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斗舰上面的敌军士兵,估计单人的作战能力就跟刘备这边的情况一样,要比刘军士兵高一些。但运兵船上的士兵人数太多了,数以千计。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人。因而很快,就有敌军自那艘斗舰上面跳海逃命。
“轰隆!”“轰隆!”“轰隆!”这次是连续三声。最先,阎柔看到运兵船被撞,还有点着急。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撞就撞了。运兵船肯定进了水。但也许由于船大,也许由于船身乃木质构造,而根本就没有倾斜或者沉没的迹象。反而是被卡住的敌军斗舰越来越多,斗舰上跳海的敌军士兵越来越多。
随后,又有轰隆轰隆的撞击声传来。阎柔对这种声音麻木了,就不注意了。再看前来救援的那些后续船队的船只。那些船只因为斗舰的出现,并且还因为斗舰一个劲地撞击运兵船,而把目标转向了敌军斗舰。一时半会儿的,恐怕是不会过来的了。
……
阎柔又转到了甲板这个方向来看。还好,跟前次差不多。看上去,无论是刘备那儿还是普通士兵,似乎都再支撑一个时辰也没问题。一定能够等到后续船队的救援。
看了一会儿,阎柔又回到另一边。眼睛一抬,脑袋就嗡的一下——这是因为,运兵船船尾下沉,船头高高翘起,已经严重倾斜了。
在翘起的船头部分,还卡了一艘敌军的斗舰。整只斗舰都已经离开了水面。不再是船了,变成宇宙飞船了。
这便要下沉了么?不会吧。阎柔远远地看见,运兵船上有无数士兵正在往海里跳。士兵的跳海,更是加剧了运兵船的倾斜速度。阎柔就这样傻傻地看着,无计可施。而此时,跟阎柔一样傻傻地看着运兵船的刘军将士,还有很多。
但是敌军斗船的行动并没有因为运兵船的倾斜而终止。
对于敌军来说,刘军的运兵船已经不消理会。它很快就会沉没。敌军共十艘斗舰,被卡在运兵船上的,倒有六艘。另外四艘斗舰立即转向了第二目标,撞击刘军普通战船。而此时,普通战船上面的刘军士兵多数人就跟阎柔一样,已经变成老年痴呆了,手里的桨也停了。这样一来,敌军艘斗舰就斩获甚丰了。
敌军的总指挥太厉害了!他是谁呀?他就是田兰的水军都督美周郎。
第二卷 第312章 海水略黄
第312章 海水略黄
茫茫的大海一望无垠。极目处海天相接。“山映斜阳天接水”里面的天接水是虚假的。大海里面的海天相接才是真实的。远处,水天一色,很难看出海与天的分界线。天的一部分看着看着,就变成了海;海的一部分忽闪忽闪的,又化作了天。然而刘备、阎柔等人却不得不一直盯着看。三百里水路,只是大概的说法。随时青州陆地就会在海天相接的远处脱颖而出,田润到底有没有战船的谜底就在那水天一色的远处揭晓。
刘备的两百战船,失踪的几艘就忽略不计了,按指挥船为标志,分为五队,每队四十艘。四十战船又分为五排,每排八艘。刘备的指挥船走在最前面。由于海上作战,船与船之间位置较远,不便总体指挥,整体船队并没有横向排开。其余四队,就跟在刘备船队之后。
此时,海面有微风。指挥船能够以风帆获得足够的动力。其余战船则依靠士兵的划动前进。整体速度并不是很快。
刘备看了很久,远是没有看见青州的影子。脚没有站麻,眼睛先不行了,就退开一旁休息。不久,阎柔也感觉不行了。也退了下来。就剩下三斗在看了。
……
大战将即,刘备和阎柔的心里都有些紧张。退开一旁之后,都没有说话。两人都比较注意三斗。如果三斗看见青州之后呼喊的话,两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冲上前去。
而三斗却很久没有动静。其余也不是因为三斗的眼睛特别好。而是刘备、阎柔看的时候,三斗根本就没看。一直等到刘备退开之后,三斗这才上前的。所以,三斗才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日头渐渐西斜了。三斗终于说话了。只不过,说的话去是:“州牧,你看是不是该做饭了?”“啊,督邮的是问什么?”由于频率没调准,刘备没能听清。三斗就重新再问了一次。刘备一想,是该吃饭啊。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打仗啊。于是,刘备便下令做饭。
