吐谷浑快速追来,于我军十分不利。不知军师下一步作何打算?”

    “老办法。天黑以后再攻。”

    入夜,因为是下弦月,再加上高山的阻挡,山谷中漆黑一片。雷绝招调集两辆蔽橹,掩护着士兵摸近望子关。

    刚走近,关门忽然大开,一人手执火把,站在门洞当中。士兵们不知西夏有何计策,忙停了脚步,一个传一个地向后面禀报。

    雷绝招闻听如此怪事,不敢怠慢,从士兵手中拿过一张藤牌,打马驰向关口。走近之后,定睛观瞧,门洞中站立之人原来却是温玉华。雷绝招大喜过望。跳下马来,跑过去,一下子将温玉华抱住,差一点就掉出了泪水。

    相拥片刻之后,温玉华拍了拍雷绝招的肩膀,道:“又军师传信,让你八月一日左右带吐谷浑进冰湖。”

    “八月一日?”雷绝招一想,现在已是七月二十三日,尚有一千多里路程,其中八百里还在西夏境内。如此看来,以行军速度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了。只有逃亡。才有可能符合雷又招总体的安排。

    “望子关的西夏士兵怎么了?”雷绝招问道。

    温玉华道:“他们愿意投降。”

    “那好,请温姑娘带领归降的西夏士兵先行一步。我要等到与吐谷浑接战之后,才能奔逃。”雷绝招道:“告诉三姐,我们四川藉先行士兵共有五万;另有八万大理藉士兵、十一万吐蕃藉士兵和九万剑南藉士兵在吐谷浑后面驱赶。我们准备经岷县、临洮,在炳灵寺和大河家两处渡过黄河,然后经湟源,到达冰湖。”

    “好的,我记住了。我会让又军师派人接应的。”温玉华道:“不过,你现在得先派给我几个人。这里的西夏士兵刚刚归降,我一个人可弄不走。”

    “报──”七月二十五日,一个官差跑进了玉门关西夏守军军营:“有一股土匪袭击了凉州。凉州城请求支援。”

    “再探再报。”西夏将军匡立渚挥了挥手,随即唤道:“亲兵,请乔将军、冉将军过来一叙。”

    不大一会儿功夫,另外两位将军乔中沙、冉鄞江赶了过来。匡立渚将凉州被袭之事说了,并问道:“近日龟兹和高昌可有什么动静?”

    冉鄞江答道:“这一向都没有什么动静。”

    匡立渚道:“为了防止两国行使调虎离山之计,我意马上派出侦骑,向龟兹的楼兰和高昌的哈密方向分别驰出一百里然后回转。其余士兵则集结待命,等候凉州下一步的消息。待侦骑回转之后,再决定留守与增援的人数。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乔中沙和冉鄞江都无异议。

    少时,凉州第二趟快报,匪军略有三万,未亮旗帜。凉州城可能支持不了几天。

    次日,向楼兰和哈密方向出动的侦骑回报两国皆无异象。同时,接到凉州第三趟快报:匪军在城内预先有人接应,只一下就攻破了城门,然后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匡立渚一拍桌子,喝道:“一定是吐谷浑干的!”

    乔中沙道:“事不宜迟,匡将军赶快下令。”

    “留下一千人,其余人等,随我赶赴凉州。”匡立渚道。

    西夏玉门关士兵,皆是骑兵,行动迅速。次日,就赶到了凉州。进到城中,但见官家粮库已被洗劫一空,民间大户人家亦未能幸免。大概是因为匪军想尽快撤离,对于平民小户也就未加骚扰。

    打探后得知。匪军大肆抢劫之后,携带金银细软、粮食布匹等物,已三日前往酒泉方向去了。

    “快追。”

    四天之后,追到了酒泉。一打探,匪军已于两日前离去。

    “匪军的脚程可不慢哪。”乔中沙道:“我们这么追赶,只抢得一日。若是算上匪军攻城,可以说一点都没有追上。”

    冉鄞江道:“匪军押运着抢来的粮草,能有多快?末将以为,他们抢得越多,我们就越能够追上。”

    八月二日,玉门关守军继续追赶,两日之后,到了张掖。一打探,还是慢了一日。

    冉鄞江道:“下一个城池是金昌,再下一个是武威。末将以为,我们应该放弃金昌,抢在匪军的前面,直插武威。然后以逸待劳,等待匪军。”

    “不错。”匡立渚、乔中沙都表示认同。

    那知,等玉门关守军赶到武威之后,武威的官差竟然报告说匪军刚刚离去,最多半个时辰。

    “怎么可能?”冉鄞江摸了摸脑袋:“匪军怎么可能有这么快?”

