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好孩子-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了,我也曾经在众人面前折箭为誓,要把这枚传国玉玺送还大汉天子,如果我背信食言,将这传国玉玺留下藏匿,岂不要象孙坚一样,死于刀箭之下?”
“公子所言极是,你已经发誓要把传国玉玺送还天子,不能违背誓言。”徐州老将章诳比较迷信,附和道:“传说当年孙坚得到这枚玉玺之时,袁绍威逼他交出,他矢口否认,还发誓说他如果私匿玉玺,就让他死于刀箭之下,最后果真应了这样的誓言。刚才听说公子你也发过这样的誓言,既然如此,末将认为公子你最好还是遵信守诺,千万不能重蹈孙坚的覆辙。”
“那我们就乘着袁术大军还没有围城,赶快把传国玉玺送回徐州城交给伯父,请伯父他老人家派人把玉玺送到长安,奉还大汉天子。”陶基建议道:“这么一来,天子大喜之下,肯定会给伯父加官晋爵,二哥你也肯定能捞一个朝廷官职和爵位。”
“刚夸了你两句,怎么就又说傻话了?”陶应笑骂道:“传国玉玺何等珍贵,徐州与长安又远隔千里,我们的送玺使者不管是走那一条路,都必须要穿过其他诸侯的地盘,其他的诸侯能不起贪念?能让我们的使者带着传国玉玺通过他们的地盘,到长安请功邀名?我们周边的诸侯,那一个是这样的傻子?”
“送不到天子面前,那怎么办?”陶基面露难色。
“简单。”陶应抿了一口茶,淡淡说道:“既然我们没办法把传国玉玺送到天子面前,那我们就可以推托别人送还天子,先把这枚传国玉玺交给一个实力足够的诸侯,请他帮忙,替我们把传国玉玺送还天子。这么一来,我既兑现了誓言,传国玉玺也可以平安送还天子手中,帮我们忙的诸侯也可以跟着捞点功劳,皆大欢喜。”…;
“二哥,你又说书呆子话了。”陶基埋怨道:“请别人把传国玉玺送还天子,你就不怕那个诸侯把这枚传国玉玺给扣下了?”
“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陶应眼皮都不眨的说道:“我以诚意待人,人必以诚意待我,我相信不管我委托那一个诸侯送还玉玺,他必然都会顾念君恩,遵守承诺,替我把玉玺转送到天子面前。”
陶基大急,正要反驳陶应的胡说八道,陶应却挥手阻止他的质问,转向旁边的鲁肃问道:“军师,依你之见,我应该拜请那一位诸侯送还玉玺?”
“公子心中已有成算,又何必问我?”鲁肃微笑着反问道。
“我心中确实是有成算,但还是那句话,我的战略目光不如军师。”陶应答道:“所以还请军师不吝赐教,以正谬误。”
“那在下就冒昧直言了。”鲁肃也不客气,朗声说道:“依肃之见,徐州周边群雄中,曹操应该首先排出,曹贼素以奸诈著称,不会看不穿公子用意,把玉玺给他毫无用处。北面的袁绍和公孙瓒正在死战,不决出雌雄前无力南顾,等他们分出胜负后,公子你也差不多用不着怕他们了,所以他们也可以排除。吕布反复无常,贪似豺狼又实力较弱,把玉玺给他既无必要,又有可能让他认为公子你软弱可欺,对徐州贪念更生。南面的刘繇、严白虎和王朗等人皆是庸碌无能之辈,公子你不去收拾他们,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所以他们也不用考虑。”
“至于最后那个诸侯。”鲁肃在这顿了一顿,微笑说道:“无论是战略需要还是战术需要,他都是最理想的托付人选,而且把传国玉玺交给了他,公子还有再次取回玉玺的机会。”
陶应露齿一笑,道:“军师,看来我们又想到同一点了,不知军师可愿辛苦一趟,去担任这个使者?”
“公子差遣,肃敢不从命。”鲁肃一口答应,与陶应对视哈哈大笑,旁边的陶基和章诳等徐州众将则满头雾水,不知陶应和鲁肃说的到底是谁,又究竟有什么战略战术目的?