很快,饭就做好了。
一千三百多人的饭,很快就做好了一部分。还是在指挥船上做饭,战船上不做。指挥船上,一次能做五百人左右的饭食。做好之后,刘备就通知停止前进。让一部分船只过来领取饭食。然后又再接着做。
在通知停船之后,刘备又特地看了一眼天尽头。还是海天一色,没有陆地的影子。后来,刘备就没有再看了。过去安排士兵吃饭的事情去了。
……
一共要煮三次饭。巨变是在第二次饭分发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发生的。
发现巨变的人,即不是刘备,也不是阎柔,更不是三斗。三人都在下面的甲板。而且,还不是指挥舱里的士兵。雀斗上面的士兵下来吃饭了。发现巨变的人,是战船上面的士兵。
战船船面距离水面的高度。远低于指挥船。如果说了望的距离,那肯定是指挥船上面更远。既然战船都看见了,那指挥船应该早就能够看见。
不错,能够看见,但就是没有看见。没有看见的原因,是因为指挥船上的士兵注意观察的方向都在前方。而巨变则来自于东方。
前来领取饭食的战船,东、西、北面都有。领了饭食,就得划开。吃完之后,再将碗筷送回指挥船,然而再返回到即将编队的位置。有那么一条战船,在领取饭食之后,正好往东面避让。船里的士兵有人面朝东方,一下,就看见了。
东方有什么?难道是青州大陆?不是,是战船。
……
来的是正规的战船,而不是刘备的那种自己摸索出来的战船。来的船就两类,一是斗舰,一是蒙冲。此时冲过来的,就是蒙冲。
蒙冲,顾名思义,就是蒙面冲锋。以生牛皮蒙背。士兵们全部在生牛皮的包裹之中。船形窄长,迎水阻力极小,速度奇快,专事冲撞。而且,生牛皮上,还开了弩窗矛穴,具有直接攻击的能力。
来的蒙冲有多少艘?一眼望去,约有几十艘,并不是很多。刘备这边,各队都在吃饭,船队的队形本来就比较散乱。被蒙冲一冲,顿时搞了个七零八落。
很快,海面上就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能够辨别的,就是船形不同。刘备的战船要比蒙冲稍稍大一点。而且刘备的战船并没有把士兵蒙进生牛皮之内。
很快,海面上就开始箭矢横飞了。不一定是哪一方射出的箭矢。刘备士兵射出的箭矢,最主要的,是掉入海中。没有掉入海中的,一部分射中敌船,另一部分射偏了。射中敌船的,又有大多数被生牛皮阻挡而跌落落底,小部分插在了生牛皮的上面。但短时间内,还不能对那些蒙冲里面的士兵形成威胁。射偏了的,多数落水了,少数射往其它的蒙冲和自己的战船。
……
蒙冲船少,而刘备军兵多。在发箭方面,刘备军占据优势。但是,由于刘备战船上面的士兵没有躲在生牛皮里面,因而在受箭方面,也是冲当其冲。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必须让船只列队而战。列队之后,敌箭就相对来自固定的方向,那就容易抵挡了。于是,阎柔说:“哥,我众敌寡,混乱与我军不利。命令战船向指挥船靠拢吧。我们以指挥船为依托,列阵而战。”
阎柔说完之后,等了一会儿,却没有听到刘备说话。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总还是应该吭一声吧。更何况现在军情危急,正在交战之中呢。于是,阎柔就往刘备看了一眼。哪知,阎柔却看到刘备呆呆的,似乎着了魔一下。
阎柔就抬手往刘备肩膀拍了一下,刘备才醒过神来。阎柔接着又说了一遍自己的请求。刘备却道:“这个,先别忙。依贤弟看,来的这支船队,是哪家诸侯的?”
“当然是田润的了,”阎柔道,“这儿已经是青州的近海,一般的诸侯,是不敢在这儿放肆的。”刘备笑了笑,反问道:“我军不正好就在这儿放肆么?”
……
眼前战况不利。然而刘备却呈现出一副胜券在握的笃定,这不由得让阎柔暗自佩服。“对,哥说得对,”阎柔大声道,“这一定不是田润的军队!”末了,又补充一句,“田润的渔船都是铁船,哪有军队用木船的?”
