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强国-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月底,经过了接连几天的谈判之后,英国人同意放弃在华的特殊利益,将7处租界全部归还给中国。至于香江问题,双方则暂时搁置。

    自此,除了日本人还在坚持之外,其余的列强都已经妥协了。至于日本人,吴皓轩也不相信日本人能够撑得了多久。没有了中国的市场,这对于日本的经济发展,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外交大臣阁下,贵国海关拒绝我国的商船进港,拒绝我们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这会引发战争的。大日本帝国希望贵国好好考虑一下。”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气急败坏的吼道。这些天来,被拦截在中国港口外的日本商船多不胜数,使得日本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拖一天,这些商人们都会付出巨大的损失,这对于日本的工商业,也会造成巨大的打击的。

    或许是因为过于焦急的原因,林权助公使嘴角的长了水泡了。日本政府指示他,一定要让中国人放弃对日本商船的拦截,绝对不能够让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日本关上大门。

    可是,对于中华帝国提出的那些条件,日本人有不愿意放弃。日本在中国一共有五处独*立租界,另外还有鼓浪屿的公共租界。除此之外,日本在华的那些特殊利益,使得他们可以享受不少的特权。如果就这样放弃的话,那未免有些太可惜了吧。

    只不过,现在中华帝国的态度十分的强硬,如果日本人不同意放弃那些在华特殊利益的话,中国市场将彻底的对日本关闭。这样的话,损失最大的,还是日本政府。

    “公使阁下,我们的条件已经很明确了。日本在华的特殊利益,必须要放弃。日本也必须要承认中华帝国拥有的关税自主。这样的话,我们会对日本开放市场的。”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耐着性子说道。现在,他是一点都不着急了,连英国人都已经妥协了,剩余的日本人,根本就不足为虑了。反正,即便是拖下去,对中华帝国也更有利。

    “这不可能!那些特殊利益是日本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得到的,岂能这样就放弃呢?你们这是违背条约,是不道德的行为。”林权助气急败坏的说道。

    “那我就没有办法了。太子殿下已经决定了,只要日本一天不放弃那些特殊利益,日本的商品,就别想进入到中国市场。”唐绍仪冷冷的说道。(未完待续……)

    PS:第一更到,求订阅,求月票和推荐票!感谢书友150607052533321、恋楠雪狼、欢乐派对、宁乡县东山村刘利金的打赏!感谢书友野狼1978、我是小白555、飞越中的王者、YLYL、抗日先生、叁道风、数据洒家的月票!

第三百四十九章 阻击日本(求月票)

    现在的日本,还只是一个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而已。尽管,他们的工业化程度比中华帝国要高不少。但是,这主要是日本的轻工业发达。其重工业,除了造船业和军工产业之外,也不比中华帝国发达多少。

    随着中华帝国迎头赶上的话,在重工业方面,日本绝对是无法和中华帝国相比的。别的不说,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那些原材料,都需要向国外进口。反观中国,则没有这方面的劣势了。即便是现在,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已经数倍于日本了。双方的差距,还会继续越拉越大的。

    日本的轻工业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则是中国。日本本土市场以及朝鲜市场,都非常小,根本就无法满足日本的工业发展。所以,邻近的中国市场就成为了日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了。另外,来自于中国的原材料,也是日本工业发展所必须的。

    现在,中华帝国海关禁止日本商船靠岸,日本的商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日本人也无法从中国购买他们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在这样的打击之下,日本的工业很快就会进入寒冬的。一旦这样下去,日本的财政都会崩溃,更别说是发展军备,整军备战了。

    日本内阁,这段时间已经召开了多次会议了。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对策。中华帝国的态度强硬,他们既不想对中华帝国妥协,又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这根本就是无解的难题。

    “诸位,大日本帝国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让大日本帝国平安的渡过这一次的寒冬才行。要不然的话,明治维新以来的发展成果,都将毁于一旦。”西园寺公望一脸的郑重。