    匡立渚问道:“匪军撤退的时候,是往哪个方向去的?”

    武威官差答道:“他们往金昌方向去了。”

    “嘿,我们直插武威,他们也直插武威,凑一块了。”乔中沙叹道。

    匡立渚道:“哪有这么巧?这说明匪军之中有高人,事先把我们的行踪都算准了。”

    乔中沙问道:“既然这样,我们还追不追?”

    “追,怎么不追?难道还怕了不成。”匡立渚向武威官差吩咐道:“叫人端水,喝水之后马上赶路。”

    其实雷又招对这边并没有进行什么算计。雷又招认为,人心是善变的,建立在对方人心基础上的算计自然也是不牢靠的。川军在各个城市附近分别埋有伏兵,然后广设侦骑,获得西夏军队的消息之后,以旗号、烟火迅速传递。这样就产生了“敌人想救哪里,我军就先抢哪里”的效果。

    武威至金昌只有一百五十里,但由于连日追赶,人疲马乏,等玉门关守军赶到金昌之时,匪军又是刚刚离去。

    冉鄞江道:“天黑了,休息一下吧。”

    匡立渚想道,也确实需要休息了。便道:“匪军先攻武威,再取金昌,必然是要走景阳,翻越祁连山。祁连山一带,荒无人烟,我军应立即补充粮草,明日一早,继续追击。”

    冉鄞江道:“可官库粮草已经被匪军抢了……”乔中沙道:“冉将军怎么没想到挨家挨户地搜?”匡立渚道:“唉,百姓要受苦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也是为了百姓。取之于百姓,还之于百姓就行了。”

    “看见匪军了。”循着匪军留下的车辙蹄印,过景阳,上盘坡,匆匆追赶。刚追到松树岭,冉鄞江就一声惊呼。

    匡立渚、乔中沙闻声观瞧,也发现了匪军。

    由于山道狭窄,马车已经无法通行,匪军只好将粮草等物资改用马匹驮运。却又因为马少粮多,需要转运多次才能运走。并且,匪军对于马车也不愿失去,几十辆马车正被陆续拆卸开来,准备运走。整个松树岭一片忙碌。

    平地上骑兵冲锋无往不胜,山岭间就不行了。山道崎岖,马匹根本就快不起来,势必被敌人的弓箭杀伤过半。况且,此时前方道路之上横七竖八地堆满了匪军拆卸的马车木料,也

第二卷 第355章 围红盛集

    第355章 围红盛集

    不适合骑兵冲锋。想到这。匡立渚命令:“下马,借松树的掩护,逼近敌人。”

    士兵们纷纷下马,跑步向前,然后往道路两旁展开。看看差不多了,匡立渚亲自击响战鼓,战斗正式开始。

    谁知匪军竟然勇气全无,发一声喊,如溃堤的江水,全都跑了。西夏士兵对战场一加清点,追回粮食约二百石,草料千余斤,缴获骡马十余匹,马车八十多辆。自然,大部分马车是拆开了的。

    冉鄞江道:“值钱的金银细软肯定被匪军先带走了。”

    “匡将军,匪军大概是因为押运粮食,这才无心恋战。现在正是我军追击的大好时候。”乔中沙道。

    冉鄞江道:“前方是湟源。过湟源之后,匪军如果往东,必遭我军驻成县军队的夹击。如果往西,在浩浩冰湖之上他们无处藏身,定然追上。”

    匡立渚沉吟了一下:“好。就先不管这些粮食了。山野之中,想必无人问津。赶上这些骡马,我们继续追击。”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养,四川有一万八千多伤兵陆续归队,剩下一千多名重伤汉子继续在成都养伤。

