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接下来,刘备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打扫战场,整编俘虏,清理襄平府库物资等等。在这个时候,四名高级文吏的优势得到了完全彻底的凸现。总共两天,就完成了一切琐事。第三日,天一亮,刘备军朝着草原的深处进发。这也就阎柔所说的第二个“逃”。

    俘虏的襄平士兵比预计的两万要多一点,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五千人左右。这倒不是说阎柔没有算准。而是算准了不好意思说。在一般情况下,都只能说我军英勇。我军既然阵亡一万,就不好说敌军只阵亡五千了。因此,那个时候阎柔说敌军阵亡两万。阎柔想过,如果不实施第二个“逃”的话,两万俘虏与三万五千名俘虏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都是不能上战场的。因而也不算说谎。多出的一万五千人,要等他个三五个月之后,才能慢慢地发挥作用。

    将近八万人撤出襄平,花了一个时辰。这算是非常快的速度了。非常时刻,需要抢时间。所以就多头并进,一定要赶在公孙康、公孙恭到来之前,撤出襄平。

    这么说,好像还不够。还不仅仅是在公孙康、公孙恭到来之前撤出襄平,还要更早。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公孙康、公孙恭率军赶到襄平的时候,刘备军早已远去,不可能赶上。那个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打内战。如果刘备军队离开的时间并不长,在父仇的驱使之下,说不定他俩就会拼了死命地追赶。如果出现那种情况,阎柔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了。

    第一天下午到达,开始围襄平;第四天上午撤退,午时之前全军消失。总体算来,刘备军队在襄平的时间将近四天。

    当初打下十座县城的那个时候,刘备军并没有立即有所动作。而是做出了一副占领的假象。因此,公孙度这边飞马报信的使者路上所花的时间,就算是相互抵消了。随后,公孙康大军出发,刘备军也在差不多的时候,同样出发。等公孙康的军队到达新昌一带的时候,刘备的军队也几乎到达襄平。这时,在行军中途,由于刘备军队需要避让公孙康的大军,所以比较麻烦,多花了一天的时间。这么算来,刘备军总共领先了公孙康的军队三天。

    公孙恭那边实际上是有一定问题的。玄菟、乐浪一带,土地辽阔。真要是丈量一下,怕是有两个辽东那么大。但由于人烟稀少,开发不足。人们走到一定的地方,就不往前走了。就算如此,公孙恭如果真的驻扎在玄菟的话,距离新昌一带的距离就比昌辽远得多,应该比公孙康晚到才是。但实际上公孙恭却先到了。

    于是乎,公孙康一到,就引起了怀疑。心里面就在猜想,公孙恭到底是在打什么鬼主意。当时。公孙恭的军队已经向百姓打听过了,得知刘备于四日前往北去了。不过,公孙康可不敢相信。公孙康就又打听了一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打听。如果是一般的打听,一问一答,就算是完事儿了。而现在,由于刘备四日前北行的消息很可能是公孙恭的圈套,因而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起来。向百姓打听,首先需要核实百姓的身份。到底是真的百姓还是公孙恭的士兵假扮的。问询的人也非常之多,分头问,问几百几千个百姓。还派出小股人马,到附近的村寨里面去问。最后,公孙康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刘备北行。不过,就不是四日前了。就这一番盘问下来,已经多花了三天了。

    这个时候,无论是公孙康不是公孙恭,都没有认为襄平会有什么危险。在他们的眼里,襄平是有大军驻扎的,并且驻扎襄平的大军,都是能征惯战的老兵;而且,公孙度本人的指挥能力,似乎也要比两个儿子要强上那么一点点。又怎么会有危险呢?

    然后,关于谁先行谁后行的问题,两兄弟又商量了一天。最后拿出的折衷方案是一起北上,各走各的路。

    两兄弟都不想走在前面,因而分头北上之前,正常速度就走了两天,然后两边都扎营不走了。两兄弟互派哨兵,侦察到了对方的情况。有心到对方营盘里去催促一下,却又怕自己被催促。于是,就心照不宣,准备一直驻扎下去了。

    当初公孙恭在新昌一带打听到的动向是刘备军于四日前北上。往襄平,行军速度正好就是四日。但刘备军需要避让公孙康,多花了一天半。公孙康盘问花了三天。三天中的第二天下午,刘备军到达襄平。公孙康调查完毕的那天上午,刘备拿下了襄平,杀了公孙度,并立即开始打扫战场。公孙康与公孙恭为谁先谁后的事情商量了一天的同时,刘备那边完成了府库物资的清点启运及俘虏的整编。最后,当又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公孙康、公孙恭分别拔营北上;襄平那边,刘备军队开始撤退。

