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回巢-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海立刻接过话茬:“我们已着手挑选边军遗孤,重建顾家暗卫。”

    顾莞宁正色道:“我也想出一份绵薄之力。今日我带了一百万两银票来,恳请祖母三叔收下。”

    暗中豢养私兵,所耗费的金银是一个极惊人的数字。百万纹银,已能撑足五年。

    太夫人略一皱眉,正要推辞,顾海已张口应了下来:“莞宁一片心意,我们便收下。”

    太夫人一愣,下意识地看向顾海。

    顾海神色如常,继续说道:“莞宁,你是皇后,也是顾家女。日后不管何时,只要你需要顾家,顾家永远是你坚实的依靠。”

    顾莞宁目中露出感动,低声道:“谢谢三叔。”

    太夫人此时也反应过来。

    顾莞宁主动拿出这么多的私房银子,拒之不要,未免伤了顾莞宁的颜面。也有拒人于千里之意。

    “老三说得对。”太夫人心意一变,立刻说道:“宁姐儿,你有这份心意,祖母便领受了。”

    有这样的娘家人,她何其有幸!

    顾莞宁凝视着太夫人,粲然一笑。

    ……

    酒宴过后,是热闹的堂会。

    崔瑶请来了京城最有名气的几个戏班子,其中有一个以武戏闻名。几个武生打扮的戏子翻着筋斗上台亮相,顿时惹来阵阵喝彩声。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拍手道好。

    女眷们对武戏兴趣不大,各自寻了熟悉交好的人,低声说笑起来。

    以顾莞宁身份之尊,自不会轻易在这等场合露面。她难得回府一趟,一直待在正和堂里陪伴祖母。

    吴氏方氏等人俱在外招呼女眷,唯有姚若竹一同待在正和堂里。

    姚若竹趁着太夫人方便之际,窥了个空低声问道:“宁表姐,罗大哥何时能归来?”

    顾莞宁目中露出歉意,同样低声应道:“对不起,我现在还不能断言。”

    萧睿师徒都是硬骨头,罗霆下了狠心,要一直和他们师徒耗下去。不知何时才能撬开他们的嘴。绝不可能半途而废。

    他们师徒一日未松口,罗霆便一日不能出宫。

    姚若竹目中露出失望之色,口中轻声笑道:“能为皇上娘娘效力,他一定十分欣慰高兴。你这一声对不起,莫非是说给我听的么?”

    顾莞宁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不再多言。

    太夫人很快回来了。

    顾莞宁和姚若竹有默契地不提刚才的事,一起上前搀扶着太夫人。

    太夫人目中露出追忆之色,唏嘘道:“想当年,你们两个还未出嫁时,便是这样伴在我身边。”

    一转眼,已是数年。

    顾莞宁正欲笑着安抚几句,紫嫣忽地匆忙走了进来,低声禀报:“启禀太夫人,三老爷三夫人有要事,烦请太夫人去一趟望月居。”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惊喜(一)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

    望月居是顾海夫妇的居处。他们夫妻有事,应该来正和堂。怎么会特意请太夫人去望月居?

    到底是什么样的急事?

    太夫人心中同样疑惑,口中却未迟疑:“好,我这便过去。”

    顾莞宁立刻道:“我陪祖母一同前去。”

    姚若竹颇为识趣,并未随行。

    想也知道,一定是顾家的家事。她到底姓姚,如今又嫁为罗家妇,定北侯府之事,她不宜多探听。

    ……

    太夫人年近七旬,身体大不如前,气虚体弱。顾莞宁一路搀扶着太夫人的胳膊,不时低声道:“祖母小心脚下。”

    太夫人尚有开玩笑的力气:“不用担心,祖母健步如飞,不输给年轻人。”

    顾莞宁失笑:“是是是,是我失言了。请祖母等一等我,别将我扔下。”

    祖孙相视而笑。

    虽然心中疑惑,不过,祖孙俱是冷静镇定之人,也同样骄傲自信。便是出再大的事,难道她们还能承受不起?