其实阎柔的看法并不是这样,阎柔还是认为来敌是田润军。对于田润军,不仅刘备怕,而且其他将士也有点怕。阎柔以为刘备跟自己的看法是相同的。也认为是田润军。故意说不是,是为了激励士气。因此,阎柔顺着刘备那么说。并且,立即将来敌不是田润军的判断通过传令士兵传了下去。
不错,田润的渔船是铁船,而且还非常巨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田润依然存在着没有水军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时间。190年夏季田兰才打下的青州。制造出那样巨大的渔船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在制造那种巨大的渔船的同事,还能不能制造更加巨大的战船,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其实,出征之前,刘备和阎柔就反复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一致认为,没有水军的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而现在,水军来了。阎柔发觉,当时自己和刘备讨论的时候,遗漏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讨论的时候,就认为田润的水军是一支装备铁船的新式水军了。
没有一支装备铁船的新式水军,并不代表着田润不能够组建一支传统的水军。而眼前的来敌,就正好符合这样的条件。从交战的情况看,来敌的训练不错,指挥也很好。来敌的战船,似乎比自己这边的战船更符合水面战斗的特性。除了来敌船只较少之外,阎柔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看出敌方有任何弱小的地方。这样的水军,在青州近海出现,必然就是田润的水军。
阎柔想,刘备一定是看到敌方的总人数较少,准备不惜代价,全歼来敌,所以才故意说来敌不是田润的军队,用以振奋军心。
……
很快,阎柔就听到就有士兵在喊,这不是田润的军队。远处的情形看不真切,而指挥船甲板上的士兵却看得清楚。但见士兵们脸上普遍浮现出喜色。刘备的判断起到了效果。
兵贵神速,宜当机立断。阎柔干脆不问刘备了,直接下达了靠拢的命令。刘备这个船队的四十艘战船,还能行动的有三十来艘,逐渐都靠了过来。靠拢之后,敌方蒙冲就不能直接冲撞了,而只能在外围游弋射箭。由于来箭的方向趋向于固定,战船上的士兵就比较容易躲避了。前面的颓势立即就终止了。
但是,刘备这边还没有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还是只能被动防守。伤亡虽然小了,却未能终止。仍然在慢慢地伤亡。刘备、阎柔都在想办法,但是却没有想出来。
三斗提出,以火箭射蒙冲。蒙冲是蒙了生牛皮的,是很不容易点燃的。不过,在想不出其它办法的时候,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只好先拿出来顶一下了。于是,火箭的命令就传下去了。
果然,火箭没有什么作用。射了半晌,只引燃了一艘蒙冲的生牛皮。并且很快就被敌船扑灭了。
……
阎柔没有想出办法,暗自着急。哪知,敌军的指挥官更着急。很显然,敌军并不想仅仅拥有那么一点点优势,而准备对刘备军施予更大的杀伤。因而,敌军忽然之间,就改变了打法。
敌军忽略集中了十来艘蒙冲,选了一个方向开了过来,接舷登船而战。
这一段,因为战况不是很紧张了,刘备和阎柔都观察了一下海面战场的整体情况。敌方的蒙冲,冲往刘备这支船队的,有二十几艘。往远处看,后面的一支船队,也同样遭遇到数量相当的敌军蒙冲的冲击。再远,就看不见了。刘备共五只船队,两百战船。也就是说,敌军蒙冲的数量,极有可能是一百艘。因为从艘只的数量上看,敌军干的是以一敌二。
但实际上敌军的蒙冲要比刘备的战船小一些。刘备的战船,标准装载三十人。此时便是标准的载人量。根据个头推算,敌军蒙冲每船装载士兵大约二十人。因而敌军总人数,也就是两千人左右。