    共四日路程,公孙康、公孙恭走了两日就不走了。就这么驻扎下去。此时,如果有人自襄平出发,前往军营报信,那他们是一定能够收到的。但可惜这样的事情并不存在。只有极个别的百姓,正好出襄平南下,又下好看到了军营。但百姓对于这种驻扎于乡间的军营是会躲避的。城池内或者城池旁边的军营是长驻军营。长驻军营里面的士兵是会守纪律的。如果不守纪律,打了东西或者杀了人,百姓一告,最后作案的士兵就会被追究。但野外就不同了,野外的军队也就等于是处于战斗状态下的军队。相当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是没地方告的。因此,百姓就躲了。公孙康、公孙恭两弟兄迟迟没有得到襄平的消息。

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处

    第269章 愁思何处

    就这样,公孙度的势力就覆灭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传檄而定”。也就是向所谓平州四郡的所有郡城、县城传檄,也是传信,让其承认刘备的统治。

    经常会看到“传檄可定”的描述。说的就是只需要派一个传信兵,把信息传到,然后那些郡城、县城就都承认你的统治了。刘备此时的情况,正是这样。刘备这儿,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那些郡县、县城则没有。因而才能够做到“传檄而定”。

    不过,“传檄而定”这是第一步。承认了统治,还并不是真正的统治。承认了统治,就等于是承认给你上税纳粮。而那些郡城和县城的管理,却还是一点也没有改变。这样可不行。刘备治理地方,是一定要整顿吏治、理顺门路、清除冗余的。因此,刘备会对所有的郡城、县城的施政,逐一进行整治。

    逐一整治,那是非常花时间的。要想缩短时间,通常采用中心开花的办法。刘备这边有四名高级文吏,而所谓平州,又正好分为四郡。一人一郡,四个地方一齐开花,那速度就快多了。

    田楷在辽东郡郡治所在的襄平县城,单经在辽东属国郡郡治所在的昌辽县城。关靖在玄菟郡郡治所在的高句骊县城,邹丹在乐浪郡郡治所在的朝鲜县城。从整顿郡城开始,由上到下,进行快速的改革。

    军队方面,这一段时间内增减频繁,但人数变化却不大。我们说刘备的士兵,实际上还应该加上修饰语,叫做野战军或者中央军。而各个郡城、县城里面也还是有士兵的,那些士兵就是驻军。驻军主要接受中央军队的命令,同时也接受地方政府的命令。当驻军在一个地方驻守的时间过长时,这种双头命令就会发生偏移,变成地方政府的军队了。因而,每过一段时间,驻军都是要换防的。而眼前这种整体政权改变的形势下,那就更是要换防的。

    刘备这边,实际施行的还并不是变换防地。而是将地方驻军收归中央,另外将来自北平的士兵派驻到地方上去。这样一样,对于地方,就能够放心了。收归的原驻军,就在眼皮子底下,也不可能生出什么事来。

    换兵的事情,说起来是相当容易的,几句话就说清了。但做起来却是非常繁琐的。整个过程,花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时间里,阎柔可算是忙坏了。

    ……

    如果换成是郭图那样的专业军师,这事儿也没什么难的。但可惜阎柔不是专业的,阎柔是半路出家的。或者说阎柔是自学成才的,因而阎柔的基础就差了那么一点点。运筹设计方面,阎柔已经不差了,但应付军中的琐事,却时时力不从心。

    真正要说起来,这些琐事跟文官所经办的事情倒是比较接近的。据不可靠的猜想来说,天底下干这样的琐事,最得心应手是人是陈群。也就是文为主军为辅的那种材料。

    如果治理方面的事情不那么忙的话,四名高级文吏一出手,当然可以迎刃而解。但可惜不巧,四名高级文吏正忙得焦头烂额,不可能来帮忙的。而军队这边,除了刘备,便只有公孙续和严纲。公孙续和严纲打仗还可以,做这些琐事只会越做越糟。刘备倒是有点墨水的,但阎柔怎么好往刘备那儿推呢?因此,也只有硬生生地承受了。

    要说起来,理顺一下军队,换个防而已,这些都是小事。在其它势力里,这些小事都不用交待了。不过。这样的小事,对于阎柔来说,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经历。也就是说,阎柔借着这一次的小事,补上了基础的一课。虽然说,比起专业的科班出身的军师尚有不足,但也足以使阎柔的运筹设计的本事更上一层楼了。