    大理藉士兵南面截击,剑南藉士兵东面阻挡,吐蕃藉士兵西面驱赶。正如雷绝招所料,很顺利地,就将吐谷浑全**民赶上了剑阁。而在驱赶过程中,双方士兵死伤总计不足百人,称得上大获成功。

    因为要在冰湖决战,大理、剑南藉士兵衣裳较为单薄,需向民间收购棉花布匹,让百姓广做军衣,耗费时日,不能立即投入战斗。只好由吐蕃藉士兵抢先追击了。

    有效的合围,在于行程准确,而行程的快慢则取决于雷绝招所率四川藉士兵退却的速度。但雷绝招所率四川藉士兵急退之时,却并不等于说吐谷浑军民就一定会倾力追赶。必须施予一定的压力,必须确保才行。为此,吐蕃藉士兵在王济恩的率领下,一旦发觉吐谷浑稍有停留,就立即给予不懈的打击。

    这种打击,在剑阁以前是比较有效的。然而,当吐谷浑军民上了剑阁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剑阁之前的驱赶,主要是放箭。而吐谷浑军队亦放箭还击。边射边退。上了剑阁之后,吐谷浑士兵守住险要的地形,还击是比以前少了,但就是不退。

    王济恩认为,此次的驱赶与一般的进攻不同。一般的进攻,真的要拿出包抄迂回的办法,以夺关斩将为首要任务。而驱赶就不同了。驱赶主要是不能让对方在原地舒舒服服地停留,不间断的滋扰最为重要。因此,在王济恩授意之下,吐蕃三将带领士兵,昼夜不停地轮番攻打。

    如此这般,一连打了三日,吐谷浑士兵依然坚守剑阁不退。“零零星星的,射一些火箭上去,让他们救火。”王济恩又生一计:“注意不要放多了,别真的燃起来了。”

    火箭进攻之下,吐谷浑士兵果然大乱。既然这么轻松就能起到扰敌之效,王济恩就撤下许多士兵,轮流休息,培养精神。

    然而,吐谷浑数十万人马亦非易与之辈。虽不说人才济济。却也有几位高人。当晚,吐谷浑武术教头付芷江、萨靖西趁着夜色,从山路绕过战场,袭击了吐蕃藉士兵的营盘。

    这二人,专挑大帐下手,出手狠辣,绝不留情。吐蕃藉士兵被杀四十余名,其中还有一名管带。等到营地鼓噪起来之后,付芷江、萨靖西却凭着高妙的轻功,先行退走了。

    这下可难了。

    要对付这种武功高强之人,就不能让士兵睡觉。但这样一来,扰敌就变成自己被扰了。

    江湖上已有二十七个门派共五百多名高手襄助川军,次主力军这边亦有十名。这些不算,还有尊重和万临山二人,也能退敌。但此时,吐蕃藉士兵军队之中,却一位也没有。

    王济恩想到:别人挂一漏万,小姑娘挂万漏一。这一漏,却是要命得紧哪。当然,如此局面,自己事先也未想到,不能全怪军师。只不过,这也说明了雷绝招其实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只好硬撑了。加上大理、剑南藉士兵在内,二十五六万人轮番上阵,硬撑也是撑得过去的。不睡就不睡吧。

    王济恩想到这里,吩咐亲兵道:“去,请三位将军过来,洒家有要事相商。”

    “是。”亲兵往外便走,差点与进帐之人撞在一起。

    来人一手掀帘。一手按住亲兵的肩膀,轻声道:“站稳了。”同时身子一侧,后面又跟进两位。

    王济恩定睛一看,进来的却是雷招弟和雷再招两位姑娘。后面一位气宇轩昂的老者,却未见过。

    “公公,这位是冰原派的水望潼水师父。”雷招弟介绍道:“他也就是万临山的师父。”雷再招却道:“王公公没有猜到我们要来吧。”

    王济恩一下子纳闷了:这怎么就像及时雨一样,正想它,它就来了?看来,对雷又招、雷绝招二人绝不能小觑。

    通过这三人,王济恩得知了雷又招定下的进湖时间。略加盘算,已迫在眉睫。但王济恩还是按照一贯方式,慢吞吞地将军情介绍了一番,最后才道:“有请三位明晚先发制人,抢在吐谷浑刺客到来之前,先行袭击他们的营地。”

    雷再招问道:“我们现在就去,可不可以?”