刘备这边的总人数是上了万的。在我众敌寡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放于旷野,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旷野不行的话,直接肉搏也行。尽量别玩花招。越玩花招,就越是有变数。我众敌寡,本来就有优势。因而越是没有变数,就对刘备军越是有利。
接舷登船而战,本来就是刘备军的期望。只因为敌军蒙冲速度极快,而没有着手实施。哪知,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敌军反而主动肉搏来了,正中刘备、阎柔的下怀。
……
蒙冲还没有完全接触到刘备的战船,嗖嗖嗖,就跳过来几个敌兵。这边,刘备的士兵因为早就看见了,所以也有所准备。敌军一到,刀枪棍棒就上去了。顿时便有好几个敌兵被打入海中。但还是有敌兵躲过了这一劫。
一名敌兵站住脚跟,就意味着后续的敌兵可以从这个位置跟上。只消那名敌兵坚持片刻,他就不再是单独战斗。阎柔就看见了这样一名敌兵。人在空中,刀一展,就是一片刀光。落下来,倒劈开了一些指向自己的兵器。最后,那名敌兵在腹部、胸部被刺中之后,终于踏上了刘备的战船。
阎柔看见,那名敌军士兵极狠。于自己的伤势看到不看一眼,舞动大刀,就与四五个人战在一处。也许是狠劲发作。一时之间,以一敌四居然还不分胜负。
看到这样的武功,阎柔有些吃惊。原来,那并不是普通士兵,而是将领啊。普通士兵,是不可能这样厉害的。
紧接着,后续的敌兵士兵也跃过了船舷。人数逐渐增多。人多了,阎柔就看出来了。原来,敌军士兵个个都很能打。
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军令
第315章 未奉军令
田兰的兵力在占领会稽之后。达到了三万。田兰对于九江郡和豫章郡的征服和占领的过程,前面已经忽略了,这里也不准备重复。在占领九江和豫章的过程中,田兰当然又抓了不少俘虏。但是,这些俘虏却并没有像以来那样全数转为士兵。而是选择了其中的精壮转为士兵。同时,也从各军淘汰了一些表现较差的士兵。因而最后田兰的士兵总数还是三万。
田兰需要大量驻兵的地方有四处。一是九江郡。那里是与荆州交界的地方,属于前线。二是曲阿建业一带。北岸,暂时没有敌情,但今后可能有。另外,就是会稽和豫章两郡。这两郡,都是辖县七八十个的大郡,里面牵扯到许多没有充分开发的蛮夷地区,极易产生纷争。
田兰曾经在会稽留下士兵七千。如果按四七二十八,一分,就没什么重点了。但是,后来田兰真的就是这样四七二十八分配的。还有两千兵,留在吴郡。
田兰这边的文臣,配备得相当齐全。陈郡任会稽太守,顾雍任豫章太守,王朗任九江太守,笮融任吴郡太守。张昭任建业太守、张纮任曲阿太守。六人以下,田兰就不管了。
军事文职,身边有个行军教授郭图,水军还有个陆议。武将方面,凌操和凌统,后来被派到了会稽和豫章,太史慈驻九江,于禁驻曲阿,活生生把周瑜给空了出来。
田兰不知道三国的故事和历史,田润也没有在她面前讲过,因而田兰无法准确定位周瑜。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才呢?据郭图说,周瑜在郭图所擅长的排兵布阵方面要比郭图强上十倍。田兰没有当真,因为田兰知道这年代的人都很谦虚,常常以贬低自己的方式去抬高别人;文人尤其如此。武系将领,田兰不问凌氏父子。田兰认为自己跟凌氏父子还不熟。问于禁,于禁说周瑜能练兵;问太史慈,太史慈说周瑜能上阵;两人都有一句共同的话,那就是:不在自己之下。这个不在自己之下,就相当于文系的郭图说的强于自己十倍了。
最后田兰知道的,就是周瑜什么都会。什么都会,其实就相当于什么都不会。这就相当于纸上的文字。如果其中有几个字的字号大一些,那就突出了,一眼就能看到。但如果所有文字的字号都大一些,处处突出,就又还原为不突出了。
田兰不相信有人什么都会。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田兰自己可以上厅堂。也可以下厨房,但就是两样都做得不够好。以前,田润倒是做得不错的。不过,那个时候的田兰并没有观察别人的自觉。此时回想田润,似乎田润总是说自己不会这个、不会那个。
时间一晃,田兰就有些像把周瑜安排到吴郡去做闲武官了。田兰把周瑜叫来,说:“目前我军共分四处,子义、文则、凌操、公绩各领一处。公瑾以为如何?”周瑜道:“甚善。”田兰又道:“未知公瑾能为我加强何地?”