    “首相阁下,从我们的商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到现在,全国已经有上百家的企业倒闭破产了。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持续下去的话。倒闭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并且,除了那些小企业之外,甚至还会波及到那些大企业,这对于日本的工商业来说,将造成沉重的打击。”农商务大臣松冈康毅沉声说道。

    “日本人再一次拒绝了我们的要求,他们的态度十分的强硬,除非我们放弃在华的特殊利益,将那些租界全部归还给他们,放弃多《辛丑条约》的战争赔款的要求。否则的话。他们就会一直将我们排挤在中国市场之外的。”外相林董脸色阴沉。为此,日本外务省已经非常的努力了,但在中华帝国态度坚决的情况下,他们也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除非是用战争的手段,否则,我们根本就无法让支那人屈服。”海军大臣斋藤实说道。

    “战争,也不一定能够让支那人屈服的。除非是我们能够打败他们。”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说道。

    现在,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了。日本海军面对中国海军。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日本陆军已经不具备对中国陆军的优势了。甚至还完全处于劣势。一旦开战,日本海军或许可以将中国的沿海城市都轰成废墟,但日本陆军也有可能在朝鲜半岛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这场仗,日本很难取胜的。这样的话,也就自然无法让中华帝国屈服了。

    “我们可以向中华帝国发出威胁。如果他们再阻止帝国的商品进入中国的话,我们就将他们的沿海城市一个接着一个的毁掉!”斋藤实建议道。在之前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吹雪’号被击沉之后,日本海军上下就对中华帝国憋了一肚子的火了。他们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同中华帝国开战了。毕竟,在海军方面,他们拥有太大的优势了。至于日本陆军面临的困境。则不被他们考虑在内。

    “支那人已经开始在沿海的城市修建岸防炮台了。就算是联合舰队出动,也未必能够占到多大的便宜的。另外,如果开战,我们极有可能会丢掉朝鲜半岛的。”寺内正毅冷着脸说道。海军自顾着自己,这让他非常的不爽。日本军界的陆海之争,一直都存在。并且现在还似乎越演越烈了。

    “好了,战争是迫不得已才会采用的方式。现在轻言战事,还太早了。”西园寺公望摇了摇头。既然日本没有十足的把握打赢这场战争,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通过战争来让中华帝国屈服。那么,轻言开战无疑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寺内正毅和斋藤实两人,只得闭口不言。

    “除了战争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吗?”西园寺公望问道。

    “首相阁下,如果不能够通过战争来让支那人屈服的话,那我们就只有同意他们的要求,放弃在华的特殊利益了。”外相林董说道。

    “不行,我们绝对不能够放弃那些利益。那是千千万万的勇士付出了以生命为代价,才获得的。”寺内正毅明确表示反对。

    斋藤实也附和,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虽然有着很大的矛盾。但是,在这方面他们的利益却是一致的。

    “支那市场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暂时放弃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也是可以接受的。”农商务大臣松冈康毅说道。

    西园寺公望皱起了眉头,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如果不妥协的话,日本的工商业肯定会受到沉重的打击的。可是,如果放弃的话,恐怕也不好向天皇,以及全国的日本人交代。

    “首相阁下,现在日本的财政,已经非常的危急了。如果我们的工商业收到重创的话,日本的财政很可能会崩溃的。”藏相阪谷芳郎提醒道。

    西园寺公望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好吧,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暂时放弃那些利益吧。我会向天皇陛下禀告的。诸君,我们只是暂时放弃那些利益而已,等到我们渡过了危机,完成了军备准备之后,我们会千百倍的将这些利益夺回来的。”

    “嗨!”其他的内阁大臣们,纷纷点头。

    只不过,不知道有多少内阁大臣对于西园寺公望的话不相信。没错,日本是在发展。可是,中华帝国的发展似乎更加的迅速啊!等日本完成了战争准备之后,中华帝国肯定已经变得更加的强大了。日本想要打败中华帝国,那无疑就更加困难了。

    黄帝纪元4607年(09)4月29日,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求见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他得到了国内的指示,同意中国人的要求,以此来换取日本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原本,林权助以为日本只有妥协了,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可是,很快他就知道,是他太傻太天真了,把一切都想象的太美好了。中华帝国岂会这么轻易的就让日本渡过危机呢?