    其实很多学问都是这样的。就拿写作来说,要提高写作水平,也同样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的。琐事,看上去跟运筹设计的关系不大,但经历了琐事之后,再次运筹设计的时候,就会更加的缜密和周到。

    ……

    两个月之后,琐事完成了,然后就该办大事。相对于阎柔来说,大事反而比琐事要容易得多。所谓大事,其实就是全境的兵力布置问题。此时,刘备的兵力,除去地方驻军之外,有兵七万。需要重点防御的地方,是长城关。需要一般防御的地方,则是西线与草原接壤的地方。由于阎柔对于这片草原非常熟悉,对于草原的一般性防御,就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阎柔决定,在襄平布置两万士兵,一般性防御西面的草原;在长城关布置两万士兵,防御田润。在新昌一带的县城郊外布置一万士兵。这一万士兵既可以防御西面的草原,又可以增援长城关。剩下的两万士兵,则派驻到玄菟和乐浪。

    可以明显看出。七万士兵实际上分成了五万和两万。前面的五万士兵,才是用来防守的。而派驻到玄菟和乐浪的两万士兵则不是,他们是用来开拓疆土的。

    这里,开拓疆土,并不是要讨伐谁;当然,也不排除要讨伐谁的问题。早在公孙度讨伐玄菟、乐浪两郡的时候,阎柔就随军到过一次。因而,阎柔认为,玄菟、乐浪两郡土地辽阔,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因此,这才派了两万士兵到这边,开拓疆土。

    这两万士兵的任务,当然不是防守。而是像现代的地质勘探队员一样,对国土进行搜索和测量。遇到土匪的时候,肯定是要实施严厉打击的。没有遇到土匪,他们就相当于一般的工作人员。

    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地质测量方面的人员。绝大多数地图,都是旅行者画出来的。此时,由于治理的需要,产生了军事行动。而以军队的力量进行勘察测量,虽然有些专业不对口,但有总胜过无,不能说不是一个极大的、划时代的进步。

    ……

    故事里面的人不知道结果。但是,通过勘察,他们慢慢地,就知道了结果。而那个结果,读者肯定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刘备得到了辽宁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地图,而且仅仅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地图的得到,而使得土地面积剧增。直接的后果,就是粮食产量的剧增。间接的后果,还有沿海的渔业。总而言之,都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刘备却显得兴味索然,少言寡语。过了几天,刘备头上居然还早出几根白头发了。

    阎柔是一个坚毅的男人,但却并不是一个心细的男人。对于刘备的情绪,阎柔忽略了。最后,还是邹丹看出来了。

    邹丹看出刘备情绪不对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刘备询问。而是先旁敲侧击了一下其他人。但是,邹丹没有发现任何结果。所有的事情,都是高兴的事情,没有一样是能够使人发愁的。那刘备到底在愁什么呢?于是,邹丹找阎柔商量。

    ……

    阎柔看见邹丹来寻,道:“哟,稀客、稀客。今儿个怎么有空上我这儿来啦?莫非是酒瘾发作,要拼两盅?”邹丹道:“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找你,是有正事。阎司马把他们都叫走吧。”他们,指的是正在跟阎柔说话的两个人。

    “那好,你们就先回去,”阎柔打发了那两个人,转过头来,“原来邹太守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呀?我说最近怎么耗子少了许多。”此时,刘备已经委任邹丹为乐浪郡太守。

    邹丹道:“此非说话之所。事情严重,进你屋去说。”阎柔答应了一声,把邹丹让进屋内。各自找地方坐了。也没有上茶什么的。然后阎柔问:“这下,邹太守可以说了吧?”

    邹丹道:“吾要说之事,乃玄德公最近的情绪。不知道阎司马注意到没有,最近接连都是好事儿、喜事儿,可玄德公却整日精神不振,并且还愁白了头。”

    “啊,有这事儿?”阎柔想了想,“好像是。我平素里没有注意,这会儿想来,似乎哥哥的情绪确实有问题。”邹丹道:“那依阎司马所见,我哥是因何为愁呢?”