……………………
陶应和鲁肃哈哈大笑的同一时间,孙坚和孙策父子的两个旧部程普和黄盖却是在哇哇大叫,怒火冲天,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来得及带着孙策的尸首登船渡江,就被袁术军大将陈芬率领的水师堵在了岸上,然后船上袁术军迅速登岸,把几百孙策残兵迅速包围,逼着孙策残军放下武器投降,孙策残军里的少部分袁术军士兵很痛快的就放下武器,而黄盖和程普权衡再三,终于还是放下了武器暂时保住性命,在陈芬面前极力为孙策辩白,言明孙策并无反叛之心。
让程普和黄盖愤怒万分的是,陈芬根本就不听程普和黄盖的半点解释,一口拒绝将孙策尸体送到曲阿交给孙坚遗孀的请求,决定孙策的尸体先行送往寿春,交给袁术处置。同时陈芬又解除了所有孙坚旧部将士的武装,暴敛天物的把这些百战精兵打散编制,放到了战船上当出苦力的摇桨水手,程普和黄盖也被解除了武装打入了囚车,连同孙策的尸体一起送往寿春,交给袁术处置。
程普和黄盖还不算惨,最惨的人还是孙坚的旧从事官朱治,为了给孙策报告纪灵出兵的消息,朱治抛弃了他在寿春的妻儿老小单骑出逃,结果孙坚的旧恩倒是报了,这会再次落到袁术军手中时,朱治甚至连到袁术面前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陈芬按照袁术的命令拿下斩首,他在寿春的妻儿老小,也已经早被关入大牢,等待被贬为奴仆的命运。…;
比较幸运的人是周瑜,因为周瑜并非孙坚旧部,又是以巢湖长的身份率领民间义勇加入袁术军,所以陈芬也没有过于难为周瑜,还决定把周瑜收编入伍,和其他的孙策残部队伍里的袁术军士兵一样,继续留在袁术军队伍里当兵吃粮。然而周瑜并没有接受陈芬的好意,还主动对陈芬说道:“陈将军,请把在下也打入囚车,送到寿春去交给左将军吧,孙策是在下的总角之好,他的一切在下都知道,请将在下送去献给左将军,左将军一定会重赏于你。”
“你这话什么意思?”陈芬惊讶问道:“难不成,你想到主公面前揭发孙策小儿的罪行?”
“不错。”周瑜也不顾远处程普和黄盖等人疯狂怒吼,无比平静的点头答道:“孙策确实有不臣之心,也有对左将军的不敬之语,孙策这次出兵广陵的其他打算,在下也一清二楚,在下愿意戴罪立功,当面向袁公揭发孙策的种种罪行。”
说到这,周瑜顿了一顿,又道:“陈将军,在下也算是名门之后,在下的祖父周景公与伯父周忠,都曾出任大汉太尉一职,在下的父亲周异,也曾出任洛阳令,他们都与左将军有过一面之缘,所以袁公一定会接见我,更不会责怪将军小题大做。”
周瑜把话说到了这一步,陈芬当然不可能拒绝,所以陈芬也不再犹豫,马上就答应了周瑜的请求,决定把周瑜连同孙策的尸体和程普、黄盖等人一起送往寿春,交给袁术发落。但是寿春距离长江实在太远,把周瑜等人押往寿春反倒不如走陆路方便和快捷,所以陈芬很快就安排了一队人马押送周瑜等人西进,陈芬率领的袁术军水师则暂时驻扎在广陵渡口,一边封锁广陵徐州军与袁术军另一个敌人刘繇的联系,一边等待纪灵率领的主力抵达,或者等待来自袁术的下一道命令。
孙策刚死,与孙策亲如手足的周瑜就如此翻脸无情,还连到袁术面前揭发孙策罪行戴罪立功的话都说了出来,黄盖和程普二将当然是暴跳如雷,大骂周瑜无情无义,禽兽不如,周瑜则是默默无语,任由程普和黄盖如何大骂都充耳不闻,就好象已经忘记了与孙策的手足之情一样。只有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周瑜才会缩在囚车一角默默落泪,口中喃喃自语,“伯符,你不要急,请再耐心等待几天,我一定会把陶应小儿,送去给你做伴……。”
因为这一次路上没有君子军捣乱,押解周瑜等人返回寿春的袁术军走得很快,才用了四天多时间就把周瑜等人送到东城,而纪灵率领的袁术军东征主力也已经抵达了东城,驻扎进了孙策替袁术拿下的东城城外,只是纪灵已经收到了孙策全军覆没的消息,无法继续执行捕拿孙策问罪的任务,所以纪灵也没有继续东进,正在东城县城里花天酒地的等待袁术的命令,到底是继续东进拿下广陵,还是收兵返回寿春?