    “外交大臣阁下,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为了我们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我们愿意放弃在华的特殊利益。”林权助公使一脸的谦逊。

    “公使阁下,日本政府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了。”唐绍仪笑着说道。但是,他心中却是冷笑不已。日本和中国,的确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可是,两国可没有什么传统友谊,有的只是仇恨而已。日本人现在,不过是暂时低头,以此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而已。但是,事情岂是那么容易的?

    “外交大臣阁下,那么,我们的商船什么时候可以进港呢?”林权助问道。日本的商船一直漂泊在海上,每多呆一天,就会多受一点损失啊!

    “公使阁下,不忙,等我们收回了所有的租界再说。对了,你们在宝岛的政府机构和军队什么时候可以撤离?等我们收回了宝岛之后,中国市场自然会向日本开放的。”唐绍仪说道。

    “宝岛?你们要收回宝岛?”林权助犹如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一下子跳了起来,愤怒的盯着唐绍仪。中华帝国的条件居然包含了宝岛吗?那怎么可能。

    “当然,日本政府既然同意放弃在华的所有特殊利益,自然也要将宝岛归还给中国的。”唐绍仪点了点头。

    “不可能,宝岛已经被你们割让给了大日本帝国了,那是绝对不可能再归还给你们的了。”林权助额头上不断冒出冷汗。他知道,这一次的事情更严重了。日本政府绝对不可能归还宝岛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紧张。

    “哼!公使阁下,如果你们不愿意归还宝岛。那么,日本的商品,就别想进入中国市场。”唐绍仪冷哼一声。

    林权助最终还是失魂落魄的离开了,他满怀希望而来,最终却只能失望离开。

    看着林权助离开的背影,唐绍仪脸上满是笑容。中华帝国方面,自然知道日本人不可能归还宝岛了。之所以把宝岛也提出来,完全是为了阻止日本人的商品进入中国而已。这么做,只不过是要在经济上阻击日本而已。(未完待续……)

    PS:第二更到,继续求月票!感谢书友袁yh1234567、maoxunjun、经学致用、狂剑走天下、无言的沉默1、℡●魇廆╄的打赏!感谢书友巡航a、孤独加加寂寞、杨山老道、佳益、秦弑殇、少年牧童、疯子011001、apsw、紫云六清竹、丨丶躺在青草晒太阳、繁星夜色、太湖鱼人、怀念多拉、烈火之永生、dachuixzrkz、老王阿瑟、狂剑走天下、℡●魇廆╄、Sz5742的月票!还有很多小鱼没有能够记录下名字的书友,感谢你们!

第三百五十章 未来必有一战(求月票)

    “诸位,我们和日本人之间,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未来,必然会有一战的。东亚太小了,只能够允许存在一个强国。所以,我们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中,必须要分出胜负才行。”吴皓轩郑重的向军政大臣们说道。这一点,也是他一直以来都坚持的。

    大臣们都点了点头,从现在看来,中日两国之间,的确是矛盾越来越严重。未来,除了战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了。

    “日本的综合实力,实际上并不比我们强大太多。陆军方面,我们已经比他们强了。海军方面,我们现在虽然还是一片空白。但是,等到年底之后,我们的舰队就能够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和日本海军之间的差距,将显著的减小。至于工业和经济实力,我们也不比日本人差。并且,我们的发展潜力和速度,要远远强于日本人。所以,两国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的。未来,我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吴皓轩对于未来获得胜利,有着无比的信心。