    “这可难猜了。也许,着了风寒也说不定,”阎柔突然一拍大腿,“对啦!邹太守刚才好像说过,说我哥有白头发了么?”邹丹道:“是啊。确实有白头发了。可是白头发。跟玄德公的心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怎么没有关系?”阎柔道,“我见过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长了白头发,然后一成亲,头发就黑了。哥哥应当是想女人了吧?不过也是,都三十大几的人了,还没碰过女人,这事儿我俩得好好张罗张罗。”

    邹丹则道:“恐怕不是吧?玄德公如果想要女人,那还不容易?更何况玄德公三十多岁了,娶妻乃是名正言顺的事儿哪,也不需要愁成那样吧?”

    “那倒也是。若真是为了女人,大家都是好兄弟,有什么不好说的呢?”阎柔道,“不过,若不是为了女人,我倒真的猜不出还能有什么别的事儿能让哥哥发愁的。”

    “阎司马后来,有所不知啊,”邹丹道,“玄德公目前的势力,来自于平北。而平北,则以公孙伯珪为太守。玄德公乃公孙伯珪之好友。在公孙伯珪丧命之后,玄德来投,只是客卿身份。后来,袁绍先是相约进兵,共讨韩馥;后又撕毁盟约,拒不割地。为讨袁绍,北平军暂奉玄德为主。直到现在,玄德都只是暂代故友之位。而公孙续,则正是公孙伯珪的儿子。据某猜想,玄德公一定是为了是否还权于公孙续而烦恼。”

    “哦?还有这事儿?”阎柔想了想,道,“这事好办。据柔看来,那公孙续根本就没有上位之意。晚些时候,柔亲自去找公孙将军问个明白。如果属实,则约个时间,直接让公孙将军提出,请玄德上位。这不就成了?”

    邹丹道:“那要是公孙将军也有争权之心呢?”阎柔道:“那就难办了。少不得,某还得先请严将军。让严将军作为策应。尔后某再去请公孙将军喝酒,待其半醉之时再拿话问他。若其不想上位,就按刚才说的办;若其仍然有心掌权,就让严将军将其诛杀。邹太守以为如何?”

    邹丹想了想,道:“善。此计当行。不过,丹也想到一点。玄德公因为掌权之事而愁,毕竟只是丹一厢情愿的猜测。故尔,丹想同时寻觅身家清白的绝色女子,以备届时向建议玄德公娶妻。”

    阎柔道:“不错、不错。寻觅女子的事儿,便由邹太守负责张罗了。我呢,明日一早,便赴长城关找严将军。事不宜迟,希望我们早日成功。”

    ……

    次日,阎柔也没向刘备打招呼,就直接出发了。反正刘备这段时间都因为心情不佳,什么事都不问的。次日,阎柔赶到长城关。给严纲一说,一拍即合。严纲当即带了三名亲兵,加上自己,共四人,跟阎柔一道出发。严纲换成了普通士兵的装束。猛一看,并没有严纲在内,而只是四名随从。

    四人北上襄平。长城关北上襄平,大军要走五天。因为四人轻装,故此只走了三天。找到公孙续之后,阎柔与公孙续叙话,严纲等三人因为属于随从的身份,只能是门外侍候。

    随从当然也是可以吃饭的。不过,却是在另一个地方吃的饭。严纲知道,阎柔这边需要把公孙续灌个半醉,一时半会的还不会动手,因而就放心地跟其他三人去吃饭了。

    当然,严纲这边没喝酒。公孙续这边倒是提供了酒的,是四人自己没喝。四人很快吃完了饭,就又跑到阎柔、公孙续喝酒的房门外肃立侍候。四人的动作,在公孙续的其他士兵的眼中看来,是很正常的。

    当然,严纲不仅仅是肃立。而且严纲还十分注意听着屋中的谈话。过了一阵,严纲就听到阎柔正面询问公孙续了。

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赏

    第270章 升官得赏

    严纲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这要是一言不和。就需要拔刀杀人的。严纲与公孙续的个人武艺不相上下,但现在公孙续多喝了酒,又没有防备,杀掉公孙续倒是有把握的。但是,杀掉公孙续之后,要想自军营中全身而退,就比较困难了。那个时候,凭着个人武艺硬冲是绝对不行的了,只能端出阎柔和自己的身份。但襄平的士兵们在公孙续突然被杀的情况下,还认不认阎柔和自己的身份,就很难预料了。

    还好,严纲听到公孙续说,自己根本就不想上位,并且对阎柔提议的进言计划大加赞同。严纲也就放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严纲进不进去呢?从安全的角度看,进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一进去,也就等于向公孙续承认了,这边有个暗杀计划。照公孙续现在的情况看,也许是不会在意的。但是,保不齐今后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就在意了。到时候再秋后算账,就复杂了。因此,严纲并没有进去。