    望月居里的气氛确实不同往日,分外紧张。

    守门的丫鬟不知所踪,换了两个身手极佳的侍卫。

    两个侍卫显然得了顾海的叮嘱,开门后低声道:“请太夫人和娘娘进去,其余人等,一律在门口候着。”

    这个顾海,到底在搞什么鬼?

    太夫人心中惊疑不定,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身份到底不同往日。孤身一人进望月居,总是不太合宜。

    顾莞宁看出太夫人的顾虑,含笑道:“这里是三叔的望月居,我但进无妨。”

    身后的琳琅玲珑都有些迟疑,正欲张口,顾莞宁已转头吩咐:“你们都留在此处,等我回来。”

    两人无奈之下,只得应了。

    顾莞宁从容地扶着太夫人进了望月居。

    望月居里和往日截然不同,来来去去的丫鬟一个都不见。只有站在明处藏在暗处的侍卫,一个个肃穆敛容,满目戒备。

    太夫人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忍不住低语道:“这个老三,弄虚做鬼!若是虚惊一场,我定饶不了他!”

    顾莞宁轻声低语:“以三叔的心性为人,断不会无的放矢。想来一定是有不欲为人知的要紧事。”

    这倒也是。

    太夫人一手将顾海养大,对他的性情脾气知之甚深,不再多言。

    ……

    顾海亲自在门口相候。

    见到顾莞宁,顾海并不意外,目光颇为复杂微妙,低声道:“待会儿不管见了谁,娘娘都别太过惊讶。”

    顾莞宁心里一动,脑海中迅疾闪过一张脸孔,神色微微激动起来,喊了一声:“三叔,是不是……”

    顾海点了点头。

    顾莞宁心绪翻涌,一时说不出话来。

    太夫人何等敏锐,顿时猜出了几分,用同样惊喜又震惊的目光看了过去:“老三,可是……是她回来了?”

    顾海目中闪过喜悦的水光,再次点头。

    太夫人喉间瞬间哽咽,再也顾不得说话,大步进了内室。

    方氏正和一个年轻女子紧紧相拥,相对垂泪。

    听到脚步声,年轻女子霍然转身,四目对视的刹那,泪水夺眶而出:“祖母!”

    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竟是假死遁走离京多年的顾莞琪!

    果然是她!

    真的是她!

    刹那间,顾莞宁的眼眶湿润了。

    太夫人步履迟缓地上前,轻抚着年轻女子的头发,喃喃低语:“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跪在地上的顾莞琪,再也按捺不住满心的酸楚和归来的喜悦激动,紧紧地搂住太夫人的膝盖,嚎啕大哭起来。

    方氏泪流满面,顾海眼眶通红。

    顾莞宁鼻间尽是酸意,泪水悄然滑落。

    世上最痛苦的是分别,重聚时的欢喜中,也透着难言的心酸。

    在这一刻,无人能说得出话来,只有喜悦和泪水。

    ……

    过了许久,四人的情绪才稍稍平静下来。

    太夫人用手擦了眼泪,低声道:“琪姐儿,你怎么会回来?当日走的时候,不是让你就此遁走,永不回京城吗?”

    重逢的喜悦激动褪去,取而代之的便是担忧。

    顾莞琪听着熟悉亲切的“琪姐儿”,只觉得心中最深处的空白虚无被填满了,带着无比的满足答道:“我听闻大哥获胜归来,心中十分欢喜。忽生念头,想偷偷回来看上一眼,便回来了。”

    像是知道太夫人心中的担忧一般,顾莞琪又低声道:“祖母不必担心。我以齐婉儿之名进京,一路上十分低调,无人见过我的脸。”

    顿了顿,又笑道:“便是有人见了我,大概也认不出我是当年的顾莞琪了。”