看到纪灵按兵不动,尽管纪灵并没有说见不见周瑜等人,周瑜还是主动的在囚车里大喊大叫,请求纪灵接见,还说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要当面禀报纪灵,也有一个天大的功劳要送给纪灵。看守无奈,只得向纪灵禀报此事,纪灵也万分好奇,下令将周瑜押进东城,抽时间见了周瑜一次。
满身镣铐的被押到纪灵面前,一向自命清高的周瑜难得露出了一些谄媚之色,先是在纪灵面前双膝跪下行礼,又自己报了家世和姓名,让纪灵对自己产生好感后,周瑜又满脸谄媚的说道:“恭喜纪将军,贺喜纪将军,有一个天大的功劳,已经在等着将军你去拿了。”…;
“什么天大的功劳?”纪灵好奇问道。
“不知将军可曾听说过传国玉玺?”周瑜笑嘻嘻的说道:“之前民间传言,董卓之乱时,那枚传国玉玺落入孙坚之手,不知将军可曾听说过?”
“怎么没听说过?”纪灵没好气的说道:“我主还再三质问过孙策小儿,要求孙策小儿献出传国玉玺,那小儿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此事只是传闻。”
“孙策小儿在撒谎。”周瑜换了一副严肃神色,道:“传国玉玺不仅在孙策手中,在下还曾经不只一次的亲眼见过,五龙交纽,铭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真在孙策手里?”纪灵跳了起来,大怒道:“那传国玉玺现在在那里?陈芬为什么没有派人送来?”
“将军不要误会,此事并非陈芬将军贪墨,而是那枚传国玉玺已经易主了。”周瑜赶紧替陈芬辩解,又把陶应骗走传国玉玺一事向纪灵详细说了一遍——其实陈芬也从袁术旧卒口中听说了此事,并且在书信中向纪灵禀报了此事,只是咱们的纪灵将军只顾着花天酒地,还没来得及看信而已。
听了周瑜的介绍,又迅速拿出陈芬的书信观看,确认了周瑜没有说谎,纪灵顿时勃然大怒,“好个孙策小儿,原来传国玉玺果然在你手中!好个陶应小儿,玉玺乃是天子之宝,你小小一个无官无职的徐州牧次子,也敢夺走藏匿!”
“纪将军,这是你为主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请不要错过。”见火候已到,周瑜立即怂恿道:“玉玺乃是天子之宝,袁公定然不会坐视此宝落入陶应手中,将军还请尽快挥师东进,直逼广陵城下,攻破广陵拿回玉玺,献于袁公面前,袁公大喜之下,必然重赏将军。且陶应小儿虽然击败了孙策逆贼,自身伤亡也十分巨大,将军此刻东进攻城,正好可以收到趁虚而入的劝效,拿下广陵,易如反掌!”
“不错!”纪灵一拍面前案几,咬牙说道:“传国玉玺这样的天子重宝,岂能被那陶应小儿独占?我当立即挥师东进,替主公夺回此宝!”