    最后,席散。阎柔出来了。跟严纲等人会合之后,帐中歇息。次日,南下。公孙续这边的麻烦就算是消息了。单等约定的日子,向刘备进言了。

    ……

    邹丹这边寻觅女子的事情很不顺利。最初,自然找的是身家显赫的门第。结果没有。然后,又扩大范围,调查所有大户人家的闺女。结果还是没有。身世清白的女人不少,绝色女子也有几名。就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没有。就只好再次扩大调查范围。除了郡治所在的朝鲜,还调查了附近各县县城。眼看着约定的进言日子就快临近,却依然没有着落。邹丹又来找阎柔商议。

    当然,邹丹先说了些好话,对于阎柔摆平公孙续的事情,大加称赞;继而,邹丹就开始吐苦水,介绍了一下寻觅女子方便的困难。最后,邹丹问,如果你阎柔就是刘备,那么,在身家清白和绝色女子当中二选一,选谁。

    阎柔道:“妻子,当两者同时具备。今有德无容、有容无德,便不足以娶妻。既如此,建言我哥纳妾罢了。”“纳妾?”邹丹一拍脑袋。“我咋把这事儿给忘了?”

    ……

    约定的进言日子终于到了。不仅公孙续、严纲来了,田楷、单经、关靖也来了。另外,三支万人队的将领王颀、鲍隆、霍弋也来了。公孙续、严纲还带了两名副将,分别叫做董厥和魏邈。另外,还有一名文官,叫做陈元。原来的四名高级文吏驻守四郡之后,刘备这边的文事需要人打理。挑来找去,陈元就出现了。用了一段时间,发觉此人颇有才干。

    聚在一起之后,有武将七名、文官五名、军师一名,也可算是济济一堂了。刘备这边的高级将领,已然初具规模。

    刘备是被阎柔拉来的。刘备问有什么事情,阎柔就是不说。刘备当然也不疑心阎柔会对自己不利。就阎柔那点武艺,刘备一只手就能打赢。

    进了堂屋,刘备一瞧,哟嗬,全来了。刘备这段时间,仅仅是愁目不展,而并不是被蒙蔽了心智,一见之下,刘备就猜到众将私底下约定了什么大事。因为这些将领。平时分居各地。到得这么齐,不约不行。事情小了,不可能惊动全部将领。

    因此刘备问道:“哦,你们有什么大事要进言么?”眼睛看着阎柔。刘备以为,众将的代言人应该就是阎柔。“叔叔,续儿有言要进。”刘备扭头一看,原来是公孙续。“哦,什么事?但说无妨。”刘备道。

    公孙续道:“今我军已经全面占领昔日公孙度全境,并且还新拓疆土数百里。故此,恳请叔叔晋位平州牧。”平州,是公孙度自己叫的。就原来公孙度的地盘来看,疆土面积,要算一个州也还是可以的,就是人口少了一点。关键在于平州并不是汉室皇室的划定,也就是说,没有官方的认可,因而就显得有些不合法。远一点的,如益州那边,根本就不知道有平州。当然,北平很近,就在旁边,刘备麾下都知道平州。

    没有得到汉室官方认可,而现在的汉室,早已经江河日下,自身难保。既然州牧的人选可以自定,那新成立一个州,也就没什么不可以。而且,那平州也不是刘备自称的,而是从公孙度那儿沿袭过来的。再加上新拓的几百里疆土。称为州,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刘备也没有坚持什么,答道:“好,如果诸位都有这个意思,那备就晋位平州牧吧。”刘备这样说,主要是考虑到众将的官职问题。就像演义中刘备晋位汉中王一样。只有刘备晋位了,刘备手下的官职才能往上进位。此时,刘备竟然没有注意到公孙续放弃自己上位的表示。

    ……

    刘备没有注意,首先表示刘备心胸坦荡,不在意这件事。其实,也表明刘备非常有知人之明。早就知道了公孙续的内心想法。最初刘备还要公孙续的身份看着是自己权位的一个威胁,但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公孙续对自己的威胁很快就缩小,最后消失了。因而刘备也就不再去提防公孙续了。

    众将当即表示都是同样的意思,希望刘备进位平州牧。刘备听了,道:“也好。不知道众位有没有准备仪仗?如果早有准备,择日不如撞日,立即便可以祷告天地。”说到这里,刘备笑了起来,“哈哈,也不是撞日。今日诸位有备而来,今日一定就是吉日。是不是啊?”