    “但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容易的赢得对日作战的胜利,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对日本进行打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只要日本的经济持续恶化下去,得不到发展的话。那么,未来我们要打败他们,就容易得多了。”现代的战争,打的就是钱。没有钱的话,仗根本就打不下去。

    吴皓轩对日本有着很详细的研究,也知道日本的弱点在哪里。所以,现在就是针对日本的那些弱点那进行部署,确保在两国开战的时候,中华帝国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优势,同时还有经济上的优势。只有这样。中华帝国才能够干净利落的赢得胜利。

    众所周知,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踩着满清腐朽的尸体才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1897年同俄,德,法,奥等国签订新约。完全废除强加在日本头上40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在后面的1899年更是改订关税,将出口税废除,同时废除原来一律5%的进口税,讲进口物品分为有税品,无税品,禁制品三类。其中有税品税率约为5%—40%,细分为8种,工业制成品税率一般为20%。对于日本工业所需原料,譬如棉花的进口则实施免税。对于酒等奢侈品则课以重税。

    但是,这种改订是不完全不彻底的,对于西方列强的主要输出商品,譬如英国的棉毛织品,铁类,染料等,仍保留片面协定关税的特权,平均为10%。事实上。直到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获得二等强国的地位后。才于1911年完全收回关税自主权,制订了新关税。但即便是这样,也使得日本的关税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在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中,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无可替代的生命线,在1910年进出口总额甚至高达工农业生产总值的41%。毕竟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外贸依存度相当高,而进行的产业革命则“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更别提甲午和日俄的扩军武备基本大部依赖进口。而这就导致了日本在对外贸易当中的严重入超。而此时日本出口的拳头产品,则是生丝。而在这个方面,中华帝国完全是可以和日本竞争的。毕竟。在日本崛起之前,生丝一直都是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开始主抓生丝和茶叶出口,并在1890年左右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平均的生丝质量就超过清帝国的生丝,茶业也全面采用机器化,逐步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生丝出口国和第五大茶叶出口国。等到了1910年,日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每年的生丝总产量达到了12460吨,出口总量为9462吨,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量的75%。

    日本四大财阀在当时几乎都是靠生丝出口所赚取的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其他工业,扶持重工业,慢慢过渡为一个工业强国。日本的生丝业能够逐渐发展起来,并击败中国的生丝业,甲午战争的功劳占据了一半(毕竟甲午的赔款虽然基本上用于发展日本军事,但总体上财政支出可以缓一口气了,要知道为了打甲午战争,日本大部分财政投入到了军队建设,而挤压了其它产业),另一大半则属于日本京都府。1868年,京都府设立了西阵物产会社,负责救济贫困的丝农和织户。明治三年,设立舍密局和授产所,相当于化学研究所和技术推广所。1870年,设立养蚕场,推广新蚕种和新技术;1871年,设置畜牧场,推广新牛种和绵羊,派人前往法国学习新织丝工艺和西洋染色工艺,购买新机器……七年,设置织工场,推广新型手工织丝机器和工艺。这些“场”全部将技术收集、研究、改良、推广等工作集中于一身,迅速使京都的丝业由衰转盛,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日本。尽管京都府也走了很多弯路,可和清廷各地政府的“无为就是无错”政策相比,实在是积极很多。

    日本人砍伐了大量树木,种植桑林。随着京都丝业的发展,日本较有实力的财阀都迅速以此为模板,利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财力在整个日本推广开。1878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726吨,总产量为1226吨清制205万斤,尚不足江浙两省一年产量的1/3。1883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1347吨,总产量为1682吨。1903年,短短的二十年间,日本生丝出口总量达到6750吨,无论是数量和平均质量方面都正式超过满清。1910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为10462吨,达到了世界生丝出口总额的3/4,为中国的六倍,而这就是日本经济最为关键的出口物资,为日本换取了大量外汇和黄金。

    而中国的一大外贸创收的拳头产品生丝,却日益萎缩了。试想一下,如果当年中国的生丝产业能和日本进行全球竞争,那么对于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大限制,毕竟日本人当时重工业落后,进口设备的资金基本上是来自出口的轻工业,其中一大部分就来自生丝产业。