“将军请放心去吧。”周瑜乘机说道:“还有,请将军速速派人将在下押赴寿春,在下到了袁公面前之后,一定会向袁公禀明此事,请袁公为将军速发粮草救兵,拿下广陵夺回此宝。”
“你也可以乘机脱罪是不是?”纪灵看着周瑜笑道。
“让将军说中了,在下确实急于将功赎罪。”周瑜惭愧的低下脑袋,又飞快抬头说道:“再有,纪将军,在下与陶应小儿交手多次,深知他的战法战术,若蒙将军不弃,在下愿将陶应君子军的战法战术合盘道出,向将军献上破敌之策。”
第五十三章 棋高一着
为了能让纪灵攻破广陵,并且砍下不共戴天仇人陶应的狗头,周瑜毫无保留的向纪灵道出了自己与君子军交战中积累的心得体验,并且提出三个好建议,帮助纪灵对付陶应。
周瑜提出的三个好建议如下:第一,建议纪灵把弩手单独编制,组成一支骑弩军,专门用来对付君子军。
第二:专门准备一支弓手预备队,用来对付君子军步兵的竹矛阵——当然,周瑜也知道以陶应的奸诈,绝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使出这个破绽极大的竹矛阵,只会在特殊环境下突然使出,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但为了预防万一,周瑜还是把君子军竹矛阵的特点与作战方式向纪灵详细叙述了一次,建议纪灵重视此阵,不要重蹈孙策军的覆辙。
第三:周瑜建议纪灵不要和陶应打流动战,避开君子军的流窜所长,同时又建议纪灵采取一力破十巧的正规战术,把主要力量用于正面攻克广陵城池这个战术上,逼迫惧怕硬仗的陶应正面对决,发挥袁术军的兵力优势,迫使陶应暴露兵力不足的致命弱点。
除此之外,周瑜还主动向纪灵献上了君子军的骑射秘密,把这个孙策用近千精兵换来的秘密无偿奉送给纪灵,还当着纪灵的面亲手做了一个带有两个绳套的马鞍,帮助纪灵军骑兵提高奔袭能力与骑射努力,更进一步增大纪灵军的胜算,削弱君子军的优势。
听完了周瑜对君子军的介绍和提出的三个建议,又看到了周瑜亲手制作的绳套马鞍,沙场经验丰富的纪灵当然是大喜过望,也极其的欣赏周瑜的才具,当场提出给周瑜在袁术面前做保,要把周瑜留在身边参谋军机,帮助自己攻克广陵。然而周瑜却拒绝了纪灵的好意,恳求纪灵仍然把自己押到袁术面前,当面向袁术请罪,揭发孙策的背叛恶行。
“公瑾,你又何必到主公面前自讨苦吃呢?”纪灵也是确实欣赏周瑜,又说道:“依我之见,你到主公面前请罪就不必了,有我给你做保,主公肯定会赦免你的一切过错,等你帮我拿下了广陵,我再在主公面前给你说几句好话,肯定还能给你捞一个官职,又何必坐着囚车到寿春去受罪?”
“将军好意,罪人周瑜心领了。”周瑜还是摇头,诚恳的说道:“但周瑜坚持要到袁公面前请罪,也不全是为了在下个人自己,有很多关于徐州五郡的军国大事,在下必须向袁公当面陈述,还请将军不吝成全,把在下押往寿春,交与袁公处置。”
见周瑜坚持要自讨苦吃,纪灵也没有过于勉强,很快就答应了周瑜的请求,派人把周瑜继续押往寿春,同时纪灵又接受了周瑜的请求,给袁术去了一封书信,禀明传国玉玺已经被陶应骗走一事,再有就是请求袁术接见周瑜一次,让周瑜当面向袁术陈述事情经过,周瑜再三拜谢不提。
就这样,在程普与黄盖愤怒的咆哮怒吼声中,拒绝了纪灵好意的周瑜再一次坐进了囚车,在袁术军士兵的押解下继续西进,用了五天时间回到寿春。进城之后,周瑜又在袁术派来审问的官员面前大力献媚,极尽阿谀谄媚之所能,还顺着袁术军官员的意思,对孙策是百般辱骂,万般污蔑,帮助寿春官员给孙策定罪,获取袁术心腹的欢心,也换得了这些官员在袁术面前说话,请求袁术接见一再表示要将功赎罪的周瑜。…;
周瑜的努力没有浪费,被押回寿春的第三天,周瑜就获得了袁术即将召见的消息,确认消息无误后,周瑜又让前来探监的家眷厚贿看守,让看守允许自己沐浴更衣,整理仪表,把自己全身清洗得干干净净,又换上了崭新囚衣,极力给袁术制造最好的第一印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的周瑜被押到袁术面前时,容貌出众又风度翩翩的周瑜确实给袁术留下了很好印象,袁术对周瑜说话的语气也温和了几分。
“你就是周瑜周公瑾?”上下打量着姿貌出众的周瑜,袁术好奇的问道:“听说你是周太尉的后裔,真有此事?”