    邹丹见刘备虽然面带笑容,但说话的时候中气不足。显得内心并不欢喜。于是便道:“启禀州牧……”“呵,这就叫上了,”刘备笑问,“什么事,直言即可,直言即可。”

    邹丹道:“启禀州牧,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女。故属下提议,请州牧纳妾。”刘备听了,诧异地问道:“你这话可有点怪啊。为何不是提议娶妻呢?”邹丹道:“只因属下并未寻觅到合适主母身份的女子。现有之女,仅能纳妾。”

    “哈哈哈哈。”刘备笑了一阵,道,“我说你们这些人,偷偷摸摸的搞些什么呢?刚才续儿进言的晋位平州牧,算公事,备答应了。不过,娶妻纳妾算私事,备决意驳回。”

    ……

    刘备这话说得很绝决。让阎柔等人准备好的许多说辞,都没敢再说。接下来,刘备就下令到院子里摆香案,行了个简单的仪式,将晋位平州牧的事情,祷告了天地。当然,天地都没有表示异议。这就算是担任了平州牧了。

    仪式完毕,现场的东西自然由小兵去收拾。众将又重新回到堂屋。刘备道:“既然备已然晋位,那么诸位的职位也水涨船高,上升一级。陈元,这方面可有什么提议?”陈元此时是主簿,相当于刘备的秘书。故此询问陈元。

    “有,”陈元道。这个时候,谎称没有准备,是逃不过刘备的法眼的,“阎柔由行军司马升任行军教授,卑职由主簿升为长吏,公孙续、严纲二人升为中郎将,王颀、鲍隆、霍弋、董厥、魏邈五人升任校尉。仅田楷、单经、邹丹、关靖四人职位不动,仍为太守。”

    刘备道:“准了。下来后,拟好文书,重新刻印,办妥诸事。田楷、单经、邹丹、关靖四人未能升职,各赐金十斤。”

    众人一齐跪地拜谢。

    ……

    众人升官发财了。这样的喜事,接下来,自然是要庆贺一番了。当然,对于庆贺,也早有准备。而且,众人是按照刘备娶亲的规格去准备的,更加排场。更加热闹。结果,并没有娶亲,也就压缩了规模。

    刘备这边,并没有田润的那种大圆桌,也就是一般的桌子。加上刘备,有十四人,也就坐了两桌。

    酒过三巡,邹丹道:“州牧,丹有一言相询,还望州牧不吝见告。”刘备道:“但问无妨。备襟怀坦白,事无不可对人言。”

    邹丹道:“是这样的。这些日子,丹见州牧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为了替主分忧,丹便与阎教授反复合计。想来,无非两件事,就是权力和女人。故此,才有了今日之事。但是,丹见州牧似乎疑虑未去,心中块垒仍在。州牧可否说出来,让众人替主分忧?”

    “嘿嘿,”刘备浅笑了两声,道,“拿话套我啊。那事儿,我也是可以说的。不过呢,今日是喜事,说那些烦心事会败坏诸位的兴致。故今日不说也罢,咱们改日再叙。”

    阎柔道:“哥哥,你还是我哥哥嘛?一定是!无论你是否晋位州牧,无论我是否升任教授,你还是我哥哥。升职得赏,固然是喜事儿。但此是标,解去哥哥心中的苦恼才是本。诸位也别怪我说泄气的话。今日之会,咱们为了啥?不就是冲着哥哥的烦事儿来的嘛?如今升官了,得赏了,但是呢,哥哥的烦心事儿咱们还是不知道,咱们失败了啊。所以啊哥哥,大伙的高兴是假的。哥哥你不高兴,大伙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说吧,把那些不高兴的事儿都说出来。俗话说,一人计断,两人计长。大家一合计,说不定就能把它给解决喽你信不?”

    ……

    刘备沉默了一下,道:“要我说,也行。来,咱们先**三杯,喝了再说。干!”众人依言干了。刘备接着又让大家吃菜。阎柔道:“哥哥今儿个是怎么了?这么推三阻四的,可不太像哥哥的为人啊。”刘备道:“备不是推三阻四。备是要诸位吃点喝点。因为那事儿,不说则已,说了,只怕诸位也是几天内吃不下东西了。”阎柔道:“那么严重?我可不信。”刘备道:“信也罢,不信也罢。还不抓紧时间吃?吃了,我才说。不吃我偏不说。”阎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