    “现在,天已经亮了。”水望潼代为答道。

    次日黄昏,雷招弟、雷再招、水望潼三人如期出发。上了剑阁之后才知,吐谷浑军民早就撤了。

    吐谷浑对于四川藉士兵的追击,固然出于自身原有的意愿,但对于吐蕃、大理、剑南军队的驱赶,亦十分的反感。

    在吐谷浑看来,四川的肥肉部分已被吐蕃、大理、剑南这些列强所瓜分。就剩这么几万士兵的骨头部分,已没有多大油水。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追而已。

    先头部队在望子关附近与川军接了一仗,试探性的,双方都没有多大伤亡。这时,吐谷浑军民在剑阁至沙州一带,前后皆为易守难攻之地形,形势十分有利。

    吐谷浑国王当即下令,前后坚守。对于前面的川军,让西夏军队与川军消耗,然后自己再去收拾残局。对于后面紧跟的吐蕃、大理、剑南军队。则利用剑阁的险阻,予以阻挡。

    谁知,川军在接战的次日,竟往望子关内急急退去了。

    吐谷浑君臣商量之后认为,由于川军在南方屡战屡败,由北往南的交战中川军士气不足;又因为他们尚未在北方败过,由南向北的攻击,川军仍有一些战斗能力,所以才突破了望子关。另一方面,望子关之后,是西夏腹地,西夏军队坚守望子关,不放外敌入内,自然正确;但是,西夏全军二三十万人对川军四万,以众击寡的优势在望子关那种狭窄地带根本就显露不出。故此,若西夏军队虚守望子关,有意放川军进入,也是符合兵法的。

    照此推论,川军过了望子关之后,立即面临着西夏军队的堵截。吐谷浑军队应该顺势掩近,待机消灭脱离大军的小股川军,缴获其辎重。同时,还可以掩护本国民众,沿着军队的侧翼,绕道岷县,经临洮、湟源,取道湟吉卡孟冰湖回到柴达木盆地。

    于是,吐谷浑将所有军队调集在前方,倾力前追。

    过望子关之后吐谷浑才发现,西夏军队只是在成县、礼县、武山一带遥取守势,川军则早已北上。此时吐谷浑军队的位置十分尴尬,西北是川军,东北是西夏军,南面还有吐蕃、大理、剑南军队。为防变生不测,吐谷浑军队马不停蹄,只好追出。随后的百姓更如惊弓之鸟,不敢稍作停留。

    还好,西夏军队没有旁敲侧击。

    过黄河之后,上了山路,离开了西夏的疆域。此后,越走便越接近自己的老巢,吐谷浑军民慢慢放下了久悬的心。

    八月一日,先头部队经过湟源之后不久,追上了在冰湖边停留的川军。登高远眺,看见川军为了防止冰面路滑,正在用布带绑扎马蹄。

    在冰湖上行走,吐谷浑大部分人不觉困难。冰湖上交战,川军必败。此时的川军,已是囊中之物。

    先头部队没有行动,停了下来,等待后援。

    下午,吐谷浑国王到达之时,川军已开始向冰湖湖中进发。

    走吧,走吧,去享用冰湖的寒风吧。吐谷浑国王决定不追,就地宿营。晚饭后,又到了一些重要的谋臣。谋臣们与吐谷浑国王商量之后,决定次日一早,军队直接往冰湖的西边进发。两日之后到达湖西,沿湖岸向南北迅速展开,反向包抄川军。百姓跟随军队前进,在湖心塔乌山住下,响应军队的行动。

    成县,位于天水与望子关两地之间。它东拒天朝关内,南挡天朝四川,十分的便利。近年来由于回纥国势弱,西夏取消了靖远一带的重兵布防,将军队的重心移到了成县。

    西夏国除了各地乡勇捕快官差之外,常规军队有二十五万余人。由于近年东面形势吃紧,西夏国王下令,由荡寇将军匡立渚率兵五万,驻守玉门关,防备龟兹和高昌两国;其余二十多万则全部驻守成县,重点防备天朝四川的进攻。