“回禀袁公,确有此事。”周瑜彬彬有礼的答道:“在下的从祖父周景公,与在下的伯父周忠,都曾出任朝廷太尉一职,袁公的太尊袁逢公,还曾与在下的祖父有过同朝为官之缘,颇为亲近,所以在下斗胆,还得尊称袁公一声伯父,也得斗胆谦称一声晚辈。”
“你既然是名门之后,那为何要随着孙策小儿造反逆,反叛于我?”袁术喝问道。
“晚辈该死,晚辈一时糊涂,错上了孙策小儿的贼船,为他助纣为虐,在下罪该万死,还请袁公看在老辈人的份上,饶晚辈一命,晚辈愿结草衔环,报答袁公大恩。”周瑜赶紧双膝跪下,毕恭毕敬的磕头请罪。
所谓的孙策叛乱事件中,周瑜只是一个半途加入的帮凶走狗,罪不至死,这点袁术当然知道,加上周瑜立功赎罪的表现和纪灵的书信说情,袁术早就不想杀周瑜了,所以袁术很快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道:“那好吧,看在你祖父周景公的面子上,我可以考虑饶你不死,不过我接下来问你的话,你须得如实回答,如若不然,休怪吾不讲情面!”
“诺,袁公请放心,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周瑜恭敬答道。
“最好如此。”袁术很有威严的点头,又迫不及待的问道:“听说孙策逆贼临死之前,被徐州的陶应小儿骗走了孙坚的传国玉玺?可是真有此事?那枚传国玉玺,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回禀袁公,确有此事,那枚玉玺,也是孙策之父当年在洛阳所得的秦汉传国玉玺。”周瑜如实回答,又把陶应骗走传国玉玺的前后经过详细介绍了一遍,然后还主动向袁术禀报了自己从孙策口中听来的玉玺得来经过,说明那枚玉玺乃是孙坚从洛阳皇宫所得,孙坚死后,玉玺又落入孙策之手,然后孙策为了贪图那枚代表皇权国运的传国玉玺,更怕袁术巧取豪夺,一再矢口否认玉玺在自己手里,直到前些天玉玺被陶应骗走。
“孙策小儿,安敢如此?”听完周瑜的介绍,袁术顿时勃然大怒,拍着案几吼道:“吾对你恩深似海,仁至义尽,想不到你这小贼不仅企图背叛于我,还敢私匿传国玉玺,据为己有!吾不将你开棺戮尸,难消心头之恨!”
“袁公所言极是,孙策小儿确实罪不容赦,罪该万死。”周瑜附和了一句,又小心翼翼的说道:“但在下认为,那个陶应奸贼也十分可恶,他探听到传国玉玺在孙策手中,又知道袁公大将陈芬即将抵达,玉玺即将为袁公所有,便设此毒计,从孙策手中骗走玉玺,夺走这天赐国宝,更加的罪该万死!”