    一张口,昔日那个淘气慧黠的顾莞琪又回来了。

    顾莞宁凝神看了过去。

    顾莞琪的变化确实极大。

    顾莞琪比起以前成熟了一些,容貌大抵还是旧日模样。不过,肤色变黑了一些,呈现出浅浅的小麦色。和京城贵女们的白嫩截然不同。

    这是两年多的海上之行给她的“收获”。

    更大的“收获”是气质上的改变。

    自信,爽朗,利落,明快。

    目光清亮,坚定有力。

    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骤见之下,能认出是顾莞琪。再一细看,便又会觉得和以前的顾莞琪判若两人。换了不太熟悉她的外人,哪里还敢相认?

    太夫人看在眼里,心中俱是疼惜:“可怜的琪姐儿,怎么变得又黑又瘦。在外面一定没过几天安生日子,还去了海上,漂泊异乡,孤苦伶仃……”

    太夫人越说越心疼,目中满是水光。

    方氏鼻子一酸,低声啜泣起来。

    顾莞琪面上无半点哀伤悲戚:“祖母,你这就想错了。这几年在外面,我既自在又快活。尤其是去海上的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光。以后若有机会,我倒是想再去一回。”

    顾海听不下去了,瞪了她一眼:“胡闹!”

    顾莞琪吐吐舌头,扮了个鬼脸,眼中满是淘气的笑意。

    仿佛这么多年的时光从未分别过。

    顾海心中泛酸,再多的火气也发不出来了。

    顾莞宁走上前,拉起跪在地上的顾莞琪,喊了一声四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惊喜(二)

    当日宫中一别,以为此生再无相见之日。

    没想到,今日竟会重逢。

    顾莞宁双手微颤,定定地看着顾莞琪。

    顾莞琪瞬间泪盈于睫,喊了一声二姐,便扑入顾莞宁怀中。

    顾莞宁搂了顾莞琪片刻,定定神平复激动的心绪,低声道:“四妹,你此次回来,便在京中住些时日。如今你模样和气质和以前大不相同,便是偶尔被人窥见,也不必惊惧。”

    别说外人认不出来,便是生了疑心,又能如何?又敢如何?

    顾莞琪原本打着见上亲人一面立刻离开的主意,听到顾莞宁这番话,顿时激动起来:“二姐,你说得可是真的?我真的能在京中住一段时日?”

    “不可!”

    太夫人和顾海不假思索地同时张口阻拦。

    顾海抢着说道:“万万不可!莞琪偷偷到京城来,已冒了极大的风险。绝不能再逗留京城。万一被人察觉到行踪,惹人猜疑就糟了。莞琪,你听爹的话,出府之后,立刻离京!”

    太夫人赞许地点头附和:“老三说的没错。琪姐儿,你今日便离京。”

    方氏也知此事太过冒险,不过,心里到底存了一丝奢望,并未出言。只眼巴巴地看着顾莞宁。

    顾莞宁并未让方氏失望。

    “三叔,祖母,你们先别激动,听我一言。”

    顾莞宁沉声道:“我知道你们心中顾虑重重。当日四妹假死遁走,本已决心永不回来。”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皇上根基未稳,朝中傅阁老势大,对后宫虎视眈眈。四妹要出宫,只能用这样的法子。而如今,傅阁老已彻底退出朝堂,一切尽在皇上掌控之中,我这个中宫皇后,也早已肃清后宫。”

    “四妹此时归京,正是时候。”

    “认识四妹的,大多是闺阁千金,如今俱已嫁为人妇。身在内宅的妇人,出门的机会极少。和四妹打照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再者,四妹如今相貌气质变化极大,便是站在她们面前,她们也未必敢认。”

    “再退一步,便是真的有人认出四妹,又能如何?”

    顾海:“……”

    太夫人:“……”

    顾莞宁目光骤然亮了起来,凌厉无匹,如出鞘的利刃一般:“这世上,有谁敢当着我的面,说四妹未死?”