    是故,西夏成县的军队不仅在人数上占到多数,人才上亦为一时之首选。

    镇远将军李丰源,长期镇守成县,面对强大的天朝,不卑不亢,保住了一个国家应有的尊严。功高权重,爵拜昭德公。

    文殊院士舒政和,精明神算,智谋过人,曾五擒回纥千夫长耿和顺,震慑回纥。西夏皇帝加封舒政和为侯爵。

    虎威将军李文亨、骠骑将军路崇明二人,在高昌、铁勒、龟兹、西夏四国会盟疆场,联合消灭匈奴的战争之中,并驾争先,勇冠四国,为西夏争得了荣誉。

    降魔将军刁思顺,曾千里单骑,抢回金巴布瓶,被西夏百姓奉为民族的英雄。

    成县军队,人才济济,由此可见一斑。

    万临山被温玉华看重而引入川军,在冰原派看来是件大事,在西夏成县军队看来就成了小事了。自从与四川因为不平等贸易交恶之后,西夏就作好了打仗的准备。然而,文殊院士舒政和进言道:“攻不如守。四川向各国大肆倾销各类物资,群情激愤之时指日可待。待到川军人疲马乏之时,再侍机出兵,必然事半而功倍。”皇帝元皓深以为然,当即采纳了舒政和之策,坚守待敌,同时广遣细作刺探消息。

    广元乃是西夏与四川两方军事上的缓冲区域。通过广元,西夏本可以派遗侦骑细作,绕道苍溪、南部等地,对四川进行侦察。但西夏考虑到广元的百姓大都是四川人,四川如果有所布置,不但刺探不到军情,反而可能带回一些虚假的情报。故此,西夏命令细作往岷山、米仓山两处绕道。这样一来,虽然得到消息要延后几日,但还基本上可以保证消息是真的。

    当剑阁旌旗大增之时,西夏成县军队大吃了一惊。这便要打来了么?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一定要拼命守住,绝不能让战火烧到国内。西夏健儿一个个热血沸腾,既有些兴奋,又有点紧张。

    随后,细作回报,四川军队乃是被吐谷浑驱赶过来的。骠骑将军路崇明当即提议坚守沙州,拒敌于国门之外,不理会川军与吐谷浑的纷争。文殊院士舒政和却认为,剑阁至沙州一带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军作战;如果将川军阻在那里,他们与吐谷浑的战争就会延长,反而不利。舒政和建议,开门揖盗,放弃沙州和望子关,让川军与吐谷浑尽快开始消耗性的战斗。

    诸将领争执之间,川军攻下了沙州。

    骠骑将军路宗明再次强调,一定要守住望子关,不能让川军再进一步。文殊院士舒政和

第二卷 第356章 闲调绿绮

    第356章 闲调绿绮

    又生一计,提议将军队沿康县、礼县、陇西、榆中一带斜线展开。使川军进入西夏之后无处可去,只能沿着留给他们的道路,经岷县、临洮、民和,去往湟源,然后在湟吉卡孟冰湖一带与吐谷浑决战。降魔将军刁思顺认为二人所说都不可取,坚守望子关是不对的,应该放川军进来;但是若将军队按照舒政和所说的那样展开,战线又太长了,每一处的兵力将变得十分薄弱,更为不利;因此,应该集中兵力,紧随吐谷浑之后,待机而动。镇远将军李丰源又认为不妥。李丰源认为,若照刁思顺之计,跟远了,将难以阻止川军和吐谷浑对西夏百姓的烧杀抢掠;跟近了又有可能会提前引发战火;刁思顺之计亦不可取。

    虎威将军李文亨不屑与众将争论,径自去了望子关。由于不是正式的调派,没有增兵,望子关力量依然单薄。与川军一加接触,李文亨便被雷绝招指挥弓箭手以乱箭射死。望子关亦很快地沦入川军之手。

    事情还不算太糟,文殊院士舒政和最后终于拿出了能够让众人心诚悦服的办法:“一般说来。城池乃一方重地,定有重兵把守。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军偏偏放弃白银、兰州、临夏、定西四城不管,只在成县、礼县、武山一带展开。这样一来,敌军对成县、礼县一带攻不下,对临夏、白银等城池又不敢攻,也就相当于军队全线展开了。川军与吐谷浑就只能乖乖地往湟源而去了。”