“陶应小儿?”袁术哼了一声,“冢中枯骨尔,吾迟早必擒之!纪灵早已经挥师东进,陶应小儿如果不交出传国玉玺,吾的大军就要踏破广陵,拿下他的项上人头!”…;
“袁公恕罪,晚辈斗胆认为,纪灵将军踏破广陵不难,拿下陶应小儿人头也只是早晚之事,但是要拿回传国玉玺,怕是没那么容易。”周瑜乘机说道。
“何出此言?”袁术问道。
“袁公请仔细想想,传国玉玺何等贵重,陶应小儿得到此宝之后,难道就不害怕袁公夺回?”周瑜微笑说道:“请袁公再细想想,陶应拿到玉玺之后,为了玉玺不被袁公夺回,能不尽快把玉玺送到徐州交与陶谦保管?只怕这个时候,玉玺早就已经不在广陵城中了,纪灵将军就算是把广陵踏成平地,也拿不回那方天赐国宝了。”
袁术想要传国玉玺做什么,这点稍微熟悉些历史的人都知道,以己度人之下,袁术自然觉得周瑜言之有理,心说不错,广陵是陶谦老儿与朕交战的主战场,形势十分危急,陶应小儿拿到这样的宝贝,肯定不敢留在广陵城里等朕去夺,肯定已经送回最安全的徐州城去了,纪灵这会就算打下广陵,也拿不回传国玉玺了。
“袁公,请容晚辈再斗胆进言。”周瑜察言观色见火候已到,便谄媚道:“晚辈认为,袁公一门四世三公,积德累功,早已是百姓归心,海内所望。且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若再有天赐国宝传国玉玺在手,岂不是……?”
袁术斜瞟了周瑜一眼,淡淡说道:“可传国玉玺已经落在了陶谦父子手中,如之奈何?”
“蠢货,果然早有称帝之心。”周瑜心中暗骂一句,脸上却尽是轻松微笑,拱手道:“袁公,其实袁公要拿回传国玉玺,也半点不难,晚辈有一计,既可助袁公夺回传给玉玺,还可助袁公拿下徐州五郡。”
“哦,还有此等妙计?说来听听。”袁术来了精神。
“谨遵袁公令旨。”周瑜欢喜答应,赶紧清清嗓子,朗声说道:“传国玉玺乃是天子之宝,若非如袁公之有德,不可居之,陶谦父子窃据此玺,已成众矢之的。既如此,袁公何不发一道檄文遍传天下,令天下群雄出兵共讨之,天下群雄必然群起响应,出兵伐陶。袁公再起淮南之军,一路攻沛国,一路捣下邳,再给纪灵将军多发粮草援军,猛攻广陵,如此一来,陶谦父子首尾难顾,必然败亡,徐州五郡的大半土地子民与传国玉玺,也必将归袁公所有,岂不妙哉?”
如果说袁术对徐州土地没有贪心,那袁术就不会自封一个得罪陶谦的徐州伯了,也不会听取吕范的建议,派孙策去广陵趁火打劫了,所以听到周瑜的这个馊主意后,咱们仲氏袁皇帝马上就拍案叫好,“此计正合吾意,就这么办,吾即刻做檄文遍传天下,号召天下群雄出兵讨贼!”
“谢袁公采纳晚辈愚见,以袁公之德,檄文一出,天下诸侯必然群起响应,远胜当年的诸侯讨董。”周瑜嘴上奉承,心中则冷哼道:“袁术老儿的檄文一出,陶应匹夫,我看你还能怎么办?恐怕第一个有借口向你下手的,就是你们徐州的北面屏障刘备刘玄德吧?”
周瑜得意的盘算还没说完,厅外忽然奔进一人,却是袁术麾下最出名的马屁精杨宏,刚一冲到袁术面前就满脸喜色的大叫道:“微臣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喜事,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何事让汝如此欢喜?”正在盘算怎么抢传国玉玺的袁术抬起头来,很是奇怪的问道:“究竟是何喜事?”…;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徐州陶谦父子遣使寿春,向主公求和来了。”杨宏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求和?陶谦老儿想得美!”袁术大怒道:“他的儿子陶应,侵我九江土地,杀我九江将士,还敢遣使来求和?速将使者拿下,斩首示众!”
“主公,你不要急嘛,请听微臣说完。”杨宏笑嘻嘻的说道:“陶谦父子的使者,不仅给主公带来了大量珍贵礼物,还给主公带来了一件稀世奇珍——从孙策逆贼手中缴获的传国玉玺!”
“什么?!”周瑜和袁术都是惊叫出声,然后周瑜的小脸刷的一下子全白了,心里也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陶应奸贼,你始终还是要棋高一着啊!”
“传国玉玺?”袁术是惊喜得跳了起来,大喝问道:“真有此事?是否传言有误?”