    ……

    顾莞琪听得热血澎湃,脱口而出道:“二姐!你真是太威武霸气了!”

    顾莞宁嘴角柔和了许多,定定地看了过来:“四妹,当日是我这个二姐连累了你。令你忍痛和家人分离,孤身离京。”

    “今日,我便要为你撑腰,让你留在京城。”

    顾莞琪喜不自胜,连连点头。

    性情果决的顾海少见地露出犹豫之色,看了太夫人一眼:“母亲……”

    他岂能不想让女儿留在京城?刚才态度表露得这般坚决,是因为顾虑太多,唯恐牵累顾莞宁。

    现在顾莞宁表明态度,他仔细一想,倒也有些心动了。

    太夫人见顾海目露迟疑,心中也是一软。

    顾海最疼爱女儿,当日亲自将顾莞琪送出京城,回来之后着实消沉了一段时日。这几年来他绝口不提顾莞琪,只是,每隔几日就会去顾莞琪的闺房里坐上片刻……

    “好!”太夫人终于下定决心,点头应允:“莞琪就在京城住上一个月。待来年春日,再离开。”

    方氏惊喜交加,语无伦次地道谢:“多谢婆婆,多谢娘娘!”

    然后,上前两步,搂住顾莞琪,再不肯松开。

    顾莞琪同样沉浸在惊喜中,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母女抱头痛哭,泪水中透出的是释然和欣喜。

    顾莞宁看着这一幕,只觉得鼻间又有些泛酸。一个模糊的念头悄然浮上心头,渐渐清晰。然后,顾莞宁张了口:“我还有一个想法。”

    ……

    酉时正,顾莞宁领着阿娇姐弟回了宫。

    小四一个人被留在宫中,颇有些委屈,见顾莞宁归来,立刻迈着小胖腿跑了过来:“母后,抱抱!”

    小四还小,语言表达不甚清楚,一时说不出心里是如何的委屈。只将头钻进顾莞宁的怀中,再也不肯抬起来。

    顾莞宁爱怜地抚着小四柔软的头发,低声哄道:“你还小,不宜出宫。等你长大了,母后出宫便带上你,好不好?”

    小四闷闷地嗯一声,手紧紧地缠着顾莞宁的脖颈,还是不松手。

    阿娇阿奕对视一笑,并未取笑他。

    阿淳也表现出了兄长风范,有模有样地安慰小四:“其实,今日侯府也没什么好玩的。不过是人多了一些,还有人唱戏罢了。”

    说到唱戏,忍不住又多嘴几句:“不过,有几个武生翻筋斗十分利索,连着翻了几十个。落地时候又快又稳。我当时巴掌都拍疼了!”

    小四扁扁嘴,更委屈了,吧嗒吧嗒地掉了几滴眼泪。

    顾莞宁哭笑不得,瞪了饶舌的阿淳一眼。

    阿淳淘气地咧嘴一笑,很快闭上嘴。

    ……

    萧诩回椒房殿,看到的便是眼睛泛红满面委屈的小四,不由得失笑:“小四这是怎么了?莫非是被人欺负了?”

    顾莞宁无奈地笑道:“他在生我的气。我出宫回府,只将他留在宫里。”

    萧诩失笑,抱过小四哄了许久,才将小四哄得开怀。

    夫妻独处,已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今日回府,是不是遇上喜事了?”萧诩洞察力敏锐,早已看出顾莞宁眉眼间按捺不住的喜悦。

    顾莞宁果然笑了起来:“确实有一桩极令人高兴的事。”

    萧诩好奇地追问:“是何事?”

    顾莞宁近来心情沉郁,已经很久未这般展颜了。

    顾莞宁附耳过来,低语数句。

    萧诩先是意外,很快笑道:“怪不得你这般高兴。原来是见到四妹了。你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变化很大吗?”