    尽管日本生丝贸易不再像1860年那般占据40%的出口份额,但在1908…1912年,生丝依旧是日本最大宗的出口品,更占据总出口份额的近3成。

    换句话说,假如日本的生丝出口被堵死,那么在1912年日本的入超会猛增3。4亿,从1911…1913年这3年内,生丝缺口带来的入超就会超越近20年的贸易积累。换句话说,生丝是日本外贸的生死线,谁要动了这块大蛋糕,日本除了与其进行不死不休的战争外,别无第二条路可选。

    “我们要从经济上打击日本,第一步就是禁止日本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第二步就是禁止日本从中国购买发展工业的原材料。第三步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和日本展开竞争。其中,生丝将是我们和日本人竞争的重点领域。”吴皓轩郑重的说道。

    如果中国能够在生丝这个领域击败日本,挤压日本的生存空间。那么,日本就彻底的完蛋了。除了将其国运全部寄托在战争当中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太子殿下,我们通过宝岛,已经算是堵死了日本商品进入中国的通道了。禁止日本从中国购买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要和日本在生死上面竞争的话,恐怕非常困难。现在,日本人在生丝的出口方面,已经完全超越我们了。”商务大臣丁振铎皱着眉头说道。他原本是闽浙总督,对于江南的生丝产业,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现在的江南地区的蚕农,因为日本产品的挤压,很多都已经破产了。

    “我们主要是在那些方面弱于日本?”吴皓轩问道。

    “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我们都比较缺乏。另外,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在成本上,无法和日本人相比。”丁振铎说道。

    “针对这个问题,内阁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现在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算比较好,可以趁此机会从西方获得足够的技术和设备。至于资金,政府和银行,要对生丝产业进行全面的扶持。我们同时也要新建一些大规模的工厂,在这方面要超过日本。”吴皓轩说道。

    “是,殿下。”内阁的官员们纷纷点头。

    尽管,在这方面或许还有很多的困难。但只要去努力,就算是不能够完全击败日本的生丝产业。但只要能够最大可能的挤压日本生丝的生存空间,帝国的目标也就实现了。一旦日本的经济崩溃,他们的工业就会陷入停滞。而军工发展,更是会停步不前。反观中华帝国,在这些方面却会飞速的发展。这样,双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中华帝国也就会占据更多的优势了。

    当然,一旦中华帝国的计划成功了,那么和日本人之间,恐怕就是开战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PS:第三更到,求月票和推荐票冲榜啊!感谢书友天空梦静、经学致用的打赏!感谢书友刘军5663843、zengzhichaoo、几时酒的月票!

第三百五十一章 地主变商人

    帝国在经济上重创日本之后,要预防的就是日本狗急跳墙,和中华帝国进行一场生死之战。因此,中华帝国在军事上的准备也必须要做好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万无一失。

    吴皓轩要求总参谋部做好计划,一旦中日开战的话,帝国陆军在鸭绿江防线,必须要抵挡住日本陆军的进攻。并且趁势打过鸭绿江,将盘踞在朝鲜的日本陆军全部歼灭掉。只要解决了盘踞在朝鲜的日军之后,就等于是将日本赶出了亚洲大陆了。没有了朝鲜这个立足点,日本对中国东北,以及对整个中国的威胁就要小得多了。

    帝国海军在年底,也将具备和日本海军一战的实力。虽然,帝国海军在战舰数量上,远远无法和日本海军相比。帝国海军的主力舰,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加在一起,也不到日本海军战列舰的一半。但是,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是新锐的无畏舰,比起日本海军的前无畏舰还强悍不少。至于巡洋舰和驱逐舰,虽然帝国海军在数量上也远远不如日本人。但是,帝国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更强悍,速度更快。加之帝国海军建造的那些潜艇,已经完全可以对日本海军构成威胁了。