明摆着的,就剩下吴郡无人统兵了。自青州开始,田兰占领之地,最终维持治安的武装就直接取自当地。因而在完成江南的占领之后,田兰沿袭了这种做法。此时吴郡,并无驻军。有的只是衙役,和当地选拔的巡城士兵。田兰的意思,就是让周瑜自己说,愿意到吴郡。
周瑜却道:“瑜愿为兰帅总领水军。”
“水军?”田兰道,“水军那边,好像……”田兰的意思是,那边好像不缺人了,并且还有点人满为患。但不大好意思说出来。
周瑜道:“本来,瑜也不愿主动请缨。实因为水军对于兰帅甚为重要。不得不尔。不若这样,容瑜往水寨一行。三日之后,倘若水军众将士听从瑜的管制,则委任瑜总领水军;但有一人不服,瑜愿守吴郡。”
田兰一听,敢情周瑜知道吴郡那事儿。就没好再说什么,准了。
……
田兰准备陪周瑜到水寨,顺便跟水军将领们打个招呼。结果被周瑜拒绝了。周瑜请田兰在这三日之内,不到水军去。三日之后才去。田兰答应了。
水军军中有何人,周瑜已经知晓,只是长期没有来往。此去水军,要在短短三日之内,让其心悦诚服,按部就班地潜移默化肯定是来不及的。因而就只有说大话,挑战,然后胜之。并且在取胜的过程中,既要让对手明白自己高明很多,也不要让对方输得太怪。
这当然是有趣的小故事。不过,对于田兰这边的故事,似乎已经说得太多了,已有读者不满了,因此忽略。
三日后,田兰如期到了水军。水军将领蒋钦、周泰表示对周瑜心悦诚服,水军士兵也说,愿意让周瑜来做首领。仅陆议没有说话。
田兰遣退了众人,单留陆议一人问话。陆议却说,自己年纪太小,学识不够。原以为天下无人,有些放肆。希望田兰原谅。今见了周瑜之后,陆议才刚刚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因此,陆议提出,辞去水军行军教授之职,回家攻书。待自己成年之后,再来效力。
田兰默然了一会儿,同意了陆议的辞职。田兰有点喜欢陆议,当然,那是大姑娘对小男孩的喜欢;因而田兰为陆议的辞职感到有些悲伤。
接下来,本来就应该是周瑜代替陆议的职位了。但是,田兰却不愿意。田兰宁愿另外想个名称来委任周瑜,而就是要把水军教授的职位空下。这时,郭图出了一个名称,就是都督,水军都督。田兰一听,感觉好像跟总领差不多的意思,就同意了。于是,择了个良辰吉日,为周瑜封官,还搞了个仪式。
周瑜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好像现代的初中生也会学的啊。那就不重复了。就说一样,对水军很管用的。那就是周瑜能够做出准备的天气预报。其应验率达到24k的纯度。也就是99。99%;这数字类似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一样,并没有人具体统计过。
天气预报,对常人是没有多大用的。雨来了,跑就是;什么,前面也有雨啊,那不跑也行。而对于这个时代的水军来说,意义就非凡了。这时水军的船只非常简陋,能抗风雨。如果只是在长江还好点,一出海,就麻烦了。海面上,没有什么东西阻挡。随便一丝风,就是滔天巨*。有了周瑜,水军就能提前掌握天气。深海航行,就变成了可行。世界之大,哪里都能去了。
周瑜的这个本领,田兰先前是不知道的。直到周瑜把水军拉到海上训练,田兰才知道了。田兰在后怕之余,暗自惊喜。打青州,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了。
……
到底打不打青州呢?田兰拿不定主意。也没有问身边的将领。整日就浑浑噩噩的,看上去没什么主意。但对于水军提出的一切需求,田兰又总是尽可能地满足。长时间地对水军倾斜,以至于陆军将领于禁都人都能够猜出,水军一定会有什么大动作。
于禁能猜出,太史慈当然也能猜出。太史慈这边,与荆州接壤。田兰的精力,主要倾注于会稽、豫章两郡的深度开发。看上去似乎暂时没有向外扩张之意。倾斜水军,让太史慈误以为有可能要进攻荆州,因而也在加紧练兵。
周瑜提出的物资要求,并不是一事性要很多东西,基本上都是分开的。所有的要求,都是公开的。要过些什么东西,一加总,就知道了。通过这些东西,郭图判断出,水军即将出征。但郭图却并没有听田兰说过。于是郭图就找田兰询问。田兰则否定了。
田兰虽然否定了,但郭图觉得田兰否定得很含糊,证据很****。郭图以为田兰是有什么顾忌,不方便说出来,还向田兰表了一下忠心。结果,田兰还是说没有。郭图想,田兰也许是不想让自己参与。就不问了。