    顾莞宁笑着点头:“换个地方,我也未必敢一眼就认定是她。”

    顿了顿,顾莞宁又低声道:“萧诩,有件事我没来得及和你商议,便已做了决定。我想让四妹换个身份,正大光明地出入定北侯府。”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恩人(一)

    萧诩听了又是一惊,听了顾莞宁的计策之后,很快应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以后四妹每年都能来一回京城,便是在定北侯府里住几日,也说得过去了。”

    顾莞宁抬眼,注视着萧诩,轻声道:“如此一来,不免要惹人生疑。你这个天子,只怕也要为人诟病几句。”

    萧诩挑了挑眉,淡淡道:“谁敢到朕面前来说三道四?”

    顾莞宁:“……”

    这表情这语气,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眼熟!

    依稀就是她对顾莞琪说那句“世上有谁敢当着我的面说四妹未死”时的模样!

    夫妻多年,朝夕相伴,两人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便连说话行事,也有颇多相似之处了。

    顾莞宁抿唇笑了起来,目中闪出光芒:“好,你既不反对,那我便让人送信给三婶。”

    ……

    正逢年末岁底,各府年礼走动频繁。

    定北侯府如今声势鼎盛,每日到定北侯府来投拜帖或是送年礼的,数不胜数。定北侯府的门房管事,忙得脚不沾地。

    顾谨行本想待在府中,多陪妻儿。奈何官场应酬太多,有些能推,有些推却不得,还得时常进宫面圣。每日都忙到三更半夜回府。

    崔瑶早料到会是如此,倒也没有什么怨言,反而心疼起酒量不佳时常被人灌得醉醺醺的夫婿来。每日亲自动手煮了醒酒汤,等待顾谨行归来。

    夫妻感情急剧升温,好得蜜里调油一般,犹胜当年新婚燕尔。

    顾海方氏这对中年夫妇,近来也极其恩爱。方氏偶感风寒,顾海便推了所有的酒宴应酬,每日早早回府,陪伴方氏。

    方氏病症轻微,几日便好了。因心情舒畅之故,去了普济寺烧香。不料在途中,拉车的骏马被惊,差点出了意外。

    好在被一位从异地到京城来的年轻女子身边的侍卫相救。

    方氏心中感激,自要亲自向年轻女子道谢。

    一见之下,方氏惊讶的发现这个姓齐的年轻女子,竟和早逝的女儿顾莞琪有六七分肖似。当时便失态地落了泪。

    姓齐的年轻女子手足无措,十分惊愕。

    方氏以袖掩面,哭了片刻才歉然解释:“让齐小姐受惊了。我有一个早逝的女儿,和齐小姐生得十分相似。见了齐小姐,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这才失态哭泣。”

    齐小姐也是个爽朗之人,并未介怀,反而温和地抚慰方氏一番。之后,又亲自送方氏回府。

    方氏对救命恩人颇为感激,执意问询齐小姐的落脚之处。听闻齐小姐在京中无固定居处只住在客栈里,立刻邀齐小姐进定北侯府住上一段时日。

    齐小姐盛情难却,只得应了下来。

    ……

    太夫人亲自见了这位齐小姐,也不由得大为感叹:“世上竟有如此肖似之人。”

    当日罗夫人崔夫人正好也在定北侯府做客,一起见到了这位齐小姐。也不由得各自称奇。

    罗崔两家和顾家是姻亲,也是通家之好。她们对死去的顾莞琪当然不算陌生。却未料到,这世上还有人和顾莞琪这般相似。

    容貌像足八分,不过,气质却然有异。

    顾莞琪自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生得皮肤白皙,娇憨又淘气。

    这位齐小姐,肤色略黑,自信冷静,眉眼间满是锐气。虽是女子,说话行事干净利落犹胜男子。一看便知是常年在外行走之人。

    乍然相似,仔细一看,越看越觉得不同。

    罗夫人忍不住问道:“听齐小姐说话,和京城闺秀完全不同。不知齐小姐是何方人氏?父母可还健在?”