    众将依计而行,竟十分的顺利。据探马回报,川军、吐谷浑的行动正如自己所愿,众将大喜。

    紧接吐谷浑之后,吐蕃军队、大理军队和天朝剑南军队也相继北上而西行,进西夏而又出西夏,都奔湟源去了。

    面对如此匪夷所思的异常军情,西夏众将神态从容,心中皆暗暗吃惊。幸亏有文殊院士舒政和的妙计。不然的话,西夏可能已经大势已去。

    舒政和再次进言道:“湟源那边的湟吉卡孟冰湖正好可以作为决战的战场。这一场群雄混战,却不知鹿死谁手?依本官所见,我军应徐徐前往,守在湖边山上,静观其变。”

    众将纷纷附和,表示赞同。这时,一名士兵气极败坏地冲了进来,报告说百里之遥的天水城遭到匪军洗劫,匪军已逃往武山,请求追击。

    众将惊怒,趁势而起。略作分派,即刻追出。

    镇远将军李丰源与文殊院士舒政和身先士卒,冲在全军的最前面。一路行来,不断传来匪军抢劫的消息。虚张声势的白银、兰州、临夏、定西四城亦被洗劫一空。

    “这他**到底是谁干的?”李丰源望天骂了一句。舒政和亦摇了摇头。四川、吐蕃、大理、吐谷浑的正规军队远在湟源,小股土匪哪来这么强的战斗能力?“难道是回纥?”舒政和再次摇头,暗道:“回纥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循着痕迹一路追击,这一日,也到了湟源。正在观望之时,斜刺里冲出一彪人马。惊骇之时,却发现来的竟是本国驻守玉门关的大队骑兵。

    “这么说,凉州、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等城池,包括一些小镇都也被抢了?”李丰源顿足道:“怎么办,院士?恐怕再不能旁观了吧?”

    “是可忍,孰不可忍。贼子敢是欺我西夏无人乎?”舒政和慨然道:“昭德公还犹豫什么?冲!”

    于是,西夏前军以散乱的队形冲进了湟吉卡孟冰湖。

    泉水汩汩,汇流成溪。溪水潺潺,集聚成河。河面上虽有波涛,然而当严冬来临之时,****之间,河面凝结成冰,就成了镜面。河愈宽。愈远看,它就愈是平坦。这之后,如果再来上一场雨雪,就真的平滑如镜了。

    湟吉卡孟冰湖却不是这样。由于湖面亘古结冰,终年不化,再加上雨水较少、风霜侵蚀等原因,使得它的表面就像冰川一样凸凹不平。有些地方像是排列整齐的凝固的波浪,有些地方则像暴雨击打之后的沙滩。自然,由于雨水沉积的原因,湖面上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镜面。

    雷绝招率领四万川军,急速通过望子关之后,在岷县与雷又招会合。两姐妹立即将各自军队的情况向对方进行了通告。雷又招再对整个计划进行了个别细微的调整。

    由于地域相近的原因,吐谷浑及西夏两国均有不少人到过湟吉卡孟冰湖。

    在吐谷浑国人想来,由于长年累月的辗转迁移,山川地貌的变化对于自身百姓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影响。环境愈是恶劣,就愈能显出自身的适应性。对于冰面的行走,吐谷浑的幼儿都能够四平八稳;而四川等其它军队的士兵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这样一来,湟吉卡孟冰湖就成了绝妙的所在。在这种地方作战,自己可谓占尽了地利。

    西夏国将领却认为湟吉卡孟冰湖靠近西夏,气候寒冷而干燥,与西夏国境内差别不大。在湟吉卡孟冰湖作战,西夏稳占天时。

    然而,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四川军队有了雷又招、雷绝招两位军师之后,不仅占尽了人和之便,而且天时、地利的分布也由此而发生了转化。

    早在四月底,雷又招便确定了冰湖这个决战的战场。五月十日,就通知了雷绝招。在这之后,稍有闲暇。雷又招、雷绝招就让军队进行冰湖的适应性训练。此外,还针对冰湖的特点,事先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来自吐蕃的士兵本来衣着就比较厚实,四川、大理藉士兵的寒衣亦早有准备。意料之外的主要是剑南藉士兵。但由于早在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