    帝国总参谋部预计,在未来和日本的决战当中。帝国陆军的实力,完全能够取胜。而帝国海军,获胜的可能性也有五成。

    当然,对于战争爆发的时间点的判断。总参谋部认为,帝国海军舰队回归的时候,双方极有可能会爆发战争。毕竟,日本一直都认为帝国海军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将帝国海军放在眼里。但帝国海军的庞大舰队一旦回国。这无疑会给日本造成极大的威胁。到时候日本极有可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企图先消灭帝国海军。毕竟,一旦帝国海军被打败,就算帝国陆军能够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也威胁不到日本本土的。反观如果帝国海军发展强大起来,那就会对日本产生致命的威胁了。

    如果在那个时间双方没有爆发战争的话。那么,帝国海军的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大。帝国兴建的那些造船厂,将陆续的建造自己的战舰。虽然,现在还仅仅是只能够建造驱逐舰而已。但预计从明年开始,就能够建造轻巡洋舰了。再过两年,恐怕就能够建造万吨级的重巡洋舰了。最终,帝国将实现独力建造战列舰的能力。到时候,帝国海军就将彻底超越日本海军。

    吴皓轩对于帝国陆海军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从现在开始全力备战。一旦开战的话。帝国陆军要绝对能够击败日本陆军。而帝国海军至少要能够保持不败!

    实际上,在帝国要求日本放弃在华利益,包括要将宝岛都归还给帝国之后。日本人已经不可能妥协了。宝岛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为了强占宝岛,日本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他们显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将宝岛让给帝国的。

    即便因此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日本也会在所不惜的。毕竟,如果答应归还宝岛的话,日本的海上贸易线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另外,日本内阁也无法向天皇和广大的日本人交代。

    这也使得双方的关系。急剧的恶化。日本严词拒绝放弃在华的特殊利益,同时。日本工商业也积极的开发其他的市场,企图以此来弥补中国市场的关闭对他们造成的损失。另外,日本也明显加快了军事准备的脚步。很显然,日本内阁已经认识到了,既然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最终恐怕还是得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才行。既然这样。那日本就只能够竭尽全力争取打赢这场战争了。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也在一方面进行军事准备,另外一方面对日本发动经济上的阻击。不仅全面禁止日本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还禁止向日本出口工业原料。另外,帝国还将在工业上和日本展开全面的竞争。特别是生丝这个领域。成为了双方重点竞争的领域。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看到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甚至有国家声称,中日两国在未来三年内,就极有可能再一次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那一场战争,将直接关系到谁才是东亚的领导者。胜利者,将蜕变为东亚的霸主,世界列强。而失败者,将彻底的沉沦。

    对于中日之间极有可能爆发的战争,西方列强无疑是乐见其成的。在欧洲两大军事同盟对立的时候,东方如果能够打成一锅粥的话,对西方的影响也就会更小了。

    中华帝国,似乎并没有受到紧张局势的影响。帝国才刚刚建立,一切都百废待兴。五年计划已经确定了,并且从西方列强那里得到了大量的贷款和工业设备。现在,全国都在按照计划开始大规模的建设。

    对于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吴皓轩没有过多的在意。他现在的注意力,放在了土地改革上面。土地改革的成败,才事关帝国的生死存亡。

    帝国政府已经下达了命令,从即日起,帝国将购买所有地主的土地,然后发放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当然,要将地主手中的土地全部买下来,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帝国政府根本就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拿出来的。所以,帝国政府决定,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赎买土地。

    所有的土地款,分成十年来支付,每年只支付百分之十。十年后全部付清。地主们卖掉了土地之后,则可以用这些资金来投资工商业。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解决国内的土地问题,更能够进一步的刺激工商业的发展。

    帝国实施的这个政策,赢得了广大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的支持。但是,却激起了绝大部分地主的反抗。地主可以说是非常顽固的,他们对于土地的热情,是来源于骨子里的。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