“千真万确。”杨宏满脸笑容的说道:“徐州使节队伍刚到寿春城门前,立即当众出示了传国玉玺,使团披红挂彩,大张旗鼓,使者鲁肃手捧玉玺步行入城,向主公进献玉玺,所以包括微臣在内,无数寿春军民百姓,都已经亲眼目睹到了玉玺真容!”
“好!”袁术大喜过望,一挥手喝道:“马上召集文武百官,大开中门,宣徐州使者觐见!”
“诺,微臣马上去办!”杨宏大声答应,扭头就往外走。
“袁公!”周瑜叫了一声,本想劝袁术不要收玉玺,收了这玩意简直是惹祸,但话到嘴边周瑜却又赶紧收了回来——自己刚才可还在怂恿袁术去抢玉玺,这会又劝袁术不要收陶应送来的玉玺,岂不是打自己的耳光?
“何事?”袁术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周瑜。
“袁公,以晚辈之见,玉玺可收,但求和不可允。”周瑜硬着头皮改口说道:“徐州刚刚经历曹操之乱,元气大伤,正是袁公夺取徐州五郡的天赐良……。”
“主公,主公。”已经出门的杨宏又跑了回来,拿出一道书信,向袁术请罪道:“主公请恕罪,微臣刚才太过欢喜,忘了一件大事,纪灵将军派快马送来书信告急,我军细作探到消息,徐州骑都尉臧霸已经与陶谦和解,重新接受了陶谦指挥,并且亲率大军南下增援广陵战场,目前已到下相,不出十数日便可抵达广陵,纪灵将军担心独力难支,请主公派兵增援。”
周瑜的小脸又是一白,心里破口大骂臧霸的十八代祖宗,这个天杀的泰山贼,早不与陶谦和解晚不与陶谦和解,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与陶谦父子和解,还亲自率军南下增援广陵,这不是想坏我的大事是什么?
果不其然,听到臧霸与陶谦和解并且亲自率军南下增援陶应的消息后,咱们欺软怕硬的袁皇帝马上改了主意,一挥手说道:“回信纪灵,让他按兵不动,暂时不要与陶应交战,待吾与徐州使者谈判之后再说。”
杨宏再次答应,立即下去安排,袁术却又一指周瑜,喝道:“来人,先将周瑜押回大牢,容后处置。”
“诺。”左右卫士答应,上来押解周瑜回监关押,周瑜本想努力保持镇定,但是功败垂成的巨大刺激之下,周瑜站起身来之后,还是忍不住两眼发黑一个踉跄,摔在袁术面前,心里也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袁术匹夫贪而无智,强而无用,绝非陶应小贼对手,迟早必为陶应奸贼所破!借他的刀为伯符报仇,只怕难矣!”
周瑜昏昏沉沉的被卫士拖走之后,没过多久,袁术军文武官员纷纷赶到议事大堂,陪同袁术接见徐州使者。又过得片刻,穿着徐州官服的鲁肃双手捧着置于方盘之中的传国玉玺,在袁府卫士的引领之下,大步走进了议事堂中向袁术行礼,朗声说道:“徐州使者鲁肃,奉我主之命拜见大汉左将军袁公,我家公子陶应有二事相求,万望袁公成全。”
“何事?”袁术努力保持着镇定问道。
鲁肃将传国玉玺往袁术面前一送,大声说道:“第一事,请袁公接受我家公子求和,与徐州军队停战,罢兵言和。第二事,请袁公协助我家公子兑现誓言,将此大汉传国玉玺,归还大汉天子御前——!”
第五十四章 战略选择
为了能让仲氏袁皇帝安心收下传国玉玺,在委托袁术转献传国玉玺至长安一事上,陶应故意留下了很多破绽,第一就是没有要求袁术在何时何地把传国玉玺转献给汉献帝,第二是没有说如果袁术扣下传国玉玺私藏,徐州军队会有什么动作,第三更没有要求袁术拿什么抵押担保,更没有象孙策那样,要求袁术给自己一支军队和一批粮草交换,什么条件都不提的直接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
面对陶副主任的如此好意,袁术真是想拒绝都难了,袁术麾下的文武官员也觉得陶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