十月初,周瑜向田兰提出,水军准备开赴深海进行训练。训练时间长度约为三个月。要说起来,三个月时间对于航海的水军来说并不是很长。但对于陆军来说,就长了。一支武装力量,消失三个月,是不可想象的。因而众人都以为田兰不会批准。哪知田兰一下就准了。
水军再准备了几天。于中旬出发了。过了吴蚣口,驶往深海。再北上,进入黄海。最后,就遇上了刘备的水军。
……
梦金浦里到青州的实际距离大约三百里,这是没错的。三百里水路,六日可到,就需要商榷了。如果每日船行五十里,按除法运算,确实是六天。那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将在傍晚。但如果真的日行五十里的话,第六天是到不了的。那是因为,第六天因为大战在即,需要保持一种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状态。那是非常耽误时间的。因而,前五天的航程就不能是五十里了。
不能是五十里,又应该是多少。五六三十,六五也是三十。每天多走十里,第五天傍晚就到了又怎么办?那也是不行的。因为第五天,还处于一种行进状态,并没有足够的戒备。若到青州,势必不能投入战斗。
那么,刘备这边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这方面,就只有阎柔拿主意了。阎柔的决定是,每天走七十里。
日行七十里的速度,对于刘备这样的船队来说,基本上已经是极限。而四七二十八,又小于三十,因而也不需要担心过早赶到目的地。四日之后,到了第五日,就需要临时判断距离和方位,边探边走了。
如果航行没有偏移,第五天的距离是二十里。那么,在第五天赶到青州投入战斗,也是可行的。事实上第五天清晨,三斗一探,发觉船队早已经偏离了计划的航线,距离青州至少五十里以上。
校准了方向之后,继续前行。上午,速度上是不需要保留的。到了下午,每行几里,就要停下来重新校对、重新判断。而校对航行、判断位置和方向的手段,依然还是传统的方式。那就是尝海水,观洋流,观天色,察风向。最后,三斗判断,距离青州还是在五十里以上。
这样的结果,就相当于第五天一点都没有前进似的。切!
……
周瑜带领三千水军,一路北行,正好赶上了一股洋流,速度极快。就在刘备海军自梦金浦里出发之后的第五天傍晚,见到了刘备的船队。
周瑜率军北上,也是来打青州的。目的跟刘备相同。差别只在于周瑜没有见过田润的巨船。周瑜也想过,是不是要请示一下田兰。但周瑜有些说不出口。毕竟,田兰是接受过田润恩惠的。关羽,并不能完全代表田润。田润事实上,至今未并向田兰做出任何制裁性的行动。
周瑜不知道田兰到底是想打还是不想打,因而周瑜就把自己出征筹备做得很公开。周瑜认为,明眼人稍一思索就会知道水军会出征的。如果田兰不同意,她不会制止。
结果田兰并没有拿定主意。田兰向水军倾斜,乃出自于一种恐惧和张昭曾经描绘的前景。至于在周瑜的行动中判断其出征的打算,田兰还没有那个本事。
……
周瑜见到刘备的水军之后,就把刘备的水军当作是田润的水军了。
周瑜的第一反应是后退、侧避。遭遇战不是周瑜喜欢的。周瑜避开刘备的水军之后,找到一个礁石群下锚。然后周瑜叫过蒋钦,带了几个士兵,驾了一艘蒙冲,亲自去侦察了刘备的水军情况。
亲自去,意味着周瑜很大胆。而接近刘备海军之后,周瑜又很仔细。保持足够的距离,并且船行较慢。借着夜色的掩护,蒙冲转了很大一圈,将近两个时辰,周瑜才侦察完毕。然后才回到了那个礁石群,谋划次日的行动。
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战
第313章 登船接战
接舷跨船肉搏,原本是刘备军的愿望。士兵肉搏的能力。就个人而言,或有高低,而就整体而言,拼的往往就是兵力,也就是人数。刘备这边,人数上万,而来敌只有两千。因而肉搏战对刘备军有利。只因为敌军蒙冲速度极快,而无法实施。如今敌军主动过来,本来应该是好事,哪知,敌军士兵人作战能力会有这么强。
双方在七八条战船上展开厮杀。假如能够将时间固定住,就能够发现,在某一时刻的交战人数其实并不多。敌军冲过来的士兵接近两百人,交战的仅为五十人左右;另外一百多人被堵在后面。刘备这边,四十艘战船有兵一千二,同样并不能全部赶到战场。厮杀前沿的士兵也只有七八十人。
也就是说,总体是一千二对两百,六比一的比例;而实际上去是八十对五十,连二比一都不到。要说八比五的比例本来也应该占据一定优势的,但敌军士兵搏斗技艺个个精湛,刘军不仅没有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