    她还是闺阁少女的穿戴,年纪却已不算小。已至年底,却未和父母齐聚,反而在京城逗留。怎么想都有些不对劲。

    唯有一个解释。这位齐小姐,身世必有异样之处。

    齐小姐并未露出被冒犯唐突的神色,温声应道:“我父母早已故去,几年前,我去了晋州,投奔晋州的驻军统领郑大人,容郑统领收留几年。我父亲生前行商,积攒了许多家资。我虽是女子,也愿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经商。”

    “我曾出海两年多,手中有许多海外之物。此次来京城,也是为了处理这批货物。没想到,竟和方三夫人有此缘分相识。”

    态度沉稳,说话不疾不徐,远胜普通闺阁少女。

    便是那些以才名著称的京城贵女,到了这位齐小姐面前,也要大大逊色。

    罗夫人目中露出赞许之色。

    崔夫人对这位齐小姐也十分欣赏,问询几句后,忽地说道:“三夫人痛失爱女,一直心中悲恸。遇到齐小姐,也是老天恩赐的缘分。倒不如认为义女,以后也能走动一二。也算稍稍弥补心中遗憾。”

    众人听了这话,皆是一惊。

    再一想,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时下认义女义子之事并不少见。关系密切交好的贵族女眷们,认彼此的孩子为义子义女是常见之事。

    便如顾莞宁和罗芷萱,虽然身份有别,彼此感情深厚。顾莞宁待蕙姐儿如己出,私下也会让阿娇阿奕称呼罗芷萱一声干娘。

    方氏对这个提议颇为动心,却不便主动张口,用期盼的目光看向太夫人。

    太夫人素来宽厚温和,对此事并无排斥之意,略略点了点头。

    方氏心中一喜,又看向齐小姐,满目希冀地等待齐小姐张口。

    只可惜,这位齐小姐并无攀附权贵的想法,对认干娘一事也无多大兴趣,委婉地张口谢绝了:“我只在京城逗留几日,过了年便回离开京城。多谢三夫人美意。”

    方氏目中掠过失望,勉强地笑了笑道:“齐小姐既无此意,便当随口说笑。只管安心在府中住下。”

    这世上,总没有强逼人家认义母的道理。

    齐小姐这般反应,倒令罗夫人和崔夫人愈发高看她一眼。

    定北侯府门庭显赫,因边军大胜之故,更是风光。不知多少人想着法子靠上来沾光。方氏已经明确地流露出认义女的意思,这位齐小姐竟不为所动,倒是令人佩服。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恩人(二)

    此事被当做笑谈,很快在京城勋贵圈里流传开来。

    登门到定北侯府来做客的,大多怀着好奇之心,想见一见这位传闻中“富贵不能淫”和已逝顾贵妃十分肖似的齐小姐。

    不过,齐小姐忙着处理货物,无暇和内宅贵妇们见面寒暄。

    这等亲力亲为的做派,和十指不沾阳春的京城闺秀们又自不同。贵妇们口中赞誉的同时,私下少不得要非议几句。

    “身为闺阁千金,这般毫无忌讳的抛头露面,和商贾掌柜打交道,这等行事,实在不太妥当。”

    “是啊!丧父丧母,无人教导,行事有所偏颇。”

    在贵妇们眼中,闺阁千金就该有闺阁千金的样子,弹琴作画读书习字做消遣才是正理。便是要学些庶务,也该囿于内宅。想做什么事,打发身边的大丫鬟或管事去就是了。哪有自己亲自出面的道理?

    这位齐小姐,行事做派太不讲究了!

    原本听闻齐小姐依旧未婚生出结亲念头的贵妇们,纷纷打了退堂鼓。

    ……

    流言纷扰,对齐小姐显然没什么影响。

    她暂住定北侯府,每日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留言碎语。

    她租下了一家颇大的客栈,放置带进京城的货物。

    这些货物都是从海外带回来的,有极名贵少见的香料,有许多稀奇少有的珠宝,有海底特有的珊瑚之类。更有从异域带来的新奇调味料和粮食种子。

    京城商贾们趋之如骛,争相高价购买。

    有定北侯府这座大靠山,谁也不敢动什么小心思打什么鬼主意。齐小姐带来的货物在短短数日里便卖得干干净净。

    有好事者私下替这位齐小姐算了一回。不算本金,这些时日卖出的货物价值已高达百万两。刨去本钱,怎么着也得赚上几十万两吧!

    这么能干有本事的女子,娶回来做儿媳绝对是稳赚不亏啊!

    真正的高门大户不屑娶这样的儿媳,门第稍低一些的不免动了活络心思。因齐小姐住在定北侯府,便有人托请官媒到方氏面前探听口风。

    方氏一律推辞不应:“齐小姐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反复央求,她才肯在顾家暂住几日。我一个外人,哪里敢替她做主。”

    前来探口风的,俱都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归。

    ……

    “这些个穷疯了的破落户,谁的主意都敢打。”

    罗府里,罗夫人低声对儿媳姚若竹说道:“也不动脑子好好想想,齐小姐怎么可能再嫁人。”

    短短一句话中,透露出意味深长。

    姚若竹却恍若未听懂一般,抿唇微微一笑:“婆婆说的是。”

    罗家和顾家就在隔邻,罗夫人对“已逝”的顾莞琪当然熟悉。见过这位齐小姐之后,心中不无猜测疑惑。

    不过,有些事看破想破却不能说破。罗夫人也只在儿媳面前露过一两句口风罢了。

    罗夫人看了姚若竹一眼,看似不经意地笑问:“你前几日回过侯府,也见过齐小姐了。依你看来,齐小姐和已逝的顾贵妃有几分肖似?”

    姚若竹柔声细语地应道:“儿媳不敢妄言,五六分总是有的。”

    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五六分相似,倒也不算特别罕有。

    罗夫人目光一闪,若有所指地说道:“方氏这几年一直为爱女故去郁郁寡欢,如今多了这位齐小姐在眼前,倒也是个安慰。只可惜,齐小姐不肯认她做义母,否则,日后走动也方便得多。”

    姚若竹微笑道:“听闻齐小姐过了年就打算离开京城。她四处跑动行商,根本不会常住京城,谈不上走动。最多便是来京城的时候在侯府借住几日罢了。”

    罗夫人点点头:“这样也好。”

    到底好在哪里,却又不曾细说了。

    姚若竹也不再多问。婆媳两人随意闲聊几句,便移开话题。

    ……

    崔府。

    崔夫人少不得也在崔阁老面前念叨几回:“这个齐小姐,既已来了京城,为何又不肯认方氏做干亲?还每日抛头露面,和商贾们打交道!实在不成体统!”

    崔阁老却道:“妇人之见!认干亲太过惹眼,也易惹来非议。眼下这样岂不正好。”

    既能正大光明地来往,又不会落人口舌。

    “还有,经商也是桩好事。这样磊落光明的做派,和普通闺秀截然不同。”

    如此坦荡地露面,倒比遮遮掩掩强的多。

    越是如此,别人越是不会起疑。

    崔夫人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这么做的好处:“老爷说的是,是妾身想得太多了。早知可以这样,当日我们也该为阿莹安排好退路……”

    “慎言!”崔阁老板着脸孔打断崔夫人:“这等话,以后永不准说出口。”

    崔夫人也知自己失言,立刻讪讪应了。

    当日崔莹假死出宫,崔家将她的衣物放进空棺里下葬,然而暗中将崔瑶送走安置。便是崔夫人,也不知崔瑶到底被送到了何处。

    这几年来,崔夫人心中不时惦记,却也知今生再无相见的机会。

    这些日子,见到齐小姐正大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